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氏辈分字中有征绍正的是哪给我一支烟剧情介绍,整支辈分字排行是什么?_?

当前位置: >
闵氏字辈排行汇编
00:00&&浏览次&&作者:彭祖故里网&&来源:龙脉网&&
字号T字体:
&闵氏字辈排行汇编&  闵氏嫡支通天谱字辈:&克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兴(起)毓(钟裕)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注:沿用孔子世家字辈,例如,山东费县闵氏字辈即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河南许昌闵氏字辈:&坤均林长&。   河南桐柏闵氏字辈:&圣育敦行富禄全礼仪光明大森林永常青&。   河南光山闵氏一支字辈:&自文志学仕朝正万世长永远光天德道大银家帮&。   河南光山闵氏一支字辈:&国家朝政庭守映辉忠传继世义绍文林&。   贵州锦屏闵氏字辈:&开武启文德效昌明英贤召振万世长存&。   贵州贵阳闵氏字辈:&寿世清思书承启文章华国&。   贵州毕节闵氏字辈:&世清(卿)诗书承启文&。   贵州闵氏一支字辈:&文水正大兴世得启元名包华赵师成损发定国能&。   湖北武昌闵氏字辈:&宗文单学第师⒅⑹来柙嗽恫】∫悼&。   湖北孝昌闵氏字辈:&永启家征绍曾&。   湖北房县闵氏字辈:&耀治国兴传&。   湖北仙桃闵氏字辈:&诗书言仕&&&   江西永修闵氏字辈:&宗先德营盛邦昌道定亨光耀呈祥瑞&。   江西德安闵氏字辈:&善信期长永功荣树克新&。   江西南昌闵氏字辈:&良美彰庆誉星罗布宇中道拳洙泗体孝至神明通磊节标炎汉清操正万钟敦厚绵得泽纯朴裕家风&。   安徽金寨闵氏字辈:&司启之育立世代鸿运远昌隆竣业开&。   北京通州闵氏字辈:&文光乃树&&&   闵氏一支字辈:&学有应万政子言世文致德崇先代纯孝绍前永贤&。   闵氏一支字辈:&孝善岚养&&&   闵氏一支字辈:&永启家征绍&。   闵氏一支字辈:&中世连怀广照现庆凡祥&。&&
文字友情链接
图片友情链接[转载]卜氏宗族&辈分&使用
谈“辈”字及其在卜氏家族中的启用和探讨
说起“辈”子来,这是同姓不同地相见最易谈起的话题,如果能相互印证是排行相同,更倍感亲切,同辈者兄弟相称,不同辈者,一般称“爷们”,或免辈喊“老人家”等尊称。但不论哪个姓氏,在全国各地能相互印证排行相同的除孔家外,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以一家子相称,能对上堂号的那就算十分万幸了。
中国人在姓名之中加用辈字,已是民俗,可以说是世界上独有的人类文明。人类从蛮古进入文明后,“名”是区别个人的代号,“姓”“氏”是血缘群体的代号,“辈”字是某个姓氏中的世序代号,长幼有其序,世代得以明,也是人伦文明的象征。
“辈”字的启用,随着社会和人口的发展而产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步完善。在历史上,秦、汉、两晋之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发展从卜氏大宗谱记载中“年五六百载,寥寥数十丁,类皆鹑衣百结”可知,当时人口少,多以单字为名,重名者少见。隋、唐、宋、元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口显著增多,开始用双字为名,以减少重名,从历史人物的名字很容易看出,如唐朝的李世民、程咬金,北宋朝赵匡胤、王安石等人物。同时出现在亲弟兄和近门近支弟兄中,在姓与名中增加一个相同的字,以示为同世弟兄。如赵匡胤与赵匡义、李世民与李建民等。但不是在整个家族中都统一启用,所以说,这只是“辈”的初萌表现时期。明、清两朝,社会和人口的发展增快,民间亲弟兄多至八、九个,少至三、四个,因而在同族支不同世者中,重名情况逐渐显露,在谱牒中伦次易乱,交往中世序难明。所以说,家族较大的地区为避免重名、乱序之弊,以顺次安排若干世,故称之为排行“辈”字。初现时规定为姓和名中间,但家族中较大的,二支或其他非长门支将“辈”字在名后,如长门之人姓程名良,称为程箴良,若为非长门人,称为程良箴,还有的用来区别单世和双世。排行“辈”字的出现,可使家族支派人口多而有序,繁而不乱。
排行“辈”的启用,从多个姓氏谱牒查看,孔氏“辈”较早[摘自孔氏与曲府--从中兴祖孔仁玉的4个儿子开始,便注意到命字形边旁相似:长、次二子孔宜、孔宪,其名都用“宀”字头,三、四子孔冕、孔勖,其名都用“曰”字头。第四十五代共10兄弟,一律以“延”字作辈;第四十六代除孔圣祐外皆以“宗”字为辈;第四十七代29人中,有25人用“若”字辈,用“公某”为表字;第四十八代的47人中,41人全用“端”字为行辈,以“子某”表其字。到了第四十九代的49人中,一律以侧“玉”边旁(王)为行辈字形,以“某老”表其字。第五十代44兄弟,皆以“扌”(手)字旁为行辈字形,而以“元某”或“某之”表其字,第五十一代孔元措兄弟34人,全部以“元”字为辈。第五十二代全部以“之”字为辈,以“某甫”为字。第五十三代84人,皆以“氵”(水)字旁为行辈字形,而以“世某”表其字。第五十四代104个兄弟中,全部用“思”字为行辈,以“某道”表其字。第五十五代兄弟100人,全部用“克”字为行辈,以“某夫”表其字。第五十六代皆用“希”字为行辈,用“士某”表其字,第五十七代皆以“言”字旁为行辈,“某伯”为表其字。
  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孔宗翰首刊《阙里世系》“收族于谱”之后,历金、元两代直到明初,阙里孔氏家族代代世次分明,行辈趋于统一。孔氏“南宗”世次完全与“北宗”行辈同。中兴祖以前流寓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自元代之后也基本仿照曲阜阙里行辈命字。而这种行辈是家族内部逐渐形成的。
  到了明代初期,曲阜孔氏家族受到封建王朝空前的尊崇优渥,不仅敕赐祭礼、祭田、开府设官、钦设族长,而且到惠帝时还恩赐行辈。明初孔族人纂辑的《孔庭摘要》记载了这一史实:“五十八代公,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袭封衍圣公。赐孔氏八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行辈从五十八代排到六十五代。
  至明朝末年,第六十五代孙、衍圣公孔胤植刊修完天启甲子谱之后,惠帝赐八字行辈已经用完,于是,他于崇祯元年(1628年)于“胤”字辈下又“编定十吉字”,上奏题准后,出示晓谕。《阙里志》卷二十二刊载了这则谕示。这十字辈连同表字是:“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这样,十字行辈可从六十六代排至七十五代。
  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第七十五代孙、衍圣公孔祥珂袭封的当年,因明代钦赐行辈业已用完,又奏准新立孔氏行辈十字,可以从七十六代排到八十五代。《续修曲阜县志·圣贤志》记载道:“清同治二年,七十五代衍圣公祥珂有立行辈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1919年),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去世之前,曾新拟孔氏二十行辈,未及上呈而卒。翌年十月,孔令贻遗孀陶氏夫人召集合族,议定先公所拟二十字,咨请北洋政府内务部备案。《陶太夫人起居日记》这样记载:“民国九年庚申……十月,老太太召集合族公议,拟定孔氏行辈二十字,咨部备案。”这二十字自八十六代起,可以排至第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行辈初赐于明洪武三十三年,后人一般认为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其实这是个误解。朱元璋崩于洪武三十一年,太子早卒,太孙朱允炆嗣位,次年改元“建文”,为惠帝。惠帝于建文二年(1400年)命孔公袭封时,钦赐八字行辈,这在孔林内孔公《神道铭碑》中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为什么赐行辈之年作“洪武三十三年”呢?这里面有个历史的原因。当年惠帝以太孙登极后,太祖四皇子燕王朱棣不服,誓师抗命,南下“清君侧”。至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取代惠帝,自立为君,削“建文”年号,将惠帝在位四年的年号一律改为以“洪武”年号顺沿,明年方改元“永乐”。所以,建文二年恰为“洪武三十三年”,成书于永乐年间的《孔庭摘要》不敢不以此例书写纪年。不过,这却导致后人还真以为孔氏行辈是朱元璋赐的呢!更有人以为古文献中“三十三年”的记载当是“二十一年”之误哩!
  惠帝所赐八字行辈中,有两个字在后世起了变化,一个是“弘”字,一个是“胤”字。其中,“胤”字是清代前期孔氏后人为避清世宗“胤禛”的名讳而改变“允”字的。虽然,那时六十五代孙衍圣公孔胤植已经亡故,但雍正帝即位后,其他皇兄皇弟已为避讳,将“胤”字改为“允”字。但孔氏也不能不避皇家名讳呀,于是将“允”字改为“荫”或“”字。所以,孔府档案及孔氏家志谱谍诸文献中,将孔胤植的名辈相继记载为“允植”、“荫植”、“植”。但是,允、荫、三字仍与“胤”音韵相近,所以又改为“衍”字。清代《续孔庭摘要》记载说:“衍治,以行辈‘胤’,治避朝讳,改‘衍’字”。至此,当时健在的六十五代裔孙全部改“衍”字为行辈。到了乾隆年间,孔氏族人又因避高宗“弘历”的名讳,将已定行辈中的“弘”字改为“宏”字。由于此时已无“弘”字辈的人在世,只好于文献追记时遇“弘”而改“宏”了。但是,明代固有的文献是难以全部改变的,所以“弘”、“胤”、“允”、“荫”、“”字辈的人名在孔府档案中时时互见。乾隆甲子年所修的《孔子世家谱》,就是因其中避讳之处未尽处理好,后来全部收回重改刊印,就是这个缘故。这不能不说是清代文字狱所造成的恶果。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钦赐的孔氏行辈中,有两个字与唐代宗子的行辈相同:一个是第三十三代孔德伦与第七十七代孔德成的“德”字辈,一个是第四十一代孔昭俭和第七十一代孔昭焕的“昭”字辈,是否有未避祖讳之嫌?然而可以这样理解,既然是经皇帝御赐的,大概有“昭”著崇“德”之缘吧!
  孔氏行辈从四十六代起,至一百零五代止,有自定,有御赐,总共60辈,成为孔氏家族吉字命名的依据法则,不能更改,否则不准入谱。这60辈通计为:
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克。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在这些行辈中;除“弘”后世作“宏”,“胤”后世作“衍”外;“懿”,有文献作“彝”者,“长”,有文献作“常”者,“绪”,有文献作“续”者]。
康熙五十九年,授先贤卜子夏六十四世孙尊贤公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之职[
衍圣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祭祀孔子,管理林庙,以后陆续增加了管理孔氏族人、管理先贤先儒后裔、推荐任命官员等。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祭祀孔子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多时一年要祭祀五十多次,这些都由衍圣公主持负责;在做好祭祀孔子的同时还要统率护林官等有关官员管理好孔庙孔林;通过修订家乘族谱、制定家法族规、惩罚违犯家族法规及轻犯国典的族人等手段管束族人;管理颜回、曾参、孟轲、闵损、冉耕、冉雍、端木赐、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周公等先圣先贤的后裔;保举曲阜知县和典籍官、管勾官、百户官、司乐官、掌书官、伴官等十九位衍圣公属官。此外,衍圣公有时还奉皇帝之命过问地方事务,如“稽察山东全省学务”等]
。乾隆九年后,谕示六十五世&与孔家六十六世同辈&始用孔氏排行辈&待考&。这是因为卜氏一世为卜子夏,孔氏一世为孔子,所以说孔氏的六十六世与卜子的六十五世是同辈人,所以共用一样的排行,应为兄弟相称,以此类推。但是,同辈人比孔氏少一世,所以说,同世人,称孔氏叔伯。
卜氏家族正式编排启用辈字,始于清朝初年,各地族支大都自行制定,而不是象孔氏那样,整个家族统一来制定。丰县卜氏大宗谱族支编定了“维以学为业,斯克法启宗,循诗复会礼,道义自昌明”,二十个排行辈字。微山(原沛县)分支则是“兆继万端……”,铜山黄集分支则是“洪志履崇……”。
卜氏启用孔氏排行辈字,在整个卜氏家族中的各个族支中不尽一样,由于清朝时期,交通、讯息不便,族支间少于交往,所以,除山东省钜野县卜氏从六十五世启用孔氏辈字外,丰县与周边县、区启用较晚,时至清末,钜野“五经博士”家境败落,为寻求资助,“卜翰林”巡游周边各县卜氏聚居区,因而才开始启用孔氏排行,丰县、微山、铜山、鱼台等,从六十九世“广”辈()出生较晚的长世人,则从六十八世“继)开始启用。丰县因族人繁多,为避免重名,未废原卜氏自拟排行,继续同孔氏排行一并使用。因孔氏是圣门,故将其辈字称为大排行,原丰县卜氏排行称为小排行。
根据卜商故里联谊会张继峰先生、牛满国先生等在国内卜氏聚居的地方征访,较为边远的省份和偏僻地区,至今尚未启用孔氏排行。
丰县卜氏家族的小排行与孔氏圣门的大排行并同使用,虽然避免了重名的好处,但是也出现了同字不同世的地方。
丰县卜氏小排行与孔氏大排行对照表
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出,六十五世与七十七世“维”同,八十世与八十六世“道”同,八十三世与一百零四世“昌”同,三处同字不同世,以及七十世“斯”与七十六世“诗”同音,所能纠正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取消小排行,一是将这几字在不改变原来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所以提出以下意见:诗改儒,道改浩,昌改光。因六十五世维与七十七世维相差十二世,百年之余,暂不修改。
与孔氏同用大排行的还有:孟氏、曾氏、颜氏,闵氏、冉氏、殷氏、端木氏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陕州莫氏(汉族)&&&&&&&
家族堂号:
族谱编号:12025
访问状态:
家谱文献:
  山西山阴潘方乌莫氏家谱,(清)莫在庭纂修,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越南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H& Ti&n Tr?n Di?p Tr?n M?c Th? Gia Ph?),(清)阮朝叶旨武世营撰,清嘉庆二十三年(越南阮朝嘉隆十七年,公元1818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法国巴黎亚洲学会图书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坚江省河仙市明乡社大祠堂、河南省图书馆。注:古汉语&叶&字就是&协&字,&叶旨&就是协助君王起草诏书圣旨等。该谱作者武世营是当时明香国君主鄚天赐抚养、教育长大,后在越南阮氏王朝成为为国王起草圣旨、国书的官吏。
  浙江绍兴潘祊隖莫氏家谱,(清)莫大昴等纂,清嘉庆年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武陵莫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莫贤仔等纂,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浙江萧山莫氏宗谱十四卷,(清)莫巨鳐、莫纪芳等重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绍郡莫氏族谱十卷,(清)莫元遂等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余姚胡氏莫太夫人家训,(清)孙介编辑,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江苏宜兴莫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绍贤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长沙善化莫氏续修族谱十四卷,(清)莫国铭、莫文锟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白水湾莫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武陵莫氏四修族谱,(清)莫可虞等纂,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之一~三册、缺第三册中、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婺源莫氏族谱,(清)合修族谱,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大巷里莫氏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莫金忠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0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江苏武进大巷里莫家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莫金忠纂修,莫祥林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莫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莫继世等重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莫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莫寿恒重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莫氏三修族谱二十三卷,首四卷,(民国)莫显策、莫子琨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彩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卷,另有一部存卷首第一~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武冈、汉源莫氏三修族谱十二卷,首三卷,(民国)莫卜场等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高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江苏武进莫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莫焕根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湖南益阳莫氏七修族谱,(民国)莫寿森、莫德滋修,莫锦南、莫德润纂,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邵阳莫氏续修族谱,(民国)莫伦等纂,民国年间采凰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字辈排行:
  湖南莫氏景松裔字辈:
   桃源黄婆店支派:&景文万廷必象自单如尚远可矜大之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桃源莫家桥支派:&景腾之永单廷魁之文单恃尚以易有正登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桃源芦茅湾支派:&景腾之永单廷魁之应虞恃尚以义可远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沅陵兰溪支派:&景文万廷隆单志单永微辞与士单大如本熙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辰溪支派:&景文万廷戊伏志天必忘辞让之非大祖荣可盛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飞旗河支派:&景单思廷福万国启如尚正矜大之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柏裔字辈:&景彦廷友思仲汝世宗自远可矜士若易文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竹裔字辈:
   麻阳支派:&景心如文仲秉启朝大士可若非我远家常祥开桑(麻)百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东阳、桑植罗峪支派:&景心如文仲秉启朝大士可(世)若云(飞)维(我)远(绍)家兆祖德胜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任家坪支派:&景如文永启文胜保聪大永启文胜家兆祖德胜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芳裔字辈:&景兴与思自太(春)天如中(我)非必世大之易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权裔字辈:
   慈利渡潭坪、砂厂楠木坪支派:&景彦子添单祖永大单减如自宗扬与远若矜大之章祖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慈利吐霞坪支派:&景彦子添单祖永大(伯)矜(一)大之易有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慈利康家坪支派:&景永思廷绍友汝若之世与(可)文士易修祖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慈利莫家河支派:&景&&永大启廷宗扬遐文矜大之祖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澧县界溪河支派:&景彦子添单廷应之士世宗代祖以易文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常德湖海坪支派:&景永思廷胜友汝若之世如宗大易友大登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珀裔字辈:&景彦思廷囗之民太士如宗学远可大之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玉裔字辈:&景彦思廷显国如宗挟远可矜大之易文正登定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常德莫氏字辈:&景友添单志廷自远如人单士大能之易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资阳莫氏字辈:&仲仕添思显元大阳如应与世若方东佐辅文明运立政兆嘉祥时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纪定伦常&。
  湖南安化莫氏字辈:&石斋希应礼世贵诚续志世贵昌隆百派宗思原政时逢国大一承天定忠人本是南山凤家声庆祚长允维先绪绍懋德耀衡湘&。
  湖南麻阳莫氏字辈:
   龙房支派:&如文仲秉启朝人士可若非维正纲常祥开百世昌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虎房支派:&永祖廷宗国恃乐之世若非维正纲常祥开百世昌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桃源、益阳字辈:&立正家崇道同源祖泽长熙和延福祚忠孝启隆昌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常德莫氏字辈:&政以大友思志时本廷元绍及贤嗣如若可详相益善家崇道学丕成之&。
  湖南益阳莫氏字辈:&石齐希应礼世贵诚续志友忠时子如可文若荫荫祚之长允惟德芳汝其自立声振衡湘人才蔚起绍美书香建功树业际会明良繁祉景福备至嘉祥&。
  湖南华容莫氏字辈:&大启经文志传钟佑国英光宗其裕善绍祖自延荣&。
  湖南张家界莫氏字辈:&正大光明远家兆祖德胜玉金&。
  湖南邵阳莫氏字辈:&时万信礼义方圆全文才祖宗世士若逊志如道德予先思知奉诒谋燕翼长勋垂光禄第钦赐锦衣乡相业崇推汉科名盛纪唐簪缨承奕祀亘古庆隆昌&。
  广东封川莫氏字辈:
   长乐里支派:&如崇伟承业伦本有真宗家声大昭著瑞福益昌隆任仁付圣道兴学培豪雄书香常济美丰泽贻昆仲&;
   另一支派:&威猛勇辅弼韬略&。
  广东雷州莫氏字辈:&必天定国皇开试永光昌仕子登高位汝贤上进官&。
  广东清新莫氏字辈:&常&&士滴拨红英功居安社稷&。
  广东英德莫氏字辈:&维子远益世兆荣昌&。
  广东恩平莫氏字辈:&勇相休末茂照燕翼嘉猷益介纯熙申昔龙章世德&。
  重庆梁平莫氏字辈:&朝宾明云升显&。
  重庆云阳莫氏字辈:&传家再可若启盛世代远文明昌在天&。
  四川南部莫氏字辈:&大于能义汝云&。
  四川莫氏一支字辈:&公文仁再正子庆元万定大中显朝廷世代光荣应立恒竞鹏程震寰浩捷迅&。
  莫氏一支字辈:&国辉元在承家之道&。
  莫氏一支字辈:&之以佐定邦家日&。
  资料有待补充。
&&&&&& 越南莫氏
  莫登庸:(公元年),越文名M?c ??ng Dung;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宜阳古斋人(今越南海防安老)。著名越南莫氏王朝开国君主,莫太祖(M?c Th&i T?),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三年,终年七十一岁。
  先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著名状元莫挺,传至其父莫萍,已是广东东莞中堂蕉利的渔民,他于明正德年间(公元年)流落到安南国的海阳道宜阳县,父子以打鱼为生。
  当时安南的后黎王朝第七任君主威穆皇帝黎浚(公元年在位)出游,见莫登庸其人健壮神勇,非常喜爱,便带他回宫,封为内廷天武王都指挥使。
  至黎潆杀了太子黎谊篡位成功之后,成为后黎襄翼皇帝(公元年在位),改封莫登庸为武川伯。显然,手握内廷重兵的莫登庸在黎潆的篡位过程中,完全支持了黎潆。
  后黎襄翼皇帝执政期间,安南发生有数次内乱,后又听从匠人武如苏之言,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得安南境内民众困苦,士卒疲劳。大臣郑唯?以数谏,而后黎襄翼皇帝不但不听,还以其忤旨重重杖责,因此郑唯?忿怨,乃与大臣黎广度、程志森等人同谋废立。
  明正德十一年(安南后黎洪顺八年,后黎光绍元年,公元1516年),安南社堂的烧香官陈皓和儿子陈昺联合造反,自立为王。郑唯?假称灭贼,领三千金吾护卫,乘襄翼皇帝外出巡视时,令武士郑幸在太学门用矟将襄翼皇帝刺下马来,随后一拥而上,乱刃弑杀。在内外大乱之机,郑唯?扶立黎光治为帝。大概这黎光治不大听话,仅三天,郑唯?就杀了黎光治,改立庄定王黎漴之子黎椅为昭宗神皇帝,改元&光绍&。
  在这一时间,莫登庸则指挥军队讨伐陈皓,在击败叛军后,杀了陈皓、陈昺所及党羽陈遂。镇压了陈氏造反,莫登庸因功被封为武川侯。
  明正德十六年(安南后黎光绍六年,公元1521年),莫登庸自封为太傅仁国公,统辖后黎十三道水陆各军,左右朝中大权。翌年,后黎昭宗神皇帝因对莫登庸专权不满,遂潜逃到安南山西,投奔在明义县的永兴伯郑绥处,莫登庸则改立后黎昭宗神皇帝之弟黎椿为帝,称恭皇帝,改元&统元&。
  第二年的农历9月,永兴伯郑绥、文臣阮瑡与山西诸将反对后黎昭宗神皇帝,弃之不理,改拥静修公黎禄之子黎榜为帝,改元&大德&。不到一年又废了黎榜,改立其弟黎槱为帝,南朝由此一派混乱。借此机会,莫登庸在明嘉靖五年(安南后黎统元四年,公元1526年)秘密派遣刺客范金榜潜往山西,将后黎昭宗神皇帝杀死,葬之于安南清潭的永兴陵。
  明嘉靖六年(安南后黎统元五年,莫朝明德元年,公元1527年)农历4月,莫登庸自称为安兴王。农历6月,莫登庸便逼后恭皇帝&禅位&,自立为帝,自封为莫太祖,改元&明德&,立子莫登瀛为太子,废恭皇帝黎椿为泰王。
  建立莫氏王朝之后,莫太祖怕生变乱,因此一切维持后黎王朝的法度,可是大多数后黎功臣子孙多有逃窜或隐姓埋名者,亦多有聚众成匪者,因此安南莫氏王朝初期也是&剿抚不断&。
  明嘉靖八年(安南莫朝明德三年,公元1529年)末,莫登庸让位给太子莫登瀛。翌年农历1月,莫登瀛正式即位,是为莫太宗,改元&大正&。莫登庸则成为太上皇,居于祥光殿,以钓鱼自娱。
  到了明嘉靖十九年(安南莫朝大正十一年,公元1540年)农历1月,莫太宗病逝,莫太祖便立嫡孙莫福海嗣位。当年农历11月,莫太祖亲自携属下大臣们到广西镇南关向大明王朝求封,明世宗朱厚熜闻讯大喜,下诏敕封莫登庸为世袭安南都统使,领安南全境,莫氏王朝就此成为明朝的附庸,安南重归中央王朝。而莫太祖则借机向南方用兵,发动了一系列攻击后黎王朝的战争。
  明嘉靖二十年(安南莫朝广和二年,公元1541年)农历8月,莫太祖病逝,终年七十一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安陵。
  莫太祖逝世后后,莫氏王朝与后黎王朝之间不断争战,直至一百三十三年后的清康熙十六年(安南莫朝顺德十一年,公元1677年),莫氏王朝衰败已极,后黎王朝的玄宗穆帝黎维褫(公元年在位)将莫氏宗室在高平地区的最后势力驱逐到了云南境内,成为后世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一带的莫土司世家势力。而安南国莫氏王朝历史就此正式结束,安南全境重归黎氏王朝。
  莫登庸的家族:
  兄弟:信王莫池厥、慈王莫佳督;
  姊妹:庄和长公主莫玉娴、庆艶公主莫玉慧、秀花公主莫玉英;
  儿子:太子莫登瀛、弘王(恒王)莫正中、定王莫复山、康王莫仁抚、广王莫光启,还有莫仁邝与莫岱庆未被封王。
  莫登瀛:(公元?~1540年待考),越文名M?c ??ng Doanh;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宜阳古斋人(今越南海防安老)。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二代君主,莫太宗(M?c Th&i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一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登瀛是莫太祖莫登庸之长子,莫太祖自立后即立其为太子。
  明嘉靖八年(安南莫朝明德三年,公元1529年)末,莫登庸让位给太子莫登瀛。翌年农历1月,莫登瀛正式即位,是为莫太宗,改元&大正&。莫登庸则成为太上皇,居于祥光殿,以钓鱼自娱。
  明嘉靖九年(莫朝大正元年,公元1530年)农历3月,位于清化的黎意起兵于揶州,太上皇自告奋勇领兵在马江一带与黎意大战,却屡战屡败,被迫退回升龙。至农历8月,莫太宗亲自率军进攻清化,在弘化江一带与黎意军队开战,大胜,黎意被擒后押回升龙斩首。
  明嘉靖十年(莫朝大正二年,公元1531年),后黎朝旧臣阮淦又在哀牢起兵,立黎宁为帝,改元&元和&,莫登瀛闻讯后退守安南北部,从此安南国分裂为南北二朝。
  到了明嘉靖十九年(安南莫朝大正十一年,公元1540年)农历1月,莫太宗病逝,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莫登瀛的家族:
  儿子:蟠国公莫福海、宁王莫敬滋、谦王莫敬典、应王莫敦让,还有莫理禅、莫理华、莫协泰未被封王。
  莫福海:(公元?~1547年),越文名M?c Ph&c H?i;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三代君主,莫宪宗(M?c Hi?n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七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福海是莫太宗莫登瀛之长子,受封蟠国公。
  明嘉靖十九年(安南莫朝大正十一年,莫朝广和元年,公元1540年)农历1月,莫太宗病逝,莫福海即位,称莫宪宗,改元&广和&。
  明嘉靖二十五年(安南莫朝广和七年,公元1547年),莫宪宗病逝,庙号宪宗,谥号显皇帝。
  莫登瀛的家族:
  儿子:莫宣宗、莫福源、莫宏瀷。
  莫福源:(公元?~1561年待考),越文名M?c Tuy&n T&ng;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四代君主,莫宣宗(M?c Tuy&n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明嘉靖二十五年(安南莫朝广和七年,公元1547年),莫宪宗病逝,莫福源继位,是为莫宣宗,改元&永定、景历、光宝&。
  明嘉靖四十年(安南莫朝光宝八年,公元1561年),莫福源去世,庙号宣宗,谥号睿帝,其子莫英祖继位。
  莫茂洽:(公元?~1592年),越文名M?c M?u H?p;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五代君主,莫英祖(M?c Anh T?),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三十一年,终年三十二岁数待考。
  明嘉靖四十年(安南莫朝光宝八年,莫朝淳福元年公元1561年),莫宣宗去世,莫茂洽继位,是为莫英祖,改元&淳福、崇康、延成、端泰、兴治、洪宁&。
  莫英祖执政早期,雄心勃勃,力主向南扩疆拓土,在明嘉靖四十四年~万历七年(安南莫朝淳福四年~延成七年,公元年)期间,诏令能征善战的大将军莫敬典率军南伐,多次击败后黎王朝的军队,使莫朝势力疾向南扩,一直威逼后黎朝的乂安、顺化、广南之地。
  但在明万历八年(安南莫朝端泰元年,公元1580年)莫敬典病逝之后,莫英祖好象失去了主心骨,竟然面对政局束手无策,使得莫朝丧失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莫朝急剧走向衰落。后黎王朝则利用这个时间喘息过来,开始积蓄力量。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安南莫朝洪宁七年,公元1591年),后黎王朝开始大反攻,在明万历二十年(安南莫朝洪宁八年,公元1592年)农历10月即一举攻克了莫朝国都升龙城,莫英祖仓惶逃亡出城。
  莫英祖逃至凤眼县模桂寺时,被后黎朝军队主将郑松的部将黄廷爱抓获,押往后黎朝都城东京,斩首示众,庙号英祖,谥号淳福帝。
  莫 全:(公元?~1592年待考),越文名M?c To&n;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六代君主,莫景宗(M?c C?nh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半个月,终年岁数待考。
  在莫英祖在明万历二十年(安南莫朝洪宁八年,公元1592年)被后黎朝破城抓获杀害之后,其子莫全即位,是为莫景宗,改元&武安&。
  后黎王朝大将军黄廷爱在攻占升龙城之后,随即又攻占海阳金城县,俘获了莫英祖之母。莫朝众臣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后黎朝。
  而莫景宗率领亲信军队坚持继续抗击后黎王朝军队,但不满一年,莫全就在草津地区与后黎王朝军队交战中战死,
  莫敬止:(公元?~1593年待考),越文名M?c K&nh Ch?;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海阳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七代君主,莫闵宗(M?c M?n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一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止是莫朝宗室谦王莫敬典之子,爵雄礼公。在莫景宗战死之后,莫敬止在至灵城被莫朝旧将拥立为帝,是为莫闵宗,改元&宝定&。
  不久,分布在各地的莫朝宗室族人敦厚王莫敬恭、威王莫敬用、莫敬敷、莫敬章、莫敬慎、莫敬简、莫敬诚、莫敬遵等人纷纷率军归附于至灵城,合兵达七万余人,随后即与后黎王朝对峙于海阳、高平一带,莫王朝大有恢复之景象。
  可惜仅一年后的明万历二十一年(安南莫朝宝定二年,公元1593年),莫闵宗即逝世,庙号闵宗,谥号贞皇帝,由弟弟敦厚王莫敬恭嗣位。
  莫敬恭:(公元?~1623年待考),越文名M?c K&nh Cung;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八代君主,莫代宗(M?c ??i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三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恭是莫太宗莫登瀛的次子莫敬典的长子,原爵位为敦厚王。
  明万历二十一年(安南莫朝宝定二年,公元1593年),莫闵宗即逝世后,莫敬恭被西国公阮敬之子莫玉(王辇)拥立为帝,是为莫代宗,改元&乾统、隆泰&。
  莫代宗即位后曾积极恢复莫朝国力,积蓄力量。至明万历二十八年(安南莫朝乾统七年,公元1600年),莫代宗出兵南征,试图收复故都升龙城,不料在关键时候指挥失当,结果兵败退至金城县,不久又退回高平,南征失败。
  明万历二十九年(安南莫朝乾统八年,公元1601年),莫代宗决定立都于高平,遂在孟水地区建筑宫殿,实际上是准备偏安于高平。
  历史上凡固守不进以求偏安者,皆是守不住的。到了明万历四十六年(安南莫朝隆泰二年,公元1618年),后黎王朝主将郑松率军北伐,大举攻击莫朝的太原一线,莫朝军队节节败退,简直就是当年南宋小王朝的翻版。
  明天启三年(安南莫朝隆泰六年,公元1623年),后黎王朝大将郑梉率大军攻破高平,莫代宗被擒杀,庙号代宗,谥号挺长:起天挺地克文定武灵皇帝。
  莫代宗有二子:莫光祖、莫敬宽。
  莫敬宽:(公元?~1638年待考),越文名M?c K&nh Khoan;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高平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九代君主,莫光祖(M?c Quang T?),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宽是莫代宗之子,原爵庆王,莫代宗在明天启三年(安南莫朝隆泰六年,公元1623年)被后黎王朝大将郑梉擒杀之后继位,是为莫光祖,承元&隆泰&。
  当年,后黎王朝宰相郑梉与后黎神宗渊帝黎维祺之间产生矛盾,两相不和,莫光祖乘机率军南伐,大军一直攻击至嘉林一线。不料在农历8月因骄军轻戒,反被后黎朝军队击败。
  至明天启五年(安南莫朝隆泰八年,公元1625年),后黎王朝宰相郑梉再次率兵攻莫朝,陷高平,莫光祖与次子莫敬完弃土遁入云南。同年,莫光祖竟然遣使者向后黎王朝上降表。后黎朝神宗渊帝受表,准许他返回高平,封之为太尉、通国公。
  从此以后,莫光祖年年向后黎王朝称臣进贡,成为苟延残喘的附庸政权。
  明崇祯十一年(安南莫朝隆泰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莫光祖病逝,庙号光祖,谥号惠元皇帝,由其次子莫敬完嗣位。
  莫敬完:(生卒年待考),越文名M?c K&nh Ho&n,亦称莫敬宇(M?c K&nh V?);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高平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十代君主,莫明宗(M?c Minh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三十九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完是莫光祖的次子,于明崇祯十一年(安南莫朝隆泰七年,莫朝顺德元年,公元1638年)莫光祖病逝后继位,是为莫明宗,改年元&顺德&。
  莫明宗在位期间,后黎王朝于清顺治元年(安南莫朝顺德七年,公元1644年)再次大举进攻高平,被莫明宗指挥军队击败。
  清顺治十八年(安南莫朝顺德二十四年,公元166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遣使敕封莫明宗为归化将军、安南都统使。
  清康熙元年(安南莫朝顺德二十五年,公元1662年),莫明宗聚集军队于谅山七泉地区,企图恢复被后黎王朝夺取的土地,但被后黎王朝击败。
  清康熙五~六年(安南莫朝顺德二十九~三十年,公元年),后黎王朝发动北伐,再次攻占了高平,莫明宗遁往云南避难。
  清康熙八年(安南莫朝顺德三十二年,公元1669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派遣李仙根、杨兆二人出使,逼迫后黎王朝归还高平四州予莫明宗,莫明宗得以再次返回高平。
  清康熙十二年(安南莫朝顺德三十五年,公元1673年),中国大陆爆发了著名的&三藩之乱&,莫明宗错认形式,在高平公开举兵声援吴三桂。
  清康熙十六年(安南莫朝顺德三十九年,公元1677年),后黎王朝煕宗章帝黎维祫诏令宰相郑柞,以丁文左为将,再次讨伐盘踞高平的莫朝。莫明宗兵败,再次逃往广西龙州。
  清圣祖闻知此事,诏命后黎王朝归还其土地,但后黎煕宗章帝上表揭露莫氏协助吴三桂叛乱,请求大清政府不要再支持莫氏,清圣祖遂作罢。于是,莫明宗从此注定的失国流亡的命运,居于广西来宾忻城地区,改名莫敬耀,成为忻城地方势力,安南莫朝就此灭亡。
  鄚 玖:(公元?~1735年待考),本名莫玖,越文名M?c C?u;广东雷州海康人(今广东海康)。著名明朝将领,越南鄚氏开派始祖,明香国(港口国)缔造者,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鄚玖本姓莫,及至侨居越南后,因避免与篡黎自立的莫登庸的家姓相混淆,便在自己的姓上加上&邑&字旁,成为&鄚&氏。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越南河仙镇的华人领袖及实际统治者。
  其实,鄚玖家族原本就为鄚氏,其改莫氏是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变更简改为莫氏的。在史籍《唐书》中记载:&开元十三年春二月丙子,改鄚州为莫州,梁州为褒州,沅州为巫州,舞州为鹤州,泉州为福州,以避文相类及声相近者。&其时许多鄚氏亦顺应简笔为莫氏。
  在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腐败的明朝被满清政权灭亡后,鄚玖因不愿受满清政府的统治,率部下南迁侨居在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地区(今越南河仙、坚江一带),并对该地区进行积极开发和管治,及后向越南旧阮称臣,获授河仙镇总兵一职,使之成为繁荣的印支半岛城市,并备受当地各姓华侨群体的尊崇。
  之后,鄚玖在河仙地区大力发展势力,招流民于富国、陇棋、芹渤、奉贪、沥架、哥毛等处,立七村社,实质上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当地人称明香国(越南语为Minh Hoa H?ng)。从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起,所统辖之地被称为&港口国&(越南语为C?ng Nh& n??c)。
  鄚玖曾旅行菲律宾及巴达维亚,向欧洲人学习施政方策及自强自卫之方法,招徕海外诸国的客商,一时间来自中国、越南北部、暹罗等地的船舶从四面八方荟集于此。河仙成为人烟辐辏、华夷杂处、经济繁荣的国际性港埠,安南人曾有&桅帆多得不可胜数&之记载,号称&小广州&。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鄚玖因病去世,其子鄚天赐继位。
  鄚天赐:(公元年),本名莫天赐,越文名M?c Thi&n T?,又名莫琮,越文名M?c T&ng,字士麟,号树德轩;广东雷州海康人(今广东海康)。著名明香国(港口国)第二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六十四年,终年八十一岁。
  父亲鄚玖来自广东雷州半岛,母亲是越南女子。
  鄚天赐自年少时起便十分懂事,因此普遍得到河仙民众的支持。据越南史书《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所载,&昔公名天锡,自十八岁辰(&辰&即是&时&,因阮朝避嗣德帝讳而改),凡丧祭之事,竭孝敬之诚,人民咸感戴焉。&由于他大方得体,因而曾&奉表诣阙奏陈&,受鄚玖委派为出使越南阮朝廷的使节。
  清雍正十四年(公元1736年),明香国的缔造者鄚玖去世,鄚天赐继承父亲阮朝河仙镇总兵一职,成为十八世纪越南河仙(今越南坚江)的实际统治者。
  鄚天赐继位后,继续周旋于越南阮朝、柬埔寨高棉和泰国暹罗之间,使河仙地区成为十八世纪中南半岛举足轻重的华侨王国。其后,鄚天锡在河仙建起规模宏伟的府城,对内积极推行文治,创设&招英阁&,聘请号称&十八英&的十八位著名儒士,以文治国,使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得以宏扬,对外则贯彻其父的亲越南旧阮政策,继续称臣以保安宁。
  河仙地区终究是由各国外来侨民建设而成,所以鄚天赐亦重视侨民们的安居乐业。有见及此,他建立起一个长五百米、宽一百米的大长方形府城,河仙周围出现多条村庄,让高棉人、华人、马来人、占人等,都在府城里得以定居。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高棉宫廷发生内乱,继而蔓延成为长达数年的内战。在此期间,大批难民及王室人员流亡到河仙地区,鄚天赐皆给以援助,&大发储积仓赈济,流民莫不感恩戴德&。
  在高棉王国战乱期间,王族昭螉尊(Preah Outay)逃到河仙,请求支援。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鄚天赐经过阮朝廷的许可后,便领兵护送昭螉尊归国夺位。昭螉尊获得王位后,为了答谢鄚天赐的协助,便将香澳(今柬埔寨西哈努克市)、芹渤(今柬埔寨贡布)、柴末(今柬埔寨Banteay Meas)、真森(今柬埔寨茶胶省南部)、宁琼(今柬埔寨江城江左岸河畔)五州都割让给鄚天赐。另外,鄚天赐又开拓了高棉的龙川(今越南金瓯、沥架、芹苴)、镇彝(今越柬边境)等地,设置了各级官属。至此,河仙镇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暹罗遭受缅甸王国的入侵,阿瑜陀耶王朝灭亡,王族昭翠等人又逃到河仙地区,以求鄚天赐援助他们复国。适值祖籍广东澄海的郑信起兵驱逐了缅甸军,成为暹罗新国王,即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披耶达信王(郑昭)。为了斩草除根,郑信向鄚天赐要求交出阿瑜陀耶王朝流亡王族。
  鄚天赐一直对郑信存有戒心,武世营在《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中记载:&鄚天赐素知彼奸计,将有自大之策&,因此派出水军在曼谷对出水域窥探虚实。不料,河仙水军遇上了飓风,唯有撤回。自此,鄚天赐与郑信的关系便转趋紧张。其后的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鄚天赐再次派遣战船攻打暹罗,但并不凑效,河仙军队更因遇上瘟疫而仓卒撤回。
  清乾隆三十四~三十五年(公元年),鄚天赐正忙于征讨郑信之际,河仙内部却爆发了两起动乱,虽然最后都被鄚天赐所平定,但亦导致河仙元气大伤。而在暹罗方面,经郑信平定乱局后,已经&锐气正盛&,开始有意入侵河仙。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郑信率军入侵河仙,鄚天赐率领军民与之&相持十余日,城内一人挟作十人之役,尚不能充数。军疲将困,而无退心,决守死战。&但因暹罗军利用&西洋石机铳射伤我军甚多&,鄚天赐军已无力抵抗,而他先前向越南阮氏政权要求援军,又遭驳回。于是,在全线溃败的残局下,鄚天赐只好登船逃亡到嘉定(今越南西贡),河仙地区遂被郑信所占领。
  在河仙遭受郑信侵占的同时,越南辖地内爆发了&西山之乱&,对阮氏政权造成巨大威胁。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越南阮氏朝廷为了能专心平定西山之乱,去除后顾之忧,便先维持河仙及南方的安定,派军攻击郑信军队。经过一轮军事摩擦和外交交涉后,郑信同意撤出河仙地区,鄚天赐乃得以返回河仙镇。
  鄚天赐从继任为河仙镇总兵开始,便接受越南旧阮政权的册立,并执行&递年出洋,采富贵物,诣京上进&的藩臣之礼。到西山之乱爆发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旧阮的首都顺化(今越南平治天省会)沦陷,阮主阮福淳逃到嘉定,鄚天赐便到嘉定与之会合,并伴随护驾。鄚天赐向阮福淳提出&乞中国兴师殄灭群凶,复我南国土宇&的复国方案,可惜因西山阮朝大将阮惠的穷追猛打,旧阮的主要领导人物阮福淳及阮福晹终被擒杀,而鄚天赐则侥幸逃出阮惠军的追捕。
  阮惠军击灭旧阮政权,建立了西山阮朝(西山阮),随即向鄚天赐招降。鄚天赐的答复却是:&我臣事南天已二世矣,心如铁石,虽死不改,其志安肯与汝贼辈作逆天之事乎?&其后,鄚天赐深知难以抗敌,便经富国岛逃入暹罗。而他所统治的河仙则落入西山阮朝手中。鄚天赐在暹罗则获得了郑信盛情款待,据家谱文献《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的记载:&郑昭迎笑曰:&昔以失和而相伤,今以成好而相结,幸无念旧恶。&&招待鄚天赐的用品均极为名贵,&食物器具皆是金玉,同王侯品格&,鄚天赐在这里,看似可以得到郑信的保障。
  虽然鄚天赐曾与郑信一度为敌,但到了旧阮政权覆败的时候,鄚天赐亦不得不投靠郑信。然而,由于错综复杂的印支半岛形势及越暹关系的不稳定性,令郑信最终亦对鄚天赐持不信任态度,后来更是迫令其自杀。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高棉王朝再次发生王室内争,以安南广南阮王宗室阮福映为首的旧阮势力派军干预,重新设定了柬高棉王位。据学者戴可来的考证,阮福映的这些举动,对于以高棉保护者自居的郑信而言是明显的利益受损,故此令他对鄚天赐开始心存猜疑。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一艘暹罗商船遭到拥护旧阮势力的将领杜清仁所劫掠,郑信命鄚天赐派人向杜清仁查问,但不见回报。而西山阮朝得悉该事件后,便设下了反间计,制作了一份假密函命人带到暹罗,以使郑信相信鄚天赐打算跟杜清仁&里应外合,以攻暹地&。碰巧杜清仁在此时派出水军在海上防御西山阮朝的军队,暹罗探子便向郑信回报了这批水军在海上游弋的消息,令郑信对这份假密函更是深信不疑。
  于是,郑信随即严刑审讯及杀害了数十名与旧阮政权有关的人员,至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农历10月5日,鄚天赐亦被郑信赐予&饮义薨&,蹊跷地在暹罗为越南阮福映的旧政权&殉节&了,终年八十一岁。
  鄚天赐在越南家喻户晓,受到国人的尊敬,因此在其逝世后,越南的诗人们纷纷到供奉他的祠堂里祭祀拜,书写楹联甚多,以示对他的尊崇。后人亦将鄚玖、鄚天赐及他们全家人合葬在一起,供世人凭吊。
鄚天赐去世后不久,暹罗国(今泰国)亦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披耶达信王郑信最终被属下将领郤克里所推翻,其后又派军进占了河仙地区。当时,阮福映(Nguy?n Ph&c Anh)为了在越南争霸,便与暹罗结成盟友,而鄚天赐的子孙亦得以返回河仙镇。
  从公元年间,河仙地区先后由鄚子泩(鄚天赐之子,公元年在位)、鄚公柄(鄚天赐之孙,公元年在位)相继担任镇职。
  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阮氏王朝在南越地区正式设置了嘉定府,把居住于该地区的华人商贾、明香国居民等全部编入户籍,统称其为&明香社&。鄚子添(鄚天赐之子,公元年在位)继任镇职,先后依附于暹罗政权。
  及至清嘉庆七年(越南阮朝嘉隆元年,公元1802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应阮福映之请,出兵统一了越南全境,助其建立了阮氏王朝。阮福映从此自称嘉隆王,定都富春城(今越南承天顺化),归附于满清政府。清嘉庆八年(越南阮朝嘉隆二年,公元1803年),清仁宗敕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随后在越南全境华人聚居之地普遍设立&明香社&,近百万三圻地区的华人皆&在社&。
  到清嘉庆十四年(越南阮朝嘉隆八年,公元1809年)鄚子添去世,阮朝嘉隆王开始更改委任其他官员直接镇守河仙。
  在阮朝嘉隆王派遣他员管理河仙后,发现根本就无法操控这一地区,混乱了六年后的清嘉庆二十一年(越南阮朝嘉隆十五年,公元1816年),鄚公榆(鄚天赐之孙,公元年在位)被阮福映重新委任为&河仙镇叶镇&,即&协镇&,但同时亦派遣阮朝官吏为&主镇&,河仙鄚氏家族已不复昔日的独立内政之景象。
  到了清道光七年(越南阮朝明命七年,公元1827年),阮朝明命王阮福晈将各地华侨社、庄、铺凡称&明香&者,皆改称为&明乡&。
  至鄚公材(鄚天赐之孙,公元年在位)执掌河仙镇第三年即清道光十三年(越南阮朝明命十三年,公元1833年),越南爆发了襄安府保乐州(今越南高平保乐)的知州农文云发动的大规模反阮运动,农氏集团先后率军攻占了宣光、太原、高平和谅山等地,一度还入驻河仙地区,后又借助崇山密林打游击战,使阮朝官军疲于奔命,但鄚公材也因此陷入了这次&逆党叛乱&的事件,被阮朝军队捕捉,押到都城富春府去审问,结果一去无返。
  从此以后,历史上再也没有鄚氏子孙继承河仙镇的管治职务了,越南境内也再无&明香国&、&明香社&之称。但直至今天,称&明乡&者则比比皆是,其实还是一回事。
  目前,越南境内多达53.6%人口的&明乡祠族&,不论其目前是什么姓氏,皆为华人后裔。如果你去越南旅游,遇到的友好越南人都会悄悄告诉你:T? ti&n c?a ch&ng t&i r& r&ng Clan或T? ti&n c?a ch&ng t&i l& nh?ng ng??i c?a Trung Qu?c Nh& Minh (我们祖先是明乡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闵月专剧情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