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第1课]导论:王阳明与阳明心学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阳明的总体评价;2、王阳明生平主要生活阶段;3、王阳明思想的分期;4、对“五溺说”的批评。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1、宋代理学的发生;2、理学的三种基本思想形态;3、朱陆之争以及王阳明对陆学的基本观点;4、“心即理”在阳明心学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1、“知”“行”关系问题;2、“知行合一”的思想渊源;3、“知行合一”的具体观点;4、对所谓王阳明“以知代行”观点的批评。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格物致知”问题的来源;2、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理解;3、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之说;4、王阳明格致新说的理论意义。
“良知”说:本体与主体性的自我建立:1、孟子的“良知良能”说;2、张载的“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3、阳明的“良知”说;4、良知是存在本体,良知是德性本体,良知是知识本体。
致良知说:本心的自我开显与自我表达:1、致良知的现实必要性:阳明对生命现状的忧虑;2、致良知的双向开展:良知的“自知”“自明”与“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3、致良知与个体意义世界的宏观建构。
1、“心”与“物”(存在)的关系;2、事物的两种存在状态:寂和显;3、“心外无物”作为一种生命境界4、“心外无物”与主体价值世界的建构,天下万物为一体。
1、天泉证道的背景:“四句教”问题;2、钱德洪关于“四句教”的理解;3、王畿关于“四句教”的理解;4、“四句教”与王学分化的关系。
1、四句教是否存在内在“逻辑”关系;2、“良知现成”与思相解放;3、心体的自我澄明;4、自我期盼与自我价值实现。
学校:浙江大学
讲师:董平
授课语言:中文
类型:哲学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
课程简介:基于王阳明心学体系之结构的全面把握,本课程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讲解、阐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或命题,并结合宋明理学发展的整体脉络而予以细致讲解。授课人以其对王学的多年研究为基础,融入其研究的心得,对王阳明的一些主要观点提出了独特新见,对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精髓。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想学习了解一下合同法方面的知识,就把《合同法》多读几遍,然后再多看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就可以。
学硬件最重要就是实践,书看再多没实践也没用。
就说说最基本的:
1.电脑的主机,你要会组装、拆,要知道都有什么用,还有常见的故障分析排除。买本关于电...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非之心,不
中考试题:
高考试题:
2015中考试题
2014中考试题
2013中考试题
2012中考试题
2011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地区分类
中考模拟试题
2013中考模拟试题
2012中考模拟试题
2011中考模拟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地区分类浅议王阳明的心学说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实用价值_原创_印象庆阳网
浅议王阳明的心学说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实用价值
核心提示: 读书是学习的方式,是增长知识与才华的台阶,是入世的大门,是通向理想彼岸的舟楫。
读书是学习的方式,是增长知识与才华的台阶,是入世的大门,是通向理想彼岸的舟楫。
今年在西街办&书香无处不在&的读书活动中,我读到了一本好书&&《王阳明全书》。这本书像一盏明灯,让人看到了人生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它又像一本人生的教科书,给人思想的陶冶,灵魂的洗礼,精神上的升华,让人受教匪浅。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故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此时的朝廷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王阳明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学名昭昭,他的一生也是世功显赫,是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为明朝的中兴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历史的儒学界,以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来形容和评价王阳明的一生,这足以证明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和道德思想领域内的重要位置与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王阳明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全书》主要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和思想,其核心主要体现在三部分,即: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主要阐说和强调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心学说的基本观点。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这一思想和理论给人们尤其是现代人的启示是,在纷杂的社会大环境或市场物流中,要做好人,就一定要修行,用传统的思想道德,用现代的社会文明,来沐浴和煅冶自己的心灵,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灵魂、有精神、有作为的成功的时代新人。
王阳明的心学说是有当时的时代历史根源与社会印迹的,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当时盛行的儒学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够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否则,如果只称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侧重的强调了知与行的相互辩证关系。比如,当你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你的周围的人们,如现今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单位同事之间的关怀与帮助,热情对待上访群众,&双联&活动,志愿者关怀弱势群体等,这些都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使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
王阳明心学说的核心部分是&致良知&。良知可以说人人都有,只是多少而已。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题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王阳明认为,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能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明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王阳明的这种人本思想和本体意识,重点凸显了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这与当今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与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吻合的。在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中,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逐渐荒废,心灵越来越孤独,加之社会公共理想的被淡化,物欲的横流走进丛林规则,道德的滑坡导致是非不分,给社会的安宁与文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时代呼吁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需要以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思想,不断加强每一个人的综合修养,积极奉献一个人对社会的担当,个体对国家的担当,把个体本身的价值社会化,做到最佳。我想,这应是盛世之道的重要途径。
读了《王阳明全书》,王阳明在逆境中不气馁,在顺境中不骄傲的处世品格和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纵观王阳明的人生历程,命运多舛,半生坎坷。他年少屡试不准,初仕不久因为仗义说真话而被宦官刘瑾陷害入狱,因不愿意违心的屈服恶势力而遭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因为正直、不随俗流、建言针砭时弊,而被权贵边缘化多年。在处逆境之时,王阳明没有像我们现代一些人那样浮躁,怨天尤人,而是坦然处之,把逆境与灾难看成了自己人生的财富。他自省自察,坚持内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修养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积极探和进取,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蓝本,探索和研究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规律等。他这一经历,也为以后创立阳明学派|&&心学说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自己建功立业,仕途顺利,身处显赫位置时,他不自满、不骄傲,不盛气凌人,服从大局,不结党营私,不为功利所惑,他曾经多次以&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之箴言警人警己。这句箴言用现代话说就是:人生就像用铁击石所发出的火光一样一闪即逝,在这短暂的光阴中何苦为争名夺利而浪费时间?人类在宇宙中生存的空间就像蜗牛角一样狭小,在这般有限的空间里又能争得多大的世界呢?当然了,这是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胸怀与世界观的看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可能130个平方米都觉得很大了。但是王阳明的这种&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和&以出世心境,做入世事业&的宽广襟怀,&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三分能力,七分责任&、&生命不在拥有,而在有用&的豁达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甚至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作为我们现代人,特别是从事公务工作的人员,就应该以王阳明为镜,豁达的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我觉得借鉴王阳明的思想,我们就要做好&三个担当&:一是对社会担当。对社会担当,最基本的首先是要爱国、爱社会,每一个人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大环境就是我们的回音壁。好的环境有我们的奉献,不好的社会环境可能也有我们的不良就习惯与病态心理,因此,我们要像古人王阳明一样,要在逆境中发光,承担个体对社会的良好责任;二是对单位担当。单位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之家,个体的形象体现着单位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三是对自己负责的本职岗位担当。岗位就意为着责任,岗位关系着成败,岗位与单位是点的要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每一个点都发光,那我们单位这个点的集合就是一个美丽的同心圆。反之,我们的单位这个发光体,就只能是一个只有渴望的月牙梦。
总之,《王阳明全书》是一本沐浴心灵的良师益友,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思想能够唤起人们勇于担当的无私奋斗精神,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古为今用,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和弘扬社会正能量。
王圣晅于日
责任编辑:贾新伟
印象庆阳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管: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 主办:庆阳市司法局
庆阳引领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印象庆阳网常年法律顾问:庆阳市法律援助中心 刘长平律师
&&站务合作:
备案信息:陇ICP备号
庆公网安备: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甘B2-号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习大大多次向国人推荐的历史牛人_觉悟文化-爱微帮
&& &&& 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习大大多次向国人推…
习主席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来有很强的文化自豪感,只是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自信被严重损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明朝时,王守仁(王阳明)曾经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优势,希望在这方面继续深入探索。习近平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而这已经不是习近平首次赞颂王阳明了,早在2011年,习近平视察贵州大学和学生们交流的时候就表露过对王阳明的钦慕。习近平说,他很景仰龙场悟道的王阳明先生,贵州的文化传人对王阳明先生的学习更应该有深刻的心得。我们的古代优秀文化值得自豪,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思想,被错误地批评过,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被称为儒家的正法眼藏。良知每个人都有,而且本自具足,无需繁文缛节,只要正心诚意,即可抵达良知;抵达清澈的良知,是为了随时随地启用清澈的良知。当一个人没有名利私欲羁绊的时候,是最有力量、最有智慧的时候。致良知是一个正循环,良者从善,善者更良;致良知,于己有利,于国有益。”王阳明何许人也?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为杰出的只有两个半人!这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加上曾国藩(半个)。也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这三人分别是:,一是诸葛亮,一是王阳明、一是当代的毛泽东!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也就是说:明朝以前,既是文人、又善于用兵的,没有超过王明阳的。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陈独秀,以及毛泽东、蒋介石,对王阳明先生,都十分敬佩。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明阳(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阳明心学实为一门圣学,他站在人生命主体的立场上,主张通过致知格物、诚意正心的存养功夫,以力求去除私欲,逐渐明了天理,即“明明德”,也就是达到他所谓的至善。至于他的修养功夫,则需时时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警戒,如一个密探时时监视自己的内心。时时记住要“为善去恶”,使自己的心灵归于廓然大公的干净清明境界,逐渐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这样活着似乎很累,却是实实在在的修养功夫。王阳明是如何影响日本五百年的阳明学传入日本有史可考的时间应该在他去世80多年后,其代表作《传习录》在1602年传入日本,但一直到1650年才在日本出版。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归功于明治维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过人之处,也不是因为德川家族无能,而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阳明。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过阳明学,他们十分看重阳明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的说法,要求以实际行动变革社会。在日本维新派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他打败过北洋舰队、击败过俄国海军,创造过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东方纳尔逊”之誉,他就是被称为日本“军神”的东乡平八郎。1905年东乡平八郎大胜俄国波罗的舰队回国,日本天皇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东乡平八朗的“偶像”就是王阳明,一名中国明朝的文官,除了东乡八朗,日本维新派的众多人物,无不把王阳明顶礼膜拜。王阳明的思想对当时的日本主“开国”、“求维新”和“独立主权”者用以反对“锁国”、维持封建的传统观念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最终,日本人就靠王阳明的一部《心学》,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成功实现了明治维新,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度!王阳明是一位传奇的人物通常小孩只在母亲肚子里待10个月,他却一直待了14个月;通常小孩一两岁就会说话了,而他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他特别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11岁时作的那首“山近月远觉月小”的诗,就是他善于观察事物的体会;还有,他非常善于独立思考,十二岁便立志做圣贤。王阳明从小常做一个梦,梦到在一个寺庙里。他做兵部尚书的时候,有一次出去巡察,在江苏镇江金山寺游览。结果一到这里就感觉似曾相识,再一想就是自幼常常梦到的那个寺庙。来到一个关房前,关房门窗都紧闭著,上面还贴著封条。王阳明觉得好像这里就是他以前住的房间,于是就请出家人帮忙打开这个门来看。那和尚说:“王大人,这个关房我们不能让你进去,五十年前我们寺院里的老和尚在这里面圆寂,他的真身还保存在里面,肉身没有坏,还坐在里面,为了保存它,我们不能够让外人进入。”王阳明非常好奇,就一再的求这个和尚帮帮忙,进去看一眼就走。因为王守仁大人位高权重,最后和尚不敢违拗就答应了。王阳明进去一看,一位老和尚正坐在一个蒲团上,盘腿而坐,虽然已经圆寂五十年,但是他的面色仍然非常好。王阳明看到老和尚的脸,忽然顿有所悟:这个脸怎么这么熟悉,似曾相似?回头一看就看到墙上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老和尚五十年前圆寂之前在墙上写的诗: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去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这位老和尚预知未来,就知道其后身王阳明五十年后会到这里。王守仁惆怅地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是我的前世身。”他就叫人为这位入定的僧人建一座塔。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是,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我们的心并非如此的脆弱,只不过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王阳明的心学会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所启发,使我们看到,心本来有其不可动摇的力量之所在。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为何习大大多次向国人推荐王阳明心学?后世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为什么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事业?这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王阳明说过这样的话:“在心体上不能遗留一个念头,有如眼中不能吹进一丁点灰尘。一丁点能有多少呢?它能使人满眼天昏地暗了。这个念头不仅是指私念,即便美好的念头也不能有一点。例如,眼中放入一些金玉屑,眼睛就不能睁开。”我们于此可以知道,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这就是王阳明的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故事下面这个故事极透彻地说明了这个观点。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付出了许多汗水,所以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立即察觉到传播心学世界观的机会来了,于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因为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薛侃这回如堕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王阳明马上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薛侃吃惊地问:“这不就是无善无恶了吗?”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薛侃摇头道:“那这就是恶的了。”王阳明又问:“粪便是善的还是恶的?”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儿肯定是恶的。”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所以说,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样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就认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认为是恶的。同样一个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敌人心中,他就是十恶不赦的。”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人人皆有良知,为何有人会流芳千古,有人则遗臭万年?为何有人出类拔萃,有人却碌碌无为?为何有人是善人,而有人就成了恶人?这些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他们的人生观出了问题。用王阳明的话讲就是:他们的心,失去了本体。所谓失去本体,其实就是良知被遮蔽,不能正常工作了。所以王阳明说,有善有恶意之动。良知一旦被遮蔽,所发出的意(念头)就有了善恶,而有了善恶之后,又不肯为善去恶,所以人生观就有了善恶。良知是如何被遮蔽的呢?王阳明的结论是:习气所染。习气就是我们身处的社会,王阳明不无遗憾地说,由于不是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去致良知,所以由众人组成的这个社会不是真诚恻怛的,而是充满了客套和虚伪。故事他曾在一次讲学间隙对弟子们说:“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没了这位圣人。”弟子们唯唯。王阳明看着一位弟子说:“你胸中有个圣人。”这名弟子马上站起,慌张得很:“不敢。”王阳明叫他坐下,笑着说:“众人皆有,你怎么就没有?天下万事都可谦虚,唯独这事不可谦虚。”该弟子笑着接受。王阳明扫视众弟子,先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注解道:“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如果我们用现代心理学来描述“良知”,就是这样的:当我们面对一个情境时,它不会导致我们的直接反应,而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快速评价思维,这个评价思维不是深思熟虑或理性推理的结果,而是自动闪现,迅如闪电,如你所知,这个评价思维就是良知。比如得到一笔确凿的不义之财,我们最先出现的是对这份不义之财的是非评价,而不是行为、情绪和生理上的反应,这个是非评价就是良知。它先天而来,自动自发,不受你控制。通俗而言就是,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道德与智慧的直觉(直观)力,或是直觉(直观)的道德力和智慧力。见父自然知孝是道德,何尝又不是智慧?见强凌弱所以义愤填膺,因为我们判断这是错的,这是智慧,何尝又不是道德?王阳明对“良知”的推崇几乎无以复加,他说:“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他又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他还说,“良知学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譬之如行舟得舵,平澜浅滩无不如意,虽遇巅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这些对良知的赞美之词大有“良知在手,天下我有”的意味,良知真的无所不能吗?故事1509年,也就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第二年,其名气已大震于贵州。省会贵阳主管教育的行政长官席书慕名前来拜会王阳明,听了几句后,就问他:“请问朱熹和陆九渊有什么不同?”朱熹创建理学、陆九渊奠基心学,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王阳明却戳了戳自己胸口说:“都是一样的心。”显然,席书问的不是这个,王阳明也没给他机会继续问别的,急转直下大谈特谈自己体悟的“格物致知”。席书渐渐听得入了港,热情邀请王阳明到贵阳讲学。王阳明欣然同意。席书临行前问道:“您讲课的主题是什么?”“知行合一!”席书一愣:“知行本是两件事,怎么能合一?”王阳明摆出一副惊骇的样子:“知行就是一回事,我说‘合’都欠妥了。”席书更是大惑,王阳明马上和他讲起“知行合一”的真谛来,这个真谛就记载于《传习录?卷上》中。徐爱和席书一样,也不能理解“知行合一”,于是向王阳明请教。王阳明说:“空谈理论,你理解起来很麻烦,你举个例子吧。”徐爱说:“例子很多,比如大家明知对父母应该孝顺,对兄长应该尊敬,但往往不能孝、不能敬,可见知与行分明是两码事。”王阳明道:“这种人是被私欲遮蔽了,所以知行分为两截。《大学》中有两句话叫‘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说的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徐爱眉头紧皱,表示不明白。王阳明解释道:“见好色是知,喜好色是行。在见到好色时马上就喜好它了,不是在见了好色之后才起一个念头去喜好。闻到恶臭是知,讨厌恶臭是行。闻到恶臭时就开始讨厌了,不是在闻到恶臭之后才起一个念头去讨厌。”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王阳明的弟子陆澄有个困惑,当然也是我们的困惑。他问:“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异常强大,甚至想着如果我们遇到某某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烦躁。”王阳明针对此症,对陆澄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事上磨练,通俗而言,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事上磨练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不可过分,这就是“和”,就是良知本体。我们事上磨练,就是要到人情事变上去练心,喜怒哀乐是人情,富贵、贫贱、患难、生死是事变,事变也只是在人情里,只要能在人情事变上致良知,那就是最好的练心,自然是最好的事上练。故事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工作即修行!”王阳明斩钉截铁地回道。“我愚昧得很,”该官员既迷惑又惊奇,“难道您让我一边工作一边温习您的学说?”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不能因为别人的诋毁和陷害而随别人的意愿去处理。这里所讲的一切情况都是私,唯有你自己清楚。这就是良知,良知就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你必须认真省察克治,心中万不可有丝毫偏离而枉人是非,这就是致良知了。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该官员恍然大悟,心灵满载而归。
点击展开全文
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爱传天下,参禅悟道;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弘扬中华文化 禅意觉悟人生!——禅智慧实修第一平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