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英语美文阅读美文映像里面的一首诗《伶人》

[转载]【泛舟诗词】学生讲座系列之八:(唐慧帆)一入空门万念消——王维的云水禅心
一入空门万念消——王维的云水禅心
&&&&&&&&&&&&&&&&&&&&&&&&&&&&&&&&&&&&&&&&&&&
(诗词研究小组成员:唐慧帆、韩燕真)
&&&&&&&&&&&&&&&&&&&&&&&&&&&&&&&&&&&&&&&&&&&
&&&主讲人:唐慧帆
他,从时光深处走来,守着一颗云水禅心,在大唐的风雨中,诗意地栖居。
他,在众人的惊愕中摔碎了胡笳,却难以抹去心头难言的憾恨。
他,用风格各异的诗文,惊艳了那一座古老芬芳的城,亦在,
没错,我们讲的是王维,有着一颗云水禅心的“诗佛”王维。先来看看他的资料。王维,字摩诘,他的名字源自《维摩洁所说经》。度娘告诉我们,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而“诘”是“匀称”,&“维摩诘”全称即为无垢。然而,王维的名和字却把“维摩诘”分开了,就很奇葩地变成了名“没有”字“污秽”了,不知道王维他妈妈知不知道,而王维自己知道了又是什么感受?王维受母亲的影响,也是信仰佛教的,这个在后面我们会说到。&&&&
王维是太原王氏的人,太原王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姓世族,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至唐朝都显赫非常,是五姓七族高门。王氏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太原王氏的始祖乃是秦始皇时期的大将王翦。《世说新语》里记载的东晋名臣王述和他的儿子王坦之就是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所以一定程度上讲,他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当然我在这里也就是乱扯亲戚了。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还有唐朝的著名诗人王之涣。
我们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一)谁家翩翩状元郎,和大家一起探究的是王维为何少年得志:(二)世事浮云何足问,我们共同走过王维仕途上的起起伏伏;(三)白首相知犹按剑,和大家一起来了解王维的亲人朋友;(四)山中习静观朝槿,让我们在王维诗歌里感受宁静安详的禅意。
(一)谁家翩翩状元郎
这一讲主要介绍的是王维的艺术才能。有句话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王维是个多才的人,弹得了琵琶,画得了山水。先看他在音乐上的造诣吧。王维进京则红遍长安,人们朗诵他的诗作,宁、薛诸王把他当作上宾看待。文人们都以结识他、得到他的诗作为荣。每次聚会,只要有他出席,最尊贵的位置必然是留给他的。
某日,他正在昭国防的庾敬休的家中做客,有人送来一幅奏乐图,画中的乐师们手持各种乐器演奏,一群舞女翩翩起舞。众人争相传看,不知应该如何题名。王维见了之后说:“这是演奏的是霓裳羽衣的第三叠第一拍。”有人不信,于是特意请来乐师演奏《霓裳羽衣曲》,到第三叠第一拍的时候,所有人的姿势竟真和画上的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由此可见,王维的音乐才能是非常高的,每叠每拍都能够拿捏得准确无误。
接着是绘画,大家都知道苏轼有句评王维画的句子:“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叫《伏生授经图》,现在在日本市立美术馆,这很可能是唯一流传下来的王维的画了。这张图是网页截取,这是一条在2011年《伏生授经图》在上海展览的新闻。
王维的画留下来的很少,除了这个是真笔,其他的基本都是后来人模仿的。譬如下面的《长江积雪图》、《雪溪图》、《江干雪霁图》,还有《仿王维江山》,就是后代画家根据王维作品仿作的。像还有《画王维》这一幅,是根据王维的诗句“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而作的画。
在十五岁前后,王维和弟弟王缙就离开了家乡,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进行活动,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由于王维才华出众,来到两京之后,得到了达官显贵们的欢迎和鼓吹。初来京师就受到欢迎的王维心情畅快,精神抖擞,豪气冲天。他的《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代表了他早期的心态和诗风。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这里的“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都能体现王维年少时的壮志凌云。这里我们先来看看王维中状元的事。
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玉真公主的后门,公主曾授意京兆试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王维也这么想做,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荐。但歧王自知权势比不得上公主,不能与公主争,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番。岐王让王维带着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说是带酒乐来为公主奉宴。公主看见王维后,问岐王说;“这是何人?”岐王回答说;“是个懂音乐的。”让王维给公主独奏新曲。王维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公主问王维:“此为何曲?”王维起身答道:“是《郁轮袍》。”公主甚感惊奇。
岐王趁机对公主说:“此人不只长于音律,若说诗,更佳,简直无人能超过他。”公主更感惊异,问王维是否有写就之诗,王维从怀中拿出数卷诗献上。公主看过之后,惊奇不已,说;“这都是我所诵习过的,从前以为是古人之作,原来就是你写的!”于是让王维更衣,不把他当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王维风流蕴籍,而且说话风趣,大为座中各位贵人所钦重。&岐王见时机成熟,便说:“若教京兆府今能以此人为解头,诚为国家的荣光。”公主随即对王维说:“你若要取解头,我当全力荐你。”于是改荐王维,王维做了解头,一举登第。
从中可知,王维少年时代便成为引人注目的名人。开元九年(721年)中状元时,王维年仅21岁。中状元后,释褐(脱掉麻衣)为官,先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为太乐丞。
&&&&&&&&&&&&
(二)世事浮云何足问
王维做官后,从此便在仕途上起起伏伏。为大乐丞后不到半年,就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这个在《新唐书》里也有记载,司仓参军相当于今天各县的粮食局长并兼管维护市场秩序、收取赋税的。王维从中央乐团副团长的职位降为县属管理工商和粮食的官员,离开了容易接近达官显贵的,离开了自己擅长的专业,王维第一次感受到政治风雨的残酷。我们来看他的一首诗: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执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这是王维的一首怀古咏史诗。前人写西施的诗作不少,多以美色误国的角度来写,而王维却别出心裁,借西施从平民到宠妃这一角度,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会受到恩遇就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人,同时也规劝为了赏识而丑态百出的人不要故作姿态,免得弄巧成拙。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王维也在被赦之列。他离开济州,取道东都洛阳回京侯吏部选,吏部依资格量移使用,不久,可能改官卫州县丞。大概因为官职低微,政治失意,王维很难实现“奋飞”之志,也很难让家人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他还是辞去官职在淇上隐居了。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第二年又升为监察御史,后来奉朝廷命令,以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的名义出塞。王维来到边塞以后,以节度判官的身份在凉州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写下了不少边塞诗,如《出塞》、《凉州赛神》、《送崔三往密州觐省》等作品,都具有盛唐人积极向上、慷慨激昂的情调。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嫖〔piāo〕姚:勇健轻捷的样子。嫖姚校尉,官职名。)
&&&&&&诗中所透露的建功边塞的豪情,正是王维人将中年时发出的金石之声,有并收八荒之气概,具包揽四极之魄力,可见开元二十五年左右的王维,还有心于堂皇事业。再看一首边塞征战诗: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首诗中,王维仅仅截取了军旅生活中一个最寻常的片段:送军情。从一开始,诗歌就营造出一种紧张急促的节奏,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以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作为结尾,在险急的军情后的情景全部付诸作者的想象。全诗以歌谣式的明快节奏起头,突兀的结局却照成了饱满的张力,短短几句,就把战争的紧迫,艰苦表现得十分突出,这首诗在边塞诗中是极为少见的佳作。王维的边塞诗是写的极好的,比边塞诗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还要早几十年,所以也有人说,他是边塞诗的鼻祖。
&&&&&天宝十四载(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领番、汉军队十余万人反于幽州(今河北涿州北),十二月十二日,陷(洛阳)。天宝十五载(756年),哥舒翰兵败被俘,投降叛军,京师大骇,唐玄宗仓皇幸蜀,后宫、百官多未及扈从。安禄山攻破京师长安后,奸淫掳掠,肆意为虐,王孙公子、群僚、百姓,大多沦落叛军之中,受尽苦难。
&&&&&&长安被攻破以后,安禄山在洛阳建立起伪朝廷,并大量搜罗玄宗旧臣,逼迫他们出任伪职。王维当时文名甚盛,也被安禄山授予伪职,但他不愿意接受伪职,于是便服药称痢,装哑,企望以此摆脱安禄山的纠缠。但安禄山并没有放过他,而是强行授给伪职给事中。王维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上任,安禄山就把他囚禁在菩提寺中。
但是,国家沦丧,梨园弟子们个个心中哀痛,都不愿为安禄山奏乐。乐工雷海青更是忍不住内心愤慨,在演奏中摔碎乐器,向着西京的方向失声痛哭。安禄山非常生气,命令军士将雷海青绑在殿柱上,肢解而死。当王维的好友、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另一位著名诗人裴迪将此消息告诉囚于菩提寺中的王维后,王维既深受感动,又悲痛万分,于是吟了一首诗,名为《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其实,这首诗还有个长长的名字——《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从诗题可以看出王维对叛军的态度。在这首诗的那串长名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王维根本不认同安史叛军的正统地位,在他的心中,只有大唐王朝的天子,才是百官应该朝见的天子。
&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唐王朝收复了东都洛阳。唐肃宗返回长安后,王维等依然被严惩,王维等被判为三等罪,有可能被流放或远贬外官。因为《凝碧诗》的存在,加之在平叛中功绩卓著的王维的弟弟王缙(时任刑部侍郎)愿以己官为兄赎罪,肃宗才特加宥免。而后几年,转任各种官职。
&&&&上升的官职,不仅给王维的心灵带来安慰,反而让他进退失据、左右为难,觉得愧对朝廷和弟弟。他只有更加专注于佛学,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安放之所,稍获慰藉。佛学,成为他逃离现实的避难所,成为他安放心灵的港湾。中年的王维,是一个进退失据的官员,也是一个愧对世界的常人,最后成为一个吃斋念佛的诗人。
我们来看个视频,回顾一下他的一生。这是纪录片《天人长安》的节选。
(三)白首相知犹按剑
现在我们来看看王维的感情世界。在大历以前的盛唐诗人中,其婚姻问题被堂堂正史所载入者,仅为王维一人。但王维的婚姻问题尽管为正史所载人,却十分筒略,如《旧唐书.王维传》仅云:“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这是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典籍文化”现象。
王维与崔氏结婚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可知不仅无子,而且据此表,还可知王维的四个弟弟均未有世系子嗣。王维在《责躬荐弟表》中又自称是"迥无子孙"。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王维有孩子,但是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所以还是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简单含蓄的句子,可多少人能够如愿以偿呢?所有丧妻的诗人几乎都写过悼亡,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亦或者纳兰容若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可以想象,王维妻子死后,他一定苦受折磨,也许最痛苦的人是无声的,也许就在那时他更坚定向佛了。
“相呴(xu)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样的结局,要么是恨得太深,恨到这世上,从未出现过这样一个人;要么是爱得太深,深到自己此生此世,不敢再回忆起她的分毫,只怕情难自禁,会忍不住流泪,只敢让这种回忆存在于自己的脑海里。身为佛子的王维,是不会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中,所以才没有为妻子写悼亡诗吧。王维的爱情我们虽没有知道太多,但他的感情细腻如丝,从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首咏物诗,五言绝句清新自然,平白如话,王维写得情丝婉转而情意深长。王维虽满腹经纶但总以最寻常的词句,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形象,含蓄淡雅。
王维有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诗里有这么一句——“吾谋不适用,勿谓知音稀”,看来他的知音还不少,所以来说说他的朋友们。王维的一生,朋友很多,有在边塞的崔希逸,有音乐知音李龟年,他的友情也被后人津津乐道。这里,我们只说五个人,分别是张九龄、杜甫、孟浩然、王缙和裴迪。
【张九龄】
张九龄是这里边官职最大的人。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作为的最后一个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作出了积极贡献。擅长,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被誉为诗坛“第一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被唐玄宗任命为中书令。王维也随后被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看看这首《献始兴公》: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王维第一次摒弃了自己含蓄的风格,很坦然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我本来意欲隐居一辈子,不想因为富贵去拜见王侯,但听说您是一位为国为民的贤者,既不结党营私,也不故意避嫌,所以特地来问您,我这样埋没多年的人,是否能得到您的重用?“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就可以体现王维此时为国为民而非趋炎附势的心意。
可好景不长,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他不顾形势凶险,给被贬荆州的张九龄寄了首诗: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这首诗里,王维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深深怀念,和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追忆往事,诉说自己仕途的坎坷及对张九龄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和张九龄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杜甫,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先来看首诗:
解闷十二首(其八)
&不见高人王右丞&,
蓝田丘壑漫寒藤。
最传秀句寰区满,
未绝风流相国能。
在我们课本里《解闷十二首(其六)》是写孟浩然的,这其八就是写王维的。来看看这首诗的意思:好多年不见高人王维了!(注意,王维在杜甫眼里既不是诗人、朋友,也不是个画家,而是位大能人、高人。)想那蓝田别墅早已挂满了寒藤,你的山水诗依旧有人传诵,你的遗风流韵也并未断绝,辅佐国家的才干也依然被人传颂!王维已于上元二年(761年)故去,也就是说,杜甫在六年以后,在夔州忽然想起这位老友,画家,诗人王维。需要说明的是诗人不是“怀”,不是“哭”,不是痛悼,不是“殇”,而是“解闷”,借王维的怀才不遇来抒发自己心中的郁闷。
在安史叛军中,王维不得已接受伪职,尽管并未上任,却受到朝廷的严遣,也备受时人和后人指责,而同样陷于叛军却幸运逃脱的杜甫却更能理解王维,他在《奉赠王中允》中说:
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
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
杜甫将王维比作南北朝时出使到北方被迫为官的庾信,说他们都是迫不得已担任伪官,但他们心中仍然装着故国,病不是真病,而是为心恋唐王朝诈病,且此志三年不改。然而,此心难得天子解,唯有诗人杜甫知,杜甫要为王维吟诵卓文君的《白头吟》,以感慨王维的尴尬处境和凄凉心境。但杜甫的这种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王维和杜甫关系的确是不错。
&&&&&&&&&&&
【孟浩然】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他是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王维与他,就是这样认识的。
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这个人我们并不讲很多,他们之间有许多事都能证明他们俩之间的友谊。我们就拿孟浩然的去世来说吧。孟浩然的去世,是一个意外。《孟浩然集序》中说,孟浩然“疾疹发背”,将要好的时候,王昌龄来襄阳游玩,二人“相得甚欢,浪情宴谑”,结果,导致孟浩然疾病复发而亡。王维路经襄阳,为好友的去世痛哭失声,写有《哭孟浩然》诗: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诗中以汉水东流比喻人之生命一去不返,以“江山空蔡州”比喻孟浩然的人生价值。蔡州,代指孟浩然生活过的地方。意思是,我来到襄阳,却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好友了,只看见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你的去世,让江山失色,令文雅难继,使蔡州城的存在都失去价值。诗中包含着王维对孟浩然的思念和肯定。后来王维在郢州刺史亭画了孟浩然的画像。来此做官的郑成仰慕王维才华,不准别人破坏此画,还特意将这座亭子改为浩然亭。
&&&&&&&&&&&
王缙,尚书右丞王维之弟。唐代大臣,诗人。少时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事迹收录于《金石录》、《唐书本传》、《述书赋注》。
他们兄弟间感情深厚用一生的经历就足以证明了。他们一起进京。一起当官儿。哥哥受难不惜辞官为哥哥消灾为让弟弟能早日返回朝中。王维上《责躬荐弟表》为弟弟请调回京。哥哥死后应唐代宗之意,为哥哥整理诗文四百余首,作为《王右丞集》流传下来。还可以再看一首诗感受一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首即事感怀诗,古往今来,诗人们写游子思乡的佳作很多,而王维这短短四句诗却流传至今,打动无数人的心。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去,每次到了团圆佳节就会格外思念家中亲人,这种情感体验几乎人人都有,但是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的诗能这样用最为简朴的话语写出这种最为常见的感情,一经王维道出,就成了千古名句。
裴迪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他开元末在张九龄荆州幕府,后到长安,曾隐于终南,《唐诗纪事》卷一六云:“迪初与王维、兴宗俱居终南。”王维得辋川别业后,常“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王维在与裴迪唱和的诗中,多称迪为“秀才”,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云:“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以佯狂遁世的接舆喻裴迪,可见天宝年间,裴迪有较长时间未居官,过着隐逸的生活。在隐居中,他逐渐接受佛教思想,从中获得精神安慰,《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里道:“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裴迪今存诗二十八首,都是同王维的赠答、同咏之作;而王维集中同裴迪的赠答、同咏之作,则达三十余篇,其数量超过王维与其他任何一个作者的这类作品,由此即可见两人之间交往的密切。
又从王维的宽慰裴迪,和裴迪的冒险到菩提寺探望王维(时维被叛军拘于寺中),也可看出他们之间互相关心、患难与共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两人的思想、志趣相合作为基础的,用王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携手本同心”。&我们来欣赏一首诗:
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道出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漠然态度,人情世故也就是那么回事,不必太在意、执着。“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道出了在官场上宦游的世态炎凉。“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两句是景物的描写,对作者的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景物的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道出了作者的心声:我在官场打拼这么些年,觉得世间的事物都如浮云一样,不足挂齿,还不如及时行乐,过属于自己的逍遥自在的生活。
不论怎样,我一直觉得,裴迪有王维这样一个大哥,王维有裴迪这样的小弟,都是件十分幸运的事。
(四)山中习静观朝槿
王维接触禅宗,首先是从北禅宗开始的。在他年少的时代,由神秀、普寂等人所传的北禅宗在中原十分兴盛。而接受南宗禅,主要是从与神会的交往开始的。神会是六祖禅师慧能的弟子,在慧能死后,到中原的南阳一带广泛传法,使南宗影响超过了北宗。
开元二十八年,王维在殿中侍御史任上知南选,路过南阳,王维向神会询问怎样修道才能达到解脱,神会回答说:“众生本自心静,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王维十分惊叹,向在座的人称赞神会“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此后,王维和神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王维一生经历坎坷,曾一度被贬官。他一生习佛,最初是因为风气的习染,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政治上的压抑,佛理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安慰。我们来欣赏一下王维的禅意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的意思很好懂,一看就是描写景物的。然而它的的精妙之处,是在于“动静”对比衬托出来的诗情画意。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此时,夜深人静,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我们再来读一首小时候背过的诗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同上首一样,也是写景,其实不然。“不见人”故山空,人语响反衬“空”,“但闻”突出静,于是一种悠远深邃的禅意跃然纸上。接着描绘出一幅绚烂的图画,夕阳的光辉洒落在空山的青苔上,寂静中闪耀着光芒,表现了一种禅静的心境,静中有动,寂里含喧,一动一静具为诗人心境的外化,都是禅意的渗透。全诗表现了“空、寂”的境界,正是王维禅学修养的完美呈现。重要的事情讲三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开头就着一“空”字,突出了山林的空寂,也隐隐透露出王维隐居的闲适心境,暗扣了禅宗所说的“无念”的意境。紧接着两联,以“新雨、明月、水石、青松、清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琉璃世界的美好画面。作者用“动”打破了这美好画面的寂静,转入对人物的描写,静中带动,动中参静,表现出一种清爽的生机。可以说王维在这里一反传统文人悲秋的习惯,这正是禅宗“自性”真髓的外现。所以,明儒王士祯说《山居秋暝》是“字字入禅”,诚乃实言。这些也可以算是王维被称为诗佛的原因吧。
&&&&&&&&&&&&&&&&&&&&&&&&&&&&&&&&&&&&&&&&&&&&&&&&&&&&&&&&&&&&&&&&&
&&&&最后看后世人眼中的王维:
“摩诘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画。”——王鏊(明)&&&&(评画)
“右丞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水镜渊渟,洞鉴肌理,细现毫发,故落笔无尘俗之气。——吴宽(明)&&&&&(评人品)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去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实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焉能至是乎。——赵殿成(清)&&&&&&(评诗)
“摩诘恬诘精微,如天女散花,幽香万片,落人巾帻间。每于胸念尘杂时,取而读之,便觉神怡气静。”——田雯《古欢堂杂著》(清)&&&&&&&(评诗)
我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疯狂阅读美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