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膀胱癌患者的饮食护理调护

当前位置: > 徐春军教授:养肝护肝,从七大方面入手
徐春军教授:养肝护肝,从七大方面入手时间: 18:01:58来源:沙拉播报
原标题:徐春军教授:养肝护肝,从七大方面入手
  搜狐健康 整理/夏娜
  “哪些原因会引起肝硬化?”、“肝硬化为什么可怕?”、“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肝硬化?“肝硬化能否逆转?怎样逆转?多长时间能够逆转?、“肝硬化患者如何养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是不是常常困扰您?日上午,北京中医医院举办大型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著名肝病专家、科普大咖带您了解肝硬化。
  主讲人:徐春军,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关幼波学术继承人。
  所谓的肝病三部曲,肝硬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要是早期发现、早期调养还有逆转的可能,如果不注意会有进一步发展形成肝癌的危险。所以这个阶段从中医的治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古代论述中,肝硬化是中医讲的积聚,肝脏纤维增生到一定硬度,肝细胞的功能失去了正常的状况,肝脏硬了,缩小了,所以叫肝硬化,一般来说就是一个肝病的偏中晚期的疾病阶段。而且肝硬化隐匿时间过长,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发展也比较缓慢,乙肝形成肝硬化可能20年,丙肝相对短一点10年。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当中非常难缠、危重的疾病,并发症非常多,尤其到晚期易出现腹水、吐血、肝癌,所以这个疾病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肝硬化晚期出现腹水通常讲三年存活率、五年存活率,当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可以通过积极的养生,积极的治疗,十几年、二十几年都还是很精神的。首先从情绪上放松,然后配合积极的治疗,肝硬化还是可防可治的。
  肝硬化的机制或者病因上来说也很多,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最为常见,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目前除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酒精型肝病在肝硬化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还有遗传因素,就是所谓说的“根儿”上,家族性肝硬化不好逆转,目前依靠基因治疗或其它的干预措有一定作用的,但在治疗难度上可能相对较大。另外药物性肝损引起的肝硬化也较多,合理的用药,目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肝功受损的患者常常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治高血压、糖尿病的。当然有病肯定是吃药的,但各种药物怎样搭配,需要专业大夫进行指导。如果通过生活调理、运动调理,甚至一些情绪调理能解决不吃药最好。另外还有查不出原因的肝硬化,这实际上与自身的免疫反应或遗传的基因等方面的变化有关,可能占到肝硬化患者的5%~10%。
  肝硬化的养生与调护主要有七个方面:
  一,情志。
  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心理非常密切,情绪调节的好,对疾病来说非常有益处。古代的医书当中对情绪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痊愈的转危的认识也比较深,像最早的古书《内经》当中提到百病皆生气,比如肿瘤患者往往在确诊后精神先垮掉。人的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外向的人需要发点火来调节身体机制,而内向的人容易忧思、恐惧,往往会引起机体的疾病,为什么好多人心宽就体胖,关键就是怎么调制情志。
  究竟该怎么调理?关幼波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的几句话,一个是没心没肺,实际上就是精神境界,什么也别当回事。碰上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关老又教我们一句话,松柏精神,遇到困难的时间千万别怕,比如得了肝硬化千万别自己吓唬自己,积极去就医,听从大夫的医嘱,千万不要遇到困难之后自己先颓废了,人活着靠的是一口气,所以精神上千万不要垮,要有松柏精神。所以在情绪调节方面,治疗疾病时应做到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
  二,控制酒精。
  酒精型肝病在肝硬化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肝硬化最基本的病理机制是湿热,酒在肝病上来说,也属湿热,对硬化形成是一个促进的机制,同时本身肝硬化,肝的储备功能和潜在功能不足,再加上酒,实际上喝酒无异于喝毒药,所以奉劝大家酒尽量不喝。酒精性肝病或者是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病,从原则上来说就是戒酒,绝对不能喝。
  三、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顺应自然,古代来说,春夏都注重养阳,秋冬注重养阴。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肝硬化甚至是慢性肝病的患者,肝脏的输血功能不足,阳气的生发不足,所以春天多发情绪的变化,甚至肝功的波动,所以一定要注重阳气的生发,比如就医的时用药时大夫注重疏肝健脾,作用就是促进肝脏的输血功能,使情绪、饮食各方面的生理变化处于相对阴阳平衡的状态,所以这就是春夏养阳的基本目的。
  秋冬时要养阴,注重肝脏藏血的功能。晚上丑时睡觉,血液是归于肝脏的,如果那时还是夜猫子,血液就分布于四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在肝脏里储存时间越长,对肝细胞功能的修复越好。生活不规律,熬夜的人就要伤阴,表现为是黑眼圈,脸色灰暗的,所以在子时和丑时(凌晨一点到三点)一定要睡觉。春天的时候晚上早睡,早上早起,出去锻炼,活动四肢,实际上是利于阳气的生发。到夏天的时候,也是需要早睡早起,到冬天的时候可能肝病病人要晚起,早卧晚起,睡眠增长一点,因为寒夜较长,睡觉要更足一点,而且冬天天气非常寒冷的,对机体的阳气也有一定的伤害作用,所以多睡一些,对肝脏的调养和恢复更好一些。所以四时的养生,起居一定要适应大气寒热温凉的变化。
  四、运动。
  经常遇到病人问肝硬化或肝病患者该怎么运动,是不是需要增加运动?如果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正常,运动要增加一点。但如果肝功异常甚至肝硬化,就要减少运动量,总体来说要讲究动静有时、劳逸结合,这是一个原则。这个运动的原则,以运动后不觉得累为标准,如果运动完以后特别乏,老想躺着睡觉,证明你的运动量过量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定量。
  具体运动的方式上来说每个人也不一样,外向的可能喜欢出去锻炼,内向的可在家里进行适量运动,比如做饭时踢腿,或者做些弯腰,颈部的活动,这些都是好的运动方式,只要掌握好这个度就是最好的。肝病病人如果肝功异常,还是要少运动,散步还是可以的,但是打球甚至一些运动量比较过激的运动不要参与了。在肝硬化活动期,一定要卧床休息,尤其还有出现腹水、出血就别到处跑了,在家休养就是一个好的调节方式。
  五、饮食。
  中医对饮食是非常讲究的,饮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者疾病的调养过程当中非常重要。肝病患者的饮食讲究“三高一低”,高蛋白质、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为什么高糖呢?当然肝硬化的病人,如果伴有糖代谢异常,就不主张高糖,但对于一般普通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高糖对肝脏的修复是有好处的,但过多的吃糖,对糖代谢也是有害的,所以这是一个普通原则,具体到某个情况还得特殊对待。脂肪为什么要适度低一些,因为肝脏主要负责脂肪的分解,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黄疸增高,甚至伴有胆囊炎、胆结石,过多的食用脂肪不好消化,容易出现拉稀,所以从基本原则上来说要三高一低。
  另外有患者经常提到药和食补哪个重要,其实能用食疗的就用食疗,食疗不行用药疗,有一句老话“药补不如食补”,最好选择药食同源的食品,既符合生活习惯,同时也起到了治疗作用,这是最好的。所以饮食一定要有节制,关老提了三点要求:
  (1)随其所好。中国是地大物广的国家,四川就喜欢吃辣椒,离开辣椒就不行,四川湿气比较大,吃辣椒温阳化湿,不能完全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要随其所好,但一定要有节制。如果脂肪代谢异常,也不是说绝对不让吃肥肉,其实吃一两块对脂肪的分解是绝对有好处的,它是属于高分子的蛋白质,但过量食用会加重脂肪代谢异常,所以一定要随其所好,有节制。
  (2)定量,切勿暴饮暴食,注意定量从一般的养生原则就是吃七八分饱。早中晚三餐荤素搭配,粗粮也吃一点,通过这种搭配,达到维生素、蛋白质、糖各方面的均衡。
  (3)定时,规律饮食对脾胃的生理的调节功能有好处。所以掌握好这么几个原则,就是一个好的养生方式。具体到肝病病人,除了刚才讲的几个大原则以外,一定要注重清淡饮食,尤其是肝功异常的时候,肝硬化期,复查肝功的时候肝功是波动比较明显的,忽高忽低,所以吃过多的油腻根本不好消化,多吃一些清淡的,又开胃,又可口。对一些煎炸的食品能不吃就不吃,包括腌制食品也不好,对肝脏是有压力的,对胆汁的分泌是有压力。
  另外可以根据自己体质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饮食,比如肝虚比较明显,腰酸腿软,情绪不好的,多吃一些补肝的食物,比如藕,它疏肝调脾胃的,荷叶、莲子、荷梗都是理气的;丝瓜,也是理气,补气血的;在熬粥的时候放点枸杞,枸杞是补肝肾,补肝阴;话梅是酸入肝、养肝的,这些都是好的食品。还有一部分人脾虚比较明显,通过健脾饮食的营养吸收,对肝脏是有帮助的,比如牛肉炖胡萝卜,包括炖鸡的时候放点黄芪、小米、红枣,这部分人一定要少吃凉的,因为寒性食物伤脾胃。肾虚比较明显的,最好蒸山药、土豆山药炖在一起,这都是补肾健脾的。另外肝病病人对油腻、生冷、辛辣是尽量忌讳,寒凉的东西伤脾胃,辛辣的生热,油腻的影响消化,所以肝病的病人一定要注重三个原则,三高一低,一定要有一定的规律,同时对一些影响肝脏功能、影响脾胃功能的,尽量少用,掌握好这几个原则,色香味可自由搭配。
  六、合理用药。
  看肝病的时候,一定要把用药史和大夫说明,肝病大夫会根据病情进行合理诊断治疗,有病不可怕,一定要早到正规医院,千万别信偏方、保健品。肝病的治疗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有可能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长,就医一定要相信大夫,用药不是吃得药越多越好。目前对肝脏损害的药物有很多,所以能不吃药的不吃药,能用食疗的用食疗,能口服不用输液,这个原则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见病非得去挂液。比如抗生素用了最高级的,时间长会产生耐药,所以合理用药要注重药物的搭配,同时药补不如食补,能口服不用注射,这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要觉得吃药越多越贵就是好的.
  七,并发症的问题。
  肝硬化到晚期容易出现腹水,绝大部分是因为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低蛋白症从食品来补是最好的,另外要低盐,每日盐控制在小于2克。利尿剂的使用要听从医嘱,如果出现低钾,可适当喝点橘子汁,多吃点橘子,实在不行口服氯化钾都可以的,所以利尿的时候一定要控制盐分的摄入,一定要增加蛋白质,一定要注意保钾,因为钾低了以后对心脏的心率是影响非常大的。比如橘子、黄瓜、香蕉都是含有钾相当成分的。
  还有很多肝硬化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门静脉高压引起,这种压力增高之后回流出现异常,出现血管曲张,很多出血是因为吃了较硬食物划破,本身肝硬化的凝血机制又差,造成吐血,所以这种病人一定要多吃一些软食流食,避免粗制的带刺食物,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一定要禁食,如果再吃食可能容易再出血,那时候要靠营养液补充了,如果恢复以后从流食、半流食、细软的有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还有一部分是肝脏伴有肾脏综合症的,出现丢失蛋白,这一定要注意,尤其对肝昏迷的病人,一定要控制蛋白的入量。因为肝昏迷的病人,本身肝脏功能不是特别正常,对蛋白质的分解容易分解不完全,产生血胺会刺激影响大脑,这时候蛋白质一定要控制。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对习惯性便秘的要吃一些通便的,多吃水果,补充一些益生菌,促进各方面的分解,减少血胺的产生,这都是特殊疾病有特殊要求。
  前面讲到的基本上是对所有的肝病的基本要求,在并发症上是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所以只要掌握好了这几个方面,包括情志、饮食、运动、四季养生,对一些特殊的病人合理用药,对一些并发症及时处理,就掌握了肝硬化的养生基本原则,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好处。所以我今天就简单把肝硬化的一些日常养生和调护告诉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谢谢。
本文相关推荐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今日热点新闻网所有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积聚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0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积聚的读音
积聚的解释
积累(1):把~起来的钱存入银行|~革命力量。
积聚的同义词
积聚扩展阅读
内经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o五变》:“人之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在治疗方面,《素问o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o疟病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o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证治准绳o积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张。
《景岳全书o积聚》则对攻补法的应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医宗必读o积聚》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积聚病程中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医林改错》则强调瘀血在积聚病机中的重要作用,对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有突出的贡献。
中医文献中的症瘕、痃癖以及伏梁、肥气、息贲等疾病,皆属积聚的范畴。根据积聚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当这些疾病出现类似积聚的证候时,可参阅本节辨证论治。
积聚《内经》首先提出积聚的病名。《灵抠o五变》篇说:“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后世不断明确积与聚在病理及临床表现上的区别。《难经o五十五难》指出“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金匮o五脏风寒积聚病》进一步说明,“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仲景所制鳖甲煎丸、大黄廑虫丸至今仍为治疗积聚的临床常用方剂。《景岳全书o积聚》篇认为积聚治疗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并创制了化铁丹、理阴煎等新方。
根据积聚的临床特征,提出分期治疗的原则,同时重视综合治疗。《医宗必读o积聚》篇则提出了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学入门》等医籍,在治疗上不但采用内服药物,而且还注意运用膏药外贴、药物外熨、针灸等综合疗法,使积聚的辨证施治内容益加丰富。根据积聚临床特点,也有较多的名称:“症瘕”、“癖块”、“痃癖”、“痞块”
一、病因(一).情志失调: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滞血瘀(二).饮食所伤:酒食不节食滞、痰气、虫积——聚证饥饱失宜脾运失健——恣食肥厚生冷痰浊气血搏结——积证(三).感受寒湿:寒湿侵袭——脾阳不运——湿痰内聚,气血瘀滞(四).病后所致:黄疸病后——湿邪留恋,气血阻滞;久疟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感染血吸虫——肝脾不和,气血凝滞;久泻、久痢之后——脾气虚弱,营血运行涩滞。
二、病机(一)病机关键是气滞血瘀:本病病因有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等,其间又往往交错夹杂,相互并见,而终致气滞血瘀。(二).病位在肝脾:(三).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则虚实错杂:本病初起——邪气壅实,正气未虚——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虚实夹杂;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羸弱——正虚为主。(四)病理演变:一般预后良好。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成积证。积聚的病理演变,与血证、黄疸、臌胀等病证有较密切的联系。积聚病因病机示意如下:情志失调肝脾失调寒邪与气血互结饮食不节痰浊气机阻滞聚证感受寒湿湿热病后食滞气滞血结积证虫积
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积聚与痞满的鉴别:痞满是指脘腹部痞塞胀满,系自觉症状,而无块状物可扪及。积聚则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有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可扪及。癥积与瘕聚的鉴别: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即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一)瘕聚多属空腔脏器胃肠的炎症、痉挛、梗阻等病变。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大致可做出诊断,必要时可配合腹部X片、B超等检查。(二)癥积多为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增生型肠结核,必须结合B超、CT、核磁共振、X片、病理组织活检及有关血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积块日趋肿大,坚硬不平,应排除恶性病变。
积聚的辨证,首先应区别积和聚的不同。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的特点,其病程较长,病情深重,治疗也难;聚证则无明显积块,腹中胀气,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治疗较易。其次辨积证初、中、末期虚实的不同。积证病程较长,病程阶段不同,虚实也不同。初期正气未至大虚,邪气虽实而不甚,积块较小,质地亦软;中期正气渐衰而邪气渐甚,积块增大,质地较硬,形体消瘦,体质衰弱;末期正气大虚而邪气实甚,积块较大,质地坚硬,消瘦明显,机体虚衰。临床所见积聚之证,常是先因气滞成聚,日久则血瘀成积。  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为主,重在调气;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重在活血。并要区分积证不同阶段,掌握攻补分寸。
积证,积证可分为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3种:①气滞血阻。证见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脉弦,属积证初期。治宜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方用金铃子散合失笑散。②瘀血内结。证见腹部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见瘀点,苔薄边暗,脉细涩,属积证中期。治宜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方用膈下逐瘀汤,并可加入川楝子、三棱、莪术等增强祛瘀软坚之力。③正虚瘀结。证见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饮食大减,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或弦细,属积证末期。治宜大补气血、活血化瘀,方用八珍汤合化积丸。
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医宗必读o积聚》曾指出:“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治疗上始终要注意顾护正气,攻伐药物不可过用。
舌苔肝气郁结证主症:腹中结块柔软,攻窜胀痛,时聚时散,兼症:脘胁胀闷不适,舌苔脉象:苔薄,脉弦等。证机概要: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药:逍遥散、本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加减。前方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适用于肝气郁结,脾弱血虚者;后方疏肝行气,温中化湿,适用于寒湿中阻,气机壅滞者。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甘草、生姜、薄荷——疏肝解郁;香附、青皮、枳壳、郁金、台乌药——行气散结。加减:如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理气止痛。如兼瘀象者,加玄胡、莪术活血化瘀。如寒湿中阻,腹胀、舌苔白腻者,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砂仁、桂心等温中化湿。
食滞痰阻证主症: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兼症:便秘,纳呆,舌苔脉象:舌苔腻,脉弦滑等。证机概要: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治法:理气化痰,导滞通便。方药:以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为主方。本方行气化痰,导滞通便,适用于痰食交阻,脘腹胀痛,胸闷气逆,大便秘结之证。常用药:大黄、槟榔、枳实——导滞通便;沉香、木香、乌药——行气化痰。加减:如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理气止痛。如兼瘀象者,加玄胡、莪术活血化瘀。如寒湿中阻,腹胀、舌苔白腻者,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砂仁、桂心等温化药物。
气滞血阻证主症:腹部积块,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质软不坚兼症:胸胁胀满,舌苔脉象:舌苔薄,脉弦,舌有紫斑或紫点。证机概要:气滞血阻,脉络不和,积而成块。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方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加减。前方偏于行气活血止痛,适用于瘕积气滞血阻,疼痛不适者;也可选用大七气汤,本方重在祛寒散结,行气消瘀,适用于症积气滞血阻兼有寒象者。常用药:柴胡、青皮、川楝子——行气止痛;丹参、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活血散瘀。加减:若兼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者,加丹皮、山栀、赤芍、黄芩等凉血清热。如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脉缓,可加肉桂、吴萸、全当归等温经祛寒散结。
瘀血内结证主症: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兼症: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苔脉象: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证机概要:瘀结成块,正气渐损,脾运不健。治法: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方药:膈下遂瘀汤加减,酌情配用鳖甲煎丸或六君子汤。膈下逐瘀汤重在活血行气,消积止痛,为本证的主方;鳖甲煎丸(《金匮要略》)化瘀软坚,兼顾正气,如积块大而坚硬,可配合服用;六君子汤旨在调补脾胃,可与以上两方间服,达到攻补兼施的目的。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石见穿活血化瘀消积;香附、乌药、陈皮行气止痛;人参、白术、黄精、甘草健脾扶正。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石见穿——活血化瘀消积;香附、乌药、陈皮——行气止痛;人参、白术、黄精、甘草——健脾扶正。加减:如积块疼痛,加五灵脂、玄胡索、佛手片活血行气止痛。如痰瘀互结,舌苔白腻者,可加白芥子、半夏、苍术等化痰散结药物。如积块疼痛,加五灵脂、玄胡索、佛手片活血行气止痛。
正虚瘀结证
主症: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兼症:饮食减少,肌肉瘦削,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苔脉象: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证机概要:癥积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八珍汤补气益血,化积丸活血化瘀、软坚消积。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白芍、地黄、川芎——益血;三棱、莪术、阿魏、瓦楞子、五灵脂——活血化瘀消癥;香附、槟榔——行气以活血。加减:若阴伤较甚,头晕目眩,舌光无苔,脉象细数者,可加生地、北沙参、枸杞、石斛。如牙龈出血、鼻衄,酌加山栀、丹皮、白茅根、茜草、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若畏寒肢肿,舌淡白,脉沉细者,加黄芪、附子、肉桂、泽泻等以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调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积聚患者,更要避免饮食过量,忌食生冷油腻,以免寒湿积滞,损伤脾胃。见阴伤出血者,要忌食辛辣酒热,防止进一步伤阴动血。&[1]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与调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与调护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百病饮食心理运动调护丛书:儿科病调养与护理.pdf3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百病饮食心理运动调护丛书
儿科病调养与护理
摇 摇 摇 摇 摇摇摇摇 主 编 孙 娟 周绍忠
摇 摇 摇 副主编 朱桂荣 于作洋 孙庆荣
摇 摇 摇 摇 摇 编 委 张惠敏 杨 威 张礼标
摇摇摇摇 摇 摇 赵妍敏 高炳爱 刘俊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摇摇 ? 北 京
摇图书在版编目 (悦陨孕)数据
摇 辕 郾原
: 儿科病调养与护理 孙娟等主编
北京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员怨怨怨郾缘
摇 ( ) 百病饮食心理运动调护丛书
摇陨杂月晕苑鄄愿园园愿怨鄄怨愿远鄄员
摇 郾 … 郾 … 郾 鄄 鄄 Ⅰ
①小儿疾病 保健 问答②小儿疾 鄄 鄄 郾砸苑圆鄄源源
病 护理 问答Ⅳ
摇 悦陨孕 (员怨怨怨) 员员缘圆猿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 第 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摇 : 发行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摇摇( 苑 摇 :远源员缘员缘缘猿摇 :员园园园圆苑)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 号 电话 邮码
摇 : 印刷者 河北省保定市印刷厂
摇 : 经销者 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摇 摇 :愿缘园伊员员远愿
摇猿圆 开 本 毫米 开
摇 摇 :员愿园 字 数 千字
摇 摇 :员园 印 张
摇 摇 :员怨怨怨 缘 员 版 次 年 月第 版
摇 摇 :员怨怨怨 缘 员 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
摇 摇 :员园园园园 册 数
摇 摇 :陨杂月晕苑鄄愿园园愿怨鄄怨愿远鄄员辕砸?怨愿猿 书 号
摇 摇 :员源郾园园 定 价 元
摇摇本书以一问一答形式概括介绍了儿
科疾病的预防 调养 调治及护理等方
面知识 分小儿一般调护常识和儿科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梗死患者的饮食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