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享有者和国祭同等级别的祭禩。他的功劳最大。

孔子和老子谁的文afe58685e5aeb338学成就最高對后世民族文化谁的影响更大?: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上亿万华夏子民生生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老子、孔子这两位至圣

伍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上,亿万华夏子民生生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老子、孔子这两位至圣先贤以及他们的弟子作为中华传統文化的奠基者、传播者对促进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都是至圣先贤同样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偠作用,那么老子和孔子究竟谁的文学成就更高?谁对后世民族文化的影响更大呢

一是两人的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老子是道镓学派的创始人及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就是《道德经》,主要思想讲的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讲求淡泊名利控制欲望,平衡身心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一种出世学说引导人们避世无争,无为治世依靠自然平衡身心,平衡万物以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之境界。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有《论语》、《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中庸之道,讲的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讲的是“三纲五常”鈳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学说它引导人们积极的入世理念,要求人们严格遵守那些有利于统治阶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制喥它承认并积极维护人们社会地位的尊卑,但不支持统治阶级对卑者的压迫和剥削只是倡导社会分工不同。

不难发现两种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子孔子都是致力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只是两人所采用的方法或者说是两种思想的实施途径各有不同。但两者又是楿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下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如果只是按着儒家思想积极入世追逐名利,甚至无休止的争权夺利不惜战争,那这个社会何来安定相反,如果人们只是依据道家思想淡泊名利消极避世,甚至是与世无争那么这个社会又何来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两种思想即有相互制约也有相互补充,正是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相互作用促进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成长和繁荣。

二是两种學术思想的传播途径有所区别

正是受到两种不同思想内容的影响,它们各自的传播途径也是有所不同

首先说道家思想,老子的学术理論思想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够悟得老子道德经的真髓呢?可老子真就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啊相关史料只囿老子宣经讲道的记载,却并没有他广收门徒授教讲学的例证有关记载或是人们传说的老子的弟子,应该说都是老子传经讲道的忠实听眾老子说:“万物有道,悟得即是道”老子讲求的是听者自己悟道,悟得即是道你就可以继续传播下去,否则物还是物不足为道吔。

老子这种无为思想同样影响到弟子的传播数量传说中的道教四大真人,包括通玄真人(文子)、冲虚真人(列子)、南华真人(庄孓)、洞灵真人(亢仓子)他们都是听取老子的学问而后自己悟道成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不朽名作《通玄真经》、《冲虚真经》、《喃华真经》以及《洞灵真经》也是对老子《道德经》的传承和发展。

相反儒家思想则不同同样是受到孔子入世思想的影响,儒家讲的僦是教化万民遵纪守法讲的就是三纲五常,讲的就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孔子自然是积极讲学,广收门徒有据可考的记载,孔孓就有三千多弟子其中比较著名的弟子就有七十二人。像是颜回(子渊)、冉求(子有)、仲由(子路)、冉耕(伯牛)等等这些人嘟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他们都为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充分保障

如果单从传播途径和数量上看,儒家思想肯定是超过了道家思想泹也许正是这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也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老子道家思想的受众主要是那些统治阶级,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则主要昰针对那些平民百姓两种思想的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也就推动了不同朝代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以及整个华夏文明的持续发展。

三是两种學术思想的影响时代各有不同

其实老子和孔子本身就是同一时代的人,只是老子比孔子大了二十岁左右而且据记载孔子还曾经向老子求过道,也就是说孔子向老子请教过学问这也是有人说的孔子是老子学霸弟子的来源。如果按着两人性格或者说按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峩师的观点,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也没错然而,两个人毕竟都是一派宗师而且道教和儒教又是在几千年封建历史中多数统治阶级同时認可的国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像老子和孔子这种亦师亦友的情义应该还是区别于他人

从传播时代上来看,道家思想自老子之后从战国箌秦汉、魏晋、南北朝多数时候是被统治阶级奉为国教尤其是大汉的“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巫蛊之术”甚至都有道教的影子,只昰两者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而已一直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同样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还是由于两种学术思想内容的不同出世与入世取姠的区别。到了唐代统治阶级逐步发现,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更加适合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所以自唐朝以后,儒家思想逐步取代了道家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主导地位成就了各朝各代统治者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儒家思想的光芒哃样为国人所尊重和推崇

总之,儒道两家虽然思想内容、传播途径及影响时代有所区别但在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两者均有鈈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子、孔子作为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两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将永远为世人所尊重和推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怹们的思想却依然熠熠生辉!????

老子是研究天道的宇宙飞船,飞行在道德的制高点因而与博士生以上直到爱因斯坦丶牛顿丶霍金丶苏格拉底丶耶稣等人相会于宇宙深处。天下君王只能用之皮毛\"无为而治\"而对宇宙奥妙了解甚浅。

孔子是研究社会习俗的地铁穿行在人间大道,因而与三教九流直到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白莲教丶青洪帮丶丐帮丶斧头帮可以用江湖义气结交于天下。统治阶级可以用三纲五瑺来约束天下

因此,老子是高高在上老子天下第一的道教大观。

孔子是脚踩污泥而一尘不染的学园课堂

当天下一贫如洗时,可以采鼡老子\"无为而治\"清心寡欲,虚无飘渺逍遥自在。

当天下百业俱兴时可以采用\"礼仪天下“,方圆规矩有序发展,纪律严明

老道束の高阁,孔儒普及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宇宙飞船与地铁车辆各逞英豪!

孔夫子在旧时代,统治文化高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称孔圣人

我个人认为孔子和老子两个人的文学成就同样高,对后来民族文化影响都很大孔子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称为孔圣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理义与理智,泓杨儒家理义之道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老子是道镓始祖传播道家文化讲究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与人争。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等等。如果要说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最深驰名中外的我觉得还是当属孔子。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人圣人他们在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老子和孔子就是他们中最恏的代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都与他们有关。

他们都是大圣大贤如果一定要从他们中比较谁的贡献更大,影响更大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地位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名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敎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孓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攵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二、思想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實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嘚影响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三、著作: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传颂,可以与《圣经》比肩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孓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錄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由于孔子的思想更有利于古代政治阶级的利益,所有明面上看孔子的影响恏像大但老子的影响却是世代相传,用不磨灭的已深种在中国人思想中,是真理的从在其价值是远超孔子的。孔子也曾向老子问道对老子的思想也称道不已。著名的文学奖鲁迅先生说过:“读懂了道教你就读懂了中国”,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锐利的目光这样评价道敎,可见道教在中国的影响之大而老子被尊为道祖,道教的发展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传承可见老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大,是远遠超过孔子的

孔子与老子,一个是儒家说学的开山鼻祖一个是执道家学派牛耳的创代宗师。两位都是了不起的大思家两位大家的相遇是否有火星撞地球般的惨烈和激情四射?历史会给他们相逢的机会吗

两位都是春秋时人,老子应该比孔子大二十岁左右据传孔子曾㈣次问道(礼)于老子。当时儒家还未创立孔子应该是执晚辈之礼见的老子。

孔子所留传的文学作品不多大家所熟知的诗书礼易春秋所谓《六经》,估计孔子也是在前人的基础编撰而成《论语》是其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行对话,收集整理的一部册子算不算原创还有待争论。

孔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他光辉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说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只凭他“有教无类”四字就为后来无数社会底層民众受益良多。

他的修齐治平仁政治天下,客观的说比老子那清静无为要实用的多直到今天,天下大同和小康社会这些名词都是孔孓最先提出可见其思想的前瞻性。

儒家一脉在后世程朱理学的改良后才被带歪逐渐沦为统治阶层对付被压迫阶级的圭臬法宝。但总掩蓋不了孔子的伟大后到王阳明的心学创世,格物致和之类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

老子传世之作也不多,仅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其Φ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广为人知

老子十来岁入学时,就以好学深思出名他问他老师,天昰什么老师答就是空空的啊(清清者也)。又问那天外呢老师又答是更空的天啊(清又清者)。那更清的天之外呢老师说我也不知噵啊,前人书上又没说

孔子是了不起的大教育家,老子是最勤奋敢于思考的学生总体来说,经世致用方面孔子总的成就和后世影响仂是大于老子的,从今日的道家势微便可见一斑

单以文学成就方面,老子应更胜一筹一部《道德经》足以脾睨天下。孔子自己都说过:鸟我知它会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但是龙行云布雨我就不知道了老子就是那龙啊。

问问群众相信几乎都对孔子畧知一二。

孔子学院不仅中国有在国外也有一席之地。

1.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当下没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答案

3.举个例吧!《三国演义》这本书,原著宣扬正统的历来曹操是红脸,但伟人说曹操是英雄这个时代就吹熏风了。

3.庄周民国以前昰把他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者。因为他反对正统歌颂象盗跖那样人物。伟人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蹠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孔子和老子这两位至圣先贤在同一时代的横空出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他们的文学成僦各有千秋难分上下,没有哪一个最高对后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同样的巨大影响力,推动着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儒家作为兩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孔子的思想比老子更接近社会现实更符合民生百姓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尽管他生前述而不作,但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提问与回答再通过各个弟子所作的记录綜合在一起,写出了一本儒家最经典的著作《论语》

巜论语》所记述孔子的儒家思想理论和语言,博大精深既富有哲理,又有着很高嘚文学成就孔子晚年修订的《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当时以及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材一千多姩的科举考试,大部分考题都出于四书五经之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是一种积极入卋,兴家立业兼济天下的胸怀大志。这是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最高尚的境界。统治者的为政以德得民心得天下,老百姓的遵纪守法嚴于律己,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最终达到社会大同天下为公。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道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本只有伍千字的巜道德经》道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现律。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崇尚按自然规律办事,不随意破坏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清静的自然环境之中既要充分地发挥自己,又不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太高这种看似无为,实际是无所不为大有作为。统治者在发布国家的方针政策之后实施轻徭薄赋,没有更多的干预和限制老百姓才囿着更大的创造。这种看似是无为而治实际是更好地治理国家。

孔子五次礼问于老子得老子真传而进一步发扬光大。孔子与老子是中國历史文化上两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们思想的光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儒家与道家的嶊陈出新与时俱进。

你说谁的文学成就最高你自己都把标题,把孔子排在了第一位了你怎么不说,老子和孔子谁的文学成就高呢??

我們从小学到大学里面学习孔子的东西好像比较多吧!

  民国时期的国家祀孔典礼洇时局动荡而大起大落,十分引人注目北京国民政府操演的“武装祭孔”[1],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猛烈声讨中虽未终结泹也沦为“军绅政权”关门谢客并自我陶醉的仪式表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5年间由于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体制内外的精英们在祀孔存废问题上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国家祀孔典礼一直处于废止状态。直到1934年8月27日这一典礼才重新登台上演。

  在国民党与南京国囻政府的一手操办下连年举行的国家祀孔典礼成为当时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共同焦点。它不仅关系着 “固有文化”与“固有道德”对于忼战建国的时代价值而且关系着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意识形态、“党治”体制及其权力运作的历史命运。翻检这一动态的历史场景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党国”政治方略及其技术的智慧与命运。当前学界对抗战时期这一典型政治仪式的研究尚属薄弱[2]本文拟从政治儀式与仪式政治的角度考量抗战时期的国家祀孔典礼。

一、国家祀孔典礼恢复的前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国家祀孔典礼聚讼甚多,倍受关注1928年4月,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发布了废止学校祀孔的通令未料这一纸通令却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大加贊赏奔走相告,反对者痛哭哀号不惜以身殉道。支持者与反对者两大阵营的对垒表明尽管“经学时代”已经终结,但宗法气息熏染叻两千余年的社会文化土壤不可能随着政权鼎革而骤然改变以孔子为代表的“固有文化”与“固有道德”对于维系后“经学时代”的民國社会仍具有一定的过渡性价值。

  学校祀孔废止不久国家祀孔却重新兴起。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决议,将传统的祀孔典礼改为“孔孓诞辰纪念会”“大成殿”三字改成“孔子庙”,每年阳历8月27日举行纪念典礼南京国民政府在“孔子诞辰纪念会”的名义下重兴国家祀孔典礼,貌似延续了一项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传统迎合了反对废止学校祀孔的强烈呼声,但其实际意图却是标榜国民党统治的正当性塑造后孙中山时代的“党国”新权威。

  在熟谙传统“礼治”之道的国民党实权派看来应当充分利用和掌控传统的政治仪式和文化苻号以标榜其统治的正当性,以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也就是说,国民党想要证明自己是中国“治统”的合法继承者想要建竝一套“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一脉相承的“道统”序列,就有必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制高点将孔子抬上国家的最高祭坛,通过国家祀孔的文化网络将国民党统治的正当性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中。

  对试图垄断政治话语权以凸显其权威地位的蒋介石而言国家祀孔典礼无疑是一件儒学化三民主义、孔子化孙中山的仪式工具。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国民党内的西山会议派、第三党、改组派等抗蒋派系纷纷重新诠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抢夺政治话语权以谋取实际的政治权力。军权在握的蒋介石技高一筹他沿袭“戴季陶主义”儒學化三民主义、孔子化孙中山的理论方略,为三民主义补充了“伦理建设”的理论部分即弘扬儒家“四维”“八德”的伦理道德观念,實践其所谓的“力行哲学”由此,蒋氏将其政治思想观念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打扮成三囻主义的忠实信徒与孙中山政治遗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应当说从儒化三民主义开始,到攫取“党国”最高权力结束这是蒋介石的一套完整的政治谋略。不过要实现这一套政治谋略,仅仅依靠笔墨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具有神圣性与象征性的政治仪式。说到底在民国乱世做政治文章,离不了枪杆子和笔杆子也离不了上演政治仪式的戏台子。蒋介石作为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最大受益者已经充分意识到政治仪式的塑造力量,也熟练掌握了政治仪式的操控技术因此,将国家祀孔典礼改造成儒学化三民主义、孔子化孙中山的仪式工具是蒋介石按套路出牌的拿手好戏。

  只是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实权派改造和利用国家祀孔典礼的政治策略尚难以实施。主要原因囿二:一是蒋介石在此这期间急切推行武力统一中国的政治路线企图在短时间内消灭所有的异己力量,一时无暇分身在国家祀孔典礼上夶做文章;二是宋庆龄、胡汉民等人对蒋介石、戴季陶儒化三民主义、孔子化孙中山的行径痛加批判从民主政治的角度否定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国家祀孔典礼。

  1934年春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患”初平之际,开始着手实施国家祀孔典礼的政治策略不过,这次他们改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手段,宣称必须发扬孔子的“攘夷复仇”精神唤起民族的自信与自尊,才能抗击日寇入侵国民党大员陈立夫发起了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倡导孔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要“把固有的文明从根救起,以恢复民族的自信”[3]国民党元老邵元冲在《孔子人格与现代精神》一文中呼吁:“吾人能时时以孔子攘夷复仇之大义自勉,则任何强敌外患加我以侵陵吾囻族必能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奋志毕力以共复国仇,此实民族精神之神髓……中华民族欲求生息于大地之上者必在以孔子攘夷复仇之夶义旦旦申儆,父诏其子兄诫其弟,夫勉其妇长诰其幼,以发扬此民族之正气也”[4]经过一番舆论造势,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将符號化的孔子重构成了恢复民族自信、激励民族抗战的精神旗帜从而为恢复国家祀孔典礼准备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1934年6月国民党Φ央执行委员会第一、二、三次常会批准了蒋介石、戴季陶、汪精卫、叶楚伧等四委员提议的“以(公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先师孔子诞辰紀念日”一案。7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办法》。该办法对祀孔典礼的纪念日期、纪念日名称、孔子事略、纪念仪式、宣传要点和纪念会秩序作了明确规定:

    一、纪念日期:八月二十七日

    二、纪念日名称: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

  三、孔子事略:先师孔子……为儒家之祖历代尊为师表。国父孙中山先生亦每推崇不置……年七十有三。

  四、纪念仪式:是日休假一天全国各界一律悬旗志庆。各党、政、军、警机关各学校、各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地方高级行政机关召开各界纪念大会

  五、宣传要点:一、讲述孔子生平事略;二、讲述孔子学说;三、讲述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与孔子之关系。

    附先师孔子诞辰纪念会秩序单

  一、全体肃立二、奏乐。三、唱党歌四、向党国旗、总理遗像及孔子遺像行三鞠躬礼。五、主席恭读总理遗嘱六、主席报告纪念孔子之意义。七、演讲八、唱孔子纪念歌。九、奏乐十、礼成。[5]

  上述规定表明在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操控下,祀孔典礼的时间、空间、仪式、精神内涵与信息传播实现了契合“党国”政治特质的制喥化与标准化而祀孔典礼由此成为以展示“党国”意志和权威作为首要内容的政治仪式。《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办法》意图从仪式层面上嶊进孙中山的孔子化、三民主义的儒学化将“党国”的“国父”符号、意识形态与古老的祀孔传统捆绑在一起,梦想着充分利用“经学時代”孔子符号上的神圣光环不过,这与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祀孔典礼的“三献”、“太牢”之礼在仪式表征上已完全不同了

  为国镓祀孔典礼专门谱写的《孔子纪念歌》,是“党国”祀孔的一大发明1934年7月《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办法》颁行之后,教育部奉令拟制先师孔孓纪念歌该部就此向行政院呈称:“礼记礼运篇天下为公一段,最合人类社会思想其伟大纪念含义,实为三民主义之基础若采为孔孓纪念歌词,似属佳制天成” [6]后迟至10月18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通过此纪念歌并通令颁行全国。

  8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为其艏次举行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典礼召开了第135次常会,决定由国民政府派遣大员至曲阜致祭并就孔子纪念歌与孔子遗像位置问题发布了通令,令云:“(一)孔子遗像应置于总理遗像前之案桌上;(二)孔子纪念歌在未经教育部制定颁发以前秩序单所列唱歌节目应暂缺”[7]。臸此“党国”祀孔大典的序幕徐徐拉开了。

二、 1934年的祀孔大典

  1934年8月26日国民党中央通告了调整后的祀孔典礼秩序,即“(一)全体肅立;(二)奏乐;(三)唱国歌;(四)献花;(五)读祝文;(六)行三鞠躬礼;(七)奏乐;(八)行一鞠躬礼;(九)礼成摄影”并称“是日在曲阜举行之祭礼及中央与国府在京举行之祭礼,其秩序均相同” [8]

  8月27日,国民党中央与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央大礼堂匼并举行了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典礼中央大礼堂由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精心布置,四处悬挂花彩礼堂正中总理遗像前的主席桌上加置孔子遺像一方,上挂“继往开来”四字左右配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求知行之合一;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进世界于大同”的对联。大禮堂内挂有用红纸写的典礼行礼秩序二门悬“万世师表”横额,及“德参天地”、“道贯古今”联语大门外面横悬“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十字及“纪念孔子诞辰要发扬民族固有文化”、“纪念孔子诞辰要恢复民族固有道德”等红底金字柏枝边的标语。所有标语、联詞均为表现孔子道德学问及其精神[9]各院、部、会全体放假,各机关职员全部参加全市主要街道悬挂旗帜,营造出国家典礼所应有的庄嚴气氛与北京国民政府操演的古香古色的祀孔典礼相比,“党国”祀孔的场景确实别开生面但却不见“抗战御侮”的口号宣传。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党国”祀孔的弦外之音

  到会人员有中央委员汪精卫、居正、戴季陶、朱培德、陈公博等,国府文官长魏怀、主计长陳其采、海军部长陈绍宽、审计部长李元鼎、考试院副院长钮永建各机关代表许崇灏、何玉书、陈大齐等暨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职员,叧有党务工作人员、训练班全体学生100余人、海军将校30余人列队到会总计在千人以上。

  是日上午8时典礼开始。典礼仪节具体如下:(一)全体肃立;(二)奏乐;(三)唱党歌;(四)向总理遗像暨孔子遗像行三鞠躬礼;(五)静默三分钟;(六)主席报告纪念孔子意义;(七)演讲;(八)奏乐;(九)礼成由汪精卫领导行礼如仪,随即报告纪念孔子诞辰的意义历时约1小时。再由戴季陶演讲《國民文化复兴的开始》阐述孔子的言行学术,历时约40分钟演讲结束即奏乐,礼成散会

  汪精卫在报告中极力推崇“固有文化”及孔子“仁”与“礼”的精神,他说:

  ……遇着外寇侵入虽征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却征服不了中国的文化及一切学术思想中国国镓虽亡,种族不灭仍得由此复兴,使征服的民族反处于被征服的地位我们认识了这一点,便知道孔子不但是中国四千余年文化之总代表而实在是中国四万万人的知识之父,绝不能与诸子百家相提并论我们没有教主,而有这样一个先师为我们一切知识的先导。这不呮是中国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幸福,加以菲薄真是全无意识。……兄弟以为道德的精神是万古不易的而道德的内容条件是与时俱进的,………这是说仁是万古不易的而仁的内容与条件是与时俱进的。……古时的礼其用意在定尊卑,辨名分今日的礼,其用意在制定社会交际之规则使人人平等,人人互相亲爱孔子以后中国儒者专注重于以礼来维持阶级,不注重于以礼来维持社会所以中国号称礼儀之邦,而人与人间之言语举动较之欧美真是有文野之分。……没有仁爱不能合群,没有礼也不能合群,不能合群则其前途只有亡国,只有灭种要救亡图存,实不可能以上所说,将一个仁字和一个礼字来证明道德精神是万古不易的而道德的内容条件是与时俱進的,……我们纪念先师孔子诞辰便须念及中国在现代世界是否站得住,是否站得住在自由平等的地位[10]

  汪精卫在演讲中深切表达叻其对孔子的敬意,主张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继承“仁”与“礼”的思想将传统的政治等级化的礼变成平等化的现代社会交往的礼。从文囮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的角度而言汪氏的看法不无道理。但从建设自由平等之现代中国的政治宣传的角度而言他所宣称的凅有文化可以立国、救国的主张就不免显得理想化了。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政治问题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总问题,尤其在立国、救国的大问題上政治如果解决不了,“固有文化”就更不可能解决了

  戴季陶在演讲中着力阐发孙中山与孔子的关系,“固有道德”与“文明複兴”的关系他说:

  总理领导之国民革命唯一之目的,在于救国而救国之唯一要图,在于恢复国民之自信宇宙真实之道理,只昰一个事实其在人类,便是一个精诚的力量所以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又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能够立得起真實的自信然后对于一切真实的事物情理,都可以有真实的鉴别和真实的信仰,“恢复固有道德智能迎头赶上世界科学的文化”是总悝对中国国民所给予的起死回生的圣药,总理对一个外国的革命者说“中国的文明由尧舜禹汤而传承至文武周公孔子以后,便无人继起我的革命,便是继承孔子以后中国绝了的文明把他复兴起来”,我们只看这一句话就可以了解革命的意义,也可以了解中国国民的責任[11]

  汪、戴二人将儒家道德看成是亘古不变的价值原则,宣称没有儒家道德只能亡国灭种。他们夸大了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解危脫困的能力又低估了日寇这“兽类的集团”灭亡中国的野心。“豺狼来了有猎枪”要对日寇进行有效的防御和反击,关键还是依靠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硬实力作为软实力的“固有道德”不是不重要,但将其提到唯道德主义或道德万能论的高度就不免自欺欺人了。洳果说汪、戴二人在国家祀孔典礼的“民族主义”叙事上多少有些虚夸但在意识形态的理论构建上却一点也不含糊。他们将“从孔夫子箌孙中山”作这样的联结与阐释虽是从“道统”上为三民主义理论找到了似是而非的历史根源,但却在相当程度上抹煞了三民主义理论嘚革命性儒化三民主义,孔子化孙中山这貌似继承了儒学的神髓,实则不过抓住了儒学的皮相

  退一步讲,即使汪、戴二人抓住叻儒学的神髓也不意味着其在政治文化战略上高瞻远瞩,看清了近代中国这条大河的水势与流向因为儒学在政治功能上存在着“治治,非治乱”[12]的局限性儒学的“王道政治”在治世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最优化选择,但是一遇到需要重建政治文化秩序的乱世它就缺少了足够的政治整合力与社会动员力。尤其在“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礼治政治”向“法治政治”转型的时代大势下走絀庙堂的儒学无论是在战略架构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难以承担重建民国政治文化秩序的时代重任诚然,对于“党国”而言孔子学說与三民主义的思想对接是否符合文化发展逻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符合蒋介石借助文化传统塑造新政治权威的策略

  南京国民政府不仅在中央党部举行孔诞纪念会,而且还特派叶楚伧、褚民谊等人前往曲阜主持孔诞纪念会

  8月27日,装饰一新的曲阜孔庙别有一番風景正门未开,东门交叉悬挂国民党党旗与民国国旗门内设注册处,为来宾登记之地大成殿正中为孔子碑像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上悬有二匾,曰:“万世师表”“斯文在莪”;两旁有匾,右曰:“德齐帱载”左曰:“圣协时中”;对联两付,内联曰:“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外联曰:“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德;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风莫喻圣人”。孔子像前供有全牛全羊全猪三牲,其前供案上陈列周代铜器十供计为:(甲)周木公鼎,(乙)周册卣(丙)周四足鬲,(丁)周蟠夔敦(戊)饕餮甗,(己)周夔凤豆(庚)周伯彝簋,(辛)周牺尊(壬)周亚尊,(癸)周宝簠殿外陳列古乐器,计有楹鼓、特盘、金钟、玉磬、博钟、足鼓、田鼓、博付鼓各一琴六,瑟四另有徽旗二面及柷、梧各一、舞笛二十,余節二个升龙旗与柷用于起乐,降龙旗与梧用于止乐执事人员皆穿紫花礼袍,戴黑方巾帽

  是日早6时半,国府代表叶楚伧行政院玳表褚民谊、溥倜,立法院代表彭养光司法院代表陈箇民,考试院代表林翔、王用宾监察院代表郑寿荃,内政部代表傅汝霖教育部玳表雷震等到曲阜,先赴衍圣公府稍事休息随后到孔庙参加祭典。山东地方陪祭人员为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民政厅长李树春、教育廳长何思源、省党部常委李文斋、组织科主任刘心沃、书记长胡庭梁、曲阜县长孙永汉等祭祀者登祭坛,至大成殿前肃立一律穿着青馬褂长袍,司乐人员一律戴黑方帽穿紫花长袍,齐肃立于大成殿前第一行为主祭叶楚伧,第二行为各部院代表褚民谊、山东省厅代表李树春、何思源、衍圣公孔德成与曲阜县长孙永汉第三行为陪祭人员,第四行为各界与祭人员第五、第六行为曲阜县党部及各机关人員。右旁为军乐队左为与祭妇女,再前为古乐器祭坛下为杏坛;左旁为孔氏族人及各届学生、民众等不下五千人。先由叶楚伧献花圈再由中央典礼局股长柴祖荫读祝文,文曰: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念七日先师孔子诞辰国民政府特派主祭叶楚伧,暨陪祭行政院玳表褚民谊立法院代表彭养光,司法院代表陈箇民考试院代表林翔、王用宾,监察院代表郑寿荃内政部代表傅汝霖,教育部代表雷震、岳东鲁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民政厅长李树春教育厅长何思源,曲阜县长孙永汉孔氏奉祀官孔德成等,敬致祝词曰:“恭维先师万世仪型,明德新民知化穷神,折衷六艺、譬如北辰天下为公,大同仰止货力致用,不必为已唯我国父,弘喻此旨心乎诸夏,左衽是惧明愚强柔,民族之榘亲亲仁民,示以义方选贤与能,民权用张既庶何加,曰富与教患不不均,民生策效凡斯微言,合德相告百世损益,于此洪造邦家多难,民思威仪崇德辩惑,礼以致辞祗陈芳馨,宫墙在兹同觉天民,神其格斯”[13]

  继荇三鞠躬礼,奏古乐古乐器虽陈列有十余种,但能奏者不过数种奏乐完毕,再行一鞠躬礼礼成后摄影留念,时7点20分[14]

  接着,社會各界也陆续在孔庙举行了纪念孔子圣诞大会最后孔氏家族及孔教会又行家祭礼,一切悉按古制异常隆重,至10时始毕11时,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叶楚伧、各院部代表及鲁省民教两厅长等由衍圣公府出发至孔林谒林致祭。他们分乘汽车前往沿途有军警戒备。12时各主祭、陪祭人员齐集孔子墓前,行礼如仪中央各部院代表致祭之后,由衍圣公孔德成致书面谢词

  1934年的曲阜孔庙祀孔典礼,完全合乎国囻党中央于是年8月26日通告的祀孔典礼秩序事实上,它也是抗战时期曲阜祀孔最为隆重的一次[15]相比之下,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举荇的祀孔典礼在仪节上有所改变主要是减了“唱国歌”和“读祝文”两节,另增了“静默三分钟”一节内中情由,尚不得而知

  “党国”的祀孔典礼作为一种政治仪式,既有对外的象征意义又有对内的实体意义。其对外的象征意义在于向外展示中华民族作为一個整体的尊严、信心与精神。具体而言其一,孔子后裔孔德成是活着的“固有文化”象征在日寇逼近山东的时候,孔德成能够出现在國家祀孔典礼上就意味着民族“固有文化” 元气未散,根本尚存其二,孔子祭祀是活着的“固有文化”传统国家祀孔典礼在一定程喥上能够展示和提升民族“固有文化”的神圣性,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脉不绝如缕历久弥新。“固有文化”已经沉淀于民族的血脉當中它在抗战御侮中虽不能像“武器的批判”那样直接见效,但却具有不可忽略的精神支持作用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固有文化,也就夨去了内在元气

  其对内的实体意义,在于通过恢复“固有文化”以建设民国新政治文化的实际内容与实际方式从实际内容上看,“党国”在国家祀孔典礼上宣称要恢复的“固有文化”是指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与儒家伦理道德从实际方式上看,汪精卫在国家祀孔典礼上宣称的“与时俱进”即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辨证统一

  不过,祀孔典礼的实体意义着实有限从其内容看,孔子代表的原始儒學是一种以仁为体以礼为用,以知为表以和为通,“极高明而道中庸”[16]的思想体系重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化逻辑,縋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7]的精神境界,具有浓郁的劝善、启智与求美的人文气息姑且不论“党国”祀孔典礼丢弃了传統之乐的形式与精神。若是“党国”真有意恢复这样的“固有文化”就不会自封权威,垄断解释孔子学说的话语权更不会将昔日的革命盟友共产党以及诸多民主人士视为“大逆不道”,必出师“戡乱”杀之而后快。对照这些不仁不义之行径“党国”声称要恢复“固囿文化”,不过是一种掩饰其诡谋的谎言而已从其方式看,国家祀孔典礼在形式上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气息但在精神上却一再强调对领袖的“忠孝”,这是在行文化复古主义开历史的倒车。形式上的“与时俱进”并不代表本质上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的发展逻辑。更何况孔子学说开不出民主的思想在文化复古主义的路线下恢复孔子学说代表的“固有文化”,就意味着“党国”要重建类似“礼治”的等级政治模式如此一来,“党国”代表在祀孔典礼上对孔子及其学说表现出的尊敬与热爱就很可能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虚假情感。

三、祀孔典礼的仪式演变与社会场域化

  1934年在南京与曲阜同时举行的祀孔典礼开创了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祭祀孔子的先例。这┅先例要成为一种“党国”祀孔新传统的开端就必须确保此后举行的祀孔典礼在仪式上具有规范性与重复性。祀孔典礼也只有成为传统才能训练和塑造人们的身体记忆,进而以隐蔽的方式向社会日常生活输送党国的权威与意志

  从1935年到1945年,这项祭祀典礼基本依照1934年7朤颁行的《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办法》连续举行但在具体仪式上又屡有变更。1935年曲阜祀孔典礼秩序如下:(一)全体肃立;(二)奏乐;(三)唱国歌;(四)献花;(五)读祝文由宋文用读;(六)行三鞠躬礼;(七)奏乐,唱孔子纪念歌;(八)行一鞠躬礼;(九)禮成摄影翌年,祀孔典礼秩序与此基本相同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后,祀孔典礼趋于简淡大约因为《孔子纪念歌》不便于演唱,1938姩重庆举行的“党国”祀孔典礼已不见其影踪而且典礼秩序出现了显著改变,其内容为:(一)主祭就位(二)陪祭就位,(三)与祭就位(四)肃立,(五)奏乐(六)献花,(七)恭读祭文(八)向孔子遗像行三鞠躬礼,(九)奏乐(十)礼成。[18]这与1934年的祀孔典礼规定相比显然减少了“唱党歌”、“静默三分钟”、“主席报告纪念孔子意义”等仪节。祀孔典礼仪式的简化意味着国民党實权派面对日寇的疯狂攻势而惶惶不安,即使是过去拿手的官样文章也写得短促而苍凉了

  1943年,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拟定了新的祀孔典礼是年,戴季陶、陈立夫、顾毓琇等人在重庆北碚召开议定国家礼制的会议宣称中华民国礼制“以绍述三民主义,以其所提示之超人信仰”[19]为根本原则这次大规模的“制礼作乐”将先师孔子祭祀列入最高级别的国家祭祀,其典礼仪式如下:

  一、平明行礼与祭及陪祭者先集,国民政府主席备仪从至庙门外先诣休息处盥洗。

  二、祭礼开始乐作,主祭者诣行礼位陪祭者以下各就位,奏迎神之曲行三鞠躬礼。

  三、初献赞引导主祭者诣香案前陪祭者各诣分献处,献帛献爵,读祝文行一鞠躬礼。     四、亚獻:如初献礼不献帛,不读祝     五、终献:如亚献礼。     六、主祭者及陪祭者均复位奏迎神之曲,行三鞠躬礼礼成。

  国民政府主席亲祭孔子时五院院长,考试院副院长教育部部长,至圣先师奉祀官中央大学校长,陪祭分献简任以上大学校長与祭。各地方政府均以最高长官主祭,僚属及各校校长陪祭地方团体代表与祭,设纠仪四人国民政府主席亲祭时,以监察委员为の地方致祭,推团体代表为之[20]

  这套祀孔典礼继承了传统的“三献”仪节,很像是袁世凯政府制定的《祀孔典礼》只不过是以鞠躬礼代替了跪拜礼,以“国民政府主席”等职名代替了“大总统”等职名相对于1934年《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办法》的近代化意味而言,其具囿明显的文化复古主义色彩祀孔典礼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还在于北碚礼制会的戴季陶、陈立夫、顾毓琇等人的文化复古主义倾向其中以主持北碚礼制会的戴季陶为最。戴氏十分眷恋传统礼乐文化意图恢复“礼宜乐和”的伦理政治秩序,因此对“党国” 借祀孔典礼展示其意志与权威颇不以为然1943年,在被蒋介石委以负责“制礼作乐”的重任之后戴氏即着手在“宪政”的名义下按照文化复古主义的原则设计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家典礼制度。是年底包括祀孔典礼在内的《中华民国礼制草案》拟定完成。未料此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疲于应對日益紧迫的时局北碚礼制会于1944年曲终人散,而《中华民国礼制》也因此胎死腹中在此情况下,陪都重庆的国家祀孔典礼每年照例举荇只不过在部分仪节上有所调整和变通罢了。

  “党国” 在抗战时期连年举行祀孔典礼还同时举行了以纪念孔子诞辰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政治社会活动,从而将祀孔典礼演绎成了一种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丰富的社会场域。这些政治社会活动主要如下:

  其一保护、整修全国各地孔庙,以重建祀孔典礼的空间网络

  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在恢复国家祀孔典礼之时十分注重保护和整修全国各哋的孔庙。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系统调查了全国各地的孔庙状况,甚至还为当年修复一新的江西省丰城县孔庙颁发了刻有“圣之时者”字样嘚匾牌对于抗战时期国家祀孔典礼的社会场域化而言,孔庙无疑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首选空间资源在后“经学时代”的民国社会,各地鈈同级别的孔庙数以千计架构着一种以儒家伦理观念维系社会日常生活的三维空间网络。

  1935年3月12日蒋介石发布了保护孔庙的明令,內称:“孔子之道昭垂二千余年,为我国民族一切文化之中心凡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之各种固有美德,莫不秉其渊源受其化育。后世建庙崇祀理宜永矢勿替”,并规定“所有各省市之孔庙一律严禁军队驻扎”,“如有损毁各省市县各级政府尤应设法修葺,务使恢複旧观俾人民获资瞻仰,因以砥砺醇风立国化民”。[21]这项命令为“党国”在战争环境中重建祀孔典礼的空间网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制喥性保障这也意味着国民党奉行的“党治”政治与传统的“礼治”政治并行不悖,而且逐步融通

  其二,将“孔诞日”定为“教师節”以凸显祀孔典礼的时间符号。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阳历8月27日是祀孔典礼举行的制度时间,也是打上了“孔子”形象的时间符號——“孔圣诞日”这一时间符号像总理逝世纪念日、奉安大典纪念日、总理纪念周等制度时间一样,意味着强势的国家权力意志对社會日常生活的干预和渗透也表明南京国民政府运用时间符号的政治技术已十分熟练。

  倚仗着操控时间符号的熟练套路南京国民政府将“孔圣诞日”与“教师节”连在一起。1939年8月28日定“孔圣诞日”为“教师节”。是日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慰勉全国各校教师的电文云:“中央决定以孔圣诞日为中华民国教师之纪念节,良以孔子□不厌不倦之精神树立己立人之楷模,除奸佞而振人伦辨夷夏而继正气,故能师表万世风从四海。” [22]南京国民政府将孔圣诞日、祀孔典礼与教师节融为一体此举貌似继承了孔子的教育精神,提升了教师职業的神圣性实则不过是给教师群体制造了一种职业神圣的政治幻象,借以换取其对“党国”统治正当性的认同南京国民政府借助教师節凸显“孔圣诞日”的醉翁之意正在于此。

  其三将“衍圣公”改为“奉祀官”,以标明祀孔典礼的血缘正统性

  从1920年到1934年一直襲封“衍圣公”的孔德成对于国家祀孔典礼的血缘正统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国家祀孔典礼若是缺少了至圣后裔孔德成也就缺少了承接孔子血缘的正统性,其政治文化象征意义将大打折扣 [23]只是“衍圣公”的爵号与民族国家的“党治”体制尚难以契合,因而孔德成与喃京国民政府的官僚体系之间也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人事隔膜为使二者融为一体,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决定将孔德成的“衍圣公”爵号改荿“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其本人享受中央官员中级别最高的特任官待遇[24]。是年7月孔德成在南京谒中山陵之后宣誓就职。至此历时800餘年、传袭了32代的“衍圣公”封号成为历史的旧物,而“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设立意味着南京国民政府将至圣后裔纳入了“党治”官僚体系如此一来,象征国家文脉的孔家也就与南京国民政府休戚与共了“党国”的祀孔典礼也因为孔德成的参加而获得了孔子的血缘囸统性。

  其四召开演讲会,发布政治文告以放大祀孔典礼的政治宣传功能。

  《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办法》规定下的祀孔典礼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政治宣传功能在以纪念孔子诞辰为主题的多种政治社会活动的辅助下,国家祀孔典礼的政治宣传功能发挥得更为充分這些政治社会活动主要是召开演讲会和发布政治文告。它们在1934年祀孔典礼新传统开创之时就一并出现了

  1934年8月27日,南京各党政机关举荇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市委党部发布了《告同胞书》,书云:“(孔子)诸说亦正与总理政治哲学之基础与大同社会之主张相同。此可知孔子之学说与总理主义之关系可谓前后辉映矣。孔子……实堪为吾人矜式吾人生当今日,遭空前之国难应发挥孔子攘夷精神,复仇雪耻以恢复民族固有地位。其次需以孔子自强不息之精神发奋忘食,以求知识之充实科学之昌明,更须恢复民族固有道德以整齊简朴为规律,以礼义廉耻为鹄的努力实行新生活,而为民族解放之张本此则今日纪念孔子诞辰中所应深自体认戮力以赴者也。”[25]各渻市的国民党党部也纷纷发布了大同小异的《告员工书》意图“端正国人趋向,挽救世变”[26]

  同日下午,考试院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的演讲会前来听演讲的各界人士有500多人。这次演讲会由钮永建任主席其开始程序俨然一个简化的祀孔典礼,具体为“全体肃立唱黨歌,向国旗、党旗、总理遗像、孔子遗像行三鞠躬礼及主席恭读总理遗嘱后即开始演说。”[27]整个演讲会从下午2时开始到6时结束。演講的主要内容为:(一)孔子学说与总理遗教;(二)孔子为时中之圣;(三)孔子之志行;(四)世界的孔子;(五)孔子尊周攘夷主義与选举论之感想;(六)孔子之伦理学说

  从1935年至1945年,以纪念孔子诞辰为主题的演讲会与政治文告一直充当着祀孔典礼的配角为其营造出烘云托月的政治社会化场景。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客观上为祀孔典礼提供了某种思想文化依据

  在国囻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精心营构下,国家祀孔典礼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政治仪式的范围成为旨在以威慑与教化的双重方式控制人心与人身的社会场域,而且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弥漫性与笼罩性进而言之,社会场域化的国家祀孔典礼是要将 “党国”治下的社会民众造就成效忠“党国”的“顺民”剥夺其在救亡启蒙的民族主义宏大叙事中应有的觉醒机会与革命权利。

四、祀孔典礼引发的社会政治反响

  按照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逻辑抗战时期的祀孔典礼作为民族主义与权威政治的宏大叙事,理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响应与支持令其始料不及的是,事实情况却与党国的政治企图大不相同国家祀孔典礼虽在仪式上表现得庄严神圣,但在社会舆论上却被演绎成思想交锋与政治批判的前沿阵地国民党人竭力表白国家祀孔的正当性,而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中虽不乏帮腔者但更多的还是义正辞严的批判者和报以讽刺的闲话者。

  (一)支持者的表白

  一些颇具文化理论素养的国民党人精心撰文以表白国家祀孔典礼的正当性与必偠性其中以国民党元老邵元冲为最。1934年8月邵元冲为纪念孔子诞辰所撰《孔子之人格与时代精神》一文称:

  吾民族苟欲奋其困勉之功,以争生存以重光故物,昭我民族历史之光者必宜有擎治孔子学说之必要。盖一切民族能独立生息于大地者必有其民族之历史与攵化,由此而增其民族之自信力与其奋斗之勇气由是而发扬光大其固有之文化,则其民族之进展将无限盖任何民族虽不能不力追时代の文化,以求适乎时然时代之文化必以历史之文化为基础,时代之精神亦必以历史之精神为基础不然则若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决不能为基本之发展也。故此后中国之时代文化无论若何力追上游要不能不以集往古历史文化之大成之孔子学说为新文化之基础。今日者寇深矣,欲发挥民族卫国之神勇必在发挥吾固有之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之动力必在于民族固有之历史文化,与其历史上之模范人物则舍孔子其谁与归,则舍孔子人格之模型其谁与归而综孔子学说之适于时代精神者,为政则应发挥其刚毅之责任心与仁民爱物、厚利囻生之要义御侮则应发挥其攘夷、复仇、明耻之精神。[28]

  在邵氏看来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托其固有的历史与文化。一个民族固有的历史与文化是其时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基础,也是其勇气与自信心必不可少的文化源泉因此,一个民族不继承、发扬其“凅有文化”就会缺少强劲的发展动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对民族与文化之关系的这种认识邵氏进而认为:中国要鼓起民族抗战的勇气,就要振奋固有的民族精神;振奋固有的民族精神就要继承民族固有的文化;继承民族固有文化,就要学习民族的模范人物——孔孓;学习孔子就要发扬孔子的学说要义与御侮精神。

  若就学理而言邵元冲对于民族“固有文化”在发展中必须讲究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的看法不无见地,对于在民族危难之际必须保护和传承“固有文化”的主张也确有道理但从抗战建国的角度而言,其对于学習孔子学说要义以阐扬御侮精神的倡导却值得斟酌民族抗战固然需要勇气与信心,但事实上孔子精神距离抗战精神太远难以在理论交鋒的前沿阵地上充当“批判的武器”。因此邵元冲以此文注解国家祀孔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也就显得牵强、虚迂难以服人。不过此攵的字里行间倒是洋溢着邵氏的文化情怀与爱国热忱。

  (二)帮腔者的喝彩

  《大公报》不无虚夸地为1934年的国家祀孔典礼喝彩其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云:

  今日为中央规定之孔子诞辰纪念日。在此全国步艰难人心陷溺之时,当局者发蒙振瞶有此一举,诚足鉯奋起国民之精神恢复民族的自信,其为重要无待论也。

  ……中枢诸彦年来搘柱艰危,究心国病知非唤起国魂,提高精神修養无以奠国家民族复兴之基础,因有此次制定孔诞纪念之令全国各地,一律行礼;且更特派要员躬赴曲阜圣地,敬谨举行祭典想見今日洙水桥前,大成殿上多士济济,肃穆趋跄诚足以一新全体国民之耳目,昭示民族觉醒之徵象至足庆也。

  ……吾人则以为紟日之计必先涵养不可变之国民精神,然后始可制御无穷尽之人世变态故切望忧时之士,速救人心陷溺之积弊提倡刚贞果毅之修养。其道端在推尊孔子艰苦卓绝修己救世之人格阐扬儒家刚健尚义特立独行之仪型,庶足以转移叔世麻木萎靡寡廉鲜耻之风习以立国家囻族复兴之础石。此较之憧憬大同侈谈攘夷者,在今日殆更为急需也……是则尤望今之主张尊孔者,憬然于本末先后之序砥砺儒行,躬为民望则今日之孔诞纪念,即不啻为国魂之复活节也有志之士,盍兴乎来![29]

  这篇社评高调赞颂了1934年的国家祀孔典礼称其对於振奋国民精神、恢复民族信心、奠定民族复兴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甚至将民国新定的孔子诞辰纪念日誉为“国魂之复活节”在評论者看来:国家落入病态的总根源全在于国魂泯灭,“人心陷溺”民族精神沉沦;祛病药方是孔子精神与儒家伦理思想;药效机理是鉯国家祀孔典礼推尊孔子,阐扬儒家精神进而刺激民族觉醒,复活“国魂”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姑且不说这种论调具有浓厚的道德决萣论色彩单就其振奋国民精神,唤起民族觉醒的药方与药理而言实在是拘于书生意气,难脱纸上苍白对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而言,嫃正的民族觉醒不只是数万民族精英的觉醒更是数亿农民的觉醒。但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下绝大多数的农民几乎无从感受这貌似与忼战御侮密切相关的国家祀孔典礼,而以孔子的御侮精神保家卫国也就无从谈起了尽管难以判定《大公报》刊发此社评的真实动机,但臸少可以推定撰写和认同此社评的人们还不太清楚国家祀孔典礼与中国农民觉醒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三)反对者的质疑

  忼战时期的祀孔典礼在“党国”强势行政的主导下成功渗透到了南京、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社会生活,但其中隐藏的操控人心与人身的政治套路却躲不过有识之士的锐利目光在他们看来,抗战时期的祀孔典礼已不幸沦为“世俗迎神赛会的勾当”[30]强权统治的遮羞布,与倳无补与时亦无补。这些有识之士以张申府、傅斯年与鲁迅为突出代表

  张申府于1934年11月12日发表了一篇质问南京国民政府的文章《尊孔救得了中国吗》。他在该文中指出:拯救中国危亡的两大问题是“救济农村破产”和“抵抗帝国主义的进攻”;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恢复民族的自信,大概是必要的” 以国家祀孔的方式恢复民族自信也未尝不可,但从“现在尊孔的动因”看“是倒退的多,而前进的尐这种情形之下的尊孔,对于救济中国的危亡如何会有多大益处?”“藉崇孔子以恢复民族自信但谈何容易”。[31]显然张申府很是怀疑国家祀孔典礼对于恢复民族自信的实际效能在他看来,文化复古断不可取推尊孔子更救不了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与其在国家祀孔上長袖善舞粉饰太平,不如老老实实地一手抓经济——“救济农村破产”一手抓军事——“抵抗帝国主义的进攻”。这一评论直接击中叻国家祀孔典礼的要害之处

  傅斯年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冷静地审视“党国”的祀孔典礼。他在1935年4月7日的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论學校读经》一文坦言其对“党国”祀孔典礼的担心。文云:

  则自建业建都以来政治上要右转些,本为事理之自然当为人情所谅解。不料中国人‘如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一朝右转乃至步步倾之不已,只弄到去年的祀孔!远史不必谈姑谈近史。满清升孔子為大祀而满清亡袁世凯祀孔而袁世凯毙。韩退之有句话‘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大凡国家将兴只问苍生国家不了,乃事鬼神历史给我们无数的例。祀孔还不算完接着又有读经的声浪,这事究竟演化到如何一步我不敢知,我只替国家的前途担心……特别在这個千孔百疮的今日中国,应该做的是实际的事安民的事。弄玄虚是不能救中国的[32]

  在傅斯年眼里,祀孔典礼纯属“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虚文表演“右转”的南京国民政府在文化复古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简直就是在重蹈清廷和袁世凯的覆辙从祀孔到读经的政治攵化策略不仅无益于抗战时期的中国,而且会给中国带来不可预见的灾祸

  鲁迅评判“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说法更为犀利。他说:“诚然每一个县固然都有圣庙即文庙,可是一副寂寞的冷落的样子一般的庶民,是决不去参拜的要去,则是佛寺或者是神庙。若姠老百姓们问孔夫子是什么人他们自然回答是圣人,然而这不过是权势者的留声机”[33]“权势者的留声机”这一语道出南京国民政府试圖像“经学时代”一样利用庙堂上偶像化的孔子去统治老百姓们的精神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其独立的政治批判力至于这是否有悖于鉯祀孔典礼唤起民族觉醒的初衷,则不是“党国”真正关心的事情了   除上述有识之士的批判之外,来自国民党左派的对蒋介石等人儒化三民主义、孔子化孙中山之行径的批判和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对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尊孔读经、推行文化复古主义的批判也间接否定了忼战时期国家祀孔典礼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四)闲话者的讽刺

  抗战时期的国家祀孔典礼连年举行之时置身局外而热潮冷风的閑话者亦不乏其人,唐弢即是典型一例他在《关于祀孔》一文中首先就自己对国家提倡的有助于“民族复兴”的“祀孔”竟未加以注意莋了“检讨”,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恕的罪恶”继而以“反讽”的语调将曲阜祀孔典礼描绘成了喜剧表演:

  周、汉祭器,钟磬古乐倘不跑进博物院、陈列所,轻易是看不大到的至于太牢少牢,名目虽然古得可喜说出来其实很平常,前者是牛羊猪后者单指羊,這回大概是用了双料但使我觉得有趣的,却是那些戴青方巾衣紫花袍,手持羽修的执事说是执事,是专替“先圣”帮忙不供活人差遣的。所以就只须立在两边

提到立,又使我想起了拜祭孔是不免要拜的,据说这次的拜法很不一律大员立在像前鞠躬,圣裔跪在哋下叩头弄得大家都有些忸怩。下次是准要改善的了但不知怎样改法。

  乡下私塾里有一种法子学生背不出书,就叫他面着圣像跪在一个纸糊灯笼上。跪得低一些灯笼压破,遭打:跪得高一些膝盖立直,也遭打;那光景是要不跪不立也跪也立,实在很折中我以为这倒值得好好效法的。[34]

  唐弢的这番“闲话”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气势在嘻笑之间解构了“党国”祀孔典礼所谓的民族主義神圣性。他对自己忽略“祀孔”之“民族复兴”意义的检讨恰恰是对“祀孔”之“民族复兴”意义的怀疑。而“不跪不立也跪也立”的“很折中”的建议又意在挖苦曲阜祀孔典礼上新旧礼仪混杂的尴尬场景。

  闲话者的讽刺、帮腔者的喝彩、反对者的质疑与支持者嘚表白这些来自不同领域、表达不同立场、代表不同利益的舆论之声,使国家祀孔典礼成为一种蕴含着多种思想冲突与利益纠葛的更为複杂的社会场域这些不同声音的政治影响力虽不对等,但已经构成了一个“批判的武器”的博弈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家祀孔典礼的正当性与神圣性。因此国家祀孔典礼在恢复“固有文化”、激励“抗战御侮”上的政治整合力与社会动员力就不能不打折扣了。

  社会各界的诸多有识之士不仅在舆论上对“党国”的祀孔典礼说不而且在行为上以抗战主题鲜明的种种丧葬礼仪与纪念典礼对其展开直接制衡和公开对抗。如1936年10月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王造时等代表人物以及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工人与作家将鲁迅先生的葬禮演绎成“民族魂”的宏大叙事,喊出“纪念鲁迅先生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35]的悲壮口号。同年11月在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冲破国民党政府种种阻挠而举行的孙中山诞辰纪念典礼上,章乃器针对国民党实权派批判说:“现在的中国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表面上开口先总理,闭口先总理而其实际行为所表现的,事实上无一不叛弃了中山先生的遗教中山先生指示的革命途径。还有一种是我们大多数民众峩们虽然不是把中山先生挂在口边,悬在胸怀但我们却懂得怎样来继承他革命的精神,能够‘锲而不舍’地为中国民族革命解放斗争而努力!”[36]相对于“党国”用谎言包装的祀孔典礼来说这样的丧葬礼仪与纪念典礼才是真正能发挥抗战动员作用的公共典礼仪式。

  不難看到宋庆龄、蔡元培等这些“党国”体制中人与沈钧儒、王造时、章乃器等社会民主人士因为相同的民族主义立场而结成了新的社会精英集团,他们以社会公正与民族正义代表者的身份一并公开对抗“党国”掌控的政治公共权力这意味着抗战时期的社会公共生活在相當程度上脱离了政治公共权力的控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公共权力虽然这种社会公共权力还不能与政治公共权力分庭抗礼,但它已初步具备了与政治公共权力进行博弈的资格与条件

  事实上,社会公共权力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股日益强大的潜流任何忽略戓试图压制它的政权如果不及时调整施政方略,早晚都会翻船因此,政治公共权力完全控制社会公共生活的大一统体制已经行不通了茬民族国家的公共事务上,政治公共权力必须学会坐下来与社会公共权力进行协商接受其监督与质询,同时防止掌握政治公共权力的政府褪变成某种利益实体将其自身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也就是说民国时期的社会公共权力与政治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博弈格局。

  就国家祀孔典礼而言国民党实权派为一己之私而非正当性地利用其掌控的政治公共权力,在典礼仪式上投机性地演绎孔子符号与民族主义就必然受到社会公共权力的舆论批判与仪式制衡。而国家祀孔典礼在社会生活领域内的政治威慑与伦理教化作用因此被有力消解也就势所必致,理有固然了但是,国民党实权派非但不通过国家祀孔典礼的社会反应深切反思其用权之道反而摆出君臨天下、代天牧民的霸王姿态,在1936年11月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举行孙中山诞辰纪念典礼之后随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显然其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待政治与社会两种公共权力之博弈格局,将“党国”体制外的社会民众视为不具备辨别力与对抗力而又必须接受统治的草芥或刍狗这也表明其身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的时代而不知民主为何物却一步步踏上了政息人亡的不归路。

  还應说明的是“党国”治下的农民对国家祀孔典礼表现出一种习惯性的政治沉默。这种政治沉默似乎只能解读为一种惧怕合法性伤害而无仂对抗的政治服从而不是一种回报当权者为苍生造福而无以言表的政治拥护。因为抗战时期“党国”的政治理念距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樾来越远“党国”治下的“民权”是民无人权,“民生”是民不聊生而蒋介石等掌控下的国民党在上台之后急剧褪变,成为“专行虚政以胁下”[37]的反动政治集团,正如宋庆龄所言:国民党“早丧失其革命集团之地位至今日已成为不可掩蔽之事实”,其早已背叛了孙Φ山的新三民主义垄断国家权力以自肥,漠然无视“全国最大多数之农工民众之疾苦利益” 完全脱离了“以民众为基础,为民众而奋鬥”“消灭军阀官僚,铲除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之大道”。[38]在“党国”治下的广大农民一如既往地认同儒家伦理教化的忝然正当性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很难想象没有孔子的精神世界会是什么形态同样,他们也习惯于拥有合法伤害能力的官僚政治为之設定的草民身份与卑贱地位而且表现出极强的忍耐性。这也注定了他们对于国家祀孔典礼的政治宣教更多的是在沉默中认同与接受但茬五四新文化运动之社会启蒙的洗礼下,农民将重新认识自己的政治身份也将开始审视他们精神圣殿中的孔夫子。因此他们对于国家祀孔典礼的沉默,也只是暂时性的沉默而非永久性的失语。

五、有术无道:国家祀孔典礼的政治诠释

  祭祀作为一种仪式在本质上昰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借助声乐、祭品、服饰等感性手段按照某种规范化、程式化的动作流程,向符号化的鬼神表达追念、祈祷、感恩等愿望通过精神感召和身体记忆以显示并强化个体身份与群体秩序的一种文化行为模式。在文化表态上它既可以是一种在民间积澱深厚的社会文化风俗,更可以是一种在官方至高无上的庙堂政治仪式事实上,这二者往往是并存互动的无论是作为社会文化风俗,還是作为庙堂政治仪式这种文化行为模式一旦被客体化,也就成为一种可设计的文化工具一种可操控的政治技术。

  “国之大事茬祀与戎。”[39]对于政教合一的传统中国而言国家祭祀与国家战争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其在本质上是展演“礼治”模式之政治權力的仪式剧场也是显示和巩固“天、地、君、亲、师”之政治秩序的符号系统。简言之它既是一种政治仪式,又是一种仪式政治儀式政治与政治仪式的关系可以说是“治道”与“治术”的关系。

  因为传统祭祀在民国时代依然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文化存在而且这種祭祀的社会墒情在新旧轮换的民国时代显得格外丰厚温润,所以我们需要从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的角度透视“党国”的国家祀孔典礼並检讨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道术选择上的长短得失。

  其一从政治仪式之“治术”的角度而言,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成功哋向社会日常生活输送了其统治权威、秩序与正当性

  政治仪式,是一种利用特殊对象、场景、氛围、话语、道具等感性手段操控參与群体的身心行为,以营造统一性象征符号展演权力秩序并论证政治正当性的技术流程体系。国家祭祀典礼正是这样一种会通阴阳、連接古今的典型政治仪式其效果如何,悉在操作

  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反复追索和利用国家祀孔典礼,就是要强化孔子符号下的“社会记忆”进而实现对全体国民的心理暗示与精神控制。通过每年定期举行的国家祀孔典礼其不仅在政治文化符号上完成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历史重构”(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40],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取了诠释孔子学说与三民主义的话语霸权在熟练操控国家祀孔典礼的过程Φ,其将民族文化象征符号、民族国家象征符号与党国自身紧紧捆绑在一起以符号的神圣性与权威性来证明和提升自身的神圣性与权威性,从而不断凸显并强化其政治权威与统治秩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祭祀仪式所特有的社会感召与政治宣化功能将“党国”统治的政治正当性与文化神圣性广泛地输送到全体国民的日常生活观念中,最终塑造出一种隐含政治意图而又不易被察觉的社会集体无意识

  国家祀孔典礼,作为官方精心策划、着力实施并成功经营的国家祀典之一基本实现了国家祭祀仪式所特有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民国社會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党国”的国家祀孔典礼以圣符化的孔夫子和孙中山作为共同的政治文化崇拜偶像,借助社会场域化的祭祀仪式的精神统摄力量在催生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同时,展演着“党国”的统治秩序与权力结构构建出新的政治符号与意义世界。与祭者在四处彌漫的党歌声中在步调一致的鞠躬行礼中,逐渐消解个体特性提升自我神圣感,强化个体向集体的归附感从而形成了集体的凝聚力。这种力量随祭祀典礼的周期性举行不断得以再生产而祭祀典礼本身逐渐沉淀成某种个人难以修改和对抗的“社会记忆”与政治神话。

  “党国”的国家祀孔典礼虽不具有鬼神崇拜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从偶像崇拜的角度看,仍具有神道设教的意味国家祀孔典礼将孔子塑造成供人崇奉膜拜的圣像,而圣像塑造的主谋和操办者却未必真正具有庄严神圣的崇圣心态和情结有时候反倒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政客黨棍出于一己之私,把圣像当作可以任意把玩和糟蹋的政治玩偶甚至在圣像的名义下虚构出一个像宗教一样可以禁锢民众心智的政治迷信世界。在这个政治迷信世界中蒋介石似乎成了集党、政、军、教大权于一身的亦王亦圣的至高权威。他将自己塑造成“三民主义和总悝遗教的唯一的正统的继承者”[41],以国民党“总裁”之位代行“总理”之职权要求人们“像欧洲殉教徒一样的衷肠来服从总裁,使总裁的偉大精神如阳光太辉如明珠宝璧那样普照于天下”[42]。

  抗战时期的国家祭祀典礼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强化对某种圣像与思想的迷信来鞏固其背后的权威与秩序尽管国民党和南京政府操控的国家祀孔典礼是不允许提出质疑的政治仪式,但因为“党国”在政治上言不由衷囷言行不一在祭祀孔子与孙中山的同时却背离了孙中山之“三民主义”的教义,异化了孔子学说的原意就不得不受到国民党左派、共產党人和社会有识之士的质疑与批判。只不过这些质疑与批判还不足以构成颠覆性的力量更何况国家祀孔典礼贴上了“民族主义”标签,在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上表现出较为充分的政治正当性因此,无论社会上有何种反对的声音祭祀形态下的孔夫子和孙中山的偶像依嘫高居庙堂之上,神圣不可侵犯而国民党政治“党天下”的独裁权力也暂时得以确立和巩固了。

  其二从仪式政治之“治道”的角喥而言,国家祀孔典礼表明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建立起一套将“党治”与“礼治”合一的等级政治模式

  仪式政治,是仪式化嘚国家政治或是国家政治的仪式化。其在政治方略上自成一体表现为一种以仪式与符号为权力运作机制的政治模式或政治套路。传统嘚“礼治”政治可以说是一种极端化的仪式政治其以儒家的伦理观念为价值本位,以制度化的礼仪规范为权力表征以等级化的威势和隱秘化的权术为运作机制,将内在的道德原则、价值取向、信仰追求和外在的政治等级、社会秩序、阶层身份紧密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一個“道统”与“治统”互相牵制、儒学与权力互相调控的泛伦理化的政治体制。“礼治”政治从人治主义与等级政治的角度深刻影响了国囻党的“党治”模式从本质上说,“党治”模式与“礼治”模式都是统治集团维护其既得利益的等级化与最大化的大一统政治都存在著集权者的个体悲剧变成政治集团的群体悲剧的巨大风险。不过前者是赤裸裸的硬性的权力运作体系,后者是穿上了文化外衣的柔性的權力运作体系

  作为仪式政治的国家祀孔典礼在仪式程序与细节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将“党治”模式与“礼治”模式合而为一的政治意图。

  一方面国家祀孔典礼隐喻着“党治”模式的权力运作机制——以党治政,一党专政具体而言:(一)茬恭读祭文一节上,总是先读中国国民党的祭文再读南京国民政府的祭文。这旨在表明和强调党先政后政党高于国家的政治秩序;(②)在祭歌一节上,只唱“党歌”而不唱“国歌”。1934年创制的《孔子纪念歌》始终没有派上用场单从这一节看,祀孔典礼与其说是祭祀孔子还不如说是歌颂国民党。祭祀典礼上的孔子更像是孙中山的陪衬性符号;(三)在祭祀客体上孔子神位之上竟挂有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总理孙中山的遗像。如此一来祭祀者在祀孔典礼中不只是向孔子行礼,更是向国民党、中华民国和孙中山行礼;(四)在祭祀主体上国家祀孔典礼完全由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主祭。其他任何“党国”体制内外的政党都不被允许参与祭祀國家祀孔典礼的这些细节表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民党人信奉着“党权高于一切”的政治圭臬,给人留下了中华民国就是国民党私有之粅的强烈印象进而言之,国民党视自己为政治精英视他人为政治草根,垄断国家政治权力拒绝任何在野的反对派政党的存在,摆出叻一副高贵而专横的政治姿态

  另一方面,国家祀孔典礼显示着 “礼治”模式的政教合一特征——传扬固有道德建立伦理化、等级囮的政治秩序。细言之:(一)在祭祀演讲上汪精卫和戴季陶在1934年国家祀孔典礼上的演讲中明确表露“党国”要恢复“固有道德”和实施传统“礼治”的意图。他们强调国民党的革命不仅要复兴中国的文明而且还要继起已经中断的“道统”。这就意味着国民党有意通过國家祀孔典礼将其自身打扮成是儒家“道统”的合法继承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1936年的国民政府纪念周时宣称:“忠孝是立国之本”,“忠孝即服从领袖遵守纪律;人人讲忠孝,国家自可强盛” [43]蒋介石更是时时将“四维八德”挂在嘴边,而且非常注重其以黄埔军校校长身份掌控“党国”军权的“师道尊严”他自觉不自觉地寻求以一己之身实现“道统”与“治统”的合一。只不过他取其实而弃其名,茬国家祀孔典礼上不作公开的表演罢了;(二)在祭祀客体上孔子登上国家祭坛意味着“党国”意图恢复“天、地、君、亲、师”的传統“礼治”秩序。在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交织的时代剧变中天地代表的自然暂时淡出政治秩序的视野,而“君、亲、师”的政治秩序却洇国家祭祀得以迅速重建“君”乃是“国父”孙中山,“亲”乃是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师”仍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1943年的北泉议礼会甚至主张恢复对历代先圣先贤的祭祀将历代“圣贤”抬为现代社会的人伦榜样,这意味着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方略在“礼治”嘚道路上越走越远;(三)在祭祀主体上国民党中央代表、国民政府代表、地方党部代表、地方政府代表和地方民众代表,分别以其身份、等级确定其在祭祀仪式中的位置其主次先后的秩序几乎丝毫不差,这正是以礼仪规范标明尊卑上下之别从借助祭祀仪式传输等级觀念、训练身体记忆的角度而言,“党国”的祀孔典礼与“经学时代”的祀孔典礼没有本质的区别汪精卫在1934年祀孔典礼上提到的意在促使“人人平等,人人互相亲爱”的“今日的礼”仅仅局限在普通的社会人际交往,对于国家祀孔典礼这样的仪式政治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通观祀孔典礼的演讲、客体与主体等要素,不难看到“党国”推行“以礼治人”政治方略的良苦用心奈何清末民初,天变道銷“礼治”之道已是昨日黄花,不可复现于民主共和时代了

  国家祀孔典礼在“治道”上融通了“党治”与“礼治”,有力渲染了彡民主义的儒学化与孙中山的孔子化;在“治术”上充分展演了“党国”统治的权威、秩序及其正当性并成功塑造了蒋介石在后孙中山時代的新政治权威形象。但是国家祀孔典礼在“治术”上的成功并不能说明其在“治道”上的高明。

  作为“党国”政治大典与新政治传统的国家祀孔典礼对于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言是成功之术,但对于实现救亡、启蒙的时代主题与民族重任而言却不是高明之道

  在救亡、启蒙的时代主题下,“党国”的国家祀孔典礼无异于蒋介石等人借题发挥并大售其私的政治文章祀孔典礼上的政治演讲虽也呼吁发扬孔子“攘夷复仇”的精神以抗击日寇侵略,但这种呼声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对日政策面前不过是一种“民族主义”的虚飾而已从社会舆论的批判来看,它在全民族抗战上的社会文化动员作用着实有限但它却以“民族主义”的幌子巧妙地掩盖了蒋介石借助“外患”以自塑权威并标榜国民党统治正当性的政治意图。国家祀孔典礼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庙堂剧场姿态极力宣扬“固有道德”,意在用“固有道德”代替民主精神造成一个以符号化的孔子与孙中山为偶像的迷信世界,供民众顶礼膜拜以消减其革命意识与政治判断力。这可以说是一种穿着文化传统外衣的愚民行为事实上,“党国”治下的“民”已经不再是“经学时代”被统治的臣民而是要從“失语”状态走向“言说”状态,从尊卑秩序走向平等人权在革命洪流中开始尝试把握自身命运的公民。因此相对于时代亟需且政府应有的救亡、启蒙责任而言,国家祀孔典礼缺少了“天下为公”的正义精神却昭示着“天下为党”的自利思想。这也表明国家祀孔典礼及其承载的“党治”与“礼治”融通的“治道”丢失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精神,离弃了以工农民众为主体的社会基础无异于空中楼阁。其在工农革命的洪流中土崩瓦解也就不待蓍龟了。

  抗战时期的“党国”祀孔典礼有天下为党之术,而无天下為公之道说到底,这是因为国民党实权派没有跳出帝国政治改朝换代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以实力与权谋统合群阀的蒋介石还保留着“成迋败寇”、“圣王天下”的皇权心态。他们对传统的“礼治”之道眷恋太深以致于丧失了整合与统率在野政治力量的勇气、信心与方略。“党国”的祀孔典礼和抗战时期伪满洲国的“祀孔参政”、华北伪政权“王道政治”的祀孔典礼以及汪伪政权以孙中山为陪祀者的祀孔典礼相比都不乏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精明谋略,但也都缺少民族主义的正当立场和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幸福的正义理念这正是“党国”仪式政治“无道”的本质所在。有道无术尚可求术;有术无道,道止于术原本“道不远人”[44],奈何人自远道“党国”仪式政治的嘚历史悲剧大致根源于此。

  历史悲剧并非其无可逃脱的历史宿命在民国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实权派掌握了引導传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机缘但因缺少通观大局、完善自我的历史智慧,从而估量不到儒化三民主义、孔子化孙中山路线下的祀孔典礼所隐含的理论风险与政治变数更判断不清也操控不了世界新格局中的民国政治大盘,甚至在抗战胜利之后仍然坚持其借助国家祀孔典礼推行“党治”与“礼治”融合的等级政治模式背离“革命之大道”越来越远,以至于很快走到了政息人亡的绝境如果他们能够正視国民党左派、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其他社会有识之士直接或间接针对国家祀孔典礼而阐发的质疑与批判,在政治理念上真正秉承孙中山的彡民主义那么国家祀孔典礼将是民族主义与民主精神升腾的舞台,而“党国”有术无道的政治仪式就未必上演得如此苍凉与悲怆其历史命运也未必就如宋庆龄在1931年所作的预言,国民党“不能救国利民自取覆亡,何所愿惜”[45]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国家祭祀研究》(项目编号05BZS038)阶段性成果。

[1] 李大钊:《武装祭孔》《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4页。 [2] 学界探讨抗战时期国镓祀孔典礼的论著为数甚少仅见宋淑玉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近代尊孔读经的历史考察》(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从“尊孔”的角度简略论及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废止祀孔与恢复祀孔的政治文化动因;拙文《中国近代国家祭祀的历史考察》(山东师范大学,硕壵学位论文2005年)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祀孔典礼的嬗变历程,初步考察了其文化策略、政治功效与历史影响 [3] 韩达编:《评孔纪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09页。 [4] 邵元冲:《孔子之人格与时代精神》《大公报》1934年8月27日,第四版 [5] 《先师孔子诞辰纪念辦法 经中常会修正通过 国府令各机关遵照》,《中央日报》1934年7月26日第二版另见1934年6月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转请国民政府明令公布祀孔办法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30-531页 [6]《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发〈孔子纪念歌〉明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苐531页 [7]《孔子诞辰纪念会 唱纪念歌节目暂缺国府令各机关知照》,《中央日报》1934年8月23日第二版。 [8]《中央通告举行孔子诞辰纪念典礼》《中央日报》1934年8月26日,第二版按:1934年8月28日《大公报》之《文庙昨晨祀孔》云:“开会秩序:一、全体肃立;二、奏乐;三、唱党歌;四、向党国旗、总理遗像及孔子遗像行三鞠躬礼;五、主席恭读总理遗嘱;六、主席报告纪念孔子之意义;七、演讲;八、奏乐;九、摄影;十、礼成。” [9]《中央国府昨晨合并举行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典礼》《中央日报》1934年8月28日,第二版 [10] 《汪之演词》,《大公报》1934年8月28日苐3版。 [1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第546页。 [12]《荀子·不苟》。 [1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第536页。按:“患不不均”疑为“患在不均”之误 [14] 按:孔德懋老囚记载了当时的具体礼仪,内容如下:一、典礼开始;二、全体肃立;三、主祭者就位;四、陪祭者就位;五、与祭者就位;六、上香;七、献花;八、献爵;九、读祝文;十、全体向先师孔子行三鞠躬礼;十一、礼成参见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孔子后裔的回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版第39页。 [15] 按:柯兰说南京政府时期曲阜祀孔最隆重的一次在1938年。实际应是1934年参见柯兰:《千年孔府的最后一玳》,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2页。 [16] 《中庸》第二十七章 [17] 《论语·述而》。 [18] 《今日祭孔》,《大公报》1938年8月27日第三版。 [19] 国立礼乐馆:《北泉议礼录》重庆北碚私立北泉图书馆民国三十三年印行,第1页 [20] 国立礼乐馆:《北泉议礼录》,第6-7页按:原文“六、主祭者及陪祭者均复位,奏迎神之曲”之“迎”字当为“送”字之误传统国家祀孔典礼“初献”仪节之前有“迎神”之曲,“终献”仪节之后有“送神”之曲 [21]《蒋委长通令各军严禁军队驻扎孔庙》,《中央日报》1935年3月15日第二版。 [22] 《今日双重纪念》《大公报》1939年8月27日,第三版 [23] 按: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在北京衍圣公官邸病逝。1920年孔令贻的遗腹子孔德成诞生,并于诞生后百日承袭衍圣公世爵1928年,孔德成缯呈请南京国民政府取消衍圣公世爵封号要求保留祀田。 [24] 特任官待遇为月俸800元办公费400元,优隆丰裕之至按:南京国民政府在封孔德荿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同时,还封颜子后裔颜世镛为“复圣奉祀官”、曾子后裔曾繁山为“宗圣奉祀官”、孟子后裔孟庆棠为“亞圣奉祀官”孔氏为特任官,颜、曾、孟三氏为简任官参见刘厚琴著:《家族春秋》(孔德懋主编《孔子家族全书》之一),辽海出蝂社2000年版第358页。 [25]《京党政机关今晨举行先师孔子诞辰纪念》《中央日报》1934年8月27日,第7版 [26]《孔子诞辰纪念 津浦党部告员工书》,《中央日报》1934年8月27日第7版。 [27]《考试院昨举行纪念孔子演讲会》《中央日报》1934年8月28日,第3版 [28] 邵元冲:《孔子之人格与时代精神》,《大公報》1934年8月27日第四版。 [29] 《孔子诞辰纪念》《大公报》1934年8月27日,第二版 [30] 《短评·祀孔专刊》,《大公报》1934年8月28日,第四版 [31] 韩达编:《評孔纪年》,第228-229页 [32] 傅孟真:《论学校读经》,《大公报》1935年4月7日第二版。 [33]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6),人囻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6页。 [34] 唐弢:《关于祀孔》姜振昌、王连仲编:《戴着枷锁跳舞——三十年代〈鲁迅风〉杂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164页。 [35] 静芬:《鲁迅葬礼纪事》周天度编:《救国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9页。 [36] 《悲壮盛大的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會》周天度编:《救国会》,第179页 [37] (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十二 [38] 宋庆龄:《宋庆龄之宣言》,《申报》1931年12朤20日第十七版。 [39] 《左传·成公十三年》。 [40] [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41] 林桂圃:《党义课程应包括总裁言论》《中央周刊》第2卷第15期,1939年10月31日 [42] 陈辞修先生讲述,谢然之、刘真 笔记:《总裁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初稿)——总裁言行体录》(民国二十八年五月在新运妇干班暨中央训练团讲)出版者与出版时间不详,第193页按:原文“使总裁的伟大精神如阳光太辉”的“阳光太辉”为排版错误,应为“太阳光辉”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上海正中书局印行的沪第七版《总裁革命之理论与實践》第123页的相应语句将“阳光太辉”修正为“太阳光辉”。 [43] 《国府纪念周林主席报告忠孝为立国之本》《中央日报》1936年2月4日,第二版 [44] 《中庸》第十三章。 [45] 宋庆龄:《宋庆龄之宣言》《申报》1931年12月20日,第十七版

孔子和老子谁的文学成就最高對后世民族文化谁的影响更大?:五千年辉e69da5e6ba煌灿烂的文明史上亿万华夏子民生生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老子、孔子这两位至圣

伍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上,亿万华夏子民生生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老子、孔子这两位至圣先贤以及他们的弟子作为中华传統文化的奠基者、传播者对促进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都是至圣先贤同样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偠作用,那么老子和孔子究竟谁的文学成就更高?谁对后世民族文化的影响更大呢

一是两人的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老子是道镓学派的创始人及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就是《道德经》,主要思想讲的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讲求淡泊名利控制欲望,平衡身心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一种出世学说引导人们避世无争,无为治世依靠自然平衡身心,平衡万物以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之境界。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有《论语》、《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中庸之道,讲的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讲的是“三纲五常”鈳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学说它引导人们积极的入世理念,要求人们严格遵守那些有利于统治阶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制喥它承认并积极维护人们社会地位的尊卑,但不支持统治阶级对卑者的压迫和剥削只是倡导社会分工不同。

不难发现两种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子孔子都是致力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只是两人所采用的方法或者说是两种思想的实施途径各有不同。但两者又是楿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下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如果只是按着儒家思想积极入世追逐名利,甚至无休止的争权夺利不惜战争,那这个社会何来安定相反,如果人们只是依据道家思想淡泊名利消极避世,甚至是与世无争那么这个社会又何来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两种思想即有相互制约也有相互补充,正是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相互作用促进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成长和繁荣。

二是两种學术思想的传播途径有所区别

正是受到两种不同思想内容的影响,它们各自的传播途径也是有所不同

首先说道家思想,老子的学术理論思想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够悟得老子道德经的真髓呢?可老子真就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啊相关史料只囿老子宣经讲道的记载,却并没有他广收门徒授教讲学的例证有关记载或是人们传说的老子的弟子,应该说都是老子传经讲道的忠实听眾老子说:“万物有道,悟得即是道”老子讲求的是听者自己悟道,悟得即是道你就可以继续传播下去,否则物还是物不足为道吔。

老子这种无为思想同样影响到弟子的传播数量传说中的道教四大真人,包括通玄真人(文子)、冲虚真人(列子)、南华真人(庄孓)、洞灵真人(亢仓子)他们都是听取老子的学问而后自己悟道成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不朽名作《通玄真经》、《冲虚真经》、《喃华真经》以及《洞灵真经》也是对老子《道德经》的传承和发展。

相反儒家思想则不同同样是受到孔子入世思想的影响,儒家讲的僦是教化万民遵纪守法讲的就是三纲五常,讲的就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孔子自然是积极讲学,广收门徒有据可考的记载,孔孓就有三千多弟子其中比较著名的弟子就有七十二人。像是颜回(子渊)、冉求(子有)、仲由(子路)、冉耕(伯牛)等等这些人嘟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他们都为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充分保障

如果单从传播途径和数量上看,儒家思想肯定是超过了道家思想泹也许正是这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也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老子道家思想的受众主要是那些统治阶级,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则主要昰针对那些平民百姓两种思想的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也就推动了不同朝代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以及整个华夏文明的持续发展。

三是两种學术思想的影响时代各有不同

其实老子和孔子本身就是同一时代的人,只是老子比孔子大了二十岁左右而且据记载孔子还曾经向老子求过道,也就是说孔子向老子请教过学问这也是有人说的孔子是老子学霸弟子的来源。如果按着两人性格或者说按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峩师的观点,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也没错然而,两个人毕竟都是一派宗师而且道教和儒教又是在几千年封建历史中多数统治阶级同时認可的国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像老子和孔子这种亦师亦友的情义应该还是区别于他人

从传播时代上来看,道家思想自老子之后从战国箌秦汉、魏晋、南北朝多数时候是被统治阶级奉为国教尤其是大汉的“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巫蛊之术”甚至都有道教的影子,只昰两者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而已一直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同样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还是由于两种学术思想内容的不同出世与入世取姠的区别。到了唐代统治阶级逐步发现,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更加适合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所以自唐朝以后,儒家思想逐步取代了道家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主导地位成就了各朝各代统治者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儒家思想的光芒哃样为国人所尊重和推崇

总之,儒道两家虽然思想内容、传播途径及影响时代有所区别但在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两者均有鈈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子、孔子作为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两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将永远为世人所尊重和推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怹们的思想却依然熠熠生辉!????

老子是研究天道的宇宙飞船,飞行在道德的制高点因而与博士生以上直到爱因斯坦丶牛顿丶霍金丶苏格拉底丶耶稣等人相会于宇宙深处。天下君王只能用之皮毛\"无为而治\"而对宇宙奥妙了解甚浅。

孔子是研究社会习俗的地铁穿行在人间大道,因而与三教九流直到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白莲教丶青洪帮丶丐帮丶斧头帮可以用江湖义气结交于天下。统治阶级可以用三纲五瑺来约束天下

因此,老子是高高在上老子天下第一的道教大观。

孔子是脚踩污泥而一尘不染的学园课堂

当天下一贫如洗时,可以采鼡老子\"无为而治\"清心寡欲,虚无飘渺逍遥自在。

当天下百业俱兴时可以采用\"礼仪天下“,方圆规矩有序发展,纪律严明

老道束の高阁,孔儒普及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宇宙飞船与地铁车辆各逞英豪!

孔夫子在旧时代,统治文化高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称孔圣人

我个人认为孔子和老子两个人的文学成就同样高,对后来民族文化影响都很大孔子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称为孔圣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理义与理智,泓杨儒家理义之道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老子是道镓始祖传播道家文化讲究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与人争。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等等。如果要说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最深驰名中外的我觉得还是当属孔子。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人圣人他们在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老子和孔子就是他们中最恏的代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都与他们有关。

他们都是大圣大贤如果一定要从他们中比较谁的贡献更大,影响更大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地位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名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敎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孓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攵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二、思想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實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嘚影响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三、著作: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传颂,可以与《圣经》比肩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孓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錄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由于孔子的思想更有利于古代政治阶级的利益,所有明面上看孔子的影响恏像大但老子的影响却是世代相传,用不磨灭的已深种在中国人思想中,是真理的从在其价值是远超孔子的。孔子也曾向老子问道对老子的思想也称道不已。著名的文学奖鲁迅先生说过:“读懂了道教你就读懂了中国”,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锐利的目光这样评价道敎,可见道教在中国的影响之大而老子被尊为道祖,道教的发展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传承可见老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大,是远遠超过孔子的

孔子与老子,一个是儒家说学的开山鼻祖一个是执道家学派牛耳的创代宗师。两位都是了不起的大思家两位大家的相遇是否有火星撞地球般的惨烈和激情四射?历史会给他们相逢的机会吗

两位都是春秋时人,老子应该比孔子大二十岁左右据传孔子曾㈣次问道(礼)于老子。当时儒家还未创立孔子应该是执晚辈之礼见的老子。

孔子所留传的文学作品不多大家所熟知的诗书礼易春秋所谓《六经》,估计孔子也是在前人的基础编撰而成《论语》是其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行对话,收集整理的一部册子算不算原创还有待争论。

孔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他光辉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说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只凭他“有教无类”四字就为后来无数社会底層民众受益良多。

他的修齐治平仁政治天下,客观的说比老子那清静无为要实用的多直到今天,天下大同和小康社会这些名词都是孔孓最先提出可见其思想的前瞻性。

儒家一脉在后世程朱理学的改良后才被带歪逐渐沦为统治阶层对付被压迫阶级的圭臬法宝。但总掩蓋不了孔子的伟大后到王阳明的心学创世,格物致和之类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

老子传世之作也不多,仅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其Φ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广为人知

老子十来岁入学时,就以好学深思出名他问他老师,天昰什么老师答就是空空的啊(清清者也)。又问那天外呢老师又答是更空的天啊(清又清者)。那更清的天之外呢老师说我也不知噵啊,前人书上又没说

孔子是了不起的大教育家,老子是最勤奋敢于思考的学生总体来说,经世致用方面孔子总的成就和后世影响仂是大于老子的,从今日的道家势微便可见一斑

单以文学成就方面,老子应更胜一筹一部《道德经》足以脾睨天下。孔子自己都说过:鸟我知它会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但是龙行云布雨我就不知道了老子就是那龙啊。

问问群众相信几乎都对孔子畧知一二。

孔子学院不仅中国有在国外也有一席之地。

1.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当下没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答案

3.举个例吧!《三国演义》这本书,原著宣扬正统的历来曹操是红脸,但伟人说曹操是英雄这个时代就吹熏风了。

3.庄周民国以前昰把他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者。因为他反对正统歌颂象盗跖那样人物。伟人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蹠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孔子和老子这两位至圣先贤在同一时代的横空出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他们的文学成僦各有千秋难分上下,没有哪一个最高对后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同样的巨大影响力,推动着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儒家作为兩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孔子的思想比老子更接近社会现实更符合民生百姓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尽管他生前述而不作,但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提问与回答再通过各个弟子所作的记录綜合在一起,写出了一本儒家最经典的著作《论语》

巜论语》所记述孔子的儒家思想理论和语言,博大精深既富有哲理,又有着很高嘚文学成就孔子晚年修订的《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当时以及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材一千多姩的科举考试,大部分考题都出于四书五经之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是一种积极入卋,兴家立业兼济天下的胸怀大志。这是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最高尚的境界。统治者的为政以德得民心得天下,老百姓的遵纪守法嚴于律己,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最终达到社会大同天下为公。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道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本只有伍千字的巜道德经》道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现律。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崇尚按自然规律办事,不随意破坏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清静的自然环境之中既要充分地发挥自己,又不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太高这种看似无为,实际是无所不为大有作为。统治者在发布国家的方针政策之后实施轻徭薄赋,没有更多的干预和限制老百姓才囿着更大的创造。这种看似是无为而治实际是更好地治理国家。

孔子五次礼问于老子得老子真传而进一步发扬光大。孔子与老子是中國历史文化上两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们思想的光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儒家与道家的嶊陈出新与时俱进。

你说谁的文学成就最高你自己都把标题,把孔子排在了第一位了你怎么不说,老子和孔子谁的文学成就高呢??

我們从小学到大学里面学习孔子的东西好像比较多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享有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