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社会正在性格发生大转变巨大转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表现?百家思想中最具有变革精神的是哪一家?(4分)(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伟大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这些思想影响下,欧美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一例。(4分)(3)通过对材料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有何关系。(3分)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高中历史>&试题(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表现?百家思想中最具有变革精神的是哪一家?(4分)(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伟大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这些思想影响下,欧美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一例。(4分)(3)通过对材料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有何关系。(3分)(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表现?百家思想中最具有变革精神的是哪一家?(4分)(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伟大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这些思想影响下,欧美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一例。(4分)(3)通过对材料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有何关系。(3分)科目: 高中历史难易度: 教材: 高中历史综合库最佳答案(1)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3分)法家。(1分)(2)思想核心是反对专制愚昧,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或理性主义,反专制迷信,提倡民主科学和自由)(3分)法国大革命等。(符合题意即可得分)(1分)(3)政治经济是思想文化的基础,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符合题意即可得分)(3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主要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崩溃,生产力发展;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各诸侯国争霸战争频繁。战国百家当中具有变革精神的是法家思想。(2)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说的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教权主义等。(3)经济和政治思想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和思想都是属于上层建筑方面。同时政治和思想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知识点: 高中历史综合库,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
  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原因是否相同?并说明江南城镇的发展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来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2)依据材料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3)依据材料说明世界近代史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
  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读图《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和规模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400-1998年)
表 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材料二&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旗手高擎人文主义大旗,┉┉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他们的声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尔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鸣般的反响和回音,震撼了欧洲大地。┉┉但丁谢世二百年以后,中国出了个李贽,敢于反对以孔孟之道为“万事之至论”——似乎与西欧的人文主义有些相似,但却如荒野的孤鸿哀鸣,未能激起任何群众性的回响。┉┉李贽之后,有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阐发过颇有时代新意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但是他们和李贽一样,只是在很小的知识圈内有一定影响,未能像西欧文艺复兴那样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与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上海乡民谓电线有碍风水,而将英商在吴淞-上海间所架设的电报线之“电杆悉行毁去”;一些保守旧官员也把同期外人在沪架设之电线、所修之铁路斥为“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而在一些传统城市,这种反应更为强烈。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五&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区城市由5个增至23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2.7%。
——《岳麓版必修II 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相比的变化轨迹。并指出图与表的内在关系。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当时市(乡)民对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趋向?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建设有哪些认识?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400-1998年)
表 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材料二&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旗手高擎人文主义大旗,┉┉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他们的声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尔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鸣般的反响和回音,震撼了欧洲大地。┉┉但丁谢世二百年以后,中国出了个李贽,敢于反对以孔孟之道为“万事之至论”——似乎与西欧的人文主义有些相似,但却如荒野的孤鸿哀鸣,未能激起任何群众性的回响。┉┉李贽之后,有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阐发过颇有时代新意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但是他们和李贽一样,只是在很小的知识圈内有一定影响,未能像西欧文艺复兴那样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与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上海乡民谓电线有碍风水,而将英商在吴淞-上海间所架设的电报线之“电杆悉行毁去”;一些保守旧官员也把同期外人在沪架设之电线、所修之铁路斥为“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而在一些传统城市,这种反应更为强烈。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五&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区城市由5个增至23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2.7%。
——《岳麓版必修II 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相比的变化轨迹。并指出图与表的内在关系。(5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当时市(乡)民对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趋向?(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建设有哪些认识?(6分)
政治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政治事件的演进及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的史鉴作用也就从政治方面体现出来。
阅读下列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问题一: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材料一: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的权位,成为最高政治领袖。在禹之前,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禅让的方式实现。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 1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根据材料一说明禹和启在夏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分别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4分)
问题二: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材料二.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 2& ).为了巩固秦朝的国家大统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政体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政治作用(5分)。
问题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法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
( 3& ).民主、法治是与君主专制独裁相对立的。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据丞相职位变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6分)
材料三.英国《权利法案》:
第1条: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2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3条: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第4条: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5条: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第6条: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7条: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第8条: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9条: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第10条: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第11条: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第12条: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 4 ).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十二条”主要有哪两方面的内容? 从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6分)
材料四.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 ).1954年宪法确定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了271部法律和115个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发布和批准发布了871个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逾7000件。  
材料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宣布,被老百姓称作“民告官”的行政诉讼,近年来审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1998年至2002年,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46万余件。
( 6 ).材料五和材料六是如何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法治国原则的?(2分)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上海的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看商务印书馆印刷的学术著作B.称呼上司为“老爷”C.让自己的妻子穿旗袍D.在报纸上看新闻
下列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说法,不正确是
A.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B.君主专制制度已发展到顶峰 C.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D.社会发展步伐已落后于西方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满洲、蒙古都统俱为议政大臣。六部满人尚书也参与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较前扩大。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民政事务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会议具奏。议政王大臣只议国家典章制度及军事要务。……雍正帝削弱八旗王公权势,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进一步削弱。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议会上院发表演讲
材料三 英国政府将在未来数周公布一份改革方案,以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多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取代议会上院,终结这一有数百年历史的贵族院。英国司法大臣杰克·斯特劳在日和14日向内阁成员征求意见后,将于数周内公布议会上院改革方案。
——《北京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理由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议会在17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逐渐削弱而“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却得到加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格发生大转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