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具有刻书法作品印章欣赏的吗

搜艺搜·博宝商城
搜艺搜·博宝商城
搜艺搜·博宝商城
藏品价格:不限
藏品推荐:不限
抱歉,暂时没有与“书法印章雕刻”匹配的商品。博宝网提示:我们有超过十万件艺术品供您挑选,您可以换一个词条,再搜一次试试。
直接在【】中搜索与“书法印章雕刻”相关的商品
直接在【】中搜索与“书法印章雕刻”相关的拍品
和您兴趣相似的顾客还关注
价格:59988元
状态:待售
状态:待售
状态:待售
价格:588元
状态:待售(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转载]书法作品中的印章分类和使用
&&&&纵观古今,印章艺术风貌千姿百态,印章风格多种多样,然而,就书法作品的印章而言也不过是以下三种形式:名号印、引首印、压角印。&&&&
名号印。顾明思意即是姓名、别号印,其位置多铃印在书法作品中的题款下边,印面大小稍小于题字大小为宜,一般常用两方印,最多不超过三方印,也有铃印一方,最好铃印姓名齐全的白文印,这样铃印在作品中,醒目、庄重、大方,使人易知尊姓大名。如果是铃印两方印,第一方印最好为白文印,印文可属姓名全称,第二方可用字、号印,或斋、室名印。如第一方用姓氏,第二方可用名字。第二方印一般都为朱文印。现代的书家也有在一幅作品之中铃印多方印的,这就要根据作品的实际和书家的兴趣爱好具体布局。&&&&
引首印。其位置一般铃印在作品中起手字的右下角,多为朱文印。印文内容:斋名、馆名、楼名、阁名、堂名、室名、少字常用语、籍贯地名,年代和图形印章等。其印形式较广,多为:圆形、梯形、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形和不规则行等。忌用正方行,会显得板,没有活气,引首印主要起装饰、启下、介绍创作年代、地点、抒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压角印。其印一般铃印在作品中末底字的右上角略高出。印文内容:格言、谚语、诗句、警句、常用语和成语等,其印形式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压角印主要是增加作品思想内容,增强作品的韵律之美,使人越后有“思飘云物外”之遐想。&&&&
一幅作品的铃印要因势布局,恰到好处,书印相辅相成,要真正起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神采,体现出铃印艺术的个性,有自己的艺术风貌。作品在选择印章时,印章艺术风格要与书法艺术风格相协调,它必须服从于书法,为书法服务,这样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感。
……………………………………………………………………………………………………………………
书法作品印章常识
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你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通常只盖一个,“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没有姓,或笔名,总之往往只盖一个。也有姓是一个章,名字是一个章的,不过很少。有些水准的作品就要用到闲章,也就是不是为了标识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装饰为作用的章。详细的种类在下面这篇文章里都有。比如起首章,通常盖在作品左上角,作为整体布局装饰,破除太严肃作品的死板格局等。刚开始学,只要姓名章就够了,等你学到一定程度再学习怎么盖闲章即可。
&& (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 (二)闲章。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别小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引首章(闲章):这是印在作品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型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浑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若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题了。
引首章还包括如下几个内容:(1)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二OO七年等。(2)月号章:荷月、谷雨、盛夏等。(3)斋号章:墨人居、瑞德、草堂、积字阁。(4)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天地心、苦中乐、墨趣、写我心、治学、清趣、师古不泥、勤笔补拙、师法、百寿、墨香、悟画等。
  2、腰章: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余太多,可以加腰章。内容多半为作者的籍贯和属性的肖形印。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还要小一些,一般为小圆、小长、小方。
  3、名章: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时,宜一朱一白,两章之间留一个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
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1)斋号章。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雅趣章。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年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月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1、拦边章。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2、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3、拦腰章。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UGG
shoes,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应先揩擦干净;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揿,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钤盖时,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匀,勿动摇,勿偏重一侧或一角,这样,钤印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书法的落款和印章  
& 章法就是指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全盘的安排,又称作是大布白,或者叫篇章结构,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幅作品的艺术要求,不仅需要把每个单字写好,而且应当把众多的字成完整的章。无论字与字间、行与行间,以至天头地脚、题款用印,都须作一番总体设计,合理布局。作品内容怎样排列、怎样题款、怎样盖章,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组成部
  正文、款式、印章是书法作品的三个组成要素,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这三者确一不可。
  1、章法总则。疏密,大小,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萦带,连绵,远近,向背,虚实,顾盼,错落,肥瘦,首尾,气运,偃仰,起伏,款识,印章。
  2、书法作品正文的布局形式。书法作品正文的布局形式有四种。即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有列无行、无列无行
  3、题款。款式就是指书法作品正文以外的其它文字,它主要是用来说明书写作品的作者、书写时间、地点等。款式按长短分为长款和穷款;按位置分为上款和下款。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落款的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
  题款所用字体按照传统惯例,原则上遵守“今不越古”、“动不越静”的规矩。一般来说,如以大小篆为正文者,落款就用隶书、章草书写;以隶书、魏碑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楷、草书书写;以楷书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书、楷书书写。这叫做“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书法作品的题款一般不用俗称而用别称(也叫雅称),如:“书于二OO二年”是俗称,应该为“书于壬午年”。
  1)上款。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称呼+谦词。
  (1)写给长辈: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是款的题法一般称&&同志,&&先生,&&方家,&&女士,&&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翁。
  书写者是晚辈,对长者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清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如:世耐先生清赏、宝星方家正。
  (2)写给同辈: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同志,&&书友,&&仁兄,&&同窗,&&大兄。&&贤弟,&&小妹,&&学友等。这里应当注意,一般俗称不宜题款,如:&&大姐,&&二哥等。在称呼的后边还可以加上谦词,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属等。如:长生书友惠存、剑明贤弟雅属。
  (3)写给晚辈:写给晚辈的书法,上款可题&&学生,&&贤契,&&贤侄,&&爱孙,&&爱女等。如:丽珍侄女铭记
  (4)正文出处: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题目,在题款时应这样写:王勃滕王阁序句杜甫诗客至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和名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略正文出处题款。
&&& 2、下款  下款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姓名(号字)+谦词
   1) 时间
(1)年份的别称。年份的别称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先后顺序搭配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轮到一个“甲子年”,如2002年是壬午年,2003年就是癸未年,2004年就是甲申年,以此类推。
  (2)季节的别称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冬:初冬、暮冬、九冬、暮冬、中冬。
  3)、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清和月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暑月 、溽暑
  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月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称下浣。如:甲子年桂月上浣。
  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
  2)地点: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书于北京西城肉食店,这类属于俗称地点。但是,如题于早春堂,书于鸿宾楼等到是可以的。
3)署名:署名时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与号。如:袁闽书,文笔轩主人书。
  4)谦词:写给长者、专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以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录等谦词。所书作品内容是伟大领袖的名句或名作,在姓名之后可加敬录、敬书等谦词。
  下款的完整题法应是:“壬午年孟夏下浣文笔轩袁闽书”。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的古文字,题款最好用行楷或楷书。不宜用正文的字体或狂草,如果正文是楷书、行草或狂草,那么题款时的字体最好是用行书。题款字体应小于正文,以便协调一致。
  4、印章
  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印章的分类
  (1)引首章(随形章、闲章):这是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型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在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浑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引首章还包括如下
几个内容:
(1)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一九八五年等。
  (2)月号章:荷月、谷雨、盛夏等
  (3)斋号章:墨人居、馨印斋、文笔轩。
  (4)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清趣、师古不泥、勤笔补拙、心画、精勤、百寿、福寿、百能而后、墨香、梦笔生花、观远、江山如画、悟法。
  (5)腰章: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太多,可以加腰章。内容多半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印。腰章比引首章还要小些,一般是小园。小长,小方形。
  (6)名章: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隔一个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印章使用:印章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与题款字体的大小匹配,印不宜与示字相等,更不能小于款字,要略大于款字。同时,印章不能盖得过多,应求“惜红如金”。由于红印在黑白当中异常触目,如用得恰当,促使作品锦上添花;倘若滥竽充数,也会变成画蛇添足。
  2) 书法使用印章应注意几点:
  (1)、一幅作品用印之后,即表示全盘结束,不能像签发文件那样,再补写上时间地点等字句;
  (2)、落款名章及其它闲章,不能像更正图章那样,盖在书写的字上;
  (3)、要用篆书印章,不能以隶书或者楷书的印章来代替;
  (4)、要用书画印泥,不能用会计的红印油,以免作品渗透浮油。
  书法作品的幅式和款式样是多样的,只要留心多看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并一些新的章法与款式记下来,反复临写,到创作时便得心应手了。
书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在书法作品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会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 1、姓名章的使用。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 2、引首章的使用。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引首章按内容分主要有斋号章和雅趣章。
--斋号章,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雅趣章,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有表露情怀的,有表达笔墨情趣的,有祝愿吉祥的等。
&&& 3、鉴藏章的使用。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
4、篆刻风格的选择。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一般工笔画、小楷等工整风格的书画,所用的印也会偏工整一些,而大写意的山水、花鸟、行书、草书等,所用的印则会粗犷一些。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元朱文印章。
5、篆刻朱白文与字体的选择。朱文即阳刻,白底红字,白文即阴刻,红底白字。篆刻,顾名思义,主要以刻篆体为主。篆体狭义分为大篆和小篆,小篆指秦朝的通用文字,或称秦篆。书画用印主要以小篆体印为主。
6、印泥的使用。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
7、篆刻内容的安排
&&& 【姓名印】:-印 -章
-玺 -记 -之印 -之章 -之玺 -之记 -印章 - 印信 -私印 -私章 -私玺 -信玺 -信印 -信记
&&& 【斋馆印】:-斋 -轩
-堂 -室 -阁 -屋 -居 -舍 -馆 -楼 -亭 -榭 - 庐 -巢 -庄 -村 -园 - 小筑 -山房 -文房 -山庄 -老屋
-书屋 -草堂 -精舍 -茅舍
&&& 【书画印】:-日课
-翰墨 -写意 -写生 -草稿 -手段 -手迹 -墨迹 -工笔 -画记 -篆籀 -篆隶 -书画 -偶得 -持赠 -长年 -长寿 -无恙
-日利 -长乐 -安康 -大利 -手拓 -书画印 -书画记 -安乐 -印信长寿 -金石书画之记 某某--十以后作
&&& 【收藏印】:-曾读
-经眼 -曾观 -曾见 -旧观 -读过 -过目 - 珍玩 -珍赏 -收藏 -校勘 -鉴赏 -鉴藏 -秘玩 - 藏书 -藏宝 -审定
-心赏 -眼福 -经籍 -假观 - 所得 -暂得 -图书记 -收藏记 -读碑记 -平生珍赏 -所藏碑帖 -珍藏书画 -审定真迹
-审定金石文字 -所藏金石文字 - 勘误鉴真之记 -收藏旧拓善本 -所藏名人手札 -所得金石书画记 曾在--处曾经--收藏
【闲文印】: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如道无穷、雁南飞、知足常乐、志存高远、野岸秋声、止于至善等等。
书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斋号章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雅趣章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 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1、 拦边章。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2、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3、拦腰章。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四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应先揩擦干净;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揿,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钤盖时,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匀,勿动摇,勿偏重一侧或一角,这样,钤印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档也有鸡血、田黄等等。溧阳周城芦荡有一种叶腊石,就是一种刻印材料,市面上也有称溧阳石的。如有机会,可以找些来试试。
闲 谈 印 章&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也是除文房四宝之外进行书法创作时不可缺少的工具。印章并不是书法所专有的工具,它的应用领域远远广于书法。毛笔书法现已成为一门艺术(学科),已从实际工作中脱离出来,可印章依旧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银行、邮局等部门仍可看到她们的身影。自古至今,它的主要职能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就没有更改过。不过,经过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实践和创作,印章在书法作品上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印章的形式。
&&&&印章在书法领域除刻上书写者姓名还可以刻上其它丰富的内容,如书斋名(如端居室印),吉语(如长乐寿印),肖形(如四灵印、龙印),成语等,这些都丰富和扩展了印章的发展空间,使它在这方寸的世界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书法中的印章可谓五花八门,形式多样。要进行分类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常规可将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不过这种分法过于笼统;按字义可分为姓名字号印、斋馆印、书简印、收藏鉴赏印、吉语印、成语印、肖形印、署押印等,按治印材料可分为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木质印、塑料印、有机玻璃印等,这两种分法过于繁琐;按制作方法可分为铸印、凿印、琢印、喷印,比较好,简洁又可体现印章的工艺。当然还可以按照文字安排把印章分为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回文印;按构成形式将印章分为一面印、二面印、六面印、子母印、套印。
&&&&无论从艺术还是从材质欣赏印章,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对于印章的材质因与古玩鉴赏颇为相似不做详述;印章艺术美则可分为印文、印款、印谱、印饰四部分。好的印文须书法、章法、刀法、情趣、意味俱佳。具体说,书法要无一讹笔;章法要平衡、老实、大方、端正;刀法要冲刀行进爽快,一拓直下,切刀遒劲凝炼、厚实稳健;要饶有情趣,意味盎然。好的印款除可作为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还应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或记事或抒情,或谈艺或品味,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概括地说就是要引人入胜。要得到的好的印谱不但要有熟练的技艺和精确把握时间的能力,而且对纸和印泥的选择也十分考究,好的印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印饰就是印章的装饰,应当与印章交相辉映,和谐一体;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关于书法中题款和印章问题之我见
题款和印章是书法章法中不可须缺的组成部分。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果题款和印章合乎章法,则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作品的美感。为了提高题款和印章在书法作品的美感作用,现将我之管见简述如下:
一、题款:款分上款、下款,上款内容:受书人名字、称呼、谦词。若是长辈称呼先生、老师、方家等,如果是70岁以上可称老,80岁以上可称翁。谦词写指正、教正、正腕等。如是同辈,写受书人名字、称呼同志、书友、仁兄等,谦词写存念、嘱书、清赏等。如是晚辈,写受书人名字,称呼贤契、贤侄、爱孙等。下款内容:写时间、地点、受书人名字和称呼、谦词、正文出处、书者姓名、斋号、出生地等,这些内容不一定全写,视其纸上留白大小而定。题款一般均不写姓,款式文字要简练,字体要小于正文的字。条幅、中堂、横幅、扇面,以全写在正文左边为好,对联的上款写在上幅正文右边,低于领头字(即正文的第一个字);下款写在下幅正文左边,低于上款。
二、印章:一幅书法作品盖上几个红章,“真有画龙点睛之妙”。人常说“印不过三”,是行家总结的经验。印章有三种:(一)引首章、形状最好是小长条,章文可用年月号、斋名、雅趣成语等,章盖在低于领头字的右边。(二)腰章:最好是圆形状,章文可用墨趣、属性肖像、雅趣成语等,盖在宣纸折半的正文右边,与引首章看齐。用六尺宣纸书写的,一般不须盖腰章。(三)名章:最好置备阴、阳文大小一样各一个较大的方章,盖在书者姓名之下(略离姓名字下一点)。若盖双章阳文章在上,阴文章在下,两章距离是名章的边长。
各种印章要用好印泥盖正、盖显,藉以增加书法作品的气势和美感。
一件书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钤印,将大大失去作品的艺术性和保存价值。书法用印能起到对作品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作品增色不少,因为它打破了白纸黑字的沉寂的状况,提供了书法艺术发展空间。一直以来,成为书法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章法之一。吴昌硕先生在西泠印社创建时作的《西泠印社记》中写道“: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亦生色”。特别是在当今书法艺术活动不断发展的时期,如何用印,用好印。也成为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以及收藏爱好者必须十分观注的问题。借此机会,作一个探讨,请参考:
一、书法艺术品中如何用印的要点
这往往是书法作品中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应当了解基本内容:
1、要看留空白的大小来选择最佳的位置、间距和印方的多与少。
2、要一定对作品起到补白点缀的美化或弥补作用。
3、要通过用印起到校正通篇布局重心或物理重心的身感作用。
4、通过作者姓名用印等等,证明作品的防伪性,给以可靠的保真性。
5、运用传统与美学拓宽视野,打破陈规,实现更为广阔的用印空间。
当然,要注意防止用印位置不当或乱用印,优劣不分等,不但对作品起不到美化作用,反而会使作品失败或画蛇添足。
二、书法印章的要求
书法用印的篆刻要求是十分讲究的。选用印的大小适宜,忌选比落款字大的印章。太大过于抢眼,喧宾夺主。要用印多而不烦,少而不单。落印位置仔细,通观全局的平衡。要区分水平的高低、书风特点要求:
1、必须是用印的篆刻水平髙。如果一幅书法艺术作品主体写得很好,而用印中的篆刻水平较差,就直接影响作品的挡次。所以,要求用印篆刻水平高。如果书法作品较好的加上用印的篆刻水平高,会使作品艺术性增色不少。这一点上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学书法中有的也在学刻印,这也无妨。但刻的水平不高,也不会用,是为了凑数而且到处用,极大的破坏了作品的美观,必须改过来,还不如不用。对不会用的作者一定要提高自已的鉴赏水平,加强修养。
2、印文的风格基本与作品中书法风格相近、书法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要有一个认真的尺度,基本学谁的书法,还有谁的特点,作品含有哪些元素,形成的是哪一路书风。对自己的作品抱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在制作印章时应当创作适合自己作品印章。也可找篆刻家给你制作。
一是要知晓他的风烙。二是可说明自己爱好的风格。在运用时不至相距太远。如:
吴昌硕:拙重的书风,不适于用于柔美;
齐白石:豪放的书风,不适于用于典雅;
赵之谦:典雅的书风,不适于用于豪放;
古典书风:可用规整的古典印风;
时风书法:新颖变形的书风,不适于很规范的。
三、钤印的一般用法:
1、姓名章:一般钤在落款的最后下方,用大小一致的朱文、白文对章,连钤。一般白文为上,朱文为下。距离间应最少有一个章宽以上。当然也有用一个白文姓名章的,可加朱文闲章为下,也可大小不一,但必须小在上,大印在下。用印时注意印章不可超过款文,也就是说小于款字。位置要恰当,不然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2、引首章:一般讲方圆不限,尺寸相宜;但最好还是矩形章。可用闲文、斋馆名、吉语、诗句入印。一般钤在作品的右边上四分之一部位。如:第一字与第二字右边之间,不可靠中,更不能靠下。
3、押角章:宜方形,尺寸宜大,白文为佳。可用闲文、斋馆名、吉语或诗句入印。
4、腰章:作品从首至尾中间为腰。腰章在大幅作品中较常用,内容无定式。可以与引首、腰章、下面押角章三点一线,互相呼应。行气稍有摆动时,可用腰章调节补白。
5、一般重点形式用印。
一是对联:对联中有单款为中下部题款钤印,而上联则通常钤引首章,其它款式一样。引首章通常钤在右边第一字第二字之间,与字的距离适中,不要太近或太远。姓名章钤在书者名款以下空白处,通常有两枚印章。最好一朱一白,两印章距离视整体情况而定,不可过于紧密,也不可过于疏松,章的大小略小款字,印章风格与主体谐调。
二是撗披:用印的多少和其他书法款式一样,要视主体布白的需要而定。不是越多越好,不然会破坏章法的整体性,特别是主体作品中部,不宜钤印;如果用印尽可能用小印。
三是匾额:款字、印章与主体不可靠得太近,要疏朗,有整体感。
四是扇面:落款字钤印的多少,要视留有空白的多少及章法的需要而定,特别是印章要大小适宜,多用小型印章的边线要与主体内容的斜度及折线相向。这与其它款式的书法在落款、钤印上有所不同,注意区别。
五是册页:内容独立时每页都可落款加章,也可在最后一页落款加章。看书写的形式变化而定。
四、对古典现象和新古典用印形式及印泥色彩的认识:&&&
1、古典作品钤印现象、主要是就古籍书画作品中,在作品中的引首边和落款处,加印了大量的收藏姓名章和皇家用印。这不是作者的本意所为。如:作品印有乾隆御览等等,这些印章由于在书画舟山海鲜作品的运用而自然形成了古典风格;虽是人为造成的,不是一个人所造成的,而是在书画交易收藏中形成的。但这里面也有钤印不妥的地方,在作品的主体中间加盖印章,给人观赏作品时起到阻碍视觉的效果。这是历史形成的现象。
2、新古典用印的来源、由于有以上古典用印,当代书法爱好者和书家在创作中,引用这些钤印的形式。在横披、对联、中堂、长卷等形式中广泛地运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的用印,是改姓名收藏印为闲文,诗句入印,也可含个人兴趣的印章。这种用印的方法,是一种逆反常态的创作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有着丰富地篆刻内涵来点饰作品美化作品。是以多取胜的,只要钤印得合理有序与整幅作品精神面貌相统一,使作品色彩有对比,富有热闹的视觉刺激,是完全可以使用的。但必须是印章的风格品味要好。由此,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增加了书法艺术作的新元素。
3、关于印泥和印色的认识、在书法作品中如果用的印泥不好,就会造成作品的油浸,影响画面的美的展示。印泥当以朱砂为最好。品牌有西冷印社产、苏州的姜思序为最响。自古以来都以红色印泥多用于书画作品。使用时保持印面干净,字迹清晰。用完后要擦拭干净存放。但其它色彩的印泥用得少。在作品上创作的也少。如:在民间的白喜事时用蓝、绿、白印泥等,对象主要是在挽联上。就目前的角度来看,这是个不成文的规距。而今天,书法已从实用走向艺术的发展之路,应当打破陈旧形式上的束缚,发展书法艺术作品中用印的色彩空间,这与传统的用印方法并不矛盾,可以使书法作品更为丰富起来。特别是那种运用于书法作品中钤印在色纸上,为了使印章在有色材料上的反差,采取粘贴印章的方式,早巳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这种又原始,又不先进的用印方法理应淘汰不用。可力求加深印泥或用彩色、金银印泥,其它印泥来解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作品印章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