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和五代十国南唐有什么关系?

藩镇和五代十国有什么关系?_百度知道
藩镇和五代十国有什么关系?
提问者采纳
藩镇割据五代十雏形根本形原望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唐末节度使蕃镇唐灭亡节度使独立五代十
五代十国大多是藩镇节度使及其部下建立的
  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倕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伺机发动叛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中衰,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镇大多依旧服从中央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而在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一带的藩镇,即时称“河朔三镇”的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则割据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亦不赋税,形同独立政权。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称为“藩镇割据”。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权力削弱,藩镇越来越强,几乎协同对抗中央。冲在...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唐代时期,其首领被封为云南王的是(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其中五代不包括( )。A.夜郎,后唐B.南诏,后蜀C.吐蕃,后汉D.回鹘,后周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着手实施“一五”计划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C.开展农业集体化D.实施新经济政策2A.唐长孺的《山居存稿》B.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C.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D.周一良的《东晋门阀制度》3A.孙膑,第五琦B.孙武,刘晏C.吴起,杨炎D.田单,范仲淹4A.奥斯曼B.穆阿维亚C.阿里D.阿卜杜拉5A.长安,洛阳,隗嚣,刘植B.鄙,洛阳,隗嚣,公孙述C.洛阳,长安,耿纯,公孙述D.鄙,开封,冯鲂,刘植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五代十国出现于公元十世纪前期和中期,是唐代中叶后藩镇割据局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的过渡。  五代是指中国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封建王朝:后梁(907一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这53年中,更换了14个皇帝。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有类北朝时的北魏或北周,属于黄河流域的北方统一王朝。疆土则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十国是指当时割地分据的十个独立政权:吴(902—937年)、南唐(937—975年)、吴越(902—978年)、楚(927—951年)、闽(909—945年)、南平(924—963年)、前蜀(907—925年)、后蜀(934—965年)、南汉(917—971年)、北汉(951—979年)。前9个政权建立在长江以南;后一个政权建立在山西境内。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时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与此同时,还有先已存在于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新兴于北方的契丹(辽),西南边境的南诏(后称大理)、吐蕃、高昌等等,也同时并立,互相攻伐。  (一)公元907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废掉唐哀帝,篡唐而自立,建立后梁,定都汴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又名朱全忠,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叛变投唐,被唐朝封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由于他镇压农民军十分卖力,又进封宣武节度使,成为关东最强的方镇。后欺负唐室之孤儿寡妇而登基。他性情淫暴,执政后极端蔑视士子,曾杀害了三十余个因科举而得仕的官员并投入浊河中,谓欲使这些「清流」变为「浊流」。后梁传到末帝被李存所篡。仅历十六年而亡。不过在五代之中,其国祚还是最长的。  (二)公元923年,沙陀族人李克用子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建都洛阳。他上台后,大兴土木,拼命地搜刮老百姓,很快把社会搞得一团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替他打仗的士兵也吃不上穿不上。饥饿威胁着人们,出现卖子女、卖老婆的悲惨景象。这时候,魏州发生了兵变。李存勖派李嗣源带兵去镇压。没想到,李嗣源反与魏州士兵联合,推翻了李存勖,自己进洛阳当了皇帝。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历史上称他为后唐明宗。  (三)河东节度使,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趁着后唐混乱的时候,靠丹统治者帮助于936年建立后晋,定都于开封。在五代中,以后晋之国力最弱,为报答契丹借兵灭唐,石敬瑭竟事契丹国主以父礼,自称「儿皇帝」,并割燕云十六州以酬。传至出帝时,因不愿再对契丹称臣,结果被契丹出兵所灭。  (四)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沙陀族人刘知远于947年乘机领兵入开封,建国号为汉,史称「后汉」。翌年,知远死,子隐帝嗣位。不久,手握重兵的邺都留守郭威利用出征契丹之机发动兵变,由将士把黄袍加于其身、高呼万岁,然后挥师还京,篡汉为周。后汉在五代中国祚最短,仅四年而亡。  (五)郭威于951年建国,仍都于开封,史称「后周」。他在位三年而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世宗,其国势在五代中最强。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不能维持多久,后朝廷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亡后周而建立宋朝,五代至此终结。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除北方的北汉之外,其余南方九国,均为汉人所建。十国国祚较五代为长,经济文化发展也比五代为优。不过,十国并非全部同时存在,而是有早有迟、有先有后。其简况如下:  (一) 吴国:公元902年杨行密被唐封为吴王,都于江都(今扬州),占据淮南28州,公元927年其子杨溥称帝,公元937年亡于南唐。  (二) 前蜀:王建907年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建都成都。据有四川,后又取东川,公元925年为亡于后唐。  (三) 楚国:公元907年马殷被后梁封为楚王,定都于长沙,据有今湖南及益州、广西一部。公元951年为南唐所灭。  (四) 吴越:钱镠在唐末占据杭州地区,后吞并浙东,占有两浙10余州之地。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定都于杭州。该国比较富庶,立国亦久,为七十二年,公元978年亡于北宋。  (五) 闽国:王潮、王审知兄弟在唐末占有今福建一带,909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定都于福州。公元945年亡于南唐。  (六) 南汉:唐朝末年,刘隐据有今广东及广西一部,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917年其弟刘岩称帝,国号越,不久改为汉,史称南汉。971年亡于北宋。  (七) 荆南:又称南平。公元907年,后梁大将高季兴驻守江陵。公元924年,后唐封他为南平王。定都于江陵,据有今湖北南部,公元963年亡于北宋。  (八) 后蜀: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建元明德,重建蜀国,史称后蜀,仍都于成都,领土与前蜀大致相同,965年亡于北宋。  (九) 南唐:937年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己称帝。国号大齐,改元升元,次年改姓名为李升,改国号唐,史称南唐。定都于江宁(南京),据有吴之旧地,又并闽、楚二国,国势、文化均为十国之冠。975年亡于北宋。  (十) 北汉:公元951年沙陀族刘崇在山西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据有今山西北部一带。北汉是十国中唯一位于北方、且为汉族以外民族所建的国家。其立国最晚,亡国亦晚,于979年亡于北宋。  五代十国的分裂导致战争频繁,人民的兵役负担加重。社会经济也遭到严重破坏,赋役剥削苛重,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后周时,政治才有所改革,生产也有所恢复。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后周的赵匡胤(即宋太祖)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来源:铜雀历史网-----------------------------------------一本书一杯茶滋润心灵 品味人生-----------------------------------------微信公众号名称:百味书坊微信号: jcbwsf电话: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秀水苑小区11号楼1号商铺-------------------------------------------【我们重在分享!文字和美图来自网络,对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作者简介汤敏,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经济系博士,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img src="http://img01./net/a/04/link?appid=&w=210&h=105&url=/mmbiz/ozuIMdzDXGiakhr4jTB9icSwKF6nujyboPk8p5yxkibGOlwP2MtoXxfWok3nRbfUG0c6HLZPgIzsX8xjiazX4cUftw/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五代十国有哪些军制
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五代十国有哪些军制
  后梁军制唐末藩镇各自拥有军队,朱全忠(温)虽以身兼21 镇而灭唐建后梁,但其直接统辖的主要是原先所领的宣武(汴州,今河南开封)、宣义(滑州,今滑县)、天平(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和护国(蒲州,今山西永济)四镇军队,而以起家的宣武镇兵为基础。 & 诸军马步都指挥使,简称诸军都指挥使,为后梁军事长官,以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为副长官,统辖后梁诸军,实际所统仍只是宣武等四镇之兵。后梁建立,即以元帅府都押牙刘为诸军马步都指挥使,其后辖兵增多,长官仍以亲信担任。
  后梁仿唐制,建六军为皇帝卫士。唐代六军早已不存在,后梁建立,即以原元帅府左右长直、内卫等近卫兵改建,设左右龙虎、羽林、神武、龙骧军;其后又设左右天兴、广胜军等,设统军或军使、六军马步都指挥使等为长官,也以亲信担任。&前朝(唐)置龙虎(武)六军,谓之卫士,至是(开平二年十月)以天武、天威、武英等六军,易其军号而任勋旧焉&。后期沿唐制以重臣任&判六军诸卫事&,并设&六军诸卫副使&统辖六军。六军称为禁卫军、亲兵,是后梁直属军队的核心部队,皇帝的近卫军。
  禁卫军中最为亲近的军队,称为侍卫亲军,这是由朱全忠任宣武节度使时的&厅子都&亲兵发展起来的,后梁建立时称为&元从亲军&。开平二年(908)夏,改称&侍卫亲军&,设都指挥使等为长官,常由六军之一的左或右龙虎军统军兼任,只统皇帝的亲卫军&侍卫亲军&。这是一支不大的军队,但战斗力强又最受皇帝宠信,军号有天兴、控鹤军等,军设军使、指挥使等为长官。
  后梁各地节度使所辖的军队,实际上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方军队,大体上服从后梁的节制。各地割据势力在称帝、称国王以前,也常以节度使身份对后梁表示臣属,对内则进行割据统治。节度使通常都兼刺史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主管军事的上佐官为行军司马,大多为节度使的亲信,权势很大。其他军事属员有判官、掌书记、推官,掌书记官位虽较低,但主管文书机要,地位很重要。大的藩镇还设有中门使,职责类似朝廷的枢密使。节度使军以牙(衙)内马步都指挥使等为长官。设厅子都以统节度使的亲兵,设亲从指挥使等为长官。
  马步军都指挥使下通常分设马军、步军都指挥使或指挥使等,后梁及军队多的节度使,马军或步军之下分设左、右厢,厢下设军,有时还分为左、右军,各设都指挥使等为长官,厢下属军以第一军、第二军等排列顺序,朝廷的军通常有&军号&,如后梁所设的左、右控鹤军等,在军号下分设第一军、第二军等,有的在军号下先分为左、右厢,再在厢下设军。
  后唐军制后梁废唐代枢密院,建崇政院,以亲信敬翔为崇政院使,权逾宰相。崇政院使虽以军事为重,但崇政院职权实与&中书&(政事堂)相似,是第二&中书&而权更大。
  后唐建立后,废崇政院,重建枢密院,任亲信为枢密使。枢密院主军,中书主政。如同光元年(923),因经费缺少决定削减官员,中书在提出文臣裁减措施之后,对于武臣的裁减,即明确提出&其西班上将军已下,仍望宣示枢密院斟酌施行&。枢密院主军的制度为后晋、汉、周及宋代沿袭。后唐李氏起自沙陀族,军队中少数民族也较多,设蕃汉马步总管为后唐统军长官,或称蕃汉内外马步总管、蕃汉总管等;副总管为副长官,后称总管副使,例以心腹大将担任,周德威、(明宗)等身系后唐兴衰的重臣先后任此职。建国前已设此职,建国后权位隆重,远非后梁的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所可比拟。明宗在天成元年(926)即位前,一直任蕃汉总管等职,但在即位后不久即废此职。
  后唐沿设六军,其中左、右龙虎也避唐讳而改称左、右龙武。设判六军诸卫事为长官,虽以亲王、重臣担任,但权位在蕃汉总管之下。蕃汉总管停设后,成为后唐最高统军长官,设六军诸卫副使、六军(亦称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等长官,属官有判官、推官等。
  &十国&军制 &
& & & &&十国&中称帝诸国大都仿唐制或中原皇朝军制,称国王诸国与称帝诸国略同而稍简,封王的节度使诸国设置则类同于大藩镇,而且记载缺略。除荆南等小国外,&十国&中大多设六军。南唐、前蜀、后蜀、闽等以亲王、重臣为判六军诸卫事。此外,尚有设诸道都统、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诸军都指挥使、牙内都指挥使等,作为最高统兵官,有的则以元帅、判六军诸卫事等兼任,或以都督、判中外诸军事为最高统兵官。 & &南唐设侍卫诸军都指挥使,由神武统军兼任,下设都虞候等。吴以控鹤军为侍卫,设军使、都虞候等。前蜀初有奉驾等军,设军使等,后以左、右龙武军为亲军,设马步军都指挥使等。后蜀设匡圣、卫圣军等亲卫军,设马步军都指挥使等。吴越有亲卫、内直殿等,设指挥使或都知兵马使。楚设牙内侍卫指挥使、长直都指挥使。闽的侍卫军为拱宸、控鹤二都,还曾设宸卫都,设军使、都指挥使等为长官。北汉实行后汉军制,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为最高统兵官,以亲王兼任;亲卫军亦隶属侍卫亲军司,设置简略,有供奉官、殿直等。
日一二三四五六
贾云哲现在的样子(右)当年的东儿  贾云哲现在的样...
朴海镇宝儿朴海镇宝儿吃饭被拍  朴海镇老婆  朴海...
  柳岩不照雅照片原图  图片中,柳岩薄纱遮胸,大...
  王二妮婚纱照曝光  近日,王二妮受邀参加《非常...
  陈冠希事件完整照片  陈冠希艳照门  2008新年...
    露露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个以无底线脱、无下限露...五代十国和南北朝的关系?_百度知道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的关系?
都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战争频发,政权林立的时代。南北朝是西晋灭亡后,北方少数民族占据政权和中原汉族东晋王朝彼此演化,并最终为隋朝统一。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北方中央政权和各地政权并存。从时间来看:南北朝在前,五代十国在后。南北朝延续时间较长,五代十国延续时间较短。从政权更替来看:南北朝时代、五代十国都最后由黄河流域的北方政权统一。说明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生产力和资源比南方更有优势。从社会关系来说:南北朝时代门阀、宗教影响对于政权的统治相当重要,而五代十国由于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产物,军队的重要性更突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
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大分裂时期。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
五代十国是唐末宋初林立的割据政权时期;南北朝是晋末隋初的纷乱的割据政权时期。这两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分裂的时代。
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也是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的事情,南北朝是五胡乱华时代的事情,风牛马不相及啊
都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战争频发,政权林立的时代
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
南北朝历史发生在隋唐之前,而五代十国是唐灭亡之后
关系?关系几乎不大。共同点倒是很多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代十国南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