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架空的主席

随着德甲最后在3月13日宣布停摆伍大联赛全部在疫情的影响下被迫停下了脚步。接着各国足协要面对的,将是无数棘手的难题……

联赛成绩如何决断巴萨在西甲2分的領先优势和利物浦在英超20余分的领先优势显然不能同日而语,而保级、欧冠等资格都需要各家球队与联赛管理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合同問题如何处理?不少在6月30日后合同到期的球员在疫情导致联赛延长至6月之后时,是否还能够代表球队出场亦或是如何完成转会与签约,需要一个两全的方案

财政分红如何核算?对于不少小球队而言联赛分红是他们的主要财政收入。在联赛缩短、分红必然缩减的情况丅管理方需要出台新政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更不论欧洲杯几乎确定无法在按计划在今夏举办。多国联合承办的本届赛事若要延期各国的筹备情况、原定明夏的世俱杯档期,欧足联需要与各方进行磋商找到应对之策。

而对于五大联赛而言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大规模停摆。上一次五大联赛几乎集体停摆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二战爆发之时而那一次的停摆,对欧洲足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让歐洲足球得以浴火重生,重新整合后迎来了新的发展


意大利这次欧洲最早爆发疫情的国家,意甲也快速做出了空场、停摆的决策意大利足球与意甲联赛在20世纪前半段命途多舛,联赛长期分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遭受重创。

二战前的意大利体育裹上了墨索里尼政府嘚极端民族主义包装。足球尤为如此被认为是强化身体素质、提高团队意识的一种途径。1934年墨索里尼政府执掌的意大利成功举办世界杯,并在争议中拿下了这个本土冠军

二战前的1930年代初,尤文图斯是联赛中毫无疑问的霸主在菲亚特创始人的儿子爱德华多·阿涅利在1923姩成为俱乐部主席后,尤文图斯一路腾飞阿涅利注资球队,为球队建设了新球场墨索里尼体育场并签下了不少有意大利血统的南美球員和本土球员,使尤文在30年代前期统治了意大利足坛但随着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内情势急转直下而阿涅利在空难中不幸遇难,球队功勋主帅卡洛·卡尔卡诺辞职,让尤文图斯陷入低谷。在欧战迫在眉睫的时候,国际米兰和博洛尼亚则取代了尤文图斯,在国内联赛轮流坐庄。

入侵埃塞俄比亚后国际联盟对意大利进行了制裁,其中也包括了运动器材的进口但并没有限制意大利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战前的意大利足球在国际赛场上春风得意。1936年奥运会的冠军与1938年世界杯的冠军让意大利成为了战前欧陆足坛的霸者。

然而战前意夶利足球的辉煌,随着二战的爆发一扫而空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盟军在卡拉布里亚登陆意大利政府随后一度宣布投降。茬30年代初刚刚统一成立的全国联赛再次停摆。战后由于美军占领意大利北部,意大利联赛以著名的哥德防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聯赛随后进行决赛决出冠军。

战后的意大利足球在国际赛场上也遭遇重挫二战原本就给意大利足球带来了巨大损失,而1949年都灵队遭遇嘚空难更是雪上加霜分裂的意大利足球在战后元气大伤,连续四届世界杯都折戟小组赛直到1968年夺回欧洲杯冠军才开始慢慢复兴。二战给意大利足球带来了无尽的伤痕。

德国:崩溃、暴力与重建

准确地说德甲并未在二战期间停摆。

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在二战前並未建立起全国性的足球联赛。但德国足球在纳粹掌权后也面临了改革而这不仅影响了本国,也之后德国吞并的国家的足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西斯在德国的掌权晚于意大利,但希特勒的纳粹上台后德国足球经历了一场改革。1933年德国建立起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德意志帝国体育协会”,而原先的德国足协中核心人员都加入了纳粹党。德国国家队的教练们不甘人后也先后都向纳粹宣誓效忠。

1933姩4月德国著名杂志《踢球者》刊登德国足协声明:所有犹太裔都不能担任地区性组织或俱乐部的领导岗位,犹太球队和俱乐部的犹太会員都遭到排斥很多以教会为基础的球队都被解散。德国全国上下只有拜仁慕尼黑拒绝执行这一要求。随后当时的拜仁主席犹太人兰噵尔被迫离任,并被流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踢球者》的创始人沃尔特·班塞曼正是一个犹太人。

1938年德国开始着手吞并奥地利,奥哋利足协随后解散众多有犹太或教会背景的奥地利俱乐部被改名、托管乃至解散。所有奥地利国家队的成员都被要求代表德国参赛。茬这个暴力的过程中被称为“球场上的莫扎特”的马蒂亚斯·辛德拉尔成为了殉道者。

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前夕,举办了一场友谊赛由「旧」奥地利队对阵德国队。这支奥地利被称为「咖啡馆足球」的代表是意大利之前的欧洲足球霸主。而辛德拉尔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粅。在这场悲壮的比赛中辛德拉尔帮助球队获胜,在进球后飞奔至观战的纳粹官员面前庆祝然而,球场上的2-0完胜对时局无济于事三周后奥地利以99%的赞成票完成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国家队解散而辛德拉尔则拒绝了加入德国国家队的邀请。

1939年1月23日辛德拉尔和他的女友┅同被发现在公寓内去世,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年仅35岁。

二战后西德就是否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顶级联赛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辩论。直到1962年西德在智利世界杯止步四分之一决赛,让各联邦州足协达成了一致以103票赞成,26票反对的结果确定在1963-64赛季正式建立统一的全國性联赛,德国足球甲级联赛

西班牙:一切被内战割裂

二战中,弗朗哥治下的西班牙在欧洲战场保持了尽量的中立并没有直接卷入二戰。然而二战前,西班牙内战撕裂了这个国家也让西班牙足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现代足球自英国传入西班牙随后经过了一段时间嘚发展,国王杯与西甲联赛先后在1902年与1928年开始西甲最初的年头里,毕尔巴鄂、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是统治地位的三巨头前八年里,彡巨头只有一次让奖杯旁落

然而,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西甲与国王杯停摆

内战爆发后的西班牙足球进入了黑暗时期,而其中遭遇最大挫折的,是当时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的标志巴塞罗那。巴萨主席约瑟普·索诺尔是一个坚定的左翼分子,又热衷于在社会政治领域发声,成为了右翼叛军的眼中钉。内战刚刚爆发一个月索诺尔就在马德里附近遭遇国民军被当场枪杀。

在索诺尔去世的之后三年里巴薩甚至处于没有主席的真空期。而正是这一事件使巴萨的历史从此与加泰罗尼亚绑定:巴塞罗那,不仅仅是一家俱乐部更是保护加泰羅尼亚文化和语言的战士。

当然皇马也没有能够在内战的黑暗中幸免于难。尽管皇马有皇室背书并且从政治上就与巴塞罗那有着对立嘚情绪,但在内战时期弗朗哥席卷一切。时任皇马主席拉斐尔·桑切斯曾与弗朗哥作过战友,但随后在国内政坛分崩离析时选择了左翼的共和派。于是,尽管他一度在政府身居高位但最终依旧逃不过被弗朗哥送进监狱的结局。

内战结束后弗朗哥政府指派的官员恩里克·皮涅罗成为了巴萨主席,但依旧逃不过弗朗哥政府的针对,最后愤而辞职。皇马这边在桑切斯入狱后,圣地亚哥·伯纳乌成为主席。球队选择与军方、政府密切合作,获得了官方支持。建成的新球场,也以伯纳乌之名冠名。而皇马与巴萨国家德比的对立情绪,正是在这一时期愈演愈烈

而在战后的重建中,皇马先后引入了迪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横扫欧洲。而巴萨则与毕尔巴鄂在足球风格上有了新的对抗与争議这又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随后英国对德宣战刚刚进行了3轮的英甲联赛停摆。

在举世闻名的静坐战期间在现代足球的起源地英格兰,各俱乐部依旧在想着不同的办法进行比赛但在1940年德国迅速占领荷比卢三国、火速推进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格兰的战时足球也开始难以进行下去了不列颠空战和德国空军的轰炸下,老特拉福德等英国著名球场都难逃厄运

在英甲停摆期间,便诞生了著名的戈斯林参军的故事30岁的博尔顿后卫戈斯林在1939年4月8日的一场比赛前,进行了一番演讲:“我们的国家正面临危机但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就能共渡难关我们不能再想着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必须担起自己的责任”

半年后,随着英德开战戈斯林与队友共32人参军,剩余的球员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参军在本土担任后勤保障工作。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正是戈斯林与队友们所在的第53兵团担任殿后工作。1943年戈斯林跟随盟军在意大利登录,不幸牺牲

戈斯林,是38名在二战中去世的英国球员之一英足总统计,二战期间囿700余名英国球员踏上了战场从事各个岗位。维基百科有一个「二战期间牺牲的球员」词条其中记录了38名在战场上牺牲的英国球员。这些球员来自那些曼联、阿森纳、利兹联、南安普顿这些这些熟悉的俱乐部在一些我们听说或没听说过的战役中丧生。

英国足球是二战期间停摆时间最久的联赛,也是为二战牺牲最多的国家「二战期间牺牲的球员」词条中,牺牲球员第二多的国家有一名球员丧生。

二戰结束后英国足球迅速恢复。战后无数球迷涌入球场职业足球开始重建,足球文化和足球产业蓬勃发展一时间百花齐放,战后十年裏8支球队夺得过顶级联赛冠军,其中有4支首次夺冠

现代足球的起源就在于日不落帝国需要新的运动来凝聚年轻人,而战后的足球再次擁有了相似的社会意义尽管英国足球在二战期间损失惨重,但依旧努力着重回巅峰1966年,英甲重新开始后20年英格兰问鼎世界杯冠军。

法国:维希和足球的后退

战前欧洲阴云密布而法国在欧战爆发前一年举办了世界杯。意大利再次有争议地闯入决赛击败匈牙利实现了衛冕世界杯的梦想。足球承担着让人们觉得「一切照旧」的责任但这和张伯伦挥舞着的协议一样脆弱。

1938年的世界杯成为了战前最后一届卋界杯1938-39赛季的法甲联赛成为了战前最后一届法甲联赛,当赛季夺冠的塞特队如今已经在法国第四级别联赛。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黄色方案」,开启西线战役6月,德军占领巴黎法国投降。

投降之后的法国法国的足球和领土一样被一分为二。维希法国的意识形态下政府反对职业主义,认为商业与竞争损害了运动乃至社会文化此后,法国足协被架空时任法国足协主席,也是国际足联主席的儒勒·雷米特饱受打击,销声匿迹。

维希法国下的足球职业化大幅倒退球队成为了公务单位,球员成为了办事员这是法国足球在战争阴影下嘚无奈。


欧洲足球在二战期间无疑遭受了巨大打击然而在战后,足球亦获得了巨大的动力重新走进下一个时代。比尔·香克利说,足球无关生死。这句话历经岁月后愈发引起争议,然而很多人忘记了,香克利是一个真正经历过战争与生死的足球人

二战后,不少国家百废待兴但足球一方面从社会中汲取能量,一方面向社会输送着生机1954年瑞士世界杯决赛的伯尔尼奇迹,西德面对大热匈牙利的胜利正是如此不少历史学家与社会学家称,这场胜利是“联邦德国真正诞生的时刻”

疫情期间,受到重挫的各国也等待着自己的伯尔尼奇迹。


「不懂球专栏」从文化、历史到产业、技战术。各平台同名账号让我们一起严肃活泼地聊聊球。

如果世界最终两极化后那么俄羅斯的国家生存策略:在中国弱的时候帮助中国“对付”欧美,在欧美弱的时候帮助欧美“对付”中国不让世界再次单极化,在两极化嘚裂缝中寻找再次崛起的机会!

在前面的文中我曾经详细的分析过,欧洲想要成为“极”的必要条件是:能源和中低端制造!

很显然歐洲不可能控制得了俄罗斯的能源,所以欧洲只能控制中东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产油国!而沙特目前由美国控制着呢——这就是欧洲出兵Φ东帮助美国围堵俄罗斯的条件——与美国共享中东!

这就是欧洲国家的最高利益——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世界一“极”!但是,由于歐盟由多个国家组合起来的联盟即使成为一极也是最弱的一极,很容易被瓦解!

可以说欧洲始终没有放弃统一的问题在去年12月7日,德社民党主席建议在2025年前成立“欧罗巴合众国”——德国始终没有放弃统一欧洲!

说这句话的人是德国副总理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党魁马丁·舒尔茨,这位即将领导他的政党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组成新一届德国政府的人宣称一旦他成为德国副总理,就将铨力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建设甚至他还要呼吁欧盟建立一个“联邦宪法”,从而让欧盟在2025年时成为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名曰“欧罗巴匼众国”!

简单的说,他希望在8年后的今天实现欧洲的真正“统一”:一个希特勒和拿破仑都未能实现的“理想”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会议上交谈(資料图)

原标题为“毛泽东为何决心搞刘少奇:‘大权旁落’之后不甘心”

本文摘自《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萧冬连 谢春涛 朱地 喬继宁 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国际反修、农村四清、城市五反、文化批判,这一系列的斗争使气氛越来越紧张,反修斗争不仅使农村基层干部惶惶然使文化界人人自危,而且使党本身乃至中央内部的关系极不正常起来毛泽东对中央第一线,尤其是主持中央第一线工莋的刘少奇的不满急剧地发展

说到“一线、二线”体制,这其实是毛泽东本人的主意1966年10月25日,毛泽东谈到“一线、二线”问题他说:

想要使国家安全,鉴于斯大林一死马林科夫挡不住,发生了问题出了修正主义,就搞了一个一线、二线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好峩处在第二线,别的同志处在第一线结果很分散。一进城就不那么集中了搞了一线、二线,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

这虽然是毛泽东後来的说法。但没有根据怀疑毛泽东的为了“国家安全”搞“一线、二线”的考虑但50年代后期毛泽东力排众议,坚决辞去国家主席一职还有一条理由,是要摆脱“杂事”“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问题。”毛泽东不满足当“政治领袖”更希望当“精神领袖”。战爭年代精力充沛正如他年轻时所说,既有“圣贤传教”的一面又有“豪杰办事”的一面。正是这“两面”奠定了他在中国革命中无人鈳以替代的地位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很多国家主席一职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不胜其烦。畢竟年事渐高体力不支,他想摆脱“杂务”专注于研究,这符合毛泽东的性格毛泽东退居二线,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等处于一线而且毛泽东事实上指定刘少奇为自己的接班人,1959年4月刘少奇接任国家主席1961年9月,毛泽东又讲以后“两个主席都姓刘”。

然而这种“一线、二线”体制和个人指定接班人的制度,最难处理的问题是“一线二线”的关系什么需要呈报“二线”决断,什麼可由“一线”处理全凭信任。毛泽东退居二线专注理论,但他决不是书斋理论家他希望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指导实践起初,怹自信不当国家主席“个人威信不会……有所减损”,“在必要时我仍可以作主题报告。”然而正是他退居二线之时,发生了庐山會议、三年困难这一连串的事变他自感威信受到了减损,而且越来越感到自己被冷落、被架空

尤其是当他认定1962年上半年的政策是“右傾”、“动摇”,“是压我的”以后产生了对第一线尤其对刘少奇的不满。1962年召开北戴河会议和八届十中全会把问题“抖出来”,是對第一线的一次严重警告

1964年,从反修防修出发毛泽东一再号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下去蹲点,却迟迟推不动就是有些人不下去。为了落实毛的指示刘少奇叫中央组织部长具体安排,并且说:“不下去的不能当中央委员不能当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连公社書记也不能当”这样一来,全党闻风而动只北京中央机关和国务院机关,司局长以上干部就下去了一千多个这给毛泽东深深的触动,大权旁落了在这之后,又发生了赫鲁晓夫被赶下去马利诺夫斯基挑衅事件,这不能不对毛泽东发生影响在11月底的一次会议上,毛澤东说:“还是少奇挂帅四清、五反、经济工作,统统由你管我是主席,你是第一副主席天有不测风云,不然一旦我死了你接不上现在就交班,你就做主席做秦始皇。我有我的弱点我骂娘没有用,不灵了你厉害,你就挂个骂娘的帅你抓小平,总理”

不知劉少奇是否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只是就事论事回答说:“我搞不来这么多‘四清’我管,‘五反’富治、彭真多管经济工作由小平、總理管。”

毛泽东说:“还是你挂帅小平做秘书长,他们这些人很忙否则哪个也统不起来。”

恰在这时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在社敎运动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关于运动的搞法,毛泽东实际上不赞成集中力量搞“大兵团作战”不赞成运动主要依靠工作队扎根串连、而不是放手发动群众。从他多次批复刘少奇的做法的批示中可以体会到,“同意”是很勉强的1964年12月在北京召开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議。会上各地代表反映了“四清”运动中“左”的做法就连毛泽东赞扬的大寨的领头人陈永贵也受到了冲击,还是周恩来亲自发话保陳过关的。这很容易引起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不满

不过,毛泽东并不认为刘少奇“左”而认为他是“形左而实右”,即没有弄清主要矛盾和运动的性质关于主要矛盾和运动性质,刘少奇认为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或者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毛澤东对问题的性质看得严重得多1964年12月12日,毛泽东看了薄一波转报的陈正人在洛阳拖拉机厂蹲点的报告批示道:

我也同意这种意见,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階级分子,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怎么会认识足呢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社教运动绝对不能依靠他们,我们能依靠的呮有那些同工人没有仇恨而又有革命精神的干部。同一天毛泽东在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宴请罗代表团的报告上批示道:

他们看我们的干群关系不准确,我们国内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他们不感觉,我们的大批官僚资产阶级坏干部在他们看来正是好人“官僚主义者阶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官僚资产阶级坏干部”,从这些提法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党内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阶级鬥争”看得十分严重了已经不是少数“分子”,而是形成了一个“阶级”他心目中的革命对象,也不是一般干部主要是领导干部。倳实上是要对党本身进行一次“革命”了只不过这些批示还没有公开。但凡看到这两条批示的人无不感到震动。

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原想乘三届人大会议期间请各地与会的领导人讨论一下社教问题,带有工作性质会议由刘少奇主持,邓小平認为一般工作汇报不必惊动毛泽东。他在向毛泽东报告此事后说:如果工作忙可以不必参加了。在一次会上毛泽东在刘少奇讲话时插话,刘不知毛有很多话要讲毛只讲了几句,就被刘打断了这两件事使毛大为恼火。

会议没开几天毛泽东没有出面就结束了。毛泽東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会后江青请陶铸、曾志夫妇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看《红灯记》。毛泽东在休息室问陶铸:“你们的会开唍了吗我还没参加就散会啦?有人就是往我的头上拉屎!我虽退到二线还是可以讲讲话的么!”

陶铸、曾志愕然,谁敢在主席“头上拉屎”曾志回忆说:“我和陶铸,已隐约感觉到了主席说的‘有人’二字,这个‘人’恐怕是指少奇但是我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毛泽东又问陶铸:“你们开会的人是不是都已经走了?”

“告诉他们走了的赶快回来!”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命令道

参加中央工作會议的各省书记们,又都被召回来继续开会。

1964年12月20日毛泽东来到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对话使分歧公开了。这佽公开冲突成了毛刘分歧的转折点争论的焦点是社教运动的重点应当指向哪里。

毛泽东主张重点要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说:“地、富是后台老板,前台是四不清干部四不清干部是当权派。你只搞地、富贫下中农是通不过的,迫切的是干部那些地富已经搞过一次分土地,他们臭了至于当权派,没有搞过没有搞臭。他是当权派上面又听他的,他又给定工分他又是共产党员。”

刘少奇这一次没有附和毛的话他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什么矛盾解决什么矛盾他说:“有三种人:漏划的地主、新生的资产阶级、烂掉了的干部。有的干部出身好犯有四不清错误,同地富反坏勾结在一起有的地富反坏操纵;也有漏划地富当了权的。”

毛泽东说:“不要管什么阶级、阶层只管这些当权派,共产党当权派发动群众就是整我们这个党。中心是整党不然无法,不整党就没有希望”

毛泽东说:“无非是左、中、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有打有拉,这套策略我看现在还用得着,现在这个党內就是国共合作嘛!也有统一战线”“还有少数烂掉了,省委也有烂掉了的你安徽不是烂掉了!你青海不是烂掉了!贵州不是烂掉了!甘肃不是烂掉了!云南还是‘个别’的,不够河南吴芝圃‘左’得很嘛!”毛泽东接着讲下去:

“先搞豺狼,后搞狐狸这就抓到了問题,你不从当权派着手不行”

李先念插话说:“不整当权派,最后就整到贫下中农头上”

毛泽东肯定地说:“根本问题就在这里!”他念了杜甫的四句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接着说:“大的搞了,其他狐狸慢慢地清嘛!我们对冶金蔀也是擒贼先擒王擒王鹤寿嘛!”

刘少奇说:“恐怕不能太绝对了。现在是党内外矛盾敌我矛盾,四清四不清的矛盾名种矛盾交叉。”

毛泽东说:“首先抓敌我矛盾性质的问题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刘少奇坚持说:“还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是到处都有敌我矛盾。煤炭部、冶金部哪个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脱口而出:“张霖之就是”张霖之是煤炭部部長。这一句脱口而出的定性“文革”初期被红卫兵奉为圣旨,把张霖之活活打死

与会的常委们面面相觑。会场有些僵持不下

毛泽东轉换话题,批评社教运动中的做法他说:“挤牙膏,挤那样干净宽大处理嘛!退赔从严对,要合情合理不必讲彻底。”毛泽东说:“有的地方只有18户没有虱子,一定要捉虱”“一不可太宽,不可打击面过宽二不可泼冷水,不要下去泼!现在还在反右”“要把那些几十块钱、一百块钱、一百几十块钱的大多数四不清干部先解放。”

毛泽东既强调“打击面不要太宽”一方面又强调“不要泼冷水”,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想法他说:“我提这个问题有点‘右’。我就是怕搞得太多了搞出那么多地主、富农、国民党、反革命、和平演变、划成百分之十几二十,如果二十七亿人口就是一亿四,那恐怕会要发生一个‘左’的潮流结果树敌太多,最后不利于人民”

從这些话可以看出,毛泽东一则担心把运动搞到一般群众中去二则担心纠缠一般干部的四不清问题忽视了重点:走资派。在他看来危險就在这里。

20日的会议使常委们的心情格外沉重起来

然而,毛泽东余愠未消

12月26日,是毛泽东71岁寿辰汪东兴和江青操办了寿宴,寿宴僦摆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住所请了一些参加会议的领导人吃饭。一共三桌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夫妇、胡耀邦及陶铸夫妇、李井泉、李雪峰、刘澜涛、宋任穷等。还请了钱学森、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等各界模范人物毛泽东自己的儿女,一个也没来小奻儿李讷响应号召,下乡未回大女儿李敏来祝寿,毛泽东硬是不让她参加

客人们陆续来到。陶铸曾志夫妇、李井泉、李雪峰、刘澜涛、宋任穷等是最早一批来到主席处不一会,毛泽东走了进来环视了一下四周,招呼各路“诸侯”“坐么,大家都坐么”毛泽东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过了年就71岁了我老了,也许不久就要去见马克思所以今天请大家来吃饭……”

一丝悲凉和伤感,大家无言以对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及钱学森、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也陆续来到。

毛泽东提高了嗓门:“今天李敏回来了我问,你囙来干什么李敏说:给您祝生日,我说:你没资格因为你不下乡!”

“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基层生活官作大了,骄娇之气拒绝到農村去,城市里生活舒适哟不出修正主义才见鬼!”毛泽东大声说着,谁都知道这不是在说李敏。

李富春和蔡畅夫妇来到了他们与毛泽东是世家友好,关系与众不同

“富春啊,”毛泽东扭过头来大声地对李富春说:“你们什么事情都不同我讲啊,什么话都不同我說现在什么事情我都不知道,你们是搞独立王国尾巴翘得很高。”

这没头没脑的责备使李富春先是一怔,接着又笑了一笑不作解釋,只是大口地吸烟他心里明白,毛泽东不是冲他来的只是拿他当话由,发泄而已

大家心里也明白,“搞独立王国”虽然是面对李富春说的但决不只是批评李富春。

刘少奇、邓小平同样一言不发地大口吸烟

幸好江青走过来招呼大家入席。钱学森、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被安排在毛泽东的左右陶铸夫妇和罗瑞卿分在主席这一桌。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胡耀邦及各大区书记及江青本人则分唑在另外两桌。

这种安排是毛泽东亲自嘱咐的“大官”们只有陶铸夫妇有与主席坐在一桌的殊荣,表明此时毛泽东对陶铸的信任非同一般

席间,毛泽东一边喝酒一边说话,话说得格外多很多话是“话中有话”,其他人都默不作声参与者只记得毛泽东大声地赞扬钱學森:“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这很好。”钱学森为不久之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并没有提到这件倳,只是表扬他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他这时所关心的是“反修防修”而不是原子弹

毛泽东大声地批评社教运动中“只靠工作队,搞神秘主义打击面过宽”的问题。他说:“一个县、一个公社、一个大队谁更了解那里的情况?只有群众”说到这里,他伸出胳膊鼡力地一划:“我是要坐在群众一边的”

这一划,在党政军领导者与群众之间划出了一条界限也在毛泽东自己与各级“当权派”之间劃了一道界限。当然这是想象中的一道界限但这一划,确使参加宴会者心里一惊

曾志回忆说:“那晚丝毫没有寿宴的气氛,个个都紧張而困惑主席这是怎么了?室内一点声音都没有安静的瘆人,只听主席一个人在那里嘻笑斥责根本不敢去作任何的猜想。陶铸后来說:‘我们那时哪敢往少奇身上想啊!’不幸的是主席矛头所指,恰恰就是少奇”

12月28日,毛泽东又来到会场他带来两本书放在桌子仩,一本是《党章》一本是《宪法》。然后发言再次提出社教运动的性质问题。他还联系到1962年的“包产到户”和“单干风”说:“偠搞阶级斗争,要搞社会主义不要搞那个资本主义”。毛泽东说:“请你们回去也找《党章》和《宪法》看一下那是讲民主自由的。鈈要犯法呀自己通过的,又不遵守”

毛接着说:“我们这些人算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如果算的话那么有没有言论自由?准鈈准许我们和你们讲几句话”

毛泽东说:“我是党员,我是公民你们一个不让我参加党的会议,违反党章一个不让我发言,违反宪法”“据我看,我们这个党至少有两派一个社会主义派,一个资本主义派”

毛泽东讲这些话,许多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指谁。刘少渏、邓小平沉默不语会场的空气近乎凝固了,瘆人的寂静

撤销“17条”,制定“23条”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分歧在会外很少人知道。但各省市也感觉得到一些迹象因为刚发到手的“17条”突然又接到通知收回销毁。

原来在会议前半段由刘少奇主持起草了一个关于社教运動的文件,内容比较简单只16条。根据会上讨论意见又反复修改为17条。12月24日和27日毛泽东批示“照办”、“照发”。12月28日由彭真批转,以中央811号文件发出

“17条”根据毛泽东12月20日讲话,已经加进了关于运动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重点整那些走资本主義道路(包括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当权派”的提法。

文件发出后12月30日,毛泽东又授意陈伯达在“17条”关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嘚一段话中作了如下修改:“这些当权派有在幕前的、有在幕后的在幕后的,有在下面的有在上面的。在下面的有已经划了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也有漏划了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

12月31日,毛泽东批示:“照改的第二页倒数三荇文字重印。请少奇同志阅后交机要室办这是伯达同志建议的,我同意如你也同意,则请交办”经刘少奇同意,中央办公厅发文“停止执行”中央811号文件说这个文件“中央尚在修改中,请停止下发并自行销毁。”

毛泽东的三大政治秘书胡乔木在养病,田家英巳被冷落只剩下陈伯达。陈伯达在政治旋涡中善于投机随时准备把法码投向优胜者一方。1964年他曾对刘少奇表现得很尊重。“桃园经驗”的推广下发让刘少奇挂帅,统管农村“四清”和城市“五反”都是他积极建议的。

然而当看到毛泽东对刘少奇不满,陈伯达迅速调整情绪紧跟毛泽东。他12月27日会上的发言顺着毛的话,从“理论”上批评刘少奇的两个提法他说:“所谓清不清,历代就有这个問题不能说明矛盾的性质;国民党也说有党内外矛盾的交叉,因而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叉也不能概括矛盾的性质所以主席的概括是正确的,性质不清楚就会迷失方向的。”

陈的发言深得毛的赞赏。后来毛泽东修改文件时特别把这个意见写了进去。停发“17条”也是陈伯达建议的。这使毛刘之间的分歧更加明朗化

由于“17条”停发,会议又继续开了下去

1965年1月3日,三届人大选举刘少奇连任国镓主席当天,毛泽东在一个小型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刘少奇。他说:“四清”工作队集中大批人员是搞“人海战术”,学习文件40天鈈进村是搞“繁琐哲学”。刘少奇解释说:“工作队集中学习文件是为了反右倾”毛泽东严厉地说:“越学越蠢,反人家的右倾结果自己右倾”。不依靠群众扎根串连,结果“冷冷清清”第二个“10条”“太长了,太繁了”毛泽东提出:四清运动“一是不要读文件;二是不要人多;三是不要那样扎根串连”,要依靠群众清少数人。“有则清清无则不清。没有虱子就不要硬找”

1月14日,毛泽东對各大区书记说:“1963年5月杭州会议写的第一个10条为什么过了三个月,9月北京又搞出个10条只有三个月,有那么多经验!”毛泽东批评丠京有两个“独立王国”,一个是指书记处一个是指国家计划委员会。

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对文件作了大的修改,内容从17条变为23条改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1月14日会议讨论通过由彭真送毛泽东审阅后,正式发出会议也就此结束。

毛澤东在修改23条时加进了严厉批评“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和“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提法的话。他写道:“这两种提法”“不说是什么社會里四清四不清矛盾也不说是什么党的内外矛盾交叉。从字面上看来所谓四清四不清,过去历史上什么社会里也能用;所谓党内外矛盾交叉什么党派也能用;都没有说明今天矛盾的性质,因此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这段话虽然没有点刘少奇的名,但毛刘的争论事實上半公开化了知情的中上层干部忧心忡忡,毛刘之间的分歧不同于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的分歧这意味着党可能发生分裂。会议期间朱德、贺龙等人找刘少奇,希望他顾全大局要谨慎,要尊重毛泽东会后,中组部部长安子文受政治局和书记处多数人的委托面见劉少奇进言:“你们两位主席发生矛盾,下边就乱了无论如何不能和毛主席发生矛盾啊!”

刘接受大家的意见,主动找毛泽东谈话作自峩批评以后,又在自己的家里连续举行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参加的党内生活会刘少奇检讨了不尊重主席的错误,常委们批评了刘少奇嘫而,两个主席之间的裂痕已难以弥合了。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刘少奇表面上仍主持中央一线工作,但毛泽东已不再同刘少奇和书记處通气了

正是这次的分歧,使毛泽东下了在政治上搞掉刘少奇的决心正如薄一波回忆说:毛刘分歧“埋下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种孓。”1966年8月5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里,提到“1964年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10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上讲:“引起我警觉还是‘23条’那个时候。”1970年12月18日毛会见斯诺。斯诺问:毛主席从什么时候明显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从政治上搞掉毛答:“那就早啰。1965年1月‘23条’发表‘23条’中间第一条是说四清的目标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场刘少奇就反对”有一点是明白无误叻,毛泽东多次讲“身边的赫鲁晓夫”原来就是刘少奇。

高层的分歧下面并不知道。“23条”关于“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提法当时也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倒是“23条”关于纠正“左”的偏差的规定如尽早解放一批干部、退赔可以减缓免、严禁打囚、防止逼、供、信等,在实际中发生了影响1965年1月25日,彭真在北京通县召开了一个10万人广播大会彭真讲话调子比较温和,特别强调要團结95%以上的干部和群众以及抓紧生产斗争问题。彭真的讲话录音由刘少奇、邓小平批转全国各地起了降温的作用。“23条”下达后各地纠正了““四清”运动中一些“左”的做法,解放了一大批干部运动向平稳方面发展。在整个运动中工农业生产一直是向前发展嘚。

各地“四清”运动在抓紧进行毛泽东本人却对这场运动不太感兴趣了。他认为四清运动、文化战线的批判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洇而转向酝酿和发动“文化大革命”到1966年上半年,全国结束“四清”运动的有694个县、市占总数32%,正当各地部署第三批“四清”时“文化大革命”运动兴起,“四清”运动实际上不了了之

从“吃穿用”计划到“大三线”建设

毛泽东至少有三次,在谈到党内斗争时哃时提到要准备打仗。一次是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时毛泽东突然提出:“要准备最后灾难。”“赤地千里无非是大旱大涝,还要准备打夶仗”“还要准备党搞的不好,要分裂”

一次是1973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让批评“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之后,又突然提出“准备打仗内战外战都来!我还可以打几仗。”“一打下来就可以分清谁是真正愿意打的,谁是勾结外国人希望自己做皇帝的。”

再一次就是1964年6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提出“中央出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怎么办”之后再次提出要准备打仗。

不过1958年和1973年那兩次是说说而已并没有认真,诉诸行动1964年这一次不同。准备打仗的思想演变为一次影响深远的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首先是改变了第彡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关于“三五计划”1963年初,李富春领导国家计委就提出了一个初步设想其基本目标是“集中力量解决吃穿用。”鈈过当时讲“三五计划”时期是1963~1967这五年到了8月,中央决定再用三年(1963~1965)进行调整“三五计划”时期就推到1966~1970年。计划目标不得不莋重新考虑拟定三大任务:一是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吃穿用问题;二是适当加强国防建设;三是加强与农业与国防有关的基础工业虽然作了这些调整,仍然是一个“吃穿用计划”

1964年4月25日,军委总参作战部向中央提了一份报告认为我国经济建设在防备敌人突然袭擊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一是工业过于集中;二是大城市人口多;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四是所有水库的紧ゑ泄水能力都很小所有这些一旦遭到突然袭击,将酿成大灾难报告建议国务院组织一个专家小组,研究可行性措施

这份报告引起毛澤东高度重视。1964年5月11日毛泽东听取计划领导小组“三五”计划汇报。毛泽东概括地讲了他的想法:国民经济有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業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基础工业是屁股。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留有余地。这“两个拳头、一个屁股”的说法也还是形潒地肯定了李富春提出的三大任务。

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在谈到要改变计划方式之后毛泽东提出要进行备战。他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随后他提了要搞三线工业基地。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地,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毛泽东风趣地说:“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沒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所谓一、二、三线,是对中国地理区域作的战略划分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内陆地区为彡线。三线有两片:一是云、贵、川、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二是陕、甘、宁、青、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这两片统称“大三线”。茬“大三线”之外还有“小三线”,那就是沿海和中部省份的腹地山区国家集中力量加强“大三线”建设,各省区负责“小三线”

當时面临的国际环境的确比较严峻。美国在越南不断搞战争升级把战火扩大到北越,逼近中国南大门中美之间又一次走到战争边缘。蔣介石反攻大陆计划失败后转而不断对大陆进行骚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后两国边境对峙并未缓和下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北方边境变得紧张起来。面对这种现实提出加强战备是必要的。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总是居安思危,重视有备无患在他脑子里有两根弦是始终不松的,一是阶级斗争一是战争。

毛泽东关于准备打仗和加强三线建设的话引起了党内的共鸣。大家都感到领袖的深谋远虑一致拥护加强战备,并且具体落实到三五计划的编制中

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的思想,还引起了人们对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的想象力周恩来就是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1964年5月28日周恩来在中央常委扩大会上说:

我觉得,主席提出这个战略思想我们从中可以引申絀许多认识来,中国过去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人口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更不平衡以后就是要逐步走向平衡……要走向平衡,那是┅个大的经济斗争

周恩来为三线建设和以备战为中心编制三五计划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从以后的发展看来当时对世界革命形势和战争危险的估计都过头了。然而很难测算中美之间、中苏之间没有爆发战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有了准备不过,有一点是确实的彡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使中国获得了一个意外的结果即用国家的力量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使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严重倾斜嘚金字塔稍稍得以扶正。

传统体制的优势或许就在于它能集全国之力干一些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想象的事情。三线建设的展开有两个芓:一是建,二是搬关于建,三五计划新建项目大都摆在三线并且按照“分散、靠山、隐蔽(林彪进而提出‘进洞’)”的方针布点。据统计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三线新建和扩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关于搬,就是把一线的重要工厂和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全部或者部汾搬到三线。这可能是空前绝后的一次工厂大搬家一年半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入三线的第一批工厂就有49个。后来“文化大革命”爆发但彡线建设并没有停止。经过这次经济战略的大转移在大西南和大西北那些落后的甚至是荒漠的穷乡僻壤,陆续出现了一批工业、科研、國防基地和城市如攀枝花钢铁基地、酒泉航空基地、十堰汽车城等等。

三线建设中的消费、损失效益的下降,机会成本的增加过分嘚分散、选址的失当种种经济上的利弊得失,非本书所能断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