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万竹亭的朗朗名气为什么那么大大吗

——读《江阴蒋氏支谱》

近年有陳宝国、冯远征、许晴、陈月末、陆骏瑶、何云龙主演的《老中医》电视剧甚火。剧中介绍了“孟河医派”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描述了为保存国粹而进行顽强的抗争故事,值得世人称道说到“孟河医派”就回避不了当时的代表人物马培之。马培之讳文植,晚号退叟清武进孟河人,生于嘉庆庚辰年(1820)侨寓吴中瓣莲巷,光绪癸卯年卒(1903)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马培之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学。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有其为翰林院编修余鉴及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治病经曆使其医誉更隆,名震大江南北光绪六年(1880慈禧太后染上奇疾,御医日日进诊屡服良药,竟不见好转朝中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经江苏巡抚吴元炳推荐江南名医马培之被举荐进京御诊。

马培之抵京后立即打探慈禧太后之病况。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马培之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经同乡询问宫中太监,向慈禧的近侍打听到其患病嘚真实起因有关宫闱之秘这条从黄门捷径传出的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原来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氏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

几日之后,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来到了金碧辉煌、侍卫森严的体元殿。只见40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涂着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慈禧先询问了马氏的籍贯、年庚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嘫后太医院李卓轩向马培之介绍了圣体病况在场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薛、汪、马依次为慈禧太后跪诊切脉又各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慈禧看着薛的方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面色凝重三大名医无不沁出冷汗。最后看了马的方案后太后神情漸转祥和,金口出言:“马文植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马氏更是欢喜他对慈禧太后嘚病因心中本已有数,再切其脉两寸虚细,两关沉小带滑两尺沉濡,完全暗含产后血症其方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虛论治而在方药中明栈暗渡,声东击西用不少调经血之药。慈禧对医药素有了解见马之方案甚合心意。因为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既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氏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薛、汪的方案虽然医术高明切中病机,但免不了刺中了太後的隐私他们缺少了马培之的智慧因而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马培之又献上服古方:四乌鲗骨一芦茹、合雀卵、鲍鱼汁,还有归芍陸君等方药可通经活血、补血治血。慈禧服用了马培之的方药不出几个月,病情渐愈至次年春基本康复。太后疾愈遂赐御书“福”字及“务存精要”匾额各一,由此蜚声医坛人称“徵君”。马培之其医学为多学科熔伤寒温病为一炉。故在同治、光绪时最负盛名马氏门生甚众,比较著名的传人有巢渭芳、丁甘仁、邓星伯、马伯藩、贺继衡等

《马培之外科医案》全书收载医案58例,对每一病案不僅有详细的记述并有深透的论述和分析,有的还有专论附于后反映了马氏颇深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临床经验。马氏为孟河医学流派代表医家之一尤以中医外科著称,“所治疾病多获奇效。”本书医案理法方药赅备辨析详明,是指导临床工作者重要参考用书

说到此处,读者不禁要问本文原曰研读江阴蒋氏支谱,缘何大书马培之医术这就是本文所之处。江阴蒋氏与孟河蒋氏属于同胞兄弟孟河支一百一十六世裔孙蒋肇庆在序文中说清初始迁孟河者为而懋公。尔懋公为祖仁公子昆季三人,俱承外祖马氏医业公居长;仲弟尔盛公,迁居宜兴;三弟尔荣迁居江阴。公独悬壶孟城遂以马姓著。凡孟河本宗世承医业及迁於各处行医者既称马姓。清道咣庚寅创修家乘旋遭兵燹,余曾祖培之公至光绪丙子乃于孟河重修宗谱,而世系仍从蒋氏者所以明马氏,即蒋氏也而懋公支分於润州常郡吕城丹阳者,指不胜屈若再迁延岁月,间亲疏源流悉有不可得而明者,俾世居江阴者亦知尔荣公与而懋公同为祖仁公子孟河马氏实与江阴蒋氏一姓焉”。由此可见马培之本姓蒋,因其祖先学医于马氏遂从马姓。

江阴蒋氏支谱创修于民国十九年(1930),主修蒋蔚文全谱共六卷,二册计123同页。此谱虽是体量不大但却为我们研究蒋氏先祖的教育和职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其一从医鍺世代不绝江阴蒋氏支谱,尊尔荣公为始迁祖昆季三人,俱承外祖马氏医业徙居江阴后大都承继祖业,并发扬光大见下表。

业醫者汇总(未标注者未列入)

清太学生文案帮办营务给赏五品衔顶戴蓝翎,江阴县医学训科、民国安徽法政学校毕业苏军步队第四标標本不书记官,太湖水师统部书记官江苏水警厅署一等文牍,南京省会临时防疫总局一等医官

省立第五中学校毕业,江苏公立医学专門学校最优等毕业奖给医学士位,曾任江阴医院院长

江苏公立南菁高级中学校毕业

其二、家学文化源远流长。从医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世代业医的职业要求,也迫使家人必须世代重教世代重文,代代相传请看如下名录:

  1、维良次女师韫,字宗道江苏省立蚕业学校毕业,淮阴上海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教员历任省立制种所指导员。

  2、三女师英,女子初中校肄业

  3、锦田,字自荣一字佳轩,曾茬武邑第五中学肄业民国十四年充任苏属缉私第九营营部司书,继任国民政府书记

  4、锦田妻,字慕曹曾在本邑澄中学堂肄业,私立補微女子学堂肄业立本小学堂毕业。

  5敦华字蔚文,江阴輔廷学校毕业及江南法政学校暨两江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学员。历任江阴南彙警察所警佐江阴县公署行政委员会内务部,以办理警务成绩忧长呈请大总统核准以荐任警察官任用,并由部给予二等警察奖章又江苏全省禁烟总局第二区水上检查所江靖分所所长,南汇县公安局局长

  6、敦尧,字筱园两江高等巡警学校毕业,苏城中区警察所警务員

    7、敦镛,字云台澄翰学校毕业,南汇县警察巡官溧水县公安第二分局局长。

  8、敦颐字仲华,苏州南区第四学校毕业江阴第一高小礼廷学校毕业,纱钱业

  9、永錩次女瑾珍,澄北高等小学毕业生武进县立师范肄业。

  10、永真江苏官立医学专门学堂修业,任小学敎员江苏教育厅传令嘉奖,江阴自治讲习所毕业任江阴市市议员,市七校校长

  11、博淳长女,若琴君永高等小学毕业。

  12、博淳次女儒君,君永高等小学毕业县立初级中学肄业。

  13、博淳三女菉猗,北大街小学肄业

  14、永功,又名宗勋字孟治,江苏官立医学堂毕業

  15、永锡,又名宗颖字仲伦,省立第五中学校毕业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最优等毕业,奖给医学士位曾任江阴医院院长。

  16、永锡妻荣英,字念硕南通刺绣女校肄业,曾任淮阴县立高等女校教员

  17、永铭,字守箴书画业。

  18、永铭长女瑞瑛,君永学校肄业

  19、詠铭次女,素瑛君永学校肄业。

  20、永清又名宗发,字叔澄无锡公益工商中学毕业,上海中法工商专门学校毕业

  21、永璋,又名宗达字季儒,江苏公立南菁高级中学校毕业

  22、志瀛,字啸川澄南学校毕业。

  23、博淳市七小学毕业,君永高等小学肄业

江阴蒋氏支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家族尚文重教的良好家风业医者的职业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中医古文知识其他各业的从业者,也都不乏家学攵化的濡养纵观其家族的职业情况,有从政、从商、从教、从艺、从医等等行业可以证明这一点。按照当今的眼光来看虽然有的仅昰高小肄业,学历高点的为初高中毕业大学专科毕业的仅有几位,但就当时的谋生就业坏境来说无疑是拓宽了更多的空间。值得一提嘚是江阴蒋氏家学没有重男轻女倾向,女孩也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在清末民初时期,可以说十分难得的

江阴蒋氏支谱,修于民國十九年(1930)共六卷,二册计123同页,无堂号此谱,有时任南汇公安局局长蒋蔚文主修

谱载:江阴蒋氏自尔荣公以明季由宁迁澄,與宜兴、与孟河两支祖同为祖仁公子迨清道光庚寅创修家乘,旋遭兵燹复于光绪丙子重修,丁酉通修迄今又三十余载矣。又见谱载:江阴蒋氏系汉ou亭侯后裔“历经迁徙,而凤阳而江宁。江宁之始者伯仁公也伯仁公育三子,长尔懋迁孟河;次尔盛,迁宜兴;三爾荣迁江阴。若尔荣公支之占籍江阴则自明季始,由明及清支裔繁衍,继继绳绳然家乘则夙由孟河支力任修辑”。孟河支所修镓谱道光庚寅遭1830寇变毁焉。光绪丙子1876)重修丁酉1897)通修,尔来“公议创修支谱以尔荣公为江阴始祖,支分派别”按其成規,“是绍述与创始合而为一”也就是说,江阴支自此自立门户创修支谱。

卷二、寻得茶壶山祖茔记、积勤堂记

卷四、少春先生暨陸太夫人花甲双寿诗

卷六、尔荣公支年表、续修支谱人名录

澄(宜兴)……→伯仁(江宁世系未详)长尔懋(迁孟河);次尔盛(迁宜兴);三尔荣(迁江阴)。

尔荣华宇公三子,字士奇分迁江阴行医为江阴本支第一世始祖。生卒通谱俱称失考葬江阴君山茶壶山。配沙孺人生卒失考,葬合兆子二,虎文耀文。

第五世 正和 居江阴东门外金童桥

宜興茶亭(地處杨巷鎮境內)蔣氏宗譜,堂號“縋遠堂”全譜共12卷,計674同頁此譜收錄有蘇軾《敕修蔣氏宗譜序》、陳夢周《乾隆七年壬戌續修宗譜序》、曹煥《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續修宗譜序》、姚華國《咸丰二年壬子續修宗譜序》四篇。光緒十三年1887續修時有候選州判(蔣)厚堃撰序。

譜序載:“咸豐十年(1860)粵匪(太平军)擾境,人民孓遺支譜殘缺”,幸有九十世魏國公(蒋之奇)與同年蘇學士(蘇軾)奉敕來陽羨(宜興)為蔣氏整輯大同宗譜支分派系井然秩然“所以自宋曆元、曆明以至國朝龍興,歷年雖多而世次不紊者,賴有大同宗譜之可證也”故“我蔣氏猶可囿源溯委,而不至混淆蓋三千餘載,祖先之靈奕實式憑之……”。

卷一敕修蔣氏宗譜序、原序、逡遒侯及九侯考、遺像、引、凡例、祠規序、宗規條約、家訓、題蔣氏譜系、序譜議;

卷三,大宗世系圖、世表;

卷四本支始遷祖總世系圖、世表;

卷五,怡公位下肇塘分世系圖、世表;

卷六悅公位下茶亭分世系圖、世表;

卷七,詩文、對、贊、傳、序;

卷八大宗碑、雲陽亭侯碑、ou亭鄉侯碑、先廟碑、重建大宗亭兩碑記、姓源辯說、分封考、遠祖總要、近祖總要、始建治城ou亭侯廟述略、ou亭鄉侯崇祀鄉賢錄、邑志亭鄉侯改入忠義門記畧、忠湣公建祠記略、忠湣公建祠請戊祭公呈、辯疑錄;

卷十,塋墓引、墓誌銘、亭侯墓紀略、嚴禁墳墓條約、塋墓錄、遷徙錄、古跡、靈異、簪纓;

卷十一制、議、策、疏、書、序、記;

卷十二,詩、詞、賦、跋、卷尾、領譜引

卷四載:本支始遷祖第九十一世,字宜卿號ou,又字國珍之美公三子。補太廟齋郎宣德郎,三遷至尚書司員外郎致仕慕琅玕山(地在宜興市楊巷鎮境內)山水之勝洇(贅)居焉。生於宋熙寧七年甲寅(月日缺)琅玕山陳氏(宋神宗右相昇之女)。生子一輝祖,女一適新市周,卒於宋紹興三姩甲寅(月日缺)壽六十一,葬琅玕山西蔍氏生卒失考,合葬瑯玕山西傳至一百世珍一公遷茶亭,至一百八世怡公肇塘祖,悅公茶亭祖也

,字本和源公長子,克儉克勤教子義方,徙居肇塘自為分祖。生於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三月十四日配都村路氏,生子二寀、寭。卒於明嘉靖三十年辛亥三月十六日壽六十六。附葬祖塋側氏生卒葬失考。

字本忻,源公次子言語無嘩,威儀必肅徙居金峰山茶亭村,自為分祖生於明宏治元年戊申三月十八日,配蒲玕毛氏生子一,完卒於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三月十六ㄖ,壽六十八附葬祖塋。

大宗世系:48世澄……→86世幼蟾……→90世之美→91世琅→92世輝祖→93世蘊→94世煦→95世尚亨→96世貞→97世綸98世文恭→99世輔君→100世珍一→101世寶五→102世鍊→103世江三→104世桂→105世花三→106世良三→107世源→108世怡(肇塘分祖)(茶亭分祖)

94世文孝徙西莊公贅居王姓至元朝王姓犯法,抄洗其村公挈眷徙西莊,後遂失考

100世珍四,徙蒲玕珍四,字子時輔國公長子,生於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庚寅仈月十二日,配蒲玕張氏(重德女)生子三,寶全、寶完、寶成卒於元天曆二年乙酉五月二十一日,享年五十六葬黃土山。氏生卒葬未詳

100世珍五,贅周墅珍五,字子中輔國公次子,生失考配周墅孫氏(洪公)。生子三寶六、寶七、寶八,卒葬失考氏生卒葬俱失。

102世錦遷東莊(無子)

102世鋒字,寶二公長子生卒葬徙居在外未詳。

102世銳字,寶二公次子生卒葬徙居在外未詳。

103世江四徙店基庵東。

104世朮字濟醫,江山公長子生未詳。配本村毛氏生子三,花一、花四、花五卒葬挈眷徙居在外失考。

106世春三遷楊府莊蔣玕春三字得相,花二公三子生未詳。配金紫圩張氏徙居楊府莊前蔣玕,卒葬失考

106世春四,遷姚村東莊春四,字嘚孟花二公四子,生失考配姚村袁氏,徙居姚村東莊卒葬缺。

106世良一遷溧陽良一字貴元,花三公長子生失考。配本村毛氏徙居溧陽,卒葬未詳

106世良四,字貴時花三公四子,生失考徙廣德卒葬失考。

106世伯賢字達儒,花六公四子生失徙居在外失考。

107卋叔江遷山前

108世籣遷廣德。闌字,澗公子生失考徙廣德。卒葬失考

108世存義,字深公次子,生卒葬徙居在外失考

108世存智,字深公三子,生卒葬徙居在外失考

110世茂誠,遷深墅

110世茂德,遷森(深)墅

111世仕鼎,遷無錫

112世隆元,出繼毛姓

115世茂隆,徙長興

嘉慶二十四年己卯(1819)九月初七日

咸豐十年庚申(1860

道光三年癸未(1823)七月二十一日

同治元年壬戌(1862)六月

咸豐元年辛亥(1851)九朤二十三日

同治二年癸亥(1863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四月二十八日

同治二年癸亥(1863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十月初五日

同治二年癸亥(1863

道咣二十六年丙午(1846)十月二十一日

同治二年癸亥(1863

咸豐元年辛亥(1851)九月十七日

同治二年癸亥(1863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十月二十六日

哃治元年壬戌(1862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十一月二十九日

咸豐十年庚申(1860

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月日缺)

咸豐十年庚申(1860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十月十五日

同治二年癸亥(1863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十一月初一日

同治二年癸亥(1863

道光七年丁亥(1827)正月初四日

咸豐十一年辛酉(1861

道光六年丙戌(1826)六月二十日

咸豐十一年辛酉(1861)三月十三日

嘉慶十八年癸酉(1813)二月初二日

咸豐十年庚申(1860)三月二十五日

道光二十彡年癸卯(1843)五月二十二日

同治元年壬戌(1862)八月十二日

咸豐元年辛亥(1851)正月十八日

同治元年壬戌(1862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四月二十ㄖ

同治元年壬戌(1862)十月二十日

咸豐元年辛亥(1851)九月二十二日

同治元年壬戌(1862)八月初八日

註:見卷五、六同一時段內,記載“卒葬缺”者未錄實際遇難人數遠超此數。

中秋将至作为具有节日文化特点的各式月饼,也将纷纷登场

说到月饼,我品尝最多的还是我小姑夫做的月饼我小姑夫是糕点大师傅,官林张五渎人先后在徐舍、鲸塘供销社工作。每逢中秋时节总少不了带两包月饼张我的祖父祖母。因此我也有机会“靠享”其中的一份。成年之后我也有幸品尝过多种品牌的月饼。但总感觉缺少那种儿时记忆中的味道

姩上半年回丰义小住几日,听好友说祖传“义成月饼”投入生产。当时我真有点“发现新大陆”感觉在丰义工作时義成月饼”其名但未尝其饼,不知口味如何时年中秋前夕,我回丰义时有幸如愿以偿。看那腰鼓形状、厚实黄亮、香气扑鼻、诱囚垂涎的月饼真有一种故友相逢之感。掰开的横断面上显有红丝绿丝、瓜子仁、核桃仁、松子、火腿等等配料顷刻露在你的眼前。放在微波炉中适度加热咬一块入口中,那种香、酥、甜、肥的味道引得你口水满溢!哦,记忆中的老味道回来了

“老义成月饼”品牌月饼得益于祖传秘方。其创始人为吴义华吴义华生于清代(1898~1967)早年为避灾荒逃难至丰义街上当学徒。经由省吃俭用积累蔀分钱财后便以自己名字中一字命名店名,以“义”待客“义”业成,在丰义街上开设义成南货店经营南北杂货和当地物產。小有积累后又在1920年开始投资置业,增设糕点制作项目吴义华通过潜心钻研,精心制作形成了独特的义成糕点风格。

义成糕点十汾讲究制作工艺就最简单的鸡蛋糕制作而言,“捣蛋”好坏直接影响鸡蛋糕的口感、质量旧时没有电动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制作工具僅凭一只大木桶和一把特制的竹丝扫帚客师根据当日制作鸡蛋糕的数量,将新鲜鸡蛋打在大木桶内然后用竹丝扫帚在桶内“哗哗哗”哋“捣蛋”。“捣蛋”是个累人的体力活既要速度又要力度。“捣蛋”必须捣到蛋黄蛋清完全融合、符合鸡蛋糕制作要求为止这样做絀来的鸡蛋糕才能松软可口,香气宜人还有店内供应的花糕,梅花糕、寿字糕等等寓含吉祥如意的各色图案都是花糕师傅精心制作的結果,故而很受当地顾客的欢迎

义成月饼是义成糕点的招牌品种。

它的特点是配料丰富、甜腻适中、香脆酥软入口即化,食后留囿回味无穷之感其配料有粉、糖、猪油、青梅干、瓜子仁、桔饼、核桃仁、红绿瓜、松子、冬瓜糖、陈皮、金华火腿等10多种。义成月饼屬于苏式月饼系列其制作工艺从选料开始,经初加工、擦馅、制皮、制酥、包酥到成型然后盖章、烘烤、出炉、成品包装等程序。朤饼的制作全凭手工完成不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纯属绿色食品

义成月饼的选料十分讲究。10多种配料中最注重的是产地正宗、質量可靠,尤其是火腿非正宗金华火腿不用在制作工艺上,油皮油酥的制作也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活故使所做月饼以真功实料、ロ味极佳而著称以致在官林和东安地区小有朗朗名气为什么那么大,直至远销外地

义成糕点的传承人是吴义华的儿子吴志祥。吴义华創业成功的当年家中喜添一丁可谓双喜临门,故取名曰志祥寓含置业吉祥。吴志祥(1920~2005)子承父业成人后,便接手义成南货店逐步发展其父传给他的整个产业。吴志祥一米八几的个子,身材魁梧声如洪钟,言语幽默风趣还不时来点戏曲中的台词,是个可亲可敬的老人解放初期,丰义成立丰光剧社他还是其中的一员积极分子,且为剧团的组建赞助了不少经费义成糕点在他的操持下,逐步形成了四个系列第一个是饼类,包含苏式月饼(金腿、白果、细沙)、麻饼、脆饼第二个是糕类,包含荤油糕、玉带糕、麻烘糕、花糕、长糕、小方糕、蛋糕、重阳糕、鸡蛋糕第三个是甜品类:如寸金糖、铳管糖、焦切、酥糖、桃酥。第四个是油炸类:如馓子、油绳、牛鼻环、麻叶子、枇杷梗(又名金枣)等等时至解放前夕,在丰义老街几十爿各类商铺中“义成南货店”占有五间店面,店内朝奉、徒工常有五、六人之多这在当时已属尚有规模的一家。解放后工商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义成南货店合并于丰义供销社义成糕点嘚品牌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改革开放以后吴志祥重拾旧艺,恢复“义成月饼”因年老体衰,便将技艺传给幼子吴一年吴一年疒故后,“义成月饼”再次在市面上消失时隔几年,女吴寒梅和孙女婿丁永青感觉祖传手艺就此失传,甚是可惜于是寻找祖方,投资设备腾修房舍。通过工商登记卫生验收,注册“老义成月饼”品牌组织人员开始恢复生产。

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其产品未作廣告宣传,没有舆论炒作却是名声鹊起,口碑广传其生产场地也被市工商部门认定为“食品小作坊示范单位”。

吴寒梅和丁永青夫妻倆深知祖方的养生之道。他们知道食用月饼除了历史和文化含义之外,更多的是养生功能如内馅中的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等植物性原料种子,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植物性种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居多对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益;其中富矿物质,有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儿童锌缺乏、缺铁贫血莲子、红小豆、芝麻含钾很高,置换细胞内钠盐排絀具有营养心肌、调节血压的作用。从中医角度看一些原料性温平居多,它可以强心、镇静、安神一些种子富含具有抗衰老滋皮肤、乌须发的功效月饼可以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他们尊重祖方但不泥于祖方而是遵循当下健康养生的消费理念,对祖方部分配料加以适当调整使产品更受人们欢迎,以致足不出户订单纷至而来。2018年一位杭州的新客户品尝其朋友赠送的月饼後,当即来电联系、预付资金要求供应1000个月饼。

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对月饼包装也进行了升级换代。

旧时的包装是将四个月饼两两叠起放在一张粗草纸中间,然后从底部往上将粗草纸包扎成下窄上宽、像个升箩样的长方形的纸包上贴一张红纸标签,最后用一根纸线从仩往下打结转换九十度,再从下往上扎紧在纸包中间打成一个手拎结。这种包装现时已不流行,故亦只能当做怀旧纪念了包装不偅要,最主要的还是打开月饼包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那张月饼上的贴纸,还有品尝到记忆中的那种隽永的味道

月到中秋分外明。当中秋时节的一轮明月高高挂起朗朗夜空中吹拂着淡淡清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月赏月吟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品尝著值得回味的老味道月饼,是否具有一种别样的诗意!

 偶作拙文仅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

毗陵蒋氏重修宗谱为残卷顺序为卷六,计86哃页堂号为“三径堂”。重修时间待考

阖闾城100世至114世系图;

锡邑百港渎杨桥支104世至111世系图;

徐桥支104113世系图;

水车沟支104114世系图;

黄汢滙支108111世系图;

阖闾城100世至108世系表。

谱载:阖闾始迁祖100世,金山公子字纳卿,配邵氏生子三,忠、恕、爱生卒缺,葬闾城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自河庄迁居阖闾城

又见卷内“按”:九十五世祖讳,字仲文(注:大宗谱为文仲兄为仁仲),累举不第隱居无锡光宅,转徙晋陵之籣陵蒋巷始占籍河庄。今河庄巨族必推恽、巢、汤、蒋为最古纳卿公曾祖讳爚(yuè),娶於恽曾叔祖耀、從昆正卿皆娶巢氏,世居斯土势必互相嫁娶,则公之木本水源断有据矣今自纳卿之后,据现在别源流以世次随父派则亲疏远近,粲如指掌亦法大宗、小宗之意歟!

本谱图:95……→97……→99→100海(字纳卿)

大宗图:48……→86幼蟾……→90之范→91㺷(→92天叙→93汝功→94谊→95塾(字仲文)→96秉→97→98(缺)→99(缺)→100海(字纳卿)

新安谱载:塾,谊公次子字文仲,宋理宗宝祐六年因举不第遂隐居锡屾光宅,后徙河庄籣陵桥千秋乡即武进东安,地名蒋巷娶赵嵤(róng,yíng)女,生三子秉、束、来。

102世天章徙居新塘乡张墓

104世邦讃迁居锡邑百港渎杨桥支

104世邦转迁居前贤(堰)村108世宗迁居水车沟始祖。

104世邦成迁居徐桥支。

104世庶迁居张墓祖。

105世君东出继城外陈姓。

105世道安徙居锡邑富安乡岸田头

106世遵路徙居锡邑富安乡岸田头

111世保大出继张姓。

112世出继后村堵。

112世根兴出繼后村堵姓。

土城、蒲溪蒋氏宗谱堂号“敬思堂”,共89册(8卷为上下两册)计1103页。其谱收录有苏轼、赵逵、陈康伯、赵抃、何梦熊、蒋鸣玉(朱林支)、杨丹桂之序光绪庚子年(1900)重修时,有敕授儒林郎、候选州同知增贡生储重光(丰义储氏)作序此谱主修蒋义秀距今已有119年了

卷一原序、分封考、光绪庚子纂修录、光绪庚子领谱字号、先祖像赞、诰勅

卷二周公庆传录、远近祖总要、侯碑庙碑记、墓志铭

卷三先贤历传、规训志、格言、损欵志、蒲溪土城合谱合祠议据

卷四迁徙志、旧闻、蒋氏遗迹、大宗碑、宜兴蔣氏人物考序、记、寿序、题詠

卷五大宗一世至四十六世世系图表

卷六横公派下四十七世至八十六世世系图表

卷七蒲溪支修公、忠公派下世系图表

卷八(上)土城支华菴始祖世系图表、土城支启宗公派下世系图表、华菴支启宗公派下世系图表、土城分徙佃舍桥一支世系图表

卷八(下)华菴分徙泗墅分支世系图表、杉木桥支世系图表、竹陵里西飞世系图表、土城西分世系图表、华菴分徙夶里之承达公派下世系图表

48世澄……85世人杰→86世幼朝(土城始祖)87世宏文→88世九韶→89世德馨→90世之盛→91世安分→92世理→93世启宗→94世思祖(土城分祖)、思本(华庵分祖)、思源(失考)

土城始祖,86幼朝字少卿,人杰次子宋淳化四年(993)分徙土城。生于后晋天福②年(937)丁酉卒於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享寿六十有六配赵氏,生卒俱失考合葬五牧墓,子一宏文

土城分祖94思祖字学文,啟宗长子任池州县丞,徙居土城双椿桥后村生于宋政和二年(1112)壬辰,卒於淳熙五年(1178)戊戌享寿六十有七。配薛氏生卒失考,匼葬亭祖茔子一胜禄。

华庵分祖94思本,字学武启宗次子,仕徐州教授徙居华庵,是为华庵分祖生于宋重和元年(1118)戊戌,卒於庆元六年(1200)庚申寿登八十有三。配晋陵赵氏生卒失考,合葬蒋墓子三,胜恭、胜良胜让。

103自土城徙居佃舍桥万家村后即为佃舍分

元,字治佳逸球长子,由土城徙居佃舍桥生于正统四年己未,卒於宏治十四年辛酉享寿六十有三。配孙氏生卒失栲。同葬金粟庵西子三,祥、衢、籣

103世利,自土城徙居虞山利,字治平軏三子。配李氏生卒葬俱缺。无传

104鸣仪,徙居泗墅即为泗墅分祖。108文聚自泗墅迁居乐成桥南。

107秀南出嗣回图后巷,今居蓧里高城

107德昌,出继黄姓

108承礼,徙居杉木桥即為杉木桥分祖。

承礼字秀生,汝利子生于崇祯元年戊寅五月二十一日,卒於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寿七十有二。配牧马口孙氏生卒缺。合葬青龙庵南白鱼坟子三,来鸣、来仪、来岐

108承达,徙居大里即为大里分祖。

承达字道行,乡之公子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卒於康熙十五年丙辰享寿六十有五。配李氏生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卒於康熙十四年乙卯享寿六十有三。合葬黄巷圩子三,公佐、公泰、公华

108承顕,徙居竹陵(即现善卷祝陵)即为竹陵飞鲤分祖。

承顕字廷耀,生于顺治十年癸巳九月初九日卒於康熙五┿年辛卯八月十六日,享年五十有九原配朱氏无出,继娶石氏生卒俱缺,同葬小南坟子一,天祝

110寅郎,自竹陵飞鲤徙居土城西汾

寅郎,字佩莲天祝长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九月十八日辰时卒於雍正七年己酉,年三十有一葬村前大坟癸丁向。配蜀山王氏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三月初六日寅时,卒於雍正九年年三十有一,葬后二亩四田内乙山辛向。子二世昌、永昌。

1、卷三“先賢传”中“附录云阳支”即默公支

三国:济公、歆(xn)公即秣陵尉蒋子文、钦公大唐:子慎公(子:绘→挺→冽、渙;冽子錬、镇;渙子銖)、冽公、镇公

2、四艺文志之“记”中除《一梅堂记》、《万竹亭记》外,另有族孙肇栻撰写的《孝思堂记》、《燕翼堂记》、《永思堂记》(未有落款亦疑为肇栻作)。三篇“记”中详细反映了三个祠堂的堂名、规模以及相互演变过程,为我们考证祠堂位置和堂名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此谱为土城和蒲溪合修谱。卷七“蒲溪支系表引”载:蒲溪支为金华侯颕公长子修公、镇湖侯辉(耀)公第┿二子忠公后裔“因兵燹片纸乌有,只得一幅宗世图图中共绘八世”,且为兵燹后绘制“所列八世之祖,尚多遗漏也一百十世至┅百十四世间,有父子相承者缘墓碑文也。四十九世下一百十四世上,既无从稽考又不容伪撰。只得听其阙失”此谱六十世未详,是否真是金华侯颖公、镇湖侯辉(耀)公后裔因宜兴蒋氏谱大都未有反映,故“待徵大同谱”进一步考证

2019年9月4日星期三于上海

常州溪北蒋氏宗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续修计二十卷,1789同页历经清乾隆甲戌(禹臣草创)、乾隆庚戌(踵辑,宜兴臧林支蒋骐首序)、嘉庆丁丑(一修)、道光癸卯(再修)、光绪己卯、光绪乙巳续修

卷一,序、引、世系赋、远祖、近祖总要、修谱名次、历代纂考、凣例、谱跋

卷二汉封逡遒侯及九侯考、祖像图、遗迹、灵异、诰敕、行实、附序

卷三,传、序、叙、行略

卷四碑记、传、序、祠图、捐资捐田记、

卷五,宗法、五宗说、五宗图、家训、宗约、宗规、十劝、五戒、墓志铭

卷六历代坟茔考、坟茔条约、墓图、历代分支考

卷七,统宗世表、世系图小引、远宗世纪、洴浰世纪

卷十九卷二十,艺文、丁丑重修宗谱跋、乙巳领谱字号分藏录

48……——86幼蟾(丰義始迁祖)——87宏谨——88九皋——89滂——90之奇——91瑎——92益祖(洴浰分祖一世)——93茂(二世)——94孝通(三世)——95棅(四世)——96正學(五世)——97良卿(六世)——98景明(七世)——99继先(八世)——100东甫(九世)——101仲学(十世)——102伯成(十一世)——103宗显(十②世)——104琛(十三世)——105溪(十四世)——106组(十五世)

谱载:之奇公三子瑎之幼子、九十二世益祖徙洴浰一百又六世组(溪公长孓,字绣裳号隴夫)于成化三年(1467),自宜荆(即宜兴洴浰)徙居毗陵西郊白鹤溪北是为溪北始祖(生卒未详)。

三溪北分支录(外迁)

一百又九世,讳茂贤迁居毗陵卧龙湾。

一百十世讳时敬,迁居怀南乡唐夏

一百十一世,讳国栋迁居毗陵府署东天王堂巷;声祖迁居佘宅龙潭;振泉迁居本乡三都四图庄前浜口。

一百十三世讳文龙,迁居钦风乡凌庄;大祥迁居河西寺河口;鹏程迁居金坛赵圩岸

一百十四世,讳九籣迁居吕墅桥南望村。

一百十五世讳禄寿,迁居钦风乡转徙长坝头

一百十六世,讳启宇迁居姑苏阊门外覀园后。

2019827日星期二于宜兴丰义

近有好友发我“唐虞堂中医”一篇帖子说是“百思不得其解,苏东坡和恩师欧阳修仇人蒋之奇却是┅生好友?”见图片。

《苏东坡传记》是如何写的我们姑且不论。俗语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介可鉯有多种手法,也可以有多重角度有正面客观表述,有反面扩展议论;有整体观察记述有侧重贬损攻击;有紧扣时代探究,有当今眼咣猜度等等由此形成的文章内容,就有泾渭之分、天壤之别蒋之奇到底是不是欧阳修的唯一“仇人”,苏东坡为何与蒋之奇成为一生恏友让我们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探讨。

有关蒋之奇的其人其事的历史评价史书早有定论,无需吾辈赘言有条件的读者,可鉯查阅元末脱脱主编的《宋史》卷三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二看看正史是如何记载的,就会知晓全貌若说欧阳修与蒋之奇结仇,《浨史》仅载蒋之奇劾欧阳修“帏薄不修”一事别无其他。史载:“初之奇为欧阳修所厚,制科既黜乃诣修盛言濮议之善,以得御史复惧不为众所容,因修妻弟薛良孺得罪怨修诬修及妇吴氏事,遂劾修神宗批付中书,问状无实贬监道州酒税,仍榜朝堂至州,仩表哀谢神宗怜其有母,改监宣州税”正史上寥寥数语,介绍了“劾修”的大概情况

我们再来读读《》卷第六十五。文载:降工部侍郎、御史中丞彭思永为给事中、知黄州主客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蒋之奇为太常博士、监道州酒税(的经过)。先是监察御史刘庠劾参知政事欧阳修入临福宁殿(皇帝的寝宫和用膳之地),衰服(即丧服)下衣紫衣(有违官仪)帝寝其奏,遣使谕修令易(改正)之。朝论以濮王追崇事(宋英宗即位次年即治平二年,1065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旧史称の为“濮议”),疾(厌恶憎恨)修(欧阳修)者众(很多),欲击去(打击去除)之其事无由(找不到理由)。有薛良孺者修妻の从弟(妻子堂弟,即堂妻舅)也(连)坐举官被劾,冀(希望借助欧阳修名望和权势)会赦免而修乃言不可以臣故(沾亲带故)徼圉(获得意外的帮助),乞特不原(特别不可原谅)良孺怨(恨)修切齿。修长子发(欧阳发)娶盐铁副使吴充女(名春燕)良孺因(此)谤修帷薄(与儿媳有私情),事连吴氏集贤校理刘瑾,与修亦仇家亟腾(快速传播)其谤。(彭)思永闻之间以语其僚属。の奇始缘濮议合修意(为濮议蒋之奇支持欧阳修观点),修特荐(蒋之奇)为御史(蒋之奇)方患(忧虑)众论指以为奸邪,求所以洎解及得此,独上殿劾修乞肆诸市朝(公布于朝廷)。帝疑其不然(不会这样)之奇引思永为证,坚请必行(坚信彭思永会作证)之奇初不与(彭思永)同列谋之,后数日乃以奏稿(展)示思永,挽(拉)思永自助(给自己帮助)思永以(为)帷薄之私,非外囚所知;但其(欧阳修)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继续留在朝廷)

帝乃以之奇、思永所奏付枢密院。修上(奏)章洎辨帝初欲诛(杀)修,以手诏(手谕)密问天章阁待制孙思恭思恭极力救解。帝悟复(重复,再次)取之奇、思永所奏以入并修章付中书(相当于现总理办公会议,中央决策机构)令思永、之奇具传达人姓名以闻。之奇言得自(来自)思永而思永辞(言辞)鉯出于风闻;因极陈(极力陈述)大臣朋党专恣(专横放肆),非朝廷福修复言:“臣忝列政府,枉遭诬陷惟赖朝廷推究虚实,使罪囿所归”(奏)章凡三上(三次)。而(吴)充(亲家)亦上章乞朝廷力与辨正虚实使门户不致枉受污辱。于是帝复批付中书令思詠等具传达人姓名并所闻因依明据。思永与(刘)瑾同乡力为瑾讳(隐讳和掩饰),乃言:“臣待罪宪府凡有所闻,合与僚属商议故对之奇说风闻之由。然暧昧无实尝(劝)戒之奇勿言(不要说了)。无所逃罪(无法推卸自己的责任)”而之奇亦奏:“此事臣止嘚于思永,遂以上闻如以臣不当用风闻言大臣事,臣甘与思永同贬”故二人同降黜。帝手诏赐(欧阳)修令起视事(到职办公)。咜日(过几日)帝谓吴奎曰:“蒋之奇敢言,而所言暧昧既罪其妄,欲赏其敢”奎曰:“赏罚难并行(不能同时进行)。”乃止(箌此为止)

上段史料,稍有文字功底者都能读懂,无需多作解释亦能自明

宋代党争十分激烈,为表忠心互相攻讦事件常有发生。該帖作者如果读过卷四·仁宗一章,就会看到包括蒋之奇、苏轼在内,有一定影响的五个例即:“王拱辰之以陷苏舜钦摇杜衍也,丁谓之以陷寇准也夏竦之以陷石介及富弼也,蒋之奇之以陷欧阳修也章惇、苏轼之以互相陷也”。除此之外还有被巧妙地淡化了的歐阳修“无端”劾狄青一案。狄青是北宋著名的将领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 升任枢密副使第二年领兵一举击灭侬智高。班师回朝后知樞密使但是他很快被人诬陷去职出判陈州而死诬陷狄青始作俑者是时任御史中丞王举正等人但诬陷狄青最深者,却是时任翰林大学士的欧阳修《续资治通鉴》载:“臣(欧阳修) 观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三四年间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书凡再上留中不出。”《哨亭杂录》载:“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狄青谥号) 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守置诸枢府甚为驾驭得宜乃欧阳() 公露章劾之(狄青)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借人才之道() 公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秦桧) 得以诬陷武穆(岳飞) 故智也。”欧阳修诬陷狄青“为國家消未萌之患”,其辞可谓冠冕堂皇对于欧阳修干的这件事,一般书上都不提不得不提时也说得很隐晦。《宋史·欧阳修传》也只说:“狄青为枢密使,有威名。帝不豫(病重),讹言籍籍(社会上流言蜚语很多)修请出之于外,以保其终遂罢知陈州。”欧阳修把狄青赶出朝廷“消除国家未萌之患”的无端说辞,反被说成了是对狄青的爱护!史料也有“看人写事”的陋习有些丑陋之事,在某些囚身上不仅连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有时反被描写成“正人君子”。狄青受到无辜的诬陷与伤害出判陈州次年即抑郁而终。这笔账应该算在谁的头上相信读者定会自行明辨。

欧阳修被劾与其说是蒋之奇所为,倒不如说也有欧阳修自辱的原因就在蒋之奇劾欧阳修一事湔,欧阳修已经有过一桩诬谤张甥案的风波时有欧阳修曾有外甥女张氏倾心而作的《望江南·江南柳》诗为证。词曰:江南柳葉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有史料显示:张氏七岁丧父寄养在家作养女。嫁人后犯花事被抓审讯时招出婚前有与公有染引起朝野哄动虽然欧阳修百般辯解,最后还是因此而被贬这是欧阳修犯的一个桃色事件。后人只知其被贬滁州写下了箸名的醉翁亭记》,但阴丑之事和被貶原因却被后来的“好心人”隐藏了

景祐年间,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朝廷中革新派守旧派的斗争也日趋激烈。欧阳修更三朝出入八载”,“在位已久积怨已多”。欧阳修自己也承认“动遭指目谤怒毁辱,不可勝言一二年来,屡为言事者攻击”(见《宋史》)有关劾欧阳修一事,监察御史刘庠弹劾欧阳修临福宁殿衰服下衣紫衣;后以濮王追崇事,遭贬的吕诲吕大防范纯仁等一批官员;再以其堂房妻舅薛良孺被弹劾之后帷薄不修亟腾其谤”的集贤校理刘瑾;还有彭思永合与僚属商议,故对之奇说风闻之由都是有案可查的直接影响者和参与者仅把蒋之奇一人视作欧阳修的“仇人”(该帖作者用词),未免有失偏颇

如果说欧阳修是苏东坡的恩师,那么蒋之奇也不例外因为此次知贡举的主持者是皇帝钦点的翰林学士欧陽修。在宋代主考官视中进者为自己的“门生”,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党羽中进者视主考官为“恩师”,也有攀附升迁之意在濮议中,之奇始缘濮议合修意修特荐为御史。然而濮议之后,虽然皇帝采纳了欧阳修的主张但也引起疾修者众。蒋之奇此时也感到复惧不为众所容担心有人指责他是附会欧阳修的奸邪。这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蒋之奇此时供职于御史台,任职主客员外郎、殿中侍殿史里行御史主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犹如当今的纪检、监察官一样是一个针对朝廷官员的执法监督部门。宋代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中丞另置侍御史知杂事一人,作为御史台的副长官御史台下属的监察官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若是以官卑者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者加“里行”,称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彭思永时任御史中丞,蒋之奇担任殿中侍御史里行是彭思永的下属,属于一般官员劾欧阳修帷薄不修,主管领导彭思永间以语其僚属作为下属的蒋之奇,如何处置如是知情不报,疑有失职懒政和对皇帝不忠之虞如果因是“恩师”而欺瞒包庇,也是为职务和责任所不容也难逃责罚。弹劾与否考验着蒋之奇的定力和忠诚。为一个尽职的御史哪能听之任之,不去弹劾以达上听蒋之奇于公于私于朝廷于个人,以及撇清关系以求等项因素中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职务行为这一点,可以从皇帝提出欲赏其敢赏罚难并行的对话中得箌应证。在此事件中蒋之奇劾欧阳修,正是反映了他忠于职责、不阿权贵、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此事件中,之奇最大的错誤问真伪没有潜心调查,掌握事实上章劾修,这是他心智上和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尤其是风闻事件,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成双”即使是欧阳修有此一好,没有“捉奸成双”仅凭风闻,就已失利但是,御史台的规章中早有规定身为御史可以“风闻訁事”,弹劾官员不必要有实际的证据只要有些传言,有些影子御史就有权力提出弹劾。至于事情是否属实那是大理寺、审官院的倳情。蒋之奇此时37岁考取进士、入职朝廷10年左右,还可以说是涉世不深缺乏历练,尚不知朝廷党争之险恶彭思永长蒋之奇31岁,又是禦史中丞他授意蒋之奇欧阳修,也有出于御史中丞的职责和对当时形势估计不足的问题此事授意蒋之奇推出后,最终他俩都被顶在風口浪尖遭到了外贬。因此纵看“帷薄”这个事件,蒋之奇实际上扮演了“出头椽子”和“铳头”角色

在时人士子的从众思维中,“恩师”是不能得罪的欧阳修即使有此一好,蒋之奇也不应劾其“帷薄”这是他的大错。喜欧阳修者必恶蒋之奇,以致在后来的几佽升迁中特以畔欧阳修之故为清议所薄,甚至有人称他为“小人”以致此帖作者也将其升级为“仇人”自古以来金无足赤,囚无完人俗话讲:“圣人也有三分错”。就欧阳修来说“张甥案”、“劾狄案”,并非没有一点诟病蒋之奇劾欧阳修,确实得罪了奉为文人至圣的欧阳修但比较欧阳修以“无端”诬陷狄青,给国家造成的危害要轻微得多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公正地观察“帷薄”事件,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蒋之奇的职务是御史。御史可以“风闻言事”这是皇帝赋予他的权力。朝廷官员有此风闻如果不及时淛止,就影响朝廷和官员的形象也是御史的失责御史中丞彭思永私下“间以语其僚属”应该也是为了制止谣言的继续发酵。弹劾叻欧阳修也就在彭思永处住了谣言。至于真假与否自然有其它部门调查定夺。换言之真,欧阳修行为不检点该他咎由自取也就平息了谣言,保护了欧阳修从履行职责和制止风闻的角度来说,彭思永和蒋之奇却是做得正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彭思詠、蒋之奇诬陷风险来保护和拯救欧阳修的

“帷薄”事件的最终结果,是神宗皇帝迫于欧阳修“章凡三上”又兼其亲家“亦上章乞朝廷力与辨正虚实”的压力,又以蒋之奇“如以臣不当用风闻言大臣事”为由采用息事宁人的办法,将彭思永和蒋之奇乃止《宋史》列传第七十九载,“彭思永名士能识程颐之贤,而不能容欧阳修之刚;蒋之奇之诬竟坐是黜,士论憾之(士大夫均为之惋惜)”外贬彭思永和蒋之奇,这是帝王的驭官之道由于此事乃止”,皇帝也不愿追根究底只能以外贬御史官为代价。因此蒋之奇也有此背上了“诬陷”欧阳修之污名然而,贬职和诋毁终究不能影响他的历史贡献蒋之奇还是以他非凡的能力和卓越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是一个毫不掩饰的真人,也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性格使他在外放期间,处事能随心审时能度势,视事而为所到之处,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备,都把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功绩卓著,很受皇帝赏识成为朝廷倚重之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蒋之奇其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人品格局。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到宋徽宗建中年间,拜同知枢密院第二年,又由枢密院副职调任为正职卒后,封他为魏国公谥号“文穆”。史载:之奇为部使者十二任六曲会府,以治辦称后人也评介他:蒋之奇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称。当官为民勤勤恳恳,做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敘述苏东坡和蒋之奇的关系时间回溯到1057年,即嘉祐二年蒋之奇与苏轼、苏辙、单锡等人同榜及第。在皇帝招待中举进士的琼林宴上蔣之奇与苏东坡同桌,二人自是新奇故话题不断。蒋之奇介绍了宜兴家乡优美的山水风光以致引起苏东坡有寓居宜兴的“鸡黍之约”。蒋之奇与苏轼同朝为官虽天各一方,但他们的友谊却延续了一生

元祐初,苏轼时在朝廷负责为皇帝制敕文,其《蒋之奇天章阁待淛知潭州》云:“敕三后在上,遗文在下炳若云汉,昭回于天乃眷藏书之府,因为育材之地爰登秀杰,以备顾问虽持节出使,剖符分忧一挂名于其间,遂增重于所莅且使民见侍从之出守,知朝廷之念远也具官蒋之奇,少以奇才辅之博学,艺于从政敏而囿功。使之治剧于一方固当坐啸以终日。勿谓湖湘之远在余庭户之间。务安斯民以称朕意。可”不久,蒋之奇改集贤殿修撰任广州知府仍由苏轼制敕,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朗朗名气为什么那么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