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怀6

罗永浩的情怀是个什么东东?
罗永浩的情怀是个什么东东?
文/穆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
我们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主要负责顺序组合、逻辑思考和分析判断;右半球主要负责非线性思维、直觉判断和综观全局。
互联网时代,左脑完全可以外置,连接云端的知识,在这方面,所有人的条件相同,不再是决胜场。于此同时,右脑代表的创造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将越来越能决定谁会蒸蒸日上,谁将举步维艰。
右脑决定了创意,决定了人才是否能够成为资源的强力联结者。这些联结者,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的技能,还拥有与世界“互联”的能力,他们有点类似多萝西.巴顿所谓知识既复合又在某一领域精准的“T型人才”。但他们不是传统的T型人才,他们不需要掌握实体层面的复合知识,而只需要具有连接资源的独特思维和视角。我们可以把这种人叫“新T型人才”。
但这种创意是否能够发挥出来,却取决于“情怀”。也可以说,“情怀”决定你是不是真正的新T型人才。当下互联网商业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正是满屏的“情怀”。
情怀是什么?情怀是一种极致的追求,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忘我尝试。极度有情怀的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顾一切的约束。罗永浩是个典型,反叛、藐视权威、不循规蹈矩,一个假装公知的英语老师却要做高科技的手机?他说他就是想把事情做好,他就是要做有情怀的事。他的右脑不一定比大多数人发达,但他用情怀把这个国人萎缩的部分发挥到极致。所以,不管锤子手机有没有成功,但至少已经从梦想走入了现实。与其说罗永浩是用右脑的创意整合了资源,不如说他是用情怀整合了资源。
那么,这个时代,是否所有人都将像罗永浩一样,用情怀重启自己?我看未必,阻止情怀的是文化,中国文化倡导和谐,从来不愿意让人“出挑”,“枪打出头鸟”是万古真理。
在以前,这种有情怀的新T型人才在中国几乎肯定是会失败的,环境让中国人的右脑萎缩。因为,他们被包裹在科层里,被科层的规矩打压。科层就是一种消耗创意的结构,每个下级都要比上级笨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看似开心地玩耍。而上级又怎么可能了解用户的追求?在一层又一层的下级包围下,他们仿佛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根本不可能感受到市场的温度。即使他们有乔布斯的才华,也会在爬上顶层的过程中消耗殆尽。他们又怎么可能创新?
换个角度想,这些新T型人才是否可以逃离呢?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显然不可能。再强大的个人也必须有科层搭建的平台,一个好汉需要三个帮。你可以说自己议价能力强大,可以从一个平台跳到另一个平台,但这种转移本来就是有成本的。更何况,另一个科层多多少少也会有打压情怀的规律。因为这种组织模式是难以自我进化的,只会越来越强化官僚作风,为中国的权力文化、等级文化加码。就算是全部由老外组成的外企,就算是有无比开放的文化,也会被这种组织模式带向官僚(国外官僚的大企业也不少)。
但是,现在的人人时代,组织模式已经开始由“大科层”分离为“小模块”,新T型人才变现价值的途径大大增加。不仅转移成本更低,可以随意融入各类平台,甚至,不需要科层搭建的平台也能变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始终有人为你出价。这个时代,世界的资源极度互联,你的资源再小,只要有价值,其他资源也会找到你,一起玩耍。或者,你只要有情怀,始终能找到那些资源组合出商业模式。
工业经济时代,“邪恶的谦卑”是一种生存的技巧,看似和善,实则是狡黠的利己主义,没有价值标准的坚持,仅仅是一种策略上的攻守。这种人,一定是对上点头哈腰,对下颐指气使的,用户对他们来说,只是赚钱的对象。这种人一定不可能融入迭代的文化,又怎么与用户共情。所以,你会看到那些企业家拒绝互联网思维,你会看到那些HR拒绝组织变革。他们害怕变局损害自己的利益,他们尽一切努力杀死变化,更不会自己主动驱动这些变化。
人人时代,需要一种“善良的固执”,看似倔强,实则是最大的真诚,是为了价值的坚守,这就是情怀。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的意义不仅是带来了商业模式的进化,更是带来了一种“商业民主”。所以,当你认清了这个时代,就不要再为科层里异样的眼光而难受,反而该为自己的“出挑”而高兴,那是你可能变现的价值,这个时代已经不会再有力量能够压制你的爆发!这是新T型人才释放右脑能量的最好方式,也是重启自己的最好方式。
当所有人嘲笑罗永浩用情怀装逼时,他也许正在嘲笑一群没有看清楚形势的人。
发表于《商界评论》2014年第9期。
点击右上角,即可转发分享本页内容。
欢迎关注穆胜博士的新浪微博@dr穆胜
若有观点与穆胜博士进行深度讨论,请联系,欢迎吐槽,欢迎爆料,欢迎叫板。
查找微信公众号“人力资源云转型”,或查找“hrm-yun”,或扫描下二维码进行关注,即可了解穆胜博士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的新锐解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全国已结束全国-1月28日已结束北京-3月26日
阅读(5408)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小编推荐:今天逛知乎,看见首页推荐的“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在街头卖小吃关东煮?”翻了一下,没看完就被叫走开会去了,记得当时的点赞数还是980+,网上有空再看,点赞数已经变成了1800+,仔细研读了一下,其实,答案说的是更高层的问题---情怀是什么?
来自的回答:
我们从两百年前开始说起。
卡洛琳· 缪拉是拿破仑最小的妹妹,她在1808年成为了那不勒斯皇后。1810年,宝玑接受她的委托,耗时两年半为她打造了一只精致的、可以戴在手腕上的表。这只表后来被称为“那不勒斯皇后”,它背后有无数闪耀的光环:它是世界上第一只腕表,它佩戴在皇室成员的手腕上,它还是一只问表。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问表,简单的说就是可以报时的表,通过在狭小的空间内放置几组簧条和音槌,把时间通过声音的方式告诉黑暗中的人们。时至今日,三问、万年历和陀飞轮依旧是腕表中最复杂的三样技术,是人类机械艺术的巅峰。
但话又说回来,无论一块表的功能多么复杂,我们评价它好不好,最关键的还是看它准不准。一块表要是每天给你慢上十分钟,这表无论外壳再奢华功能再复杂,那都是鸡肋了。
正如学位一样,一个人在某一学术领域有所突破,获得学界认可,才能拿到博士学位;而一块表的走时精确达到很高的标准,比如每天误差不超过±5秒钟,才能获得瑞士天文台的官方认证。这个地球上每年都会毕业数以万计的博士,但博士和博士之间水平还是有差别的,有的博士可以很轻松拿到大学甜妞,而有的生物博士四十多岁了工作都找不到。所以获得天文台认证也不是最终标准,瑞士天文台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天文台钟表竞赛,评出一只走得最准的表,这项赛事也相当于钟表界的奥运会。
这项赛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起,在瑞士Neuchatel天文台一直举办得好好的。直到1962年,日本精工参赛。
1962年,精工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在一堆瑞士列强的数百只表中,拿到第十名的好成绩。而当1968年精工重新杀回来时,精工的腕表直接包揽了前十名,将所有的瑞士表都遥遥甩在身后。精工的成绩好到什么水平呢?就像奥运会男子100米赛跑,这个星球最顶级的短跑运动员比如博尔特,只能跑进10秒大关,每提高0.01秒都无比激动人心,而突然有一天来了一谁都不认识的哥们,刷的一下3秒钟跑完了比赛,你们说其他运动员还有跑的必要吗?精工表惊世骇俗的精准度,导致这项赛事从此停办,直到2009年竞赛恢复,但恢复之后,精工被赛事组委会禁止参赛了。
精工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最关键因素还是机芯的突破。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不同的腕表,但根据机芯不同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表,另外一种是石英表。大家上物理课的时候都玩过音叉吧?音叉被敲击一下就会振荡,而机芯中摆轮游丝的规律振荡正是计时精度的关键因素,振荡频率越高,计时越准确。一般的机械表的振荡频率在21600次/小时以上,高的可以达到36000次/小时。
而石英表和机械表最大的差别就是机芯的振荡结构。石英,也就是水晶,受到电力影响就会产生规律振荡,频率为32768次/秒。注意是每秒,这比机械表的振荡频率直接拔高了几个数量级。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一块机械表每天的误差在±30秒便算是优等表了,而一块普通石英表每年的误差,也不会超过半分钟。
所以说,在石英表问世之后,机械表的精度就无从谈起了,正如刀剑跟加特林比威力、算盘跟天河二号比效率、马车跟航天飞机比速度一样,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于是在1970年之后,瑞士机械表品牌们就逐渐淡化走时准确了,转而开始向人们强调历史、典故、材质以及工艺复杂度等因素,这些东西我们用一个汉语词汇来概括就是:
情怀大概是所有行业中最玄妙的东西了,情怀也是很多奢侈品的救命稻草。随着时间发展,腕表的两极分化变得严重了,今天我们可以在地摊上花十块钱买到一只走时准确还带防水的石英表,也可以在繁华地段的专卖店里花十万块钱买一只做工考究的机械表。机械表有技术么?当然有,而且很多,比如欧米茄的同轴擒纵系统、波尔的微型发光汽灯、劳力士蚝式表超过200米的防水技术等都是非常不错并且实用的技术。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这些技术值这个价格么?抛去其他因素不谈,一个产品值不值,主要要看同类产品能否以更低的价格达到它的水平,以上提到的三项技术,简单地说其实就是精确、夜光和防水,这三点卡西欧G-shock可以做得更好,而一个G-shock的价格,不到劳力士水鬼的二十分之一。
所以说为什么瑞士机械表要往奢侈品方向发展,因为它们最核心的竞争力——精准,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比不过石英表了。所以说,没有情怀这个因素,很多机械表都得破产。而情怀的兴起,正源于核心科技的衰败。
这个道理,适用于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行业。我们再举另外一个例子——相机。
上文提到了音叉,而在物理课上大家还玩过的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小孔照相机,小孔成像的暗箱就是照相机的雏形。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相机,他把一块涂有碘化银的铜版作为感光材质,通过半个小时的曝光,拍到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几十年之后,胶片发明了,从此胶片一直作为影像行业最重要的介质,将无数精彩的瞬间化为永恒。而胶片相机的统治地位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数码时代的来临。
在胶片时代,相机是光学和机械的完美结合,而到了数码时代,电子的重要性就上来了。感光元件代替传统胶片,第一个好处就是实惠,无需耗材;第二个好处便是方便传输,新华社在伦敦奥运会上拍摄的数码图像可以瞬间传递到一万公里外的北京,这样的便捷是胶片所提供不了的。除此之外数码影像还有及时查阅、方便后期等诸多优点,于是从1991年第一台数码单反出现到现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数码相机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无论你玩不玩相机,你可能都隐隐约约听过一句话叫“索尼大法好”。这句话本身是个调侃,但为什么索尼大法好?不仅仅是因为索尼各种各样的黑科技层出不穷,比如五轴防抖等,但最重要的,还是索尼在图像传感器领域的高度统治。在这一领域,你很难见到日本以外有竞争力的图像传感器制造厂家。日企垄断消费相机,源于日企对于图像传感器的垄断。图像传感器是数码相机最核心的因素,远在其他部件之上,包括我们最感兴趣的镜头。核心科技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图像传感器之于数码相机,正如航空发动机之于飞机一样,中国航空业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努力研制国产发动机,一个道理。
有的品牌崛起,有的品牌就要没落,比如德国相机。今天我们在消费级相机领域很难见到德国厂商的身影,徕卡已经转型为奢侈品了。徕卡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徕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徕卡有无与伦比的机械做工,曾经有无数大师用徕卡记录下许多历史性瞬间……
可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没有。于是问题又回到我们之前说的,情怀。
当一个厂家的核心竞争力都比不过别人时,它所能做的,就是赶紧祭出情怀的大旗,然后往高价上靠,靠得上才能活下来,靠不上的就只能被湮没在历史之中,比如那些消失的瑞士手表和德国相机。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奢侈品才能谈情怀,比如十万元钱的徕卡,比如十万美元的百达翡丽。
而如果不是奢侈品,非要谈情怀,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看看凡客诚品的结局就知道了。几年前凡客体火得一塌糊涂,而今天我们不提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都已经忘了这个牌子了。一件一两百多块钱的衬衫,强调三百支这样在高档衬衫中都罕见的概念;而真正消费得起高档衬衫的人,并不会去购买凡客诚品。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也救不了凡客,这就是在非奢侈品行业扯情怀的后果。
核心科技没有优势的话,可以讲情怀;但是讲情怀的基础是土豪,屌丝谈毛线情怀。比如百达翡丽,比如徕卡,但你一件挤地铁穿的衬衫谈什么情怀呢?奢侈品才能谈情怀,没有高价的话就好好做产品,别扯情怀。缺乏核心科技,没有历史底蕴,甚至缺乏可以拿得出手的产品,往互联网上靠幻想着用洗脑似的营销就从市场圈钱,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就像传销一样,十块钱的东西卖一百块钱,然后上层用各种鸡汤给下层洗脑。互联网思维是个大忽悠,是继成功学之后的又一颗毒瘤。 朋友圈里卖面膜的小妹用那些无比励志的心灵鸡汤一锅一锅地给你洗脑,罗永浩一遍一遍跟你强调这锤子事东半球第二好用的,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产品不行,空谈情怀。
所以这篇文章要说的,并不是百达翡丽值不值,也不是日本相机哪家强,而是中国的互联网思维是在如何扯淡。正如朋友圈里流传的一段话: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改叫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搅局的改叫颠覆性创新,这些都要学会两点:一要学会造概念,二要学会讲故事。过去核心科技的缺失造成了众多品牌的没落,而今天同样缺失核心科技的屌丝产品却希望靠情怀忽悠出高价,这是被互联网思维坑得够呛。
打铁还需自身硬,脚踏实地比什么都重要,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硬道理。情怀建立在产品的基础上,高大上的情怀是建立在奢侈品的基础上。这世上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当你明白一块腕表是如何衰落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一个锤子为什么注定不会成功。
ps: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大家看看就好~不要较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鱼精 整理自,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只是想做一些事。。。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厦门、福州等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怀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