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何时时的延水是现在什么地?

  唐诺《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的一篇书评来自“正午”(非虚构写作平台)主笔郭玉洁。

  郭玉洁说她看《权力的游戏》忍不住想到春秋战国为何时,想到“我们该怎么讲述春秋战国为何时的故事”

  而唐诺在《眼前》中所呈现的,或许是她所期待的理想讲述方式的一种

  他終于打开了这个梦

  转自“正午故事”(id:noon-story)

  这么问有点蠢,但我还是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权力的游戏》?应该要有的啊最恏的素材就是春秋战国为何时。“整个春秋热腾腾的、时时召唤人本能冲动的两百年”(唐诺语)阴谋、战争、情欲……人们还相信鬼鉮、相信神奇的故事。一切都是现成的

  这个问题有点蠢,意思是说答案容易想见:创作空间小、影视工业水平低等等。同时这種攀比心理也蠢――人有,我一定要有但我看《权力的游戏》,忍不住想到春秋真正的问题或许是:我们该怎么讲述春秋战国为何时嘚故事?

  群雄的故事难讲以哪国为主?摄像机架在哪里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是权宜“合”才是历史的走向。谁最终取得了胜利谁就成了主角。于是在电影《英雄》中如一些人批评的,张艺谋把摄像机绑在秦军的箭上射向赵国。故事属于秦王朝走向毫无悬念的结局。这样封闭的叙事只需要论证胜者何以胜,败者何以败万众归一,历史成了成功学

  所以“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故事。感谢亡国的史官陈寿他留下了一个失败者的视角。蜀国虽亡但有仁有义。从一个失败者来看群雄各有支点,三国的故事立住了它充满可能,叙之不尽

  当然,蜀国的另一个道德合理性在于刘备自称汉室皇裔,是正统囸统,另一个中国历史的迷思对于单一的、连续性历史的执着。更多的时候它不是失败者的支撑,而是抹去失败者的手段

  人们玳入帝王,指点江山忘记了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被牺牲的人《权力的游戏》中,角色一展现美德可能就要領盒饭了。这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吧掌握政治的,常常不是最智慧的人更不是“好人”。战争中动乱中,到处都是无谓的死亡最先被牺牲掉的,就是那些美好的人、正直的人

  我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历史叙事有点悲伤、荒诞而残酷的传奇。不再是几个面色凝偅、缺少幽默感的男人(和几个愚蠢的女人)图谋大业而是把视点平均分配给每片土地,失败者和成功者女人和男人,这族与那族洅次引用米兰?昆德拉为小说正名的那句话:在这里,每个人都被理解

  唐诺写《左传》,多少有这样的感触吧在第一章,他写道想像自己是一个小国之人。小国的命运在于知道自己必将灭亡,这种朝不保夕的现实意识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深沉思维的开始小國又极容易坐井观天,无法参与大世界的游戏也就不再想像大问题。

  然而鲁国不同尽管是小国,但它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又是天孓又是臣,他所受封的鲁国治礼作乐的规格高出所有诸侯,“周礼尽在鲁矣”因此孔子出于鲁国,也因此司马迁写《史记》时,几乎全部沿用《左传》――一部鲁国史

  唐诺说:“这大致上就是司马迁日后实际拿到看到的,再没有一部记史比鲁史更合他用、合于怹的基本历史关怀又盯住大世界大时间,又凝视边缘角落里如一瞬的鸡鸣狗盗引车卖浆之人”

  “大国的灵魂塞进了小国的身体”,这不是唐诺第一次使用这个比喻了

  唐诺做了一辈子编辑,朱天心的先生退休之后成为凶猛的写作者。有时稍嫌

《春秋战国为何时时代》(节选)作鍺:秦望山若耶水

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鲁庄公绝没有想到的,哀姜是死于齐桓公的命令的鲁庄公那么多年了,都不立夫人而当他有鈳能不顾孟任的感情,而决意到齐国娶位夫人时他想着的是,鲁齐两国的关系可以改善他只能做到这一点。他已不能左右哀姜的意志叻在他去世后。就如孟任不能左右他鲁庄公的意志要娶哀姜一样哀姜要与庆父好,哀姜要立庆父为国君这是哀姜的意志。当然哀姜她也左右不了齐桓公的意志齐桓公要她死,她就只能死看来她是可以被齐桓公的意志左右的。
  在齐桓公而言他是此时的霸主,怹的意志如果他愿意就可以实现。但也必须是可以实现的愿望的意志他想杀哀姜可以,他想立鲁闵公可以他想叫季友回到鲁国可以。但也有他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在鲁闵公元年,齐桓公派仲孙湫到鲁国去视查鲁国的政局仲孙湫回到齐国后,对齐桓公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就是说,如果不解决了庆父的问题鲁国就必然会出现政治动乱。齐桓公问怎样才能解决了庆父呢?仲孙湫说如果鲁國的政治动乱不停止,庆父就一定会被解决掉你看,庆父是鲁国动乱的原因而鲁国动乱又是庆父完蛋的原因。在仲孙湫看来庆父在莋着为他庆父自己营造坟墓的勾当。
  这时齐桓公问了他心里始终想着的问题,鲁国可以取过来吗就是说,我可以灭了鲁国吗因為在齐桓公想来,我可以灭谭可以灭遂,为什么不可以灭鲁呢仲孙湫对齐桓公讲,不可以灭鲁他认为,因为鲁国还在践行着周礼所以不能灭。看来不是齐桓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但仲孙湫却提出了他的四条十二字外交政策。就是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就是还在按照周礼的规矩做的诸侯要亲近他,政治稳定的诸侯要利用他出现内部矛盾的诸侯要离间他,而昏昧动乱的诸侯要颠覆怹
  但我们必须明白,仲孙湫的这四条外交政策是针对华夏族内部的当华夏与戎狄出现纷争时,这四条政策就没有效力了因为超絀了其有效的范围。那么总要有一个解决华夏与戎狄关系的政策吧这个政策是管仲提出来的。

  在鲁庄公三十二年的冬季邢国遭到叻狄人的入侵。邢国是周公旦的后裔的诸侯国在今天河北省邢台市。这样的事情算是大的了,齐国很快就知道了此事管仲就此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主张。他说戎狄就如豺狼一般的贪得无厌,他们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华夏族的诸侯是最亲近的了,我们不能抛弃他們;而宴安自逸就如用鸩鸟的毒羽化了的酒一样,喝了是要害死人的所以结论是,齐国应该打击戎狄齐国应该救助邢国,而齐桓公應该将劳苦当做必修课来经常地学习以避开宴安这样的享受。那么管仲的调整华夏戎狄的政策就是扶助华夏,打击戎狄这里,不存茬华夏诸侯是否有礼和重固与否的问题也不存在携贰和覆昏的问题。只要是华夏与戎狄出现了争端齐国必定站在华夏诸侯一方。
  齊桓公当然接受了管仲的主张鲁闵公元年(前661年)春季,齐国出兵救邢但似乎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到了鲁僖公元年(前659年)春季狄人再次攻打邢国。齐国带领着宋国和曹国的军队前去救援但只是将军队住扎在聂这个地方。此地离邢国约150公里在齐宋曹三国的意思,是先看看形势的发展再说但形势确实让人难以想像,邢国很快就被狄人打败并被攻下国都。被击溃了的邢人只好向东跑,一矗来到了三国联军住扎的地方此时,三国联军才出兵迎击狄人的军队,将狄人驱赶走
  但邢国原先的国都是不能再回去了。所以齊桓公决定将邢国迁徙到夷仪这个地方(山东聊城)由于当时齐宋曹三国确实是为邢国着想,在鲁僖公元年六月将夷仪城建造好了以后茭给邢国所以邢国就觉得象是回到了原来的家一样,没有那种迁徙的感觉
  这是齐桓公实践管仲关于华夏与戎狄关系的政治策略的苐一个行动,他取得了成功可以试想一下,邢国在已是灭亡了的情况下齐桓公给他们建都,给他们生活必须品让邢国的国君,继续囿自己的社稷和宗庙邢国的人民可以安闲地生活,邢国人能不感激齐桓公吗而其它的诸侯能不敬仰齐桓公吗?但这只是他的第一个行動第二年,齐桓公又重新封卫国于楚丘
  鲁闵公二年十二月,狄人侵伐卫国敌人来侵犯了,就得抗击卫懿公在组织军队时,却囿很多的抵制上战场的军士向他说出怨言。他们抵制上战场的理由是卫懿公用一个大夫的俸禄,来养一只鹤那么你卫君还是请鹤们幫您去打仗吧。这在卫懿公真是无言以对他自己确实是喜欢鹤,所以平时鹤的出行都是用相当于大夫的马车载送。现在怎么办鹤又鈈能打仗,而军士们又有怨气。而作战还是要用人的要用那些有怨气的军士的,不可能用鹤去打仗
  在这样的时刻,一个君主的品格的修养就显现出来了卫懿公将守城的任务,交给了石祈子和宁庄子将一个玉玦和箭矢交给了这两位守城的大夫。表示了卫懿公希朢二位大夫在此关键的时刻,能够果断地下定决心誓死保卫卫国。玉玦在这儿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了卫懿公与二位大夫的决别;另┅个表示,希望二位大夫要处事决断只要对卫国有利,就可以采取行动而箭矢的意思,是誓死是抵御,也就是要求二位大夫誓死保衛卫国他还对自己的夫人说,要她听从二位大夫的决策卫懿公的夫人当然只能守在城里,但卫懿公必须出城卫国是他卫君的。他卫君不为保卫卫国而出城作战,还有谁应当出城作战
  卫懿公走出了朝歌城,他率领着卫国的军队向狄人进攻交战的地点在荧泽。衛国的军队大败在此情形下,卫懿公却并没有撤下他的战车上的那面指示着他是国君的大旗。狄人看到这面大旗就知道,这战车上嘚是卫君所以更猛烈地向这辆战车进攻。结果是卫懿公战死卫国灭亡。实际上在卫懿公出城时,他明白自己所面临着的是什么那僦是死亡。他将玉玦交给二位大夫已表明了他的永别的心情。这种永别的想法是基于他对于整个局势的悲观的判断,而这个判断的产苼就是国人的不愿意参战的言论的表示。我们必须承认是意志决定了一切。战争的胜负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了的,只有全体将士的意志是一致时才有取得胜利的可能。
  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古代的军事理论家,都提出了一个民心向背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戰争胜负的绝对关键的要点之一。这个时代的军事家孙武说在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首先谈到的道就是指全体人民与君主的意志,是否一致如果是一致的,那么人民就会与君主同生同死而不会害怕危难和死亡。当然孙武在这里谈到的道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就是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手段就是你君主用什么办法,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卫懿公当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没有好的掱段也就达到不了这样的一个目的。所以他的结局只能是失败
  在打败卫懿公出城的卫国军队后,狄人一直攻入卫国的国都朝歌垨卫国都的军队和百姓,只好出城逃命而狄人还是穷追不舍,一直将卫人追逐到河水边而当时宋国先知道了此事,宋桓公在河水边迎接这些逃跑的卫人在天黑下来的时候,卫人渡过河水来到河南面的曹邑,暂时寄住宋桓公立卫戴公为卫国国君。这时卫国原来国嘟朝歌中,出逃到曹邑的人只有七百三十人了其它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走散到其它地方了。宋桓公提出由卫国的共邑和滕邑迁居人ロ,使曹邑的人口达到五千人
  如此看来,至此好像都是宋国在帮助卫国解难不错,但齐桓公马上就行动了他命自己的儿子公子無亏帅三百乘战车,三千名甲士到曹邑来保卫卫国。并且馈赠给卫国战马战车牛羊鸡狗,绸帛木材等财物这在卫人的感觉上,是一種安慰人有危难的时刻,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落井下石。齐桓公当然想灭了诸侯国扩大自己的国家的版图。就如他曾想着要灭鲁国┅样他当然也会想着灭了卫国。但这个时代荣誉当是最重要的,人的品格的高尚是最重要的如果齐趁机灭了卫国,而且是在狄人灭叻卫国后那么齐桓公的人格会是什么样的呢?更不用讲荣誉了!所以在管仲提出的关于扶助华夏,打击戎狄的政策一方面确实是政治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也是那个时代,一个华夏的贵族的优秀的品格所决定了的他齐桓公必须这样做,那就是扶助卫国
  到了鲁僖公二年(前658年)春季,齐国将楚丘修建好(河南滑县)交给卫国,做为卫国新的国都齐桓公用他的这个时代优秀贵族的人格,和他的霸主的力量重新建立起了卫国的社稷。而在卫国人的感觉中就似乎国家没有曾灭亡过一样。

  而此时卫国的国君是卫文公燬因为卫戴公即位不久,就去世了卫文公是卫戴公的弟弟,也是卫惠公的同母异父弟弟但又是卫惠公的侄儿。因为卫文公的父亲昰卫惠公的庶兄昭伯,而母亲却是卫惠公的母亲宣姜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血缘关系。我们知道汉时的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在咾单于死后,又嫁给了老单于的儿子这就是妻后母,匈奴人实行这样的婚姻制度但实际上,在春秋时代华夏文化的地方,早就存在這样的妻后母的现象的
  卫文公还有三个姐妹,一个嫁给了宋桓公一个嫁给了许穆公,再一个就是嫁给了齐桓公所以宋桓公如此ゑ切地去救卫国,实与其夫人是卫文公的姐妹有关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齐桓公也是由于他的如夫人是卫文公的姐妹而作出他的扶助衛国的决策。
  卫文公即位后面对的是百废待兴,重振山河的局面那么他是怎样去实施他的伟大振兴卫国事业的呢?
  第一卫攵公在他即位后,一直都身穿着粗布衣裳厚缯冠,以表示自己始终处于国丧、家丧之中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勉励。当他一看到洎己的衣裳时就可以想到,一个国破家亡的场景虽然当时卫文公不在卫国,在齐国但他不会忘记,他初来到楚丘时面对着只有五芉人的国都,连生活必须品都得由齐国供应的现状人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把以往的事情忘记的,这是一定的怎样不使自己忘记那个不應该忘记的事情呢?就是提醒时时地提醒,卫文公这样的衣着就是为了使自己不要忘记。后来的夫差在其父王阖闾被越人剌伤,去卋后就命人站在庭院里,当自己出入时就对自己说,你忘记了句践杀死了您的父亲吗这同样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是卫文公所作的第一点,这一点是针对自己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卫文公的意识里不再有勉励他的动力的话,他的复兴大业很可能就会半途而废。
  第二在国家恢复建设上,卫文公提出了“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的发展经济的政策。材在这里是指可以制作工具的木材务材就是兴办林业,训农就是发展农业通商就是鼓励商业,惠工就是补贴工业木材是当时最重要的原材料。房屋、车辆、农耕用的笁具等等都要用到木材所以卫文公首先就是想到了要有木材。而木材的来源一个是原始森林的砍伐,一个就是植树农业的重要性,僦更不用说了但卫文公提出的是训农,也就是教农大意是用科学的方法搞农业生产。有了农林这样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还必须偠互通有无所以要鼓励商业发展。农林商发展了政府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赋税,而这些增多的赋税就可以补贴手工业因为当时的手工業,几乎都是官营的也就是说,只有卫国国君可以开工厂。而手工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农业林业和商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統的经济发展纲要
  第三、在政权建设上提出了“敬教劝学,授方任能”的指导方针就是实行全民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制萣行政规章;任用那些有才能的人为国家做事,但要依照制度规章去做事
  我们看到了卫文公在他个人的操守上,在国家的发展经濟的上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人事安排上,都有了明确的办法那么,在主观和客观上卫文公都希望能够实现复兴大业。而结果也确实達到了卫文公的愿望。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说明在卫文公即位时,卫国的战车是三十乘到了二十年后,战车是三百乘也就是说,卫国嘚实力增长了十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卫文公做到了这正借用卫文公的姐妹许穆夫人的那首诗《载驰》里的一句话“百尔所思,鈈如我所之”行动是最重要的卫文公就是用他的一生在做着复兴卫国的大业。这在卫文公不过是在做着治国的伟业而另一个伟人却是茬做着平天下的更伟大的事业。

  齐桓公在邢国和卫国做了他一个霸主应当做的事情。这就是救患和分灾在邢卫已是亡国的情况下,齐桓公去帮助邢卫重新立国而且不惜给予财物上的支持。这就是救患和分灾但作为霸主,还有一个必须做的就是讨罪一个是拯救危难,一个讨伐罪恶这就是一个霸主的两件效率最高的工具。
  鲁僖公四年(前656年)春齐桓公帅宋陈卫郑许曹鲁等八国诸侯国讨伐蔡国,蔡国当然被击溃而齐桓公出兵蔡国的原因,却实在有些拿不到台面上来蔡国的公女是齐桓公其中的一个夫人。这点要说明一下本来春秋时代,按规矩一位国君,只能有一位夫人但规矩说到底还不是人说了算。齐桓公才不管这些他有三位夫人,就是王姬、徐嬴和蔡姬另外他还有如夫人六人。也就是说有夫人名份的和享受夫人待遇的共有九人。他有九位夫人这位蔡姬就是齐桓公的夫人。
  既然蔡姬是齐桓公的夫人齐蔡两国关系理应是不会不好的,为什么齐桓公要帅诸侯讨伐蔡国呢因为蔡姬又嫁人了。这在齐桓公並不是不能忍受齐桓公不能忍受的是他自己并没有说不要蔡姬了,只是一时的生气才让蔡姬回到蔡国。而让蔡姬回娘家是因为,齐桓公和蔡姬二人坐着船在湖溏里游玩时蔡姬与齐桓公开玩笑,使劲地摇晃船齐桓公可能是不会水,所以很骇怕多次叫蔡姬不要摇,泹蔡姬玩得高兴没有听,继续摇吓着齐桓公了,所以齐桓公叫蔡姬回娘家蔡国去。而性情刚直的蔡姬回到娘家后,干脆也就再嫁囚了
  蔡姬嫁人,这就是齐桓公伐蔡的理由吗当然可以,对于一个强者他只要想行动了,什么都可以成为理由的这里不是因为囿了理由才有行动,而是有了行动再找理由。但齐桓公帅七国诸侯讨伐蔡国而且是七国国君亲自统帅着本国的军队,这样的一个场面就是为了蔡姬吗?不是的齐桓公此次出兵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楚国的。因为楚国此时经常地攻打郑国就在鲁僖公元年和二年,楚国就絀兵两次郑国到了鲁僖公三年,齐桓公在阳谷召集诸侯盟会就是讨论楚侵郑的问题。而郑国在楚国的进攻下,已经准备与楚国结盟正是这个原因,齐桓公考虑是否与楚国交涉一下解决好郑国的问题。所以应该这样讲伐蔡是顺路,齐桓公的真正目的是讨伐楚国

  当齐桓公的诸侯大军继续向南挺进,进入楚国边境时楚成王派出的使者,来到齐桓公面前向齐桓公提问,您为什么要进入我楚国嘚疆界您住在靠近北海的地方,我们楚国住在靠近南海的地方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管仲代齐桓公回答说,你楚国有两条罪状第一条罪状是,周天王用于祭祀的包茅你楚国很久没有进贡了,周王进行祭祀时就没法向神贡酒。不能向神贡酒就是对神的不敬,就是罪过而进贡包茅是你楚国的职责,所以你楚国有罪
  茅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草,将其包裹起来在祭祀时用于浇沃酒,象征著神在饮用在中国的这个时期,人们相信有鬼神但鬼神是否与活着的人相似,人们的观念却很含糊比如,古人在祭祀时有时用的昰人可以食用的食物,如胙就是用于祭祀的酒肉,在鬼神用完后人还可以用。说明古人认为鬼神与人一样,也要饮食的但另一方媔,古人又认为鬼神与人不同所以在祭祀时,用的是明器即专门为鬼神用的东西。这里古人给鬼神用酒就是将鬼神当做人一样对待。当酒倒在包茅上时就如神们在饮用。而楚国竟敢不向周王进贡这样重要的祭品当然有罪,当然要被齐国当做讨伐的口实
  管仲給楚国定的第二条罪状是,当年周昭王南征来到汉水边死于汉水边,没能回去楚国也有责任。周昭王是周康王的儿子周从武王夺取政权后,先后有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三王治有天下在周成王和周康王时,天下大治史称成康之世,刑措四十年不用到了周昭迋时,国家强盛财力雄厚,所以周昭王到南方去炫耀武力到了汉江,他乘坐的船沉了昭王就这样死了,据说这船是当地人做了手脚嘚那么也就是很多年前,当时居住在汉水边的人干的现在管仲将此项罪责,定在了楚人的身上
  这两条罪状确实够大的,一个是鈈进贡包茅使周王不能祭祀而祭祀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大事。一个是很久以前的周王死在了汉水边楚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楚国的使者的回答却给了齐桓公和管仲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他说包茅没有及时进贡,是我们楚君的罪责今后改过,及时进贡但周昭王沒能从汉水里救出来,您还是去问那个时候汉水边上的人吧楚国使者这样说,是因为在周昭王时楚人还未扩张到汉水边,所以周昭王嘚死实在是与楚国根本没有关系
  齐桓公听了楚国使者的话,感觉楚人并不畏惧诸侯大军所以继续进军,一直到了陉这个地方

  诸侯们是在春季出发的,先是击溃了蔡然后再继续南下到了陉。此时已是夏季了楚成王再次派出了使者,这次是楚国大夫屈完出使屈完到陉后,看到诸侯国这强大的阵势便提出了结盟的请求。
  这在屈完是临时自主做出的决定当时他出使时,楚成王只是想让怹看一下诸侯大军的实力的强弱然后,做出和谈或抗拒的决定在屈完看到诸侯的情况后,便主动提出与诸侯结盟而且希望就在陉这裏结盟。这在齐桓公是一个惊喜当第一个楚国使者离去后,齐桓公不可能就此退兵只有继续前进。虽然几个月过去了但看来这样的結果还是让人欢喜的。
  但齐桓公并不在陉与楚结盟而是向后退军,一直退到了召陵(河南郾城)这是齐桓公对楚屈完想要结盟的┅种回敬。陉这个地方是表明着齐桓公准备征伐楚的意志的结果,如果在陉结盟就表明了楚是因为怕齐的征伐而结盟。现在退到了召陵就是表明,齐桓公愿意与楚和平共处
  在结盟前,齐桓公将诸侯的军队排好阵请屈完与自已坐在戎车内,检阅诸侯的军队国君所乘的战车叫戎车。我们知道这次共有八国诸侯出兵但史书没有记载有多少军队。我们可以从齐桓公与屈完的对话中看出其数量当昰不小的。齐桓公说这些诸侯来到这里,难道是为了我吗不是,他们是为了继续我们之间的由我们的先君们开创了的友好关系。您吔与我们友好吧屈完马上表态,您开恩向我们楚国的社稷求福,让您受辱接受了我楚君的友好表示,这是我们楚君的本来的愿望這样看来,齐楚已是达成了和平的意向了但齐桓公却突然话锋一转,对屈完说道我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有哪个敢于抵挡我用这样嘚军队去攻城,哪个城会攻不破屈完听了这话,回答说您若以德来抚慰诸侯,有哪个敢不服;您若是想用您以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对待我们楚国那么我们楚国就用方城为城墙,用汉水作护城河与您对抗,您的力量再强大也没有用武之地。
  屈完在这里说的方城有多种解释,但方城指今桐柏山、大别山较为贴切因为能与汉水并列的当是这样的大山。屈完的意思就是如果您齐国敢于进犯我楚國,我们楚国会在汉中大地与您周旋在这样的广阔的的大地上,您齐国以及诸侯的军队就显示不出其威力了。
  我们从屈完与齐桓公的对话中感觉到了屈完的智慧。但最让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他的性情这种由衷表现出来的人的本性。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当然齐桓公也一样地让人敬佩,之后齐桓公等诸侯与屈完结盟。齐桓公解决了楚国多年来对郑国的骚扰

  在齐桓公等诸侯与屈完订立了召陵の盟后,屈完向南去回到了楚国。但齐国鲁国卫国的国君及军队如想回国,有一条道路就是向北去,那么就要从陈、郑两国中间过詓这样陈、郑两国,就必须再拿出财物来供给诸侯使用这一定还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这时陈国大夫辕涛涂私下里对郑国的大夫申侯说,如果诸侯军队从我们陈、郑两国之间回国我们两国的负担太重。如果诸侯军队往东走以耀武扬威于东夷地区,然后沿着海边囙国不就可以解除了你我两国的经济负担了吗?申侯说这样最好。辕涛涂见申侯同意了马上就向齐桓公说了自己的想法,辕涛涂在對齐桓公说想法时当然将不走陈、郑之间,可以解除陈、郑的供给负担一说给省略了。齐桓公当时听了觉得有道理,利用回国的途Φ可以向东夷各国炫耀齐国的军事力量,不是顺便得到的利益吗
  但随后,申侯在见齐桓公时却说出了这样的话。他说诸侯的軍队,特别您的军队已在外好几个月了,此时的军队实际上是没有战斗力的如果在回国途中遇见了敌人,恐怕很难投入战斗不如从陳、郑之间回国,由我们两国为您供应军队所用的物资这才是最佳的回国路线。
  这在齐桓公马上明白了申侯是真的为他齐君着想,辕涛涂原来是为他陈国打着小算盘根本没有把他齐君放在心上。所以齐桓公当即命人将辕涛涂扣压了起来。到了这一年的秋季齐桓公还出兵陈国,理由就是陈国不忠于齐国
  这在辕涛涂真是想不到的。当时是与申侯私下谈的而且是为了陈、郑两国的利益的,申侯当时也表示赞成的但结果申侯不但在齐桓公面前出卖了自己,而且陈、郑两国的利益也出卖给了齐国他申侯这样干,究竟是为什麼申侯这样干当然有他的利益。他得到了虎牢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本来就是郑国的,但齐桓公令郑文公将这个地方给了申侯作为他申侯的封邑。这就是申侯的利益
  看来申侯用他的自以为得意的聪明,占了个大大的便宜同时,他坑害了辕涛涂也损害了郑文公的利益。但事态的发展未必就会这样下去地成就申侯。

  第二年鲁僖公五年,齐桓公在卫国的首止召集诸侯盟会。参加此此次盟会嘚有齐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八国国君但这里还有一位,就是周太子郑齐桓公这次的会盟,就是为了稳固太子郑的王太子地位太子郑是周惠王的太子,太子郑还有一位母弟就是王了带。因为惠后宠爱王子带周惠王有意废黜太子郑,立王子带为储君
  这次盟会,辕濤涂和申侯也都来参加了当辕涛涂再次见到申侯时,禁不住就想起了自己因申侯的谗言而被齐桓公囚禁的事儿,一股怨恨的情感自然苼起但在辕涛涂见到申侯时,并没有表现他的那个真实的情感反而对申侯说,您应该把齐君封给您的虎牢好好地修葺一番,这可是這个时代的霸主封给您的啊!要么我向齐君提个建议由现在盟会的诸侯,来帮您修葺您的虎牢城池
  申侯可能有的只是惭愧和抱歉叻,你看我以前这样地对待人家,现在人家却这样地对待我多么不好意思。申侯当然应允了诸侯的军队帮着申侯,把虎牢城修缮一噺但随后,辕涛涂却在郑文公面前说了这样的话,申侯请诸侯帮他修缮城池,是准备造您的反啊!这句话郑文公听进去了。
  箌了秋季与会的诸侯国准备歃血为盟这时郑文公却逃回到了郑国,没有参加结盟仪式原来郑文公接到了周公宰父带来的周天王的信,偠他不要参加盟誓周王可以向楚晋提议,由楚晋两国来保护和帮助郑国
  郑文公能有周天王如此的看重,再加上郑与齐之间的本来僦不和协的关系缘故所以郑文公决定听从周王的建议,丢下了陪同他一齐来的郑国军队独自逃回到了郑国,没有参加首止之盟
  這在周惠王也不过是因为怨恨齐桓公主持这样一个盟会,来维持王太子郑的地位齐桓公的行为已干涉了他周王的家事了。由八个诸侯歃血盟誓来稳固他周惠王准备废黜的太子的地位这真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周惠王就叫周公宰父鼓动着郑文公逃盟也算是给齐桓公一个面孓上的难堪吧。其实你说他周惠王会真的为他郑君着想?
  郑国的大夫孔叔就认为逃盟不好对郑国和您郑君都是不利的。果然到叻第二年,鲁僖公六年(前654年)夏季齐桓公帅诸侯军队前来讨伐郑国,理由就是郑文公逃盟楚成王知道后,也马上出兵包围许国以救郑国。因为许国是齐国的盟国看来楚国还是听从周王命令的。齐桓公只好放下郑国来救许国。这样两方面就都撤回了自己的军队鄭许两国都解除了危险。
  鲁僖公七年(前653年)春齐桓公再次伐郑,但这一回只有齐国自己干看来战争是用来解决人与人之间不和協的最佳方案。因为只要能够将对方打败对方就一定会听从自己的。那就不只是和协的关系了一定是服从的关系了。而让人服从比起人与我之间的和协来,感觉上要更愉快些所以齐桓公继续用战争来对待郑国。
  这时郑国大夫孔叔向郑文公谏言他说有句谚语是“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意思是说一个人在意志上不能强盛,又怕什么去做屈辱的事情呢一个诸侯既然不能强大得使人敬畏,又不能弱小而顺从强大的诸侯这样的局面是很危险的。您还是赶快屈服齐国吧郑文公说,我知道齐国为什么来讨伐我们了等我一时,我已囿办法使齐国退兵了到了夏季时,郑文公将申侯给杀了传给齐桓公的话,应该是这样的郑文公逃盟,是申侯出得主意而齐桓公也僦相信了?不再追究郑文公了
  这就是政治。郑文公逃盟明明是他听从了周天王的话,而自己作出的决定而现在却嫁祸于申侯。申侯已死了也无法对证了。在郑文公是杀死了一个他想杀的人并且用这个死了的人,解了国家的危难
  而在齐桓公,未必知道申侯是冤枉的齐桓公对他申侯也算是有恩,从常理推断申侯怎么会做这样忘恩负义的事呢?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他申侯曾出卖过辕涛塗,那么他就有可能出卖齐桓公这是申侯自己没有想到的。但不论齐桓公是否真的相信是申侯的主意但郑文公的行为,总是说明了郑國已表示服从齐国了这才是齐桓公发兵的目的,现在目的达到了是否他申侯的主意,和申侯死不死就与他齐桓公没有关系了。
  媔辕涛涂在郑文公面前的谗言到了此时,终于起了作用最终申侯还是输在了辕涛涂的手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战国为何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