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多少钱一盒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清热除湿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清热除湿方------茵陈蒿汤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茵陈蒿汤_拼音_茵陈蒿汤的组成、功效、方解、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_医学百科
今天是4月是本周是本周是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yīn chén hāo tāng2 概述茵陈蒿汤同名约有四首,其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18g、12g、6g,具有退黄之功效。主治。为治疗湿热黄疸之主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肠、、病引起的等属湿热黄疸者。3 《伤寒论》方之茵陈蒿汤该方剂具有强大、广谱的抗,特别是对、有抑杀作用,因此对急性黄疸性肝炎及钩端螺旋体病应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利胆和促进,因而不仅对上述两种证,而且对也应有一定的作用。临床可以试用。
3.1 处方茵陈蒿18克 栀子15克(劈)大黄6克(去皮)
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3.2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如,腹微满,口中渴,,黄腻,脉沉实或滑数。3.3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减600毫升,纳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当利,尿如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3.4 方解
黄疸有阴、阳之分,责之于湿热,责之于。本方为治湿热黄疸之主方,其皆缘于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与瘀蒸于肌肤,故而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以其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黄疸之。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引湿热自小便而出。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导瘀热由大便而下。3药合用,以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分消,湿热得行,瘀热得下,则黄疸自退。
黄疸之与,和小便通利与否有密切关系。小便不利,则湿热无从分消,故郁黄;小便通利,则湿热得以下泄,而黄疸自退。3.5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主方。凡临床上出现以全身、黄色鲜明、小便不利、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兼,,呕恶者,加、、、以,;如兼有、、等症,可加、、以邪。若黄疸较重、热势较甚者,可加、、黄芩、、等以除热退黄。如较重者,可加、、等,以止痛。如湿热黄疸,病情恶化,出现,,甚则神志不清、、等,属,可加、、、郁金、、等以。&湿热黄疸又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的区别,若湿多于热者,加、、以利水;热多于湿者,加、等以清热;若胁痛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
3.使用:方中大黄为苦下药,久用或大量应用易伤。阴黄证不宜用本方。孕妇慎用。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肺炎、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属湿热黄疸者。
4.实验研究表明,茵陈蒿汤能增加流量,降低odd's张力;能非常显著地降低和,对胆红素亦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胆汁中的相对浓度,从而对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6 现代适应证
适应证:适用于急性黄疸型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属者。3.6.1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大多是由肝炎病毒经道的一种,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庚6种肝炎病毒所致,但其他如等也可感染。其发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直接损伤,但大多数认为是或免疫或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肝肿胀、,胆小管壁上的肝细胞坏死,导致管壁破裂,胆汁反流入血窦,肝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使胆小管内胆栓形成,肿胀的肝细胞还可压迫胆管使胆汁瘀积,肝通增加,以及胆红素摄取、结合、障碍均可引起黄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纳差,厌油腻,黄疸脏肿大。3.6.2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通过接触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和猪是主要。钩体经皮肤侵入后,经或直接进入繁殖,产生引起全身毒血群,即为钩体。之后钩体广泛侵入机体所有的,毒素与器官组织以及多种进行参与造成损伤所致的紊乱。此时肝脏细胞,炎性细胞浸润、肝内胆汁淤积;可出现间质水肿、退行性变,严重者出现肾小管缺血性坏死;肺部广泛点状出血,严重者呈肝样实变;脑细胞、等其他器官也出现相应病理改变;则主要是机体所致损伤。临床据侵犯器官部位、多少、程度、时间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分感染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脑炎型。3.6.3 胆囊炎胆囊炎是发生的急性化学性或性。胆道感染与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反复发作又是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水肿、渗出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如果反复发作,胆囊中进入胆管和管可引起胆囊炎或,也可引起胆囊,或穿破到等器官形成胆囊胃内瘘。3.7 药理作用3.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君药茵陈对金黄色、性、、假单胞、、、伤寒杆菌、甲型杆菌、、杆菌、、双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能完全抑制人型;同时茵陈对样毛癣菌、絮状癣菌等许多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ECHO11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茵陈煎剂还能抑杀钩端螺旋体,同时煎剂及挥发油对猪及人蛔虫还有作用。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剂对钩端螺旋体及也有杀灭作用;对柯萨奇B3病毒有抑制作用,对-DNAP(乙毒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大黄对多种均具有较强的作用,尤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较为;同时对肠道厌氧脆弱杆菌有;对大多数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滴虫等也有抑杀作用。大黄抗病原微生物的为大黄素、大黄酸及,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微生物及合成。
由此可见,该方剂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及抗作用广泛和强大,其中栀子、大黄对有抑制作用,3味对钩端螺旋体均有抑杀作用。3.7.2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君药茵陈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同时拮抗细胞内2+超载,减轻Ca2+超载引起的细胞损伤。臣药栀子也有抗炎作用。佐药大黄对炎症的水肿、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游走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能清除超氧阴、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大黄素还可抑制白三烯B4,激活分泌TNF-α和IL-1、IL-6、IL-8,同时抑制诱导的上述炎的分泌,亦能(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α。3.7.3 保肝利胆作用君药茵陈煎剂及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及黄酮成分,对试验性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变及坏死程度,降低血清活性;茵陈煎剂能使肝中的P450含量增加,具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还能抑制β-醛酸,减少葡萄糖醛酸,增强肝脏的功能;此外茵陈中含有锌、锰等,而锌参与200多种酶的合成,锌、锰直接参与机体的核酸、糖、脂肪、;茵陈能有效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促进肝细胞;茵陈煎剂、水提取物以及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其有效成分为茵陈香豆酸(A、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色原酮,黄酮,二炔酮等10多种茵陈成分,这些成分能扩张胆管,收缩胆囊,加速胆汁排泄;羟乙酮等还能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臣药栀子水煎剂能促进胆囊收缩,加速胆汁排泄,栀子浸液能抑制胆红素生成,降低血中胆红素含量;栀子醇提取物和苷、栀子苷、栀子素等均能促进胆汁分泌,栀子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其水煎剂对暴发型肝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胆红素、ALT、显著降低;栀子提取物对Anie所致的肝组织灶性坏死、胆管周围炎及片状坏死等病理变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佐药大黄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能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人体产生,抑制肝炎病毒繁殖,抑制,降低,促进流增加,改善,从而降低AST及ALT,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大黄还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从而改善管胆汁淤积,加强胆红素排泄;能促进胆囊收缩,松弛Oddi's扩约肌,使胆汁排泄量增加;还具有显著的泻下和作用,因而可有效地胆红素肝肠,促进胆红素代谢,具有十分显著的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
由上可见,该方剂3味药均具有一致的保肝、利胆作用,临床实践也确明该方剂的上述作用,用于黄疸性肝炎疗效显著。3.7.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君药茵陈可从多方面提高,茵陈中的有升高目的作用,有诱生和促进干扰素作用,茵夏兰汤可促进转化,提高活性。大黄可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可促进肠黏膜单核细胞内钙释放,又可促进外钙内流,因此对肠黏膜细胞可能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对脑细胞也有的效果,对巨噬细胞也有此作用;大黄素能协调植物血凝素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FN-γ;大黄还能保护骨髓细胞免受的破坏。3.7.5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茵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静、镇痛作用。臣药栀子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温作用,又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大黄则仅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3.7.6 对肿瘤的影响君药茵陈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对AFB1诱发的活体细胞损伤有很好的,对和移殖MethA细胞有抑杀作用,对致癌剂黄曲霉素B1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呈关系,对等诱导的上皮增生变及骨髓病变有抑制作用。臣药栀子对S180细胞及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佐药大黄恩酮、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腹水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d-能抑制肉瘤的生长,大黄能抑制癌细胞代谢、呼吸,又能抑制癌细胞DNA、RNA合成,对正常组织无影响。
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君、臣、佐3味药均有抗肿瘤作用。3.7.7 参考资料对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1975(3):79~93,四炭中毒性肝损伤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陈蒿汤治疗后,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内的糖元与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着下降,这就为茵陈蒿汤的退黄作用与治疗肝炎,提供了和功能的基础。3.8 歌诀茵陈蒿汤大黄栀,湿热阳黄此方施。3.9 摘录《伤寒论》4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
4.1 方名茵陈蒿汤4.2 组成茵陈蒿1两,1两,(炙,锉)1两,(锉)1两,(去黑皮)1两,(锉)1两,大黄(锉,炒)2两。4.3 主治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主治,身体热不退,便不利。4.4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4.5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4.6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5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茵陈蒿汤5.1 方名茵陈蒿汤5.2 组成茵陈蒿1钱5分,1钱,黑栀仁1钱,灯心10茎。5.3 主治《》卷四方之茵陈蒿汤主治至颈而还,将欲发黄。5.4 用法用量水煎滚,。5.5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6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6.1 方名茵陈蒿汤6.2 组成茵陈蒿半两,(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炒)半两,半两,()半两,(去梗)半两,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半两,(头)半两,(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半两,(去苗叶)1分。6.3 主治《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主治。发作有时,,不安,通身俱黑,秘积,。6.4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1沸,急泻出,临头痛时,去滓热服,仍须食后。但此疟只发热,并初发时先者,可服。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6.6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7 参考资料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
[2]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茵陈蒿汤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二 17:15:1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茵陈蒿汤_茵陈蒿汤的做法_如何做茵陈蒿汤怎么做好吃 -康复食疗汤大全-煲汤网
您的位置: >
□ 作者:网站编辑 ‖ 来源:&&&& 17:02:10
原料:绵茵陈30克,山栀子12克,大黄10克。
茵陈蒿汤的做法
说明:本功能清利湿热,祛瘀退黄。本汤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属湿热者,症见一身面目俱黄,色泽鲜明,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滑数。
特别提示:寒湿黄疸(阴黄)不宜用本方。
上一篇:下一篇:
123茵陈蒿汤相似菜谱
欢迎分享您茵陈蒿汤心得,感谢您的参与!|| 您当前的位置:&>&
来源:& 《伤寒论》。&&&处方:& 茵陈15克,栀子10克,大黄5克。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身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方解:&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清利湿热退黄,是为君药;配伍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是为臣药;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是为佐药。
Copyright&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养生民间偏方网 版权所有茵陈蒿汤_茵陈蒿汤的功效主治_茵陈蒿汤的组成用法_古方中医网
【茵陈蒿汤】
【名称】茵陈蒿汤
【分类】祛湿剂-清热祛湿
【组成】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二两(6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黄疸有阴、阳之分,阳黄责之于湿热,阴黄责之于寒湿。本方为治湿热黄疸之主方,《伤寒论》用治瘀热发黄,《金匮要略》用治谷疸,其病因皆缘于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邪与瘀热郁蒸于肌肤,故而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治宜清热利湿,逐瘀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以其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黄疸之主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由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瘀热得下,则黄疸自退。黄疸之发生与消退,和小便通利与否有密切关系。《金匮要略》云:&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皆发黄。&本方后注云:&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从而说明小便不利,则湿热无从分消,故郁蒸发黄;小便通利,则湿热得以下泄,而黄疸自退。
【方歌】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同类方剂】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茵陈蒿汤方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