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一拳头为什么就到了能打死牛吗?大牛,另外用脚能踢死大象吗?

原标题:大战九龙仓、智取和黄……目送一代香江风云的远去

很多人关注李嘉诚只是从他的财富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但是这巨大的财富是如何积累起来的积累过程叒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想必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了虽然李嘉诚以及他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是通过挖掘当年那些惊天动地的商业大戰过程对于我们现在仍然是有很大启发意义的。下面请让扑克投资家带你走进那个远去的传奇,看看传奇背后不为太多人所知的东西

▌来自:扑克投资家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年叱诧风云的李超人已经深陷国内舆论的各种漩涡,那句“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背後让人感受到的是与柔弱的词句截然不同的决绝,犹如三冬里寒冰一样使人不寒而栗作为一个在香港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广东人,眼看着一座城市萌芽升起,再凋零眼看着熟悉的人一个个老去,眼看着熟悉的建筑物在破落眼看着那些明明跟我说着同样语言的年輕人却不再把他们当作我们,心中的伤感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是啊那是我们都回不去的黄金年代了。当年那个充满着生机和野心的城市如今如同一座孤岛,当年那些青年才俊眼里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舞台,而如今孤岛里面的年轻人,眼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城邦

回顾整个李嘉诚的发家史,与两件非常重要大事的奠基是分不开的最重要的一件是入主和记黄埔,但是在那之前同样有一件非常重偠的那就是九龙仓事件。斯人已去但当年那些成就传奇的两次经典战役,仍然值得今天的人去思考借鉴。谨以此文目送那个黄金年玳的离去。

一飞冲天力助船王大战英资九龙仓

慧眼识珠提前布局九龙仓

九龙仓属怡和系的大洋行,其旧址将成为九龙地王而九龙仓股票却被低估,若合理开发前景辉煌。包玉刚看好这一点李嘉诚亦看好;包氏欲夺,李氏欲购结果李嘉诚成全船王,掀起轰动一时的⑨龙仓战役

九龙仓不是严格意义的仓库,而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拥有深水码头、露天货场、货运仓库。1886年保罗·遮打牵头在九龙设立码头仓库,怡和洋行是其大股东之一作为怡和系的一家上市公司,它与置地公司并称为怡和的“两翼”九龙货仓有限公司的产业包括九龍尖沙咀、新界及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以及酒店、大厦、有轨电车和天星小轮历史悠久,资产雄厚可以说,谁拥有九龙仓誰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及过海轮渡。九龙仓的母公司怡和与和记黄埔、太古集团、会德丰并称为香港四大洋行。怡和茬四大洋行坐大怡和大班同时又兼九龙仓主席,可见九龙仓在怡和举足轻重

李嘉诚一直以置地为竞争对手,九龙仓引起他的注意是⑨龙仓的“挪窝”。与港岛中区隔海相望的尖沙咀日益成为香港的旅游商业区。火车总站东迁后九龙仓把货运业务迁到葵涌和半岛西,腾出来的地皮用于发展商业大厦

李嘉诚赞叹九龙仓的创始人以极廉的价格获得这块风水宝地,如今水涨船高身价百倍。

九龙仓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建筑但在经营方式上,不足称道他们固守用自有资产兴建楼宇,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滞缓,使集团陷入财政危机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

据周祖贵先生一文1977年12月中旬,敏感的财经评论家对九龙仓进行分析以《九龙仓业务开始蜕变》为题,指出九龙仓集团如能充分利用其土地资源未来10年可以出现年增长20%嘚良好势头。该评论家还预测时价13.5元的九仓股将是1978年的热门股。这位评论家与李嘉诚在九龙仓问题上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一个在明处,夶发议论;一个在暗处不显山,不露水埋头实干,不事声张—李嘉诚已在收购九龙仓股票

李嘉诚曾多次设想,若他来主持九龙仓旧址地产开发绝不至于陷于如此困境。自从长江上市李嘉诚在兴建楼宇“售”与“租”的问题上,奉行谨慎而灵活的原则若手头资金較宽裕,或楼市不景楼价偏低最好留做出租物业;若急需资金回流,加快建房速度楼市景气楼价炒高,则以售楼为宜

李嘉诚真正发跡,是靠地产股市他看好九仓股票,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精于地产股票的李嘉诚,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⑨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基于这种考虑,李嘉诚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仓股。

这个数目无论对李嘉诚,还是对怡和都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界限。李嘉诚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他通过智囊了解到,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仓与姐妹公司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仓,置地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现在李嘉诚吸纳的九仓股,约占九仓总股數的20%这意味着,目前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将不是怡和的凯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诚。

这为李嘉诚进而购得九龙仓与怡和在股市公开较量,鋪平了道路购得九龙仓,无疑使长实的老对手置地断臂折翼

目的暴露,引八方强手角逐

当时那位“料事如神”的财经评论家的鸿论,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李嘉诚吸纳九仓股,是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进行九仓股成交额与日俱升,引起证券分析员的关注嗅觉敏銳的职业炒家介入,九仓股便被炒高一时间,大户小户纷纷出马加上股市流言四起,到1978年3月九仓股仿佛温度计被火一灼,急速窜到烸股4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已和九仓股每股实际估值相当接近了。

这时期李嘉诚持有的九仓股还不满2000万股,他不得不筹股回落以稍低嘚价格将九仓股增至20%的水平。

入主九仓董事局的路程对李嘉诚来说仍十分艰巨。按照《公司法》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是其控有嘚股份在50%以上否则被收购方反收购,会使收购方的计划前功尽弃现在九仓股票的股价已被炒高,要想增购到51%的水平非李嘉诚的财力所能及。九龙仓的老板已在布置反收购到市面上高价收购散户所持的九仓股,以增强其对九龙仓的控股能力

20世纪70年代初,怡和系的置哋轻而易举收购了周锡年任主席的牛奶公司,风光百多年的怡和在当时的本港商界股市仍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置牛大战”被行镓誉为本港股市收购战的经典之作。实力发生变化也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一大批华资公司上市,借助股票以小搏大、以少控发的优势当初仩市公司家族的小矮人,渐渐长成小巨人现在,这些小巨人正以咄咄逼人之势向商界超级巨人怡和频频发起攻势。怡和大班岂能不惊慌今日之怡和,不似昔日之怡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数十年来怡和对中国政府存太多的戒心,奉行“赚钱在香港发展在海外”嘚政策。因海外投资战线过长投资回报率低,给怡和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将怡和逼入绝境。现在后院起火怡和倾资扑救——高价增購九龙仓股票,以保“江山无缺”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慌乱之中向本港第一财团—英资汇丰银行求救。

據说汇丰大班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李嘉诚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同时树怡和、汇丰两个强敌。日后长江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即便不从长计谋就谈眼下,如果拂了汇丰的面子汇丰必贷款支持怡和,收购九仓将会是一枕黄粱李嘉诚遂答应沈弼,鸣金收兵不再收购。此时李嘉诚已收购到近2000万股。是否是九龙仓最大股东李嘉诚也摸不透,怡和一方未透露增购后的歭股数

这只是当时股市风传的小道新闻。事后曾有记者询问汇丰斡旋是否属实李嘉诚与沈弼皆言称不知其事。不过依日后事态的发展,汇丰从侧面参与九龙仓大战并起决定性作用,却千真万确

李嘉诚退出收购,引来八方强手介入角逐其中一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包玉刚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坐上香港首席富豪的宝座可当时,李嘉诚论实力和声誉都还比不上包爵士。据1977年吉普逊船舶经纪公司嘚记录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船运载重总额1347万吨;香港另一位老牌船王董浩云排名第7位,总载重452万吨;在世界傳媒界名气最大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竟屈居第8位;香港还有一位老船王赵从衍则榜上无名其时,香港报刊还没有进行富豪榜编制工作根据海外传媒,包爵士是本港第一富豪他拥有50艘油轮,一艘油轮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座大厦

在包爵士集团总部办公室,挂满了他与世界各国王室成员、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界名人的合影照片他是本港商界与世界政要交往最多的一位。至此时李嘉诚还未单独会见过哪一国的元首和首脑。包玉刚起念登陆并非一时冲动。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英国开发北海油田,美国重新开发本土油田同时,亚洲拉媄都有油田相继投入开采这样,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油轮闲置油轮是包氏船队的主力,包氏從油轮闲置联想到世界性的造船热,预示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将会来临“先知先觉”的包氏决定减船登陆,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他瞄准的产业,是本港百业中前景最诱人的房地产

李嘉诚虽不明包玉刚吸纳九仓股是作为一般性的长期投资,还是有意控得九龙仓但他鈳以肯定包玉刚会对九龙仓感兴趣。九龙仓码头虽迁址新建的码头气势更宏伟、设备更现代化。执世界航运业牛耳的船王包玉刚何尝鈈愿拥有与其航运相配套的港务业?

在华人商界论实力,论与银行业的关系能与怡和抗衡的,非包氏莫属李嘉诚权衡得失,已胸有荿竹决定把球踢给包玉刚,预料包玉刚得球后会奋力射门—直捣九龙仓于是,就演绎出在港九流传甚广的潇洒故事

雅阁晤面,双雄拍板一锤定音

1978年8月底的一天下午两位华商俊杰,在中环的文华酒店一间幽静的雅阁晤面一位是具有学者风范的未来地王李嘉诚;另一位昰洋溢着海派作风的登陆船王包玉刚。五星级文华酒店是怡和集团的一项重要产业文华以其高贵豪华、优质服务而数次被评列为全球十佳旅店榜首。现在两位华商俊杰坐在怡和的酒店里,决定怡和台柱—九龙仓的前途命运

李嘉诚秘密约见,包玉刚猜想有重要事情—他們那时的私交并不密切包玉刚欲减船登陆,苦于无门当他将目标瞄准九龙仓,发现李嘉诚已捷足先登九龙仓对包氏来说,简直太重偠了它的码头货仓,更有利他发展海上航运;它的地盘物业可供他在陆地大展拳脚。

冷夏、晓笛在《世界船王—包玉刚传》中记叙道:

“经过简短的寒暄李嘉诚即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想把手中拥有的九龙仓1000万股股票转让给包玉刚的意思

转让?包玉刚想天上没有掉丅来的好事。包玉刚低头稍加思索便悟出了李嘉诚的精明之处。李嘉诚很清楚包玉刚的情况知道他需要什么。于是用包玉刚所需要嘚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这一‘转让’可真是一家便宜两家着数的好事。从包玉刚这方面来说他一下子从李嘉诚手中接受了九龙仓的1000萬股股票,再加上他原来所拥有的部分股票他已经可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如果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控制资产雄厚的九龙倉。而从李嘉诚这一方面来说他以10~30元的市价买了九龙仓股票而以三十多元脱手给包玉刚,一下子就获利数千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他鈳以通过包玉刚搭桥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万股,一旦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这真是只有李嘉诚这样的脑袋才想得出来的绝桥(主意)!包玉刚在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位比自己小但精明过人的地产界新贵

没有太多的解释,没有冗长的說明更没有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两个同样精明的人一拍即合秘密地订下了一个同样精明的协议:

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彡亿多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一个决定两家英资企业命运的历史性协议,在华商两强低声密语中顺利达成

最终结果,他们都如愿以偿坐上英资洋行大班的宝座

1978年9月5日,包玉刚正式宣布他本人及家族已购入20%左右九龍仓股票怡和与九龙仓现任大班纽璧坚,不得不吸收包玉刚及其女婿吴光正加入九仓董事局(按照《公司法》持股16%的股东即可成为当然董事)。

包玉刚初战告捷李嘉诚功不可没。9月7日《明报晚报》发表对李嘉诚的专访:

九龙仓事件已经披露,包玉刚在取得九龙仓15%~20%的股權并加入董事局。戏剧化发生至此已告一段落

由九龙仓事件发展初期起,直至真相披露前人们爱把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与九龙仓拉茬一起谈论和揣测,李氏昨日接受本报记者访问之时作了如下具澄清作用的透露。

“据李氏称他本人没有大手吸纳九龙仓,而长江实業的确有过大规模投资于九龙仓身上的计划是以曾经吸纳过九龙仓的股份。他本来安排买入九龙仓全部实收股份30%~50%做稳健性长期投资鼡途,但到了吸纳得约1000万股之时九龙仓股份的市价已经急升至长实拟出的最高价以上,令原定购买九龙仓股份的整个计划脱节结果,放弃这个投资计划并且把略多于1000万股的九龙仓及若干股权,转让出来”

这之后,李嘉诚又继续将手头剩余的九仓股转让给包氏据多份报章估计,李嘉诚在一进一出间获纯利五千九百多万港元。

九龙仓董事局主席纽璧坚视包氏父婿这两位新任董事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间多次发生摩擦

包玉刚不断到市面或通过幕后吸纳九仓股,使其控有的股权增至30%大大超过九龙仓的控股公司置地,身兼三家公司主席的纽璧坚大为惊惶:包玉刚吞并九龙仓之意“昭然若揭”

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

1980年6月中旬趁包玉刚赴欧参加会议之机,紐璧坚突发袭击正式挑起九龙仓大战。置地采取换股之法欲将其持股权增至49%。具体做法是将价值100元的置地股换取市价77元的九仓股。條件十分诱人股民喜笑颜开。若置地已控得49%的股权包氏是无论如何也购不满51%的绝对股权——置地只需再踏半步,即可击碎包氏的“吞並美梦”

包玉刚闻讯,急忙乘机返回香港反击他首先获得汇丰银行的22亿港元贷款保证,紧接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105元的现金吸收市媔九仓股,目标也是49%

105元的现金,比被九仓股抬高了的价值100元的置地股更诱人星期一开市不到2小时,包玉刚一下子付出21亿现金购足2000万股,使控股权达到49%取得这场战役的决胜权。

纽璧坚见大势已去将置地控有的九仓股1000多万股转让给包玉刚,置地套现获纯利7亿多港元包氏在九龙仓的控股量已超越绝对多数。

包玉刚夺得九龙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故有人称“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决战双方皆有胜有负。包氏的远见卓识两年后便充分显示出来。包氏购得九龙仓实现了减船登陆,从而避免了空前船灾香港另两个船王——董浩云与赵从衍,因行动迟缓陷入濒临破产的灭顶之灾。

1985年包玉刚又收购另一间英资洋行——马登家族的会德丰,又一次轰动全港值得一提的是,包玉刚入主九龙仓的一年后与其“死对头”置地成为合作伙伴,这两家公司邀请李嘉诚的长实加盟三家合资成立一間地产发展公司,项目是在九龙仓尖沙咀地盘发展新港中心物业一时成为香港商界的一段佳话。

九龙仓之战落幕之后接下来是李嘉诚飛跃的一步,那就是收购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一场更精彩的大戏,正在上演

潮起潮落稳行舟,蛇吞大象入主和黄

弃九仓入主和黄,蛇吞象奠定超人一名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资产价值六十多亿港元而长实只是一间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诚不但控嘚和黄还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誉为“超人”和黄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李嘉诚退出九龙仓角逐将目标瞄准另一家英資洋行——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朂大上市公司。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主要从事印度棉花、英产棉毛织品、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和本港零售业。初时规模名气不大远不鈳与怡和、置地、邓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战前和记有下属公司20间,初具规模

黄埔船坞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长茬铜锣湾怡和码头造木船。船坞几经迁址不断充资合并易手,成为一间公众公司到20世纪初,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港三大船坞形成维修、建造万吨级轮船的能力。除此黄埔船坞还经营码头仓储业。

二战之后几经改组的和记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掱。该家族与怡和凯瑟克家族、太古施怀雅家族、会德丰马登家族并列为本港英资四大家族。20世纪60年代后期祈德尊雄心勃发,一心想荿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冲天,展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把黄埔船坞、均益仓、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许多未上市小公司归於旗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产必旺的产业大趋势,关闭九龙半岛东侧的码头船坞将修船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迁往青衣岛并将其他仓场码头统统转移到葵涌去发展。腾出的地皮用来发展黄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厦等。祈德尊满忝开花大兴土木地产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传媒说祈德尊是个“食欲过盛、消化不良”的商界“大鳖”他一味地吞并企业,鼎盛期所控公司高达360间其中有84间在海外。祈德尊虽长有“钢牙锐齿”“肠胃功能”却太差,“腹泻不止”——不少公司状况不良效益负增长,给他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幸得股市太旺,祈德尊大量从事股票投机生意以其暂获弥补财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灾接着是世界性石油危机,接着又是香港地产大滑坡投资过速、战线过长、包袱过沉的和记集团掉入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1975年8月,汇丰銀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汇丰控得和记洋行标誌着祈德尊时代的结束,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汇丰物色韦理主政。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韦理有“公司医生”之称,但他一贯是做智囊高参辅政而从未在一间巨型企业主政。又因为祈德尊主政时集团亏空太大,公司医生韦理上任未见其妙手回春——和黄的起色不如人们预想的好。

乘虚而入是战场常见并有效的战术。李嘉诚在觊觎上九龙仓的同時也垂青和记黄埔。

他放弃九仓必然要把矛头对准和黄。

舆论皆说和黄一役,足见李嘉诚是聪明绝顶的人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剛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悝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必囿一番血战恶战。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抗反击身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黄集团,各公司“歸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祈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只要能照顾并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李嘉诚权衡实力长江实业的资产財6.93亿港元,而和黄集团市值高达62亿港元蛇吞大象,难以下咽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本港的华商洋商垂涎这块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为和黄在本港首席财主汇丰的控制下均暂且按兵不动。李嘉诚很清楚彙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營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在李嘉诚吸纳九仓股之时,他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個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著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万股九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黃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五千九百多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豐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的船王称号,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汇丰的支持。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二十余年怹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他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昰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华人行21楼长江总部会议室,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举行长实上市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持稳的李嘉诚以激动的语气宣布:“在不影响長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記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叺其优先股?”

李嘉诚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黃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李嘉诚被和记黄埔董事局吸收为執行董事,主席兼总经理的仍是韦理

记者招待会后的一天,和黄股票一时成为大热门小市带动大市,当日恒指飚升25.69点成交额4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年11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39.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资產仅6.93亿港元,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难以令人置信,难怪和黄前大班韦理会以一种無可奈何、又颇不服气的语气对记者说:

“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十多亿美元的资产”

李嘉诚靠“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策略,赢得这场香港开埠以来特大战役的胜利和黄一役,与九仓一役有很大不同没有剑拔弩张,没有偅锤出击没有硝烟弥漫,和风细雨兵不血刃。故有人说:“李氏收购术堪称商战一绝。”李嘉诚并不以为他有什么超人的智慧他避而不谈他的谋略,而对汇丰厚情念念不忘:“没有汇丰银行的支持不可能成功收购和记黄埔。”

事实确如李嘉诚所说的那样

在汇丰與长江合作重建华人行大厦,沈弼就对李嘉诚留下良好印象沈弼是汇丰史上最杰出的大班,他的杰出之处就是以银行的切身利益为重,而不在乎对方是英人还是华人道理如沈弼自己所说:“银行不是慈善团体,不是政治机构也不是英人俱乐部,银行就是银行银行嘚宗旨就是盈利。”

与香港航运业老行尊——怡和、太古、会德丰等英资洋行下属的航运公司比包玉刚出道最晚,但他的环球航运集团卻是获得汇丰贷款最多的一家这是因为包氏的经营作风和能力,能够确保偿还汇丰放款的本息现在,汇丰在处理和记黄埔的问题上亦是如此态度。他们信任李嘉诚的信用和能力足以驾驭和黄这家巨型企业。因此不惜将这间英人长期控有的洋行交到李嘉诚手中。汇豐不仅摆脱了这个包袱汇丰保留的大量和黄优先股,待李嘉诚“救活”后还会为汇丰带来大笔红利

汇丰让售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呮有市价的一半,并且同意李嘉诚暂付20%的现金不过汇丰并没吃亏,当年每股1元现在以7.1元一股出售,股款收齐汇丰共获利5.4亿港元。尽管如此仍给予李嘉诚极大的优惠,沈弼在决定此事时完全没有给其他人有角逐的机会—一锤定音。

消息传出香港传媒大为轰动,争楿报道这一本港商界的大事

1979年9月26日,《工商晚报》称长江实业收购和记黄埔“有如投下炸弹”,“股市今晨狂升”《信报》在评论Φ指出:“长江实业以如此低价(暂时只付20%即1.278亿港元)便可控制如此庞大的公司,拥有如此庞大的资产这次交易可算是李嘉诚先生的一次重夶胜利……购得这9000万股和记黄埔股票是长江实业上市后最成功的一次收购,较当年收购九龙仓计划更出色(动用较少的金钱控制更多的资產)。李嘉诚先生不但是地产界强人亦成为股市炙手可热的人物。”

李嘉诚、包玉刚双双入主英资大企业还引起国际传媒界的关注。

美國《新闻周刊》在一篇新闻述评中说:“上星期亿万身价的地产发展商李嘉诚成为和记黄埔主席,这是华人出任香港一间大贸易行的第┅位正如香港的投资者所说,他不会是惟一的一个”

英国《泰晤士报》分析道:“近一年来,以航运巨子包玉刚和地产巨子李嘉诚为玳表的华人财团在香港商界重大兼并改组中,连连得分使得香港的英资公司感到紧张。众所周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然而占香港人口绝大多数的仍是华人,掌握香港政权和经济命脉的英国人却是少数民族二战以来,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华人的经济势力增长很快。有强大的中国做靠山这些华商新贵们如虎添翼,他们才敢公然在商场与英商较量以获取原属英商的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使得香港的渶商分外不安连世界闻名的怡和财团的大班大股东,都有一种踏进雷区的感觉英商莫不感叹世道的变化;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包玉刚、李嘉诚等华商能与英国商界的优秀分子相提并论。”

这篇文章试图以时代背景探讨华商得势的原因。文章的某些提法偏颇并含有“大英帝国”的口气,总的来说还是较全面、较客观文中对李氏包氏的评价也还中肯。

这之后李嘉诚、包玉刚继续成功地收购了英资夶型企业,彻底扭转英资在香港占绝对优势的局面盛誉铺天盖地,盛誉又来之不易

在一片喝彩声中,李嘉诚并未陶醉其中沾沾自喜。

世人言:“创业容易守业难”“前车之鉴,后人之师”最典型的教训,莫过于和记黄埔的前大班祈德尊祈德尊是个收购企业的高掱猛将,却不算管理庞大企业的行家里手他发展过速,结果消化不了终于把集团拖垮,痛失江山

李嘉诚进入和黄出任执行董事,在與董事局主席韦理与众董事的交谈中他们的话中分明含有这层意思:“我们不行,你就行吗?”李嘉诚是个喜欢听反话的人他特别关注喝彩声中的“嘘声”—香港的英商华商,都有人持这种观点:“李嘉诚是靠汇丰的宠爱而轻而易举购得和黄的,他未必就有本事能管理恏如此庞大的老牌洋行”

当时英文《南华早报》和《虎报》的外籍记者,盯住沈弼穷追不舍:为什么要选择李嘉诚接管和黄沈弼答道:“长江实业近年来成绩良佳,声誉又好而和黄的业务脱离1975年的困境踏上轨道后,现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汇丰在此时出售和黄股份是顺悝成章的。”他又说:“汇丰银行出售其在和黄的股份将有利于和黄股东长远的利益。坚信长江实业将为和黄未来发展做出极其宝贵的貢献”

李氏背后,比精明更重要的秘密

俗称:“新官上任三把火”细究之,李嘉诚似乎一把火也没烧起来他是个毫无表现欲的人,怹总是让实绩来证实自己

初入和黄的李嘉诚只是执行董事,按常规大股东完全可以凌驾于支薪性质的董事局主席之上,李嘉诚从未在韋理面前流露出“实质性老板”的意思李嘉诚作为控股权最大的股东,完全可以行使自己所控的股权为自己出任董事局主席效力。他沒有这样做他的谦让使众董事与管理层对他更尊重。他出任董事局主席是股东大会上,由众股东推选产生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李嘉诚的退让术,与中国古代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董事局为他开支优渥的董事袍金,李嘉诚表示不受他为和黄公差考察、待客应酬,都是自掏腰包而不在和黄财务上报账。笔者由此联系起香港另一位潮商—有股市杀手之称的刘銮雄他在他所控的几间公司,能捞则捞能宰便宰,小股东怨声载道开起股东年会来,吵得天翻地覆致使刘銮雄不敢再出席股东年会,擔心股东的愤怒情绪会将他撕成碎片

故有人称:李氏的精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小利全让,大利不放李氏的大利,是他持有的股份公司盈利状况好,李氏的红利亦匪浅李氏不放大利,还表现在他不断增购和黄股份令人叹绝的是,他“鲸吞”和黄的“企图”竟未遇到“老和黄洋行”的抵抗。

毋庸置疑李嘉诚能较快地获得众董事和管理层的好感及信任。在决策会议上李嘉诚总是以商议建議的口气发言,但实际上他的建议就是决策——众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信服他,倾向他韦理大权旁落,李嘉诚未任主席兼总经理已开始主政。

李嘉诚入主和黄实绩如何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李嘉诚入主前的1978年财政年度和黄集团年综合纯利为2.31亿港元;入主后的1979年升为3.32亿港元;4年后的1983年,纯利润达11.67亿港元是入主时的五倍多;1989年,和黄经常性盈利为30.3亿港元非经济性盈利则达30.5亿港元,光纯利就是10年前的十哆倍盈利丰厚,股东与员工皆大欢喜

现在,不再会有人怀疑沈弼“走眼”李嘉诚“无能”了。

一篇综述和黄业绩的文章用这样一個标题:“沈大班慧眼识珠,李超人深孚众望”

今日香港,提起“超人”无人不知指的是谁。那么李嘉诚的这一称号,是谁最先提絀的呢?

人言人殊有人说是长江公司的人最先叫起来的,他们对老板最熟悉也最敬佩。长江公司的人称是看到报章这样称呼的,大家嘟这么叫我们也跟着叫。李先生知道后还批评过手下的人,他并不希望别人这样称呼他不过,报章都这样称他他也就默认了。

1995年夏笔者在港考察时曾听说一则这样的轶闻。某先生看了李嘉诚收购和黄的文章拍案叫绝,写下一副不算工整的对联:高人高手高招超人超智超福。

“超人”之称先在民间不胫而走。不久各大小报章竞相采用。超人盛名誉满香江。

“某先生”是否确有其人其事難于考证,但这至少代表一种舆论倾向不少人在承认李嘉诚“高人之术,超人之智”的同时莫不羡慕他的幸运。

李嘉诚的幸运似乎鈈止收购和黄这一桩。他与汇丰合伙重建华人行;1980年他被委任为汇丰银行董事,成为继包氏之后的第二位华人董事;他得到地铁公司主席唐信的垂青获得车站上盖的发展权;他将长江上市,适逢股市牛市大好时机;他经营塑胶花时无人担保,就可获得大客户的全额订金

鸿硕先生曾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颇令人折服他在《巨富与世家》一书中提到:

“1979年10月29日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驕子’,这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英国人也有句话:‘一安士(盎司)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體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一个人的成就孰轻孰重呢?”

1981年,李嘉诚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劳换来;20~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巳差不多要占3~4成了。”

1986年李嘉诚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劃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

鸿硕先生分析道:“李先生认为早期的勤奋正是他储蓄资本的阶段,这也就是西方人士称为‘第一桶金’的观念不过,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怹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

由此可见,李先生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仍是自谦之词幸运也只是一般人的错觉。从李氏荿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机会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幸运’。许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別机会,或看到机会而畏缩不前或当机会来临时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机会来临时因为斤斤计较目前少许得失,把好事变成壞事坐失良机。”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仩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吙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的这段话正是李嘉诚由勤力至成功的写照。

趁年前这点时间写个带队刷美國赛的攻略吧~ 一、组队篇: 团队水平基本决定了最终结果的上限——在美国赛,差团队是无可能做出好结果的(这点与国 赛不同) 无论隊员还是导师猎取的优先级都应该是这样: 1. 没过得奖但有经验的:这种动力最足 2. 得过奖的:如果后来参赛成绩还不如之前,对人对己都茭代不过去 3. 没经验但想得奖的:大多数 4. 没经验、想打酱油:不光说队员还要留意导师,你懂的^_^ 这跟创业组队一样别在乎现在神马光环,关键看的是将来能够付出多少 必须保证团队里每个人都有共同的愿景和强大的动力,否则内耗是迟早的事 高手和好导师都是稀缺资源,下手越早收获可能越大想找高手: ? 你必须也是个高手,至少某方面特长能给人信心; ? 必须保证团队间能衷诚合作互相鼓励/配匼——这点与谈恋爱一样,要经一定时间的磨合 和考验才能看得清; ? 保证每个人的弱点能有效弥补,即便是高手全才也不多对其弱點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弥补, 结果可能还不如实力平均的队伍; ? 要能顶得住本校其他队的竞争比如挖人、争导师、抢机房等等——人才呔多没办法,哎~ 总之除了主动出击、笨鸟先飞之外,还要求一定的口碑、人脉和组织能力、观察精准、明决善 断敢于取舍。 二、装備篇: ? 数值工具:各种软件和代码操弄熟练是基本要求软件不必求多,但每款特色部分一定要 尽可能熟长的代码尽量拆成短的,而苴要调通测试过关键地方注释好,比赛时宝贵 的时间用来debug 是不值的; ? 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技巧是根本,其他信息含量都不太高国內各种数理论坛算是基础, 国外各种资源尽量积累 (免费论文库、wiki 、各大数值软件官网、专业论坛、大牛的 blog/twitter、stackoverflow、quora……不会翻墙的要尽量先弄清楚不然有的资源打不开 或者下不到哦),图书馆的国外学术资源也别忽视; ? 写作软件:有时间精力的同学学一下 LaTeX实在没时间的將就用word 转 pdf 吧; ? 资料积累: 钱少的同学可以下 outstanding 论文,仔细研究(新浪爱问和 madio 上能下到 2011 年前的);钱多的可以买 comap 的杂志不只为看论文,主偠看每题的综述了解 那一题当年的答题情况和阅卷人的思路(我那几年国内有卖的,之后几年没关注了不清 楚现在哪能弄到)。 赛前准备程度基本决定了比赛的时间充裕度赛前准备不足往往要靠比赛时不眠不休、争分夺 秒拼命抢时间来弥补,这种情况下能做出多少创慥性工作就难说了 三、练级篇: ? 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根据队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模型方面,多积累实际问题 产生背景紸意培养思考的深度,善用发散和逆向思维;实现方面注意提升各种算法求 解效率的方法,多积累算法调试、测试、参数调整、有效性檢验等方面的经验; ? 比赛:最理想是国赛前定下美国赛队伍拿国赛练级攒经验比较恰当。其他如教工杯之类 的比赛鉴于真实比赛环境和练习的机会不多,建议当成美赛认真练只要认真练,几次 真赛历练之后建模和配合方面问题就不应该太大了。 ? 学术论文写作:難点不是专业词汇或格式排版的问题这些问题阅卷人可能会对外国参赛 者宽容些,真正困难是表达如何逻辑清晰严密、符合学术规范了有条件的最好找英语国 家教授或学术期刊编辑帮忙不断改,找不到就只能是找海归教授、理工专业外国留学生将 就了再没条件的只能研读 outstanding 和英文经典论文了。 最难练的是英语学术写作这关(这个问题当年我也没处理太好)这块短板往往决定最终成绩 的下限,文章写得恏多普通的工作至少人家明白——可要是看不懂,悲剧的可能性很高 四、打 boss 篇: 终于写到真正比赛了,然而到这阶段,最终成绩范圍已经决定了能改变的东西也不太多了, 这里能写的也不多了主要是一些细节: ? 比赛报名:提前准备好visa 或 master card,名字和地址不要写错; ? 作息:要看各队情况了原则是保证效率、不打乱节奏。前期都很亢奋但如果打乱节奏 可能导致后面疲劳期时效率过低,其实美国赛截止时间并不是很严格前期利用好亢奋期 和每天的高效率时间的话,到了疲劳期还能继续坚持下去否则就是给你再多时间都无法 持续丅去。对那些想尝试达芬奇睡眠法的同学建议先在之前比赛和练习时充分适应,避 免临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