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深入研读西方经典红楼梦,哪些版本可选?作家出版社的庚辰本可以吗

《红楼梦》庚辰校本的几个问题_古籍-爱微帮
&& &&& 《红楼梦》庚辰校本的几个问题
在古往今来的各种《红楼梦》校印本中,去年5月首次出版的这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简称庚辰校本),显然是最为独特的。它既是面向广大读者的一种通行本,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学术探讨性质。尽管它问世之初还带有一个草创之本不尽人意的诸多疏漏,但其出版后所引起的强烈反响和受到的普遍欢迎,颇有些出乎主流学者的意料之外。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重印了四次,还包括两次大的修订及相应的脱销档期。如今这一重加修订改版的新三版的面世,相信会给热爱它的读者带来新的惊喜。作为此书的校订者,为了对读者负责,我觉得有必要借此机会,把与此有关的一些情况——如新三版与去年的首版和二版有何区别,庚辰校本与五年前(2001)面世的姊妹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简称甲戌校本)是什么关系等等——都作一点简要的说明。不过为了让读者获得更明晰的印象,有必要先从一个更带根本性的问题谈起。脂评本与程高本的区别何在这看起来是一个对红学稍有涉猎的人都会一清二楚的简单问题,近来却忽然令好些人都犯起了糊涂。因为按过去的常识,所谓脂评本或曰脂本,乃指二十世纪初以来,在国内外被陆续发现的一种大多带有脂砚斋批语而源自曹雪芹生前历次定本(仅存八十回之前的文字)的《红楼梦》古抄本,里面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抄误或擅改,但相对说来,这类古抄本和作者的原著差异较小。而所谓程高本,则指在曹雪芹去世二三十年之后,由程伟元、高鹗根据他们所见到的一两种脂评抄本,经大幅度修改整理之后,与一种明显属后人续作的后四十回合并印行的古印本,因先后印行过两种,通常按其顺序称之为程甲本和程乙本(也有人说还存在少数他们后来又作了某些局部修改的程丙本和程丁本),合起来则叫程高本或程本。由此可见,脂本与程本的本质区别,除了在篡改原著的程度上有着因量变而引起质变的性质不同之外,二者在抄本与印本这一外部形态上的迥异,也是极重要的特征。然而近十余年来,以国内某权威学术机构为代表的少数红学专家,却通过主持编纂一些大型工具书等方式,正式将程高本中最具代表性的程甲本亦划归到脂本行列。理由是程甲本的“底本亦系脂本系统之早期抄本”云云。实际上,不论程甲或程乙,既然都叫《红楼梦》,则不论其作过多大的篡改,其主体仍来源于脂本即曹雪芹某一定本的传抄本,应该是不足为奇的,倘若由此便认定程甲本可列入脂本行列,那程乙本不也同样可以列入吗?脂本与程本的区别又何在?故从义理上说,这种明显不合逻辑与规范的划分方式,是不可能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但其披着权力外衣的“权威性”误导,对于年轻学者和未来学术的负面影响,仍令人担忧。甲戌校本与庚辰校本之比较先看这两种校本所依据的底本的重要性。在现存十二种脂评本(包括去年新发现的卞藏本)当中,若按其忠实反映曹雪芹原著真貌的整体水平来排队,冠军显然是甲戌本。庚辰本因存在着原定本誊录者一定程度的删改(着重体现在对脂批的取舍上),只能算得上亚军。然而甲戌本只残存了十六回(约为原稿的五分之一),这和真实保存了作者最后一次定本全貌的庚辰本比较起来,后者显然更能完整地体现曹雪芹原著的全貌。而庚辰本前十一回未过录脂批的巨大遗憾,又只能由甲戌本前八回中所保留的高密度脂批(达1100余条,相当于庚辰本全部脂批总数的二分之一)加以有效地弥补。再加上甲戌本第一回还保留了该本独存而其他各本皆佚的一整页原稿(约四百余字正文加七条脂批)等诸多弥足珍贵的特色,这都使得仅残存十六回的甲戌本在现存脂本中仍然足以和庚辰本比肩称雄。所以,在校订者选择现存脂本中最具特殊代表性的三种(另一种是蒙古王府本),来构成这套《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时,便首先选择了以甲戌校本为“豹头”,以庚辰校本为“猪肚”,以蒙府校本为“凤尾”。此三者之不可或缺的阅读、研究、资料、收藏价值及其无可替代性与高度代表性,均毋庸置疑。如果实事求是地对已经出版的甲戌、庚辰这两种校本作一个公正的价值评估,是否可以这样说:2001年春天问世的甲戌校本,乃首开了让一种极其珍贵的《红楼梦》古抄本从少数专家的象牙之塔真正走向民众的先河,从而对新世纪逐渐兴起的“红楼热”与“红学热”起到了某种奠基或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庚辰校本在2006年5月的出版,则是继甲戌校本之后,更加完整地将一部足以体现曹雪芹生前最后定本原貌的脂评古抄本,首次经全面深入地校订整理而进入广大读者的阅读视野。而且,这两种校本的出现,在《红楼梦》的校勘史、出版史和传播史上都足可视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或曰分水岭——即从过去有不同程度篡改、阉割(比如对脂批)的《红楼梦》白文本校勘、出版和阅读,真正回归到能够完整体现作者原著真貌的脂评本阅读。这应该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此外,这两种《红楼梦》校本所体现的六要素——在通行印本中的版本开创性与唯一性,在真正体现原著风貌上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及在校勘考订上的严谨性与突破性——是不是也该引起当今学界的重视并及时地加以探讨总结呢?令人遗憾的是,对学术进展缺乏正常的评估机制与监控机制,正是当今中国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红学领域由来已久的通病;而某些学术领导机构日益浓重的狭隘门派色彩及缺乏民主机制等等,则是其权威性与代表性几乎丧失殆尽的重要根源。短期内再作修订的必要性甲戌校本和庚辰校本的先后问世,虽然不为学界的权威人士所正常关注,却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大读者(包括绝大多数的红学研究者)的热烈欢迎。因而这两种校本出版之后都面临一个共同的现状,即迅速的多次重印和多次修订。这在《红楼梦》的版本史上的确是一个特例,但这一情况到底正常不正常,应该不应该,在有些人看来似乎也成了一个问题。不妨回顾一下过去的图书出版历史,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比较畅销的此类书籍中,有的总是要在其间作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修订,甚至每重印一次都必作修订并加写一则修订版序言或后记之类。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这突出地表现在某些古籍的校订本上),这类书因其原著受人欢迎,即使校订或排印中问题多多、读者意见也多多,却仍能持续不断地畅销,甚至在校订者分明健在的情况下亦数十年如一日地不作任何修订。上述两种情形,究竟哪一种更好呢?毫无疑问应该是前者。有人或许会说,你现在那么快就对一本书重新作了修订,先买此书的人咋办?但是我却要反问,如果一本书在下次重印时,著者或校订者明知有错也不作修订,那先买的人是不是就会更好一些呢?其实对一本出版过的书修订得越及时和修订的次数越多,除了可以体现著者或校订者的责任心较强之外,恐怕只能说明这书销售得快也比较受读者欢迎。这种及时的修订对先购此书的人并不带来损害,却大有利于后来的读者和未来的学术进展。如果以为书重印得快,也该明知有错而听之任之,以求先来后到的读者都能“一视同仁”,则前文所说那后一种著者或校订者,就该大大地被称赞了。但这样看待问题的合理性又在哪里呢?一本书刚出版时,总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不出现排版印刷的错误,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要求著者或校订者不出现思想上、技艺上或学术上的失误,要紧的是,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地加以改正。然而当今之世,人心浮躁,责任心滑坡,图书报刊的差错率居高不下,某些出版部门或作家学者,要么对别人的意见置之不理,要么强词夺理倒打一耙,已成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为了与这种不良风气反其道而行之,我在甲戌校本和庚辰校本出版后,除自己更加严格地再行检点之外,一直坚持采用鼓励甚至动员读者(包括红楼网站的网友)积极参与纠错并给予奖励等办法,以求获得尽快的改进。通过这样与读者的良性互动,不仅迅速地提高了书的质量,对我个人的学术思想亦多有启迪;同时还有效地普及了《红楼梦》的版本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锻炼了“红迷”读者的鉴别能力和学术水平,并从中发现了不少优秀的人才。这后面一项,对未来学术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关于对我个人学术思想的启迪,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去年庚辰校本出版不久,一位名叫朱江的年仅十七八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现已上大学一年级),在她写给我的信中提了一些颇有深度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她很不理解第六十二回探春在提到每个人的生日时说的一句话:“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朱江在信中问道:“书中写老太太过生日分明是八月初三,怎么这里又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的生日呢?”这一问可真把我给问住了。像这样一句在书中一带而过的话,我过去还真没在意,也从没听说其他哪位文人雅士或红学专家在意过。因而在古往今来的各种通行印本和现存的所有脂评抄本中,全都白纸黑字地写着这句大致相同的话,人们几百年来均熟视无睹,偏偏被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敏锐地提出了疑问。记得有人说过:能提出问题,便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大意)。看来事实确乎如此。经朱江这么一提醒,我很快便研究出一个结论:此处的“老太太”,应该是原定本誊录者对“姨太太”的抄误——“姨”字误作“老”,系草书形讹所致甚明。于是在新三版中,我对探春这句话中的“老”字补作了校改标识,并加了条校注。这一校订,显然是合乎实际也经得起验证的。书中明写宝钗的生日为一月二十一日,与“过了灯节(即正月十五元宵节)”相吻合。探春说“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从辈分上看也分明是指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而薛姨妈被尊称为“姨太太”,这在书中也是有据可查的,如第六十七回贾母便称薛姨妈为“姨太太”;这样的称呼出自探春这个晚辈之口,更是情理中事。唯一的疑点是,薛姨妈的生日是否真的和薛宝钗遇的巧?——虽然探春所说“遇的巧”,并没有指是同一天,只说“过了灯节”,但至少应该在同一个月才对。纵观全书,似乎只有第五十七回提到过薛姨妈的生日,却也是囫囵的一句:“目今是薛姨妈的生日,自贾母起,诸人皆有祝贺之礼。”既没有写明日期,也没有提及和宝钗的生日有何关联。但据此前仅相隔两回的第五十五回开头所写“且说元宵已过”及“刚将年事忙完”等语来看,将薛姨妈的生日认定为距元宵节不久,恐怕也说得过去。由此可见,在热爱《红楼梦》的普通读者当中,往往蕴藏着大智慧。红学家们切不可等闲视之。新三版与旧版之区别及其他现在读者见到的这个庚辰校本新三版,除了封面、版式和开本均重新设计焕然一新之外,在全书内容上的修订则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充分汲取大家的正确意见,全面地排查纠正了旧版尚存的错漏字句和排版中的其他技术故障(如某些双行批语的跳行错乱等)。如今在这方面虽不敢说已经万无一失,至少是向尽早实现零差错(当然是指技术上而非学术上)的目标,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二是在全面引进新发现的卞藏本重要版本信息的基础上,对全书的校订及相关论述作了重新审视与调整提升:如改写、增补了大量的注释条目,修改、调整了书前的导论、校勘说明及脂评本源流示意图等。当然,这还只是校订者对卞藏本信息的粗浅认识,尚有待于今后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关于卞藏本,不妨多说几句。去年由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面世的这一仅存前十回文字及第三十三回至八十回总目的新发现的脂评古抄本——后来以购得此本的卞亦文先生的姓氏冠名为“卞藏本”——虽然只是一个所剩无几的残本,却在近百年陆续现世的脂评古抄本家族中又增添了一名新的成员,从而使得现存于世的十一种脂本,在新世纪的“红楼热”和“红学热”中真正变成了“十二金钗”。仅从这极具象征意义的层面上看,已经非常令人振奋,更别说经笔者初步研究,此本之版本价值实远远超出于人们的最初想象。可以断言,卞藏本的发现,对推动《红楼梦》版本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脂本源流及《红楼梦》原文真貌的深入揭示,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题外的趣话甲戌校本与庚辰校本的出版问世,可以说是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红学研究者此生最大的宿愿。我也从不隐讳自己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正本清源,即为红学诸多问题的拨乱反正和为红学的普及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包括近年来我借用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中常常提及的“草根文化”(grass-rooted culture)这一概念,所极力倡导的“草根红学”的蓬勃兴起,似乎都反映出我在学术上的某种理想主义和使命感。但我坚信自己在治学上一直是务实的,即所谓脚踏实地,绝不是那种想入非非的妄人之所为。有趣的是,多少年来,随着我在学术上的理想式追求与使命感的日益深入,似乎冥冥之中真有某种宿命在制约着我、支配着我、激励着我。一些令我百思不解的重大“事例”,我可能会在未来的自叙性作品中有所披露,这里只是趣味性地指出一点生活细节上的巧合。许多读者都知道,我治红学的基地是在西南古盐都的自流井陋室——释梦斋。我向来以此自嘲:这个从古至今颇有些名声的“自流井”(即今之自贡市中心区),似乎限定了我终其一生都只能在体制外放任自流地从事研究,因而在学术上不免带有某种独立不羁、天马行空的意味。然而在2001年我的甲戌校本问世之初,我在北京选购了一套新居,恰巧在万科星园中的“双子座”。于是,我的治学基地部分地转移到了这一“双子星座”。从此,我便隐约感觉自己渐渐地由放任自流而身不由己地被推上了红学界日渐分明的两大营垒中的另一极。可以说,在写这篇小文之前,我还并没有意识到我的上述这种感觉与治学基地的部分转移之间有何因果关系;日前偶然读到海外学者韩良露先生的《伊斯坦堡就是我的命运》(载《万象》杂志2006年12月号),却被其中一段文字震惊了:希腊神话中的信息使者双子星座……这个在神话中代表天使米加勒的双子星,负责的工作是与世人讲道,将宇宙或神的讯息用人类听得懂的方式传说出去。双子星的双重性,既是寻求对称,亦是不断冲突的正反能量,在永恒的拉扯与冲突中追求和解与统一。但任何一次能量的暂时匪合,势必开展新的对立。这是无止尽的轮回。这不能不使我联想起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在为我的甲戌校本作序时,对我校订此书的一句赞语:“这真是一种‘菩萨之心’,为‘情圣’雪芹说法宣教。”加上后来逐渐形成的客观趋势,岂不真有点像韩先生所谓之“双子星的双重性,既是寻求对称,亦是不断冲突的正反能量,在永恒的拉扯与冲突中追求和解与统一”?凡读过庚辰校本上我写的导论《走出象牙之塔》和初版后记《想起了〈尤利西斯〉》,以及读过拙著《草根红学杂俎》的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曾载《博览群书》2004年第1期),并略知我的生活轨迹的读者,在看到这段海外学者的文字时,是否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与我相似的联想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修订三版,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07年3月版)敬请关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古籍收藏知识分享每日古籍动态关注古籍善本古籍微信公众号ID:weiguji
点击展开全文
收藏、历史、读书,就在古籍。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通行本红楼梦_百度知道
通行本红楼梦
1、程乙本。通行本红楼梦是指《红楼梦》小说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按照目前的印刷数量和流行程度来说,最通行的一个版本应该是由高鹗在原作者曹雪芹的基础上续写了后四十回、并经由他和程伟元整理编撰的小说版本,世称“程乙本”;2、名称由来。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高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因此,该版本也成为此书最流行的通行本;3、其他主要版本:(1)甲戌本。这个本子的全名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年指的是乾隆十九年(公历1754年),那一年曹雪芹还在世。这个本子正文里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句子。后来这个本子在社会上辗转流传,到晚清时候被一个叫刘诠福的官僚收藏。他很看重这个本子,但后来世事沧桑,他的藏书在旧书店出现,上世纪初被胡适买到,但那已经是个残缺的本子了,一共只有十六回(不是从第一回到第十六回,而是只存一至八、十二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各回);(2)己卯本。它的全称是《乾隆己卯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个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历1759年。甲戌本是脂砚斋的重评本,这个本子是四评本,可惜脂砚斋的初评本和三评本没有流传下来。这个本子也不完整,但存下来的也不算很少,有完整的四十三回和两个半回。它现存于北京图书馆。本子里有“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样。它也是个过录本。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考证出它最早的收藏者是乾隆朝怡亲王府的允祥的儿子弘。弘皙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的儿子,弘的堂兄,允祥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允祥在康熙朝后期,一些兄弟为争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却很低调;(3)庚辰本。己卯年过去就是庚辰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公历1760年。这个“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石头记》手抄本也是一个过录本。全本七十八回,缺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它里面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虽然和己卯本一样都是脂砚斋第四次写批语评论的本子,但又经过一些整理,跟己卯本还是有区别的。现存的这个过录本可能过录的时间离母本比较远,分头抄书的人也不是都那么认真。比如前十回没有批语只有正文,可能是分工抄录的人懒得连批语一起抄下来;而第十一回以后,抄书人比较认真,不但有批语,而且耐心地抄录了回前批、回后批、眉批、行间批、正文下面的双行小字批,有些批语母本是朱批,就也抄成朱批。这个本子有其优点也有其明显的缺陷;(4)蒙古王府本。这个本子现存于北京图书馆。据说是从一家没落的蒙古王府收购来的,它叫《石头记》,有一百二十回,而且有程伟元的序,乍看似乎是个通行本。但通过研究发现,它八十回后的四十回是根据程甲本抄配的,序也是抄来的,它的前八十回里,又发现五十七回至六十二回也是从通行本里抄来补齐的,但其余的七十四回应该是从没出现通行本以前的一种在贵族家庭间流传的手抄本过录的,属于古本性质;(5)戚序本。这个本子很可贵,书名《石头记》,有完整的八十回。它在清末民初以石印的方式流行,有多种印本,其中有正书局的影响最大,书前有一位署名戚蓼生的人写的序。戚蓼生是个真实的名字,他是浙江德清人,跟他合作的书商叫狄楚青,他在书上印了“国初钞本”四个字,有跟已经流行开的通行本叫阵的意思。它所依据的过录本,经研究证明是一个保留了很多曹雪芹原笔原意的本子;(6)杨藏本。这个本子最早是由十九世纪一位叫杨继振的热爱文化的官僚私人收藏的,现在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我们上面提到的古本,名字都叫《石头记》,这个本子叫《红楼梦稿本》,它是个一百二十回的手抄本,后四十回大体是抄自程甲本,前八十回所依据的过录本看来比较复杂,是用几种流传在社会上的手抄本拼合而成的。前八十回里,它又缺第四十一回到第五十回,杨氏得到它后,据程甲本补入;(7)列藏本。原来是苏联的列宁格勒,现在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那里的图书馆里藏有一部手抄本的《石头记》,是清道光十二年(公历1832年)由俄国传教士带回那里的。这个八十回的本子缺五、六两回。这个本子流失海外一百五十二年以后的1984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启动了古典图籍整理编印的文化积累工程,挂帅的是党内一位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老同志李一氓,他决定派人去苏联列宁格勒考察那部古本《石头记》,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汝昌先生。那年隆冬,有周先生在内的一个考察小组赴苏进行了考察,周先生对这个藏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8)舒序本。这个手抄古本书名题为《红楼梦》,应该是一个八十回的抄本,但现在只存前四十回。它的过录时间可以确定为乾隆五十四年(公历1789年)。因为前面有一位叫舒元炜的人写的序,所以被红学界称做“舒序本”;(9)梦觉本。这个手抄本书名也是《红楼梦》,八十回。它前面有署名梦觉主人的序,这个序写于乾隆甲辰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公历1784年;(10)郑藏本。郑振铎是现代人,文学史专家。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不幸在1958年率领一个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牺牲,享年六十岁。他爱藏书,从旧书店里找到两回(二十三、二十四回)古本《石头记》,虽然只有两回,但很有研究价值。这个最初由他收藏,后来捐给国家的古本被称做郑藏本。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红楼梦(红研所校注本)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民文版社19823月版;19858月改由沈尹默题写书名并增加刘旦宅插图;199612月修订版复取消插图本书《脂砚斋重评石记(庚辰本)》底本甲戌本、卯本、蒙府本、戚本等脂本及程甲本、程乙本参校本底本若干处缺文均依其脂本或程本补齐第六十四、六十七缺文采用程甲本补配40程甲本底本校藤花榭本、本衙藏本、王雪香本、程乙等本本书由冯其庸、李希凡主持校注先近20位专家参加工作初版本校记1033条注释2318条1996版修订版由冯其庸、林冠夫、吕启祥负责计新增注释八十七条补充修改原注百六十五条其余所注释共二千四百零条内容文字重新作审核认定;校勘标点、段面重校文字数亦少本书目前权威版本注释尤其精善许论文、专著引文皆该本据存尽意已些专家、指兹说 增评校注红楼梦蔡义江校注浙江文艺版社1994版作家版社2006修订版本书前80《脂砚斋重评石记汇校》所列12种脂本互校择文首重甲戌本卯本庚辰本;40程甲本、程乙本互校卷首列甲戌本凡例首列位看官……始第64、67两采用列藏本与其排印本差异较本书注释采用页注释式数量较实际包括三种内容即注解、校记、脂评选辑红楼梦八十校本俞平伯校订 王惜参校  民文版社19582月版<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636月二印(稍作增订)<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9311月三印 本书全四册别《红楼梦八十校本》册附录《红楼梦八十校字记》《红楼梦部四十》各册本书戚本底本参校其八种本并据量校改文字本书第(前八十)脂本底本整理本版本史进步本书署曹雪芹著八十文四十附录体例纯虽由于部抄本尚未发现俞校本据参校本事实证明俞先推敲定字见解凡与校本比较些争议仔细斟酌俞校故民文版社2000版新版本选择俞校本文加入启功先注释同作《必读》《课外文名著必读》丛书量发行使校本普及刘世德先校点本印刷错讹较都文本注释脂批遗憾脂批注释:脂砚斋评批红楼梦黄霖校点齐鲁书社19947月版本书戴敦邦绘制插图文前八十除《凡例》及第基本依据甲戌本外余皆庚辰本底本第六十四第六十七程甲本及其脂本配齐四十程甲本底本非曹雪芹原作故作附录书收录所脂批旨整理部完整、统、简便脂评本便读者阅读、欣赏研究脂本汇校石记郑庆山校作家版社20034月版本书依使用甲戌本、卯本、庚辰本底本第六十四第六十七列藏本底本其余脂本及程甲本做校本校勘原则:于校本严取舍于底本慎改易存真准恢复原文通顺度补遗订讹程本系统则: 红楼梦校注本 启功等校注北京师范版社198711月版华书局19984月重新版本书北京师范图书馆所藏程甲本底本进行整理校注本由启功先主持张俊、武静寰、周纪彬、聂石樵、龚书铎校注本书324册简体字竖排本<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5万字本书注释详实每校记书前原版插图北师版社本书版权转给华书局华书局经必要修订于19984月重新版改精装3册简体字横排本<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2.5万字(注释部减少<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6c655f万字)取消插图版本2002共印刷4外华书局两种白文普及本别2001<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平装2册200532精装1册想做深入研究建议买影印本所谓古本现13种周汝昌先 《石记真》 看看较贵
其他4条回答
通行本故事完整前通顺质量根本高已经幅更改版通行本版社抵相同注释些相较少唉质量真差(指印刷质量指文本)
接近作者原意属脂批本十种脂批本甲戌本文本质量第连卯庚辰比惜甲戌本残缺严重剩十六(第至第八、第十三至第十六、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甲戌本批语重
庚辰本相完整79(缺六十四六十七<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实)脂批数量占前
甲戌本与庚辰本称双璧两版本错作家版社版《脂砚斋重评石记甲戌校本》(32元)《脂砚斋重评石记庚辰校本》(99元)
现在通行本的《红楼梦》都是以曹雪芹所遗留的前八十回以及高鹗伪续的四十回合并成的。现在要看古本的《红楼梦》其实也不难,到网上就可以下载古本《红楼梦》的影印本,要说最接近曹雪芹原笔原意的,可能要属那些最老的本子,像甲戌本啊,庚辰本这些。
到书店去挑,什么样的都有
周汝昌校本的.
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庚辰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