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论点趣味》朱光潜 文章中心论点

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笔记
朱光潜先生模仿章实斋《古文十弊》,写出《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先生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个方面指出了文学作品中的十种低级趣味。
从作品内容上来说,有:
侦探故事。在这里朱先生并不否定侦探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适当的故事,可以勾起人的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他认为单纯的侦探故事的穿插绝不能称为文学作品。在他看来,文学作品是要“能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不但能满足理智,尤其要感动心灵”。
色情描写。他认为爱情固然在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学的功用也是用来表现人生。但文学是一种艺术作品,“文艺所表现的爱情和实际人生的爱情有一个重要的分别,就是一个得到艺术的表现,一个没有得到艺术表现”。他还以《西厢记》“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来说明现实的世界与意象世界之不同。
社会黑幕描写。他认为黑幕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并非不可,但要达到一种艺术上的成就。他说近代欧洲有许多悲剧和悲剧性作品,它们“所以崇高,并不在描写黑幕,而是达到艺术上一种极难的成就,于最困逆的情况见出人性的尊严,于最黑暗的方面反映出世相的壮丽。”
风花雪月的滥调。他认为艺术的美丑并非取决于题材的美丑,“许多关于自然的描写都没有情感上的绝对必要,只是相习成风,&人家盲目地说这才美,自己也就跟着相信这真是美。这种心理习惯,就是心理学家所谓‘套板反应’(),是一切低级趣味的病根。”
口号教条。依照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观点,“创作和艺术欣赏都是聚精会神的事,顾到教训就顾不到艺术,顾到艺术也就顾不到教训”;“存心要创造艺术,那是一种内在的自由的美感活动;存心要教训人,那是一种道德的或实用的目的。”因此,他是及其反对“假文艺的美名,做呐喊的差役”的,在他看来这是低级趣味的表现。
从作者态度上来说,有:
无病呻吟,装腔作势。朱先生批评的好啊!
憨皮臭脸,油腔滑调。在这里,朱先生谈了幽默对于文学作品的作用。他说:“我们须承认幽默对于文艺的重要,同时也要指出幽默是极不容易的事。幽默有种种程度上的分别。说高一点,庄子、司马迁、陶潜、杜甫一班大作家有他们的幽默;说低一点,说相声、玩杂耍、村戏打诨、市井流氓斗唇舌、报屁股上的余兴之类玩意也有他们的幽默。幽默之中有一个极微妙的分寸,失去这个分寸就落到下流轻薄。”
摇旗呐喊,党同伐异。
道学冬烘,说教劝善。朱先生在这里说的是“从狭义的道德观点来看作品中人物情况这个普遍的心理习惯”。他说许多人都把“道德的同情”代替了“美感的同情”。“这分别在那里呢?比如说一个戏子演曹操,扮那副老奸巨滑的样子,维妙维肖,观众中有一位木匠手头恰提着一把斧子,不禁义愤填膺,奔上戏台去把演曹操的那人的头砍下。这位木匠就是用‘道德的同情’来应付戏中人物;如果他用‘美感的同情’,扮曹操愈像,他就应该愈高兴,愈喝彩叫好。”
涂脂抹粉,卖弄风骚。“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而此类低级趣味的作者却恰恰相反。
最后,朱光潜先生总结道:
“文艺趣味上的毛病是数不尽的,以上十点只是举其荦荦大者。十点之中有些比较严重,有些比较轻微,但在一般初学者中都极普遍。许多读者听到我这番话,发现他们平时所沾沾自喜的都被我看成低级趣味,不免怪我太严格苛求,太偏狭。这事不能以口舌争,我只能说:一个从事文学者如果入手就养成低级趣味,愈向前走就离文学的坦途大道愈远。我认为文学教育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这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优劣都由比较得来,一生都在喝坏酒,不会觉得酒的坏,喝过一些好酒以后,坏酒一进口就不对味,一切方面的趣味大抵如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朱光潜论文学趣味培养.pdf1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不但学贯中西,具
有深厚的文学低蕴,而且作为教育家,为了教育救国的梦想,致力于培养全恧发展的国民。
朱光潜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学教育和美育上,为中国现代教育提供了精
神财富。他提出,文学教育应该在审美的层面上确立培养纯正文学趣味的目标,而纯正文
学趣味的培养,要落实在文学作品阅读与主体的写作活动当中;在这当中,他尤其重视读
诗在培养纯正文学趣味中的作用。
本文将分四个部分深入探讨朱光潜的这一思想:
第一章:关于文学趣味的基本认识。分别从思想的形成、文学趣味的含义特征及意义
几方面论述关于文学趣味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培养纯正文学趣味的方法。主要从两方面论述:1、在阅读中的培养 阅读内
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确定 ;2、在写作中的培养 人品的修养、实地观察体验、多练习
第三章:读诗:培养纯正文学趣味的门径。主要论述培养纯正文学趣昧从读诗入手的
原因和读诗培养纯正文学趣味的方法。
第四章:朱光潜的文学趣味思想对当前文学教育的启示。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文学
教育的要求,分析当前文学教育中在课外阅读、诗歌教学、写作、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四
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朱光潜培养纯正文学趣味的经验,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朱光潜;文学趣味;培养;阅读;写作
isafamousestheticianandliteraturetheoretician.Heisalsoa
hasbroadan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朱光潜: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朱光潜: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记得从前在中学里教英文,讲一篇小说时常有别班的学生来旁听;但是遇着讲诗时,旁听者总是瞟着机会逃出去。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之后一年中可以再版三版。但是一部诗集尽管很好,要印行时须得诗人自己掏腰包作印刷费,过了多少年之后,藏书家如果要买它的第一版,也用不着费高价。一版,也用不着费高价。是遇着讲诗时,旁听者总是瞟着机会逃出去。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之后一年中可以再版三版。但是一部诗集尽管很好,要印行时须得诗人自己掏腰包作印刷费,过了多少年之后,藏书家如果要买它的第一版,也用不着费高价。是遇着讲诗时,旁听者总是瞟着机会逃出去。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之后一年中可以再版三版。但是一部诗集尽管很好,要印行时须得诗人自己掏腰包作印刷费,过了多少年之后,藏书家如果要买它的第一版,也用不着费高价。是遇着讲诗时,旁听者总是瞟着机会逃出去。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之后一年中可以再版三版。但是一部诗集尽管很好,要印行时须得诗人自己掏腰包作印刷费,过了多少年之后,藏书家如果要买它的第一版,也用不着费高价。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学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扶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自居易的《长恨歌》或洪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士比亚故事集》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比亚故事集》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是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工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蒙昧真是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实在不觉到这诗有趣味。后来明白作者在意象、音调和奇思幻想上所做的工夫,才觉得这真是一首可爱的杰作。这一点觉悟对于我便是一层进益,而我对于这首诗所觉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英国的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杀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将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在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从前私塾冬烘学究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古文观止》和了凡《纲鉴》。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习惯的势力之大往往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几分冬烘学究气,都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中,对于这个圈套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沉溺于风花雪月者以为只有风花雪月中才有诗,沉溺于爱情者以为只有爱情中才有诗,沉溺于阶级意识者以为只有阶级意识中才有诗。风花雪月本来都是好东西,可是这四个字联在一起,引起多么俗滥的联想!联想到许多吟风异月的滥调,多么令人作呕!“神圣的爱情”、“伟大的阶级意识”之类大概也有一天都归于风花雪月之列吧?这些东西本来是佳丽,是神圣,是伟大,一旦变成冬烘学究所赞叹的对象,就不免成了八股文和试帖诗。道理是很简单的。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须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自然会僵死、会腐化。一种艺术变成僵死腐化的趣味的寄生之所,它怎能有进展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神州日知网络教育机构以国内外顶尖专家和软硬件开发等资源为依托,倾力建设以内容为中心的多样化平台,专注于改进改善教育,专注于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学习教育方式,专注为企业政府等组织提供更好的教育学习解决方案,专注于“传播高知识,传递正能量,启迪新智慧,启发真善美,激发新思维,激发真梦想”,极力倡导“快享学习,别有天地”理念,为有志改进改善教育一切人士和组织提供专属平台,凝聚为教育改进改善一切人士和组织提供广阔天地和施展才华舞台。点滴之水,汇聚江河。欢迎投稿并积极参与,并关注我们的微信:“日知录”(微信号:dirizi001)、“日知美”(微信号:dirizi002)“日知语”(微信号:rzy366)、“日知新”(微信号:rzx365)、“日知教”(微信号:rzj366)“碧格蓝调”(微信号:hf-poet)、“诗画Today”(微信号:shjr366)。相约智慧女神,相聚神州日知!
热门微信号
最新微信号>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文学的趣味(朱光潜)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4分)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9分)(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5分)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办法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
3.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21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答案示例3:...
考点分析:
考点1:论述类文本阅读
1.掌握语言组织方法: & &&
(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 &
(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 &&
(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 选择主要内容。 &
2.答案要点:要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相关要点。 & &
3.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 &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 &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相关试题推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2.上阕那几句写赤壁之景?景物有何特点?(4分)3.下阕怀古抒情,塑造了怎样的周瑜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B.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3分)3.本词上下阕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叙事抒情的?(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分别写了什么?)(4分) 
词句默写(每空2分,共16分)1.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
,竟无语凝噎。5.念去去,千里烟波,
。6.人生如梦,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 温庭筠、
姜夔B. 李煜、
辛弃疾C. 苏轼、
李煜D. 柳永、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文学的趣味》创新教案-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文学的趣味》创新教案
导读:《文学的趣味》,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2、培养文学趣味,明确:趣味,这里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明确:趣味是欣赏的基础,第一部分(1)提出文学欣赏的依据是趣味,第二部分(2-4)分析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5-6)论述解决欠缺文学趣味“毛病”的方法,就难以有欣赏的趣味,作者的话:重在“知”(文艺方面)(与孔子
《文学的趣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光潜;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难点】
1、以喻明理、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
2、培养文学趣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我国美学界的一代宗师。《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二、疏通字词: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方剂:简称方。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治病的药方。
玩索:细细地体会探寻。
纷歧qí:错杂;纷乱。
绮靡: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dǔ嗜:特别爱好。
盛shèng感
索然无味: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生生不息:不断地派生、发展。生生,不断地滋生。
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三、整体感知:
(一)解题(文艺论文)
提问:课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趣味。这里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二)学生快速浏览,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明确:趣味是欣赏的基础。
(三)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提出文学欣赏的依据是趣味。
第二部分(2-4)分析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5-6)论述解决欠缺文学趣味“毛病”的方法。
四、分析课文:
(一)解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课文引用孔子的话与一般的引用有何不同?本段要说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一般引用名人名言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此处引用孔子之言是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知”、“好”、“乐”这三者的关系并非是一层深于一层,在心理活动中是融为一体的。本段要说明的主要观点是,在文艺欣赏上,第一难关是“知”,缺乏“知”,就难以有欣赏的趣味。
正面分析:(引用论证)
孔子的话:重在“乐”(学习方面) (引用)
作者的话:重在“知”(文艺方面)(与孔子的话对照自然引出观点)
提出观点: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有欠缺。
(二)解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1、作者指出在文学欣赏方面存在三种“流行的毛病”,是哪三种?
明确:第一种毛病是根本不知,如蠢牛听琴。这是精神上的残废。(注意:“蠢牛听琴”由“对牛弹琴”转化而来,在修辞上属于“仿拟”)
第二种毛病是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这是精神上的中毒。
第三种是知得不周全,趣味狭窄。这是精神上的短视。
朱光潜认为部分人身上存在着三种阅读趣味的毛病:
不知 ── 无趣味 ── 蠢牛听琴――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疗饥过瘾――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坐井观天――精神上的短视
2、举例说明:
明确:第一种情况是完全读不懂作品,如读了《红楼梦》说是吊膀子的书。如去看戏,他就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
第二种情况是趣味低劣,专拣内容不健康的书来读,结果中了毒。
第三种情况是趣味单调,如有人说他只读外国小说,中国小说一本也不好看。
3、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1)“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之人,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趣味;
2)“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人,说明艺术感受能力的残缺;
3)“疗饥过瘾”“中毒”:比喻“知得不正确”之人,低劣庸俗的欣赏习惯;
4)“坐井观天、诬天渺小”:比喻“知得不周全”之人,趣味狭窄又不能自拔。
(三)解读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如何才能诊治这三类毛病?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广泛阅读,不
囿于一家;“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1、第5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明确:研究文学要玩索各种种类、各种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提高鉴别力(趣味)。
2、在第5自然段中,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不足?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是说文学欣赏象登山一样需要扩大眼界。孔子认为“登泰山而小天下”,他所说的“天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还有更多的世界名山可以登,也就是说眼界要不断地扩大。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以山设喻: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3、 第6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明确:要获得新的趣味,须战胜一种顽强的抵抗力。
4、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点?
明确:有4个例证:从学文言文到学语体文;从骂六朝文到公正评价六朝文;学宋诗前后不同的感受;学外国文学对不同派别的评价。这4个例子都说明了要获得新的趣味,必须克服惰性,战胜自我。
5、 本段除了运用例证法,还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引用论证。引用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话。说明不仅作者要培养新的趣味,读者也要。
6、文章末尾说“这道理??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此处,文章由小及大,由个人的文学趣味的培养,上升到整个民族文学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学要发展,同样必须克服惰性,创造新的趣味。这样写,使文章在结尾处得到升华,深化了文章的论点。
7、论证方法:引用说理、比喻说理
“开疆辟土”:比喻应当不断地开拓欣赏领域,提高鉴赏水平;
“死水”:比喻艺术趣味的陈旧、迂腐。
五、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很多人缺乏趣味,是因为缺乏“知”。
第二部分(第2-第4自然段)存在现象:缺乏“知”的三种表现(根本不知、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解决问题:怎么来培养欣赏的趣味(要扩大眼界;要战胜顽强的抵抗力)
六、写作技巧:
(一)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a.孔子之言:引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b.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重申结论,要获得新的趣味
比喻论证:
以喻说理的作用: 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
1.作者在阐述“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鉴别能力的观点时,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把难懂的道理说得清清楚楚。
a.以山设喻: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2.将战胜心理惰性获取新的趣味比喻:“开疆辟土”,并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不仅形象地阐明要想获得新的文学趣味,就必须战胜心理惰性,而且突出了惰性的“顽强”与获得新趣味之不易。 b.开疆辟土:战胜惰性,获取新趣味
举例论证:
作用:以个人经验为例,倍感亲切,深入浅出,增强说服力。
主要是以作者个人亲身体验:学习文言文与语体文、学习唐诗宋词、学习外国文学来论证人类要“想获得一种新的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这一观点。用自身体验作例论材料来论证观点,“现身说法”,在增加文章可信性的同时,使说理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结构特点:结构疏密相间,舒卷自如。
开头引孔子名言,并不像一般论者那样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由其引出不同的见解,这就让文势为之一顿,令读者精神为之一振。说明三种通病,分三段排列,文章就变得疏朗起来。提出疗救的方剂,继而又进一步论述如何才能获得新趣味,并列举自己的种种经验来论证,文貌则趋于繁密。
(三)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语言行止自如,繁简适度。
语言上,本文视主旨表达的需要,行止自如,繁简适度。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阐明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而不在于批判文学趣味上的欠缺。指出毛病是为了疗治,所以,说明通病只是说出病相,点明危害,而未曾举例详述。而论述如何才能治疗三种通病,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是全文的重点,故时而以喻明理,时而现身说法,时而引言论述,用笔就较繁。至于需要不断创造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讲史”,因其不是本文论述的对象,所以只是一句带过。
七、拓展:
分析“凤姐”、“芙蓉姐姐”、“犀利哥”现象: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党团工作、教学教材、人文社科、办公文档以及《文学的趣味》创新教案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与人生 朱光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