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资料的表现形式屈辱岁月与抗日英雄栏目中的史料不及分别属于什么资料

2015年新昌社会思品适应性考试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年新昌社会思品适应性考试试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认证考试2015年新昌适应性考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认证考试2015年新昌适应性考试试卷定稿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共54640个阅读者,85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9:16
[历史资料]之――抗日英雄谱 &&
琦君煞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24-1.html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
  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9:56:51编辑过]
&&&&更多精彩军事资讯,请点击华声军事首页:
回复时间: 19:17
  钢铁战士――杨靖宇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
  “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鹘淮詈笾簧碛氲兄苄5昼夜。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日在吉林鹘泪俗幼沉椅5辈腥痰娜站涓钔菲矢梗⑾炙奈咐锞∈强莶荨⑹髌ず兔扌酰刮抟涣A甘场N湍钏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鹘馗拿赣钕亍
  “太行浩气传千古”――左权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回复时间: 19:18
    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彭雪枫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1907年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被派到苏区,先后任红军大队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1局局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1野战纵队1梯队队长、红3军团5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红1军团4师政治委员。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6年秋被派往太原等地,做团结各界爱国人士、联合阎锡山抗日的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期间他刻苦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博览中外兵书,总结实践经验,对抗日战争的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论述。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授课。
  1944年8月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新四军陈毅代军长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尔我竟长别,多年患难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贯初衷。”
回复时间: 19:18
    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回复时间: 19:19
  冉庄地道战组织者――张森林
  抗日战争时期,在广大的冀中平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曾用地道战的形式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著名的冉庄地道战就发生在这里。提起冉庄地道战,人们就会想起抗日勇士张森林。
  张森林,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冉庄一个贫农家庭。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民兵连指导员,领导乡亲们和日伪军展开斗争。一次,在躲过敌人的搜捕后,张森林想到,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在冀中平原上应该采用挖藏身洞的办法。于是,他组织动员党员和民兵,带领全村的乡亲们用挖洞的办法同日伪军周旋。
  1942年5月,日军开始了对我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张森林调任区委书记、区武工队指导员,他白天在地道里看指示、写报告、计划工作,夜里出来组织武装抗日活动。
  1942年11月起,日伪军企图在冉庄修炮楼,挖封锁沟,形成从南到北的封锁线,破坏冉庄地道,打垮冉庄抗日武装。对此,张森林带领党员和民兵,发动全村老少修筑能藏能打的地道,开展地道战,坚决粉碎敌人的“蚕食”和进攻。在张森林等人带领下,冉庄男女老少齐动员,先在村中心十字街打了一眼井,然后顺东、南、西、北四条街挖,在沟通原有隐蔽洞的基础上,完成了主要干线四五里长的地道。此外,他们又顺东西街方向延伸支线11条,全长约15公里。为了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全村重要的路口都修了工事、地堡、观察点、暗室及墙角枪眼,各工事都与地道相通,使村落战、地道战、地雷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地上地下一齐打”的战斗网。
  不久,伪“绥靖军”十六团和一部分日军袭击冉庄。面对1000多名强敌和30多挺机枪、两门大炮,冉庄民兵充分发挥地道优势,将敌人放进村后再打。敌人只见地雷炸、子弹飞,不见一个人影。民兵越打越勇,敌人越打越怕,最终狼狈逃走。
  经过不断改进,地道战由村内发展到村外,由本村发展到邻村,逐渐发展成了能藏身,能战斗,进退自如,四通八达,埋伏神兵千百万的地下长城,保存了抗日力量,有效地抵抗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和偷袭,在冀中平原上演出了一幕生动的抗击日伪军的地道战。
  1943年秋,张森林任清苑县抗日武装大队政委。他去耿庄了解敌军工作情况时不幸被捕。敌人要他交出各村党员名单,画出冉庄地道的线路图。张森林斩钉截铁地回答:“宁死不当亡国奴!”“让我死可以,但我决不会说半句投降的话!”残忍的敌人将他活埋。抗日英雄张森林牺牲时年仅34岁。
回复时间: 19:19
  宁死不屈的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
  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回复时间: 19:20
  夜袭战斗常胜英雄――桂干生
  桂干生是八路军一名优秀的高级指挥员。1911年生,河南罗山县人。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桂店农民暴动,任赤卫队中队长。后遭国民党军疯狂镇压,其父、兄、弟惨遭杀害,他率30多名赤卫队员突出重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四方面军任排长、连长、营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1934年8月任红31军93师274团政治委员时,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中指挥夜袭青龙观战斗,击溃敌人两个旅,歼敌千余人,该团被方面军授予“夜袭常胜军”称号,他也被同志们称为“夜老虎”。1935年任红31军91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所部担任全军后卫,经常饿着肚子作战和行军。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2月后任第129师游击支队支队长、晋冀豫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独立支队支队长,参加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他带领部队机动灵活地与敌人作斗争,破击铁路、袭击据点、伏击敌人运输车队等,不断给敌以沉重打击。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9旅旅长,冀南军区第4、第1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南地区反“扫荡”作战。他坚决执行党的统战政策,重视对敌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成功地争取了伪军李成华部接受八路军的领导,有力地改变了冀南地区的斗争形势。
  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曾8次负重伤。1942年正是抗战最困难时期,他和战士们一样吃糠咽菜。考虑到他的身体特别虚弱,管后勤的同志给他搞了一点大米,他坚持分给大家一起吃,并把组织上发给他的残废金和微薄的津贴交了党费。1944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疗伤。1945年6月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任新四军第5师干部队副队长,从延安出发,重返他战斗过的大别山区。他拖着病体,告别临产的妻子,毅然踏上了征程。7月7日过同蒲路时遭山西平遥县城之敌炮击负重伤,9日凌晨牺牲,年仅34岁。
回复时间: 19:20
  爆破英雄马立训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马立训,1920年生,山东淄川人,家境贫寒,12岁就到煤窑当小苦工,不久被招募入国民党军当兵。1940年4月被解放,参加了八路军。在革命队伍里,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屡立战功。1941年春,他协助战友炸毁莱芜吴家洼据点,炸死汉奸30余人。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1943年11月,在攻打鲁南柱子村战斗中,执行偷袭爆破任务,当接近日伪军炮楼时被敌发现,他隐蔽在壕沟内,用军帽示形,吸引敌机枪火力,迂回近敌,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他炸开第一道障碍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当年7月,他出席山东军区英雄模范大会,被评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特等战斗英雄”。1945年3月,在沙沟崖战斗中,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构筑的炮楼在斜坡上,难以实施爆破,他用木棍绑扎三角架,逼近炮楼,将炸药包送至炮楼半腰,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木架,直至即将爆炸的瞬间才转身隐蔽,一举炸毁炮楼。
  同年8月3日,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他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牺牲。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他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 
回复时间: 19:21
  出奇制胜大将风范――粟裕
  日,粟裕在中顾委举行的春节茶话会的书面发言中坚定地说:“共产党人的气概,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的。”“我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真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前途,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是满怀必胜的信念的。”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被朱德赞誉为“青年军事家”。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1935年1月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告捷。接着率领第2支队在南京、芜湖、水地区抗击日军。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陈毅一起,率部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粉碎了4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在临江濒海、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频繁“扫荡”、“清剿”和“清乡”,建成了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同年12月率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区对国民党顽派军队进行3次自卫反击战,率先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华中、华东和第三野战军主要指挥员,组织指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日病逝于北京。
回复时间: 19:22
  铁骨铮铮抗日到底――夏云杰
  夏云杰是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1903年生,山东沂水人。家境贫寒,1926年3月逃荒到黑龙江汤原。以耕地为业,农闲季节到黑河金矿做临时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斗争的行列。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入工矿、农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为建立党的抗日武装而四处奔波。1933年8月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经过努力,将分散在汤原各地的抗日游击队员500余人组织起来,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夜袭汤原县城,给敌伪政权以沉重打击。
  10月县委遭日伪军严重破坏后,形势十分险恶。爱人劝他避避风险,他坚定地表示:要与汤原的反日爱国群众同生死,共患难,越是在党处于困难时期,越要经受住严峻考验。他挺身而出,领导县委工作。11月领导恢复了汤原游击队,并亲自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了游击队的政治、军事素质。在松花江下游抗击日伪军的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夏云杰身先士卒,在作战中多次负伤,在部队中享有很高威望。中共满洲省委曾称赞汤原游击队是松花江下游地区“反日反满的唯一中心力量”。省委负责同志对夏云杰的评价是:“深刻学习,对党忠实,能够认真执行党的政策。”1934年10月任汤原民众反日游
  击总队政治委员。领导游击队联合抗日义勇军共同作战,挫败日伪军冬季“讨伐”,创建汤原太平川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1月所部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后,任军长,率部在汤旺河地区创建后方基地,将游击区域扩大到汤原、萝北、绥滨、依兰、桦川、富锦等10余县,曾指挥6军主力攻打鹤岗矿山镇等战斗。9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
  同年11月21日率部筹集给养装备时,在汤原丁大千屯遭伪治安队袭击,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再三嘱咐身边的战友、妻子和女儿,要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把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26日壮烈牺牲,时年33岁。
回复时间: 19:22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
  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徐海东,1900年生,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人。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任农民自卫队队长,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任重建的第26军副军长兼74师师长,后任第28军军长、第25军军长,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下,坚持大别山区的斗争。1934年11月,红25军奉中央军委指示撤出鄂豫皖苏区,向北转移,任副军长、军政治委员、军长。1935年9月率部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军团长。为把革命大本营奠基大西北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特别是町店一战,取得全歼日军一个联队,毙伤敌近千人的重大胜利。1938年6月,因病回延安,曾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9月,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12月指挥周家岗等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他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在战斗危急时刻,经常身先士卒,被群众誉为“徐老虎”,先后9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病情严重,仍随军参与指挥作战。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后长期治疗、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日逝世于郑州。
回复时间: 19:23
  侠肝义胆破“围剿”――曹亚范
  曹亚范是东北抗日联军优秀指挥员。1911年生,北京人。1928年到吉林和龙任小学教员,1930年参加了党领导的延边、和龙地区的“五州暴动”。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中共东满特委工作,在延吉、汪清等地参加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斗争。1933年11月任中共和龙县委书记,发展中共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艰苦的斗争中,他十分重视群众的利益。为保障游击队和人民群众有足够的粮食吃,他要求每人至少贮备15天的粮食。每当敌人“讨伐”时,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先安排好群众转移,并指派专人照料老人和儿童,然后同游击队员一起参加战斗。1935年3月任中共东满特委秘书长,5月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2团政治委员,率部在敦化、蛟河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活动。1936年3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3师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所部从安图转战至抚松、临江一带,取得抚松松树镇、临江大洋岔、鹘√篮拥日蕉返氖だ┐罅擞位髑M7月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937年春任东北抗联第1军2师师长,后率部转战长白山区,挫败日伪军多次“讨伐”。
  “七七”事变爆发后,为支援全国抗战,曹亚范根据抗联第1路军的指示,不断用袭击战、伏击战和夜战,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1938年8月任东北抗联第1路军1方面军指挥,率部在金川、临江、辑安、通化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曾取得袭击集安二道阳岔和临江三岔子等战斗的胜利。1939年秋,日伪军调集重兵对第1路军进行全面“围剿”,抗联部队的处境极其艰难。他们经常身着单衣,头缠破布,腰裹麻袋片,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中行军作战。此时的曹亚范身患严重肺病,经常咳血,仍以惊人的毅力,率部与敌激战。日带领部队外出筹粮时,在鹘蛭魑腿Ρ慌淹缴焙Γ杲29岁
回复时间: 19:23
  抗日壮士英气冲天――董天知
  八路军优秀指挥员、山西牺盟会和新军的重要领导人董天知牺牲后,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题写挽联:“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士常存鸭绿江。”
  董天知,1911年生,河南荥阳县人。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直接受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干事兼儿童局书记,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敌人施尽了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狱中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于1932年批准他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狱中政治犯50余人,为要求下镣、看报,举行绝食斗争。组织上考虑到董天知长期卧病不起,身体虚弱,决定不让他参加。他坚定表示,“个人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毅然参加绝食斗争。到斗争取得胜利时,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
  1936年8月董天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建立山西新军的工作。1937年9月在牺盟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和抗日救亡先锋总队总队长。曾率山西各界慰问团到华北前线慰问抗日的第29军将士。同年11月起先后任山西抗敌决死第3总队政治主任、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和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后任政治委员)、山西第5行政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参与领导粉碎了反动军官李冠军策动的军事叛乱,指挥部队在晋南、晋东南配合八路军主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为把新军建设成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40年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20日在山西潞城王家庄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突围,亲率警卫排奋勇作战。因寡不敌众,28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董天知牺牲时年仅29岁。
回复时间: 19:23
    “打仗数第一”――陈锡联
  陈锡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5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同志赞誉他“打仗数第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1937年10月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129师抗日的首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后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战斗。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下颌被子弹贯穿昏迷苏醒后,仍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1938年4月起任第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率部粉碎了日军晋中地区“六路围攻”,进行了邯长、白晋、武沙等战役。在百团大战中,率部扼守狮垴山,冒着敌机轰炸和毒气袭击,与敌血战数日,截断了正太铁路日军交通。后率部参加邢沙永战役和平汉路破袭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积极对敌作战,扩大人民武装,坚持太行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5月,5万余名日伪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他在内外线灵活指挥作战,毙伤敌千余名,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指挥了蟠武战役。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抗日战争期间,陈锡联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和川东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日病逝于北京。
回复时间: 19:24
    抗日赤心日月可鉴――许亨植
  许亨植是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又名李熙山。朝鲜族。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参加朝鲜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义兵运动”失败,1913年被迫举家流亡中国东北,后迁居辽宁开原。1929年许亨植到宾县从事革命活动,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忠实可靠,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在哈尔滨参加反日大游行,被捕入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到宾县、汤原、珠河(今尚志)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领导进行反日斗争。1934年6月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治指导员、第1大队大队长,率部参加创建珠河抗日游击区。1935年1月起先后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任团长、团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曾在哈尔滨东部地区指挥高力营子、拉拉屯、五道岗、十八层甸子等战斗,率部参加了1936年冬季反“讨伐”作战。1937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政治部主任。率部在勃利、方正、依兰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为提高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增强部队战斗力,他主持开办了3期短期训练班,培训了100多名骨干,对提高部队军政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1938年秋,许亨植调任第3军新编3师师长,对原3师和5师的部队进行整顿。1939年后任东北抗联第3路军总参谋长、第3军军长兼第12支队政治委员,指挥所部在松嫩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取得了兰西丰乐镇等战斗的胜利。1940年当部队遭受严重挫折后,仍克服重重困难,率小分队坚持战斗。同时大力发动群众,建立了许多抗日救国会组织,积蓄了新的抗日力量。日在庆城青峰岭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
回复时间: 19:24
  坚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魏大光是八路军高级指挥员。1911年生,河北霸县(今霸州)人。1935年到天津当搬运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冬因破坏日商在天津开设工厂的配电装置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结识了不少革命难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常对别人说:我是在监狱里上的革命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破狱回乡组织起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曾指挥所部取得永清吴家场反日军包围战斗的胜利。1938年3月率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整编,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27支队司令员。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他对部队进行整顿,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迅速发展到6000余人。他指挥部队在武清、霸县一带进行英勇机智的抗日游击斗争,取得霸州王庄子村中亭堤伏击战、胜芳保卫战等战斗的胜利。他还经常派人潜入天津市区,破坏敌人输电线路等设施,搅得敌人惊恐不安。日军多次派遣特务打入27支队,均被粉碎。1938年11月,日军对津西地区进行第二次“扫荡”,第27支队奉命向大清河南转移,开赴冀中。部队中一些人不愿离开家乡,产生离队思想。魏大光深入基层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反复阐明只有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月底,部队到达任丘青塔镇一带,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5支队,魏大光任司令员。1939年4月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独立2旅,他任旅长。从此,这支部队进入野战军行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武装的一支主力军。随后,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齐会战斗。
  5月,贺龙派他回霸县、永清等地扩编抗日队伍。他不辞辛劳,与各地武装首领进行广泛接触,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至8月间,将霸县、安次、永清等十几支抗日武装千余人收拢起来,在永清刘靳各庄一带集中。26日在霸县大宁口村北与日军遭遇,战斗中壮烈牺牲。独立第2旅副旅长廖汉生惋惜地说:“魏大光同志年仅28岁就牺牲了,这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回复时间: 19:25
    “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刘老庄连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名官兵,在淮北刘老庄战斗中全部壮烈殉国。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它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刘老庄连是由游击队升格为正规军的。连长白思才16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战初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指导员李云鹏当过教员,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他们的带领下,第4连经受了刘老庄战斗最严峻的考验,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壮丽的诗篇。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该部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该部与日伪军在淮阳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
  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乃决心固守。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日伪军集中炮火对第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畏严重伤亡,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第7旅重新组建第4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为第4连82位烈士举行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回复时间: 19:25
  陕西抗日名将许权中
  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咱省出了个许旅长,1933年就打日本,1937年后,打得更凶,人称抗日名将。
  他名叫许权中,临潼县交口镇人,生于1894年。1918年投笔从戎,参加了于右任为总司令的“靖国军”,反抗军阀,保卫民国。打仗英勇当了连长,后转为国民二军,1925年进驻北京,经旅长史可轩(共产党员)介绍,认识了李大钊,不久成为共产党员。该军在京西及绥远(今属内蒙古)攻打军阀战斗中,许权中战功连连,被升为旅长。1926年回到关中,参加了攻打军阀刘镇华的战斗,解围西安又立新功,升为师长。进西安后,担任了被称为第二黄埔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的总队长,史可轩为校长。当时邓小平、刘志丹也在该校任职,他们为西北培训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8年许权中所在的旅参加了渭华起义,他和军委主席刘志丹结下了战斗友谊。起义失败后,权中赴苏联学习军事,1933年回国,看到日本已从东北侵略到了华北,甚为痛心。当即参加由冯玉祥在张家口建立的民众抗日同盟军,被任命为师长。同盟军坚决反击日本的侵略,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一个月内就收复了察哈尔全省(今属河北省北部及内蒙古东部),许师在战斗中攻坚最猛,受到称赞。
  蒋介石认为这是反对他的不抵抗主义,派军队和日军夹击同盟军,使同盟军瓦解。
  1936年许权中回到老家,一面做农活,一面积极和党联系。交口镇地下党员谈国帆、王志温(我的父亲)是负责搞地下武装的。他们采用外白内红的策略,已取得了镇长、几个保长、学校校长、商会会长等职,正组织受党指挥的保甲武装。许权中说:“把保甲武装快搞起来,一但日本打来,好武装抵抗,保卫家乡。”他通过老关系,搞到了一些枪支,运回交口,王志温负责对保甲青年军训。
  “西安事变”前夕,杨虎城请许权中到西安,商讨反蒋事宜,任命他为独立旅长。“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出现了一片大好的抗日形势。许权中告诉谈、王:“好好扩充保甲武装,可联系栎阳、武屯等地保甲。都武装起来。我马上要上前线,保甲武装就是我的后盾。”他又送来轻机枪5挺,冲锋枪十枝,手榴弹二十箱,还有几个防毒面具和望远镜,叮咛训练要逐步正规化,能补充他的队伍。这时交口已有五百多枝枪,一保编为一个连,按时训练。潼关吃紧时,交口的保甲曾去前线挖战壕,还送粮草,组织妇女为前方将士做鞋袜。另外还组织群众修水利,互助合作搞生产,兴办学校,成立识字班,开办书店,组织自乐班,宣传抗日,同时禁赌、抵制苛捐杂税,还搞了地下武器修造厂。交口成了一小块地下红色根据地,是插在敌人心中的一把刀子。边区同志称为“小边区”。
  1938年8月,许权中率独立旅渡过黄河,到达晋西北忻口前线,随即投入战斗,苦战14昼夜,打退了日军侵犯。又转战晋南,九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和兄弟部队携同联战,阻止了日军向陕西入侵,这时许权中声名远扬。
  蒋介石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很不高兴,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给了许权中一个少将参谋的名义,而撤去了旅长。他又回到老家,这时张锋伯就任临潼县长,他是当时陕西四大抗日县长之一,和许权中、谈国帆、王志温一起继续搞好地方的民众抗日工作。聘请了许多共产党员来交口教书和在镇上工作,许权中说:“老蒋不想抗日,咱们老百姓起来抗,不能让他拉后腿。”交口又动员大批青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
  1939年蒋介石开始反共,撤了张锋伯的县长,势力不断向基层扩展,给交口派了不少特务。1940年不许民选镇长,派来反共分子曹耀宗当镇长。他上台后分化破坏抗日组织,派人控制保甲武装。谈、王认识到这样下去,我们将受到巨大损失。决定除掉曹耀宗,他们在交口腊八过会的晚上,派人处决了曹耀宗,然后作出是曹耀宗的“对头”从外地来打死他的迹象。国民党反动县长进行调查,交口人都这样说。他向省上禀报后,陕西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熊斌,专员温良儒认为是共产党活动,过去不好下手,现在要明干了。1943年8月调集了保安团及几县警察、保甲3000多人,对交口进行了血洗,烧杀抢夺无所不为,有一名地下党员被抓。因我地下党组织有通知,所有同志全都撤走了。国民党扑了个空,就把交口分割由四邻镇管辖,取消建制,并以一万元奖赏通缉谈、王。这年12月又在眉县暗杀了许权中,这年他只有49岁。
回复时间: 19:26
  冀中平原的“吕司令”:吕正操
  在距北京市西三环边不远处的一处静谧的院落里,记者采访了抗日名将、名闻冀中的“吕司令”吕正操。吕正操今年已满一百岁。在共和国的57位开国上将中,他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百岁上将。
  宽敞明亮书房里,只有书架上那支精致的步枪模型和一个“毛泽东号”的火车头模型,还有墙上挂的张学良、董必武等人的手书,暗示着这位老人在整整一个世纪的生活中经历的传奇。
  日,在日俄战争的战火中,吕正操出生在辽宁海城唐王山后村。从小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的压榨与残害的吕正操,痛恨日本兵。吕老说,自己本来不叫吕正操。入学时,老师给他起名叫“正言”,他自己改成了“正操”,意思是操练好了打日本侵略者。
  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当了一名士兵。由于他念过书,又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1923年冬,被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堂学习。1925年毕业后,他成了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同泽俱乐部干事,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或在他部下任职。
  1931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占东北。东北军不抵抗后撤。此时,吕正操已在东北军十六旅任参谋处长。次年,吕正操部队奉命开赴热河一带布防。在1933年2月的战斗中,十六旅迎头痛击西犯日军,敌人死伤惨重,十六旅因此受到张学良的嘉奖。
  热河失守后,张学良十分焦虑。1933年3月上旬,电召吕正操连夜赶往北平。“张学良向我询问前线战况。并问我,‘你看我们的力量怎样,能不能打?’我说,我部据守长城各口,我们在喇嘛洞子就打了胜仗,喜峰口失而复得,士气高昂。眼下日军后方阵地空虚,没有设防,我们完全可以打!
  “张学良听后当即表示,不惜一切收复热河,并命我立即赶回前线,转告何柱国、缪鳌⑺锏萝跞宦贸ぃ骸急阜垂ィ《本科瓷希惨虻降祝 ⑺担ゼ槭朊比蚊椅647团团长。”  
  吕正操没有想到,他还未及登程,就看到了张学良被迫通电下野的号外。当晚,他回到旅部,向旅长缪鞅ǜ媪嘶峒叛Я嫉那榭黾八闹甘尽5赜谡叛Я级匀群涌拐降拿钜簿臀薮哟锖椭葱辛恕
  一腔抗战热忱的吕正操,郁郁地撤离了抗日前线。
  1934年春,吕正操所部647团移驻北平,负责城防。
  当时,驻东交民巷的日军不断向城防部队挑衅,企图寻找借口侵占北平城防,屡遭吕正操部队的坚决抵制。
  1935年6月,石友三叛变投敌的铁甲车队队长白坚武,勾结日寇企图用铁甲车冲进永定门东边的城豁口,与日寇里应外合占领北平。炮弹落入北平市内,引起市民恐慌。
  吕正操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部队乘汽车奔赴永定门城豁口进行堵击,炮击铁甲车,叛军不敌后撤。吕正操派出部队到丰台截断其后路,前后夹攻,叛军全部覆灭。此事,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北平事变”。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此时,吕正操正担任张公馆的内勤工作,和应邀来西安共商大计的中共代表罗瑞卿、许建国常有接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吕正操到国民党53军任团长,期间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在节节败退的军队中,不愿再一次撤出抗日前线的吕正操,率部于10月14日在冀中平原脱离国民党军,改称“人民自卫军”,在冀中平原上树立了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
  在冀中平原,吕正操率当地军民,铸造了平原抗战史上一段段辉煌的传奇。
  冀中是日军十分重视的“后方”,当地平原地形,对于乘火车、汽车行动的日军十方便,对力量弱小、以游击战袭击敌人的抗日武装则非常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吕正操统率下的冀中军民,创造了种种神奇的战术,与日军展开殊死抗争。
  “1940年春季,安国东赵、西寇两个村的民兵,把手榴弹埋在大道上,用线拉火,炸死了两个伪军。随后各地民兵竞相仿效,用各种办法制造地雷。”老将军介绍说,作战经验很快在平原上传了开来。第二年,吕正操专门举办了一个地雷展览会。从此,地雷战,在整个冀中平原推广开了。
  地雷战之后,冀中平原上又出现了新的作战形式――地道战。地道战改变了平原地形对游击战的不利态势。将军说,从简陋的藏身之所,发展到具备防水、防毒,既可藏兵又可在众多隐蔽的射击孔偷袭敌人的作战阵地。再后来,地道从一村发展到多村相连。在白洋淀地区,人民还组织起了水上游击队――雁翎队。
  新中国成立以后被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平原作战》等影响巨大的文艺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抗战斗争的注解。
  面对冀中平原军民的抗争,日军不得不增加大量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军事上实施更频繁、更残酷的“扫荡”,并推行碉堡政策,大量筑碉建点,挖沟修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和封锁,逐步“蚕食”。同时,政治上极力强化伪军、伪组织,加紧特务活动,并有计划地实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在这种残酷激烈的战斗中,吕正操沉着、果决、满怀激情,表现为非凡的军事才能。“最多时,我一天打了五仗。”吕老告诉记者,那时,日本人天天“拉网扫荡”,到处烧杀抢掠,部队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
  1941年4月,吕正操带着工作组去检查工作,在安新县三台碰上敌人,激战一场后,击退了敌人。次日拂晓,敌人又来袭击,吕正操指挥部队,在回民支队的掩护下转移到了白洋淀。次日,行军到桑园时,被敌人包围。战斗十分激烈,敌人距他们的防卫阵地不足百米。“为保护我们撤退,二连指导员杨兆卿英勇牺牲了。”时至今日,这位百岁老人仍记得当年那些英勇的官兵。
  转移到附近的潘营村,还没吃饭,敌人又从北、东两面包围过来。在警卫排的掩护下,吕正操只带了两个人,就从村西口冲了出去。
  回忆峥嵘岁月,吕老感慨地说。历经艰险,自己回到了军区司令部的驻地。那天,正赶上他麾下的三纵队成立三周年,党中央还专程送来毛泽东的题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冀中平原的“吕司令”,成了冀中百姓心中的传奇人物,也成了令日本侵略者胆寒的人。
回复时间: 19:26
  抗日怒火燃赤心――马耀南
  马耀南,1902年生,山东省长山县(今淄博市)人。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反日会,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他的爱国热情深受同学们的钦佩,曾被选为北洋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
  马耀南1933年担任长山中学校长,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万分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下定决心投入到抗战的洪流。鉴于马耀南的抗日热忱,中共山东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在该校成立了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一批中共党员在该校担任教员,培养训练抗日干部。期间,马耀南表示:“哀莫大于心死,苦莫过于国亡,愿尽自己的力量,通过学生、教员发动抗战,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又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政治课。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和附近各县的抗日积极分子。
  1937年12月,马耀南参加了黑铁山武装抗日起义。成立了清河平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在他的争取下,长山县保安大队也参加了起义部队。1938年6月起义部队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部与日军多次作战,围攻周村、破坏胶济路、坚守邹平城、激战刘家井子,重创敌人。日,在桓台牛王庄战斗中遭敌伏击,壮烈殉国,时年37岁。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也参加了八路军,并在抗战中先后为国捐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战争史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