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师与刘宽不校在品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校2015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西湖区中考语文二模,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5杭州市中考二模,2015年杭州市中考二模,2015西湖区二模科学,2015西湖区二模,2015西湖区二模数学,2015年西湖区二模,2015年西湖区二模数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校2015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下面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请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B. 耄耋之年是指老人到了八九十岁的年龄. C.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楷书. D.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蒿饼.竹筒饭来欢度这个节日.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下面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请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B. 耄耋之年是指老人到了八九十岁的年龄。 C、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楷书。 D.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蒿饼、竹筒饭来欢度这个节日。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fú(&& )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 bó(&& )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两百余fú(& &&&&&&&&&&)&& &&&微bó( &&&&&&&&&)
(2)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 &。 (3)“□”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 &&&&&&&&&&&&。
&(4) 画线的句子语意相反,请根据上下文语意,写出修改意见。
科目:初中语文
写作 片段描写 请在上文26段省略号处补写一段母亲的神态描写和我的动作描写,要求符合情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50字。
科目:初中语文
(一)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①之。仁师至,悉脱去杻械②,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释之。还报,敕使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魁首见徒侣③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二)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注释】①覆按:审查核实。②杻械: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③徒侣:同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饮食汤沐(热水)&&&& &&&&&&&&&&B. 更讯诸囚(改变) C. 里服其不校(通“较”,计较)&&&& D. 引躬克责(自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深为足下忧之&&&&&&&&&&&&& 山峦为晴雪所洗 B.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先帝不以臣卑鄙 C.知其冤而不为伸邪&&&&&&&&& 人不知而不愠 D. 虽在仓卒&&&&&&&&&&&&&&&&& 虽千里不敢易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 (2)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4.崔仁师与刘宽在品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科目:初中语文
《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时句是&&&&&&&&&&&&&&&& &,&&&&&&&&&& &&。&
科目:初中语文
请你结合以下材料,针对“名校游”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某名校学生:到处都是游客,甚至教学区里也有大批游客。游客们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的附近,不分地点和场合,大声说话,我们很难安静下来听课、读书、做实验。 某游客:其实我们也就是走马观花,很盲目。我带着女儿,本来想让她了解知识,开阔眼界,可是我们参观的地方什么介绍也没有,能了解的东西太少了。 某名校管理者:游客太多,我们希望加大收门票费的力度,限制客流。但有一些人反对说,国外大部分名校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或者部分景点收费。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左右为难。 宣传委员为本期黑板报拟标题,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材料写出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名校旅游盛行, 答:
科目:初中语文
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 。
科目:初中语文
写作 以“那一刻对我影响很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科目:初中语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文题“就从&&&&&&&&&& 开始”的空格上可以填入“那一刻”、“校道”、“握手”等词语,表达你对生活的理解,抒发人生的理想,感悟人间真情……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入其他词语(所填词语不超5个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中平二年卒,时年六十六。(取材于《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叩头谢曰 谢:致歉B.每行县止息亭传 行:走动C.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D.婢遽收之 遽:急忙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认者得牛而送还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B.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问征夫以前路阅读答案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阅读答案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C.但用蒲鞭罚之 但以刘日薄西山D.故吾惧其死也 吾其还也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宽)典历三郡B.吏人有过,(宽)但用蒲鞭罚之。C.每行县止息(于)亭传D.(夫人)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阅读答案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来自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文章阅读答案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出自其:代词,代指仆人。其:副词,还是。8.D 应为刘宽。9.B应为&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10.①有幸劳累你来把牛归还给我(见1分,劳1分。)阅读答案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阅读答案②这是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判断句1分,状语后置1分)参考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父亲刘崎,汉顺帝时担任司徒。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是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了,(自己)步行回家。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致歉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随便您怎样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给我,为什么还要为此事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汉桓帝时,被大将军梁冀召用,五次调任司徒长史。延熹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大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的表现。(刘宽)一向认为若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拿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他,显示羞辱罢了,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厉的刑罚。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巡视属县时,常常在乡间客舍中停歇,总是延请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向百姓讲解经义。看见老年人就用农耕和乡土这类话来抚慰他们;看见年轻人就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来鼓励他们。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汉灵帝年间,被征召授予太中大夫一职,在华光殿内做侍讲。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只是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帝很重视他的说法。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这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他的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温和慈爱。国内的人都称他是忠厚的长者。中平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第四篇:《李德裕,字文饶 阅读答案》
。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时亳李德裕,字文饶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南方之人,率十户僦一人使往汲。而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于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逾年,徙剑南西川。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毁属下浮屠私庐数千,以地予农。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风大变。帝尝疑杨嗣复、李珏顾望不忠,遣使杀之。德裕知帝性刚而果于断,即率三宰相见延英,呜咽流涕曰:“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帝不许,德裕伏不起。帝曰:“为公等赦之。”德裕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谏官论争,虽千疏,我不赦。”德裕重拜。因追还使者,嗣复等乃免。寻册拜司空。又尝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衣冠去者皆怨。时天下已平,数上疏乞骸骨,皆不许。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故威名独重于时。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虽至大位,犹不去书。其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4.对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取者益它汲       益:添加B.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   勒:逼迫C.德裕为著科约      著:明确规定D.执三年劳       & 执:从事,做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B.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C.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李德裕,字文饶 阅读答案李德裕,字文饶 阅读答案D.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德裕有个性,为官不为谣言所惑。他成年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补官;在对待“圣水”可以治病一事上,他予以严禁。B.李德裕为官注重改变不良习俗。蜀地人大多卖女儿给人家做妾,他制定法令加以改变;佛寺大量占有土地,他将占有的土地归还给农民。C.李德裕敢于直言劝谏,得到了皇上的认可。皇上怀疑杨嗣复、李珏对自己不忠,在李德裕的含泪劝谏下,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赦免了二人。D.李德裕为国力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他为了“省吏”,请求罢免了很多郡县的官吏;他任宰相共六年,用兵之时做出决策,其他宰相都没有参与。李德裕,字文饶 阅读答案文章李德裕,字文饶 阅读答案出自猱村的地方,那里剃掉头发像和尚一样的百姓,随意蓄养妻子儿女,李德裕下令禁止。蜀地的风气大为改观。皇上曾经怀疑杨嗣复、李珏观望犹豫不忠诚,派使者去杀他们。李德裕知道皇上性情刚强而果断,便带领三位宰相到延英殿见皇上,呜咽流涕地说:“过去太宗、德宗诛杀大臣,没有不后悔的。臣希望陛下保全他们,免得将来悔恨。假使他们两人罪恶暴露,天下人自会共同痛恨。”皇上不同意,李德裕就伏身不起。皇上说:“为公等赦免了他们。”李德裕下堂拜谢后坐下。皇上说:“如果让谏官来论争,就是上一千道奏疏,我也不会赦免。”李德裕再次拜谢。于是追回使者,杨嗣复等得以免死。不久又以册书授予李德裕司空之职。李德裕又曾经说:“减少事情不如减少官员,减少官员不如减少吏人,能精简多余的官吏,确实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于是请求罢免官吏共二千余人,被罢免的官吏都怨恨他。当时天下已经太平,李德裕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上都不答应。他任宰相共六年,正当用兵之时,他决策制胜,其他宰相都没有参与,所以威名重于当时。李德裕性格孤傲,明智善辩而有风采,善于写文章。虽然到达高位,还是不断读书。他谋议政事援引古书为据,常常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武宗知人善用,对他言听计从,当时王室几乎达到了中兴的局面。
第五篇:《文言文阅读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一)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①之。仁师至,悉脱去杻械②,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释之。还报,敕使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魁首见徒侣③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二)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 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 德兴行,日有所化。【注释】①覆按:审查核实。②杻械: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③徒侣:同伴。17.下列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与饮食汤沐(热水) B. 少年勉以孝悌之训(兄长关爱弟弟)C. 引躬克责(亲身) D. 里服其不校(通&较&,计较)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文言文阅读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文言文阅读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A.深为足下忧之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先帝不以臣卑鄙C.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见渔人,乃大惊D. 虽在仓卒 虽千里不敢易也 文言文阅读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来自《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文章文言文阅读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出自18.(4分) C D19.(1) 万一判断不准,放错了人,我宁愿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2分)(2) 事物有相似处,事情也允许有错 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2分)20.崔仁师和刘宽都具有宽厚仁慈的品格。崔仁师断案公正宽恕,释放了许多囚犯,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特点概括2分,材料分析2分。)文言文阅读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阅读答案[译文](一)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审查核实。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 , 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判决。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您平反了很多人,依人之常情谁不贪生,只恐怕 这些首犯见同伙免罪释放,不肯甘心,我深为您忧虑。&崔仁师说:&凡定罪断案应当以公正宽恕为根本,怎么可以自己为了逃避责任,明知其冤枉而不为他们申诉 呢!万一判断不准,放错了人,我宁愿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孙伏伽羞惭地退下。等到太宗派的人到了当地,重新审讯犯人,他们都说:&崔公公正宽 仁,断案没有冤枉,请求立刻处死我们。&没有一人有二话的。(二)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牛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延熹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 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他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 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始终不对其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总是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他就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看见老年 人总是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第六篇:《《新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字文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德裕,字文饶。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南方之人,率十户僦一人使往汲。而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于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逾年,徙剑南西川。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毁属下浮屠私庐数千,以地予农。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风大变。帝尝疑杨嗣复、李珏顾望不忠,遣使杀之。德裕知帝性刚而果于断,即率三宰相见延英,呜咽流涕曰:&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帝不许,德裕伏不起。帝曰:&为公等赦之。&德裕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谏官论争,虽千疏,我不赦。&德裕重拜。因追还使者,嗣复等乃免。寻册拜司空。又尝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衣冠去者皆怨。时天下已平,数上疏乞骸骨,皆不许。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故威名独重于时。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虽至大位,犹不去书。其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取者益它汲       益:添加B.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   勒:逼迫C.德裕为著科约      著:明确规定D.执三年劳       &&执:从事,做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B.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新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字文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新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字文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C.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D.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德裕有个性,为官不为谣言所惑。他成年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补官;在对待&圣水&可以治病一事上,他予以严禁。B.李德裕为官注重改变不良习俗。蜀地人大多卖女儿给人家做妾,他制定法令加以改变;佛寺大量占有土地,他将占有的土地归还给农民。《新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字文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新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字文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
刘宽字文饶阅读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宽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