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文化呈现出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当前位置: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D.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苏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主要考查你对&&民族融合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民族融合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元朝实现统一后,虽然实行了等级政策,但是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的表现:1.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境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通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3.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4.对边疆的管辖进一步发展,元朝时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和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元朝出现民族融合发展的原因:1.元朝实现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促使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2.元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时,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元朝呈现出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所以&虽然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在大一统的国家里仍呈现出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我国古代三次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永嘉南渡”,将先进技术也带到了江南。 2.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3.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3.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4.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5.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6.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7.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三次人口南迁: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2.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1.社会稳定与否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往往是伴随北方的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北民在南迁的过程中,不仅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经验带到南方,客观上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执政者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历史上,无论是东晋南朝时期,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统治者一方面大规模兴修水利,另一方面都实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政策。使广大农民赋轻役稀,极大提高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4.经济重心南移实际上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是否稳定、统治者是否重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发现相似题
与“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209134402630631959824801241791中考复习宋元时期时代特征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考复习宋元时期时代特征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1)特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2分)原因:精耕细作;水利工程的兴建;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只要答出4点即可即可得4分)(2)“新型经济”是指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如: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夜市、草市;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纸币交子。(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新经济的萌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分)体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2分)(3)没有(1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诗句中的“耘田绩麻”、“耕织”和“各当家”,可以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为“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根据所学可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制度与政策、劳动者、自然条件等。结合课本可归纳如下: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建;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大河流域适宜发展农业;精耕细作等。(2)根据材料二中“自然经济的死水”可以推断出“泛起的微澜”是具有活力的商品经济。因此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和商业街;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纸币交子;草市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结合明清时代特征,可知“新经济的萌芽”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由以自然经济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变趋势。(3)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国家政权并没有给予帮助扶持。封建政府反而对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予以压制:对内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造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和农业发达的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 824 000270 7171920年1759500 620 000557 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它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丘吉尔1946年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4分)(2)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分)(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4)举例说明这一时期美苏对抗给欧洲和亚洲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安徽淮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安徽淮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安徽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   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        B.“市”门白天定时开关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安徽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得以“傲视全球”的主要原因是A.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B.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成为日不落帝国
D.拥有强大的海军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安徽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年) 该材料不能够说明: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 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6届山东德州市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张某是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
)A.空暇之余,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做冬天的衣物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D.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当前位置:
>>>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
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景象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中原文化&②西夏首领元昊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③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④黄道婆传授先进的棉纺织技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本题看看考场学生对宋元时期社会状况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①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中原文化是唐朝的历史史实,②西夏首领元昊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两宋时期相对立的民族政权,③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是隋朝时期你隋炀帝开创的科举制,不符合题意,④黄道婆传授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是元朝时期黎族妇女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中原的李四史实,本题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候,也是民族关系复杂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许多科技领先于世界,宋元文化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是时间和理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主要考查你对&&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瓦子和节日),宋代士农工商,宋代崇学风气,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瓦子和节日)宋代士农工商宋代崇学风气宋代市民文化生活
宋代的社会风貌:宋代以来对女子的束缚越来越严重。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传开。在宋代,从穿戴上,可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和等级差别。出现有娱乐兼经营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还有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宋代称春节为元旦,要挂年画,贴桃符。宋代的社会生活:&瓦子的出现反应了什么历史问题: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2.从瓦子的内容上来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宋朝的新娱乐方式——瓦子:&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和条件: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方地方获得了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不断吸收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也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华夏文明;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大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中心南移;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以及海内外贸易的兴起,中国科学技术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的士农工商:“士”指读书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会地位较高。因为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兴科举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士”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农”指农民,有自耕农、半自耕农、无地佃户之分。他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工指各种手工业者,这阶层人数不少,多集中于城市、集镇。他们依据所从事的职业分成不同的行,每行推行出行首,一般由行首出面揽活,他们受雇一天即付一天工资,人身相对自由一些。商指商人,有坐商和行商之分,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经商是可耻之事,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宋代的士农工商:宋代的统治阶级包括皇族、官僚、地主。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中间力量,是社会的主干。“士”指读书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会地位较高。因为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兴科举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士”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农”指农民,有自耕农、半自耕农、无地佃户之分。他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半自耕农都有或多或少的生产资料,可以过着自给自足或维持温饱的生活。而佃户没有土地,只能靠承租地主的土地生活,受的剥削较重,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指各种手工业者,这阶层人数不少,多集中于城市、集镇。他们依据所从事的职业分成不同的行,每行推行出行首,一般由行首出面揽活,他们受雇一天即付一天工资,人身相对自由一些。“商”指商人,有坐商和行商之分,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经商是可耻之事,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宋代崇学的表现:宋朝由于科举制度更为严密化、客观化和制度化,取士范围的扩大,录取人数的增多,诱使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读书备考的队伍中,印刷术的普及和图书的容易获得,也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宋朝读书风气很浓,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荒僻的山村,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的人外,还有很多人在家苦读,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的影响: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已然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对科举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宋朝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以个人才能为录取标准;同时,考场规则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关涉治国安民之策,以便于选拔到真正有用的人才。科举制度的这些变革,对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公正平等、崇文重学、经世致用和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并以此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宋代崇学的风气形成的原因: 1.宋代“重文轻武”的思想不仅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也是士子百姓的思想。宋朝时,大大提高了进士的身价地位和待遇,从太平兴国八年开始,及第进士赐宴琼林苑成为一种定制,此后又出现了进士唱名赐第制度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一系列规定制度,提高了“进士及第”在士子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韩琦敢对名将狄青蔑视地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尹洙更是说: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恢复幽燕,奏凯太庙,也比不上状元及第那么荣耀。2.科举考试的影响:宋朝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以个人才能为录取标准;同时,考场规则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关涉治国安民之策,以便于选拔到真正有用的人才。同时提高了录取比率,使读书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仕途,也提高了百姓读书的氛围。3.纸张的普及和印刷术的改进,使的图书更加容易获得,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宋代市民文化生活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新趋势。专业的民间艺人以演艺为生,他们自发结成专业表演团体。瓦舍勾栏作为市民的娱乐中心遍布各地大中城市,为市民提供各类观赏性的文娱演出,形式丰富多彩,演技生动传神。当时,深受市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相扑、球类和水上运动。宋代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也十分丰富,许多节庆内容已与娱乐活动融为一体。&&&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表现:1、茶坊和酒肆茶坊、酒肆不仅是士大夫聚朋交友的地方,同时往往还有说书、评话、讲史、小唱……所以茶坊酒肆也是市民娱乐、休憩和消遣的场所。酒肆茶坊里聚集了市民阶层中三教九流的人物,各种市民关心的话题消息在其中流传,这里成为观察市民的各个层次的万花筒,反映着市民的众生相。酒肆茶坊的兴起就说明市民的消闲意识和文化趋同的意识的出现。2、市民文艺市民文艺包括说话讲史类、杂技、杂剧、影戏与傀儡戏、音乐舞蹈……等众多内容。民间的百戏、曲艺等文娱活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规模、内容、形式、场地以及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作为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话本和戏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流传下来的话本推动了明清白话小说的发展高潮。百戏,是多种伎艺的总称,内容广泛。宋代百戏主要有杂技、相扑、魔术、踢钟、吃针、烧火、踢瓶等等。其中的杂技,在宋代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3、瓦子瓦子,又叫“瓦肆”、“瓦舍”,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的需要,进行娱乐和商业的场所,瓦子内有“勾栏”,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瓦子里的摊位有卖饮食的、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剪头、相面、算卦的。宋代瓦子的兴盛,与坊市制度的崩溃、附郭草市、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特征,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它也是宋代城市发展的结果的集中体现。
发现相似题
与“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72081606071812181748354038389976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贵州安顺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在陈建立政权 ③楚汉之争 ④刘邦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⑤西汉建立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C.⑤④③②① D.①⑤④②③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创新是每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九年级(1)班学生在归纳初三历史知识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新”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帮其完善吧!“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弃旧图新”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该国抓住机遇“弃旧图新”,指的是什么事件?“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7世纪中期,同样有一次“图新”而带来的转折,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5)通过探究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能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1分)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电视片《大国崛起》(2)左边材料反映的是苏俄什么政策?始于哪一年?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说明了什么?(3分) (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象畜牲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3)面对这种状况,美国采用什么方式度过危机?该政策能否帮助美国彻底消除危机?为什么?(3分)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了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十年的连续增长。因此,人们认为美国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4)这里“全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3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历史课上小林同学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提出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场由沙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B.它没有改变社会性质C.农民获得土地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冰心评价右图书籍:“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书介绍的是关于哪一宗教书目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A.国家间对抗加剧
B.多极化格局形成C.政治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99年,世界上一种全新的货币诞生,2002年它在欧洲部分地区正式使用。对该货币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地区区域经济力量壮大 B.促进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C.使用地区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D.使用该货币的地区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统计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在过去4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B.推动了全球商品贸易C.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D.加剧了全球贫富分化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由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是A.三国协约 B.华沙条约组织 C.三国同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