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乌干达使馆参赞袁卿

中国对外友协向乌干达捐赠文化用品
  新华网坎帕拉5月29日电(记者袁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冯佐库与中国驻乌干达大使赵亚力29日出席在乌干达东部城市卡穆利举行的文化用品捐赠仪式。
  冯佐库在致辞中说,在中乌建交5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捐赠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企业对乌干达人民的深厚感情,希望中非友好世代相传。
  出席捐赠活动的乌干达议长卡达加感谢中方向当地学校捐赠文化用品,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乌中两国民间交流。
  中国对外友协和中非友协于2010年发起成立“中国企业对非慈善基金”,目前已在赞比亚、纳米比亚、喀麦隆等国开展多场公益慈善活动。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temperature/templete/freelist.php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亲情中华”中秋文艺晚会在乌干达举行_社会频道_新华网
“亲情中华”中秋文艺晚会在乌干达举行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
9月11日,演员们和观看演出的乌干达政府官员、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孙和平(二排左五)、各国驻乌外交使节等向旅乌华侨华人问好。当晚,由中国侨联组派的“亲情中华”艺术团慰问演出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乌干达是中国侨联“亲情中华”非洲之行的第一站,之后演出将分别在肯尼亚、博茨瓦纳和南非举行。新华社记者袁卿摄
9月11日,在乌干达坎帕拉举行的“亲情中华”中秋文艺晚会上,中国杂技团的演员教乌干达观众表演杂技。当晚,由中国侨联组派的“亲情中华”艺术团慰问演出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乌干达是中国侨联“亲情中华”非洲之行的第一站,之后演出将分别在肯尼亚、博茨瓦纳和南非举行。新华社记者袁卿摄
  新华网坎帕拉9月12日电(记者袁卿)在中国传统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由中国侨联组派的“亲情中华”艺术团慰问演出11日晚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
  当晚,乌干达总理姆巴巴齐等多名乌政府高级官员、乌各界代表和社会著名人士、部分驻乌外交使节、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官员、驻乌中资企业和在乌华侨华人等近2000人观看了演出。
  本次带队的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杨嘉明说,“亲情中华”乌干达演出主要是为了慰问侨胞,让海外华侨华人感受到亲情。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孙和平说,这一活动将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在乌干达的影响力,促进中乌民间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从而推动中乌传统友谊进一步深化。
  姆巴巴齐说,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建立起两国人民之间无法割断的持久友谊,他希望两国政府用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促进乌中关系。
  乌干达是中国侨联“亲情中华”非洲之行的第一站,之后演出将分别在肯尼亚、博茨瓦纳和南非举行。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新闻热线:021-
综述:在乌干达感受中国温度
原标题:综述:在乌干达感受中国温度
新华网坎帕拉8月25日电(记者袁卿)乌干达疟疾高发、基础设施落后,医疗、农业、教育等民生领域是中国政府援助乌干达的重要方向。中国对乌干达的援助范围广、服务人口多、援助效果显著,为乌干达民众送去温暖的同时,也使中乌两国友谊不断升温。
据中国援建的纳谷鲁中乌友好医院院长爱德华?纳敦巴介绍,在2013-2014财年,该院为近18万人次乌干达患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服务。纳敦巴表示,感谢中国政府不仅援助抗疟药品,还帮助乌干达开展有关研究,这些援助让乌干达民众感受到了中国温度。
中国第16批援乌干达医疗队队长戴峥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的医疗援助,尤其是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直接面对的是当地最普通、最基层的民众。
“纳谷鲁中乌友好医院是一家公立医院。在当地,广大普通民众才会去公立医院看病。我们在这里开展工作,会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中国援助的存在,”戴峥介绍说。
据戴峥介绍,中国医疗队曾接待过一名6岁大的疝气患儿,这名患儿因家庭贫困而没钱医治。中国医生免费为他做了手术,且恢复良好,“他的家人很感动,因为不会说英语,当时全家都跪下来向我们表示感谢。我们的医生开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意识到这是他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时,也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悉,乌干达整体医疗条件差,如果按照常规医疗标准,则无法开展工作。为此,中国医护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用消耗少、简单易行的方式实现手术,为大量患者提供服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医护人员不仅直接服务患者,还注意培训当地人才,手把手地传授医疗技术和管理手段。“有一名当地泌尿外科大夫非常虚心好学,他几乎参与每次手术,中国医生也毫无保留地传授有关知识,他目前已经掌握了切刀等外科手术技巧,”戴峥说。
中国援助乌干达的行动不局限于医疗卫生,而是延伸至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官员欧阳道冰告诉记者,从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援助乌干达的大部分项目都是民生项目,比如建设医院、学校、农业示范中心等。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每年向乌干达捐赠抗疟药物,且都面向普通民众。
欧阳道冰表示:“我们还努力加强乌干达自身能力建设,比如中国每年邀请大约300名乌干达人前往中国开展短期培训,而且涉及几乎所有行业。”
据悉,针对乌干达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中国援助乌干达农业示范中心选择了水产项目,这是中国援非项目中唯一的水产示范中心。中国在乌干达还进行技术推广和科研工作,并吸引了邻国卢旺达的官员前来参观学习。
中国援助不仅缓解了乌干达政府的财政负担,还给当地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比如,在中国援助的乌干达政府办公楼项目中,中方承建公司聘用了大量本地员工,在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且为当地培训了大量技术工人。眼下,不少当地技工已成为中资公司的中层技术骨干。
谈到中国对乌援助,乌干达卫生部常务秘书阿苏曼?卢夸戈表示,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中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是非洲国家可以合作并学习的对象,乌方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综述:在乌干达感受中国温度
日 14:2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综述:在乌干达感受中国温度
新华网坎帕拉8月25日电(记者袁卿)乌干达疟疾高发、基础设施落后,医疗、农业、教育等民生领域是中国政府援助乌干达的重要方向。中国对乌干达的援助范围广、服务人口多、援助效果显著,为乌干达民众送去温暖的同时,也使中乌两国友谊不断升温。
据中国援建的纳谷鲁中乌友好医院院长爱德华?纳敦巴介绍,在2013-2014财年,该院为近18万人次乌干达患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服务。纳敦巴表示,感谢中国政府不仅援助抗疟药品,还帮助乌干达开展有关研究,这些援助让乌干达民众感受到了中国温度。
中国第16批援乌干达医疗队队长戴峥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的医疗援助,尤其是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直接面对的是当地最普通、最基层的民众。
“纳谷鲁中乌友好医院是一家公立医院。在当地,广大普通民众才会去公立医院看病。我们在这里开展工作,会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中国援助的存在,”戴峥介绍说。
据戴峥介绍,中国医疗队曾接待过一名6岁大的疝气患儿,这名患儿因家庭贫困而没钱医治。中国医生免费为他做了手术,且恢复良好,“他的家人很感动,因为不会说英语,当时全家都跪下来向我们表示感谢。我们的医生开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意识到这是他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时,也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悉,乌干达整体医疗条件差,如果按照常规医疗标准,则无法开展工作。为此,中国医护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用消耗少、简单易行的方式实现手术,为大量患者提供服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医护人员不仅直接服务患者,还注意培训当地人才,手把手地传授医疗技术和管理手段。“有一名当地泌尿外科大夫非常虚心好学,他几乎参与每次手术,中国医生也毫无保留地传授有关知识,他目前已经掌握了切刀等外科手术技巧,”戴峥说。
中国援助乌干达的行动不局限于医疗卫生,而是延伸至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官员欧阳道冰告诉记者,从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援助乌干达的大部分项目都是民生项目,比如建设医院、学校、农业示范中心等。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每年向乌干达捐赠抗疟药物,且都面向普通民众。
欧阳道冰表示:“我们还努力加强乌干达自身能力建设,比如中国每年邀请大约300名乌干达人前往中国开展短期培训,而且涉及几乎所有行业。”
据悉,针对乌干达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中国援助乌干达农业示范中心选择了水产项目,这是中国援非项目中唯一的水产示范中心。中国在乌干达还进行技术推广和科研工作,并吸引了邻国卢旺达的官员前来参观学习。
中国援助不仅缓解了乌干达政府的财政负担,还给当地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比如,在中国援助的乌干达政府办公楼项目中,中方承建公司聘用了大量本地员工,在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且为当地培训了大量技术工人。眼下,不少当地技工已成为中资公司的中层技术骨干。
谈到中国对乌援助,乌干达卫生部常务秘书阿苏曼?卢夸戈表示,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中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是非洲国家可以合作并学习的对象,乌方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驻伊朗经商参赞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