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史学奇才林嘉文遗书 宁可枝头抱香死

18岁史学奇才自杀 林嘉文离世疑似遗书曝光
  18岁少年林嘉文跳楼身亡,留给世人无尽惋惜。但在这个被称为史学天才的高中生看来,这样的离去并非是草率的轻生,而是经过对生死的深思熟虑。 北京联盟  12月23日,夜半,林嘉文从高楼纵身跃下。常人眼里难以逾越的生死界限,他迈得平静又坦然: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他的离去,使他就读的西安中学高三某班的座位留下了空缺。而在之前,他是这所省级示范高中里的耀眼。学校、老师、家长都以他为傲我们将以林嘉文为教研案例进行研究,让更多林嘉文式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就在两个月前,学校为他举办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上,校领导面对镜头如此表示。  自小,林嘉文就对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他出生在西安,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背过很多诗词卡片,并从大人们的赞誉中感受到虚荣心的极大满足。在小学,通过读书开启了阅读兴趣,并因风靡一时的《百家讲坛》结缘史学。  那时候的林嘉文,表现欲很强。他常常会翘掉本班的课,跟着阅读课老师到各年级的读书课堂,讲演历史方面的内容。  初中开始,主攻西夏史和宋史研究成为他的理想。早慧、最年轻具有研究能力者是资深历史学者对他的评价。而在同学眼里,他总是那么游刃有余,甚至被视为神一样的存在。  同学称他为林老师。虽然这个架着黑框眼镜的大男孩,有时不大合群,也有同学因为他不爱打扫卫生而不大喜欢他,但还是不得不从承认:他那么优秀,这让他的孤傲也变得有理。  当同级的同学们正为高考拼命,他却一边复习,一边出了两本书《当道家统治中国 : 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仅看书名,就令人称叹。而他的成绩,也依然一如既往地名列前茅。  两个月前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上,林嘉文留下了影像:他举起紧握的拳头,看起来信心满满、笑容灿烂。事实上,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早已登上版面、荧屏、网页,成为公众媒体多次报道的对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光环的表象之后,天才也有苦恼,甚至是抑郁。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就会关上一扇窗。抑郁症,这个被现代人称为癌魔的怪物,早已将爪伸向天才少年。  每个傍晚,这个18岁的孩子必须用水送服药片。而在他此前的博文中,也表露出超乎年龄的冷静,以及内心深处的抑郁倾向。  根据记述:2014年6月,林嘉文高一,他的第一本书出版,但他拒绝配合出版方和学校的任何宣传,并要求隐瞒年龄、不要炒作。及至第二本书出版,他面临的舆论反应印证了自己此前的担忧:  如今的,很多人不太欢迎别人的年少成名,大家对年少有才华的人并不看好,会顺理应当地认为其中有作假,或者想当然地料定别人会伤仲永。林嘉文曾这样说。他说,自己早已觉察到媒体的压力和被捧杀的可能。  虽然不愿被炒作,但最终,林嘉文还是没再好意思推脱第二次的出版座谈会。一段时期以来,对自我价值的困惑,加上高中学业的负担,还有一向糟糕的身体状况,令林嘉文深感压抑。这个天才少年,继而又为
来自:北京联盟
【18岁史学奇才自杀 林嘉文离世疑似遗书曝光】
请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
18岁史学奇才自杀 林嘉文离世疑似遗书曝光 的相关文章
------分隔线----------------------------
北京联盟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联盟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北京联盟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自杀少年史学“奇才”母校确认其遗言-中青在线
自杀少年史学“奇才”母校确认其遗言专家称需重视预防抑郁症患者走极端发布时间: 06:12 来源: 作者:杜沂蒙 章正
  2月25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史学奇才”少年林嘉文生前学校,得到确认,网上公开的“林嘉文‘最后的话’”确实为其本人所写,学校也将此复印件上报了相关部门。
  18岁高三学生林嘉文被称为“史学奇才”少年,24日有媒体报道,其因抑郁症跳楼自杀身亡。尽管仅是一名高三学生,林嘉文已先后出版《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等几十万字的学术专著。著名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曾破例为其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作序。
  “以我自己的解释为准就好”
  2月23日晚,这名热衷于史学研究的少年在留下“最后的话”之后,选择与这个世界告别。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其学校,西安中学信息中心魏主任确认,网上公开的“林嘉文‘最后的话’”确实为其生前所写,学校也将此复印件上报了相关部门。
  “对于这类‘特殊学生’的成长学校比较关心。去年底我们还专门为林嘉文的新书举办了专家座谈会。”在西安中学信息中心魏主任看来,可以用“天才、怪才”来形容林嘉文,他在史学方面研究的深度是同龄人很难达到的。2015年,他作为学校智囊团的一员,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中华好故事》活动。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裕民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曾这样评价和他相识不到一年的林嘉文:“从史学界来说,新中国成立后能出历史方面的史学著作的,他是最年轻的。从他这个年龄看,他的专业素养是很不错的。”
  说到这次不幸,魏主任表示:“林嘉文患有抑郁症大概有半年时间了,家长也很清楚孩子的病情,但是平时他并没有表现出来。”23日是学校第一天正式上课,当天林嘉文正常到校,根据魏主任了解到的情况,林嘉文晚上回家也没有其他异样的表现。
  “太遗憾了,我的看法就是天妒英才吧。”
魏主任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感慨道,“如果高考正常发挥,他考上一本基本是没啥问题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还从魏主任处了解到,事发之后,校方及时向西安市教育局及陕西省教育厅进行上报,学校还组织相关人员一起到林嘉文家中吊唁慰问。
  魏主任还向记者表示,目前林嘉文家长不希望事情引发太大影响。就像林嘉文本人在“最后的话”中写的:“烦请所有得知我去世消息的人,如果你们觉得不能理解我,请给予我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像对江绪林一样,那种行为挺卑劣、愚昧的。我实在不想虚伪地以令人作呕的谦虚把自己‘留与后人评说’——以我自己的解释为准就好了。”
  他的抑郁似乎早有先兆
  网友“子扉我”的微信号发表文章称,2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江绪林自尽离世的消息可能对林嘉文有一定的影响。
  “子扉我”还在文章中援引日澎湃新闻披露林嘉文心路历程的稿子《出历史专著的高中生释疑:家里无背景,深知年少成名的压力》,认为该篇文字中的某些段落,或许已经反映出了林嘉文的抑郁倾向:
  “快年底的时候交了‘齐清定’稿,今年1月又为《中华好故事》的事去杭州,看着我们学校三个选手在录制现场的志得意满,并最终赢得冠军,我真为那股少年英气感到高兴。但是另一方面,从他们身上我好像看到了我的过去,我也曾在年少轻狂的时光里贪恋过这种张扬外向而为我换得的诸多溢美,曾陶醉于在别人面前滔滔不绝、纵论古今,可是自打上了初中,我渐渐沉默,变得难以因别人的夸奖而获得欣悦的感觉,甚至会为自己出了书而感到焦虑,害怕曝光。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反而越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我无法伪饰自己,在被谬赞时感受不到心安理得。那段日子里灰心的样子看似高傲,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偏向于消极、压抑的冷静,一如苏舜钦的诗,‘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看似有淡然的豁达,背后何尝没有失望与苦闷。但就在我在杭州那几天,我看着三个几乎与我差不多同龄的学生的兴奋、狂喜,不禁畅想起他们的未来,他们会不会重蹈我的心路?我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往昔的经历,突然明白应该怎样正视过去的这些感受。”
  华商报记者报道称注意到1月26日晚他发的一条微信:越发不明白自己这么拼是为什么,如果说是为自己,那只能说是为拼而拼。日,林嘉文的一条微信是:说明书上写药的副作用是增重,结果我吃了后的副作用是每天全身又疼又困……
  而在林嘉文“最后的话”里,中国青年报记者也注意到,或许这次的自杀对林嘉文自己来说是“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
  在“最后的话”中,林嘉文写道:“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让我自己不再觉得自己的离开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自信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的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的对我理解之思考成果的表达。”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网上公开的这段文字里,林嘉文还罗列数十条,对其亲朋好友以及老师等各尽其言。
  或许,在林嘉文的内心,这种心理压抑早已不是一时半会,远超过患抑郁症的半年时期。
  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0%
  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抑郁障碍教育项目数据显示,根据国内数十项研究估计,中国每1000人中患有抑郁症的有23人,其中16人患有重性抑郁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0%。我国精神医学专家调查认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的想法。其中有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据研究,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至少会患上一次抑郁症。但患上抑郁症的人大多数“身在病中不知病”,只有25%的患者知道。
  那么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呢?在治疗期该怎么配合药物进行自我调剂呢?
  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张玲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如果突然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无愉快感,并且反复出现睡眠问题,就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患了抑郁症。”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介绍,对于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而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责任编辑:罗征】
“勇气、眼界、善良”,这便是二十六岁的车明阳。放弃高薪,用行动装点农村,她在培田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与价值。
我国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
生命至上!我国海军首次包机航行万里、飞越十个国家,只为抢救一名在亚丁湾护航的普通士兵。
新闻排行榜18岁史学奇才生命止于抑郁 曾出版两本专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林嘉文曾撰文披露他从对历史感兴趣到走上史学研究之路的心路历程。在文章中,林嘉文自述出生在西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已经出版两本专著,却于23日晚跳楼。
林嘉文曾撰文披露他从对历史感兴趣到走上史学研究之路的心路历程。在文章中,林嘉文自述出生在西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已经出版两本专著,却于23日晚跳楼。 一个高中生,一边在备战高考,一边出版几十万字具有学术分量的著作,他就是已经出了两本专著的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2月24日突然传来噩耗,林嘉文自杀身亡,这一天才少年的离去,让人唏嘘,他究竟是怎么了? 吃完治疗抑郁药后自杀 &林嘉文去世了,遗憾。&24日凌晨,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去年年底刚出版史学专著的18岁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去世。 24日晚,华商报记者证实,林嘉文因抑郁症跳楼自杀。西安中学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称,校方从林嘉文的班主任以及家人处获悉,林嘉文是2月23日晚上在家里跳楼自尽的。校方目前掌握的信息是,林嘉文患抑郁症有段时间了,一直是靠吃药控制。2月23日晚8时,他吃过药后在家完成作业;夜里11时左右给一位平常接触较多的老师发了封邮件;24日该老师试图联系他时,从林嘉文家人处得到林嘉文跳楼身亡的消息。 去年年底,林嘉文曾出版史学专著《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华商报》曾做过报道。该书以叙述和论述的手法表现出了北宋时期的历史发展变迁。此前,林嘉文还曾出版《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一书。林嘉文被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盛赞,&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达不到,带博士也带不到他现在这个水准&。 家人称患抑郁症半年多 林嘉文父亲告诉媒体,林嘉文患抑郁症半年多了,并且一直在进行治疗。 上海师范大学张老师与林嘉文在网上互动已有较长一段时间。他称,23日晚10点多,一位与林嘉文更为熟悉的宋史研究专家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让大家快打电话给林嘉文,说林嘉文写了些东西发给他。 张老师当时以为林嘉文只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所以没太当回事。随后,他发了两条微信给林嘉文,开导他&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迟迟未等来林嘉文回复。 &不明白这么拼是为什么& 林嘉文的微信名字是:吸濡之鱼在江湖,微信基本都与历史有关。就在23日,他还发了4条微信,最后一条停留在18:08。2月7日,他在微信中发了这样一段话:过去一年经历很多,多仰各位师友照顾、扶持及鞭策,希望新年里能以加倍的努力和成绩不负大家的期待。值此新年之际,敬祝各位老师和学友新年快乐。林嘉文叩上。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1月26日晚他发的一条微信:越发不明白自己这么拼是为什么,如果说是为自己,那只能说是为拼而拼。日,林嘉文的一条微信是:说明书上写药的副作用是增重,结果我吃了后的副作用是每天全身又疼又困&& 学校称其当日表现正常 2月24日晚9时,华商报记者从西安中学校办负责人任老师处获悉,2月23日是该校学生报到上课的日子,据事后从学生处了解的情况,林嘉文在校期间表现都很正常。任老师称,2月24日早上获悉此事后,学校校长及班主任、年级组长等人到林嘉文家中吊唁慰问,并及时将此事上报西安市教育局及陕西省教育厅。 针对学校对林嘉文身体健康状况是否了解的问题,任老师表示,林嘉文患有抑郁症学校和家长都知道,而且学校专职心理医生也对他做过心理辅导。 &要不出这事,以他目前的状态今年能考上很不错的重点大学!&任老师称,林嘉文生前曾撰写出版历史著作《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和《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被媒体报道并受到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胡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史学奇才林嘉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