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乡名言名句家乡的名言,名句有那些?谢谢。

当前位置:>> >> >>
描写思乡家乡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一、思乡诗概述
  思乡诗,顾名思义,写的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主要描写的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抒发的是游子漂泊无依、凄凉孤寂的感情,由而产生对温馨家庭的怀念几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条件不便,没有便利的通讯手段,然而又有各种原因(赴考、出使、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不得不离开家乡,因此古典诗词中多离别也多思乡。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或漂泊他乡;或谋求仕途,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等等,这些原因即造成所谓的&羁旅思乡&,因此思乡诗绝大多数也是羁旅诗。这类诗,多抒发羁旅的艰辛孤独、绵绵不尽的乡愁,郁郁不得志的悲愤。
  当然,一部分思乡诗写于回乡途中,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作者与家乡长时间音讯隔绝,彼此不知生死,这期间,家中的人境况如何?他们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获罪而受牵累,甚至遭遇不幸?因此,作者越来越害怕,所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通过&情更怯&与&不敢问&,将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与由此生产的极度精神痛苦都透彻地表达出来。
  也有的思乡诗,表达的是人生的旷达。如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词》,寄寓的是作者有家难回、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这两句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现出词人善于自我排遣的旷达心胸。&诗酒趁年华&,作诗饮酒都要趁着时光未老啊,意谓只有超然物外,忘却尘世烦恼,抓紧时机以自娱,才不辜负好时光。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思乡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看作是作者情感的触媒,或者是情感的寄托,从写作手法上看,对应为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些常见的意象有:月亮、鸿雁、夕阳、杨柳、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杜宇、子规)、猿啼、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浮云、寒山等。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数月亮、鸿雁、杨柳、杜鹃。
  思乡诗表达的都有对家乡的思念,然而这其中也掺杂了其他的感情,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
  二、描写所见所闻,衬托内心的孤独凄凉
  这类思乡诗多是触景生情之作,通过描写眼前景物(这些景物或是良辰美景,或是凄风苦雨),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从而表达对温馨家乡的思念。
  美景反衬哀情
  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描写的是客舟中所见,诗意盎然,孤独之情于优美的景物中流出。日暮时分,天地一片苍茫,显得辽阔空旷,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树还要低矮;夜色降临,明月初升,倒映在澄净的水面上,和船上的旅人显得那么亲近。这种独特的景物带给人的独特感觉,也只有舟中的作者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言&月近人&是一种自我安慰,但却更加反衬出他的孤寂。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几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有青山绿水、帆船、海日,画面极其壮阔宏伟。直到结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才点出思乡之情。诗人想寄一封家书,却不知道该如何寄达,突然看到了江边飞行的大雁。大雁本来代表思乡,身为游子的诗人见到大雁北归故乡,内心的思乡之情更是难以抑制,诗人就想起了&雁足传书&的典故,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够把自己的家书捎回故乡洛阳。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这两句也是比较诗意的景物描写,诗人的孤独之情,深藏在&落落&一词中。春回大地,燕子又开始忙碌着筑巢,而作者却离家乡千万里,无法归乡;眼前的一枝梨花,孤零零地在雨中绽放,花瓣上洒满了清泪。这两句用了衬托的手法,上句是反衬,用燕子筑巢的温馨来反衬游子远离家乡的孤寂;下句是正衬,用孤独的雨中梨花衬托作者的凄凉无助。一正一反,将作者的处境刻画得异常悲凉。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这里的风光真是秀美,清风温软地吹拂着,月亮渐渐升起来,真是一个清新宁谧的夜晚。可是再美的风光终究不是家乡的,作者毕竟只是一个过客,他的根是在自己的家乡啊。&风月自清夜&,一个&自&字,便将作者自己与这些良辰美景隔开,清夜再好都有自己无关,因他所思所想的都是自己的家乡。&江山非故园&,多么沉重的一声哀叹。一个&非&字,表明作者此时是异常清醒的,然而现实是,有多清醒就有多残酷。可见作者的悲哀已经达到了极致。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作者突然发现眼前的青山竟然像极了家乡的那座山,他恍然间,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心里充满亲切感。但这种感觉毕竟是瞬间的,等到回过神来,发觉自己仍是孤独的异乡人,心中的思乡之情就更加浓烈。末句所写的瞬间感受,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感情内涵相当复杂。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落日渐渐西下,被青山遮住,那家乡所在的地方仿佛也被青山遮挡住了,诗人禁不住开始怨恨这层层叠叠的高山。可是青山又被暮云所遮,真是一层又加一层的阻隔,每一层阻隔对作者而言都是一层的悲哀。&已恨&二字,已蕴含无限感慨失落,&还被&则使这种愁情递增,这是加倍写法。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转小,逐步收缩,色调由明到暗,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
  哀景烘托哀情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正当作者想还乡之时,看到的却是一抹残阳,几只寒鸦。夕阳象征人生迟暮,作者面对斜阳已有无限的感慨,更何况回首天涯时一片苍茫,家乡不知在何处,只看到几点寒鸦。这几句以景结情,是景语,又是情语;既是作者眼前的凄凉实景,又是作者半世人生路途的写照。这暗淡苍凉之景,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作者离家已是千里之遥,独在异乡,又身处秋雨连绵之夜,思乡之情难耐,正不知该如何排遣的时候,又听到由远及近的大雁声。这声音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令人万分的悲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就是夜宿所见所闻所感。羁旅游子,夜半卧于客船,置身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境地之中意境备显凄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再加以一声悠悠的钟声,那乡愁就愈发的难以承受。最后两句从听觉着笔,以&夜半钟声&来衬托夜的静谧,揭示夜的深沉,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内心。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作者滞留他乡,思归心切,看到春回大地,看到北园里的落花纷飞,突然想到家乡的春天,然而有家不能回,只能对花伤悲。&重见落花飞&一句,下笔轻盈,然而所蕴含的的感情却极为浓重。&重见&表明作者至少离开家乡已两年;&落花飞&是眼前所见之景,也暗喻了诗人纷乱的内心,充分地将作者度日如年的心境表现出来。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作者知道归乡无望,只能醉倒在梦乡,那时,菊花满地,乡愁无限。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雨打芭蕉声时时提醒着他的孤寂,这样的秋梦也是凄凄的,但作者也只能寄希望于好梦。这种环境下,雁叫足以使人心惊,黄花足以使人迷醉,于是人醉倒在地,这是一种无言的惆怅。
  风雪的声音的确太撩人心绪,一声声如泣如诉,对羁旅游子而言,真是人间最为聒噪的声音了。虞集说&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那松树真是不解人情,它总是没理由地发出像下雨一样的风声,这是作者的错觉。江南的雨声,诗意盎然,真是自然界的天籁,作者对此印象尤为深刻。当他听到北方的风吹草木声时,就联想到了江南的雨声,可见作者思乡已到痴迷的地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风吹庭树的沙沙声,最容易使人听见,尤其是对于独在异乡的作者来说。秋风吹到庭树上,代表了秋的到来,也代表了时光的流逝。这真是一种令人心惊的声音。&孤客&对外界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因此他是最先听到了秋风声,这秋风声同时也带出了他的羁旅之思与浓浓乡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词人想睡下,可是外面风雪声,不停地敲击着自己的心窝,睡不着,入不了梦,那想要梦中回到故乡的愿望也是不成了,实在是令人心烦意乱。&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这是除夕之夜还滞留在外的诗人所发出的感慨。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是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孤烛&二字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除夕之夜,本该阖家团圆,一起热热闹闹地除旧迎新,然而诗人漂泊异乡,已是悲凉,而面对的蜡烛又是孤零零的一支,真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二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
  三、滞留异乡,有家难回
  这类诗,&悲愁&是情感的主调,其中也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怨恨。
  &长江悲已滞&,诗人望见长江东去,触动了心中长期淹留他乡的悲思,便将自己的悲愁注入到长江。那浩浩荡荡的长江似乎也为诗人之悲而感到难过,以至于水流都凝滞不畅了。很明显这是诗人的&移情&作用,长江东去,日夜不息,岂会因为人的情思而滞留不前?这句诗将诗人的悲愁与所见的长江巧妙地联系到一起,二者相互感发,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得全诗一开始就显得雄浑悲壮。&万里念将归&,这句直抒胸臆,点明&悲&的原因。作者身在他乡,与故乡相隔有万里之遥,看到长江流去,不禁起了故园之思与羁旅之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人有家难回,却看到鸿雁偏从家乡的方向飞回来,北方,有诗人魂牵梦萦的家乡,你鸿雁归来,给人平添了多少惆怅?这两句抒情,是对自然现象无理的发问,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峰。并将南归的大雁与欲北归而不得的诗人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之苦。这一脱口而出的发问,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诗人将浓厚的乡愁融入无情的自然现象中,使情感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除夕之夜,意味着一年的终结,除旧迎新是除夕的主题,即除去这一年所有不好的遭遇,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迎接新的一年,新年是充满希望的,是值得人憧憬的。然而作者却是&万里未归人&,况且还是&愁颜与衰鬓&,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真不知以后的命运如何。这个新年对他来说,不过是提醒他岁月流逝罢了,根本没有多少希望。&明日又逢春&,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这真是一种悲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时日暮斜阳,整个长江江面上笼罩的都是雾蒙蒙的烟云,马上天就要黑了,鸟儿也要归巢,日暮最容易勾起人的乡思,诗人想到游子也要归乡,可是现在路途茫茫,家乡又在哪里呢?诗人心里想念家乡,可是又不知道家乡在哪里,思乡而无乡,心里的愁情更加难以排解。从日暮下烟雾朦胧的江面,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景是荒凉的,苍茫的,而情是惆怅的,深沉的。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作者长时间没有收到故人的音信,心里充满担忧,于是他想到写一封家书。可是&乡书不可寄&,山长水阔,怎知故乡在何处,家书无处可寄;更何况&秋雁又南回&,大雁都飞走了,还有谁帮自己传书呢?&乡书不可寄&是一层的悲哀,&秋雁又南回&则又是一层的悲哀,两层悲哀层层相扣,作者怎不愁肠百结?正好在思乡的时候看到大雁,&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诗人不言使大雁为之传书,却来痴心问大雁:你们飞来时有没有经过我的杜陵老家呢?这真是痴语,明知大雁不会回答,根本闻不出结果,还是要这么轻声一问,足见作者旅程的孤独寂寞。无人与之话短长,只有问及不会言语的大雁。诗人将深沉的思乡之情,通过问大雁的情节传达出来,显得含蓄委婉,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诗人突然想起来,他已经滞留异乡好长时间,离家那么久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那天边的鸟儿与白云,归去只是片刻的工夫,凭什么自己就不能立刻回到家中。这两句是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作者故乡远在千里,只能在梦里回到家乡,然而,家远梦亦怨,一直到天明,梦还未到家乡,真是令人绝望。既然梦不成,那就寄希望于家书吧,可是,千里之遥的路程,书信只能来年才能收到。这两句,上句写梦,属虚;下句写家书,属实。这一虚一实相互映衬,把作者的失落与哀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作者宦游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在驿馆抱膝坐在孤灯前,惟有影子相伴。影子与人相伴,同是孤独的,就使得作者的孤独加倍,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两句是作者的想象。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是如何思念家乡,而从亲人入手,来写家人相聚到深夜,仍在谈论着远行的诗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大雁已经飞到了北方,而作者却还无法回家,因此归家之日落到了大雁的后面,而作者的思归之心在春天来之前就已经有了,眼看着春花将开,他还是没有回去。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这一前一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和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这两句,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思乡盼归之情。作者有家难回,只能从梦中看到家乡,当他看到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时,心中起了羡慕之意。随即又从羡慕回归到残酷的现实:虽然船只密布,但又有多少人得以回家?大多数人不过像自己一样罢了,只能望乡而已。这两句描写作者因思念家乡而生出的复杂心理,他既有艳羡嫉妒之心,又有与天下游子同病相怜而产生的慰藉之情。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他心底最牵挂的始终是自己的家乡啊,那是他生根发芽的地方,更是给了他阳光雨露的地方,怎能说忘就忘了?他说&莫还乡&,一个&莫&字,多么沉重,充满多少无可奈何。作者其实是想回去的,然而别人叮嘱自己&莫还&,因为人还未老,在外漂泊几年又有何妨。不要还乡,只是因为人还未老吗?还因为&还乡须断肠&啊。你的家乡在一片战火之中,哪里还有你的容身之处呢?你回乡只有断肠的悲哀,因此莫要还乡,还是终老江南吧。
  四、报国无门,人生迷茫
  这类诗多借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仕途失意与人生的迷茫,只是这种情感表达得比较含蓄,需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加以分析。
  孟浩然生在大唐盛世,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不媚俗世,以隐逸漫游为主,一生夹在仕与隐的矛盾之中。&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作者离乡多日,眼泪都在旅途中流尽了,这时他看到一条飘向南方的船,于是他只能目送那条船缓缓离开,他的思归之心就显得更加强烈。他也想回家,可是家乡在哪里呢?&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渡口在哪里?坐哪一条船才能回去?已经到了黄昏,那海面一片苍茫,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后两句不仅是说作者找不到回家的路,更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迷茫的反映。他不知该求仕还是求隐,生活在这种矛盾之中,于是陷入了&迷津&。
  青年,踌躇满志,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只可惜,现实终究是残酷的,他的理想无处安放。&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汾水日夜流动,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就像这汾水一样,时时盘绕在心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啊。诗人一心归乡,除了因看到早秋的景色睹物思情之外,应该跟自己的遭遇也是分不开的。诗人本来是应友人元演之邀,来太原寻求闻达,可是辗转三晋,历时半年,始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的机会,遂起了归乡之意。晚年时期的李白,辗转宣城,又染上重病,他的壮志诗中无法实现,这是何等的凄凉。&一叫一回肠一断&,子规鸟又叫断肠鸟,声音凄厉,真是叫一声就使人断一次肠,直至肝肠寸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正是在这样一个子规啼鸣的春天,诗人想起了他的家乡。&忆三巴&三字,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使人感到无比的悲切伤痛。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渐渐落下,人们都该进入温暖的梦乡了,只有&我&这个断肠游子还在天涯漂泊。&夕阳西下&是游子断肠的触发物,将游子的悲情推到了高潮。&断肠人&是作者自指,表明了思乡之情郁结而使肝肠寸断的痛苦。然而,这又并非因单纯的思乡而致。马致远青年时期曾热衷于功名,但仕途坎坷。漂泊二十余年,终于,五十岁的时候步入仕途,后不满时政,退而隐居。在这种情况下所写的《秋思》,就包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的悲叹,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此时此景,怎不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以至断肠?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出自王禹的《山行》,作于诗人被贬期间。诗人信马山中,看到的景物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可是,忽然一转,就有一丝思乡的惆怅爬上心头。诗人看见,那村头的小桥流水、那原野平林,都似曾相识,转念一想,原来和家乡的景物是如此的想象。诗人突然有种重归故里之感,那种亲切感、熟悉感,让他心中一喜;随即,诗人又回过神来,这里本不是自己的家乡,只不过相似罢了。可是心中的思乡之愁已经蔓延到了全身,他转而想到了自己失意的仕途,那真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戍边卫国、厌恶战争
  这类诗多与边塞守卫或战争有关,诗的情感多悲壮慷慨,也不乏诗意浪漫,其中蕴藏了深沉的故园之思与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作者戍守边关,生活艰苦,所以也只能喝浊酒。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他处在前线,为国家的安危而辛苦作战。然而,思乡之情,人皆有之,乡愁挥之不去,只有借酒消愁。词人的愁并不是单单的乡愁,而是以忧国基础的乡愁。词人说&燕然未勒归无计&,国家边疆未平,诗人还未报效国家,归乡就无从谈起,词人也想像窦宪那样,为国争光,所以词人的愁应该说是家愁又添国愁,是一种复杂的浓厚的愁。他还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明月和高楼都是愁的符号,都容易触发浓浓的乡愁。可是如今边塞未平,国家未尝安宁,身为将帅的词人又怎能抽身独离?词人独上高楼,一抬头就看到一轮皎皎的明月,皓月当空,冷光寒照,一霎那愁思不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月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愁思,只是此愁何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利用喝酒来解愁,谁知&借酒销愁愁更愁&,浊酒一下肚,全都化成了相思的眼泪,夺眶而出,情感深沉,感人肺腑。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哪有杨柳可折!&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春风不来这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时还要听《杨柳曲》,连这笛声似乎都在&怨杨柳&,作为感情丰富的诗人又怎能不怨呢?然而怨也没有用,因此作者以反语道出。&何须怨&三字足见作者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同时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只能如此自我宽解。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边塞的飞花飘飘洒洒,而我这个远离家乡的客子,此时的思乡之泪也随着落花洒落;边塞的杨柳已经变得青翠,在风中舒展着千万条绿丝绦,我的乡愁似乎也I挂在这杨柳枝上。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挂&字,想象更加奇特,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并巧妙地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极富浪漫诗意性,作者写的是哀思,却用美妙的意象加以衬托,更加强化了乡愁之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已经连连绵绵燃烧了几个月,因为打仗,百姓妻离子散,亲人被迫分割两地,音信断绝,消息停滞。这时,人们最渴望能了解到亲人们的情况。只是,战乱不止,书信无法互通,一封书信就显得尤为宝贵,真是&家书抵万金&。用&万金&来衬托百姓对亲人的思念和关心,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心酸,多少的期盼。为什么一封家书抵得过万金?归根结底,这都是战争造成的,这也是广大民众的普遍心理,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渴望和平的愿望,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常用的起兴,以采薇这一动作,来突出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从而引起思归情怀。这两句是眼前之景的记录,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写士卒因生活艰苦而起了归家之心。眼看一天天这么生活下去,好不容易一年快要到头了,也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可是战友们不知提到过多少次回家,却始终不能回家。为什么就不能回家呢?因为战事频频不休,将士们有保家卫国的职责。这样,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便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但笼罩全诗的情感主调仍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离开的时候,正是春风轻拂,杨柳青青的时候;&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我回来的时候,却是大雪飘飞的冬日。这两句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一个人的生命也在时间中慢慢地减损,那战争不仅消耗了生命更摧残了生命。
  六、人生易老,感时伤怀
  漂泊他乡之人,最容易看到夕阳落日,那是国家衰落的象征,是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真实反映。因此这类诗,在思乡之情中夹杂着复杂的感慨。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作者已是&人老去西风白发&,面对着满目的秋色,再听到一两声大雁的哀鸣,心中涌起了千愁万绪。人生易老的感慨,客居他乡的伤怀,功业未就的悲哀,一时间都在这茫茫秋色中喷薄而出。&都在斜阳&,这所有的不如意都齐聚在暮色苍茫之中,而作者的人生也如西沉的斜阳一样,就这样暗淡地渐渐隐去。以&斜阳&作结,充满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正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作者想象游子回家的时候,有小孩牵着他的衣服撒娇,还不忘笑他满头白发的样子。这几句充满戏剧性,其中既有得享天伦之乐的喜悦,又有年老体衰、时不我待的淡淡哀愁。作者被强留金国,这种情形他是无法亲身体验到了,他只能假借归家的游子,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殷切思念。作者把思乡的浓浓哀愁以这种轻松的笔法传达出来,让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人生有太多无奈,何以至此境地?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诗人的愁绪已使两鬓斑白,现在又面对萧瑟的寒秋,不过是徒增了忧伤罢了;诗人家乡远在万里,他的思归之心早已飞回家乡,而身体却在渐渐远离,形神分离,独对明月,乡愁更加浓重。一个&逢&字,将诗人的千愁万绪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一个&对&字,则写出此时的孤独凄凉,唯有明月可与为伴。&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揭示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深化了忧心愁思,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客居洛阳时,正逢国家战乱,因此他客居异乡,心里始终忘不了他的故乡。词的开头两句,反复以&洛阳&开头,突出了他对洛阳的深厚感情。上句写景,感慨洛阳城风光明媚;下句抒情,感叹洛阳才子因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才子&本指西汉的贾谊,这里是作者自称。上句的&春光好&是淡写,下句的&他乡老&却是重笔,两两对照,以景与情的反差表现了词人心理的失落,突出了&春光&虽好,却在&他乡&,而自己已&老&的矛盾心境。因此,这大好春光,非但使作者陶醉,反而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担忧。
  &今春看又过&,今年的春天转眼又要过去了,&何日是归年&,时间过那么快,然而什么时候才是我归家的日子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现在诗人已是年过半百,想还乡却不知何时,怎么不使人断肠。不仅如此,他身处战乱时代,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也无法实现,那种落空的悲哀,该是多么的沉痛。诗人只轻轻拈来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淡淡的一笔,承载的却是浓浓的愁绪。&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清寒的夜里,诗人思乡难免,只能在庭院中,遥望那一轮明月,时而行走时而站立;白天,思念亲人时,作者就卧看天边的白云,直到看得疲倦,才不知不觉中睡去。人老了,思亲思乡情怀就愈加浓烈。本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他有爱天下之人的博爱,当然也有骨肉亲情的普通之爱。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是无限乡思的体现。
  晚年同时遭遇国破、家亡、丧夫之痛,又经历种种颠沛流离之苦,这种情形下的愁,就不仅仅是乡愁,更是亡国之恨,丧偶之痛,人生之悲。&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作者在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那美好的春色给人的愉悦是暂时的,一旦认识到现实,那愁情就瞬间将人击倒。&忘了除非醉&,作者之所以想忘记家乡,不仅是为了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归乡无望有关。因为归期无望,思念也了无意义,不如干脆忘掉,可是偏偏又忘不掉,她只有用酒来麻醉自己,以图暂时的超脱。&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既然这愁情难以排遣,令人备受折磨,还不如对着美酒,对菊而饮,醉倒在梦乡,那样就不知何事为愁了。这两句表面上是超脱旷达,实为借酒消愁,麻痹自我。&伤心枕上三更雨&,秋雨,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那点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也打在了词人备受创伤的心上。&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作者此时在南方,却自称&北人&,说明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同时,也暗暗流露了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愤慨,对其偏安一隅的斥责。&不惯起来听&,这芭蕉雨的声音,实在令人难以入眠,作者只能披衣而起,孤零零地等待天亮了。
  七、单纯思念亲人家乡
  这类诗所表达的乡愁,与作者的不幸遭遇联系不太紧密,只是因为诗人看到或听到一些事物,思乡之情就就油然而生。这类诗常见的意象有望月、闻笛、折柳、家书、故人、同乡等。
  在古典诗词中,明月成为思乡怀远的代名词,跟的《望月怀远》以及李白的《静夜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说,&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你看到月亮起了相思之情,月亮与你有何相干呢,这正是你多情的缘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因为你是多情之人,所以在月夜就不能不产生一种离情别恨,那种相思之苦让人辗转难眠,备受煎熬,于是那清夜真让人怨恨。 李白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一抬头,是一轮皎洁的明月,&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刻,家乡是否也有这样皎洁的明月呢?身为异乡之人,对容易勾起乡思的事物特别敏感,一旦乡愁被勾起,又将是难以排解的巨大的失落。所以诗人只好无奈地&低头&,低头去沉思,低头去回想,回想那遥远的故乡。这两句对情感的描写十分细腻,对游子心理的把握也十分精准到位,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低头思故乡&,简单的一个&思&,却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梦。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今夜,听到《折杨柳》的笛曲,有谁不会心生思乡之情呢?本来这乡愁是诗人自己所生的,他偏偏宕开一笔,推己及人,说所有听到此曲的人都会思乡,使得诗的境界显得阔大。热爱故乡,思念家乡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一种感情,那是一个生育自己的地方,也是滋养自己身心的地方,更是一个游子日夜的牵绊,一生的方向。李白这首小诗,描写的就是这种对家乡的依恋与思念,道出了所有人都会生发的情感,这才是它感人之处。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写一封家书请别人代为传达,害怕由于自己写的太匆忙,以致有些事情未交代清楚。捎信人马上就要出发了,诗人不放心,生怕信中会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把信打开看了几遍。至于&开封&的原因,说诗人是为了添写几句遗漏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动作,把诗人对家人的万般情意写得入木三分,实乃一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路途中遇到一个入京使者,因为是&马上相逢&,时间紧急,有没有纸笔,只能托人给家人带个口信,以报平安。这两句完全是寻常白话,语短情长,蕴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挂念之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最后一句诗,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极富生活味、人情味,清新隽永。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一纸家书恐怕也难以说清道明,倒不如求得干脆利落,只一句平安就足够了。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碰到家乡人,就急着想问家乡的事,但他撇开了人与事,只问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那株梅花也许是作者的一个情感寄托,它看似&故乡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却可能蕴含了当年的情事。总之,在作者眼中,它不是普通的梅树,而是家乡的象征,是他情感的寄托。诗人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仅通过&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就把他对家乡亲人的挂念,对往事的眷恋深沉含蓄地表达出来,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
  &五月渔郎相忆否&,故乡儿时的伙伴是否还记得,记得五月的时候,一同驾着小船行到荷花深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多少次,作者梦回故园,还是儿时的伙伴,还是十里荷花,是那样的无拘无束。可是梦一醒来,那情景就遽然消失不在,它只适合出现在梦中了。思乡,最思念的不过是某一个值得纪念的事物或场景。作者思念家乡的荷花,是因为荷花记录了他最亲切的往事,而此中的荷花就是词人思乡的媒介因此,这首词是一首思乡之歌,也是一支荷花的赞歌。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作者思乡却不能及时回去,只有将这份念想寄托于梦境。梦是何等虚无缥缈,无形无迹,诗人却将之想象成可以被春风吹走的东西,像是轻盈的柳絮,又像浮软的游丝,它随着春风回到了洛城。乡梦,极其普通,但凡想家之人,都有亲身体验。作者却将之写成一个有情有形之物,为全诗平添出无尽的情趣。乡愁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之中又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
  一位家住横塘的姑娘,泛舟时听到一男子的口音,像是同乡之人,于是就停下船,天真地问一句,&君家何处住&。&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女子不是随口一问,而是发自内心的想知道,&停船&的这一动作,就表现了这种心理。最后一句,算是对以上反应的一个揭示。她之所以这么殷勤相问,就是因为听到了乡音,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异地邂逅同乡是一件令人倍加温暖的事。或许女子背井离乡多年,没有一个可与之共语之人,她内心是孤独无依的,对自己的家乡自然也是时刻思念着的,而那位男子的乡音,正好就触发了她的乡情,无怪乎她这么急切相问了。
  八、结束语
  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和爱情一样,它是普遍的,人人皆有的。古代的人安土重迁的观念比较强烈,因此,他们一旦离开故土,思乡之情就魂牵梦萦,无法摆脱。那一句句一声声对家乡的呼唤,真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千百年后,我们再读之,仍为之动容。再放眼一下当今,有多少人为了梦想背井离乡,又有多少人还会怀想家乡的那一座青山,那一缕梅香,那一方荷塘?
  (责任编辑:夏素筝)
------分隔线----------------------------
上一篇:没有了
描写思乡相关文章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这两句写作者思乡之情难耐,转而借酒消愁的情景。...
思乡诗,顾名思义,写的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主要描写的是抒情主人公...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念家乡的古诗名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