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政府网沙帽沟村简介

蓝田县 - 西安市 - 陕西省 - 行政区域网&&&&&&&&&蓝田县蓝田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地名由来:古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玉为“蓝”,因盛产次玉,故名蓝田。《太平寰宇记》卷26:“山出美玉。《周礼》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基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古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玉为“蓝”,因盛产次玉,故名蓝田。周安王二十三年、秦献公六年(前379年)蓝田建县,隶属雍州,古县址设于峣柳城西30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于峣柳城东南改筑新城为县城,城周长三里零八步,高一丈六尺。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于蓝田县西6里原,又置芷阳县。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改芷阳县为灞陵县,属渭南郡及内史府所辖。汉文帝七年(前173年),在蓝田境白鹿原又置南陵县,统属京兆郡。北魏时为杜陵县,属京兆郡;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蓝田县、灞陵县、南陵县为灞城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蓝田县,又在库谷峪(现史家寨乡南)与风凉山一带置山北县;北魏孝庄帝时,置蓝田郡。北周时割京兆之蓝田,置玉山、白鹿两县。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废玉山、白鹿两县,并入蓝田县,属京兆郡,移蓝田县城于峣柳城(即现在城址)。唐武德二年(619年),分蓝田县为白鹿县,属雍州,武德三年改白鹿县为宁民县,又分蓝田为玉山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宁民、玉山两县,并入蓝田县。此后蓝田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城址未变。唐开元元年(713年)蓝田属京兆府。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属大都督府。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属京兆总管府。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安西路,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属奉元路。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属西安府。清仍属西安府。1912年属关中道。废道后直属省。1936年全国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属商州专署,后划入同州专署。1949年10月后,同州专署移渭南,仍属渭南地区专署。1956年属省管,1958年属西安市,1960年后仍归渭南专署。1983年9月划归西安市管辖至今。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相关网站及友情链接您的位置:(洩湖镇&黑沟村)西安市蓝田县村名来历
西安市蓝田县洩湖镇黑沟村
黑沟村地处蓝田县东北角15公里处,东临牛家口、唐凹村,南邻陈家沟村,西邻后李坪、马湾村,北临临潼区的人中庙村。辖7个村民小组,448户,1718人。耕地面积3842亩。村民居住面积720余亩。村东长9620米,南北长5100米。。
清代,黑沟村属古城乡方张里。民国25年(1934)改为联保制,属第六区洩湖乡联保。民国30年(1941)属第六区洩湖镇。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前后在陈家坪村设陈家坪乡政府。1956年至1957年在该所在地定为洩湖二区十乡。初级社时命名为骊华大队。1966年社教工作队进入本村整社运动改为红光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为冯家村乡黑沟村。2002年,撤乡并镇中,冯家村与洩湖镇合并,改属为洩湖镇黑沟村(丰镐遗子)
黑沟村原名陈家坪村,传说西汉末年,刘秀逃难途经临潼山,路过井石沟时,刘秀热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正在无计可施之时,他骑的宝马仰头对天长啸,用前蹄挖地,一股清泉就地而出,刘秀被救。此后泉水成潭,久涝不液,久旱不干,后人取名“救子潭”。刘秀饮水后浑身是劲急行而去。追兵赶到乱箭齐发,箭多如牛毛。在这危急之际,突然乌云遮天漆黑一团,射箭毫无目标,刘秀再次得救。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称帝下诏陈家坪村改名为黑沟村
&&&&&&&&&&&&&&&&&&&&&&
本篇文章来自【落花无悔】的QQ空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田县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