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窑瓷器张颐

太山(江西名山)_百度百科
(江西名山)
太山,江西名山,又名崖山,位于金金溪县东部,主要山峰有琵琶峰,马头岭等,主要景点有:仙人墓。东港龙潭等。
太山,又名、,位于东部,距县城35公里的东部,距道教发源地江
西风景区10公里。属于东北端天旭山山麓。于之上,《明史》载“金溪东南。东有金窟山,旧产金。又有云林山,跨抚、信、建昌三府境。又有,接贵溪县界。”主要有琵琶峰、中源寺峰、马头岭、、蒸盖岭、、三老峰、高冠峰、天门坳、骑马扛、。与贵溪县仙岩、龙虎诸峰,皆参差相接。处中亚热带,海拔高度500~1363米,相对高度在300米以上。其中以为最,1363.4米,1230.4米,中源寺峰1131米。
太山,又名、大山、、岩头山、。《读史方舆纪要| 卷八十六 江西四》:“,上有琵琶、三老二峰,一名大山,以形势高大而崖壁峻绝也。”为全脉统称,因其悬崖斗绝而得名;大山,以形势高大而得名,由于当地方言“大”字读音为“太”,故也作太山;,文献记载东峰峡谷之上为天门坳,当地人称为,后用泛指范围内的太山;而岩头山、命名太山只见于新版县志。
太山主要山峰
琵琶峰海拔700米,在石家后。《江西名胜志》载:“琵琶峰在”。
中源寺峰位于北源峡谷,海拔1131米。因昔日有中源寺而得名,现寺早毁,只留有一地名,当地人称“庙上”。其后为贵溪天门山。
马头岭位于北源峡谷,其后为贵溪天门山,下有马尾水瀑布。
在北源峡谷对面,一石突兀是为花山,海拔720米。每逢雨季,周围瀑布斜飞。
,位于东峰峡谷与王家山峡谷之间,海拔1200米。
三老峰位于峡谷,清朝《云林三十六峰赋并序》云:“壮二社之英气,仰三老之高纵”。
蒸盖岭位于峡谷左则,海拔1000米,因其顶如蒸盖而得名,其中有一条大道通于山顶。其顶有古战场。
高冠峰,虽名峰,实为一巨石,该石围千米,高400米,耸立于东峰峡谷与王家山峡谷之间的悬崖峭壁之上。旁有两块小石与高冠峰组成鸡冠状,故俗称鸡尖石、鸡冠石。峰顶苍翠欲滴,古松盘踞。本名河源,何氏祖先认为河源当有一大片水,唯有蓄住一片大水才可使何源之流源源不断,于是他们便在东峰峡谷峡口堆土建坝,蓄成一座小湖,但是当水蓄到一定量时,大坝便被冲毁,于是村人便请山中神仙从福建深山中选择这块巨石,谁知运到东峰时,金鸡报晓。神仙不小心将巨石掉了下来,巨石便落于东峰之上成为现在太山之上的一大景观。
海拔1364米,为全县之颠,位于郑家,形神具备,较黄山笔架峰、深圳笔架峰、井冈山笔架峰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下有马蝗水大瀑布。
太山主要景点
太山全景、三神壁合、访师岩、灵药谷、异草谷、竹林望晓、古战场、强盗洞、东峰寺、茶园寺、关帝庙旧址、中宫院旧址、牌坊、孔坊老街、孔坊明清古建筑群、张国祥天师
墓、仙人墓(天师墓)、高冠峰、、蒸盖岭、猪精石、叼竹鹰、跑马岗、磜瀑、玉女瀑、七级瀑布、龙须井、白水井、五叠泉、龙啸九天、马尾水、青云瀑、姊妹瀑、水帘幽洞、险崖飞瀑、十里绝壁、飞瀑留珠、三港水、磜潭、、、杨沙潭、枫树潭、秀瀑幽潭、、凉水坑、北源、兴源迎客松、罗汉松、鹅掌秋、峡山银杏树
仙人墓:历史上共有5位天师葬于,十六代天师讳应韶,字治凤。袭教後,授其子以剑印,隐居南龙须井上,躬耕自娱。每据石吹铁笛井上,声闻数里。一日,悬邃井上,端坐而化,葬井傍。今有仙人墓,鼇构树门在焉。所耕之地,号黄沙坑。元至正十三年,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明太祖朱元璋《天师赞》曰:“继传十六,人皆辟谷。日食黄精,貌态异俗。岁月一来,亦复如复。牛背西风,苍山一曲。”
古战场位于蒸盖岭顶,其顶有平畴之地数亩,有残砖墙基。其为何时之战场已不可考,在清乾隆时便有文字记载该名,故目前可推其在乾隆之前。
月:在四十八都蒋源,崖高数十仞,半崖有土壁如月形,约围圆一丈四五尺,逢朔土色淡红,望后土色紫红,历年不爽。
东港龙潭:《志》载在四十六都,龙居其中,旱祷多应。
猪肝石:在社公咀屋后。
猪精石:有两处,一在下口港边,其形如母猪侧躺;一在北源村后田中,其形如公猪匍匐。
汤家洞:在
东峰寺约创建于宋仁宗年间(公元1062年),时何源何氏四世祖仲荣公储币十万有余,自建东峰寺,旋田一百二十秤入寺供佛饭僧。东峰位于东峰峡谷关山里,面朝高冠峰。昔日东峰寺香火鼎盛,中间大殿,左有配房,右为一井一塘,前有寺门,距寺右半里建有东峰寺塔,庭院中有一棵银杏树,两人不可抱,80年代未被锯成木材。大钟铜于文革中被打碎以废铜卖掉,鼓被毁弃。门柱瓦砖被周围村民支运到各家所用,现在的寺为当地信从于2000年募资修筑,规模远不及昔日一角。
访师岩(读经洞)访师岩坐落在王家山峡谷峭壁之中,属山体自然形成的崖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崖洞前有一条从山顶直飞而下的溪流。天师隐居龙须井里,常御神龙来此岩中读经,后应韶天师羽化,第十七代天师张颐多次来太山读经洞探访,故后称该洞为访师岩。传说五福老人就是这里的常客。如今时代变迁,仙人归去,留下这一供后人评观的古崖洞——访师岩。
凉水坑坐落在半山腰,一条清凉的溪水从岩石中渗渗的流出,溪水清凉无比,
内含多种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整条溪流不到60米长,夏至热冬至冷,外面气温无论38度以上,还是0度以下,而这条溪流两旁始终保持在17-18度左右。山民称其为“神奇的凉水坑”,是大自然恩赐此山的一块宝地。
坐落在东峰峡谷中段,三面环山,面积约半亩地。其潭水深幽,清澈见底。相传古代天宫仙女常来此潭嬉水,或梳妆、或沐浴,故后人以称之。
马尾水瀑布:位于北源峡谷,上为中源寺,下为北源村。
七级瀑布位于峡谷海拔1000多米处的石壁上,每遇夏季雨后,其瀑布规模相当壮观。
磜瀑位于峡谷,因其周边台阶状,故得名磜瀑。
玉女瀑位于峡谷,由向峡谷内行1000米,便可见三面绝壁之上,一条水柱从缝隙处奔腾而出,飞流直下二十余米后碰上山壁横梁,溅起万千水花,后又飞泻而下落入底潭中,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珠帘倒挂的银带别在青山之中,令人叹为观止。
太山历代人物
:字治凤,中国道教第十六代天师,生卒年不详。一生博学经典,精通道术,后隐居于南龙须井上(龙须井上),擅长辟谷之术,能百日不进食。善吹铁笛,与妻儿耕作自娱。一日,悬笛井上,以印剑授子顺告知曰∶“吾世传真人之教
张应韶天师
,功及于人多矣吾今垂年,汝当传守。”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年99岁,遂葬井旁,所耕之地号“黄沙坑”。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张颐:字中孚,应韶长子。性至孝,其母隐居与龙须井,母疾,侍奉勤敬,经旬月不解衣带,每谓人曰:“不忠孝而欲学道希仙,是舍舟楫而涉大川也。”出任贵水尉,弃官袭教,携妻子结,茅山中以居。寿87仍童颜皓齿,无疾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何升:字显云,世居湖广,为何晏之后。唐元宗朝奉诏征讨西域,封征讨大将军、征西侯,驻骖闽之邵武光泽,乐其山水之胜遂隐居焉。夫人林氏,子二:规、矩。为金紫何氏始祖。
何若讷:金紫何氏始祖、招讨大将军、征西侯何升七世孙,光远公长子,字叔辨,又字子言。生于宋建隆壬戌五月二十日戌时。其父光远公因不受宁诏隐寓上幕镇之望仙观,命其六子散居各地,若讷于是迁,今金溪县。为金溪何氏始祖,娶野鸭桥张氏,生四子:、文璘、文玠、文珍。卒于宋明道丙子年四月十三日申时,与妻合葬于本里凤岭,有传列后。为何源何氏始祖。
何国瑞:字应麟,生于宋政和癸卯八月十六申时,治诗经中式绍宗兴庚辰进士,授国子直学,迁广州文学改承务郞园子正,有传列后。
刘中宫:宋沙门师,自蜀而来,见茂林修竹,林壑幽美,遂结茅山中。居民苦旱,问之乞雨。中宫云:“今岁当不雨,吾闵尔贫,虽雨,才沾蔬畦已。”他日,中宫入潭中,遗履石上,涂叟者守其履,俟之七日,师自外至,谓粟曰:“汝可谓诚笃。”问其所欲,曰:“吾惟嗜鸭肉。”今祷雨者,必先以鸭祭叟。然后得雨。师尝谒抚州守,书刺曰:“豢龙僧某”。守恶其幻,诘之曰:“龙安在?”师曰:“明公勿惊”。以金盘盛水,探怀中若朽草,置水中,风雨大至,龙飞跃而去。
:字季鲁,号琴山,南宋金溪(今属江西)人。成童,登门求学。以其年少,让先从邓约礼学习,寻晋为弟子。九渊自京师归还,子云亦入太学,相见于途,共游桐江,答问探究儒学奥旨。天山精舍筑城,九渊令设一席于旁,时命其代讲,并将书院相付,其弟子有。后曾任瓯宁主簿,决讼断狱必依经义。尝言“场屋(科举)之得失穷达不与焉,终身之穷达贤否不与焉,,(《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时人以为名言。绍定四年(1231),持节西江,提倡象山()之学,建,九渊诸弟子中,惟有子云岿然上座,为第一高足。他恪守师说,深受其师“六经皆我注脚”的思想影响,不拘于旧日经传注释的束缚,敢抒己见,曾作《社保义》。认为郑注《周礼》,“半是纬语,半是莽制,可取者甚少”(《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着力于构筑陆派门户,为的建树起了一定作用。称他“人品甚高,非余子比也”(《象山全集》)卷九《与陈君举》)。着有《易传》、《论语集传》、《中庸大学解》、《童子指义》、《离骚经解》等。
朱夏:字元会,原名受益,字好谦。元鸣阳朱家人。早年游学门下,数举进士不第,便杜门治经史。为文不及古不止。屡次称赞。丞相贺某欲荐入史馆,不就。知者多惜其才。至正年间,乡冠起,竟遭其祸。著有《鸣阳集》,王文节为之序。称其学精敏广博,其文敷畅而渊厚,以明理为本。《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
江球:() 字宜笏,号泉亭,孔坊人(今属)。清代古文家、诗人。康熙廿九年(1690)中举,次年进士,改,散馆授检讨。后历任山西、山东道监察御史、(今北京市)丞兼督学政,累迁至左副都御史。康熙48年9月庚辰,太常寺卿。49年10月戊子,宗人府府丞。56年11月戊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3年(1726)五月癸卯乞假回籍。 几次典会试,拔才甚众。为人端方,不拘私情,深得信任。文章多因事而发,有匡时弊,有利民生。有些观点如倡廉洁,安良善,用人讲德行等,至今仍有意义。著有《主善堂诗集》、《宜笏诗文存略》6卷。【传记纪事资料】 《(道光)抚州府志》卷54/7 《(同治)金溪县志》卷2l/14 《江西通志》卷82-《四库全书》515/814 《词林辑略》卷2/16(《清代传记丛刊》) 【著述收藏】 《江宜笏先生诗文存略六卷》清同治十年(1871)绣谷丽泽书屋刻本四册(江西)
孔俊卿:字彦佑,永和乡鸣阳里(今),历官山西东胜右卫,隆庆间()升南京崇仁卫指挥。其子永保,袭父职任山西平阳卫千户。传孔俊卿身高达9尺,力大无比,双手能托起两只数百斤重的石狮。每次出征,冲锋在前,战功卓著。为表彰孔俊卿和孔宗鲁的功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神宗皇帝下令在正中央修建一座牌坊,这就是村民引以为傲的牌坊。历经近400年的风雨,牌坊至今保存完好,为县级保护文物。
孔宏鲁:字宗鲁,以举人任职北京宛平知县。
孔继代:恩授登仕郎。旧志载,继代有秉性,笃于友谊,称贷无不立应,且不计其价,赈困恤贫,修桥梁、补道路施之无少。
何长生:笔名:何杉、乐山,江西何源村人,大学毕业,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
公社、抚州地区群艺馆、文化广播电视局干部,鹰潭市文联文协主席及文联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学员,鹰谭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明天的星》,散文集《眷恋》,长篇陈述文学《一位市委书记的故事》(合作),陈述文学集《红帆》等。作品多次获省、全国文学奖。
江殿荣:(),号南道,何源孔坊人。民国36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社会教育学系,次年任教于宁都师范和兴国师范。38年,在国军十二兵团怒潮学校任少校政治教官,7月,渡海到台湾。1950年离开军队,到高雄中学任教学教师,3年后成台南数学教师四大金刚之一,后又兼任陆空军官学校副教授。1958年创办立志补习班,1963年创办立志初级中学,1967年改为高级中学。以后在学校逐渐增设各种工商技术科目,至1980年,学校更名为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其任校长。他为立志工商学校制订了办学原则:处处为教育设计,时时为学生着想,辅导升学就业,强调技能至上。指出:私立学校是“用家长的钱,替家长办教育,为国家造就人才。”私立学校的学生“大都经历考试挫折,见弃于各类公校之外”,而“能不自甘堕落,带着心理创伤进入私立职校者,决非不可造就之材”。教育者“必须付出加倍爱心,以无比的耐力,抚之、导之”,使其能“发挥所长,展观潜能”,以达到“某方面成就”的目的。其广有才气,对数学、文学和管理科学均造诣颇深。处事既洞入微,又积极前瞻,力排干预,百折不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常挂于心。年,他先后向孔坊中小学、一中、、抚州一中、江西师大捐赠财物折合人民币达70余万元,在金溪一中实验楼建造了一层云华楼,设立云华奖学金。
太山旅游路线
太山全脉很长,主要有段、郑家段、峡山段,其中段是目前旅游爱好者去得最多的,路线有:
206国道由入金溪穿过金溪,可由两处进入天门岭:
自驾开车路线:
206国道龙虎山圩上——杨蒋——孔坊————
206国道金溪——横源——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门岭
G316国道金溪对桥乡——横源——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门岭
乘车路线:
鹰潭火车站前乘至的班车,在下车,之后去
在金溪汽车站乘至的班车,在下车,之后去慢慢走_欣赏啊_教案doc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慢慢走_欣赏啊_教案doc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1940年―《江苏省志?大事记(中)》
1940年(民国29年)1月
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前敌委员会改为皖东军政委员会,郑位三为书记,属中原局指挥,以统一皖东地区党、政、军领导。
5日&国民政府颁布《战区检察官服务规则》。江苏开始实行战区检察官制度,检察官由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指派。
10日&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扬中县歼灭日军100余人。
15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辖苏皖支队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辖第五支队第八团会师于六合县竹镇。两支部队协同作战,连续击退六合、天长出犯之敌。29日,在两县交界的横山反击日伪军扫荡,毙伤日伪军300余人,生俘日军2人。
19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南局,重申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南方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指出:在目前抗日反共局面继续下去的形势,华中是我们目前在全国最好发展的区域。新四军大江南北之部队应在现有地区力求发展,这虽会引起摩擦,但只有壮大力量,给摩擦者以打击,给武装进攻者以反攻,才能巩固自己,坚持抗日阵地和克服投降危险,阻止分裂。如不斗争,则不足以巩固统一团结和坚持抗战。
中旬&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军分会召开联席会议,在讨论江南工作时,确定“为求部队人枪款的解决,努力扩大充实与壮大现有的部队,要加强在苏锡一带的工作”。20日,东南局发出指示,要求以阳澄湖为基点,建立基干部队作为核心,灵活开展游击战争,集中力量消灭弱敌,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一切抗日地方武装,搜集枪支,筹措大批款项,使东路发展为江南新四军人枪款来源的基地。
21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九旅旅长张少华在日伪《中华日报》上公开通电表示“拥汪”,后被委任为伪第七路军总指挥。6月,中共武进县委书记周之祯被张少华杀害。
28日&中共邳睢铜地委《团结报》出版。
是月&江都县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在新四军挺进纵队驻地吴家桥成立,这是新四军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性质的县级组织,中共苏北特委副书记惠浴宇兼任主任,副主任刘伯培。同时成立抗日自卫总团,下辖13个分团,总团长张颐,副总团长许友才。7月中旬,该委员会改为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
▲经中共中央批准,原中共苏皖省委撤销,分别成立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和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张劲夫任路东省委书记;刘顺元任路西省委书记。两省委均属皖东军政委员会领导。3月,张劲夫调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方毅任路东省委书记。
▲在日伪统治区,征收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且骤增田赋。据汪伪省政府财政厅长余百鲁在伪《清乡新报》上撰文说,1940年1月至5月全省田赋收入只有角6分。而1941年1月至5月,吴县、昆山、太仓、常熟、无锡、江阴、武进7个县就收入角4分。显然,时隔1年,7个县田赋数就超过全省的田赋总数。1942年1月至5月,上述7个县的田赋又增加到角1分,是1940年的近5倍。可见其搜刮的残酷。汪伪为了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掠夺,伪江苏省政府还规定各伪县政府内设立“追租处”,以协助地主催缴田租。日,伪省政府还发布《江苏省各县办理追租事宜暂行办法》,加强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抗日根据地苏南财经委员会成立。2月
1日&在淮北地区活动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
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发出关于建立苏北、皖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日军袭击“江抗”驻地阳澄湖边洋沟楼,“江抗”顽强反击,毙日军警备队长斋藤等20余人。此战斗挫败了日军企图消灭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巩固了苏常游击区。
8日&中共苏南东路特委机关报《大众报》社在常熟创刊。5月,东路特委成立江南社,将《大众报》和《江南》半月刊统一编辑发行。
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对华中各地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江南陈毅部猛烈向苏北发展,建立抗日政权,建立巩固根据地,留在江南的部队应发展至淞沪、沪杭、苏嘉3条铁路全线地区;刘少奇直接指挥皖东工作,坚决建立抗日政权,将皖东地区全部、江苏一部分建设为巩固根据地;彭雪枫部确实掌握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西起开封、东到海边的地区,建立巩固根据地,扩大部队,不让日伪军及反共顽固派插入这一区域。
18日&“抗大”四分校在泗洪管镇成立,后移至淮安仁和集。
▲中共苏皖区成立苏皖军政推进委员会,刘瑞龙任主任。原安徽第六专区所辖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张爱萍任总队长兼政委。
20日&因日军大量搜刮大米,锡城米价不断上涨,伯渎港至市区发生抢米风潮,日伪当局出动警察弹压。
22日&陈毅在惠浴宇等陪同下,第三次进泰州与李明杨、李长江会谈,宣传抗日主张,分析团结抗日前途。
▲国民党常备第七旅和第三十三师及反动地方武装3000余人,在沭阳钱集、马厂包围“淮河大队”,“淮河大队”分路突围至涟水东南荡一带。
26日&新四军在金坛地区击溃进犯日军一部,毙敌50余人。
28日&为避开国民党当局的通缉,国民党安徽省第六区专员盛子瑾率所部(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十三纵队)1000余人南渡淮河,借道淮南去苏北泰州投奔李明扬,途经半塔集时,被新四军第五支队缴械。盛部大多数人员加入新四军,盛子瑾及其家属随从等人被礼送出第五支队防区。
▲刘少奇写信给张爱萍、江华、刘瑞龙等人,指出共产党与八路军、新四军在苏皖地区的总任务是争取这一地区成为共产党与进步势力管理之下的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并在这一地区建立统一的抗日军队,统一的民众团体,坚持抗战。
29日&武进伪县公署试办公娼,提倡公开卖淫,至10月20日,有105名公娼登记领照。
是月&苏皖区党委在淮北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作《在敌后怎样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报告。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决定,将全区划为4个游击区,每个游击区设1个中心县委。3月
月初&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何克希、吴仲超等赴苏南东路苏常游击区,加强对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的领导,何光希任司令员,吴仲超任政委,夏光任参谋长。数日后,中共中央东南局调邓振询(邓仲铭)赴苏南,任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原副书记谭启龙调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
3日&周佛海办的报纸《中报》在南京出版。
12日&国民党韩德勤部向新四军驻地黄桥进攻。新四军第四、五支队和苏皖支队主力实行反击,歼其2000余人,生俘1000余人。
1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由刘瑞龙、金明、张爱萍、江华、田维扬等人组成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刘瑞龙为书记,张爱萍、江华为副书记。
19日&在蒋介石策划下,韩德勤命令八十九军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及地方保安旅等8个团兵力,围攻津浦路东新四军五支队领导机关驻地盱眙县半塔集地区。在刘少奇亲自布署下,新四军五支队坚决自卫,苦战8个昼夜,打退了韩部的进攻,歼灭韩军1000余人,胜利地进行了半塔保卫战,粉碎了韩德勤、李品仙部东西夹击的阴谋,为坚持津浦路东、路西阵地,为淮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日至27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下,伪中央政治会议在南京召开。主席汪精卫,议员30人,其中伪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陈公博、周佛海等10人,伪临时政府代表王克敏等5人,伪维新政府代表梁鸿志等10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代表卓特巴扎布、陈玉铭2人,伪青年党代表赵毓松、张英华2人,伪国社党代表诸青来、李祖虞2人,无党派者赵正平等4人。该会议议决事项主要是:一、授权汪精卫决定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二、政府名称为国民政府,首都设于南京,“国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附加标志(即加一个三角形黄布条,上写“和平、反共、建国”6字,日起,撤掉此标志)。成立(“还都”)日期定于3月30日;三、通过《国民政府政纲》、《中央政治委员会组织条例》、《国民政府组织系统表案》;四、修正重庆的《国民政府组织法》;五、废止临时政府、维新政府名称,华北设政务委员会等;六、召集国民大会,实施宪政;七、《重庆政府处置办法》:伪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布重庆国民政府的一切活动无效,其公务人员应到南京报到;八、伪国民政府各院部会人选。
24日&中共苏皖边区党委在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泗洪县城青阳镇,召开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建立皖东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会议推举陈粹吾为代理专员、祖树屏为军政推进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爱萍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
29日&鉴于蒋介石命令韩德勤、李品仙、李宗仁、卫立煌及苏皖鄂豫各军全面进攻新四军,新四军处于十分危险境地。中共中央军委指出:华中之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华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线,必须在一年内造成我民众的抗日根据地。在华中武装摩擦中,军事策略应为:以淮南铁路为界,以西避免武装斗争,以东坚决控制在我手中。为此,中央军委还决定调华北八路军一部增援华中新四军。4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八路军第二纵队三四四旅等准备南下。6月下旬,由该纵队政委黄克诚率领纵队三四四旅、新二旅和教导营抵达苏皖豫地区,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部会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两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为司令员,黄克诚为政委。而由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黄克诚研究,向中央提出组织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亦于7月21日整编完成,这两个纵队的组成,有力的增援了新四军,给苏北的日伪军以严重打击。
30日&“维新”、“临时”两日伪政权宣布解散。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并举行国民政府“还都”典礼。汪精卫及其他主要人员宣誓就职。汪精卫代理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11月29日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陈公博为立法院长,温宗尧为司法院长,梁鸿志为监察院长,王揖唐为考试院长。汪伪《国民政府政纲》(其中心是降日卖国和反共)和《还都宣言》声称本政府为全国唯一合法的中央政府,实现和平与实施宪政为政府最大方针,并号召重庆及地方公务员“务须于最近期间,回京报到”。会后,汪接见记者并发表对日广播讲话,声称中央政府的成立,使和平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今后将继续努力,使和平运动普及全国,并于日本调整关系,实现“共存共荣”。对南京汪伪政权的成立,重庆国民政府当即照会各国使节,郑重声明日本扶植及控制的南京汪伪政权完全无效,并明令通缉卖国降敌汉奸陈公博等77人。4月15日,中共八路军、新四军通电讨汪。
▲汪伪政府成立,虽为中央政府,但由于日本的“以华制华”分而治之总原则不变,故汪伪政府仅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南京、上海两市,其他省、市由当地日军司令部直接操纵。但如果日本需要,汪伪可以用“中央政府”名义在上述所有日军占领区进行活动。
▲汪伪政权为进一步控制舆论宣传,决定由伪中央宣传部督同报业经理处整顿维新政府时期的直属报社。四家主要报纸易名:《南京新报》更名《民国日报》、《杭州新报》更名《浙江日报》、《蚌埠日报》更名《安徽日报》、《苏州新报》更名《江苏日报》。
是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召开有江南各县县委书记参加的联席会议,中共中央东南局代表袁国平到会传达了中共中央2月1日《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会议通过了《为坚持江南敌后抗战之政治纲领》。
▲中共中央东南局所属苏皖区党委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决定,撤销原中共苏南、苏皖2个特委,将苏南敌后广大地区重新划分为丹阳北,丹阳南,江宁、当涂、溧水、句容,宣城、芜湖、当涂等4个游击区。每年游击区内设立1个党的中心县委。此外,中共苏北特委及在此先后建立的中共太湖、韬さ春 韬酢⑽浣⑽尬3个工委均直属苏皖区党委。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联合召开各县负责人和部队团级以上干部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讨论确定苏南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机构,并成立各级财经委员会,统一领导财经工作,整顿税收,征收田赋,发行流通券,加强财政管理,保证给养。
▲无锡南禅寺举行传戒仪式,由静波法师主持,设坛57个,计受戒比丘等皈依弟子共3000多人。
▲日军推行“以华治华”策略,搜罗一批汉奸成立“武进特工分站”。
春&中共苏皖区委决定复刊区委机关报《人民报》,并成立《人民报》社,报社在出版《人民报》的同时,还出刊了《人民通讯》、《人民画报》、《通俗研究》等刊物。其中《人民通讯》是综合性的对边区群众工作进行指导的刊物,类似于政府公报。终刊时间不详。
▲国民党军队进驻金坛茅麓公司,日军占领石马桥,茅麓公司经理纪振纲被迫出走上海,行前将其自卫武装200多人交给新四军。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贯彻党中央指示,在皖东和大运河西侧的江苏各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盱眙、仪征、六合、高邮、宝应等县均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汪伪政府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军事体系,在伪中央政府设立与行政院并列的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亲自兼任委员长。在行政院内先后设立了陆军部、海军部、航空署、军事学校等,还设立了区域性军事指挥机构绥靖主任公署和绥靖总司令部。4月
4日&汪伪政府伪苏浙皖绥靖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任援道任总司令,下设南京、湖州、杭州、庐州、蚌埠、苏州、芜湖等7个绥靖区。并整编和扩大伪军,其正规伪军驻江苏地区的有:苏浙皖绥靖军第一方面军3个师3个旅,第一集团军4个师2个独立旅,苏皖边区绥靖军――第二集团军4个师。在苏北地区还有汪伪军委会3个直属师。南京地区驻有汪伪中央警卫军2个师。汪伪在江苏省内驻有这么多的正规伪军,在全国绝无仅有。除伪正规军外,还有江苏省和各界所属地方伪军。大量的日伪军集结江苏,给江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上旬&刘少奇率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进入津浦路东,驻半塔集大田郢。
13日&国民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致电叶挺、项英,迫令江北新四军开往江南。
▲汪伪政府公布《中央银行筹备委员会章程》。5月3日,周佛海在第一次筹备会上宣布伪中央银行定名为伪“中央储备银行”。12月19日,汪伪政府宣布伪《中央储备银行法》。
14日&上海日伪军出动骑兵、守备队、警察4000余人,扫荡、围剿青浦县观音堂、陆家角等地,制造了“青浦惨案”。据不完全统计,能确定姓名的被害者就有800余人,被焚毁房屋4000余间,被抢走粮食4000余石,牲畜1000余头,许多村庄成了“孤寡村”、“无人村”。青浦东乡的抗日游击区遭到严重破坏,一部分抗日武装转移到“江抗”东路司令部活动的苏常游击区。
18日&皖东津浦路东各县抗敌联防委员会和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成立,贺希明任联委会办事处(行使政府职权)主任,邓子恢为第二主任,杨梅生为司令员,刘顺元为政委,路东各县建立政权,成立县大队、区中队。1942年2月,该办事处改为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为方毅。1943年春,路东、路西合并成立淮南行政公署,主任为方毅,路东设专员公署。
▲淮南津浦路东地区成立各县联防办事处,下设财经委员会,李人俊任主任,陈穆任副主任。
中旬&镇(江)、丹(阳)、武(进)、扬(中)4县抗敌委员会(代行县政权职能)在丹北地区成立,主任管寒涛。
下旬&谭震林(林俊)受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军部派遣,率第一批党政军干部到达苏南东路地区,召集地方党和部队负责人在常熟县徐市举行会议,宣布成立苏南东路军政委员会,谭震林任书记,统一领导该地区工作。中共江南特委改称中共江苏省京沪线东路特委,并制定了《关于坚持东路抗战十大工作纲领》。同时决定将原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改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委、政治部主任,何克希任副司令,吴仲超任政治部副主任,张开荆任参谋长。苏南东路军政会决定以苏常为基地,东出昆嘉太,西入澄锡虞,创建东路抗日根据地。
▲日军在徐州建造水厂,翌年3月建成供水,日产200吨左右。
月底&刘少奇在皖东北地区罗岗(今属泗洪县)先后听取刘瑞龙、张爱萍、金明、江华等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在朱湖向军政干部作了题为《在敌后怎样建立民主抗日根据地》的报告,阐述了党的方针政策。
是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下辖的苏皖边区党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确定了巩固泗县基本区、发展新区和准备创建苏北根据地的方针,并决定大力开展群众运动。
▲中共苏皖区委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召开联席会议,东南局代表袁国平到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会议通过中共苏皖区委《为坚持江南敌后抗战之政治纲领》。
▲在皖东北活动的新四军部队和地方抗日武装,正式合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张爱萍任总队长兼政委。
▲中共江苏省委先后派马卓然、朱启銮等人到南京开展党的工作。这期间,中共苏皖区党委也在南京开展工作,并于7月成立南京支部。1941年起,中共淮南区党委、苏中区党委、皖江区党委也派党员在南京开展工作。1942年初,南京支部改建为南京特别支部,有党员21人。同年春,中共江苏省委又派刘峰等人到南京。同年秋,成立南京工作组,刘峰任组长,朱启銮任副组长,有党员17人。南京特别支部改建为南京工作委员会,舒城任书记。1944年6月,南京工作组改建为南京工作委员会,刘峰任书记,朱启銮任副书记,有党员近40人。同时,中共苏皖区党委南京工作委员会撤销,留下党员40余人。1945年10月,华中分局城工部下设南京工作部。年底,各系统在南京的党的关系都交给了南京工作部。1946年4月,撤销该部建立中共南京市委,陈修良任书记,刘峰任副书记。此时全市有11个党支部,220余名党员。
1日&汪伪政权宣传部在南京成立中央电讯社。
▲日伪2000余人向上塘地区“扫荡”,刘少奇指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等部进行反击。经过13天战斗,将敌逐回泗县、宿迁县。
4日&针对中共东南局书记项英的严重右倾观点,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敢在日本占领地区扩大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对国民党的进攻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中共中央发出《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指出:“……在江苏境内,应不顾顾祝同、冷欣、韩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评、限制和压迫,西起南京,东至海边,南至杭州,北至徐州,尽可能迅速地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区域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设立财政机关,征收抗日捐税,设立经济机关,发展农工商业,开办各种学校,大批培养干部。”中共东南局委员、新四军第一支队长陈毅立即执行指示,而项英却仍然执行不力,以至在1941年1月上旬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时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使在皖南的军队9000余人遭受覆灭的损失,项英等亦被叛徒杀害。
10日&汪伪政权令“恢复旧制”,伪江宁地方法院检察处改称伪首都地方法院检察处,设首席检察官,受伪江苏高等法院检察处管辖。
上旬&“江抗”二团第二次东进途经武南,协助打开太璧厍置妗H瘴本3000余人疯狂“扫荡”。“江抗”二团英勇反击,毙敌100余人。战斗中,一营营长周厚荣、二营营长符义山等200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16日&江苏省政府修正公布《江苏省各县县政府咨询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县政府咨询委员会之职权:一、建议县政府兴革事宜;二、审议县长交议事项;三、审议县属各机关建议事项;四、审议县民请议事项。委员会设委员6人至10人,由县长遴选聘任并报民政厅备案。
17日&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一、第四两团由皖东地区返回苏中江都县吴家桥,遭扬州、泰兴等地日伪军1000余人的袭击,挺进纵队指战员奋勇抗击一昼夜后,向北转移至李明杨、李长江部防区郭村一带休整。
中旬&新四军“挺纵”第二团(即原“江抗”二团)划归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领导。该团从溧阳竹箦桥东进,途经武南、锡西地区时遭到常州、宜兴、无锡等地日伪军3000余人的合击,该团英勇反击,半月中连续作战10余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中共东南局下辖的苏皖区党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在苏南敌后普遍建立抗敌委员会,以代行县级政权职能。
28日&日军1000余人与顽军5个团兵力进攻江都东南大桥附近之新四军,新四军暂时放弃大桥阵地。
29日&兴化城收复,图犯兴化之邵伯日军司令长谷川在大桥附近被击毙。
下旬&国民党军第三十三师,江苏省常备第二旅、第六旅、第七旅等部共11个团万余人,奉韩德勤之命,西渡运河再次进入皖东北根据地中心区金锁镇一带。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部队协同作战,歼其一部,将顽军驱回泗阳、宿迁及运河以东地区。
是月&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在江苏常熟县徐家浜成立,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委。
▲张爱萍率领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一举消灭了洪泽湖上的湖霸和土匪武装,解决了洪泽湖地区的匪患。
▲日本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在华中振兴株式会社内设立临时盐业部,开始掠夺淮盐运往日本。
▲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机关报部队版《东进报》在苏常太地区创办,谭震林题写报头。
▲苏南东路军政委员会成立后,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将苏南东路地区的党组织划归东路军政会领导。并指示“地方工作要配合部队的发展及行动,大胆公开地组织群众,大规模地扩大地方基础,发展群众自卫队的脱产武装,以人民抗日自卫会等形式建立民主抗日政权,公开扩大党的影响和大量发展党员”。省委还决定,为加强东路工作,争取东路飞速发展,迅速调动大批干部、战士、技术人员到东路游击根据地,参加党的各级组织及民运服务团。
▲中共路东特委发表《关于坚持东路抗战十大工作纲领》。
▲苏南东路经济委员会在常熟成立,陆续颁布各项经济法规和条例。6月
月初&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泗县郑集至双沟之间的水牛冲准备召开皖东北地区党政军负责干部会议。泗县、灵璧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前来袭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在郑集、胡桥、江桥一带奋勇阻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歼灭日伪军400余人,掩护负责干部安全转移。
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一部,在江(宁)句(容)边境赤山地区,出击“扫荡”的日军,毙伤日军中队长吉田以下100余人。3日,日军1000余人配合骑兵100余人,在坦克掩下对赤山地区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廖海涛率第四团主力反扫荡,在重创进攻之敌后,冲出重围,安全转移。
5日&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与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合编,但仍用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番号,钟辉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委,活动于洪泽湖北部地区。
6日&刘少奇向中共中央汇报华中军事反摩擦态势,并提出:从华中全局看,目前我们应向东发展,向西防御,集中主力,解决苏北问题后,再解决皖东北问题。
18日&日伪军400余人,分两路向宿营在昆山县石牌附近大凤湾的“江抗”东路指挥部第三支队发动袭击。三支队与敌人激战5小时,挫败敌军多次进攻,声震上海,推动了上海地下党的参军动员工作。
20日&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改组伪江苏省政府及伪南京特别市政府,改省长制为主席制,治所仍设在苏州。7月1日,任命高冠吾为伪省主席兼伪民政厅长,伪省府委员有高冠吾、董修甲、张仲寰、廖家楠、袁殊、茅子明、虞则义、潘子义、李志云、汪曾武、严家淦等11人。薛培为伪南京特别市市长。江苏全省各县先后也建立伪政权,汉奸内部派系斗争很激烈,日军采取分而治之政策,全省政区被分裂成三块。即:汪伪“公馆派”控制的有南京特别市、吴县、常熟、昆山、吴江、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镇江、丹阳、金坛、扬中、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松江、青浦、金山、太仓、启东、海门、靖江、南通、如皋、泰兴、江都、仪征、泰县、兴化、东台、高邮、宝应、盐城、阜宁36个县。汪伪政权第三号人物周佛海因兼上海特别市市长,将上海周边原属江苏的上海、南汇、奉贤、川沙、嘉定、宝山、崇明7个县控制在手中。徐淮海地区,敌人内部经过一番争夺后,最后统归汪伪管辖。其辖徐州市、铜山、丰县、沛县、砀山、邳县、萧县、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泗阳、淮安、淮阴、涟水、宿县、泗县、灵璧、亳县21个县。
▲为支援华中,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率第三四四旅、新二旅等部队从冀鲁豫边区南下抵达苏豫皖边区,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部会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彭、黄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任司令员,黄任政委。各部对外仍用原来番号。
中旬&驻在苏南的国民党第六十三师、第四十师一部向茅山地区新四军寻衅,江南指挥部及主力被迫退出溧阳县水西、前马,转移至溧武公路以北。为避免苏南、苏北同时受敌,陈毅、粟裕等毅然决定江南主力立即渡江北上。部队在北上途中,遭到尾随其后的顽军袭击,粟裕指挥3个主力团于金坛、句容交界处之西塔山进行自卫反击,一举击溃顽军2个团,赢得了渡江北上的时间。
28日&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在韩德勤的策动下,纠集13个团1万余人的兵力,向驻守在江都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进攻。挺进纵队2000余人在叶飞等指挥下积极防御,坚守阵地。29日,新四军苏皖支队陶勇率部队由皖东地区及时赶到郭村,参加反击。30日,遵照苏北特委的指示,隐蔽在李长江部中的中共党员陈玉生(李部八支队支队长)、王澄(李部四大队大队长)等,各率其部举行战场起义,挺进纵队趁势合力出击,全歼李部3个团。7月3日,陈毅赶到郭村部署了总反击。4日,新四军乘胜追击,经7昼夜的激战,在即将攻下泰州的情况下,陈毅下令直逼泰州城下的新四军部队撤回,占领泰州以西之塘头镇,造成继续“联李”的有利条件。至此,郭村保卫战胜利结束。陈毅指示挺进纵队遣返700余名俘虏,归还大部枪械。彻底粉碎了韩李的阴谋,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为新四军顾全大局、团结抗日的诚意所感动,向新四军赔礼道歉,表示严守中立,不再受韩德勤的利用。自此,为新四军东进抗日,建立根据地打通了道路。
是月&中共无锡县独立支队成立,薛永辉任司令。谭震林领导的江南抗日救国军进入无锡。
夏&江南新四军为了缓解枪支弹药的急需,在沙洲县后城一带成立修械所(主要设备只有1台车床)。同年10月,苏北新四军在黄桥战役中缴获一个修械所(有6台车床)。从此,苏南、苏北新四军都办起了修械所。
▲南京发生严重的米荒风潮,几天之内米价上涨1倍。伪省政府为控制粮食市场行情,特规定了处理米市应急方案。7月
7日&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塘头成立。
8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移江北江都塘头镇,并在于家花园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并将老二团、新六团、挺进纵队、苏皖支队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一纵队司令兼政委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副主任陈同生;二纵队司令王必成,政委刘培善,政治部主任陈时夫;三纵队司令兼政委陶勇。部队改编后即向东进发,歼灭了作恶多端的何克谦部。7月29日,新四军进驻黄桥。
15日&是日晨,日海军陆战队乘3艘汽油船去高邮菱塘桥嵊岗码头附近寻衅,遭中国军队炮击,激战1时许,击沉1艘,翻1艘,日军死伤数百,余1艘向高邮湖逃去。
17日&伪江苏省政府第三次会议通过《江苏省各县田赋提成暂行办法》,即实行提成提奖办法。
26日&黄克诚根据刘少奇的指示,率原八路军第二纵队机关和教导营以及新二旅、第三四四旅第六七八团,从苏豫皖边区出发,越过津浦铁路,进入皖东北地区。
29日&韩德勤保安第四旅税警团在海安曲塘南北夹击新四军,被新四军击溃。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姜堰黄桥成立黄桥军民联合办理处,陈同生任主任。
31日&伪吴县县知事郭曾基被锄奸团击毙于司前街三多桥附近。
下旬&由留守在苏南的新四军第二支队及地方武装组建成新的江南指挥部(司令员罗忠毅),坚持苏南抗战。
是月&苏南军政委员会成立,由邓仲铭、罗忠毅、廖海涛组成,邓仲铭为书记。
▲八路军第四纵队重新整编,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旅,即:第四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第五旅,旅长腾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六旅,旅长覃友林,政委赖毅。全纵队共17000人,活动在津浦路东地区。
▲陈毅、粟裕率江南新四军主力到江北江都地区后,为与韩德勤共撑苏北之危局,免沦敌手,挽救苏北千百万同胞,决定由江都东进抗日,但韩德勤却命令其保安第四旅何光谦部和税警总团陈泰运部出动,分两路南北夹击新四军主力东进,新四军被迫自卫,将保安第四旅基本消灭,旅长何光谦只身逃到韩德勤处,韩以何反共无能,被韩枪毙。
▲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学生朱为娟、王秀琪、姜秀英到苏南根据地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苏皖区党委派她们回南京工作,建立党支部,王秀琪任支部书记。该组织执行利用合法、团结群众、积蓄力量的方针,先后成立了秘密的抗日团体“团结救国社”、“青年救国社”。8月
月初&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由胡炳云、田维阳率领东渡运河,与国民党常备第七旅、徐海行署特务团及淮海地方反动武装战斗10余次,歼其各一部。
1日&盘踞淮安、宝应之日军,自1日至6日,先后向八仙埠、五涵洞、二堡等地进犯,遭新四军截击,伤亡近1000人,9艘汽艇被击沉,丢弃许多战马及大量军用品。
▲在国民党苏南第一行政区专员汪国栋及国民党江宁县长、伪当涂县长等策划煽动下,刀会组织万余人向江宁县横山地区的中共江当溧县委机关及地方抗日武装发起围攻。与此同时,驻江宁县谢村、小丹阳等地的日伪军也出动配合夹击,制造了“横山事变”。2日,江南新四军第三团参谋长傅狂波、政治处主任彭冲连夜率主力连赶赴救援,会同江当溧地方武装在谢村以南地区与日伪顽军激战一日。第二天深夜,部队突出重围,转移至句容县郭庄庙地区。在这次事件中,当地抗日武装及中共地方组织遭受较大损失。
2日&常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吴市召开,会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不久,苏州县、无锡县也以同样的方式建立了人民抗日自卫会。10月,澄锡虞总办事处成立,下辖江阴、虞西、锡北、沙洲等办事处。苏南东路根据地普遍建立了代政权性质的县级行政机关。
3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黄桥税务总处(1个月后改名为苏北税务总处),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军需处长朱毅兼任处长,同时在黄桥镇四周新四军控制地区设置7个税务所,开征货物地境税。据8月、9月两个月统计,共征收税款32万余元法币。
▲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大部、第四支队一部北渡河闸,开辟洪泽湖以东、运河以西的淮宝地区。在八路军一部的配合下,击溃了国民党第三十三师的进攻,平息了当地刀会的骚乱。
上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占领泰兴县黄桥后,又乘胜攻克了靖江县东北的孤山、西来镇等日伪军据点,接连粉碎了日伪军两次报复性扫荡,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新四军在苏中地区的影响。
12日&中共苏北特委提出在3个月中建立脱产群众武装20000人,要求各地普遍建立群众武装组织。
14日&日本驻南京警备司令部与伪市政府举行全市防空演习,至17日结束。
▲刘少奇在皖东来安县半塔集给将出席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华中代表作《关于华北华中抗战的总结》报告,肯定了华中反摩擦和建立政权的成绩;总结了华中在抗战初期未能抓住有利时机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发展并统一华中武装,组织广大群众,建立真正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党等7个方面的任务。
16日&中原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成立八路军第五纵队,统一指挥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铁路以东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原苏鲁豫支队编为第一支队(彭明治任支队长、朱涤新任政委);新二旅和第六七八团编为第二支队(田守尧任支队长、吴信泉任政委);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编为第三支队(张爱萍任支队长、韦国清任政委)。全纵队共2万人,黄克诚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韩振纪任参谋长,邓逸凡任政治部副主任。同日,中原局还决定八路军第五纵队活动地区成立党的军政委员会,黄克诚任书记,金明、刘瑞龙、彭明治、朱涤新、张爱萍、韦国清、韩振纪为委员。
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挺进淮海区。28日,在淮阴县新渡口与坚持敌后斗争的淮河大队会师,并先后建立泗阳、淮阴、沭阳、东海、灌云、涟水等县政权。
20日&新四军苏北部队领导机关发出《对予创造黄桥大根据地的指示》。着重指出:江南新四军主力北渡进入苏北黄桥地区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积极充实部队,严格军政训练,努力民众运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工作的基础,随时准备应付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摩擦。
21日&韩德勤发出向黄桥地区新四军进攻的新作战命令,命令指定了各路军指挥官,对兵力部署、行动时间、作战地点等都作了具体规定。23日,韩又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除讨论如何坚决贯彻21日命令外,还提出了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即先消灭南面的新四军陈毅部,然后消灭北面的八路军黄克诚部。韩于10月初,集中嫡系主力及杂牌军,实行孤注一掷。
23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撤销安徽第六行政区专署,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
下旬&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管文蔚任主任。同时成立泰县、泰兴、如皋、靖江县政府和苏北军政干校。
是月&新四军第五支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协同开辟淮宝地区。淮北办事处成立。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海安创办苏北版《抗敌报》。
▲新四军东进后,靖江成立了中共特委县政府,吴志敏任书记,刘万里任县长。
▲中共微山湖上五县工委成立,潘复生任书记,下辖中共沛(县)北、沛(县)铜(山县)、沛(县)滕(县)、邹(县)西、滕(县)西5个县委。同年11月,湖上五县工委撤销,同时,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撤销苏鲁豫区党委,成立中共湖西地委,江苏的沛县、丰县、铜山县部分地区属其领导。
▲中共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在黄桥召集地方绅士商讨开征抗日救国公粮,并通过了“通如靖泰地区征收公粮决议案”。
▲中共澄武锡工委改称中共澄西中心县委。
▲东亚反共同盟会常州四县分会成立,并组织侦察、密查特务队,配合日军侦察中共地方组织活动。10月27日,“四县分会”改称东亚反共同盟会常州武、宜、锡、澄四县分会。
▲罗炳辉部队突破韩德勤部的三河防线,与黄克诚部队共同开辟了淮宝根据地,并一举粉碎了淮南的刀会暴动。10月初,在淮海区八路军的第五纵队主力又突破国民党顽军的盐河防线,奋力东进南下,策应新四军黄桥战役。他们横扫盐阜一带顽军,于10月10日在东台县的白驹狮子口,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师,完成了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广泛地开展统一战线、反奸肃特剿匪、减租减息等工作,组织民兵维护地方治安,使根据地逐步巩固。
3日&韩德勤调集驻苏北的国民党军和保安武装向新四军黄桥驻地发动进攻,企图将新四军苏北部队赶回江南。6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部开始反击,一举歼灭其先头部队保安第一旅2个团。
5日&南京、扬州等地日伪军1万余人分7路对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路东新四军部队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12天中,与来犯之敌作战65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政委徐世奎在盱眙县龙王山战斗中牺牲。
8日至17日&八路军第五纵队击毙新浦、大伊山之日军敌酋松本司令以下100余人。
9日&上午7时55分,日机6架由西向南飞往兴化镇,投弹20余枚,并机枪巡回扫射约半小时后飞去。城内外戴家湾、仓巷、三青靓、石桥南北、大小教场一带被炸,炸毁民房二三十家,死伤数十人。
13日&新四军进攻姜堰,全歼守军1000余人,14日占领姜堰。9月下旬,韩德勤前线总司令部由海安县城移至曲塘镇,通令新四军退出姜堰开向江南,并派主力八十九军由海安出动,进逼黄桥。27日,新四军在姜堰召开军民代表大会。陈毅在会上宣布,为了团结抗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新四军撤出姜堰,交友军接防。赢得各界人士的同情和赞扬。3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下令所属部撤出姜堰,交李明扬接管,再次表明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决心。李明扬表示不助韩德勤部进攻黄桥,且为新四军继续借道。
18日&中共苏皖边区委员会在沭阳县钱集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淮海区专员公署。先后辖涟水、淮阴、宿迁、泗阳、沭阳、东海、灌云7个县政府及宿沭海、连灌阜两个办事处。吴法宪任专员(1941年5月由金明代专员),陈月斋为副专员。
中旬&根据中共中原局指示,撤销苏北特委、江北特委,新组苏北区党委,陈毅任书记,陈丕显任副书记,粟裕、刘炎、刘先胜、叶飞、韦一平、吴仲超、陈光等为委员。下辖泰兴中心县委、江都县委、泰县县委、泰兴县委、靖江县委、如泰工委。
23日&苏州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抗日游击根据地东唐市戈家村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代行政权职能的苏州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浦青当选为主席。1941年2月上旬,在县自卫会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县抗日民主政府,浦青任县长。7月,因日伪“清乡”而撤销。
▲如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30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局和新四军:“苏北运河以东地区,应由陈毅、黄克诚部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陈毅部发展泰县、如皋及其以东地区。黄克诚部发展阜宁、淮安、盐城以北地区。不仅要发展主力,而且努力与地方党共同建立无数的小游击队,建立政权,把这些地区抗日民主化。”
是月&中共锡北县委员会成立,姚家初任书记。
▲由于进步人士邳南行署主任杲益斋的爱国行动,使国民党政权邳南行署和平地移交给共产党,成为邳睢铜地区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1942年2月,刘少奇在中共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国民党第一○八师一部,在国民党当涂县常备大队配合下,包围、袭击驻金宝圩、大官圩的新四军地方武装,杀害了中共当芜县委书记侯光等一批干部,使当地中共党政机关遭受很大损失,新四军部队被迫暂时撤离这一地区。
▲中原局下属的中共苏皖边区党委决定成立皖东北地委和盐阜地委,并将所属党组织调整为4个地委:第一地委(皖东北地委),张彦任书记;第二地委(邳睢铜地委),李云鹤任书记;第三地委(淮海地委),由区党委兼;第四地委(盐阜地委),杨纯任书记。
▲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王承业任主席(日,该会改建为抗日民主政权无锡县政府,王承业任县长)。10月,无锡农民抗日协会成立,惠竣山任主席。
▲淮北苏皖边区召开各县妇女救国会代表会议,成立了淮北苏皖边区妇女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部署淮北苏皖边区妇女工作。
▲中共太韫の涛伦橹娜嗣窨谷找逵戮谋辔宋淇谷找逵伦芏樱沙涛氯巫芏映ぁ
▲中共京沪路北特委决定《群众导报》和《前进报》合并组成特委机关报《前进报》。
▲伪江苏省政府在原设14个市税务局基础上,又增设5个税务局。同时举办全省营业税“按户复查”,由财政厅委派复查专员分赴各县,会同各税务局长分组分业按户复查。
▲海门霍乱大流行。10月
月初&镇句丹金四抗总会和茅山地区武装上升组成独立第一团。
3日&国民党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命令部队分三路向黄桥进攻,企图消灭苏北新四军。其部署是:以主力国民党第八十九军、第一一七师及独立六旅共15000余人为中央纵队,从东北方向进攻黄桥;以苏鲁皖游击总队和税警总团12000人为右纵队,从西北方向进攻黄桥;以江苏省保安第一旅、第五旅、第六旅、第九旅及第十旅大部7000余人为左纵队,从东南方向进攻黄桥。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的新四军苏北部队有3个纵队,共9个团7000余人。陈、粟依据中共的统战策略,争取了顽军苏鲁皖游击总队和税警总团中立,集中兵力打击顽军主力。4日上午,韩以主力八十九军及一一七师为后队,三十三师为前锋,直逼黄桥。新四军第三纵队坚守一整天,给顽军以重大杀伤。同时,第一纵队在黄桥外边高桥地区趁独立六旅行进中发起猛攻,将其全歼。午夜,第二纵队插至分界,切断顽军归路。第一、二纵队不顾疲劳,东西合击,三纵也从横桥出击,围歼顽军。至5日上午,顽军大部被歼,一部向北溃逃。6日,新四军在追击中歼敌残部于营溪,并乘胜攻占海安、东台。至此,黄桥自卫战胜利结束。是役,新四军全歼韩部八十九军、独立六旅官兵11000余人,其中生俘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九十九旅旅长苗端林等军官600余人,士兵3000余人。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逃跑中溺毙于挖尺沟,独立六旅旅长翁达自杀。战斗中,新四军伤亡900余人。12月7日,韩德勤致电蒋介石、何应钦,报告苏北失败,求派大军驰援,并请求处分辞职,而且龟缩在兴化地区再不敢轻举妄动。蒋介石令汤恩伯部策应。
▲新四军黄桥作战中,广大群众积极支援,日夜赶做烧饼点心,肩挑手推,送往前线,脍炙人口的《黄桥烧饼歌》就是人民群众支援新四军作战的生动记录。
4日&苏南新四军和“江抗”指挥部抽调部队渡江驰援苏北部队,及时抵达黄桥镇,有力配合了保卫黄桥的战斗。
5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二支队突破佃湖、洲门一线保二旅、保八旅阵地。6日,第一支队进占阜宁、东沟、益林等城镇,动摇了韩德勤北面防线,并威胁其在兴化的大本营,对黄桥作战的新四军作了有力的战略配合。
9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进驻海安,并着手筹备苏北临时参政会。
10日&北上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先头部队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刘庄之间的狮子口会师,从此沟通了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的联系。
▲应李明扬、陈泰运要求,在曲塘成立苏鲁战区联合抗日军(简称“联抗”),又称“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黄逸峰为司令员。该队共千余人,编为4个大队,驻防于海安县城、曲塘、白米以北一线,在新四军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之间建立起一段中立地带。
▲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5日&盐城、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6日&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在海安成立,县、区抗日政权也相继成立,扩大地方武装6000余人,苏北指挥部所属主力增至12000余人。
19日&国民政府军委会以何应钦、白崇禧名义发表致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皓电”,诬蔑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并限令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由江苏等地开到黄河北岸。21日,蒋介石手令中共部队限11月底前撤至黄河北岸。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发表致何应钦、白崇禧“佳电”,驳斥了“皓电”对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之诬蔑和强令其限期北移的要求。同时表示,为了顾全大局,团结抗战,可以将皖南新四军军部移至长江以北。14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拟定了一个《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部于1941年1月底以前肃清江南新四军,然后转用兵力肃清苏北共军。……12月7日,蒋介石批准该计划并下达各部队执行。8日,何应钦、白崇禧发表“齐电”,再次强令共军依照期限北移。10日,蒋介石密令顾祝同:“如发现江北匪伪竟敢进攻兴化,或至限期(本年12月31日止)该军仍不遵令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23日,国民政府下令封闭各地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共办事处。25日,蒋介石召见周恩来,告以八路军、新四军渡河日期,“不得再行拖延”。3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中央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战略部署》的指示。
20日&江苏省政府公布《江苏省各县公款公产管理处组织规程》,规定各县之公款公产由各县公款公产管理处管理。款产处受县政府与财政局或财政厅派会计专员监督。各县款产处依公款数额分甲乙丙三等。主任、副主任、主计员由县长就本县公正人士信用素著者和有会计学识丰富经验者聘任之。现任本县公务员不得兼任。
中旬&苏北抗日军政学校在黄桥成立。陈毅兼校长,冯定任副校长。
▲新四军第五纵队在阜宁动员1000名青年参军,并吸收了“江苏省游击司令部”计雨亭、计超父子近1000人队伍,成立“阜宁大队”,谢振华为大队长,叶大川任政委。
31日&由陈毅提议,韩国钧、李明扬主持,在曲塘召开苏北抗敌和平会议。陈毅、管文蔚、朱克清代表新四军,吴文玉(吴法宪)代表南下的八路军出席了会议,黄逸峰、季方与林叙彝以及各保安旅、团的代表和泰县、如皋、泰兴等8县代表参加了会议。韩德勤仍拒派代表到会。本会拟定了国共两党苏北各部队团结抗日的临时办法4项和基本改造苏北的办法8项,进一步团结了中间势力,孤立了反共势力。
下旬&刘少奇、赖传珠率中原局机关和新四军江北军政干校学员1000余人离开皖东半塔集根据地转移去苏北,29日到达阜宁东沟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会师。
▲驻防于通如海启一带的国民党各派系武装江苏省保安第一旅、游击第六纵队、南通常备旅、南通实业警卫团等部及第四行政区专员季强成等,纷纷派出代表与新四军联系,表示愿意接受领导。陈毅、粟裕遂请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江苏分会指导员季方出面,在如皋掘港召开通如海启军政负责人联席会议,成立了江苏省第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统一指挥该区国共两党各武装部队,季方任指挥,陶勇、薛承宗、徐承德任副指挥。
月底&陶勇、刘先胜率领新四军第三纵队进驻通如海启地区,在掘港召开南通地区各阶层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告江苏省第四区民众书》,任命了通如海启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
是月&在黄桥决战中,黄桥地区的妇抗会组织发动妇女做军鞋、送军鞋,为新四军战士煮饭烧菜,并冒着枪林弹雨送饭菜到火线,为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测绘班简测姜堰、黄桥、海安、安丰及梁垛等集镇1:5000地形图。
▲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将浦东地区党组织移交给谭震林统一领导。
▲“联抗”政治部出版的《联抗报》在海安县曲塘创刊。
▲淮海、盐埠、淮南、皖东北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淮海专员公署下设民政处,各县设民政科,主要职掌为人事、地政、户籍、选举、战争动员和支前、优抚、救灾、社会救济、取缔娼妓、赌博,禁烟等。县以下各区设民政助理1人。
▲泰县、淮安、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海区民主政府颁布《淮海区婚姻暂行条例》。
▲新四军第二支队进行整编,罗忠毅任司令,廖海涛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王胜任参谋长,统一指挥在苏南活动的新四军第三团、第四团及地方武装。同时还成立了苏南军政委员会,由邓振询、罗忠毅、廖海涛3人为委员,邓振询任书记,统一领导地方党和军队党的工作。
▲中共东南局下属的苏皖区党委在茅山地区先后召开了三次有各界人士参加的会议,讨论减租减息、征收公粮、改造旧保甲制度等问题,解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检查各地政权工作,从而调整和改善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7日&中共中央派刘少奇、黄克诚到海安与陈毅、粟裕研究苏北抗战形势和任务,提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广泛团结抗日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刘在欢迎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17日在海安镇成立了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自此统一了华中八路军、新四军的指挥。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刘少奇(胡服)任政治委员,赖传珠任参谋长。因叶挺未渡江北上,由陈毅代理总指挥。该部成立后于23日移至盐城,中共中原局亦移盐城。该城成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
8日&苏皖区党委书记邓仲铭到太璧厍彩庸ぷ鳌10日拂晓,在武南寨桥附近的吊桥村突遭千余日伪军的袭击,突围中,独立一团团长王庆丰、独立二团团长李复等2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邓仲铭等安全突围。
10日&日军从苏南镇江、扬中、丹阳等地调集兵力3000余人,突然袭击中共路北(京沪)特委和江南留守处驻地――丹阳界牌。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奋起反击,毙伤日伪军40余人。
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江都、扬中、南通、盐城等14个县的代表388人,其中中共党员72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抗日民主政权工作的报告》,副总指挥陈毅讲了话;会议通过苏北地区临时参政会施政纲领和各县成立参政会的决议;成立苏北临时参政会和临时行政委员会,公推韩国钧为参政会名誉议长,选举黄逸峰为议长,朱克靖、朱履先为副议长,选举管文蔚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季强为副主任。
16日&伪国民政府接收国民党政府在上海的第二特区地方法院及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最高法院上海分庭被迫迁往第一特区地方法院办公。各项业务暂改归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检察处兼办。
18日&中共中央批转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的报告。
20日&汪伪省政府第二十一次会议重新制定《江苏省政府组织暂行办法》,通令各县恢复旧有乡镇名称,建立原有自治区域。
25日&汪精卫根据日本主子的意图,于是日建立了“东亚联盟中国同志会”这个半官方组织,汪自任会长。他以“大亚洲主义”为理论旗帜,以所谓政治独立、经济合作、军事同盟、文化沟通为四大纲领,并于12月25日在他的伪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建立统一的“东亚联盟”组织。日,“东亚联盟中国委员会”总会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会长,汪伪政府各部部长及各省省政府主席均为理事。总会以下又在南京、上海等地建分会,分会以下又设支会、小组和各种特殊的政治团体,以加强汪伪反动统治。5月,还出版了《东亚联盟》月刊,后又与汪伪国民党宣传部理论刊物《大亚洲主义》月刊合并(更名为《大亚洲主义东亚联盟》月刊)。
29日&华中总指挥部集中主力10个团发起曹甸战役,历时18天,歼顽敌8000余人。但由于新四军、八路军初次配合作战,又缺乏水网地区攻坚战的经验,以致总攻曹甸未克,最后撤出战斗。
▲新四军苏北军政学校与八路军第五纵队教导队合并,在盐城成立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陈毅兼校长,赖传珠、冯定、洪学智为副校长,谢祥军任教育长,余立金任政治部主任。下分6个大队,共2000多人。
是月&赣榆、东海、涟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成立。
▲新四军二支队司令罗忠毅率新四团二营第五连、独立一团1个连,在独立二团二营配合下,攻克雪堰桥日军据点,全歼日军1个中队。
▲汪伪政权在扬州贤良街“鸿记”米行内设立“粮食管制委员会苏北办理处”。同时在泰州、兴化等地设立事务所,在江都县府内设“田赋征收处”,以储存米粮,供应军需。12月
2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发出《关于华中根据地内的财政经济工作建设对各地区的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必须亲自研究财政经济问题,检查财经工作,并建立强有力的财政机关,建立统一的收支保管制度;在财政经济政策上纠正过左错误,实行各阶层人民(清贫者除外)一律负担捐税义务的原则;停止向富人征收特税、特捐及借款(如借款必须有息归还),停止以打汉奸为财政收入的政策;在根据地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征粮征税只宜一律征百分之几或极简单的累进税制。
▲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在盐城创刊,刘少奇兼社长,王阑西任副社长兼总编辑(这是中共继重庆《新华日报》之后创办的第二张大型日报),同时建立江淮通讯社。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由山东南下苏北淮海地区,归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指挥。
5日&国民政府公布省(市)统计处组织法规,江苏省成立统计处。该处直隶于省政府,主办省政府及所属各机关之统计事务。
7日&日伪军步兵1000余人,骑兵300余人,分五路合击驻皖东北根据地中心区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六团。国民党反共军也乘机配合日伪军行动,向半城、孙园扩展,企图东西夹击,摧毁抗日民主根据地。皖东北军民协同奋战,粉碎了日伪及反共军的围攻。
上旬&由皖南新四军军部先后撤离的三批地方党政工作人员,分别由宋裕和、温仰春、曾山等人带领安全抵达苏南根据地茅山、太璧厍
1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苏北抗日根据地各项政策》的重要指示,要求政府机关及民众机关应坚持实行三三制,网罗各党各派无党无派的一切不积极反共之领袖人物参加,其中应有国民党中间派及左派,也可允许少数右派代表,真正组织各党各派各军的联合政权。初期实行部分的减租减息,劳动政策力避过左,既有利于争取基本农民群众,又保证地主、资本家能够有所得;锄奸政策以镇压众人皆恶的少数最反动分子为原则,避免多杀人;经济政策是尽量发展工农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号召上海资本家来苏北办实业;文化教育政策只去掉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容许民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存在,容许自由主义的文化人及教育家办报办学。中央要求,整个华中地区都应执行上述方针。
▲日伪军进犯阳澄湖畔张家浜,江南抗日救国军奋起反击,毙伤日伪军40余人。
20日&苏州、常熟、太仓经济委员会修正颁布《征收货物税暂行条例》和《征收营业税暂行条例》,实行合理负担抗日经费。
23日&在韩德勤等的指使下,国民党苏北游击第六纵队司令徐承德率3个团围攻如皋掘港新四军留守部队,该部队苦战3昼夜,一举粉碎徐承德部的叛乱,稳定了通如海启区的局势。
25日&淮海区首次各界代表大会在沭阳召开,成立了淮海临时参议会,通过了临时参议会组织章程,宣布了专署的三大政策:第一保障人权,第二合理负担,第三肃清土匪。大会选举吴月波为议长。
31日&“忠救军”袭击中共锡北天下区,杀害区自卫会主任朱若愚等4人。
下旬&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罗忠毅率该支队主力一部向溧水一带进发,接应皖南新四军军部东移,茅山地区党组织根据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指示,千方百计坚持斗争,作好迎接军部到来的准备工作。
是月&中共无锡县委建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强学曾任司令,薛永辉任副司令。
▲镇江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其区域为镇江五区、丹阳八区及镇江西区一部分。后陆续成立山南、茅东、镇丹、镇句抗日民主政府及相当于县政府的江镇办事处。
▲苏北交通总局成立,隶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管辖。
▲汪伪江苏省政府主席高冠吾先后视察昆山、镇江、江都等25个县,对各县现有状况作了调查了解,以“勤求民稳,抚绥地方”。
冬&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南进支队第三梯队(即淮河大队)所属各团大部上升为主力。
是年&中共淮北地委《团结报》社编辑出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及张闻天《论待人接物》。
▲苏北抗日根据地大众书店成立,并在海安、黄桥、东台等地设立分店。
▲伪苏北专署设立图书馆,所藏图书有数万册,绝大多数是旧版书籍,有很多善本,其中有珍贵的清代雍正四年铜活字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全书1册,有目录40卷20册。
▲日本人在常州开设台湾银行。
▲新建省立江苏学院。1941年创建行政管理系,开设档案专业。
▲淮海区专员公署成立。
▲苏南、苏中、淮南、淮北、淮海、盐阜6个抗日根据地行署设司法处,专区、县均设司法科。
▲泰兴、如皋、靖江、泰县、东台抗日民主政府颁布《抗日民主政府施政纲领》、“二五”减租法令及群众团体组织法。
▲淮阴、涟水、沭阳、灌云、东海、宿迁、东台、盐城、阜宁、淮安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阜宁县政府召开群众大会,公布并处决破坏社会秩序和抢劫群众财物的罪犯徐四喜。
▲徐州、东海沦陷后,两地电力企业为日伪华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强行接管。
▲日本钢管株式会社、信托“三友公司”到利国开采铁矿。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停采,共掠走铁矿石60万吨,经青岛运往日本。
▲日伪福新轮船公司派船营运沪扬航线。
▲日伪中华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在镇江、南通等地设出张所。
▲华中电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开办浦口、凤凰山、海门、丹阳等电报局、同里电话局及南京电话总局城北分局。扬州、海州、连云港等局改为电报电话局,南京电话局改为南京电话总局。
▲新四军东进支队六团、二十三团在支队长肖华、团长张寅初带领下,在赣榆县的柘汪建立甘南、林南、柘东、大洋4个盐场。
▲解放区内盐税改为斤盐斤粮。
▲新四军和苏北行政公署第二行政区创办手工造纸厂,生产灰报纸供抗日根据地印刷报刊。
▲伪江苏省政府办理全省中西医药人员登记工作。
▲徐海行署公布《禁止蒸酒暂行办法》。
▲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完成了开辟和建立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根据地内的妇女组织也逐步建立和健全。
▲中共苏鲁豫区党委降格为湖西地委,地委将原《团结日报》改名为《湖西日报》,在微山湖地区出版。
▲日军在淮北盐区骗卖灶民1300余人到东北开煤矿,其中灌河以东大源、裕通、庆日新3个公司就有灶民399人被骗。
▲汪伪江苏省政府根据7月28日汪日文化协会推行一系列对华新政策,进行奴化宣传的措施,采取相应措施,颁布各项教育行政法规,召集地方教育行政会议,组织日本教育考察团、组织社教实施委员会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枣庄市总工会 张颐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