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的人会将简体字二兴字繁体书法字搞混吗?

原标题:书法作品中简兴字繁体書法字可以混用吗

在屡次书展中听到专家教授给学员提出,一副作品中简兴字繁体书法字不能混用那为何古帖中却出现很多的简兴字繁体书法字混用?还有书法作品中的简体字以什么年代作为标准?

被誉为行书第一帖的《兰亭序》中使用了“於”和“于”

行书第三贴嘚《寒食帖》用了简体字“万”

黄庭坚为《寒食帖题跋》也是“東”与“东”同时出现

叶籁士先生对《简化字总表》2274个简化字中比较常用嘚521个简化字做过统计发现其中解放区和建国后出现的是101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大量刊物和宣传品曾经采用和创造叻许多简体字,这批新创的简体字被称为「解放字」)其余420字(占80%以上)都是解放前就已经流行或存在的{先秦的有68个字,秦汉的有96个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有32个字,隋唐五代的有29个字宋辽金元有82个,明清有53个民国60个。

汉朝史游《急就章》中有:时、东、陈、孙、检、帳、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等

晋朝王羲之用过:东、岂、试、为、缅、临、终、张、时、将、见、当、孙、扬、实、尔、鲤、鱼、与、诏、长、乐、陈、来、诚、绝、顾、灾、宽、饮、谢、杨、学、万、发、问、怅、颐、视。

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囼,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兴字繁体书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