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怒湍流强度的湍在古代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文学
江水三峡[1](节选)
&&&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2],晋太元二年又崩[3]。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4],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5],致怒湍流[6],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7],比之诸岭,尚为竦桀[8]。
&&&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9]。其翼附群山[10],并概青云[11],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12]。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13],巴人讼于孟涂之所[14],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15]。居山上,在丹山西[16]。”郭景纯云[17]:“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18], 名曰瑶姬,未行而亡[19],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20]。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21]。”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 自三峡七百里中[2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3],重岩叠嶂[44],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25],不见曦月[26]。至于夏水襄陵[27],沿阻绝[28]。或王命急宣[29],有r朝发白帝[30],暮到江陵[3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32],不以疾也[33]。
&&& 春冬之r,则素湍绿潭[34],回清倒影[35]。绝t多生怪柏[3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7],清荣峻茂[38],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39],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40],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42],猿鸣三声泪沾裳[43]。”
(据光绪二十三年新化三味书室据长沙王氏本重刊本《水经注》)
[ 1 ]本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注》卷三十四,作者在叙写三峡水文地理的同时,将与三峡有关历史神话传说和三峡美丽雄峻的自然景色汇集其中,语言精炼,描写生动。
[ 2 ]此山:指南郡姊归山。《后汉书•五行志》载:“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夏,闰四月,戊辰,南郡姊归山,高四百丈,崩,填溪,杀百余人。”
[ 3 ]太元:晋孝武帝刘曜年号(376-396)。
[ 4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5 ]陨:掉落。
[ 6 ]致怒湍流:致使急流更加汹涌。怒,河水汹涌。此用作动词。湍流,急流。
[ 7 ]颓岩:崩塌下来的岩石。余:指留在江中岩石。
[ 8 ]竦桀:耸峙特出貌。桀,高耸,突出。
[ 9 ]抗峰岷、峨:大巫山可与岷、峨诸峰一比高下。岷、峨,即岷山、峨嵋山。偕岭衡、疑:与衡嶷诸岭不相上下。衡、疑,即衡山、九嶷山。疑,一作“嶷”。
[ 10 ]翼附:指绵亘在大巫山两旁山峦。
[ 11 ]概:达到、接触。
[ 12 ]就:接近。霄汉:高空。霄:云霄。汉:银河。
[ 13 ]司神于巴:司掌巴地的神。巴,古国名,在今重庆市和四川东南一带,战国时为秦所灭。
[ 14 ]讼:诉讼。
[ 15 ]其衣句:《山海经》郭璞注谓不直者则血见于衣。执,拘囚。请生:好生。意为这算是有好生之德。
[ 16 ]居山上:指孟涂居住在巫山上。山,指巫山。上所引《山海经》之语与原文略有出入。
[ 17 ]郭景纯:晋人郭璞,曾注《山海经》。
[ 18 ]宋玉:战国时楚人,著名的辞赋家。其《高唐赋•序》曰:“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
[ 19 ]未行:未出嫁。
[ 20 ]精魂:精神魂魄。
[ 21 ]此段文字引自宋玉《高唐赋•序》,与原文有所出入。阻:险要之地。阳台:传说中的台名。
[ 22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 23 ]略无:毫无。阙:空缺。
[ 24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 25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 26 ]曦(xī):日光。
[ 27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 28 ]沿:顺流而下。(sù):同“溯”,逆流而上。
[ 29 ]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 3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 31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 32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 33 ]以:认为。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快。或认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 34 ]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 35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
[ 36 ]绝t(yǎn):险峻的山峰。t,凹陷的山顶。
[ 37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 38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 39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 40 ]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 41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 42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 43 ]沾:打湿。
[古今点评]
1.《水经注》所载事,多书所未有者。其叙山水奇胜,文藻骈丽,比之宋人《卧游录》、今之《玉壶冰》,岂不天渊。……又其中载古歌|,如《三峡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又云:“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又云:“滩头白勃坚相持,忽沦没别无期。”记k道|云:“A溪赤木,盘蛇七曲。盘羊乌栊,势与天通。”皆可以入诗材,胜俗子看《韵府群玉》远矣。(杨慎《丹铅杂录》卷七)
2.《水经注》非注,自是大地史。(王世贞《艺苑言》)
3.凡读经史百家之书,句句要体贴到心上来,体验到事上去。一切礼乐政刑制度、农田水利、边防屯卫、象纬舆图,古人皆有成书,如《通典》、《通志》、《通考》、《经世八编》、《图书编》、《水经注》,俱要博观。(潘天成《铁庐集》卷一)
4.《三注钞》者,钞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也……凡注之为言,依于其所注者也,故离乎其所注者,而不能为书。离乎其所注者,而犹能为书,盖注者之精神有能自立于所注者之中,而又游乎其外者也,三注是也。夫是以可钞也,古人以书之力为注,而后人不能以注之力为书,则以古人重于视其述,而后人轻于视其作也。故予钞三注而重有感于述作之际也。(贺复徵《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九十三引钟惺《三注钞序》)
5.郦道元《水经注》,史家地理志之流也,宗元“永州八记”虽非一时所成,而若断若续,令读者如陆务观诗所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绝似《水经注》文字,读者宜合而观之。(《御x唐宋文醇》卷十六)
6.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则阮中郎。(张岱《跋寓山注》)
7.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刘熙载《艺概》卷一)
8.郦道元的水经注,写江河经过的两岸的风物,颇近于一本游记。偶尔也叙述些神话故事,像江水注里所叙神孟涂,及天帝之季女瑶姬之类,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山水游记上,这与南朝山水诗的发达也是分不开的。至于文字上则骈散间行,比伽蓝记更多抒怀成分。(林庚《中国文学简史》)
9.《水经注》的写景语言,既不同于辞赋,亦不同于骈文,郦道元综合了辞赋、骈文的语言特色,再参酌山水诗的文字技巧,形成了流畅自然、清新精练的语言风格。《水经注》不是用骈体文撰写的。但不说明它未受过骈文的影响。一般说来,《水经注》的语言,句式整齐者居多,四字句、六字句不少, 《三峡》一段文字,即是例证。(李景华《中国散文通史》)
[参考书目]
《合校水经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水经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3.杨守敬、熊会贞
《水经注疏》
江苏古籍出版社
《水经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5.陈桥驿主评
《水经注全评》
山西人民出版社
《郦道元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 Humane College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湍流层顶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湍流层顶是地表以上85-110km的大气层,是从湍流混合为主过渡到分子扩散为主的过渡带。大气成分也有均质层到非均质层过渡的特点。湍流火焰传播_百度百科
湍流火焰传播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湍流火焰传播又叫湍流燃烧,是根据气流流动情况,预混气中火焰传播的一种方式.火焰传播分为层流火焰传播(层流燃烧)和湍流火焰传播(湍流燃烧).
根据反应机理及火焰传播速度可分为:缓燃 ( deflagration) 爆震 ( detonation).
湍流火焰的特点
火焰长度缩短,焰锋变宽,并有明显的噪声,焰锋不再是光滑的表面,而是抖动的粗糙表面,火焰传播快。
1.湍流火焰传播速度较层流大几倍,不仅与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而且与湍流性质有关,湍流强度增大,将使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增加,火焰更短。
2.燃烧室尺寸更紧凑,加上向外散热损失小,因此燃烧设备的经济性好。
3.湍流火焰伴随着噪音。
4.湍流火焰的燃烧产物内氧化氮(NO)含量少,因而对环境的污染小。从: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因名曰人滩也.这段话中:而,历,发皆具的具,相去二里的去,峻峭的意思.有整段意思更好.十万火急!_百度作业帮
从: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因名曰人滩也.这段话中:而,历,发皆具的具,相去二里的去,峻峭的意思.有整段意思更好.十万火急!
大郎内裤0p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叁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汉滩,其峡盖自 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 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 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 崩滩”.其颓崖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惟叁峡所 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 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叁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 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叁峡巫峡长,猿鸣叁 声泪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 两郡督邮争界於此.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下.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 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 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江水 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 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 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 既高,加以江 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 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 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叁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 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 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 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 千古矣.” 整篇大意:(一)自“江水又东迳广溪峡”至“夏后疏凿者也” 记叙三峡之首乃广溪峡.(二)自“江水又东迳巫峡”至“盖因山为名也” 记叙巫峡因山为名.(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至“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叙三峡四时山景.(四)自“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至“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 记叙东界峡有奇石.(五)自“江水又东迳流头滩”至“上水百日也” 描写流头滩上水之难.(六)自“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至“因名曰人滩也” 记叙人滩石景.(七)自“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至“回望如一矣” 记叙黄牛山、滩附近江水纡洄.(八)自“江水又东迳西陵峡”至“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记叙西陵峡山水之美.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湍流模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