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m2 m2微信的广告是用什么软件做的?很牛逼的样子!

微信广告轰炸朋友圈!你收到宝马广告了吗?
  广告终于来了,日晚间,微信朋友圈首批广告正式亮相,包括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和可口可乐。从这些广告形式来看,微信朋友圈广告采用了Feed信息流广告,与平常能够看到的朋友圈原创形式相似,由文字和图片构成,点击之后进入广告的完整 H5 界面。用户可以点赞或者评论,看到朋友们给出的评论,这能够让用户看到自己的朋友中谁和自己看到了同样的广告,因此迅速引爆了朋友圈。  有消息称,本次微信推送广告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精准投放,每个广告投放了1000万用户 ,一共投了3000万用户。而广告投放的规则是根据对用户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分析来决定投放何种广告的。年收入100 万以上,消费能力强,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iPhone 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的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便是可口可乐的广告。  目前,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超过6.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4.7亿。2014年12月,微信活跃用户数为38317万,在这么庞大的用户活跃度下,微信的营销空间不可限量。而信息流广告重点在于与用户匹配度的精准化程度。  微信在这个时候推朋友圈广告,必然会整顿朋友圈生态,虽然广告&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微信不会让朋友圈变成广告圈的。因此,近阶段微商行动,也必须广告内容上有价值,广告数量上有限制,时间上多与用户进行良性的互动。微商是信任营销,也是情感营销,有价值内容,不刷屏空间足,又有互动,微商才有强竞争力。  作为用户方面,广告被打入朋友圈,网友吐槽能拉黑吗?不过对于微信广告之举,不少支持者认为,这不仅可以为腾讯带来直接的收益,微信强大的流量也可达到良好的品牌曝光效果;而反对者则担心,未来微信朋友圈将背离了创立的初衷。  某门户网站发起的你怎么看微信在朋友圈插入信息流广告&的调查显示,高达88.8%的用户表示不能接受,6.1%无所谓,仅有5.1%表示可以接受。  微信团队对于朋友圈广告的担忧主要在于用户的产品体验,这需要解决用户的反感度和迫切度的问题。就像药品有副作用一样,如果效果达不到或者有别的选择,也许大家会放弃对产品的使用。微信官方称,朋友圈广告上线后仍然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商业化探索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最佳平衡。  其实,微信的商业化之路一直在进行,微信红包、表情收费下载、游戏、广点通等都在一步步铺垫着微信商业化前景。此次,微信将目标瞄向拥有较高浏览量的朋友圈这座&钻石矿&,进行朋友圈广告信息流推广,无疑表明微信商业化更进一步。  另外,微信广告的推广其实还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抓住用户比以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更为重要,商业模式不是一开始就能想清楚的,而是后来慢慢摸索才知道路是怎么走的,广告如果温暖人心,相信很多人都很愿意去接受这样的广告。  总体来说,微商是一块沃土,太多人在耕耘。朋友圈广告是必然的结果,对于微商来说,利弊皆有,微商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开始研究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对策,做超前的准备,尤其是在定位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这一策略至关重要。当然,现阶段朋友圈所做的广告属于人们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一旦像微博或者空间一样,充斥着广告的话,相信很多人将会慢慢的远离朋友圈了。
软件分类导航
最热软件词条排行
热门软件专区排行直播课程 4月14日北京-5月10日深圳 5月14日
阅读(2707)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被玩儿坏的概念——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事儿过去几天了,眼看各路大神一波一波的评述事件,在揣摩数篇大作后,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第一个疑问:拥有了很多的数据,就是大数据了么?
微信拥有11亿以上用户,4亿多活跃用户,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这些自由发布,没有导向的社交软件产生的数据,在这次朋友圈广告中到底用来干嘛了呢?
以这次的广告商在朋友圈里的发布,用几种常见的大数据应用方式,我们来揣测一下:
这个模式使用的是微信用户的海量数据,筛选出与广告商的定位一致的群体,例如用肾的,例如关注奢侈品、名车的,用各种标签条件定义用户,进而推送广告。
利用微信各种用户数据勾勒出属性,如用户的收入,年龄,区域,教育水平,所处行业这类基本特征,比对广告商的产品定位人群属性,以属性相近的部分,加上事先做推广测试时候的用户反馈参数,如预告时右上角的是否感兴趣选项,再筛选出来的群体,进而推送目标。
当属性不全的时候,就要应用第三种模式,以用户的偏好为分类条件,如曾发布喜欢旅游,喜欢科技产品,喜欢吃喝玩乐等等,就成为了定义条件。以这些偏好进行排序,筛选出前20最受用户关注的偏好,再以这些偏好跟广告商的客户定位进行比对,以相似度最高的部分为推送人群。
上述三种常见的大数据推荐模式并不涉及到社交属性。其实,如果精准分析能够到用户消费行为和倾向这个层级,社交属性是可以弱化的,因为后者的实质作用是扩大受众群体而已。
以微信的用户体量,精准分析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宝马潜在用户应该不是难事,但这次推送并不是一对一推到用户的对话框,而是在朋友圈利用社交属性来进行传 播,那还是Feed流广告的路子,并没有将大数据的精准能力应用到位。因此,微信拥有海量数据不假,但微信是不是在做大数据分析要看在海量数据上做什么。 这次推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数据行为。
第二个疑问:这次的广告效应,几乎是以事件炒作,利用用户的转发而形成的,那么跟大数据有什么关系呢?
产生这个疑问,就是因为这次三家广告商,都投放的是品牌广告,并不是具体产品的宣传,提高的是品牌的认知度。而在微信的用户体量下,加上“高中低废”的人群 分类话题炒作,应该归入事件营销的路子上,没看出来跟大数据应用有什么关联,因为最终消费转化还是靠广告商的自我努力。
有这么多用户数据为什么不利用呢?我们大胆的再假设一下:
1、微信对它的11亿多用户并不全了解,否则它应该把11亿用户里面哪些是真土豪、真屌丝找到,相应地推宝马或者可乐,精准跟事件营销又不是冲突的
2、微信从“高质种子用户”开始做设定,隐含的前提是:活跃度高和参与广告互动的用户以及他们的社交脉络跟宝马、vivo和可口可乐的广告受众有相当的重合度。这个设定显然从一开始就准备从事件炒作角度进行,并没有以精准为根本。
那么不难看出微信是以社交属性为广告推荐的根本,并没有应用基于内容、协同过滤、规则、效用、知识上的大数据能力,关注的并不是人和物之间的强相关性(例如偏好、购买、意图等)。
从这两个疑问能推导出来的结果,我们发现,这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炒作,是一次PR事件,是一次传播效应的验证,压根没有大数据什么事儿。
那么真正的大数据推荐到底是什么呢?
从数据库里面找到某个微信用户的所有朋友,这跟大数据没什么关系,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析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数据信息。例如,把微信用户信息和宝马用户信息合在一起分析,这才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专业上,这是大数据的多样性属性(Variety)。
而大数据推荐的目的是发现表面上可能不相关、实质上相关的两个实体。这样的隐含关系在小数据范围内都不容易,在大数据的情况下难度可想而知。我们把这个问题拆成几个步骤来说明:
第一步,要解决“什么样数据可以被纳入分析?”
因为数据量太大,把无关的东西纳入进来,不但会增加无谓的计算量,也会产生很多干扰。因此,去噪(noise reduction)是第一步。以微信这次的朋友圈广告商宝马汽车的例子说明:
如果某个微信用户声称自己昨天买了宝马,但宝马的购车用户列表里没这个人,那么这个用户该不该被剔除将会影响接下来的步骤。
第二步,定基准数据(benchmarking)。
我们要分析两个实体相关与否,关键是看它们的相似度。有的人说,80%的相似就可以了,有的说超过50%就OK。那么该怎么定这个相似度呢?交由专家判断是一个方法,交由统计结果判断是另一个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大数据模型能够自我学习去判断这个基准。
第三步,数据降维(dimension reduction)。
所谓降维,就是把不需要考虑或者不重要的因素从推荐系统中去掉,从大数据到小数据。例如,微信用户跟宝马用户之间可能存在很多的相关点(电话号码、城市、年 龄、土豪级别、付款记录等),不是所有的相关点都对推荐有用的。比如,富二代18岁就开宝马了,普通人可能要30岁才能开上,因此年龄可能并不是分析的关 键。
总之,降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计算方便,规避天文数字的数据分析,至于如何降维和降维的算法,容以后细说。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推荐算法。
上文提到的推荐算法是应用最广的,也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算法,要考虑解决怎样的问题、数据量大小、特征选择等因素。也就是要将人事物的背后关联,用数据的方式联系起来。
第五步,大数据推荐在很多情况下要考虑实时推荐的问题。
例如,一个新用户进来,你要推给他宝马、vivo还是可口可乐。这个涉及推荐相同的效率以及该用户的信息,大数据框架的设计必须足够完整。
此外,大数据推荐的结果,通常也被称为“大数据预测”,应用场景从足彩到股票,不一而足。能够做好大数据预测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大拿。
据以上推论,大数据下的推荐系统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交关系的推导,必须是基于更为严格的需求分析和更复杂的系统设计。微信拥有天然的条件(巨量数据、资金、团 队等),但在这次广告推送中,表现出来的大数据应用并不到位,虽然说用了大数据能力,但更像“大数据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包装手法,实在是可惜。
原文来自: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我不制造文章,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10余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朋友圈出现的可口可乐、vivo、BMW 广告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分析人群定位的?
按时间排序
这个答案我也发在另一个类似问题里面了,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违规,我只希望大家不要一直纠结于怎么给不同人投放不同的广告,而能够多考虑这样活动的影响吧。我就觉得好多人成了微信朋友圈的奴隶,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缺乏自我判断以至于到了在被微信阴谋性…
如果说第一次微信广告完全是随机的,是不是很打前排同学的脸
所谓大数据精准营销,就必须找到“一定买的那个人”。对于这样的论调,我一直持否定的态度。1、“大数据=精准”这样的认知本来就不对,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追求大数据精准推送到真正购买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但凡这样言辞的人就不要看他胡扯了。
另外,再简单的说:如果真要是这样的效果,那直接定向售卖就可以了,还要营销干什么?2、那大数据营销应该做什么?
个人认为,大数据要做的就是找到的和产品、品牌有相关性的那批人,他可能是想要买的,也可能是谈论多的,或者是他的朋友中很多人在谈论的……这理解也很简单,找到1个必定买你东西的人不现实,但找到10个和你的产品比较相关的人,可能购买的人就在这里。而且,也可能不止1个人会买哦?
So,这样的结果是,大数据帮助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达到了较好的广告效果(广而告之嘛)。引自 @王旭晗Sniper 在这篇文章下的评论。
用iphone的我作为学生,收到了vivo和凯迪莱克的广告——这真的算用到大数据了么!
形成这样的风潮 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我对腾讯用户的失望被塞小广告还开心的免费做宣传 国内marketing神作啊
觉得是一次完完全全的借着大数据、屌丝、中产、高富帅做的几个品牌的营销而已
我明明是开宝马的,却收到了一个手机的广告。难道是微信觉得我还在用iphone5确实应该换手机了?
现在的大数据就是扯淡。。。。
推送的质量有问题。明明我用的是一加手机,给我推oppo的广告,搞笑呢
硬生生的植入会让用户反感,弄出个噱头来,这样大家都期待自己被植入的什么广告。你们都被温柔的强暴了傻孩子们。
挺准的,他知道我只能买得起手机,每次都是VIVO!
一个穷屌,月月光,他跟我推送个福特的广告,你给我分析分析
朋友圈广告的push肯定是自动的,是程序控制的,也就是说push是有规则的,是有一套算法的,因此搞清楚算法再来评价自己可能更客观一些,当然官方看到不会公布广告push的机制,只能靠自己分析,下面说说我的一些观点。首先微信朋友圈广告有一个机制应该是用户的好友会看到,即当某个用户看到广告并对广告进行过互动,比如点赞或者评论、查看链接甚至转发,则系统会认为这个用户对这个广告有兴趣,然后这个用户的关系链上的好友也将有机会被push到。因为微信朋友圈是熟人圈社交,理论上好友都是兴趣接近背景接近地位接近的,理论上你对宝马有兴趣,可能你的好友也会有兴趣或者符合宝马的目标受众,所以大家看到广告的时间有先后顺序,但有人虽然看到宝马广告但实际不是目标用户,则可能是你有个土豪朋友。然后问题来了,第一批被push到的种子用户是怎么挑选的?有人说微信push广告是随机的,我对这种说法只能是呵呵了,强大到腾讯这种体量,且不说微信有近10亿用户且积累近4年的数据,还有QQ,还有腾讯云,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当年QQ曾经推过一个关系链的功能,结果发现前男友前女友什么的都被发掘串连起来了,真实严重影响社会和谐……所以微信的种子用户绝对不会随便选。目前我的看法,拿宝马来说,数据来源起码有10个:1、关注的公众号类型,与品牌切合度高的,比如WeMedia、高端时尚、奢侈品、品质生活、金融、科技等;2、关注汽车品牌类的公众号,而且是近期关注的;3、朋友圈阅读汽车类图文消息的频次,特别是和车展、新车上市相关内容的;4、朋友圈互动频繁,且有动作是与汽车相关的;5、直接在朋友圈发布或者聊天中出现汽车信息的;6、搜索过汽车类关键字;7、点击过广点通中与宝马品牌相关广告的;8、有在与汽车相关地点有过lbs信息的,比如车展、4s店等。9、微信号与qq号或者手机号关联,在腾讯大生态中有过动作的,比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京东商城等。10、在微信账号授权登陆其他第三方应用中有过动作的。自己对号入座,当然都没有match到的也看到宝马广告了,恩,你有土豪朋友,如果还有其他的欢迎补充……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青龙老贼看到宝马广告,也互动了,但是我是老贼好友却不给我push呢?很简单,因为你很有可能只有青龙老贼一个土豪朋友。。。而微信应该会根据你有足够多好友看到宝马广告并互动了才判断你是否也是目标人群,然后给你push广告!引用自:
我觉得是随机的,一点都不准嘛!我一个穷学生,每月生活费不到1000块,怎么看都应该是推送饮料的广告,但前两天老叔换手机把他的苹果给我用了,我的广告推送是手机,所以我觉得基于什么各种软件推送好扯啊!
关于微信精准投放的猜想:1.地理路径,微信是款在任何生活情境下都有可能使用的产品,这使得微信收集的地址位置要比一款跑步软件多得多,把一天中零散的地址位置连起来就是生活轨迹图,时间长了自然得到你在哪里上班,你住在哪里,你今天去几次国外,周末在哪个商区消费。2.微信登陆/分享,通过微信登陆或者分享的key得出用户经常使用哪些app,反推出该用户是属于哪个群体。3.公众号广告,公众号下面的广告查看情况,不仅是根据点击来获取你的兴趣,而且可以得出你对硬广的态度如何。4.好友关系,把每个用户根据各个不同系数将消费力量化,根据好友的消费力、兴趣点反推用户的。5.微信支付,消费的具体商品、金额,金额未必是越大越高端,最重要的是用户的消费态度,看你在马斯洛消费层级的哪个阶段。7.登陆设备,这个就不用讲了。利益相关:非微信的移动产品经理。
根据一个传言,这次是对方公司要求的人群定位,而不是所谓的用大数据分析来分析去的。。宝马的投放要求是iphone用户,年龄19~50,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特别要求。。可能要求中产阶级之类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做数据分析。。总之别急着给自己画圈子是真的,非把自己定位去屌丝有什么意义。。htc用户表示我们就是从来收不到广告你咬我啊。。
每天疯狂刷朋友圈就为个宝马广告来炫耀一下,直到长安福瑞斯出现。我知道我的奢望不会再来了。
收到了可口可乐和vivo手机,但对这两样东西都没兴趣的怎么破?如果从支付习惯,腾讯根本拿不到我的数据,因为我的线上全部从支付宝和网银走,流水还不小。所以从微信支付上看消费习惯也不靠谱。
作为一名WP用户,至今未收到朋友圈任何广告推送。我好像发现了什么。
随便发都会有人分析的头头是道!腾讯打得一手好牌,分析来分析去又是一波传播。头几波的广告投放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之后个就不一定还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了。给自己挖了个坑,说去淘宝点他个一整天都情趣用品,大数据会给我推荐个什么出来?京东、淘宝、亚马逊、当当、今日头条都点了5个小时。京东、淘宝、亚马逊、当当、今日头条都点了5个小时。跑题严重,就写在专栏了:多了步传送,见谅。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宝马官方发声: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推送标准是……
&&发布于& 14:44
浏览(1093)|回应(0)
品牌都知道它们的消费者在“网”上,但他们到底在哪里?每个公司都知道应该把广告打在社交网络里,但如何才能找到那些“合适的人”?和微信团队、创意代理公司将近 3 个月时间的谈判沟通后,宝马中国把其一贯的品牌主张“悦”理念——“越是期待已久,悦是如期而至”放在了朋友圈上。作为微信朋友圈首发广告主之一,对于此次想要抵达的用户群,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梅晓群告诉《好奇心日报》,他们对于用户地域、年龄、手机系统、性别和上网环境做了一些设定,“但我们这次其实是第一次尝试大的分类原则,就像电视广告一样,看到宝马广告的不一定就是这个广告的目标受众。这次主要是希望把品牌最基本的理念进行传播,而不是具体到想把某款车型推送给某些人。”这次的广告出自宝马 e-marketing 部门,它专门负责宝马微博、微信等线上合作。从去年 11 月开始,微信就开始在尝试商业化合作,“当时他们就找了一些他们觉得线上营销比较活跃的品牌,候选品牌大概有&30&多个,进入候选的也有其它的汽车品牌。”梅晓群说,宝马最终赢得机会,是因为“创意”。也许这一次宝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消费者,但这却让他们得到了足够多的曝光率。根据宝马向《好奇心日报》提供的数据,从 25 日 20:45 首发到次日中午 12 点整,第一批有 4600 万人可以直接看到,用户点击 Logo、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有 700 万,宝马官微的粉丝数增加了 20 万。与宝马同一时间出现在朋友圈的,还有可口可乐和智能手机 vivo。同样是广告内嵌到用户信息流当中,有文字和图片构成,可附链接点击进入完整 Html5 界面。很多人压根都没有看广告到底长什么样,就迅速截屏分享,结果是在很多人都没有看到真正的广告时,已经被二手广告刷屏了。有趣的是,一条“鄙视链”也迅疾搭建完毕:刷到宝马广告的“鄙视”刷到 vivo 的,刷到&vivo&的“鄙视”刷到可口可乐的,什么都没刷到的最后连自己都“呵呵”了。这条“鄙视链”的形成则是因为流传出的微信筛选原则。据说微信朋友圈广告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年收入 100 万以上,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 iPhone 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 vivo 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将会是可口可乐的广告。最后大家知道了,这并不可信,很多还没有任何收入的大学生都被推送了宝马的广告,你也大可不必用 iPhone 6 plus 疯狂自拍以正身价。当然,很多人也并未当真,大多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参与到了这场吐槽当中。它还是说明了微信朋友圈的影响力足够大,让人们对微信有了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微信会推出这种广告其实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信息流广告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模式。Facebook 正是因为它成就了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第二的位置,成为 Google 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并且它的份额还在持续上升中,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eMarketer 的数据,Facebook 的市场份额已经从 2012 年的 5.4% 提上到了 2013 年的 17.8%,在刚过去的 2014 年,它又升至 22.3%。就像微信朋友圈一样,他们在推出首批广告时,同样成为了热门话题。Facebook 在 2012 年推出信息流广告,推出后不久广告每日收入就达到 400 万美元,之后 Facebook 在这方面做了更多的延展,比如增长后来增长迅速的专门针对 App 的信息流广告。Facebook 旗下的图片社交应用 Instagram 的图片广告&2012 年 12 月上线时,第一批合作对象包括:adidas、Ben & Jerry‘s、Burberry、通用电气、雷克萨斯、梅西百货、Michael Kors、PayPal、喜达屋和 Levi's。Instagram 的 CEO Kevin Systrom 在 GigaOm Roadmap 大会上谈到,第一批上线的图片广告在消息流中的曝光有超过 5% 的点赞率,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广告达到了 1 亿用户,有 500 万点了赞。不过其实 Twitter 才是最早推出这种广告形式的,2011 年 9 月,Twitter 开始在普通推文之中加入信息流广告。根据 Twitter 2011 年 10 月发布的数据,信息流广告的平均参与率是&3-5%。这个比例同样相当可观。首发广告所具备的最大优势其实就是新鲜感。“这次的微信广告,主要是利用新鲜度来进行传播,引发了很多讨论和关注,还引发了一些品牌在朋友圈蹭广告的行为,作为事件营销来说,是相当成功的。” 上海奥美创意群总监熊超说,其他几个接受《好奇心日报》此次采访的广告创意人也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可口可乐趁机做了贺岁营销“团圆年味,就要可口可乐”,图片上是福娃的配图,此前不久可口可乐和微信曾合作推出这套贺岁福娃表情;vivo 智能手机突出其最大卖点的听音乐功能,创意主题是“乐享机智,向音乐致敬”。“从我的角度看,广告创意本身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但因为是第一波广告,极具话题性。” IM 2.0 互动营销执行创意总监李浪对《好奇心日报》说。IM 2.0 互动营销是数字营销代理商,2013 年 10 月被 WPP 集团旗下的数字营销代理商 VML 收购。&法国独立创意广告公司 Fred & Farid&(佛海佛瑞)创意总监黄峰也认为,“它们作为第一批广告主赚了很多眼球,大家都会讨论,也不会讨厌这个广告,因为这成了一个话题,大家可以娱乐可以吐槽,但是将来就很难说,完全是要看它的频率会怎么样,以及插入这个平台的一些品牌的广告创意怎么样。”&Fred & Farid 是 ADWEEK 评出的 2014 年全球最佳创意公司之一,服务过的客户包括保时捷、奥迪、Diesel 等。梅晓群说,在广告创意形式上微信做了一些限制,他们和代理公司、微信团队一起商量如何去呈现。“不管是对于微信还是宝马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之后还会不断挖掘。”对于广告价格也有不少猜测。目前曝光的一份名为的内部 PPT 显示,微信朋友圈广告采取 CPM 方式售卖,不同区域每千次曝光收取 40-140 元不等。如果要加入性别定向,就再乘以一个 1.1 的系数。Html5 外链要加价 20%。若以 2 亿左右的展示量计算,单次投放费用在 800 万以上。如果再算上链接、区域定向,网上传播的 1000 万以上的合作费用是比较可信的。这未必是真的,但广告价格可能确实不菲。“如果仅仅从曝光的角度,也就是 CPM,来和一般的展示广告相比的话,那换算出来的价格也就会比一般的展示型广告要高。但如果跟视频广告拿来比,那就又比一般的视频广告(价格)来的低。但是从制造话题的角度来看,它还有很多边际效应。这个话题的制造,并非一般广告所能比的。综合起来看,包括效益、话题的话,品牌方是会肯定这一次传播的价值的。”电通安吉斯集团中国区数字发展执行副总裁陈良怡告诉《好奇心日报》,他们大部分客户都表达了对微信广告的兴趣,什么时候介入,用什么信息介入,在预算的考虑是否合算,都会是品牌客户考虑的因素。“这次更多的是 Socia Buzz 的作用,二次传播的口碑价值远高于本身的投放,我认为还是合算的。”群邑旗下的传播咨询公司迈势广告一位资深总监说,但对于在朋友圈投广告的意愿,还是有“一大波客户正在逼近”。迈势广告服务中 67% 为本地客户,包括联想、华为、海尔、平安银行等。李浪也表示目前有客户有这种意向,但鉴于门槛较高,也只有一些大客户才比较感兴趣。虽然这次流传出的大数据分析原理并不靠谱,对于微信究竟是如何做这种大数据分析的,《好奇心日报》此次未能采访到微信技术团队。但接受采访的广告人都表示大数据依然是微信营销的最大优势,基于它庞大的用户数据,定位可以做到更精准。“它拥有庞大的用户和相关信息,定向的价值是他们很大的优势。但是微信之外,其他的渠道同样也有这样的精准度,不管是展示广告或者视频广告,都可以做到定向了。所以定向并不是微信独有的特点。”陈良怡说。首发的新鲜感是不可复制的,当朋友圈广告成为常态之后,广告主需要考虑如何让用户不会视而不见。“广告需要有趣起来,需要有创意起来,品牌不能只把微信当做一种硬广资源,这样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熊超说。对于广告的投放量,李浪认为,微信本身对于用户而言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是属于用户的私人空间,其实不适合大量的广告投放,但如果经过大数据分析后,做到少量精准投放是可以被用户接受的。“如果客户需要创造一波在涵盖度上有要求的 campaign 的话,微信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媒介渠道。但是客户如果看中的是广告的转换度的话,它的价值如何就需要跟一般的广告效果对比,再来做评估了。需要根据客户的投放目的来选择。” 陈良怡说。可口可乐中国对《好奇心日报》表示,对于朋友圈广告这一全新的媒介应用,会进一步观察和评估,现在也看到网络上就投放的目标用户方面有很多的调侃和臆测。品牌有可能会变得更谨慎。从赚眼球的角度说,性价比最高的可能是 vivo&的广告,它夹在宝马和可口可乐两大超级品牌之间,广告传播效果非常惊人,根据腾讯官方公开的数据,同时间段上线的广告在次日上午 9 点整,总曝光量接近 1.55 亿,用户点击“vivo 智能手机” logo、赞、评论等行为超过 720 万次,vivo 官微增加粉丝 22 万。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vivo 也增长更明显。
作者:添加作者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写回应|发话题
话题描述...
加入成功!退出成功!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退出&&我再想想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立即使用别忘了点击发布哦!发布成功!成功发布到审核区!举报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色情暴力骚扰谩骂广告欺诈侵犯版权反动政治其他举报说明:(可选)提交取消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我再想想我要当小编举报成功!推荐成功!已举报!收藏成功!取消收藏成功!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先投稿稍后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马m2改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