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民族是什么意思的意思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_百度百科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大庆市属县(旧称泰康县)。辖4个镇、7个乡:、胡吉吐莫镇、、他拉哈镇、、克尔台乡、、敖林西伯乡、、腰新乡、。2013年共有4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杜尔伯特被欧盟及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组织誉为“绿色净土、天然宝石”。境内不但拥有大草原、大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1]
杜尔伯特,,意为“四”。据蒙古秘史载,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4个儿子,被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游牧于两岸,成为。
清初,1648年(清顺治五年),将杜尔伯特部改设,隶属哲里木盟。
1906年2月(清三十二年正月),将杜尔伯特荒段靠近中东铁路站一带划归。同年10月,于多耐站(今东吐莫东南)设置杜尔伯特沿江荒务行局,开始出放时、和、年、丰四段荒地,后为设治局辖地;
1927年4月设置泰康设治局,又新放民、康、物、阜四段。实行旗县分治。
杜尔伯特旗隶属黑龙江省管辖。
东北沦陷后,1933年10月 1日,将泰康设治局改为。隶属黑龙江省。
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
1940年5月,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伪旗公署迁至泰康街(今)。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杜尔伯特旗划归管辖。
1946年4月,旗、县分设,泰康县政府驻泰康镇;杜尔伯特旗政府驻查干(王府)。县、旗均隶于嫩南行政区。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辖;8月2日,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旗政府驻泰康镇。
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四专区,黑嫩联合省分开后,仍隶属嫩江省。
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54年8月,改属新设之专区。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杜尔伯特旗,设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泰康镇。
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曾一度撤销,改由市领导。
1984年—1992年,黑龙江省下辖县
日,划归市领导。[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2000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其中各乡镇为: 、、、、、、、、、、、绿色草原牧场虚拟乡 。
2001年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泰康镇、烟筒屯镇、胡吉吐莫镇、他拉哈镇,江弯乡、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腰新乡、巴彦查干乡、敖林西伯乡。面积6054平方千米。将135个行政村调整为82个。[3]
辖4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东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万丈村、五一村、)。胡吉吐莫镇辖6个村委会(胡吉吐莫村、好田格勒村、泊泊里村、东吐莫村、扫力毛德村、赛罕他拉村)。烟筒屯镇辖10个村委会(、合光村、、广胜村、、东岗子村、、当奈村、新合村、)。他拉哈镇辖10个村委会(山、安平村、九家子村、治平村、兴平村、庆平村、康平村、和村、六家子村、永升村)。一心乡辖8个村委会(、勇敢村、、民主村、、前锋村、、胜利村)。克尔台乡辖9个村委会(克尔台村、前伍代村、官尔屯村、扎郎格村、、乌诺村、、烟屯村、)。白音诺勒乡辖9个村委会(他拉红村、合发村、、白音诺勒村、长合村、沟村、二龙山村、九河村、西伯村)。江湾乡辖2个村委会(九扇门村、)。敖林西伯乡辖9个村委会(好利保村、杏树岗村、好尔、敖林西伯村、诺尔村、四家子村、布木格村、、永发村)。巴彦查干乡  辖7个村委会(绰尔村、巴彦他拉村、永珍王府新村、和、和平村、大庙村、)。  腰新乡  辖8个村委会(、巴彦村、好尔村、、前新村、后新村、、胜利村)。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下游东
岸。西邻,西南与吉林省隔江相望,南与毗邻,东靠,北与、接壤。位于北纬45°23ˊ—45°59ˊ,东经123°47ˊ—125°45ˊ。全县总面积6003平方公里。[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质构造属于松辽台向斜,位于松辽凹陷带西部阶梯带平台上。基底由大断裂带与中央凹陷带相对拱起的断块构成,从西向东呈阶梯式下降。基底之上覆盖着巨厚的沉积层。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层构造特点是:第三系泰康组为灰、灰白色砂层,含砾石及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沉积厚度62—94m。与第四系形成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为盆地覆盖层。上部为黑色腐殖土、黄土和松砂层,下部为灰褐、黑色粘土。底部为灰白、黄灰色砂层和砂砾层,沉积厚度118m左右。[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距省会哈尔滨市212公里。境内起伏的沙岗、荡漾的湖泡、盐碱低地及纵贯的嫩江河滩构成了主要地貌。[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中纬度,位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基本特点是春季风大,气候干燥;夏季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天气温和,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常有早霜;冬季少雪,由于被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在其影响下常刮偏北风,天气寒冷。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面宽广,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异常丰富,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全县水域面积占松嫩平原总水面的30.7%。境内各个流域径流主要是来自于天然降雨,春季有少量的融冰融雪径流,河流洪水一般是由暴雨形成,主要集中在7—8月份,境内主要的水源为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枯水季节主要在春季,部分河流会出现断流的情况。[2]
嫩江干流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部流过,境内流长146.7Km,形成二道河、二道江、三道河子、后新小河子、石毡铺小河子等5个较大的河汊,年均来水量为32—285亿m3,其中可利用量15—20亿m3。乌裕尔河在此呈无尾状漫流,形成大小湖泡58个和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流域面积达到7.25万hm2。1985年以来先后建成4条人工河流,全长70Km。[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水泛滥的低湿地上,分布着以湿生植物小叶章为建群种的沼泽化草甸植被。在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低平地上,常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盐化、碱化草甸土,其中分布着羊草,星星草群落。由于微地型变化,经常在其中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合体,其组成主要为羊草、星星草,碱泡周围多生长碱蓬、碱蒿和芦苇等。中部沙岗上分布着地带性植被,多为贝加尔针茅群落为主的草甸草原植被。调查统计全县共有水生植物29科73种,其中经济植物有芦苇、香蒲、菱角等,全县年产商品苇15万吨以上。
陆生植物分属60个科189属304种,其中饲用植物l44种,占草场植物的47.4%,主要有、等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年产优质牧草30万吨;药用植物主要有防风、甘草、柴胡、、、知母、、、、沙参、、茵陈等103种,占植物种总数33.90%。作物以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杂豆、水稻为主。人工牧草以草木犀,紫花苜蓿,沙打旺为主,生长良好;人工造林主要树种为杨树、樟子松、榆树、柳树、沙棘、锦鸡儿。[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和松辽平原亚区。总体上该县的野生动物资源物种丰富,数量较多,总体呈下降趋势,个别动物资源出现恢复的趋势。
鸟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鸟类149种,隶属16目36科,非雀形目有86种,占所有鸟类58%;雀形目63种,占所有鸟类42%。有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动物,例如丹顶鹤[4]
鱼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主要鱼类有51种,分属于12科。
兽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共有兽类5目、9科、23种,占全省兽类总数22.5%。在建国以前该县的动物资源特别丰富,具有黄羊、狍子、狐、貉、獾等经济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种,经常以群集的方式出现,数量和种类较多。这些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由于食肉类动物减少,使小型啮齿类动物数量增多, 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性,各种鼠类等不但危害农作物,破坏草原,同时还会传染疾病。
两栖和爬行动物类:本县两栖动物l目、3科、4种。爬行动物3目、3科、3种。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11个乡、镇地下都有石油、天然气蕴藏。尤以敖林西伯乡、白音诺勒乡、他拉哈镇、胡吉吐莫镇为多。地面上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盐、碱、硝、砂等[4]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总人口25.05万人,有蒙古、汉、满、等17个民族,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8万人;蒙古族人口4.28万人,满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约4700人,其余为汉族人口。县政府驻地泰康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2%。
县委副书记、县长
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付卫国县人大主任陈丽芬县政协主席程学力
2013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8.7亿元、4.5亿元和805元发展到18.2亿元、9.3亿元和3150元,分别增长109%、106%和291%。畜牧业主导地位得到确立。
2005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奶牛存栏11.2万头,交售给伊利的商品奶1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1倍和5.7倍;大鹅、狐貉饲养量分别达到200万只和45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人均来自牧业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60%。
2005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21%;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增长20.4%;实现利润1.63亿元, 增长10.4%;实现税金1.62亿元, 增长13%。实现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 10.8%。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比2004年增长38.2%;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比2004年增长14.1%;实现利润8100万元,比2004年增长25.6%;实现税金5100万元,比2004年增长3.5%。三是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取得新突破。
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至2005年园区内已入驻企业8家,共9个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达到7.73亿元,已完成开发建设面积120万平方米。园区内新建项目土建工程均已顺利结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均可投产,牧源兽药加工项目已顺利通过了国家GMP认证。2005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6.3亿元,占全县地方工业总产值的39.6%,上缴税金46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 1500个。总投资1198万元,完成了3公里园区环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并为合隆、馋神、兽药加工等企业平整场地,修筑施工便道,打深水井以及提供其他的配套服务,保障了新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2005年征用土地66公顷,为园区下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杜尔伯特草原
2005年,全年在建项目18项,总投资5.2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一是一批新建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2005年,联塑、伊路、津威、酒厂等15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投产率达到83.3%,为工业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二是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05年,围绕“畜牧立县”方针,新上了馋神食品、合隆羽绒等鹅产品深加工企业,依托芦苇资源,在理顺造纸企业机制的同时,新上了“增长2730高速长网纸机”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加速资源优势向资金优势的转化,壮大地方工业实力。2005年新建项目投产后可新增生产能力7.5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50个,将极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加快杜尔伯特的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3.5亿元,
年均以18.7%的速度攀升,是建县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工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3.3亿元增加到41.7亿元,年均增长25.7%;全口径工商税收由2000年的3167万元增加到34297万元,年均增长60.8%;财政由2000年的3170万元增加到13387万元,年均增长34%。县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全口径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由2000年的51位上升到第8位。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经营,累计投资1.5亿元,新建了、、、古典猎苑等一批景区景点;实施了寿山景区湖岸治理、湿地观鸟亭建设、旅游路铺装等基础工程;开发了民族风情、湿地游览、温泉洗浴、滑雪等旅游项目;加强对外宣传,扩大了杜尔伯特旅游品牌知名度。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幅提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年均在6000万元以上,累计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7%。
2005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改造了城乡有线电视网络,开设了40个电视频道,1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全县有线电视网络线路160公里,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电视覆盖人口53.7 %,广播覆盖人口80%。[6]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教育事业上,在全县初中普及畜牧、农业等专业课,少数民族聚居区加授蒙语,努力培养“落地人才”;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大中院校脱产培训,教师培训率达100%,教师资源不断优化;“爱心工程”深入实施,为学生学习知识创建平台;教育教学设施不断优化,努力推动大中小学校提档升级。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爱心工程”,教育事业健康发展。[6]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与北京科研所、东北农大、八一农大成功对接,加大农业科研项目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型渔业,加大名特优养殖力度;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进行,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先后引进了“草牧场防护林营造技术、泥浆造林法、ABT生根粉应用推广技术”等有力推动了科学种林、科学养林、科学护林的成效。[6]
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把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实施母婴、中医十百千万、抗痨597、计划免疫5595四项工程,充分发挥农村“”的作用,大力加强了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疾病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保障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作好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在文化体育事业上,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6]
实施扶贫解困工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770余户城镇特困职工落实了脱贫项目,完成了农村3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分别比2000年增长124%、291%和97.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保全资产2000万元,解除不良债务15509万元,为职工补发工资和接续养老保险关系928万元。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6%以上。实现再就业928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扩大到8344人。[6]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东与大庆市、林甸县为邻,西与泰来县、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
南同肇源县毗连,北同齐齐哈尔市接壤。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泰康镇距哈尔滨市200公里、距大庆市55公里、距齐齐哈尔75公里。滨洲铁路南北贯通境内60公里,201省道穿过境内3乡120公里,嫩江水运线在境内长达146.7公里,铁路、公路、水路等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连接了城乡,沟通了内外。累计投资15.4亿元,开发建设面积35.42万平方米。建成达尔罕立交桥、草原广场、公园等146项公益基础设施。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道路铺装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13.3%、14.9%和19.9%。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改建油路27条430公里,新建红砖路52条303公里,全县硬化路面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853公里,通油路乡镇比例达到100%,通硬化路面行政村比例达到95%。林肇路、让的全线贯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早在四、五千年前,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杜尔伯特地区的土著民族是蒙古族,辽阔的草原养育了勤劳勇敢的杜尔伯特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它凝结着的才能和智慧。蒙古族人民由于特有的民族传统和社会生活,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在民俗风情,特色饮食,民族服饰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特色体系,因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涌现了大批的历史名人,流传着古老的民族传说。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蒙地开放,大量汉族人民的迁入,蒙古族和汉族的生产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促使蒙古族的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流传在杜尔伯特草原的传说和故事如《罕代》、《萨日朗花为啥是红色的》、《布拉合的传说》等都是这个历史时代形象的记录。伪满统治时期蒙古族人民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僧俗告统治者的压迫,创作出很多斗争性很强的口头文学作品。
如反抗王公贵族压迫的歌曲“咒骂那公老”,反对去劳工的歌曲“劳工叹”,有革命意义的歌曲“陶格陶”的“嘎达梅林”以及的故事也传入杜尔伯特草原。这些民间口头文学矛头直指僧俗统治者和日本侵略者。汉族及其它兄弟民族为杜尔伯特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民歌、故事、东北大鼓书、、大秧歌、相声等也在杜尔伯特地区广泛流传。
新中国建立以后,杜尔伯特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进一步弘扬了民族文化,使之得到了更加空前的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将为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7]
是蒙古族进行游乐活动的盛会。伯特县的那达慕大会历史悠久清代,这里的那达慕分为“呼苏”(旗)、“奴图克”(区)、“也拉”(乡)三级,均由蒙古族王公贵族们主持。
1956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立以后,决定每年秋季举行全县那达慕大会。次年第一届大会如期召开。以后每年那个时候,全县各乡镇农牧民、工人、学生、机关干部都组织代表队参加。外县市也派出竞技代表队前来助兴,逐渐形成了全县各族群众的盛大节日。
除了全县的那达慕大会以外,各蒙古族聚居区每年也都举办那达慕大会。如今那达慕大会内容十分丰富,会上除了项目赛马、射箭、摔跤三项竞技比赛及踢牛膑骨、下蒙古棋、抛、“布鲁”等三项游艺比赛外,还增添了文艺演出、大型团体操、商品交易会、田径、篮球、排球等现代体育比赛项目。
牧区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绵羊肉、山羊肉、牛肉。过去,冬季猎取黄羊、狍子、野猪、野兔、山鸡等做食品,现已少见。牧民宰杀牲畜是有季节性的。农历五月以后,水草繁盛,牛羊已肥,开始宰杀,
但不是大量的,随吃随时杀,保证日常肉食即可,一般不杀牛。
传统肉制食品主要有:布合勒:意为“全”或“整个”,是指全羊宴。
肉干:是蒙古族传统风味食品,在杜尔伯特最盛行。
布胡勒,即整牛、整羊。用整牛待客,规格高,气派大,但不及羊肉鲜美,故不多见了。[8]
奶茶也叫苏台切 ,奶茶的种类很多。据文献记载,早在1300年前,
就已经有健身止血、治疗失眠症的“酸枣稀饭”;有提高视力和听觉的“嘎仁萨面茶”;有通宣理肺的“西仁宝日玛汤”等等种类的奶茶。而“玉盘茶”、“金字茶”、“西番茶”则是蒙古大帝皇宫中佳茗。蒙古高原可以用来做茶的植物很多,就地取材煮制奶茶,各有千秋。杜尔伯特地区的奶茶,与其他蒙古地区的奶茶不同。
奶茶有解除疲劳,促人兴奋,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而阿巴嘎茶,除了上述功效外,还能治疗感冒等病,是上乘补品和饮料。[9]
奶酒,蒙古语称“阿日里”。 奶酒的特点是澄澈醇香,沁人心脾,
酒性柔软,口感酸甜。初饮时觉得酒力不大 ,可是后劲很足。一顿能喝一瓶啤酒的人,喝奶酒一公斤以上便会大醉。奶酒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健胃、养脾、强骨等功效。蒙古人常把奶酒当药品饮用,能治疗胃病、 腰腿痛、肺结核等疾病。[10]
奶食品主要以牛、羊、马、驼的奶为原料。在牧区,以牛奶为上品,产用量较大,羊奶次之。用马奶、驼奶者少
。产奶旺季,奶牛每天挤两次。奶羊(主要是山羊)每天一次。枯草期,奶牛每天中午挤一次,奶羊不再挤奶。刚挤下的奶称鲜奶或生奶,可直接饮用、泡炒米或煮奶茶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把查嘎用锅靠干水分,制成固体状酸奶,称“阿嘎如勒”,对肠胃消化不良等症有奇效。[11]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息环境,“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苍劲雄健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服饰艺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
对于蒙古族服饰,不同颜色各有象征。 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在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象征著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长袍、短褂、靴子等。颜色尚蓝,深蓝者多,极少穿青色上衣。男子多喜欢穿兰色和棕色,妇女则喜穿红、绿、天蓝色的,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服装四季有别,如单布长袍、夹长袍、棉长袍、皮长袍、坎肩、马褂等。无论男女都喜用鲜艳的丝料或布料做腰带垂穗装饰。衣多镶边。布料喜用绸缎类或上等纯棉料。蒙古靴子多用牛革制作,少部分用马、驴皮。女式靴子多为布制绣花,冬季内套毡袜,既轻且暖。冬季的皮衣,皮自家鞣制,自家缝纫,很少购买。劳动时穿的皮衣不吊用上好绵羊绸、布面,经济耐穿,牧民穿的靴子多自制。
为了骑乘方便,男子服装多为宽领大袖。棉、皮长袍用棉布领或绵羊羔皮领。长袍外套马夹,以整幅彩色绸缎系腰,不垂穗,佩带火镰、蒙古刀。刀有刀鞘,并有象牙筷子或驼骨筷子一双,用银、白铜、青铜镌花制成,用绒丝链挂在“套海”(一种金属饰物)上。腰佩火镰、蒙古刀、烟荷包、烟袋、白布手、巾等。头顶的蒙古帽,多为绵羊羔皮或狐皮制成。冬季,衣袖外套有绵羊皮套袖。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韁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丽,腰带上还要挂上 “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蒙古族男女皆穿软统皮靴。皮靴多为高统,也有半统的。皮靴样式的区别还表现在靴尖上,有上卷的、半卷的和平底的。上卷适合在沙漠里行走,半卷的适合在干旱草原,而平底的则适合穿越湿润草原。女服鲜艳而美观。单布长袍或坎肩皆镶绣花边或金银丝绸边。女子服装特别讲究,且有闺、妇之分别。[1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
境内自然资源从未受过污染,被欧盟及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组织誉为“绿色净土、天然宝石”,“绿珍珠绿豆”、“富硒大米”等20余个绿色品牌享誉海内外。境内不但拥有大草原、大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每年都有近百万中外游客到此观光。
杜尔伯特草原
杜尔伯特大草原
在辽阔、美丽的上,有一个驰名中外,令人神往的好去处,这就是连环湖旅游度假区。它犹如一处世外桃源,清新而又自然,又如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浪翻滚的草原上,闪闪生辉,为草原带来了无穷的活力与生机。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东南20公里处。总面积1056万平方米,为原始草场,属类型,以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建群种,丛生和根茎性禾本科牧草占优势。土壤主要为草甸土和沙土,草层高度平均为0.45米,植被覆盖度为95%。禾本科牧草有羊草、野古草、隐子草、和洽草;豆科有、细叶胡枝子、五脉山黧豆、野苜、山野豌豆和等。
该场在1981年被确定为畜牧现代化项目区。在靠山总场门前的一片大草原为草场保存得最好的草场之一,草质优良,至今保持着草场原始独特的风貌,在草场周围有3万平方米林地,水域面积约310万平方米。
寿山休闲度假村
寿山休闲度假村位于林肇公路71公里处。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因一代抗日、抗俄爱国名将将军安葬于此而获其名。
寿山休闲度假村地域辽阔,水丰山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1世纪末叶土著杜尔伯特蒙古族人就在这里进行牧猎活动,至今还完好地保持着奇特的地域性民族文化。故蒙古族人称寿山休闲度假村谓“额勒斯锡博”即“沙地栅栏”或“沙地部落”,带有典型的游牧民族地名色彩。
寿山休闲度假村规划发展重地域民族、民俗特色。走进度假村正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巍峨的雕塑“索永堡”,它象征民族团结,坚不可摧,自由、勇敢,民族兴旺发达和永恒。
连环湖景区
景区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部太白公路21公里处,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国际水禽狩猎场。由18个湖泡组成,水域面积580平方公里,栖息着220多种水禽,其中可猎水禽达40多种。
连环湖旅游区内有中国第一家国际水禽狩猎场,栖息着240多种禽鸟,可猎禽鸟40多种,供中外狩猎爱好者尽情狩猎。连环湖水域面积580平方公里,栖息着220多种水禽,其中可猎水禽达40多种。
.杜尔伯特政府网[引用日期]
耿煜.《黑龙江省志〈地名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杜尔伯特政府网.[引用日期]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政府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政府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政府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政府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政府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杜尔伯特县政府信息中心[引用日期]当前位置:>> >> 民族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按拼音查词语:
mín zúㄇㄧㄣˊ ㄗㄨˊ
基本解释◎ 民族 m&nz&[race] 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英文翻译1. national reconciliation详细解释(1).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中华民族。(2).特指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如:少数民族;多民族的国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崭新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