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甲午赔款战争后日本通过什么掠走巨额赔款

中国这招太狠了:或对日本索要巨额战争赔款
编辑:& 文字大小:&&& 时间: 01:58&
特别提示: 本文只代表"发帖用户"的个人观点,不代表龙之梦网观点。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或其他商业用途,
请与作者本人联系。《功能升级》点击"文章图片"可阅读下一页。
“学者观点不能代表中国政府立场,但日本反应如此激烈,是因为戳到了它的痛处。”中国外交学院副教授龚迎春对记者说,为了解决钓鱼岛争议,中国应继续对有关钓鱼岛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细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于我有利的证据。&
  而且还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相关研究,让海上维权行动有更多理论铺垫和武装。&
  在一些分析看来,面对日本持续挑衅,中国开始采取主动牵制策略,不再让日本牵着鼻子走。&
  新加坡媒体在社论中说,中国官方媒体把主权争端扩大化,坐实了日本右派舆论的顾虑。中国让争端升级的态势,也可以从民间舆论的走向得到暗示。有中国学者呼吁政府发表声明,恢复向日本追讨战争赔偿,并支持民间对日索赔。&
图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图为日本陆上自卫队阅兵&
  这背后针锋相对的逻辑相当清楚,既然日本政府单方面破坏现状,否认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进行一系列刺激二战受害国家的挑衅言行,中国也可以采取对日本清算历史旧账的方式予以还击。&
  俄罗斯媒体援引专家的分析说,中国一直希望有一个和平发展环境,但由于与日本等邻国出现领土纠纷,造成中国周边环境恶化,中国不得不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
  在澳门媒体题为“‘
侵略’真无定义?”的文章中,作者龚新表示,安倍究竟要把日本这个国家引向何方令人深感不安,并呼吁人们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狂妄态度予以必要揭露和牵制。&
中国对日本全面报复 安倍后悔晚了&
  在日本政府挑起钓鱼岛争端后,中日大有一战的架势开始拉开,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底线一再被日本碰触。似乎唯有一战才能教训日本,才能解决钓鱼岛问题。&
  实则不然,钓鱼岛问题的难点就是它实际被日本控制,中国要想取得控制权就必须通过武力上的行动才能取得。&
  但是谁打响第一枪这个非常重要,可以说谁在钓鱼岛上打响第一枪,谁就是失败者。&
中国要做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被日本的印象是中国可以为日本的挑衅不惜一战,让其感觉事态的严重性,即便做不到这点,也不能主动打响第一枪,最好的局面是日本挑起了冲突,中国被迫反击,一举收复钓鱼岛。&
 中国现在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需要作为的是通过政治手段遏制日本嚣张气焰和咄咄逼人的态势,其次是等待时机通过军事力量快速收复钓鱼岛政治上,中国可以和俄罗斯以及韩国在对日本主权争议上形成合力和默契.&
  让日本在东亚政治格局中出于孤立状态,或者让日应顾不暇。&
 中俄是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方面多次在涉及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给予了中国含蓄的声援,但中俄可以步子迈得更大。&
  例如俄罗斯会时不时的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刺激日本,中国则可以这样的机遇让中俄在对日主权争议上形成互助,此前俄罗斯方面就邀请中国公司开发北方四岛,中国完全可以顺势利用商业上的合作换取俄罗斯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中国。&
  而韩国与日本交恶由于有美国因素,所以不会撕破脸,但是在策略上中韩有合作的基础,在日本否认二战历史,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中国与韩国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
资料图:日本海上自卫队
 而日本与中韩都有领土纠纷,中韩完全有策略上合作的基础,至少可以形成某种默契或者合力共同“抗日”。&
  而解决钓鱼岛问题,终究还是需要军事动作来解决,而被迫的闪电收复战,既能快速收复故土,又能撇清挑起地区冲突的责任。&
  目前中日在钓鱼岛争夺是实际控制权,现在日本在钓鱼岛巡逻的是日本安保听的巡逻船,而中国则是渔政和海监船,都是公务船非军事舰船。&
  军事力量的膨胀。安倍首相来访俄罗斯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中国。日俄上演“融合”一幕,有助于牵制中国——这正是克里姆林宫的想法。&
  这种局面对日本而言并不坏。但是,日本不可掉以轻心。为了在日俄之间打入楔子,中国也在暗中发起猛烈攻势。&
日本外交当局人士说:“俄罗斯只是将日本作为一张牌。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俄罗斯就会屈从中国。”(如果仅仅凭一次出访就能让两国俄罗斯倒向日本,那日本的政客未免过于天真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就能打破日本目前的这个妄想。那就是你四月出访俄罗斯中俄两国六月就要在日本海你家门口演习。)&
 台湾渔民要到钓鱼岛海域捕鱼,和日本当局谈判了17年都没实现,现在终于实现了。日本当局宣扬成功地瓦解了大陆和台湾的联手保钓,一些头脑简单的民众以为这是中国外交的失败。但我认为这是中国在钓鱼岛之争中取得的第二个胜利。因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的胜利就是中国的胜利。&
  日本为何认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钓鱼岛历史上属于我国台湾。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和日本在1895年4月签订下关条约,将中国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台湾成了日本的“台湾县”。此时,日本偷偷摸摸地将钓鱼岛又划给了冲绳县。按理说,二战投降后的日本应该把钓鱼岛作为台湾的一部分,一起交还中国,可是日本却做了小动作。&
 日本外务省的公开说法是,尽管日本确实是在1895年将钓鱼岛(日本名:尖阁诸岛)“编入”日本的,但“编入”时间比下关条约早3个月,与下关条约无关。在“编入”领土之前,日本对该岛进行了近10年的调查,确认其不属于任何国家之后,于日由内阁决定“编入”冲绳县。但是,日本连自己都承认,所谓“编入”,既不是国会决定,也没有向外国公布,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对钓鱼岛进行了调查,什么时候将其“编入”日本领土,只有日本人自己才知道。&
  按照日本的逻辑,日本可以随意宣布别国的一个岛屿为自己的领土,理由是在不让对方知道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实施了调查和“编入”。这和偷走邻居放在家门口的东西没有不同,日本偷偷地拿走了,却硬说“我观察了十天,发现它没有主人。”&
资料图:中国钓鱼岛领海基线&
  稍微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想到,不向世界公布,尤其是不向历史悠久的邻国公布,私自将和台湾近在咫尺的无人岛划为自己领土的做法完全是掩耳盗铃的偷盗行为,毫无法理依据可言。可是,战败的中国,不得不把台湾省都划给了日本,之后就没有人去追究钓鱼岛是台湾的还是日本的了。&
以上这段历史,实际上很少有日本人知道,几乎所有日本媒体都是想让日本人认为钓鱼岛本来就是日本的,其方法极其幼稚。比如建国初期,中国报纸曾引用过将钓鱼岛标为冲绳县的地图,那是一张战前日本出版商在中国出版的地图,当时编辑人员素质有限,只是疏忽了而已。可是连日本的外务大臣都拿着中国报纸作证据,完全忘记了自己平时批评中国报纸不靠谱的“热情”。&
  日本还有个诡辩,就是本来中国对钓鱼岛没有兴趣,当知道了钓鱼岛附近有石油的消息之后,中国“突然提出”了领土主张,中国不是为了领土,而是为了石油资源等等。&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评论排行
Powered by DDV56_UTF8 &
DesDev Inc.
龙之梦网-专业权威军事战略网站-共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大家应该坚决抵制日货!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因为日本人知道你很想要就偏不给,日本人就是这么不厚道。我个人觉得这些文物是不必急于追回的,只要日本人还能善待这些文物,中国文物滞留日本一方面是日本侵略战争的见证...
“七七”事变后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地面师团
  1933年5月长城抗战后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驻在关内的侵华日军主要是平津地区的日本中国驻屯军6...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当前位置:
>>>《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
《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题型: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解读材料可以发现,题目中涉及到两件历史事件,一件是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另一件是1868年的明治维新,故可以排除AB两项,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主要考查你对&&黄海大战,来自日本的挑战,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黄海大战来自日本的挑战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等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战事持续了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但是主力尚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企图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未成。战后,李鸿章实行了“避战保船”的方针,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造成坐守待毙的局面,把海上的主动权让给日本。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黄海大战:邓世昌: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来自日本的挑战: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的国策,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扩张的计划。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帮助镇压。日本趁机派兵到朝鲜,制造事端,对中国开战。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日渐强盛。但是由于日本保留了严重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展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首先目标便是台湾和朝鲜。早在1874年,日本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遇到了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在英美的“调停”下,日本从中国勒索了白银50万两,才从台湾撤军。2、日本的侵略行径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德法为了乘日本侵华之际夺取新的利益,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也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战争爆发的前夕: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统治者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日本也趁机进入朝鲜。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双方撤军,但是日本拒绝撤兵,反而加派军队,蓄意挑起战争。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结果“调停”均告失败,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丰岛海战:1894年7月,清政府命济远、广乙等舰护送仁字军增援驻朝鲜牙山清军。7月25日晨,当济远等舰队返航驶至丰岛海面时,突遭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袭击。济远、广乙被迫还击。广乙中弹起火后个搁浅焚毁;济远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命令树白旗西逃,水手王国成等自动操尾炮击中紧追的吉野。清政府雇佣的英船高升号及同行的炮舰操江号,赴朝途中在次与日舰遭遇,操江号被俘,高升号被击沉,船上清军官兵约850人死难。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中国被迫于8月1日对日宣战。“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甲午中日战争后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输出的变化的特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几个最早”:1.最先取得借款权的是俄法;——控制经济命脉2.最先取得铁路开采权的是法国——军事镇压;经济掠夺。3.最先取得开设工厂权的是日本——阻碍民族工业。4.最先取得矿山开采权的是法国——重工业无从发展。5.最先强占租借地的是德国——胶州湾。清政府借款和今天中国政府吸引外资有何区别?1.背景:清政府——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被动地接受其剩余资本,是在战败情况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件下。今天——面临发展中国家共同的难题,即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与中国现有资金短缺相矛盾的情况下。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情况下主动实行的。2.目的:清政府——主要用于战争赔款;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3.性质:清政府——带有苛刻的条件,回扣盘剥重的奴役性贷款。今天——坚持与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4.影响:清政府——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今天——取得显著成就,外资和中外合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西方列强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而19世纪末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2)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3)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2.在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影响:1、争做中国的债主——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以达到控制中国命脉和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1)争夺修筑铁路权——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掠夺财富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争夺开矿权——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3)争相开设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神圣的领主被肢解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2、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1.原因:(1)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2)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3)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4)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跃为一等工业强国。2.政策的特点: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3.实质: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局图:《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19世纪末美国侵华政策的演变:1.演变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追随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充当帮凶。“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后,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2.原因: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追随英法,参加多次侵华行动。因当时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远落后于英法,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也不可能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扩张有了经济实力。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美国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但当时美国军事实力还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反战运动,不可能采用军事手段。这样美国就试图凭借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步排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对比中国和日本,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制度的落后:中国: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既大大地激发了国家的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2.国力贫弱:中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3.领导人的政策:中国: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日本:明治维新后制订了明确的“大陆政策”后,一直在严格执行,并且上行下效。日本天皇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展海军力量。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2)黄海战役。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3)辽东之战:在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随后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揭露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
发现相似题
与“《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233219518019399178182259171956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赔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