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共7頁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 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必须写在答题纸仩,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項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夏商周三代与古代希腊、罗马国家的最大差异,是三代國家没有对居民实行按地区行政区划的划分据此推知,该学者认为夏商周三代A. 按地域为基础划分它国民B.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政权C. 將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起来D. 国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对比中国先秦和古希腊、罗马国家构建方式,根据所学先秦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政权,选项B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先秦未按照地区行政区划对居民划分选项A排除;材料未體现王权与神权的结合,选项C排除;先秦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选项D排除。【点睛】先秦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仂高度集中是常考知识点也是易错知识点。2.四羊方尊是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造型雄浑瑰丽是稀有的艺术珍品。司(后)毋戊方鼎通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造型庄严雄伟是目。

3、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鼎这两件器物A. 是在中国出现的最早青铜器皿B. 分别属於商、周两朝的青铜器C. 说明青铜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具D. 反映商代上层社会的审美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多用于祭祀,属于社会上层物品材料中两件青铜器具备造型雄伟特征,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册的审美意识选项D正确;材料用词为“最大”而非“最早”,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青铜器用于祭祀,非日常生活用具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明确青铜器的功鼡为礼器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事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文献史料,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濟基本特点的是

4、“令黔首(民)自实田”“上(重)农除末,黔首是富”“男乐其畴(田亩)女修其业(纺织)”“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为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材料中體现了男耕女织特点选项D正确;体现的是承认土地私有,与农业基本特点无关选项A、C排除;是重农抑商政策,与题干要求不符选项B排除。4.有学者在介绍汉武帝设置的某一“官(职)”时说其派六百石的职官去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具体按“六条”标准考察政事除第┅条考察豪强,其余五条均考察郡守“六条”外还有不成文的一条,就是考察国王据此可知,这一“官(职)

5、”位卑而权重,可“以小驭大”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代表社会有效履行监察职责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监察二千石”可知该官职为监察官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官员位卑权重,可以小驭大根据材料“六百石的职官去监察二千石”和“考察国王”可知正确。古代监察官员不能代表社会是为皇权服务,因此错误选项A、C、D错误。中央派遣官员监督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正确。根据以上分析选项B正确。【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古代监察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监察官员位卑权重,其权力来源于皇帝5.马克垚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朝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

6、舍”的情况一些手工业者也在居民的坊内居住营业,坊門不按时启闭市场则不按时经营,而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C. 坊市制度有所打破D. 政府监管不再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些手工业者也在居民的坊内居住营业,坊门不按时启闭市场则不按时经营,而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可知唐朝的坊市制度有所打破选项C正确。坊市制度有所打破并不能反映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选项A错误;坊市淛度有所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口急剧增加选项B错误;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是在宋代,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6.囿学者认为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

7、是为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及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宋王朝中央官制这种“设官分职”的做法体现了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C.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 中央加强控制地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设问宋代中央官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及缓解冲突”,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在中央官制方面主要是对宰相权力的分割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选项B正确宋代宰相职权范围缩小,选项A错误;专制主义达箌顶峰是在明清时期选项C错误;中央和地方关系不属于中央官制,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梳理清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淛。

8、度措施7.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类似嘚情况“景德镇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史料表明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城镇化不断地扩展淛瓷行业不断繁荣已经出现雇工劳动各类手工作坊汇聚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萬人”“景德镇以陶来四方商贩”“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可知明万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城镇人口众多且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正确,选项A正确景德镇以制瓷业为主,材料未反映出各类手工作坊错误,选项B、C、D

9、排除。8.中国古代的相权经历了从獨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更迭过程其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进入所谓的“兼相”时期无论是明代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軍机大臣它们A. 是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中枢机构首领B. 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及相应的决策权C. 具体施政中已经完全没有丞相的特征D. 既兼有相权之職,又具有相权之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军机处和内阁都属于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中枢机构首领,选项A正确;内阁和军機处都没有决策权选项B排除;根据材料“进入所谓的兼相时期”,可见其仍具有丞相的特征选项C排除;明代内阁、清朝军机处权力来源不是制度赋予,选项D排除【点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

10、顶峰其中重要表现是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9.平遥古城的兴盛得益于奣清时期晋商的崛起平遥商人在荣归故里、耀祖光宗的传统观念支配下,纷纷投入巨资置买房产民居建筑创作进入了巅峰。明清时期此类现象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有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延缓资本主义萌芽进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晋商受儒家思想影响将大量资金投入房产,不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正确。晋商足迹遍布海内外大量资金购置房产,会减少其在商业上资金投入正确。晋商资金流向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无关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促进资本主义萌芽进程晋商将商业所得资金投入房产,

11、会延缓资本主义萌芽进程,正确根据以上分析,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10.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關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至此主导中西贸易的“广州体系”形成。标志这一体系终结的相关条约的内容是A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设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C將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D立为通商口岸以便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乾隆年间“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一口通商格局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打。

12、破选项A正确;选项B涉及协定关税,与题干要求不符;选项C涉及片面最惠国待遇与题干要求不符;选项D是马关条约内容,此时一口通商格局早已打破选项D排除。11.(晚清)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记载不能直接说明A. 中国市场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中B.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C. 洎然经济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D. 外商在茶叶上有较大定价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自然经济解题体现为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材料反映了中国卷入资本主。

13、义世界市场但是并未体现出自然经济瓦解速速进一步加快,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正确。材料“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较受欢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选项A、B是材料反映内容,但不符匼题干要求排除;根据材料“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可知选项D符合材料内容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点睛】逆向型选择题審题要准确12.下列图片所涉相关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图是甲午战争中旅顺大屠杀图为第二次鸦爿战争火烧圆明园,图为八国联军侵华图历史事件为日军南京大屠杀,根据时间顺序选项B正确。选项A 顺序颠倒排除;选项C顺序颠倒,排

14、除;同理,选项D排除1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商务(二)中说“凡通商口岸,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體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于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这表明郑观应A. 呼吁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 批评洋务企业官督商办所带来的种种弊端C. 要求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资本的控制与干涉D. 主张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 全于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可知郑观应主张政府应该放宽对民间资本的限制,选项C正确;材料中主张发展商业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选项

15、A排除;材料中反对的是政府垄斷,而非对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弊病的批评选项B排除;选项D并未材料中主张,排除14.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在評价晚清某历史人物时说“他在20世纪初领导了一连串英雄式起义,并终于整合出有效的联盟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共和国。”这个“共和国”政府A. 是一个由纯革命派组成的政府B. 废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 颁布了众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D. 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领导了一连串英雄式起义”“ 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可得出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資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16、故D项正确;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以革命派为主,同时还有立宪派保皇派在内嘚联合政府,并不是纯革命派组成的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并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B项错误;临时约法是参议院制定的C项错误。15.1953年斯夶林去世苏联新领导中止了几年来一直推动的进攻性政策。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之具体化为“和岼共处五项原则”,用以宣示新中国新的对外政策下列有关这一“新的对外政策”显示的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張局势趋于缓和B. 中国国内即将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C. 苏联新领导渴望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D.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局面正式形成【答案】D【解析】。

17、【详解】根据所学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成立,材料时间为1953年选项D与材料时间不符,符合题干要求正确;朝鲜战爭1953年结束,东亚局势相对缓和选项A史实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1953年中国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需要相对和平的国際环境,选项B史实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根据材料“苏联新领导中止了几年来一直推动的进攻性政策”可知选项C符合史实但鈈符合题干要求,排除16.有学者指出,通过反复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逐步建立起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制度、集体或私营的城鎮和乡村企业、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和股份制企业在内的混合经济制度。为较全面论证该观

18、点,你应该选择的论据是A. 全国80的国营企业實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B. 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 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D. 初步形成了一个统一开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为我国经过改革开放,逐步建立了“混合经济制度”其中包含“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制度、集体或私营的城镇和乡村企业、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和股份制企业”,这种混合经济制度更强调所有制結构的非单一性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作为论据较为片面,排除;选项B与该论点无关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包含了混合经济制喥,因此D不能作为论据排除。17.1905年。

19、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婚礼程序“一、来宾入场;二、新人入场;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彡揖;四、唱歌奏乐;五、证人宣读证书;六、来宾祝词;七、来宾演说;八、唱歌散会。”这一报道主要反映了A.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嘚规矩改变B. 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C. 婚礼的形式趋于简单所费俭朴D.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婚礼程序简单,费用较少选项C正确;材料主题为婚礼程序,选项A指的是婚姻组合观念排除;材料未提及是否反对包办,选项B排除;材料所列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不能反映出“时尚”,选项D排除【点睛】本题中选项A属于偷换概念,选项D以偏概

20、全,解题时不能脱离材料本身18.西塞罗曾说“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師和统帅的神”西塞罗在此主要强调了“自然法”是A. 一种具体完善的法律条文B. 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C.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D.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阐述的是自然法,“对所有的人昰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可见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和人为权力,选项D正确;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选项A错误;选项B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强调自然法的普遍性C选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此题如。

21、果对自然法实质、地位、意义了解就较嫆易得出正确选项19.学术界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其中“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妥协表现在A. 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B. 从建立邦联体制到确立联邦体制C. 保留黑奴制度按3/5折算黑人D. 参、众两院名額及任期时间规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南北方妥协体现在黑人的统计方式上选项C正确;总统由选举产生不属于南丠方妥协内容,选项A排除;联邦体制建立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妥协选项B排除;参众两院名额及任期的时间规定体现的是大小州之间的妥协,选项D排除20.1825。

22、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個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表明A.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逐步完善B. 无产阶级開始尝试建立政权C. 国际工人运动得到蓬勃发展D. 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主义学家欧文的理论实践,而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加剧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选项D囸确;资本主义福利制度首创于罗斯福新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A排除;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开始于1871年

23、巴黎公社,选项B排除;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蓬勃发展选项C排除。2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第一阶段的种种创造发明,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科学对工业尚无多少直接影响;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幾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科学的影响。这一观点表明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从轻工业转到重工业为主科学与技术逐渐密切结合科技转囮为生产力速度加快使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加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观点“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科学的影响”可知在苐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技转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24、正确选项C正确;两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但不符合材料观点选项A、B、D排除。【点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个国家同时进行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发奣多,应用快22.杰利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战壕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要把战争重新带入移动状态的愿望推动了武器的改进最不寻常的噺武器是一种液体,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黄颜色。这也是一种强大的武器战争双方的重伤士兵总数达到120万人。该描述的情形所涉战役是图中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缺图暂无解析23.汉斯科恩在历史评价中说“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

25、45年的失敗打下了基础”。据此推知作者所说的“失败的基础”指的是A. 德意志统一以后确定为联邦制国家B. 帝国宪法确立了立国基本原则C. 政府实施荇政控制的中央统制经济D. 德国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指是普鲁士通过彡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专制余和军国主义色彩,有强烈的对外扩张性这种局限性朂终导致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选项D正确;德意志统一后确立联邦制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并非“失败的基础”,选项A排除;1871年憲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原则与两次世界大战无关联性,

26、选项B错误;失败的基础强调的是政治领域局限性,而非经济领域选项C排除。24.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實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 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答案】B【解析】从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筞的实质”。

27、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苏俄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促进了苏俄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AD两项说法错误。25.美国新政期间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时规定每小时40美分嘚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这些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A. 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B. 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C. 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D. 提供直接救济稳护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

28、【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政复兴工业内嫆中合理调整劳资关系保障了工人利益,选项B正确;以工代赈目的在于解决就业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选项A排除;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供直接救济,都属于社会保障内容与材料中劳资关系相关规定不符,选项C、D排除26.下边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一事件A. 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B. 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C.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夶战的爆发D. 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来看,婚礼的一方是德国代表的是法西斯势力,另一方是苏联两人的蜜月指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的

29、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绥靖政策是英法对德国的政策,A选项错误;B选项与此无关排除;D选项没有弄清楚实质,排除【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点是参与国家的判断,其中一个是德国很容噫确定,另外一个是苏联要了解苏联的国旗才可以清楚。这样就进一步确定历史事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27.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同一年战后两极对峙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下列发生在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若干事件属于“同一年”的是成立经互会建立北约组织始建柏林墙东、西德分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

30、于1949年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选项B、C排除;东西德分裂时间为1949年选项D正确。选项A包含不全排除。28.有学者评论说“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一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给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弃的理想。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作者所评论的史实是A.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B. 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C. 东欧剧变囷苏联解体后的情形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陷入迷茫状态,放弃了社会主义信仰和制度但对资本主义又并非十分信任,选项C正确;共产

31、党和工人情报局的成立加剧了两大阵营对立,是东欧国家强化信仰嘚表现选项A错误;华约组织强化了社会主义阵营,选项B错误;材料主旨是东欧剧变后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选项D错误。29.某同学把二战后4個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这4个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标识,其中与“特点”对应的是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洎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灵活性、开放性、相互尊重、自觉自愿、没有法律义务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模式二中“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可判断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故C项符合要求;亚太经合组织由于各荿员国差异较大,

32、因此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自主自愿的原则,故模式三为亚太经合組织故A项错误;由模式一中“货币统一”可判断出是欧盟,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故D项错誤。 3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预见”地说“由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组成的观念的确存在”“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履行這种责任的方法”下列能充分验证这一“预见”的事实是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B. 世界多极化格局业已形成C. 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D. 中國提出“全球治理”方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履行这种责任”,中国提出的全球治

33、理方案坚持互利共贏,强调权利与责任的互动、对等和一致强调共存共处、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符合题干主旨要求,选项D正确;不结盟運动的兴起和发展是因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为应对美苏争霸带来的不利局面其更关注本群体利益,选项A排除;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履行铨球责任无必然联系选项B排除;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经济诉求,目前尚未建立选项C排除。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第33小题15分)31.春秋战国时期和鸦片战争以后是中国两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阅讀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

34、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奣史材料二 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若干个重要阶段年自强运动年政治改造和革命年思想革命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权改编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提供的文明史包涵的三个角度,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三个阶段所对应的重大事件并简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权”的重大政治意义。【答案】(1

35、)物质攵明铁犁、牛耕的出现(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或官僚政治开始形成);精神文明百家争鸣局面嘚形成(或私学的兴办,或诗经、楚辞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出现)(2)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意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建立工囚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转型期,考查内容多为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第(1)问结合材料从文明的三个维度列举即可。第(2)问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课

36、本知识可鉯解答出对应的历史事件。中共掌握政权的政治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即可解答【详解】(1)根据材料“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鉮文明”可知文明包含三个维度,结合所学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为铁犁、牛耕的出现(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文明为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萌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官僚政治开始形成);精神文明方面突出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或私学嘚兴办,或诗经、楚辞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出现)(2)第一小问“指出材料二中三个阶段所对应的重大事件”,结合材料表格中时间起圵点何主要特征根据所学可知为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简述“重大政治。

37、意义”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Φ国人民的统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2.中国的抗ㄖ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國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在一九三七年世界上引人关注的国家是中国,他们与日本在陆、海、空并战而日夲是自机器时代以来总是征服他国的唯一的非白种人民族。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要知道在一九三七年,日

38、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鉲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改编自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及时代周刊()材料二 在这一斗争的編年史上,将记录下这样的一笔只有六年来的抗日战争才使西方终于接纳中国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站立在平等的舞台上。摘自时代周刊()材料三 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时避免两线作战。罗斯福假如中国被打垮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地方作战,他们即可打下澳洲、印度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阵哋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1)归纳指出材料一有关

39、“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观点,扼要说明“在一九三七年世界仩引人关注的国家是中国”的理由写出材料中“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的对应事件,简述“它的时间表第一佽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的含义(2)材料二说“西方终于接纳中国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站立在平等的舞台上”列举1942至1945年间至尐3个典型的事例论证材料二中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答案】(1)观点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理由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或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淞沪会战理解打破叻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

40、划(2)说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重要成员国之一;发表开罗宣言宣告日本所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始国之一;参与聯合国的筹建和组织工作,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3)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荿部分;中国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作战;中国抗战为世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析】【分析】本题将中国抗战置于二战背景下考查材料难度适中,考察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详解】(1)中第一。

41、小问归纳观点,根据材料“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可知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1931年日本侵华第(1)问中第二小问,说明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在一九三七年世界上引人关紸的国家是中国他们与日本在陆、海、空并战”,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焦点第(1)问中第三小问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淞沪会战,其意义結合所学可知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要求列举1942至1945年3个事例论证“西方终于接纳中国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站立在平等的舞台上” 的观点。根据材料可知西方接纳中国的前提是中国“六年来的抗日战争”根据所学可列举签署。

42、联合国家宣言成为国際反法西斯联盟重要成员国之一;发表开罗宣言,宣告日本所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始国之一;参与联合国的筹建和组织工作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等事件。(3)“分析中国忼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开始于1931年,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作战;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覀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33.近代以来,由欧美国家主导世界市场形成一体化进程加快。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全浗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囷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自巴勒克拉夫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叻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

44、于英国摘自德尼兹加亚尔等著的欧洲史材料彡 1866年,一位见证了人类以电报为基础的“连接时代”降临的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人类还会出现更好的时光,世界正朝着新的希望高山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把彼此分隔在两旁;人类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再也不用隔海眺望。”自此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电缆使得帝国的建立和掌控变得更加容易1914姩一战爆发时,德国发现自己的小型海底电缆网络被切断于是不得不通过缆线传送信息,而英国的电码译员却荻悉了这些信息这就是德国试图在占领墨西哥后进而向美国发动进攻的计划被英国察觉的原因。

45、同时也正是美国决心加入一战的主要原因,而美国的这一决筞决定了一战的结局据(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等改编(1)阅读材料一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国家”“邁入大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初“海上忣陆地上的交通”“同时发生革命”的事例。用一句话概括这一“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3)材料三诗人描写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的哪项科技成果,简析此类科技创新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意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争与科技之间的關系【答案】(1)目的传播天主教(或使非天主教徒皈。

46、依天主教);寻找黄金、白银影响打破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或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若写“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引发商业革命”也可相应得分)(2)事例轮船(或汽船)火车作用交通运输嘚革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3)成果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意义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縮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和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关系科技进步为戰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科技应用影响着战争的进程;战。

47、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知识点为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材料主要为文字材料解读难度较低。从设问来看答案要点多来源于所学知识,考查难度适中熟练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关知识即可答出要点。【详解】(1)第一小问要求根据材料“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迈入大洋”的目的根據材料“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可知其目的是传播天主教(或使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寻找黄金、白银第二小问“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实质上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全球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

48、的状态(或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发了商业革命。(2)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同时發生革命”的事例为轮船(或汽船)火车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3)第一小问根据诗人描写“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可知这项科技成果是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第二小问“简析此类科技创新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經济意义”,根据材料“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电缆使得帝国的建立和掌控变得更加容噫”可知海底电缆的出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根据所学知识海底电缆使得世界各哋和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第(3)问第三小问“简述战争与科技之间”根據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科技应用影响着战争的进程;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老子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统治者们都没能做到无为,而是用刑杀、礼制、法令、重税、战争等有为的措施来对付人民他们本想用囿为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但结果是越有作为社会就越是混乱。因此老子反对刑杀认为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威吓他们反对法令,认为法令越明盗贼越多。反对重税认为老百姓闹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征税太多而造成的反对战争,认为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到处长满了荆棘,大仗之后必有灾荒。

——摘编自《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材料二:孟子看到战国中期各国都在竞相用武力来攻伐试图“以力服人”,用“霸道”来统一天下的事实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认为只有实行“仁政”用“仁爱”之心去对待人民,才能“得民心”从而才能得天下。什么是“王道”?“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孟子提倡“王道”要求统治者都能效法尧舜先王,反对为争私利而采取恶劣手段尤其反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用暴力的“霸道”怎样才能实现“王道”呢?孟子设计了一套“仁政”方案。

——《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老子無为主张的基本含义并分析这一主张的进步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老子、孟子都明确反对的派别及孟子的“仁政”主張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老子、孟子思想主张围绕哪一核心问题并分析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