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在历史上有哪些手机的重要作用用

湖岭共生 文化肥东“香”飘全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肥东,所处巢湖水系,属环巢湖文化圈,所辖的18个乡镇中有16个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为古代吴楚相连之地。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包公故里生态文化园等项目,使得肥东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底蕴”,形成社会和经济双重“效应”。
原标题:湖岭共生,文化肥东&香&飘全城
○大邵洋蛇灯闻名遐迩
肥东,所处巢湖水系,属环巢湖文化圈,所辖的18个乡镇中有16个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为古代吴楚相连之地。
毫无疑问,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厚的资源禀赋,形成了独特的肥东区域文化特征。12月23日,应市委政研室之邀,肥东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陈爱国做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肥东&讲座。
【文化积淀】
湖岭共生 山水特色鲜明
&肥东所处巢湖水系,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属于环巢湖文化圈。&陈爱国介绍,在这片区域内,有一个标志性的原始文化遗址&&凌家滩,代表着环巢湖流域的文明起源。
另一方面,肥东所辖的18个乡镇中有16个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古代吴楚相连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说。
同时,山水文化特色鲜明,境内大别山余脉逶迤东南,有号称&北九华&的浮槎山、&四顶朝霞&、龙泉古寺、&岱山平湖&等等。资源禀赋可见一斑。
&所以说,肥东文化发展既有环巢湖文化的浸润,也有分水岭文化的熏陶。&在陈爱国看来,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独特的肥东区域文化特征,两种文化交融、补益、累积、沉淀形成了湖岭共生的文化。
【名人荟萃】
《肥东人物》收录200多位
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青天包拯;文韬武略、文武双全,被称为:&元末天下第一臣&的余阙;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说起这些,合肥市民耳熟能详。陈爱国告诉记者,肥东历史上名人荟萃。&去年,肥东就编了一部介绍肥东名人的书《肥东人物》,里面收录的就有200多位。&
不仅历史上俊彦辈出,肥东在海外也有不少名人。一些有识之士思想开阔,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下。
据悉,单就长临河镇,近百年里涌现出500多位将军、教授、专家、政府要员。比如,美籍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妇女心声》杂志主编吴世珊博士;加籍华人著名水利专家吴朝玉博士,等等。
因此,长临河又被称为&安徽第一侨乡&。
【红色旅游】
撮镇为&安徽省红色旅游乡镇&
如今,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其实,肥东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境内有多处英雄纪念碑、纪念地、纪念馆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尤为有名。
1949年元旦前后,党中央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决定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全面负责指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就位于肥东县撮镇,面积近4万平方米。
陈爱国介绍,目前,肥东县正在打造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红色旅游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720万元,项目已经基本结束。
&肥东红色文化悄然兴起,出现了《新四军在肥东》、《旌旗南指大江边》等文学专著。&陈爱国说肥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文化之乡,撮镇还被命名为&安徽省红色旅游乡镇&。
【祠堂文化】
城乡共保存古祠堂60多座
游览了肥东山水胜境,感受了红色旅游的震撼,不妨将目光转向兼具文化与审美价值的祠堂,感受浓厚的家族文化。
祠堂文化也是肥东文化的一大名片。据悉,明清时期,遍布肥东城乡各地的祠堂大约在500座,保存下来的有60多座。
&祠堂是肥东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陈爱国介绍,祠堂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全体家族成员联系起来,起着维系家族、氏族、宗族稳定的作用,形成宗族内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因此,在肥东人看来,&报本之礼,祠祀为大&。
&昂氏父子进士祠堂,包氏宗祠,国公祠(吴复),包公黄氏祠堂,张集张氏祠堂&&透过祠堂,祭祀,市民能从中深深地领略到当时的宗法气氛。这也是当今人们了解肥东民俗的一个重要窗口。&陈爱国说道。
【特色民俗】
旧时穷苦门歌唱响全国舞台
代代传承的民俗,也是肥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门类多样,且独具特色。
&舞龙舞狮比较常见,舞蛇还是比较稀奇的,在肥东大邵洋蛇灯闻名遐迩。&陈爱国告诉记者,大邵洋蛇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据说,该项目由邵姓后人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每玩一次都要增加一根灯把,蛇身要加长2.2米左右。2012年为最近一次,如今洋蛇灯已经长达104米。
作为&安徽省庐剧之乡&,庐州大鼓自不必说,而省级非遗门歌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原本是旧时穷苦的农民在乞讨时挨家挨户站在门旁所唱的歌曲,在农民女歌手殷光兰的改编创作下,唱响全国舞台。
■焦点延伸
&文化之花&
何以香飘全城?
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奇观,以及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为肥东&文化强县&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如何将这些资源禀赋有效利用起来?
这,也成了肥东人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陈爱国介绍,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面,2012年7月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在资金保障方面,肥东经费逐年增长,今年还安排了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六家畈古民居的修缮与保护,并将其列为县2014年重点工程。同时,正在对淮军将领吴谦贞以及吴毓兰的住宅进行维修。
&今后,肥东将在保护好现有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六家畈古民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利用。&陈爱国介绍道。
随着中央及省、市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为肥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肥东县运用市场的手段,引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谋划了一批优质的重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包公故里生态文化园等项目,使得肥东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底蕴&,形成社会和经济双重&效应&。
■相关新闻
复旦博士专题研究肥东移民文化
肥东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对当今影响最深的是明初的移民。
据悉,肥东的移民南北皆有。由于各方文化的交融,各种思想的汇聚,形成了肥东特有的南北交融的文化烙印。
肥东的移民文化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浓厚兴趣。陈爱国告诉记者,去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张靖华博士专题研究&肥东南部的聚落人口与空间分布&。
改革开放后,肥东的创业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一批勤劳致富的典型和&万元户&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很多肥东人离乡创业,甚至走出了国门。
陈爱国告诉记者,去年年底,肥东县启动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片《创业梦肥东人》,集中展示肥东在外人士艰苦打拼、创业有为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果。预计明年将正式推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殷艳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安徽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地震前几天肥东那边地震,搞的人心惶惶的。
合肥位于华中地震区,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斜贯城区东侧。历史上山东郯城81/2级、霍山61/4级强烈地震都曾波及我市,造成严重破坏。合肥境内也曾发生过两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即1673年3月29日合肥城南发生5级地震,地震时“声如雷,屋舍倾倒”(清史稿·灾异志)。1954年6月17日于合肥-六安间发生51/4地震,造成部分房屋倒塌、损坏,浇好的水泥柱开裂,合肥邻近20多个县市均有房屋倒塌,...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肥东:“环湖大城”的东部“引领者” 安徽日报
站在今日肥东,可以看见合肥乃至安徽和全国县域发展的缩影……
肥东:“环湖大城”的东部“引领者”
当你从经济发达的上海乘着疾驰的动车进入合肥,首先迎接你的便是古老而年轻的肥东!首先让你开始感受到“大城”气息的是肥东!首先让你心灵受到震撼的是肥东!  5月29日,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肥东县与3家央企成功签约3个项目,总投资138亿元。目前,央企已向肥东注入资金419.1亿元。  今年 1月至 4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3551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3400万元,同比增长23.0%。工业投资499604万元,同比增长33.2%。  ……  2006月-2007年,肥东连续跻身全省“综合十强县、动态十佳县”行列;2008月-2009年,荣获“安徽投资环境十佳县”和“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2009月、2010年荣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居中部百强县第18位、全国第147位。  如今,随着巢湖变成合肥“内湖”,正奋力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安徽省会,其发展规模和质量正在日益受到普遍的肯定与尊敬。而作为屹立于“大城”东方的“吴楚要冲、包公故里”,肥东同样日益受到关注和喝彩。追梦“大城”――“环湖大城”渐隆起  回望合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历史,从“环城”到“滨湖”,再从“滨湖”到“环湖”,直至“临江”,年轻而富有生机的合肥,一直在向“大城”追梦和奋进。从“环城”到“滨湖”  当不受任何主观约束的时间之履,落到1952这个历史节点时,合肥演化成了一个特殊的城市――安徽省会。自此,合肥理所当然的更加受到关注。  “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合肥之名,首现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在历史上,合肥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和“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成为安徽省会后,合肥一直被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来建设和发展。于是,在合肥的建设发展史上,便有了引以为豪的长江路、四牌楼……但即使经历着由“农村开始包围城市”、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早期城市化,上个世纪的合肥仍未能走出“环城”时代――合肥的环城马路和环城河,恰似一道“绿带”和“围城”,既滋养着合肥,也束缚着合肥。  作为省会,合肥也许还太年轻,所以有太多的理由和激情要“长大”和“成熟”。  “要把合肥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成为辐射全省、崛起中部、承东启西,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6年,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年轻的合肥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在今天看来,此举实乃高瞻远瞩。因为,这为合肥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滨湖”时代。从“滨湖”到“环湖”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我们,运动是永恒的,发展是永恒的。这也决定了合肥的“成长”,同样要受这一发展规律的约束和支配。  自2006年起,随着合肥在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跑道上疾驰,无论是合肥自身的综合实力,还是在全省的龙头带动力,均在不断跨越和赶超。因为,永恒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合肥的进步,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为了能让合肥这辆疾驰的快车能有新的跑道和舞台,日,经国务院同意,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正式公布――原地级巢湖市被重新整合。于是,以居巢区为主的县级巢湖市、巢湖经济开发区和庐江县纳入合肥市的“怀抱”。  在直观层面,行政区划的一大硕果便是巢湖成了合肥的“内湖”。此时,在静态上,就地理层面而言,合肥已实现了从“滨湖”到“环湖”的跨越。  因为,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所以,拥有“内湖”后的合肥必须要再次由量变到质变――绝不是简单地理层面的跨越。于是,当巢湖进入合肥“怀抱”,省第九次党代会及时对正在崛起的合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合肥要立足“十一五”以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跨越发展的基础,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这也预示着合肥即将在内涵上从“滨湖”开始向“环湖”跨越。  “要将环巢湖变成新时期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打造成中国大湖治理的典范,成为‘三个强省’的重要支撑。 ”在5月22日的合肥政协工作会议上,面对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合肥再次向人们展示了迈向“大城”的决心和信心。  在某种意义上,跨越到“环湖”,也意味着合肥向“临江”时代的挺进。因为,在这一时刻,“怀抱”巢湖后的合肥,实现“手捧”滔滔长江之水的梦想,无疑进一步走向了现实――新时期合肥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再跃上一个大的台阶。  点评:“背靠大别山,怀抱巢湖,俯瞰长江,左手拉着皖北,右手托着皖南。 ”已有人将新时期合肥的地位作如此形象的比喻。咋一听,用这种拟人的手法来比喻合肥新时期的“大城”时代,也许会让人隐隐觉得合肥有点“狂妄”,但这何尝又不是江淮儿女的期待呢?因为,按照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安徽亟待不断崛起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中流砥柱般的全域的“核心”和“龙头”――“龙头”不强,“龙身”不动,安徽不强。这,也是时代赋予合肥的机遇和使命。所以,合肥唯有义无反顾地向“大城”奋进,尽管充满诸多挑战。日出东方――肥东使命更光荣  无论是“环城”时代的合肥,还是“滨湖”时代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还是目前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合肥的“东方”始终是万众瞩目的热土,充满无限生机。因为,日出东方,肥东一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141”组团重要之“核”  2006年,是合肥迈向“大城”的一个重要历程――这一年,为落实省委精神,合肥决定按照1个老城区、4个城市副中心、1个肥东的“141”战略规划,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奋进。  无疑,没有肥东,就没有“141”战略的完整实施。没有肥东的建设,就没有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完美发展。  因为,当历史跨到“十一五”之后,新一轮的城市化浪潮要求合肥务必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角的发展格局――在新的起点和平台上,以更加科学而全新的理念规划和实施城市化。否则,在旨在解决“发展不足”最大矛盾的进程中,后发城市很难谈得上跨越赶超“对手”。  所以,肥东所能承载的使命,不仅在于战略规划层面上的“141”组团中的一个重要之“核”,更为重要的是其内涵――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当前县域经济代表之一的肥东,其发展目标、路径、模式和形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一定要将肥东建设成为合肥‘东副中心’和向东发展‘桥头堡’!将其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张名片! ”事实上,自“十一五”以来,肥东一直严格秉承着这一使命在稳健前行。“环湖大城”重要之“核”  如果说当以滨湖新区启动建设为标志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横空出世,为合肥追求“大城”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那么由“滨湖”到“环湖”时代的跨越,则标志合肥真正进入了一个更高水准的“大城”阶段。因为,此时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真正成了合肥的“内湖”,新时期的合肥有了新的更加独特优势的发展空间与平台。  而此时,已越来越具独特魅力的肥东,理所当然成了“大城”时代合肥重要之“核”。在某种意义上,这一“核”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时代之“核”更加让人充满期待和信心。因为,此时的肥东真正成了新时期合肥迈向“大城”的“大东方”,也是合肥乃至安徽向东发展的“桥头堡”。  之所以说是“大东方”,是因为肥东在合肥“大城”中地理空间位置的无比优越性,具有向东发展和吸纳发达地区资源要素的先天基础和格局。之所以说是“桥头堡”,是因为如今的肥东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建设,已逐渐彰显了以 “三化”为核心发展战略的县域转型发展的成功路径――这不仅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时代的合肥,更为环巢湖时代的合肥“环湖大城”的建设与发展,乃至在某种意义上为中国的县域城市化,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蓝本”。所以,发展到今天的肥东,正在积聚更为强大的能量。  所以说,肥东是合肥“环湖大城”的重要之“核”,是一种基于显在事实和客观发展格局与现状的判断。“大湖”治理重要之“核”  “要将环巢湖变成新时期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打造成中国大湖治理的典范,成为‘三个强省’的重要支撑。 ”面对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七百多万合肥人民,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迈向“大城”和治理“大湖”的决心和信心。毫无疑问,在某种意义上,环巢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新时期合肥“大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探索中国“大湖”综合治理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当巢湖成为合肥“内湖”后的综合治理,无疑成了中国“大湖”综合治理史上的又一“首创”。  “抓好巢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月17日,合肥市主要领导在深入调研环巢湖综合治理与开发时强调,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在善于“策划”中,实行统一有序的保护与开发,走永续发展的路子,造福于人民。  而如今,坐落巢湖之畔美丽区域的肥东,不仅是大别山江淮分水岭的核心所在,更是“大湖”综合治理的关键之一。包括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内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的肥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毫无疑问,在合肥迈向“环湖大城”的进程中,肥东无疑成了新时期巢湖治理的又一重要之“核”。  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肥东近些年绿色发展的积淀,合肥“大湖”治理的底气和信心无疑将会减弱。  点评:事实证明,没有合肥“东方明珠”肥东的跨越,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肥“141”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由“滨湖”向“环湖”时代的“大城”跨越,甚至是向“临江”时代的“涅 ”。而在这一人类推动新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壮举中,肥东无疑充当着一个特殊而又无人能替代的 “角色”――“141”城市组团重要之“核”,新时期合肥“大城”建设重要之“核”,新时期“大湖”治理重要之“核”。这,也许是对昨天、今天和未来肥东所肩负光荣而艰巨使命的一个朴素的诠释。东方“起舞”――肥东鼎力引领发展  合肥“大城”建设与发展,应是新时期合肥城市化和解决发展不足最大矛盾的主战场。因此,“大城”不可能仅停留于行政区划或地理层面的“大城”,而应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大城”,是一个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的“大城”。如何发展?谁来引领发展?尤其是谁来成为“大城”县域经济的主要“领头羊”?在坚持“工业立县、城乡统筹、东向发展、科教兴县”的具体战略实施中,肥东当仁不让。县域工业“领头羊”  在“工业立县”的主战略的实施中,随着“引擎”的不断发力,“十一五”时期,肥东主动融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县经济社会步入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到2010年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年均增长18.7%;财政收入达15亿元,年均增长3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年均增长23.5%。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9∶41.5∶28.6变为2010年的19.8∶59.4∶20.8,工业主导作用明显,项目带动力增强。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也是肥东经济形势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佳、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尤其是其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爆发性”增长,全年财政收入达23.5亿元,增长57%,一年净增8.5亿元,增量接近2007年全年水平,增量、增速均创历史之最;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54亿元,两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速均在全省领先。力争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现代农业“领头羊”  在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的发展思路中,肥东农业逐年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不断成就肥东农业产业化模式。尤其是其食品工业园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目前,按照“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发展思路,肥东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了一批土地集约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生态循环型的现代农业园区,逐渐成了全县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先行区、承接农业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验区,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肉类加工项目、乳制品加工项目、蜂产品加工项目等的陆续建设和发展,不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尤其是通过重点服务于合肥市区域特大城市需要的蔬菜、瓜果、畜禽、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逐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市场知名度逐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肥东正在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面向大市场,发展深加工,加快肉、蛋、奶、水产、杂粮、蔬菜等地方特色食品发展,重点向方便食品、功能食品以及风味食品、旅游食品、即食食品、休闲食品方向扩展。进一步发挥肥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作为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优势龙头企业,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形成10个以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大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加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肥东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雄心更加务实而让人激动。社会事业“领头羊”  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十一五”以来,肥东不断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近些年来,肥东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深入推进,2011年再次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称号;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前实现义务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居全省前列,特殊教育多年保持全国先进,荣获“全省教育强县”称号;科技事业发展很快,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参保面逐年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成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防疫防治工作有新的进展,荣获“全国残疾人康复社区示范县”称号。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旅游工作取得新成绩,岱山湖旅游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瑶岗渡江纪念馆列入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淘汰关闭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2007年蝉联“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称号,2009年荣获“全省平安县”和“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县”称号。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低保扩面提标,五保供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成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500元,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8389元,年均增长19.4%,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目前,“幸福肥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滋润和温暖着百万肥东百姓的心田。  点评:能否引领发展,关键在于其发展定位的前瞻性、路径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借鉴性。肥东近些年的阶段性发展成就,足以表明肥东的现在是让人激动的,未来是更加值得期待的。也正是这种县域发展积淀,逐渐成就了肥东在县域经济中的“引领者”的角色。人们有理由坚信,在合肥正在立足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向“环湖”时代的“大城”进发中,作为“环湖大城”的“东方明珠”,日益闪亮而厚重的肥东必将走得更稳,飞得更高。视 点杨宏星:融入发展大局 力尽发展之责
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建设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肥东是我们对肥东百万人民的庄严承诺。经过多年来的打基础、聚能量,肥东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具备一定的基础,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我们也深知,与省内兄弟县市相比、与先发地区县市相比,肥东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始终以追赶者的姿态,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势头,围绕建设美好安徽目标,按照“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东部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定位,沿着“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的方向,主动寻找更高的参照系,对照全国百强位次靠前且同为省会城郊县的长沙县、双流县,拉高标杆,冲刺百强县,全面达小康。为此,我们将以大目标引领大发展。我们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保底目标为年均增长17.5%,争取目标为27%,奋斗目标为30%;财政收入保底目标为年均增长18%,争取目标为33%,奋斗目标为40%。以大工业支撑大发展。坚持不懈引增量、挖存量、提质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兴产业,确保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20亿元,力争700亿元。以大投入拉动大发展。坚持吃透政策谋项目、集中精力引项目、全力以赴建项目,确保今年完成投资超400亿元,冲刺500亿元。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东部组团主干网络、三级医院、肥东一中新校区、肥东体育公园、肥东大剧院、县便民服务中心、合肥客运东站、城市综合商务中心、矿山山体修复工程、店埠河航道整治等“十大项目”建设,尽快改善城市面貌,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承载能力。以大环境保障大发展。继续深化效能建设,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发展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此要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在惠及民生中凝聚民心;全面推广“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肥东”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保底目标就是必须完成的目标,争取目标就是干部必须流几身汗才能完成的目标,奋斗目标就是干部脱几层皮才能实现的目标。我们将向更高的目标不断发起冲击,我们坚信有省、市的坚强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肥东107万干群的紧张快干,我们一定能为全省的跨越发展,为合肥的“新跨越、进十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注:杨宏星为中共肥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路军:认清新使命 迈出新步伐  光荣的发展使命激励着我们:新一轮区划调整后,肥东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随着滨湖新区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环巢湖公路、新安江大道、临泉东路等道路的全线打通,来自中央和省、市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这些利好因素都使得肥东有着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面对历史的机遇和光荣的使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转化为各级干部的责任,转化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抢抓大有可为机遇期,实现县域发展新突破。  宏伟的奋斗目标鞭策着我们:省第九次党代会站在新的起点上,提出了建设“三个强省”、走出“六条新路”的战略部署,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合肥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要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这些目标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同时也对肥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肥东的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小康、全国百强”。由于我县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县情,要赶上百强县平均规模仍需加倍努力。但差距就是潜力,不足就是空间。我们将再接再厉、提速突破、跨越赶超,向着目标不断努力。  激烈的区域竞争逼迫着我们:安徽吹响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号角,这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大竞赛,我们不能选择是否参与竞争,只能选择怎样去竞争。在成绩面前,我们没有任何骄傲自满的资本,更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心态,必须居危思危、危中寻机、跨越赶超。面对未来,我们将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不断开创肥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注:路军为中共肥东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包公铜像。 现代牧业转盘挤奶。 合肥景坤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 循环经济示范园。 陈集镇新农村一角。 肥东县乡镇敬老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的重要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