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不二讲的是什么的《不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75人关注)(Noctilux)
(Noctilux)
第三方登录:《不二》的冯唐
终于,在同事的催促下,利用上班上下路上那点时间,看完了《不二》。
这本《不二》是借同事的,港版繁体字。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极是。
在地铁上看《不二》,还是女孩,一定是需要勇气的。要不你就是内心就足够强大,像西蒙·波伏娃那样;要不你就是彻底的自我中心者,像芙蓉姐姐那样;要不,就像我一样,找个好的角度,让周围的人目光都不能方便地扫瞄,心里就安静啦。——因为几乎随便你在看哪一页,旁边的人随便瞟一眼,啊,黄书!赤裸裸的黄书!
你为什么要写黄书?柴静问冯唐。
冯唐说:我推崇的不是滥交,我只是要抛开审美和正统思维,因为接受新思维对于流氓是容易的,对于社会主义老太太是很困难的。
虽然我很同意他对韩寒的看法,杂文好,小说不行。但我没看懂《不二》到底要说什么,而且对于韩愈是自己把自己勒死的这一点,也颇为不同意。
但是,喜欢他的文字。他的文字,总是时不时让我想起了在少女时期那会儿很迷恋的陈舜臣的《长安日记》。我几乎已经十多年没有想起这部小说了。
陈舜臣的文字和冯唐的当然非常不同。冯唐有些像王小波,且比小波更加肆无忌惮、肆意妄为。陈舜臣的文字粗粗看上去,或许平淡,且要依赖中日文翻译者的中文水准。但那个长安,是同一个长安,红尘紫陌,斜阳暮草……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冯唐说,好的小说家的责任是,能传递出,正常人在某一天,或者下雨,或者醒来,忽然感觉到的东西。
在看自己喜爱的作品时,作为读者,会有那种或者是似曾相识的、或者是被人把自己一些懵懂飘忽的感受一语道破的感觉,可能突然间牵引起你某种浓浓的情绪、抑或是让突然间你恍然大悟、不过如此。
于是,隔着时间、空间,你与作者,会心地相视一笑。
其实,跟《不二》的故事比,我更喜欢柴静写冯唐。柴静由远及近地,剥离成见与仰视地,活生生地,把这样一个恃才傲物的狷介全才描画出来。
这也才知道冯唐跟罗胖原来是好朋友。
看完《不二》后,把冯唐的履历搜出来看了一眼。记得曾有买不到《不二》的未来读者看了他照片后以为他是演艺圈的后起之秀,笑煞我也。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把医学博士、商业金领、剑走偏锋的作家和长得还过得去(而不是像老罗那样)合为一体。
这真的就是冯唐,服气或不服气。
他写作,自认为是心中的肿胀,唯写作可以宣泄。这种强烈的写作的使命感和内驱力,或者是一个好的作家诞生的必须。
借用柴静引用的那句话,王小波说,双目失明的汉米尔顿为什么还坐在黑灯瞎火里头写十四行诗?那就叫“自我”。
自我,一个凭空扔出来会给人当头棒喝的词。冯唐拥有。
冯唐说了,冯唐之所以叫冯唐,是因为冯唐易老,所以冯唐要用文字,打败时间。
冯唐的文字,就是冯唐的存在。
冯唐,男,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1990年~1998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妇科肿瘤专业。美国Emory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全球董事合伙人。现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生活路线:北京-美国-香港-北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冯唐不二在线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