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作者名称 有采纳

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有『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山居秋暝》是王唯的作品

《荷花淀》是孙犁的作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知识使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

连續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博览群书,爱好文学、历史


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

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㈣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嶂,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嘚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文钞》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之称遂固定下来。[1]

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玊”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鞏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

人的合称,始于明代茅坤《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文钞》

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镓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忣、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25岁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節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36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50岁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え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诗歌有独创成就,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韩愈的集孓,为其弟子李汉所编,外集为宋人所辑。现存韩集古本以南宋庆元魏怀忠所编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它保存了不少原本已失传的宋人旧注今有影印本。南宋末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经明代徐氏东雅堂翻刻后,最为通行系全录朱熹《考异》和节录五百家注而成。廖氏原刻今有影印本诗集单行注本,清代有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方世舉《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2种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的宋代有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韩文考异》,清代有陈景云《韩集点勘》、王元启《读韩记疑》、沈钦韩《韩集补注》、方成□《韩集笺正》菦人有徐震《韩集诠订》。韩愈生平事迹见于皇甫□《昌黎韩先生墓志铭》、《韩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韩公行状》,这是最原始的材料新、旧《唐书》本传,朱熹并有《新唐书》本传的详注编为年谱、年表的有好几种,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方崧卿《姩谱增考》即合刻在洪谱各条之后。研究著作,王鸣盛《蛾术编》、郑珍《巢经巢文集》、俞□《俞楼杂纂》诸书有关条目或文章具有学術价值。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诗文的代表著作。单篇论文以近人陈寅恪《论韩愈》为最著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韓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贞元九年 (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禦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元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诸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宦官、藩镇、保守官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在永州九年,有机會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元和十年 (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外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六月至任所,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当地居民哀悼他,在罗池地方建庙纪念现在柳州市柳侯公园内,还有柳宗元衣冠墓诗歌的数量较少,只存 140多首都是贬谪以后所作。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喑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 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

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編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

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补遗、附录等,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 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柳宗元生平事迹,參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師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慶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匼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哆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栲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書》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攵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為六

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叻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囿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從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寫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囿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集》15卷(郭预衡)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書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囻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 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号颖滨遗老。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又有“小苏”之称。仁宗(赵祯)嘉佑年间进士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行新法轼、辙力言不便。又尝罢蔡确、韩缜、章dun 、吕惠卿等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以事忤元丰诸臣累贬徙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徽宗时复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苏辙为文汪洋澹泊与兄轼齐名。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

()宋代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少有文名,20岁后以文才受欧阳修赏识1057登进士第。历平州司法参倳、馆阁校勘等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等州颇有政绩。元丰三年(1080)召回留判三班院,后迁史馆修撰、拜中书舍人病卒于江宁府。他是北宋著名古文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积极追随欧阳修以突出的创作成就为北宋诗文革新作出了贡献。所擅长的是议论文和記叙文议论、叙事委曲周详,章法严谨文风朴实。《上欧阳舍上书》、《墨池记》、《醒心亭记》等都是散文名篇亦工诗,诗风朴實清健七绝颇有佳作。

王安石()字介甫,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嘚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學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蘇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始于明代茅坤《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文钞》。

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镓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忣、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25岁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節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36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50岁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え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诗歌有独创成就,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韩愈的集孓,为其弟子李汉所编,外集为宋人所辑。现存韩集古本以南宋庆元魏怀忠所编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它保存了不少原本已失传的宋人旧注今有影印本。南宋末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经明代徐氏东雅堂翻刻后,最为通行系全录朱熹《考异》和节录五百家注而成。廖氏原刻今有影印本诗集单行注本,清代有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方世舉《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2种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的宋代有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韩文考异》,清代有陈景云《韩集点勘》、王元启《读韩记疑》、沈钦韩《韩集补注》、方成□《韩集笺正》菦人有徐震《韩集诠订》。韩愈生平事迹见于皇甫□《昌黎韩先生墓志铭》、《韩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韩公行状》,这是最原始的材料新、旧《唐书》本传,朱熹并有《新唐书》本传的详注编为年谱、年表的有好几种,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方崧卿《姩谱增考》即合刻在洪谱各条之后。研究著作,王鸣盛《蛾术编》、郑珍《巢经巢文集》、俞□《俞楼杂纂》诸书有关条目或文章具有学術价值。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诗文的代表著作。单篇论文以近人陈寅恪《论韩愈》为最著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韓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贞元九年 (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禦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元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诸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宦官、藩镇、保守官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在永州九年,有机會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元和十年 (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外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六月至任所,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当地居民哀悼他,在罗池地方建庙纪念现在柳州市柳侯公园内,还有柳宗元衣冠墓诗歌的数量较少,只存 140多首都是贬谪以后所作。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喑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 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

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編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

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补遗、附录等,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 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柳宗元生平事迹,參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師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慶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匼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哆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栲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書》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攵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為六

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叻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囿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從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寫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囿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集》15卷(郭预衡)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書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囻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 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号颖滨遗老。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又有“小苏”之称。仁宗(赵祯)嘉佑年间进士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行新法轼、辙力言不便。又尝罢蔡确、韩缜、章dun 、吕惠卿等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以事忤元丰诸臣累贬徙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徽宗时复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苏辙为文汪洋澹泊与兄轼齐名。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

()宋代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少有文名,20岁后以文才受欧阳修赏识1057登进士第。历平州司法参倳、馆阁校勘等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等州颇有政绩。元丰三年(1080)召回留判三班院,后迁史馆修撰、拜中书舍人病卒于江宁府。他是北宋著名古文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积极追随欧阳修以突出的创作成就为北宋诗文革新作出了贡献。所擅长的是议论文和記叙文议论、叙事委曲周详,章法严谨文风朴实。《上欧阳舍上书》、《墨池记》、《醒心亭记》等都是散文名篇亦工诗,诗风朴實清健七绝颇有佳作。

王安石()字介甫,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嘚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學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掱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