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东 省妇幼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吗

庞岩(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_百度百科
?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特聘书法教授、青岛名家书画院院士。[1]
书法就像一座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她需要你用一生的经历去挖掘,永无尽头,几千年的书法文化和历史仅靠常人短暂的百年人生,何之以求。
会员、国家学校特聘、青岛名家书画院。
庞岩艺术简历
庞岩 六十年代生于津门,成长于北京海淀,青少年时期便喜书画,至今笔耕不辍。师从刘文华、崔胜辉二位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有着二十多年习书经历的庞岩,始于大学期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室的古籍整理工作。庞岩选择汉隶 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以博观约取、融会贯通为追求目标。
庞岩的隶书,取法丰富而无驳杂之嫌,面目一新而又气息高古,守法而不拘于法,亲古而不泥于古,已然初窥秦汉之堂奥,略得苍茫浑朴之气象。
庞岩又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这正是一个学者必备的素质。作为一门学问,无论在形而下的技术层面,还是形而上的神采、思辨层面,书法艺术的表现力都取决于线条极其空间分割的准确程度和精微变化。没有这种近于刻板的认真精神,很难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也就难以做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其结果必然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庞岩的认真可谓深合于古人。
庞岩用欣赏秦汉辞赋的视角阅读隶书,尤其是汉碑中的那些鸿篇巨制,体味书写者汪洋恣肆的胸襟。充盈于作品中的苍茫浑穆之气,体现了庞岩对隶书美的理解,是他长期探索参悟的结果。
庞岩曾经接受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对经典充满了景仰敬畏之心,坚守经典的功夫已经做得初具规模,对于书法的继承与出新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假以时日,定能达到化古为我,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境界。
“诗有别才,非关书也”,作字亦复如此。庞岩的隶书,古法精纯而又气韵生动,典雅之中时出纵逸,细品之下,当可窥得其人于书之“别才”。
作品入选2009年,201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优秀作品评选。
2011年入选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
2011年入展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
2011年在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2011年教学成果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
2012年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2年入展全国“乌海杯”书法作品大展。
2012年入展全国首届临帖展。
2013年创办书法教育网站
.首都之窗[引用日期]马立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_百度百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马立武,甘肃镇原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庆阳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行书委员会委员。[1]
马立武人物简介
马立武,笔名碧泽,斋号正居[1]
,1973年12月生,甘肃人。
马立武书法新作
现为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庆阳市书法家协会委员会委员、行书委员会委员[1]
马立武作品风格
楷书师法晋楷,作品简静隽永,婉而不媚,不温不火,深得晋人三
马立武书法
昧。在继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貌。行草以二王书风为基调,风格多变,或清雅流美,或沉郁激越,能化意入书,随势写形,善于扑捉书写的瞬间感觉,出于经典而不乏时风,作品颇有宋人风采。
马立武学书经历
师从张传凯、王学岭、胡立民等名家。学书有三十多年,三岁开始
马立武书法
学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转学赵孟頫行书,年龄稍长在孙过庭《书谱》上下过十余载功夫,2000年后受王铎、傅山影响较大,强调作品的视角效果,现上溯二王。
马立武书法认识
学习书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不但要下工夫,最主要的是要喜欢,要
马立武篆刻
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自觉地下功夫。在具体学习中,一定要入帖,学习古人的经典法帖,要从源头上学,千万不要学现代人的东西。变和创新要有依据,要从经典法帖中出来,要有根。这样才能走的更深更远。
马立武人物成就
作品入展及获奖情况(中书协主办):
马立武书法
第一、二、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1]
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1]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1]
“、埇桥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1]
全国首届“杯”书法篆刻作品展[1]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1]
全国首届“铁人杯”书法篆刻作品展[1]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1]
首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1]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1]
全国第二届“赵孟頫杯”书法篆刻作品展[1]
全国“金山岭、长城杯”书法篆刻作品展[1]
“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1]
“朝圣敦煌”全国书法作品展[1]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提名[1]
“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1]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获奖[1]
马立武书法新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三等奖等[1]
作品曾发表于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教育报、甘肃日报、等刑物。[2]
马立武社会活动
由中国书协主办、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
马立武小楷局部汉
展》中,马立武、杨浩奇获得入选提名。[4]
马立武与焦宏泽、董小宁等人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展。[5]
2013年9月,与张永琦、张波、董小宁四人在甘肃省艺术馆举办“墨舞当歌”镇原四人书法作品展。[6]
马立武人物评价
博学善思 智性书写——马立武书法管窥
一次,我的一位和马立武很熟的朋友这样说,别
人是用经验写字,立武是用智慧写字,此言一出,让我咀嚼了很久,觉得有意思、有道理——确实如此。在中国书法发展到今天,入国展的难度似乎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马立武将2013——2014年搞成了“马立武年”——至少在庆阳或甘肃书坛是这样的:2013年他入国展7次,2014年截止10月已经有9次入展,其中在“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中获优秀奖。这样突出的成绩使他成为庆阳书坛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于是一些关注书法的人士和渴望成功的书界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的焦点对准了马立武,想探究其中的奥秘与缘由,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3]
马立武出生在被誉为“中国书法之乡”的甘肃镇原,自幼耳濡目染,家父叔伯、乡贤老师等各界人士的崇书之风,深深地影响着他,而聪颖好学的他小小年纪
马立武书法新作
便比同龄的其他同学写得一手好字,小学的墙报、板报成为他独享的艺术舞台。年岁既长,他便流连于乡邑的书画交流场所与邻人亲友的藏品之间,眼愈高,手愈勤,十几岁已经能提笔创作了。 现在在他的“正居”仍然留有他十四岁时的墨迹。[3]
立武自名其斋为正居,意为正大、正直、正义、正气之
马立武书法新作
意,是绚烂之后的方正,是险绝之后的平正,而绝非简单的端正,寓做人与做书的道义追求于一体,很有深意。我与立武相识很久了,对这个小兄弟的为人十分敬佩,他热情、精干、睿智、有情趣,精力充沛,有一咱别样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他的一副好嗓子也为他赢得了不少人气,故而在西峰书坛人缘很好。他从90年代中期由
马立武书法新作
镇原徙至西峰习书经商,可以说至今已双获丰收,生意上兴隆昌达,收益如意,艺术上渐入佳境,领先群伦,授徒传艺也相当不错,享有佳誉。他有儿有女,有房有车,有名有利,有情有义,可谓在功人士,幸福家庭。[3]
立武习字从欧阳询入手,先立构架,勤习既久,后入魏碑,取其方整烂漫之象,再于草书上下大功夫,费时十余年,小草、章草、大草、狂草均有涉及,期间书风受被称为“流行书风”的时风影响,朴拙、率稚、恣肆。2007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在镇原举办的临摹与创作培训班,对他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为期一周的培训辅导转变了他的理念,使他很快进入到全新的渠道。他毅然否定了之前的一切,包括已经取得的成绩。他将书法学习和创作的重心转移至行书领域和小楷方面,借鉴当代书法创作风尚和形式设计因素,潜心研究古代圣贤经典作品的全部信息,将字由大变小,融古帖和心得于一炉,大有所成,转到了书法创作的高速
马立武书法新作
公路。他善于经营字内空间,在幅度不大的范围内穷极变化,将笔锋的藏露、顺逆、方圆与结字的大小、收放、奇正等巧妙结合,变换出千姿百态的字的个体,这些个体既有渊源出处,有着一种不同凡响的姿态和情趣。同时对于章法和整体设计,他也是有思想、有观点、有办法,善布白,善用印,善补空,既有远观的整体大感觉,又经得起仔细品味欣赏。这样的作品,不入展那才叫怪哩。另外,我有一种感觉,他对篆刻的研究和创作,对他的书法,特别是对局部的空间经营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设险与救险,巧与拙,开与合,实与虚等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对比立武之些年前后的书法作品,也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定向或者定位。他自己讲,不想先定一个调子把自己框起来,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在不断的调整中体会书法的趣味,在不断的变换中书写自己的不同感觉和思想,所以我们看到
马立武书法新作
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他说他有时候有意用不同的感觉书写不同的作品,来检验自己的表现力是否满意,比如在这一件作品中突出方意,在另一件作品中则强调圆意;此幅想着以隶书笔意来写,彼幅计划参入钟繇的意韵等等。这样一来,临就是有目的有方向的临,创就是有意识有思想的创,自然就避免了一般化地重复和平庸。马立武曾用过“意庐”为斋号,这个意字真是恰如其分,他说创作书法就是书写思想,以此观之,确实如此。这也体现了他的匠心独具,或许恰恰就是立武的过人之处。写到这里,我联想到自己在书法教学和创作过程中悟到的一个问题,即书法分离能力或者叫提纯能力是一个高水平书法家的基本素质。就是说在创作中有意用甲时,乙、丙、丁就绝对不要跑出来;或者以甲为主,以乙为辅时,丙、丁也不能出现,乙也只能计划控制量之内;反之亦然。而现实中比较多的情形是,控制不了,分离不清,导致作品面目混乱,特点不突出。马立武的理念和作品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清晰的参照对象。[3]
马立武书法新作
值得羡慕的还有马立武的书法状态。他是个自由文化人,不受制于人,不受无意义的杂事干扰,不需要上班、开会、抄笔记,可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这种自由的气息自然而然地贯穿于他的书作之中。他曾言,在没有其他事的时候,他就是写字、读书、教学生——点一支烟,泡一壶茶,放一首悦耳的曲子,在怡然轻松的状态下任笔纵横,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情景!反正能干的妻子已经把生意和家务打理地井井有条,这会儿他可以全然沉浸在艺术的美景里,与古人神会,和经典对话,优哉游哉!
2013年秋天,马立武与同为70后的镇原籍同道张永琦、张波、董小宁组成书法兄弟,在省城兰州举办了四人书法联展——“墨舞当歌”,取得了圆满成功,广受关注。兄弟四人不分伯仲,相得益彰,组团联展,无论从策划组织还是作品风格都给观众留下清新别致的印象,令人耳一新。既宣传了镇原,宣传了庆阳,也将他们四人整体推向了甘肃书坛的前沿。这个活动本身的启发意义尤其值得我们汲取。[3]
马立武书法新作
我始终这样认为,一个书家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寻的过程,追寻适合自己的笔、墨、纸、帖、体、式,追寻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标准,同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向已定的目标前行。一个书家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智、信念与境界的高下。在我们目所能及的范围内被称为书家的人是形形色色,悬殊甚巨,能被人景仰的人真是不多,立武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书法理念重点强调三个词——线条、悟性、书写。他说,线条是书法的基础,悟性是修养的栽
马立武书法新作
培,书记写是才情的释放。我们曾邀请马立武为庆阳市书协书法大讲堂开第一讲,对大家极有裨益。在他的阐述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思想的独特性和敏锐性,也看到了他的思维的高度以及他对当代国展态势、风向、趣味的精确把握,然后回看他的作品,我由衷地说,的确,马立武是在用智慧写字!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小处、在细节上,更体现在大处、在宏观上。
试问一下,我们能否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书法创作理念的几个关键词呢?[3]
——马克新于2014年国庆节之际
马立武作品欣赏
本词条内所有图片均为马立武作品,请点击欣赏。
欣赏马立武更多精彩作品,请点击下列图册。
.镇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王佐东.寻根中国书法之乡镇原.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265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引用日期]
.每日甘肃[引用日期]
.陇东报[引用日期]
.每日甘肃[引用日期]中国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研究院
研究院动态
毛泽东纪念馆
毛泽东手迹
申请加盟入会
作为创建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既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书法家,毛泽东的诗词是浩瀚宽阔胸怀的真实表达,更是一代伟人智慧的结晶。他的诗词不仅有深刻的哲理内涵,而且从艺术鉴赏方面也更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艺术的臻善完美,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一致崇敬。无数艺术家从毛泽东博大精深的诗词意境中,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精品。国画、书法、摄影、篆刻、戏曲、诗歌、无穷魅力的 ...
中国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国际研究院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国际注册的各界人士组成的艺术机构。本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道德风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团结和联络全国及海内外美术工作者、书画家、文学艺术专家学校、学者艺术爱好者人士,以及联合其 ...杨东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_百度百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杨东亮,男,字晓琰。别署信庐、空斋、观风堂。出生于甘肃平凉。
杨东亮人物简介
杨东亮,字晓琰。
别署信庐、空斋、观风堂。
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成员
书法兄弟团甘肃省召集人
甘肃省第五次文代会代表
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杨东亮入展获奖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信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入展
首届“锺繇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入展
“铁人杯”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入展
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全国书法展——入展
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职工展——入展
“乌海杯”当代书法国际大赛——入展
第四届中国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展——入展
“国艺杯”全国书法大奖赛——最高奖
“鼎元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最高奖
中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三等奖
第二届全国“王铎杯”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五届“商鼎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铜奖
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大展——获奖提名
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提名奖
首届“国粹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优秀奖
首届“芙蓉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
“凯嘉杯”书法篆刻临摹展——二等奖
甘肃省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
第三届平凉“崆峒文艺奖”——三等奖
首届“成纪文艺奖”——二等奖
杨东亮作品赏析书法是一场修行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鹏畅谈书法心路
  《中国航班》记者 曹慧
  ,别署庸堂,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学书以帖派风格为主,并参汉魏碑刻,对二王、米芾等书法用功尤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丰台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展等诸多展览,广受好评。
  初见书法家张鹏,是在他位于近郊顺义区的办公室中。他着一身唐装,沉静淡然,文质彬彬,有着难以言明的文人气质。
  张鹏别署庸堂,取自《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恒久、适中之意。张鹏解释道:“主要是告诫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踏实自律、修为担当才是最重要的。”书法耕耘数十载,他将书法当作是一场修行,既修身,也修心。
  赴京千里爱书郎
  张鹏出生于。因为父亲喜欢书法,自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七八岁时,过年家里写春联,庸堂就会参与其中,跟着父亲写字了。家庭的氛围是他最早的书法启蒙。
  十几岁时,庸堂拜著名书法家利化先生为师,从行书入手,正式开始学习书法。来京后,他结识了恩师吴未淳先生,当时书法界“丑体”书风盛行,但吴老严格要求,让他坚持传统,注重对传统书法的研究和学习。庸堂扎根在二宋元书家的代表书法作品之中,以最大的力量打到字帖里,把经典的东西研究透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为了继续深入学习书法,庸堂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最庆幸的是结识了金石学家韩锐先生、书法教育家卜希D先生。相比于书法的运笔技巧,在学校收获更多的是对书法的文化认识和对未来方向的把握,也开拓了视野。认识到学习书法不仅要把字写好,书法道路走的深入、长远与否,是由自身的眼界和学养决定的,即启功先生所说的‘字外功’。”日积月累,张鹏以气驭笔,以意运笔,人的精神、气质、性情、学养便随之体现于笔端,线条之质通过用笔使转而呈现为人文之质,他的书法逐渐表现出人文精神的奥妙。
  仿佛山阴见谢王
  为了练好“字外功”,张鹏付出了诸多努力。他认真钻研金石学,拜读大量碑帖善本。他研习文字学,力求通晓中国文字的发展。“学习书法时,接触的经典之作大多有碑别字、异体字乃至古体字,每个文字都有来历和底蕴,如果不清楚,就难以理解个中深意。所以掌握这些知识是一个自然而然和不断持续的过程。”此外,生活中,他还注重鉴赏。“很幸运能拜金石碑帖鉴藏家陆宗润先生为师,先生对我要求很严更关爱有加,尝出陆氏汉和堂所藏宋明碑帖珍贵善本以观,使我大开眼界,获益良多。”这些爱好不断丰富他的学养,与其书法的学习相辅相成。
  在遍临了楷书、隶书等书体后,张鹏将着力点落在了行草上。在他看来,行草可以很痛快地抒发自己的心境,如行云流水。不仅在于笔法酣畅,更能将自己的内心通过线条表达出来。他的书法,走“二王”一路,深得古法,得大王之结构架势,小王之线条精神,整体的错落衔接借明清大家之精髓。他将传统与现当代审美融合在一起,作品很多是通过前期大量临习古人经典之作,练就自己娴熟的手上功夫。在不断地追摹上溯中,认真总结前人笔墨技巧,研究古人书论精华,并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他以隶书的线条结构来支撑草书的快速变化,线条结构张弛有度,参差错落,用墨变化丰富,深得古人气韵。
  日课三札无是处
  张鹏最为欣赏魏晋风流,这也是他钟情行草的重要原因。他说,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士人们生存于险恶的社会环境,人格思想却极为自信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魏晋的故事中:我在深夜里想念一个朋友,于是出门,冒着大雪去见他,一路且思且行。然而到了朋友的家门口,又觉得不想见面了,于是掉头就回来了。很随性、自由,遵从自己的内心,这是我极为羡慕的生活状态。‘晋尚韵、宋尚意’,书法离开了韵味和意趣,是无从谈起的。”提及历史,张鹏侃侃而谈。
  他好读史,从历史中找寻书法的脉络,体会书法家创作的心境。他不废临摹,学习古人的笔墨程式,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有很高的悟性――自然融洽的汲取消化古人的笔墨精华,在创作中做到不拘泥古人,凭着自己的感悟和积累,在反复的创作探索中求得自我。他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墨语言,沉静内敛,秀润中见厚重。书法作品灵动自如、兼容并收。
  临池数载有馨香
  然而,书法是流变的艺术。这既指书法家创作求新求变,也指对书法的评判,因为环境的差异,需要有所修正。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创作出符合时代旋律的作品,也是张鹏书法的一大坚持。
  在他看来,古诗泛滥导致书写内容单一是当今书法界创作的症结所在。“大家都在抄录唐诗宋词,一是诗词太经典,难以逾越;另一个原因是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人没有自主创作内容的意识或能力,文学功底弱。其实,少抄录一些唐诗宋词,多创作一些自己的作品,书法的可读性可能会更好。此外,笔墨和内容都应当随时代而变,信手信笔都是不可取的。”他的书法作品,内容大多魏晋名篇及自己所创的诗作,本文所用的小标题,就出自他的诗作《习书有感》。
  张鹏对于书法的感情,用他的话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信仰。“于我个人而言,书法是对内心的表达,是我的一方净土,给自己的一片‘自留地’。于国家而言,书法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如今国家重视书法、提倡书法,书法课也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大环境。”其实,他谈及的这些也是目前投身的工作。张鹏曾多次赴日整理流失的中国书法艺术资源,还与国内外40余名专家携手打造了“书法艺术教育普及标准”等标准体系。
  作为书法的信徒,庸堂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以虔诚的态度对待书法。他说:“书法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没有一天不思考书法,不与书法亲近的。如今看来,既平平常常,也算刻骨铭心。”关于未来,他坦言只愿努力做好当下,无愧于工作的平台、无愧于赐教的老师,无愧于自己的书法梦,一切顺其自然吧。
(责任编辑:HN025)
03/18 13:2303/18 07:5703/18 04:5703/18 02:4503/17 15:1503/17 07:5203/17 07:5103/17 07:50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林东书法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