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屡教不改的意思。什么意思

2012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试题汇编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江苏25)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上海17)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 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天津9)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浙江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①②&&&&&&&&&
③④&&&&&&&&&&
②③&&&&&&&&&&
D. ①④
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江苏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上海18)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
A.稳定的&
&&&&&&&&B.实践的&&&&&&&&&
C.发展的&&&&&&&
(安徽1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江苏28)图3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分工协作&&&&&&
B. 勇于创新
尊重规律&&&&&&
D. 依靠群众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上海20)2012年某市“两会”前夕,当地一家媒体就“两会热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
外来务工人员
得票率(%)
得票率(%)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A.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认识阶段不同
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D.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不同
(重庆38)(32分)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友,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3)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10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由于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不同,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也不同;加上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影响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②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
(安徽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天津4)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 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重庆31)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
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
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川27)观察图8。图8蕴含的哲学寓意不包括
A.顺应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
B.承认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
C.分清主流支流,辨别事物性质&&
D.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3)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海南19)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颈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
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
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
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①②&&&&&&&&&&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大纲卷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①②&&&&&&&&&
①③&&&&&&&&
②③&&&&&&&
D. ③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上海30)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记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记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科学认识&&&&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安徽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①②&&&&&&&&&&&&
①③&&&&&&&&&&&
②④&&&&&&&&&&
D. ③④
(新课标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①③&&&&&&&&&&
①④&&&&&&&&&&&
②③&&&&&&&&&&&
D. ②④
(四川28)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的
(江苏2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①②&&&&&&&&&
①④&&&&&&&&
②③&&&&&&&&&
D. ③④
(四川34)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①③&&&&&&&&&&&
①④&&&&&&&&&&
②③&&&&&&&&&&
D. ②④
(重庆32)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猎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广东3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答: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评分说明]须准确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分。
(北京40)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答: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图是平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地图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福建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
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新课标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①②&&&&&&&&&&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浙江28)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 ①②
&&&&&&&&&&B.
③④&&&&&&&&&&&
②③&&&&&&
①④
(山东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真理和谬论没有原则界限
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海南21)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认识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①②&&&&&&&&
①④&&&&&&&&&
②③&&&&&&&&&
D. ③④&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天津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①②&&&&&&&&
①④&&&&&&&&&
②③&&&&&&&
D. ③④
(大纲卷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①③&&&&&&&&&&&&&
②③&&&&&&&&&&
②④&&&&&&&&&&
D. ③④
(重庆30)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暴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暴发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暴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江苏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海南7)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①②&&&&&&&&&&
①③&&&&&&&&&&&&&&
②④&&&&
D. ③④
(上海34)下列组图以“曹冲称象”为例,介绍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程序:呈现问题→变换路径→寻找替代物→组合方案→择优方案。
(1)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逻辑思维方法?(2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2)从“联系”的角度看,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浙江2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①②&&&&&&&&&
①③&&&&&&&&&&
②④&&&&&&&&&&
D. ③④
系统优化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发展的实质
(上海19)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
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
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D. 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江苏31)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 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海南23)(10分)辨析题: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
答: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2分)优点与缺点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发挥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3分)不克服缺点,就不能真正发挥优点并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江苏32)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④&&&&&&&&
②③&&&&&&&&&
D. ③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上海28)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正确表述二者辩证关系的有
A. 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以相互转化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C.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解决不好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D.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次要矛盾及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北京27)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①④&&&&&&&&&
②③&&&&&&&&&&
D. ②④
(江苏35)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
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
答: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②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上海37)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方式,微博正逐渐成为网络舆论“主战场”,但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也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和社会和谐带来少困扰。
一名忧心忡忡的网友认为:“为防止微博传播谣言,应该关闭微博,以促进社会和谐。”他的理由如下:
(1)很多人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理性地陈述事实,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制造了机会;
(2)微博现在太火了,传播消息太快了,微博上传播的谣言,难以追溯其来源,辟谣的赶不上传谣的,以至不少无辜的人和事“躺着也中枪”,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建设。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评价这名网友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14分)
答案1: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时候,我们既要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又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这名网友分析微博对社会和谐造成危害的根源:微博表达内容的主观性和传播速度快。但是,他所陈述理由,只是从一不方面指出了微博所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微博的积极作用,如方便人们传播、交流和分享信息,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等.
我们既要看到微博传播谣言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也要看到微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分清楚在现阶段,微博传播谣言带来的危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就此否定微博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要重视矛盾的次要方而,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防止支流影响或改变事物的性质。所以这名网人陈述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
这名网友分析微博对社会和谐造成危害的根源:微博表达内容的主观性和传播速度快。但是,这名网友所陈述的理由,都只是从—个方面指出微博所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微博可能带来的好处,如方便人们更便捷地传幡、交流和分享信息,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参政议政”有效的通道等。我们既要看到微博传播谣言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也要看到微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对微博用户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这名网友未能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他陈述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纲卷32)邓小平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①承认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④承认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①③&&&&&&&&&
①④&&&&&&&&&
②③&&&&&&&
D. ②④
(福建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现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答: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新课标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答: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分)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3分)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4分)
(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答:坚持从实际出发。(1分)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1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国家扶持和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1分)(其他建议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
(此问每点2分,理论与实际各1分。如果答创新,并能就材料做恰当的分析可得2分。)
创新的社会作用
(大纲卷30)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①②&&&&&&&&&&&&
②③&&&&&&&&&&&
①④&&&&&&&&&&
D. ③④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川39)材料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跟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答:①“顶天”和“立地”是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②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要立足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符合农民实际需要,有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把农业科技创新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③在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中,“顶天”和“立地”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以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4分)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江苏2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①②&&&&&&&
①③&&&&&&&
②④&&&&&&&&
D. ③④
(广东3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新课标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①④&&&&&&&&&&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浙江30)右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①②&&&
&B. ①③
②④&&&&
D. ③④
(大纲卷38)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系”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里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3分)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3分)
(江苏37)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6分)
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天津12)(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来源:]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
答: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2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2)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海南22)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浙江40)(20分)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答: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广东32)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29.“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里的“有限”和“无限”体现了
现实和理想的对立统一&&&&&&&&&&&
B. 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D. 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福建3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 对图7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①& 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 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 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 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①②&&&&&
B. ①④&&&
②③&&&&&
D. ③④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安徽39)(28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声音: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8分)
答: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干扰了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市场道德;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网友议题: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2)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
答: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的价值观”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
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12分)
答: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北京28)图8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A.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
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 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广东33)“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系统优化的方法&&&&
B. 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 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 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江苏3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 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山东2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 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四川38)(32分)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3)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10分)
答: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实际选择职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3分)②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把个人愿望与社会愿望结合起。(2分)③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立足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奋斗中实现中游理想。(2分)④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竞争就业、自主创业,在为社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性不改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