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60年代代中国与日本都进行了变法,为什么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1)措施: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吸收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发展近代工业;③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6分)
(2)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6分)
(3)都支持。
不同影响: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中国君主专制统治陷入危机。(4分)
(4)维新派缺乏经验;保守官僚的抵制,使变法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顽固派依靠军队发动了政变;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有贪大求全。根本原因是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6分)
【解析】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高¥考^资@源*网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高¥考^资@源*网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高¥考^资@源*网等
回答高¥考^资@源*网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导致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入超额激增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政府建立总理衙门&&&& B.外国侵略者操纵中国海关管理权
&&& C. 洋务运动在实践中破产&& D.清政府举借外债,出卖主权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3分)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 ――日本《维新政体书》材料二&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公务。&&&&&&&&&&&――《日本帝国宪法》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四&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根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2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2分)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分)(3)依据材料三回答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四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依据这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6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2分)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30000吨&&&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5分)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5分)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世纪30年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