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书法家照片华正杰的照片

文章阅读数
神奇民间 艺术天堂
作者:&&&& 10:11
神奇民间 艺术天堂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Eric的这个作品“Metragram on a Kinh Woman”诞生于丽江工作室前往越南河内调查当地艺术现状的活动过程中。Eric这样解释 Metragram:“近似于仪式,用单纯的黑色墨水—tabula rasa, pinakis agraphos刻画女性子宫,Metragram以此介入到书法创作中。从降生到死亡,作为生灵自我反省的方式,Metragram 旨在以象征手法涂墨人类的诞生地,‘书写’一种或地理、或语言、或人种、或宗教的人类繁衍史。”当地村民调查:和家立和家立简介:曾任丽江工作室项目助理。纳西族,出生并成长在丽江。她对语言十分敏感,纳西语、汉语、英语均很流利,尤其擅长韩语。你和丽江工作室的一次合作就是参与了Eric的作品《母体行墨法》,当时你还不是丽江工作室的成员。你不是从事美术专业的人为什么会参与到这个艺术创作中来?能谈谈你当时的体会和对这个作品的理解吗?我是非常意外的情况下参与创造了比利时艺术家Eric 的作品<>,那时我还不认识Lucille,也是在那次合作以后认识了她也第一次参观了工作室。当时我还在布拉格咖啡馆工作,他们听说我是纳西族的女孩子,正好他们的项目需要一个这样的人,因为是在丽江的玉峰寺里完成的。他们到咖啡馆介绍有关这个项目的想法和意义,我当时没多想只是觉得有意思,就答应了可以帮他们这样。实施这个项目的时候还是有意思,因为寺庙是一个旅游景点,Eric 是直接用毛笔蘸了墨在我的腹部进行创作的,当时有部分中国游客就在旁边观看,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我们在做什么。当时旁边还有另外一位艺术家拍摄这个项目的花絮照片,试了很多次以后才通过了的。因为是在腹部的女性的子宫部位,在这之前也看到了Eric母亲也做了同样的项目,在女性这样一个特殊的部位即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系统,而且用中国的毛笔刻画了人类在母体的孕育和出生,显示出了母性的重要载体。能否说说你后来加入了丽江工作室的原因吗?谈谈你对现在多元化艺术创作的感想?我是在意外的情况下加入丽江工作室的,当时我刚刚离开布拉格咖啡馆,想去香格里拉当义教或者是去上海。因为在此之前我就认识了Lucille,Jay , Mu,刚好那时候我正在帮助工作室的一位泰国艺术家 Som做一些对当地人的访问,有跟她聊过我要离开的事情,然后Lucille就找到我说工作室也需要像我这样的当地人加入到这个组织里来,我刚开始有些犹豫,后来带我参观了工作室介绍了一些关于工作室的工作和一些正在做的项目。总的来讲吸引我加入工作室的原因是工作室的工作环境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作为一个喜欢接收外来文化又不失自己文化根的纳西人,我很愿意学习新的的东西跟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和工作能力。艺术对我来说可能是种生活方式,就如穿衣服和做饭,因为我在作属于我自己的艺术。所以任何一种艺术,包括多元化的艺术,都是从生活出发的。 你作为一个纳西族青年,怎么看待这种多元文化渗透下的丽江本土文化?我自己可能就不是那么传统的纳西族青年,在保留我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喜欢吸收新鲜事物并且把他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样任何的文化都在变化,所以不管以何种方式带来的何种文化形式,我相信在丽江都是可以共同生存并发展的。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Christine Falk: 新艺术作品Christine Falk 是一位专门创作都市风景画的德国柏林画家,作为在丽江工作室进驻的艺术家,她迷上了香格里拉的风景和传统的寺庙建筑。这一系列的油画作品里,有一部分是在丽江的拉市海完成的,另外的一部分则是在香格里拉完成的,创作的作品都是依据她在研究时的画的素描和拍摄的照片完成的。她的画有三个特点:透彻仔细的观查物体,对比和互搭不一样的形式,扩大细节来发掘丰富的想像力。装饰物的形式是从植物跟建筑物的图案发展演变而来,颜色格调的细微差创造出气氛.Christine Falk不是一位空想烂漫的画家和她的心灵也不是轻浮的。她对艺术的表达是客观的,确切的。通过缩减画的形式,观看者会理会这个画的最本质的主题。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Enrica Celli,意大利艺术家,曾在海南驻地做过短时间进驻。今年夏天和木玉明一同参加了Monica Dematté策划的展览“丽”。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木玉明油画作品莫妮卡访谈录时间:组织:丽江工作室地点:拉市海进驻空间参与:丽江工作室工作人员(简称“丽”),进驻艺术家(简称“进”),拉市海村民与村长(简称“村”)丽:你觉得你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莫:无所谓,这个不重要。丽:为什么无所谓?莫:因为我觉得不需要有什么说法。丽:不要给一个定义?莫:对。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莫:人生的意义对我来说是对生命有兴趣。丽:你是如何去选择艺术家的?莫:首先,百分之百来说,我喜欢其作品的同时也喜欢艺术家本人,那我就尽量做他(她)的展览。没有一个情况是我喜欢其作品但不喜欢其本人。当然有我喜欢其人不喜欢其作品的情况,这样我就做他(她)的朋友不做他(她)的展览。如果你问我怎么会喜欢这个作品,基本上我是凭感觉。因为我看过的东西比较多,我会感觉到这个作品里面是不是有这个人真正需要表达的东西。当然他(她)要能把握表达的方式——这是一个艺术的方式,那我就会看重他(她)。丽:你说你是比较关注于不太出名的艺术家。比方说你策划了一些艺术家的早期展览,但他们成名之后你就没有再与他们合作。你是不是故意地去做这个选择和放弃?莫: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实际上我不是故意的。我看重的是什么?第一,有的艺术家他们出名之后还是保持自己的研究方式,对艺术的态度没有变,还继续关注自己的需要。这类艺术家比较少。如果有这样的情况我愿意继续对他们有兴趣。但是大多数的艺术家,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他们一旦出名,兴趣并不在艺术上。他们的兴趣在赚钱、买房子、拍卖、买车等等。我需要每天跟有意思的人在一起。如果我和这些人在一起,他们天天和我说这些对我来说非常无聊的话题,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呆。另外一个原因,中国当代艺术界从事很商业化的工作的人有很多,这个不需要我来做。如果我来做肯定不如他们做得好。另外,我觉得这是在浪费我的生命,我不愿意做。 丽:你策划的展览是主要关注摄影,架上,还是说有做其他艺术形式的策展尝试?莫:在中国当代艺术部分,我觉得的绘画和摄影比起其他媒体如录像、雕塑和装置来说是最成熟的。丽:这次请莫妮卡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们这里是一个年轻的组织。莫妮卡来了以后给我们提了很多问题。今天希望她真正地给我们一些意见。然后跟进驻艺术家和工作人员在一起进行一个小讨论。莫:首先,我在这里呆了一个多星期,我是非常高兴。感谢大家。另外,我想你们的工作你们也比较清楚,有些方面还在过程中。我记得正杰、我和老木去元阳的时候,他们已经跟我说了他们的想法,就是把本地的手工技术和国际当代艺术结合起来,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实现这个想法可能不容易。他们本来说要像做一个地图那样去找所有的工艺,然后做一本书,提供给国际的艺术家们,让他们可以选择和哪个本地的师傅合作等等。这个事情当然是非常不容易,因为现在是刚开始做,还需要一个过程。还是要比较详细地去考虑哪些艺术家更适合来这里。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适合来这样的地方,要多了解每个艺术家的背景,看哪个艺术家和哪个情况合适,再来协调。 丽:我觉得我们都是一些在做梦的人,而理想必须有一个现实来支撑。莫妮卡给我们提了很多现实问题,我觉得真的很好。莫:我再说一点。那天你和我说你们要在海东艺术中心那边再另建一个仓库,可能也是展览的空间。那天我给你说也许这个地方、这个建筑不是特别重要。那个时候我突然想,是不是展览可以做在农民的家里?看他们有哪个空间可以利用一下。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这个交流事实上还是有些距离——当然我知道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艺术家和农民还是有距离的。农民还是做自己的事情,艺术家也还是做自己的事情。可能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平等的方式。所以包括以后的工作,能够让本地人更深入地参与会更好。你做完了一个事情以后,就谁都不管了。而这个以后的工作可能就非常重要,把本地人和来过的艺术家的关系要再继续连起来。比如说这个艺术家到了别的地方做跟他们有关系的展览,就要给农民相关的资料。我觉得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把这个事情做得真是那么回事,不是一分钟或一天,也不是一个星期,让人家觉得这个真正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丽:今天村长也在,也请村长来谈谈看法。村:我也喜欢艺术,村里边的传统艺术我是感兴趣的,现在的艺术和传统的艺术有什么距离?我想问一下莫妮卡。莫:(笑)谢谢。你是第一位问我这样的问题,我还没有想好,但可以试试看。我认为“传统”这个词就已经说明你几代人都对它很熟悉。比如说你的父母、爷爷,还有以前的人,对此他们都很熟悉、很懂或者比较懂,他们会看也会做。这个当代艺术是怎么回事?一点不同就是它是新的,所以很多人跟它不熟悉,一下子你就看不明白。因为跟它你所熟悉的艺术不一样,它是来自西方的。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开始的时候西方对传统的艺术有一点不满,认为传统的艺术在不断地重复。所以有一些想法比较新的艺术家开始在改变。然后中国也有一批人跟着他们开始有了这个意识,他们想破坏一些以前的规矩,不按照已知的技术来做艺术。他们认为当代人和以前的人也不一样了,需要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因为我们这个当代社会比起过去也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你们以前画山水画,因为古代人一出门所见就是山和水。但是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他们一出门并看不到山和水,所以只能表达其他你可能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当代艺术与当代社会文化是非常有联系的。现在你还可以住在一个非常美的地方,跟自然还很接近。你没有那么多烦恼,但是很多人有很多烦恼,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这样的表达。村:是。你答得好。进:我对当代艺术也很困惑。什么是当代艺术?什么不是当代艺术?是不是生活在当代的人做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还是必须用当代的媒体来做的艺术才是当代艺术?莫: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只能按我自己的方式来回答。也许当代艺术是指当代的人所做的并且能反映他们的时代的艺术。以刚才我所放映的幻灯中的一个“很传统”的山水画作品为例,实际上这里面也有艺术家自己,但凭着我们目前对中国山水画很表面的理解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传统的东西理解也不够,就会觉得那还是在重复。实际上它不重复,它也是新的,但是我们看不出来。丽: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艺术的商业化。就是像丽江工作室这样的很小的投资,有没有价值存在?莫:从我做的这个工作你们可以感觉到我对商业没有兴趣。我个人从不做买卖。我可以买卖作品但是我从来不愿意做。我做展览但是不做生意人,我只做我自己的工作不管商业的部分。当然,我不认为商业对艺术有好处,事实上我也承认艺术家是必须生活的。但是这个情况早已超过生活这个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认为这样做艺术是跟到银行上班一样的,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做艺术的态度。这是我对中国过度商业化的一个看法。这样做艺术是在做买卖。当然,我认为你们这里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商业化的一个挑战,是一个不同的态度。我非常赞成你们这个理想,而且我觉得重要的是在中国像这样的声音非常少,所以你们必须继续、坚持。丽:你是不是认为因为中国的艺术家把艺术做得太商业,而伤害到中国的当代艺术?而且时间一长,人家也会发现中国艺术圈缺乏创造性,就是因为这个非常商业的态度?莫:我非常相信并且非常喜欢中国的文明还有中国人。所以我不相信中国人有那么笨,会把自己的才气就这样浪费。可能目前商业化有点太过了,很多事情比较乱。每一个阶段好的艺术家很少,不好的很多。我相信现在快到最差的情况了,十年之内这个情况就会好起来。中国很大,所以在中国的每一件事情都比其他地方要夸张。丽:因为丽江工作室有涉及到一些展览方面的工作,想请教你一下策展方面的问题。你做了这么多展览有没有一个总体的策展思路?另外,我听说你很细致地在做展览的每一个细节,你能否说一下你在整个展览前后的工作?莫:事实上,你问我的做展览这个想法,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我做事情不是很理性,我比较凭感觉。因为我比较喜欢顺其自然。不论我走到哪,碰到什么人,只要觉得他(她)作品不错,我就会考虑他(她)这个作品适合在哪个地方展。我没有一个非常理性的一个想法应该要怎么样,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一个人,这个可能与我是一个女性有关。了解我的话,你可以在展览里面看到我。想法也不是说没有,但不是一个很容易解释的想法。第二个事情是这样的,文章与画册一般我在展览之前就准备好了,所以展览结束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只是这个美术馆或者展览的老板把作品运回来就可以了。我到现在还没有做过巨大的展览,因为一般来说做巨大的展览要服从很多官僚和领导和很多其他的要求。需要拉关系、需要妥协,而我是很不愿意拉关系,也不愿意妥协。另外有权利的人一般来说不喜欢我这样的人,所以我不会也不希望拿到这样的机会。我是凭自己的能力做事情,我也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巨大的展览。 丽:你在你的名片上印有“作家”两个字。你写了很多评论文章,那也应该是你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惜今天没有看到你的文章。请你谈谈在感性的写作、艺术评论以及艺术理解力的这三者之间的一些感触?不知道写作对你的艺术认识有没有一些什么帮助或者抵触?莫: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不是小问题。这也是我目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你也知道我马上要出版一本书,我二十年以来所有关于当代艺术的文章。我目前最想做的是写东西,不一定和艺术有关系。但是我不能马上转变,不能马上不关心艺术。第一是因为我对艺术还有兴趣;第二是因为我现在通过申请、写艺术评论还能赚点钱,要是我一下子完全写其他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我自己的东西,而现在还不能申请,所以我要考虑这个。我到了这个年龄为什么就比较想写自己的东西呢?我通过写别人的东西来表达自己,但是我现在觉得我可以不通过别人的东西表达自己,这是我的一个转变。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个阶段,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喜欢不断地变化与进步。对我来说要写一个人的评论,首先要非常关注他(她)的作品。如果你以后能看到我写的东西你可能就会知道,我没有一个大的理论,也不会引用其他的哲学与文学,我只是看作品,然后想一想然后就写出来。如果你不写出来,脑子里可能有一点想法但是你却不清楚,通过写作你可以让自己更清楚。我觉得这个写作非常非常重要。丽:好的谢谢!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吴积仁,丽江第一位摄影师,摄影生涯六十余载,照片中是2003年的拉市海。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Joybrata Sarker(孟加拉)摄影作品Joybrata Sarker:拉市海的纳西生活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专注于拍摄建筑遗产以及蕴含其中的社会传统习俗。我的目的在于提供视觉形式的记录或证明,为这些濒临灭亡的社会生活形态的保留与传承尽一点微薄之力。在不可阻挡的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人类古老的建筑遗产和传统习俗正在迅速地消失,而我坚信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仍然有许多有价值的部分值得保留,因此我认为我从事的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这些摄影作品是我在拉市海开展的关于传统纳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调查项目的初步产物。尽管拉市海为适应现代生活而产生了许多变化,移动电话、卫星电视、杀虫剂等被广泛使用,台球以及种种全球通行的时尚也随处可见,我还是感觉到这里的纳西人仍旧保留着大部分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丽江工作室进驻期间,我用镜头做人类学的视觉记录,将拉市海现代纳西生活的美好收入方寸间。我感到我完成的这些作品十分有限,有待于继续深化。我无法用纳西或者普通话与村民交流是造成这些局限的主要原因。我希望我的这些照片能唤起人们对传统社会习俗与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获得更广泛的影响,有朝一日能为这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传承做出贡献。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濮演,苏州人,长期在云南贫困地区拍摄了大量的纪实摄影。他希望能够做一次公益性的摄影展览,让他镜头面前的人们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解方,秋月堂茶馆老板,摄影爱好者。这是挂在他店铺内的宣传照,照片中的是他的太太。本土艺术家调查:解方解方简介:出生于1978年,原籍云南红河,彝族,高中文化。1999年开始在江南一带从事普洱茶经营,2002年回到红河开设茶馆,2005年来到丽江设立分店,2006年在古城南门成立秋月堂茶业公司开始专业从事普洱茶经营和普洱茶文化推广,2007年4月创建“秋月堂茶文化交流中心”,5月与《普洱》杂志社合作成立全国首家读者俱乐部,于每周五晚上举行公益品茗活动推广普洱茶文化。现在在为“重现茶马古道茶文化繁荣”而不懈努力!作为一名茶馆老板,你三次协助丽江工作室开办摄影交流会。你是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的呢?第一次是日,第二次是次日中午,第三次是1月25日。其实也只能总的算一次吧,因为那段时间是孟加拉的《达卡中的达卡》摄影展在丽江举行,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国内外的摄影师们更好的交流。也要感谢丽江工作室邀请我去参加这个摄影展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认识了不少的摄影师,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交了一些不错的朋友。首先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之后才是一名茶馆老板,我觉得在茶馆比较轻松的品茗环境中交流摄影,效果是不一样的。很荣幸能在秋月堂举行这样的摄影交流会,这个活动为我的茶馆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氛,也让更多的文化人士认识秋月堂,同时也能让大家对云南的普洱茶有所了解。相信来秋月堂参加过摄影交流会的朋友大部分都喜欢这个环境,也会觉得在这里边喝普洱边聊摄影的交流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问及一位外国女士是否喜欢喝这个茶(普洱),她很高兴的点头说:OK。我一直都欢迎丽江文化艺术界朋友来秋月堂搞活动,我可以为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免费的场地和服务。我主要的工作是经营普洱茶和做普洱茶文化的推广,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愿意尽自己的能力也为摄影文化的推广做些事情。 能谈谈你在茶馆做摄影交流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吗?茶馆是优雅的公共场所,茶馆的环境比较适合做高雅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沙龙、茶话会、交流会。我还做过两次关于摄影的活动,一次是去年我在自己茶馆做了一期“魅力红河”摄影展,另一次是邀请吴积仁先生来讲述他60年摄影历史。原来打算在秋月堂每月定期做“摄影沙龙”,但后来没能实现这个计划。现在我做的茶文化交流活动比较频繁,每周五都有一期,如今已经做了20期,这个活动给那些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这个活动意义深远,并影响了很多的人。同样,要是经常举行摄影方面的交流活动,那些摄影爱好者也有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这对于促进摄影文化在丽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你同时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对这样的活动有没有什么期待和建议?我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活动能与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进行交流,不但能结识朋友,对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希望能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如果丽江工作室能提供摄影方面的资源可以与秋月堂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正杰,丽江工作室总监。此照片摄于海东艺术中心木结构刚完成时。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Petra Johnson摄影作品进驻艺术家调查:Petra Johnson请谈谈你的进驻项目2005年3月我来到丽江工作室进行短期访问,在此期间杨泽民负责照顾我。我打算回上海找赞助,以便在丽江工作室能呆得更长些。在回上海的路上,我偶然发现了一处风景,激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后来我得到英国艺术协会的一笔基金,到这里来考察东巴教的情况,我当时任教的上海大学也给了我支持,丽江工作室为我提供住宿、翻译,给了我许多建议和素材,替我的研究牵线搭桥,为我营造了很好的工作氛围。我的主要项目是调查风景背后的历史,并用人体来测量它(比如用我的步幅来计量),然后重构一个风景的模型。你认为丽江工作室在做什么?我现在正在日本和中国两地筹建进驻项目,而这个想法的产生直接源于我在丽江工作室的经历。不过我很难从总体上给出答案,只能将我在那里工作的两个月的印象回顾一下,而丽江工作室实际从事的工作一定远远不止这些。我认为丽江工作室的工作有:将艺术家与当地人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做得相当成功。为艺术家创造适宜的工作氛围,这一点也做得很好。每位工作人员都尽责、周到、富有创作力。(丽江工作室既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又组织聚会等活动,为艺术家创造社交环境)将艺术家与其他领域的行家里手联系起来,同样出色。丽江工作室把我介绍给一位人类学家,给予了我很大帮助。除此之外,丽江工作室有着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是艺术家和研究人员开展工作的根据地。还有,丽江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里的风景和人的途径,而这二者也是丽江工作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获得了游客无法获得的体验。怎么看待农村这个创作环境?海南驻地的运作和当地文化与现状?我在拉市海独自居住了十天,后来在我进驻的最后十天里几乎每天都到那里去画画。那个场地很特别,邻居待我像自家人一样。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回忆。创作中放弃的方案与遇到的困难?我本打算到拉市海独自一个人安静地工作,但我发现这个想法很难实现,因为老和一家时时刻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虽然当时觉得有点无奈和气馁,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格外温暖。不过我最后还是设法将我计划要做的事做完了。怎么看待海东艺术中心?我在丽江的时候海东艺术中心还没有建成。6.请谈谈你在拉市海和当地人合作交流时的感受。正如我上面说的,我在拉市海的经历和我预想的不一样。当时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段经历其实为我后来去塔城一边与我不认识的一家人相处,一边研究和秀东的仪式表演打下了基础,帮我适应了这种工作方式。谢谢丽江工作室提供给我深入了解并适应当地生活的机会,与和秀东、当地村民,还有其他一些东巴的相处令我收获颇丰。每个人都热情地帮助我,我收集到了比我预期要多得多的创作素材。其他的一些感想或者对工作室的建议?我希望你们为和秀东的弟弟和秀山也找到了用武之地!我的意思是,尽管我知道做比说要难得多,但我还是希望工作室能为更多年轻的当地人提供更多机会。展览评论:关于摄影这次展览中图片占了多数,在这些图片中摄影作品占了多数。这并不奇怪,摄影几乎是所有人最常用并且操作简单的一个艺术手法。展览中的摄影作品并不是都是出自摄影师,其中还包括业余摄影爱好者。相机在不同的人手里,不仅照出来的相片不一样,而且拍照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丽江作为一个风景优美、多元文化的旅游城市,几乎所有的人都想用相机记录这一切。但是不是所有拍照的人,都是为了纪实,有的摄影背后带有作者附加的概念,有的摄影是对活动或行为艺术的记录。。。。。。这次展览中的摄影图片,我大概分了几类:在一楼土墙展厅里的摄影作品中,苏国胜与Petra Johnson的摄影作品拍摄的都是宗教仪式。这是两个不同的宗教仪式图片。苏国胜的摄影侧重大场景,Petra Johnson的摄影侧重细节。我有意把大场景的图片缩小,小细节的图片放大,然后混杂在一起,让人错觉是对一个仪式的记录。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观众其实对东巴宗教仪式,只有从图片的视觉符号中去感受。东巴这样的文化符号,也是当今丽江旅游经济上的一个炒做热点,这种文化如果到了只剩下这种符号印象的话,就已经死亡了。拉市海南和振坤老人是一个特殊个案,他曾经参加了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举办的“照片之声”活动,他开始拍摄他的生活,并且还有照片获了奖。他有一种他独特的收藏展示方式——他用废旧的小学课本做相册,保存、展示他的照片。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他在很多照片旁边都认真地写上解说。他说他拍摄他的生活是为了留给他的后人去了解他与这个年代。从这个角度来看,和振坤老人再普通不过了,因为每一个家庭都有着许多记录岁月流逝的照片。Joybrata Sarker和吴积仁老先生拍的是同一个题材——拉市海的人文生活。Joybrata Sarker的摄影善于抓住单个人的状态,吴老先生的摄影强调一种客观的记录,拍摄的往往是群体生活。把他们两个的照片做一个这样的并置,是想除了对比拉市海这几年的变化之外,还是希望农民观众们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正杰、解方与濮演的三幅摄影作品从内容看是截然不同,但是却各为其主。正杰的海东摄影是丽江工作室网站上宣传海东建造的图片之一。解方的沏茶摄影是经过他精心设计而拍摄的,并作为他茶馆店面的宣传照。濮演的贫困山区摄影是出于宣传目的的纪实摄影,他拍摄的大部分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艰难的人们,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云南的希望工程。在这个时候,摄影作为爱好的同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宣传表达。这时的摄影并不能说是商业摄影,因为这些照片都是出于非营利性的拍摄目的,所以图片的最终效果还是包含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另外,在一楼木墙展厅中的摄影作品,都是进驻艺术家拍摄的。照片背后附着的观念态度就相对强烈得多。Aia Judes的摄影在记录的基础上变得更有趣味。刘BB的摄影内容平淡无奇但其实是观念摄影。Kenneth Langas的摄影作品充满解构又重构的味道,丰富了单一的对象。罗永进的摄影利用了长构图的特点,压缩了画面中的整个空间,作品变得生动。面对丽江发达的旅游摄影、商业摄影,这次展览中的摄影部分算是一种回应吧。策展人:李丽莎音乐部分: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古琴大师茅毅与纳西音乐人杨泽民在交流。谨献给高松如先生 以致缅怀!!!!!茅毅号可庐山人。自幼随祖母——诸城派琴家高松如先生习奏古琴,一九八六年十八岁起师从广陵派第十一代大师梅曰强先生学习广陵派。二十余载操琴岁月中渐有所悟。自序吾祖居齐鲁,虽未生长于斯,然故土之情,此生未改其道!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遗产的古琴音乐,其文化渊源可溯至上古。粗略地说,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三代(尧、舜、禹)前后,儒道同源而不分;第二阶段为周、秦、汉,儒道分流,诸子百家形成;第三阶段为魏晋至明清,由儒道互补,走向儒、道、释三家合流。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始于西北高原,逐渐向黄河下游发展,此一系脉即伏羲氏所创《易经》学系的文化。而《书经》(《尚书》)学系的文化则为中国上古流域东方、北方的文化,即后来孔子一系的儒家文化。“子曰:齐一变,鲁一变,至于道。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见《论语?雍也》)意思是说,春秋文化的渊源离不开齐鲁,周公(儒家文化的代表)封于鲁,姜太公(道家文化的代表)封于齐。齐鲁文化虽然已经有了变化,但齐鲁相互影响,经过努力,重振文化传统(道)是可能的。觚是酒杯,原来是有楞角的,现在楞角变圆了,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觚呵!觚呵!孔子感叹:一切都在变!但是,文化传统终究是要传下去的!由是而言,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好今日,重振古琴音乐,亦就寄予厚望云尔!可庐山人于金陵岁寒轩岁次乙酉仲夏词解释:打谱:根据古代留存下来的琴谱——在此指古琴特有的用文字偏旁部首组成以表示左右手演奏方法和音高,但节奏不确定的琴谱——提供的符号,将谱中应有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精神气质寻找出来,经演奏者再创作的一个音乐作品。茅毅先生谈对于《秋月照茅亭》与《幽兰》定稿的打谱主要切入点是音乐的精神气质,古人面对的生活境况和我们实在是很不相同,虽然生活表面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却很小,人类的经验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学完的一门课程。真正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代的,都是表现对人类心灵的大知大觉;伟大的艺术是表现对内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协调。这些侥幸留存下来的那很小的一部分精神成果就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其涉及的思想、艺术领域无不有惊人的成就。具体而言,两首作品都较古朴、大气,不是自伤、华丽装饰少、润色少。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纳西音乐人杨泽民与作曲家Jeremy Jennings合作。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纳西音乐人杨泽民的二胡与音乐家Lauren Jennings的黑管在上海同台演奏Jeremy Jennings在拉市海创作的曲子。本土艺术家调查:杨泽民杨泽民简介:杨泽民,丽江部经理。杨泽民出生于丽江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丽江知名的音乐家。杨泽民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二胡和竹笛,14岁时加入了由一些老艺人组成的纳西古乐会。古乐会中的老艺人可以演奏当今已经罕见的中国古乐,这些古乐有的可以追溯到14世纪。这些古乐在年间还经常有人演奏,但现在随着大部分老艺人的离世而几近失传,杨泽民是纳西古乐重要的,也是最年轻的传人。由于曾先后到过20多个国家演出,加上国内的多种演出经历,杨泽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形式之间碰撞所迸发的激情与挑战。在2005年初加入丽江工作室后,杨泽民为丽江工作室的建立花费了许多心血,并负责处理丽江工作室在丽江的具体关系往来及业务经营。06年5月,你和美国音乐家夫妇Jeremy与lauren在上海共同举办了音乐会,演奏了你们一同创作的音乐。你怎么看待这次的合作?这是一次很好的合作。与他们夫妇相处了半年,常在一起谈音乐互相学习,互相介绍各自国家的经典音乐。用中国民族乐器跟西洋乐器的对话、交流,也是很好的感觉。也留下了一些中西音乐交融的作品,希望多有这样的机会。你作为纳西古乐的传人,能谈谈你们是怎样去结合中西方的古典音乐的吗?不同的音乐都有它们的特点。风格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各自都有亮点。因此把它们的优点、亮点融合在一起,使其产生出一种别有风味的感觉,音乐是全人类的语言,所以中西音乐的结合能使世界人民更加接近。请谈谈你对纳西古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见解与设想。“纳西音乐”贵在“古”,因此保护、传承都必须能做到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原来的音调、音色、味道、技法、加花,这些都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能把这些东西保护好,传承下去,让更多音乐爱好者去学习。发展上我觉得在保护和传承好原有的之后,我们的后人,音乐工作者就可以尝试把古乐里的精华再发展或改编成交响乐、室内乐、小夜曲、协奏曲等等的音乐作品。古代音乐家上千年来留下的音乐精华,不学习、不研究、不用之,那就太可惜了!!!进驻艺术家调查:Lauren Jennings请谈谈你的进驻项目我和我丈夫Jeremy,一位作曲家一起参加了进驻。我的项目是用单簧管演奏他创作的音乐并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我学习吹奏萧,并同杨泽民合作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演奏了Jeremy创作的曲子(中国风格与西方风格混合)。你认为丽江工作室在做什么?丽江工作室将艺术推向当地公众生活,并把丽江独特的文化介绍给艺术家。同时为艺术家提供工作场所,帮助他们寻找灵感,完成一些有趣且经常是合作性的项目。怎么看待农村这个创作环境?海南驻地的运作和当地文化与现状?我非常喜欢拉市海,真希望能在那儿多呆一阵。由于我在的时候海南驻地还在建设中,特别是还没有网络可用,因此有些工作得在别处完成。那里舒适漂亮、宁静怡人,当地人也非常友好,置身于另一种文化之中(尤其是与纽约截然不同的文化)实在是弥足珍贵的经历。不会说中文有时给交流带来不便,但当地人总是很乐意尝试。真希望当时能多学些中文。创作中放弃的方案与遇到的困难?我当时希望能完成与西方古典音乐,与单簧管有关的项目,打算在一所小学与当地孩子合作。由于语言有障碍,也没找合适的翻译,这个计划最终没能实施。还有,我本应与当地音乐家有更多的合作。当时除了学中国音乐外脑中并无其他具体的计划。我向当地人请教,但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学。这主要是由于当确确实实要做点什么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当地音乐家对合作都有兴趣。再者,语言障碍时常是个问题。怎么看待海东艺术中心?只是看到了建设的初期阶段,但似乎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请谈谈你在拉市海和当地人合作交流时的感受。与当地人的互动十分愉快,真希望当时能有更多的机会!我一直与杨泽民合作,但直到音乐会到来之际我们才真正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我希望他能多教我些,但他好像对我学习萧和中国音乐并不看好。我最终自己学会了如何看中国乐谱并能够演奏一些中国乐曲,但对丽江本地的传统音乐还是摸不到头绪。还有,在学习中国音乐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多有些双向合作,这样一来也能让当地音乐家对西方古典音乐有更多的了解,双方都能收获更多。但大多数时候当地音乐家对学习西方音乐似乎并无多大兴趣。在丽江的时候我还跟杨泽民的一位朋友学习中文,(很抱歉我忘了他的名字,只记得他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孩)虽然我没能将中文学得很好,但能多与一位当地人深入交流实在是很好。他对我们很亲切,还邀请我们到他家去上中文课并体验当地文化。总的来说,我认为提供给艺术家与当地人合作的机会是丽江工作室的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多多益善!其他的一些感想或者对工作室的建议?我和Jeremy都认为我们遇到了组织不得力的问题。对此,我们和工作室双方都有责任,假如一开始能有一个较为周全的计划,双方都能完成更多工作,能与当地人建立更广泛的合作。与工作室的一位成员坐下来,谈谈我们想要完成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对我们彼此会有什么好处,然后制定一份粗略的计划,将双方要做的工作说清楚。由于当时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丽江城里城外不停奔忙,我们常常得独自面对问题,而语言障碍又使我们无法自己安排任何事。我生来并不是个强干的人,也并不想麻烦其他人,因为大家都有事情要忙。回想起来,我们可能应该主动要求得更多点,但当时的情况让我们感觉工作室希望我们独自去处理大部分的事情。我相信在过去的一年里情况已经改变了很多,不过我还是建议工作室能与艺术家在进驻项目开始的时候就能共同拟定一份计划,(当然计划要有机动性)多关注事情的进展,确保项目是在按工作室希望的方向发展,同时留心艺术家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问题。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法国音乐家Raff与Lisa在为一支“农民白沙细乐乐队”录音,采集音乐元素。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ere to view the big photo>创作电子音乐及现场录象。7002 C法国艺术家Echoe和Raff录像装置和现场音乐表演Echoe 现场录像装置当我来到中国时,我不知不觉的被这个国家流水式的建筑物牵引向前。同样标准的大小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向远处伸展,望不到尽头,可见这工程背后的艰辛。但是这些建筑都没有灵魂可言,完全没有为未来的居住者考虑。也许只是急迫的想使之现代化,力证这个国家的财力,在羡慕别人崭新的摩天大楼里忘记过去。我在考虑人类密居的大城市,人类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在我们人类之前,蜜蜂和蚂蚁已经创立了社交生活,分工合作和远离战争。虽然大城市始于大自然的激发下,但是它的出现正在切断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系:所有的东西都是无菌消毒过的,失去了原始野性,按部就班的生活让我们身心疲惫,再也找不到感情寄托之地,这些又将诱导我们走向何方?可能我们最终的结果像水母,虽然是结构复杂的联合体高级动物,但是没有大脑,它们的任何反应都依赖于遗传基因。这部录像装置是由讲故事的许多框架组成的,有些可能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我设法把许多图像创作放在我的作品里,由罗夫的音乐制造气氛,这些图像都是我们所关注的所有事物的回音,因为疏远的现象不仅只存在在大城市里。Raff 亦称 Cyberskum 电子音乐家我的旅行和流浪生活的经历直接影响我创作的作品,我尝试声音,音乐的频率和曲调作为我交流的模式,这些通常导致身心恍惚。传统音乐向来对我很重要, 不论我身在何处,在工作室或者在大街上纪录音乐家,我把录音和我的创作结为一体。这次与丽江市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和Echoe的合作,让我了解到更多的当地传统音乐,并且把它变成了我自己的音乐故事。Echoe的抽象视频是复杂的,并且可以欣赏到多重的视觉享受。 音乐不仅支持图象并且伴随一种框架,而且促成一种旋律的对应到变化,即从某个情节或接头脱离到另一个思维空间。演出的创意是一次现场混合音乐秀,采用了我们从欧洲到中国云南的火车之旅上的录音,这些曲目创作于2007年冬天和春天在丽江市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的海南驻地。请在下列的标题或简介里找出下列曲目:香港街:一次途经香港的旅行,它喧闹的街道并且也是城市寺庙的象征,锣、人群,永远工作的交通灯不变的滴滴声发出节奏。电子城:什么比城市更充满电力?音乐样品元素取自公车报站声,前往昆明电子城的公车上。迷幻之旅:灵感来源与蒙古的大草原和音乐。花花神:在纳西语里“一切都是美妙的”的意思,意图来源于一支纳西族老年合唱团演唱的一首老歌,用电子音乐转换成一种迷离恍惚的曲调。香格里拉:宗教仪式,大部分的录音是在中甸的松赞林寺和丽江的普济里完成的。谷泣:纳西族传统的曲调,其声音低沉充满爱意和忧郁,伴随着深沉之气、东巴鼓的节奏和催眠曲的旋律,这首歌是由东巴和秀东演唱的。啊丽哩:传统的笛子演奏乐和余音绕梁般的纳西族歌曲。车站:结尾的起点或者起点的结尾?曲调的特征是在北京火车站南站里一位女士发布公告的声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家李同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