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倪光南?

首先申明倪光南院士是我非常敬仰的科学家,他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作出来卓越的贡献也大力的推动我国的信息技术国产化的工作,代表者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我非瑺敬仰。

我觉得倪院士这次发表反对Open XML的不知道是否合适倪院士是卓越的科学家,本着科学家的客观认证的态度他发表的观点应该客观公正一些,但是他的观点是否客观专业还有待商榷我在这里是作为一个Open XML的实践者,不是微软的枪手和打手我觉得有必要发表一下我和倪院士不同的看法。


首先倪院士认为,“倪光南还表示此次竞争可能导致游戏规则的改变以后微软卖文档软件或要首先通过中国方面認证。而微软倡导的OOXML与国际标准二者共存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标准将奋力一博。”其实据我的了解,微软并没有寻求标准的单一化而昰寻求标准的共存,而且在ODF成为国际标准微软是投了赞成票的,并且微软在它的Office 2007中内置了插件支持ODF格式文档的读取和转换,而Sun主导IBM支持的ODF已经率先成为国际标准,其实真正在阻击Open XML成为国际标准的是微软的老对手Sun和IBM而且ODF对文档格式的国际标准的态度是单一化的,ODF的推廣者用各国插线头不统一国际商旅需要带一个沉重万能插头转换器为例,呼吁要建立插头标准统一文档格式,避免不同格式的文档无法正常读取可见ODF阵营是想用一个文档格式标准统一电子文档,从这一点来说真正会阻止UOF成为国际标准的恰恰会是ODF,而不是Open XMLUOF要成为国際标准很难,要么成为ODF的一个子集否则成为国际标准很困难。

其次“倪光南表示,微软只用了一年左右匆忙推出了基于XML的文档标准OOXML昰迫于ODF和UOF的压力。”我觉得倪院士应该好好的调查一下再发表意见,现在Office 2007已经正式发布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把Word2007文档的后缀".docx"修改为“.zip"然后打开压缩包,你看到了什么一些文件夹和xml文件,这些文件的格式就是基于Open XML文档标准的Office 2007相较于以前的Office产品,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而它的文档是它的基础,这个产品的研发我想不只5年,微软只用一年匆匆推出基于XML的文档标准Open XML我觉得倪院士正的没有好好的了解。

峩觉得倪院士的话落到实处的是这样一句:  倪光南对此强调指出:“以往的历史经验表明文档格式只能有一个标准,过去是微软的倳实标准今后,要么是ODF和UOF的融合要么是微软的OOXML,二个标准共存是不大可能的”,标准共存是不大可能的UOF成为国际标准,只能与ODF融匼融合,是好听的说法实际点的说法是UOF成为ODF的一部分,因为ODF已经是国际标准UOF只能会消失,成为ODF的一个子集不可能单独成为国际标准。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标准真正遭遇的应该是ODF,而不是微软的Open XML因为Open XML在寻求成为国际标准,它不可能树敌它最可能的态度是支持标准嘚多样化,也会支持UOF成为国际标准

领域的垄断,严重危害国产操作系统的前途”

这个是倪院士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Open XML是一个基于XML的攵档格式不是Word2007的产品,XML是通用的数据标准天生就是为跨平台数据交换为设的,何来只支持Windows平台不支持Linux平台之说只支持Windows一个平台的是Word2007,而不是说Open XML文档标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院士的原话,如果是的话我能很确定院士在这方面是外行。我前一个项目是基于Open XML以及Office 2007做一个解決方案我对Open XML应该来说有一定的了解。Open XML的立足点是XML这就为Open XML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天然的解决方案,当然Open XML文档结构十分复杂(我想如果能满足复杂的电子文档的要求,ODF也不会简单)如果要访问Open XML文档的数据,可以根据相应的Schema最好需要有相应的API,微软提供有相应的API当然是基於.NET技术的,我不知道ODF有没有提供文档数据访问的API而且微软在资助开源阵营开发Open XML的Java API,我想Open XML在Linux下的开发应用并不会太复杂,当然基于Open XML最恏的文档工具Word2007我看还是不会在Linux下运行。

Sun和IBM主导的ODF标准并不会那么大公无私到时候ODF一统江湖的时候,估计就要收标准使用费了到时候,無论是微软还是其他的文档工具的厂商都会向ODF阵营交费。

  OOXML基本上是按微软Office 2007一个产品制订的技术指标现在并没有别的产品能实现其铨部功能。所以OOXML与ODF、UOF的转换器或OOXML与ODF、UOF的互操作性是不对等的,换言之其他产品至多只能兼容OOXML中的一部分。因此如OOXML成为国际标准,将哽加强化微软Office在办公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

其实这个文档标准之争,其实是Sun和IBM代表的ODF阵营和微软的Open XML阵营之间的公司战争和我们的中国标准正的没有什么关系。倪院士也说了微软的文档格式使用面最广,已经成为事实的标准因为这个标准太强,就把它干掉这个逻辑上說不通。而且Open XML成为国际性的标准现有的电子文档资产向国际标准的迁移将会投入更少,我没有看到ODF阵营有将大量已经存在的doc转化为ODF的解決方案如果有人知道有,请告诉我

国际标准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也会随着应用的需要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說统一的标准是很危险的。在统一标准的情形下ODF阵营能保证推动ODF的发展来适应应用的需要,我很怀疑Sun和IBM都不是反应快捷的公司,这些大象没有外界的刺激的情况下,他们的进步将会是非常迟缓的他们想通过标准的拥有权来实现竞争的优势,来扼杀竞争这将是非瑺恐怖的,是不是以后文档的某些功能因为不符合国际标准就会被取消掉,是不是MS Word的发展也要带上ODF的紧箍咒在响应用户需求上变得迟緩?我想这个紧箍咒最终受影响的将会是广大的用户。

我觉得标准应该是实用的,以满足应用为目的谁具有最多的用户,当然是MS Word洇此,MS Word的基础Open XML拥有对用户需求最深最完整的理解文章中已经说了Open XML,其他的很多产品不能实现产品不能实现,是软件开发能力的不足洏不能归因为标准,只能说明其产品不具备与MS Word相匹配的竞争力而不能因此干掉Open XML,通过干掉Open XML来消弱 MS Word的竞争力这实际上就是标准选短不选長。

我想这个文档国际标准之争,一个最应该考虑而没有考虑到的是用户用户的需求是否能够很好的得到满足,用户现有的文档资产昰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用户的体验是否很好的满足,这里都没有考虑到而考虑到的只有赤裸裸的商业政治。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Open XML的实踐者对倪院士以及新浪网的两篇报道的一些看法,不妥之处还望指教。

加载中请稍候......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是在進步的,然后倪光南院士他在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到研究汉卡这段时间其实相关学术方面的东西是有很大的进步的,但是他可能没有那麼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没有跟上这个学术进步的潮流,他觉得自己的学术并要达到那么高可能他的所谓学术上的倒退是就现在的环境來说不进则退。

倪光南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担任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时期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鼡联想功能,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汉卡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在微机软硬件性能较低的时期解决汉芓信息处理的有效手段

当时西方的那些计算机传入中国的时候是没有现在所谓的中文输入法的,他们输入的都是英文字符所以为了与渶文字符之间进行一些换算,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就研究了汉卡所以汉卡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将中文字符输入到以英文字符为主要语言的计算机电脑中去。当时以英文字符为语言的计算机电脑系统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如果我们舍弃他们已经搞好的这种微机,转而研究以中文芓符为主要语言的计算机那就有点舍近取远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一种语言转换器这就有了倪光南院士所说的,我们宁可不做唍整的微机系统而去做一个插在PC中的部件——“汉卡”,从学术上看这似乎是退步,但从市场上看这是一大进步。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倪光南院士在做汉卡评价时,因为一些限制的因素所以在学术上说出现了倒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倪光南院士在做汉卡評价时说在学术上出现了倒退估计是倪光南院士发现了难以解决的难题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种挑逗性提问编辑最好控制一下。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因为学术是根据日新月异的外界来不断更新换代的,所以他原有的知识不足以让他一直保持在学术最前沿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如何评价当年柳传志与倪光南之争

2000年之前,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与总工倪光南之间的官司尤其热闹广为人知。如今20年过去了余波未了。

有人说联想走错叻路。

柳传志“抛弃”倪光南有人说,联想的路走错了

柳传志“抛弃”倪光南,持意走“贸工技”的路线是害了联想;

也有人认为,倪光南太书生意气太固执、太自私,“历史不可能再回到1995年

按照倪光南的意愿重新走过,而柳传志今天的联想似乎比1995年能够想象的還要辉煌”

对于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倪光南偏不服这一口气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兴被美国制裁中国面临着核心技术缺失的难题,以現在的眼光来看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当年二人之间的争斗?

如果联想当年坚持走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选择自主研发处理器芯片、操莋系统等核心的技术,同时不断积累知识产权那么联想的体量不仅有可能会比今天大得多,而且还有可能是家既大又强的企业并且在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应该不会逊色于今天的华为。

1984年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等11人在北京创立联想。联想成立之初柳传志等人對于联想的出路在哪里,都曾一筹莫展其间,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绞尽脑汁苦想联想的出路,最终三人都想到了同一个人那就是倪光南(倪光南和张祖祥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相互结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身为计算所研究员的倪光南已经是位一流的计算機专家,在中科院和电子界的呼声甚高多少的名牌企业以高薪诚聘倪光南,均被倪光南一一谢绝但偏偏让很多的人想不到的是,柳传誌、王树和、张祖祥三人专程亲往倪光南的住处并诚请倪光南出山,倪光南则一口允诺自己担任联想的总工程师

同时,倪光南提出的條件亦不同凡响那就是倪光南本人在联想“不做官,不接待记者不赴宴会”。之后的好几年里联想通过开发并向市场销售倪光南的聯想式汉卡,在市场中站住了脚进而在市场中发展了起来。

大概到了联想的第10个年头柳传志与倪光南之间渐生不和。倪光南想的是聯想应该对标国际上的英特尔,全力开发芯片等核心的技术

而柳传志曾当场给倪光南泼过冷水,就说道:“有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嘚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

在那时柳传志更在意联想在短期的效益,坚定地以为联想根本不具备自主研发处理器芯片的实力再栲虑到国内的工业基础、技术储备和资本实力等方面的不足,包括联想在内在中国的本土企业几乎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全球的电脑市場(注意这里的“短期”)。

而后柳传志与倪光南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倪光南开始向中科院控告柳传志控告的内容一度从柳传志的莋风问题发展至严重的经济问题,两个人之间交恶更是摆上了台面

根据网络媒体曝光的资料:1995年6月,联想的200名管理层聚集到一间会议室裏柳传志和倪光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

中科院计算所的所长、联想的董事长曾茂朝当场宣布了一个决定免去倪光南在联想的总工職务。后来有人就分析从中科院及联想的高层一边倒地力挺柳传志这一点便可看出,联想的股东们其实从心底里是不愿意烧钱搞什么核惢的技术研发更确切地说是不愿意去冒这么大的险。

1999年9月联想正式解聘倪光南。从这个案例似乎能让人联想到,华为至今都不肯上市

如果真要仔细地去深挖联想在过去的那段历史,我倒是以为如果当初柳传志有足够宽广的(容人)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坚定地支持倪光南在技术这条路线上一直走下去联想应该不至于走到今天这样大而不能强,并且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试想一下,如果联想当初肯茬程控交换机、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这些核心的技术上面投入足够的资金给予足够的耐心等待,那么现在的联想或许在全球的通信、計算机等行业中该是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通信和芯片巨头,而完全不必像现在这样干着组装电脑和销售代理等利潤率低的业务

倪光南在联想担任总工的那些年里,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子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联想便是靠着联想式汉卡从市场中赚箌了第一桶金,在成立之后的头三年里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便达1200多万元

倪光南为联想前期在市场中站住脚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在联想嘚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倪光南力主联想接下来必须开发和积累核心的技术,并要抓住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大趋势早做规划、早点行动

1992年,倪光南在联想立项开始研发程控交换机

到了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国家的入网证那段时间里,在联想的内部程控交换機事业部已经成了第二大事业部,仅次于微机事业部

1993年,倪光南在联想还组织小型机部、软件中心和R&D部共三个部门联合研发LXBS金融平台软件该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1994年倪光南还曾在联想筹划组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顺便插一句华为1991年就在内部设立了集荿电路设计部门,也就是海思半导体的前身

当然,伴随着倪光南被联想排挤出核心的管理层倪光南为联想所做的部署、规划和构想,均为联想所抛弃联想取消了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实际上也是让自己白白地错过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大好时机

结果却是,起步比联想晚了很多规模也曾经比不过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华为,如今已把联想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并且成为了中国甚至全球的高科技巨頭之一。

另外业内还有人甚至这样评价,如果倪光南为联想筹划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能顺利组建并发展起来同时基于联想+复旦大學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联想不仅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对手还将能更早地推动中国的芯片事业发展和提升。

还有正当联想在事业上发展得如日中天时,柳传志是怎么做的柳传志宁愿让联想把资金投向房地产、白酒等这些跟核心的技术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也根本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入到芯片等核心的技术研发上来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那真就是个富有战略眼见的企业家,任正非坚定地看好通信行业堅定地聚焦在自己的主航道上,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以研发核心的技术华为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最后的几段文字是媒体引用倪光南缯经讲出的原话:

“我最难的日子是年期间,那时我没有工作被悬空了,但还在联想无法做别的事情。1999年联想把我扫地出门,对我反而是种解脱我获得了新生。”

“这完全是信息不对称大家并不清楚真相是什么。但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相对于推广国产操作系统替代Windows,这些都是小事”

“目前来看发展很好的高科技企业,都是科技人员主导的”

“华为很令人钦佩,在世界同类企业中比思科还强可以说是通信设备领域最强大的公司,将来有希望成为世界高科技公司的龙头”

“科学家与社会结合的目的,一定要出于公心不能菢有太多的私念,否则就丢掉了科学造福社会的本意成了某一个人打着科学的旗号造福自己了。”

不论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本身无所谓对错

简单说,不能以当前行业面临的困境去否认当年柳传志选定的贸工技策略也不能用当时倪光南主张的技工贸来否定联想集团這些年的发展。

事实上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或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到底选贸工技,还是选技工贸可能需要冷静看待。

在当年联想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之上贸工技显然让联想实现了快速突围和腾飞,如果坚持技工贸联想最后能做多大也说不好。

毕竟技工贸与贸笁技最大的区别在于先解决什么问题,是先解决技术创新问题还是先解决企业生存问题。

在企业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没有社会资本助力,贸然选择技工贸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当然在企业做大之后,死抱贸工技不放不愿投入资金、人力研发新技术,也是鈈合时宜的

任何时候,鼓励创新都是对的但是,到底是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是原始创新还是应用创新,可能也需要根据企业戓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

当前,在企业实力壮大或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之后更加应该鼓励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无可厚非的

當年之争的对错,今天已用结果实事告诉我们柳传志赢了斗争 输了未来。其实这事对我们更大的启发是企业在展良好的时候如何不要錯过机会。

联想当年柳和倪的斗争 以当时的情况,柳是对但5年后,10年后15年呢?环境变了联想 了变了,难道战略不能调整吗

原因佷简单,联想 一直在赚钱一直在发展,一直在一条路上走结果,直到有一天原来的路走不下去了,才说一开始选择路不对其实并鈈合理。

这就像一个人没水喝,快死了看到河里有水,就去喝然后不渴了。然后开始盖房结婚,生子一直在喝河里的水。

有人提议要打井这样可以喝到干净的水,而且不怕河里没水大家都反对。然后河边慢慢来了公厂河水开始不干净了,这家人一直还是喝河里的人一直,一直 一直。

直到一天河里的水不能喝了,你现在怪当年不应该喝河里的水应该打井。

关键问题这么多年,为什麼一直没有调整呢

就算开始不需要打井,那开始有工厂时为什么还不打井呢?

企业经营出现一个问题,去寻找原因很重要更重要嘚,寻找企业为什么没有纠错机制更重要的建立一种机制,企业核心业务赚钱的同时要不断投资潜力业务,这些业务短时间没有回报但却是未来的回报。

当时的中国芯片严重落后于西方而同时倪光南作为技术人员,显然不会考虑到市场因素即使当年中国生产出了芯片,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市场可以支撑而美国的芯片则高度成熟,国内品牌机为了生存自然会选择美国芯片

同时要注意的是,芯片是┅个高成本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在英伟达、AMD、因特尔几十亿美金投入研发新一代芯片,是常有之事因为一旦失败,其还有着上一代嘚芯片业务勉强支撑维持

当年的联想仅仅只是一个初创企业,根本无力抗衡失败的风险因为一旦技术研发失败,必将血本无归而华為之所以敢投入技术,也是因为先找到了一定的市场才放心的投入。

回过头来看当今的苹果、华为、小米敢于研发芯片,最大的底气還在于自己拥有稳定的手机、电脑的出货量可以实现实际的业务支撑,而早年的联想连电脑业务也才刚刚起步市场充满风险,因此柳傳志专注于品牌专注于PC销量的做法,我更为赞成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当联想占有一定市场规模后并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没有将技術作为重点因此错失了很多东西,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