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2015山东文综政治时能不能把历史不会的写在政治上

2015内蒙古高考文综历史地理政治试题难度点评分析_高考_3773考试网
| | | | | | | | |
&&-&&-&&-&&-&正文
2015内蒙古高考文综历史地理政治试题难度点评分析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15年我区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张慧卿
  2015年高考结束了,今年文综政治试卷,比预计的要简单,卷面很单一,没有漫画、图表,时代信息扑面而来,鲜活生动(股票、司法改革、金融改革),热点和冷僻(宗教)同在。平时做了又做的题没有踪影(如一带一路)或者只是露个头(如新常态)。由此更深刻地认识到:高考没有常态,猜题与押题是做无用功,老老实实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掌握知识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才是硬道理。
  客观题分析:客观题题型有10个是以组合题的形式出现的,去年组合类的选择题有11个,这种题型可以增加选择方面的难度,是最近几年常见的形式。
  《经济生活》题,涉及知识点:投资理财、市场经济、价格变动的影响。
  《政治生活》题,涉及知识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司法机关、我国的宗教政策。
  《文化生活》题是以中韩文化交流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交流3个知识点,主要考核阅读理解能力。
  《哲学与生活》题,涉及的知识点: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联系观、认识论。哲学的设问比较注重知识体系,大部分是以“唯物史观”“辩证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传统方式进行设问的。
  主观题分析:主观题的材料没有迎着热点上,回避了热点,但也是国家制定政策的关注点,也是当前中日关系的一个焦点问题。除了39题第三问,设问对学生没有审题的难度。39题第三问学生只要判断明白是用哲学知识就可以啦,在批驳上不会有太多的思维和书写障碍。
  总之,这套试题比较平易近人,是在2014年的基础上的平稳进行。
  地理部分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赵建清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在形式与结构、题型与题量、基本风格方面变化不大,无论素材、设问、图表等表达形式,还是主题、角度、线索等深层结构都保持了相对稳定性,“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兼顾了高校选拔的需求和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考核内容基本平分秋色。自然与人文的均衡与融合,有助于引领考生用综合、联系的地理视角认识周围的世界。
  试题不纠结于拓展加深,而注重广度和灵活性,让兴趣广泛、学有能力的考生受益。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即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学科知识及其应用的考察。试题着重考察了天气气候、河流水文、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高中地理课程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主干知识。高考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非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考察基础来达到能力测试的目的。试题设计侧重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考生答题需要回归基础,尤其是“因素、特点、规律、原理”的知识仍是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
  总之,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出现难题怪题,图表也是平时考生常见类型,考生入手得出地理事物基本信息应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多角度地分析、综合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评价考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目的。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张 蕾
  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与去年比较来看:难度大体持平,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具体如下:
  一、题型稳定: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型来看,一如既往,按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西方思想,西方经济,西方政治的顺序展开进行试题安排。
  二、内容上紧扣时事热点:鲜明体现在非选择题上,40题法制观念,41题节假日变化趋势、45题高薪养廉。既注重历史知识,紧抓考纲,同时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以及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三、注重主干知识考查:试题涉及的主题,如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经济重心南移、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中西文明冲突,维新思想、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战后世界格局等,都是教材、教学和考纲中的主干知识。
  四、注重能力考查:试题突出了历史学科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基本特点。选择题基本上运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全部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材料新颖、长度适中。
  纵观今年历史试卷,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对历史学习的方法,做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学习必须注重课本知识。另外,要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从史料入手,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上一个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
???????????????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您当前的位置: &
& 文章正文
成都2014一诊文综试题分析-政治/历史/地理
09:45&&作者:文综教研组&&来源:&&字号:|
成都新东方优能中学&&文综教研组
一、政治试卷考点特点
1、这次一诊考试试卷覆盖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二前三单元的全部内容,试卷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较好地体现了重视书本、考察基础的高考命题思路,如13题(3)问。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立意题型的考察,如14题(2)问。
&2.试卷的选择题普通阅读题、漫画题、图形题都有,形式多样,阅读量大,题枝设计知识覆盖面广,容易混淆。个别题能力要求高。
&3.试卷的主观题设问明确,类型多样,大小切口结合。填表题、条文解析题目新颖,试卷的区分度较强。
4.答案内容多,能力要求高,不是仅仅搬教材。
5.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尤其是中央观点学术界观点变化的地方成为考试热点。如选择题第5题,主观题第13题。
6.不仅新教材新增加内容成为考试热点(如14题第二问),新旧教材结合处也成为考试热点如国企改革,农业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建议)
1、存在问题:
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不够理想。这主要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以及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双基学习的检查不到位、练习不够充分有直接关系。
学生答题能力有待提高。首先是大多数同学书写不符合要求,其次是时间分配不合理,最后是审题能力差,语言表达和答案组织能力不好。还有极个别同学不按要求答题,机读卡涂写错误。
2、今后教学措施
(1)重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形成政治学科知识网,就不可能正确分析题目的题意,不可能全面、正确地回答问题。进入第二轮复习以后,要注意回归教材,钻透教材构建知识网,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梳理主干核心知识,熟练掌握政治基本观点与原理,并做好及时检测,认真查漏补缺。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做到:概念清晰,理论完整,板块明了,体系丰满开放。既有能力可以做到“浅薄的全面”又有能力做到”深刻的片面”,既有高度又不冗长,既能深入细致又不迷失方向。哲学复习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加强学情研究,通过练习诊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工作,通过复习的时效性。
(3)关注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题往往呈现的是新材料、新设问,要求的答案既要有书本的知识,又要有时政的知识。如果只会背课本知识,是达不到高考题的要求。为此,要通过专题复习,在全面了解热点事件的同时,务必进行热点题目的训练。
(4)锻炼学生思维,加强高考适应性练习
加强高考各个题型的训练,把审题方法、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融入到每一次的试卷讲评中去,重视学生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答题规范性的培养。其中特别是要重视主观题答题规范的训练。具体要求:
A、因为是踩点得分,所以建议学生高考答题务必提行书写,最好按照该题总分以至少2分为一层意思分段书写,同时务必把理论和学科术语放在每段的开头部分而不是以结尾或者总结的方式出现在每段的最后部分,以求得以具有理论高度的姿态冲击阅卷老师的眼球而你后面的文字阅卷老师可能直接不看了,直接给你这个得分点的满分。
B、文字书写应该工整,亮行,最好用黑色稍粗的笔书写。因为网上阅卷长期盯着电脑屏幕看,反差不强烈的颜色和字迹不清晰版面不干净的答题界面看起来很吃力,也很抵触,容易造成阅卷老师潜意思里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想快点离开当前界面造成考生失去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分。
C、高考参考答案一般都短小精炼逻辑清晰绝无废话口水话。所以建议:学生答题一个得分点一层意思就坚决提行书写,而且每层意思最好只说两句话,最多说三句,多了也是废话浪费考试时间。高考后很多学生说手都写痛了,差点没写完,其实阅卷中发现学生形成答案的文字很多都是无用的,真正有用的其实没几句。学生考场上真正宝贵的是思维的精准性和答案的理论性。
D、任何情况下学生都不应该开“天窗”,哪怕是把材料顺序打乱了抄一些。也可以得到一些分数。
在分析问题时,训练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维,理清思路,确定解题方向,并运用政治术语,编制答案的良好思维习惯.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题意,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1【解析】A讲究救世和道德的为儒家学派;道家则主张逍遥,以弥补儒家的不足。
2【解析】A此处可从“中央、郡、县、乡、里、亭”知道,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中央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的下达,即①②所反映。
3【解析】D定位时间在唐初,“敦煌张文信田契”属于一件具体的历史资料,“论从史出”来看,此历史资料中,无法判断ABC选项。只能根据此田契,说明唐初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契约的意识,并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4【解析】C依据“论从史出”,文字材料里面反映,南方寒士存书多于北方大族,折射出伴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文化的中心也在南移的趋势。
5【解析】D&其中A答案是“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C答案则完全是王安石变法的对立面,王安石主张以积极开源作为理财思路,而非节流。再依据材料中,可判断出王石安只是将“决策”“规划”从三司独立,而剥夺其财权,反映其重视财政机构的改革。
6【解析】C考察《南京条约》的影响,此条款主要在于用“协商关税”的手段,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为后来干涉中国关税奠定了道路。
7【解析】B&考查范围:辛亥革命&&解析:选项A、C、D中的“纯属”、“唯一”和“毫无”过于绝对,因此被排除。而题干指出“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而上层“顽固”所指的是清政府的行为,因此答案是B。
8【解析】B&考查范围: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解析: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13”,&新文化运动1915年才开始,因此排除D。图中的文字说“女师范学校闻办已阅十五学期”,而中华民国1912年才成立,因此排除A。题干中的“女学渐兴”与“实现男女平等”不符,因此排除C。而选项B“女权事业取得进步”与题干中的“到填册者络绎不绝”相呼应。
9【解析】D&考查范围:抗日战争&&&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首选排除法。题干给出的事件是“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因此①“相持阶段”被排除。②中的“一致”过于绝对,因此被排除。所以答案是D。
10【解析】B&考查范围:建国后的经济&&解析:题干共有3条线索,其中第三条指出“制定双百方针”,该方针的制定发生在1956年。而A选项“三大改造”的启动发生在1953年,C选项“八字方针的实施”发生在1960年,D选项“改革开放”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因此答案选B。
11【解析】D&&考查范围:雅典民主政治&&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是“公民民主”,所谓公民即为父母祖籍属于本邦、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换言之,就是除奴隶、外邦人和妇女以外的人。A和C选项中的“贵族”和“第四等级”均属于公民的范围,故排除。B选项中只除去了“外邦人”,没有将奴隶和妇女排除,因此错误。而D选项“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只有“公民”能够参加“公民大会”,是为正确答案。
12【解析】C&&考查范围:宗教改革&&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对地图的识别,相对较难。题干中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马丁·路德的作品,仅需判断地图中哪个是德国即可。如若完全不认识地图就无法做出。
13.【解析】本题的考察点是经济史的内容,主要着眼点在“变化”。题目中共三段材料,除第一题第一问涉及世界经济史内容,其余问题都是和中国经济史相关的。因此,可以把整道题的大范围界定在中国经济史上。既然是考察“变化”,必定不会只考察一个年代的经济特征,题目涉及的时间点,分别是:具体时间16世纪以来的中国,对应模糊时间为明朝中叶;具体时间1902年和1910年,对应清朝末年,清朝政权即将土崩瓦解;具体时间1984年,对应改革开放。
⑴第一问:考察世界经济史内容,关键词为“16世纪”和“美洲”,定位准确关键词,问题即可迎刃而解。16世纪与美洲有关的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
第二问:概括材料题。提问要求为概括材料,返回题干总结即可得出答案。材料中,①第一句能概括出白银失去货币功能原因的内容为,被囤积;②第二句可概括出,白银的使用目的为交纳赋税和贡赋;③第三句可概括出多数人日常生活基本与市场无关,白银基本为身份和礼仪的象征。将这三点总结即可回答问题。注意总结语言精练,条理清晰。
⑵第一问,概括材料题。因此,答案还是直接对应题干。材料所体现的经济主张为:①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责任可概括为两句,即梁启超认为政府应明确其经济责任;②政府应举办公益事业;③政府应扶植私营企业;④政府不应与民争。概括组织语言即可。
第二问,评述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有一定历史知识基础,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对历史事件有个人见解。一般情况下,出现“任评”,就立即对应自己掌握较好的相关历史知识作为评述对象。答题步骤为:①首先,提出评述事件并进行简单介绍;②其次,个人观点陈述,为评述题的主体部分,事件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其实已有涉及,如果考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直接答出所学内容即可,如果掌握情况不佳,评价也要遵循“言之有理”的原则;③最后,简单总结评述内容。
⑶材料中的图表题,遵循“字大于图”的原则。
第一问,有两个答题点。第一,据材料;第二,1984年。定位时间可对应问题大致背景,在此基础上总结材料信息可得出答案。信息一,深圳取消“购物票证”,经济特区的表率作用;信息二,私企、合资企业等多种企业形式出现,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信息三,个人经营热,开始不仅局限于“公家”的择业观念;信息四,民众对时尚的追求。
第二问,论证题。大致同⑵第二问。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时间点年。答题步骤参考⑵第二问。
本题分值为30。其中概括题分值为18,分别是⑴第二问、⑵第一问和⑶第一问;论述题分值为10,分别为⑵第二问和⑶第二问;⑴第一问为基础知识题,分值为2。
整体而言,本题虽着眼于“变化”,但提问都是基于特定时间点的社会背景下的,并未出现考察纵向变化规律的题型。
14【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所划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人称呼外国人为“番鬼”,并限制外国人的活动,拒绝西方文化;第二阶段小部分人国人“提倡‘师夷’”,接受西方文化;第三个阶段则是国人提倡“西学”,学习西方的“器物”;第四个阶段则是国人提倡“西政”,即学习西方的“制度”。可以分析出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趋势:由拒绝道接受西学→&鸦战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传播→&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的变化。
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使国人面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西方侵略中国的两个前提,其一是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的加强,西方与中国的交流增多;二是其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越性。故国人态度改变的外部原因:①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交流日益加强;②列强侵华不断加剧;③西方近代文化显示出其先进性。
(2)从材料中来看,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西方的原因“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即专制政体导致民智愚昧;还认为“无用者君学,而非国学”,即认为秦汉之后的儒学是无用的,并称之为“君学”,批判儒学成为君主统治的工具;最后其认为“传统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导致中国文明的封闭。
从材料来看,晚晴国粹派提倡西方的民主政体,提倡“国学”而主张“欧化”;西欧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古典”为旗号,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可以看出二者,形式相似,都借助古代文化;内容相似,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1.A&&&&2.D&&&&考查的是高中人文地理中工业与城市的范围。工业需要掌握的是工业的5种导向型及工业发分布区位因素;城市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化的表现和在发展过程正出现的城市问题和解决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的流向是东南流向西北,且东北有上游支流;并且题目告诉说是我国华北地区,盛行风向是西北风和东南风;因此从保护城区的环境角度看,工业区应该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以及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只有A选项西南郊符合题意。
&&第2题,从图2中可以对比分析出城区的林地和草地,水域覆盖率都低于郊区,而建设用地高于郊区。因此典型是D答案郊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改善,看不出逆城市化现象和人口增长率的问题;郊区的种植业的比重没有近期的对比也读不出来。
3.C&&&&4.A&&&考查的关于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等值线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的地形区发展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等高线是高考考查频率最高的,因此学生对等高线的掌握力度要加强;而农业地域类型要针对不同的地形和气候相关知识。
【解析】第3题,结合地图可知该地处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带,且年降水量西多东少,西侧年降水量陡增到,说明西侧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东侧年降水量下降,并且减少的幅度较小,说明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因此C选项符合。
&&第4题,结合第3题可知该地区为中纬西风,岛屿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且西侧地势高,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排除C&和D;东部地势较平坦,降水较少,刚好适合发展畜牧业,林业主要在山地地区。
5.B&&6.C&&&7.A&&&&考查学生对工业的流程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工业的了解以及对地球公转产生的意义和时间计算。目前在社会环境局势下,农业和工业的循环利用提上议程;时间计算主要是运用地方时和区时的考查。
【解析】第5题,主要是循环经济模式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现零排放。这种经济将上一过程中的废弃物变为下一过程中的原材料,实习了废弃物的充分再利用。
第6题,10月1日到12月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逐渐往南移,此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巴西处于南半球昼逐渐增长。
第7题,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点,因此39°W目前是12点,该经度所在区是西3区,西3区中央经线是45°W,因此通过两地相差6°,地方时相差24分钟,45°W在39°W的西侧,时间晚24分钟,因此是11时36分。
8.D&&9.A&&10.A&&主要考查北美地区冬季气压和洋流分布状况,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气压的基本知识,了解北美地区气压分布及其影响,以及洋流的基本知识。
【解析】:第8题,如图所示,东部地区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上为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暖湿气流影响明显;第9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处气压低于?处,且位于低压槽锋线之后,降水多,所以选A;第10题,流经甲海区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由南向北流。
11.C&&12.B&&该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分布,并熟悉基本的地形状况,如山脉的分布,学会各种要素综合对比,能够从图中获取答案。
【解析】:第1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一月山顶平均气温约0℃,山脚则在0℃以上,证明该山脉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且秦岭淮河为我国一月0℃等温线所在地,证明该山位于秦岭以南地区,故选C;第12题,由降水曲线得出一月降水大于七月降水的区域大致在1000米以下。
13.(1)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学生从图中攫取知识点的能力;(2)题考查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通过该地所处的地形及气候,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在读图的同时结合到平日老师所复习到的知识;(3)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中的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而水稻的影响因素更注重降水和光热;
(1)&人口分布不均;西北稠密,东南稀疏;首都附近人口最稠密;
(2)&甲地区是高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河流由四周山地流向内陆,形成向心状水系;
地形闭塞,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多形成内流河(多季节性河流,河流流程短,流量从上游向下游减少)
(3)&北部里海沿岸平原地区。
理由:该地区地势平坦,便于耕种;&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夏季高温;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
14.(1)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2)题考查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即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较小。(3)题考查工业的发展情况,(4)题考查工业布局,即地理必修二中的工业与工业地域类型的知识。这种主观题的回答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从图或材料中提取答案。
【答案】(1)3500(兆焦耳/平方米)&&理由: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图中等值距为500(兆焦耳/平方米),所以等值线M的值为3500(兆焦耳/平方米)。
(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不利条件: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或土壤贫瘠);冬季气温低;年降水量少(或灌溉水源不足)。
(3)工业从市中心不断向郊区扩散(城市中心工业用地逐步减少,郊区用地逐渐增加);工业主要集中在距离市中心4~8千米的区域。
(4)合理:工业向郊区扩散,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用地紧张;改善城区环境,减少城市污染;郊区低价低。
不合理:工业向郊区扩散会占用大量耕地;会导致郊区环境污染;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
特别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考文综第一轮复习策略:高三政治、历史、地理
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知识体系上的框架结构。它常常在一个专题内容上连续发问,多方位、多角度考查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及外延;试题更多的突出时代感,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题目增多,大量热点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成为综合性命题的载体。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应对综合考试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抓实基本环节,巩固历史知识基础
综合考试中历史学科对知识点的考查相对比较集中,如2002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23&27题,连续考查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与人类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如果对这一块知识不熟悉,就很容易连续失分,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周期以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首先要完成预习。预习的原则是复习旧知、认识新知,即先&温故&而后&知新&。预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是对历史阶段性内容要注意梳理教材史实结构,归类时代特征,明确学习目标。预习中还要注意发现问题,要大胆提问,质疑教材,质疑教师,质疑权威。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有常法,学无定法&,就是说学习要有一定的方法,但因人而异,不可能所有人都走同一条路。要敢于、善于提出看似天方夜谭般的问题,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也许正是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我们走向科学的殿堂。
其次要处理好课堂听与记的关系。课堂主要以听为主,所谓&记而不听则惘&;同时也要适当做好笔记,预习中所遇问题的讲解、教材内容的延伸性分析、课堂上感觉比较模糊的内容都应该记下来作为课后复习、巩固的依据,所谓&听而不记则殆&。
第三要在课后及时看书巩固所学知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浩翰庞大,与其他学科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因而在看书时要注意学会用语文分析课文的方法概括教材前后内容及重点、难点;用政治原理制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用数学思维形成历史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最后用历史的分析法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这个过程不需要能完全记住知识点,只是要求一定要能对本节课的内容从历史阶段、历史特征上理解、运用;然后在第二天要读一下,这个读是要求记忆的,该记该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上必须完成。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一周左右,要把这个内容回顾一下,可以很简单的看一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去点一下以激活学习思维;一个月的时候再通过试卷、练习等多种方式督促自己再好好的回归教材。将该掌握的内容完善起来,才能克服平时感觉没有多少东西可看,考时却处处感觉生疏的现象,到考试时才不会心慌。所谓平时不考时&大忙&、小考时&小忙&,这样,大考尤其是高考时才会不忙。
二、明确阶段性学习任务,逐步优化历史思维
高三第一阶段的学习应以历史学科内知识体系为主,兼顾学科间可以联系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夯实基础。作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学科,更注重考查在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基础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因为历史现象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在相互联系中确定着某一历史现象的特性。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例如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比较异同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2002年综合卷第15&19题&对外贸易&组题中,既有横向的相互作用,如唐朝在什么地方、设置什么机构、从外国引进怎样的成果、说明什么问题等;也有纵向的发展,如当代的改革开放以及引发的文化思考等。因此,第一轮复习时,可先以中国史结构为主,带动世界史复习,按中国史的结构把世界史的发展阶段打乱,插入中国史复习中,如中国近代史第一阶段是19世纪的40&6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这一时期在世界史上则是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过渡阶段,该过渡阶段从世界史的线索中看是指从18世纪中晚期到19世纪中期这一历史时期。所以在拆散这个结构时要适当注意把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结合起来,体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然后在下一个阶段性复习中再以世界史为主,以世界史的阶段性特征作为复习的基本结构,把中国史的阶段结构打乱插入世界史进行简要的回顾,体现世界史的发展包括中国史。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在完成&熟饭工程&,把&饭&即基础知识一定要煮熟。
三、加强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综合
综合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迁移能力,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因而学科内综合是基础。不要过早地使用学科间综合的训练材料,因为这很容易误导自己忽视学科内的知识积累,总的原则是高三第一阶段复习守好历史学科的大门,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政治、地理知识。在复习热点、专题问题时,必须立足于学科知识。文科综合中的历史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学生的思维面很宽,往往是在一个专题内容上集中考查。2002年综合卷选择题只考了我国对外经济文化往来、战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等三个专题。因此,平时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的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基础知识可以按基本线索整理出来,形成阶段性小专题,以阶段性背景为切入口复习,因为任何阶段历史的复习都是与时代背景、时代特征分不开的。如对世界史上册的复习,可以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将其分成: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四个时期。以工场手工业时期为例,那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充分,商业资本制约着工业资本,资本主义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能力还不够强。因而,这一阶段虽然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但资本主义制度只能在少数国家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充满曲折。这一时期的所有内容都符合这些特点,包括拿破仑的失败也同样表明在这一阶段即使是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欧洲资本主义仍然不能彻底战胜封建势力。如果能做到一看到题目就知道在教材的哪一阶段出现,需要用什么历史背景,阶段特征去分析,那么就一定能克服所谓的&平时复习的都没有考,考到的又没有复习到&这一现象。有时综合题立意较高,但切入口却较为容易,如2000年第37题,当时有些同学,由于不能看懂第一问地理题目,而放弃了后面的政治、历史题。其实第2问历史题明确指出根据1947年联大决议在该地区成立了什么国家,有了这样的提示性问题,如果考生能够跳过第1问,不要过多地想该题是综合题,非要从开始做起,而是直接去看第2问,该题不仅能完成后面两小问问题,还能反过来带动第1问,至少不会有人把该图看成是&科索沃&图,所以考试时遇到综合题,不要过多考虑该从哪儿下手的问题,而应本着&好下手则下手,该出手则出手&的原则由易到难的进行解题。
四、适度进行基础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适度进行训练,也是必要的。
训练中首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无论是三科以单科知识为主干的试题,还是三科综合的试题,都是如此。对试题的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历史阶段背景、历史发展特征,回答问题的切入口就把握不准,不能按照试题的要求作答,以局部代替整体或零打碎敲,不能形成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理念。其次,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平时就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三,在完成一些练习时还要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如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根本原因都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方面考虑;发生了历史事件的目的都具有主观性;实现了的目的就是历史影响等。第四,在错题订正、过关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突出重点,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订正试题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
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点的第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完成了这一轮的复习任务,才能为第二轮学科间的综合复习铺垫良好的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四川文综政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