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穿越到抗日初期并在抗日结束后当穿越成皇帝的小说说

求好看的小说,穿越到民国时期当国民党军官抗日的小说,要大场面的,..._百度知道
求好看的小说,穿越到民国时期当国民党军官抗日的小说,要大场面的,...
要大场面的。好看加分,穿越到民国时期当国民党军官抗日的小说,最小要师级的求好看的小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北洋】【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傲气凛然】【铁骨】【重生之红星传奇】【民国投机者】
现在看写的最好的就是《铁骨》
重生之风起民国最后又建立了党
&HONGYAN&(《红岩》)
‘我是军阀’其实不错,只是被封了。
抗日玫瑰,男穿女,穿越到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南京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民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风车口之殇“还原那段在义乌土地上不为人知的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史(故事有点长,当小说看吧)|百姓话题 - 义乌十八腔论坛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2 total )
“风车口之殇“还原那段在义乌土地上不为人知的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史(故事有点长,当小说看吧)
&&小时候,每当看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抗战片时就会觉得,打日本鬼子都是离我们很遥远事,随着渐渐的长大,开始知道了著名的浙赣会战、知道了原来当年的义乌也是沦陷区、常年驻着日本兵,而且也有游击队(坚勇大队),在民间,更流传着许多的抗日故事!当然,这些并不是本文要说的重点,本文要说的是比坚勇大队还早的,并且是属于正面战场的一段往事!&& 由于工作的缘故,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度过的,前些年有个朋友在这论坛跟人口水失利,来搬救兵,才注册了账号,也就第一次开始了十八腔之行,一转眼,就一年多过去了,因为平时就有喜欢钻山沟的爱好,所以也加入了户外群,前些天在浏览UV户外群发的(1.8中俄联合登山队登顶义乌K2--906.6米的第二峰大山,11小时成功从六都穿越到九都强者归来!)看到那段:“路过国民党一个师被鬼子歼灭的风车口时,”不禁勾起了童年的一些记忆,于是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在这方面记载很少,大多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情节,在70年前的那场关系全民族生死的抗战中,义乌境内有过许多非常惨烈的战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在义乌方志上称为日机空袭三十六岗,在日本方面却有一个比较正式的名称叫《浙东战役第二期》,前两年虽然在各大报纸及稠zhou论坛和十八腔有前人发过这段故事,但经我仔细对比之后发现,对这方面的描述都是错误百出,或非常的不完整,比如:下面这篇2014年6白8日发表在金华日报上的:”惨烈的诸义东阻击战”中,[attachment=628802]&&
上面红线标出部分,1941年日军发动浙东作战的目标是为了封锁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并扫清宁波外围,抢夺浙东的战略物资萤石矿,而不是上面写的打通浙赣线或蒋介石的老家等,占领溪口只是顺带的任务,暂编十三师的师长是史克勤。再看结尾部分,[attachment=628803]&& 这是应是暂编十三师、暂编35师等,而不是十三师,这个区别很大,因为某些原因,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同时存在着:十三师、新编十三师,暂编十三师三支部队,显然这位金华日报的作者并不懂历史,至于中间那些诸多错误,比如把义乌双溪写成了磐安双溪等,就不一一细说了,再比如这份2015年5月25日杭州日报上的: 《浙江土地上的抗战到底有多惨烈?(上)》中:[attachment=628813]&& 连风车口的地址都搞错了,跑到丽水去了。还有这篇最权威的《诸暨抗日斗争历史》中关于浙东作战的部分:[attachment=628814]&& 上面轰炸风车口的日期为1941年4月21日,而在下面的5月14日却又写了轰炸三十六岗,作者在收集这些数据的时候肯定没有详细的对较,把日机5月14日轰炸三十六岗(即风车口,在三十六岗中部位置),当作了两次事件,作为官方媒体,尚切如此错误百出,可见民间的传言可信度有多大!而前两年在义乌刮起的那股记念风车口战役热潮,侧是当地一些农家乐饭店为了提高人气而故意炒作,本来为了商业目的而能够给这些长眠在大山深处的烈士一个交待,也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对历史的不了解以及一些战争常识的缺乏,列出来的情节非常不符合客观事实,而实际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侧更少,随着当年经历过此事的先辈们的相继离世,这段历史将很快就会被沉没,于是就思量着反正自已喜欢钻山沟,也喜欢解历史,干吗不用这个闲情做点正事呢?因此就花了近半年的空余时间,翻了大量资料,当然也钻了不少山沟,作了一翻细致的探索,张于整理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本来只是作为自已的爱好收藏,把它存在了硬盘里, 恰好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而今年的7月7日又被很多人当成了农历7夕情人节,正所谓|:”少年不知国耻日,竟把七七当七夕”,在感叹国人健忘的同时,决定把它发上来,让大家多了解下当年的血雨腥风。(注:因为要把这些零碎的众多资料整理成文,光码字就得花不少的功夫,如果有不到的望大家见谅!当然,谁有这方面确切的资料也可以跟我交流下)&& 小时候,听邻居老奶奶讲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哦!有一次晚上,村子里晚上突然来了很多兵,都数不清有多少人,听走过去的脚步声都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当兵的走完后,村子里来了几个穿马褂的陌生人,探头探脑的观望了一阵,就悄无声息的走了,他们走后没多久,天上就飞来了好多飞机,飞得好低啊,接着前面的山里就响起了打雷声,整整响了二天,然后村边的溪水就开始变红了,到最后就全是血水了,几天后整条溪就变臭了,全是死尸味,听里面出来的人说,死了很多人,还有受伤没死的,满山坳都是,多的数不清,都是穿军装的,那个惨啊!漫山遍野的尸骨,整整二年,没人敢进那座山”&& 这个故事就一直留在了心头,在看了UV户外的这篇贴子后,立马勾起了童年的回忆,于是决定去风车口走一趟,在2015年1月20日中午,带上相机,驱车进了巧溪山区,在里西岗村改成步行进山,路并不难走,唯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是过桥向右进山:[attachment=628815]&&由此右进4-5里之后,就到达了了此行的目的地-----风车口[attachment=628784]&& 这就是风车口,这间小房子,即是平时路人遮风挡雨的避难所,也是阵亡将士的纪念碑所在地,即所谓的“风车口战役纪念馆”[attachment=628785]&& 因为是由民间自发而立,对于这场战役的了解程度很少,所含内容极其有限,内容非常含糊,没有伤亡数字,甚至连部队指挥官是谁都无从得知,上面只是写了从民国26年(1937年)的七七事变,到民国30年4月(1941年4月)日军开始进攻诸暨义乌,与暂十三师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等含糊不清的内容。(注,碑上的4月19日为农历,阳历是5月14日)[attachment=628786]&& 翻过这个口子,就能看到三十六岗的北面部分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登上最高处,所以没有拍下整个三十六岗的全景,从下面的图片中,左右两边的两条山脊就是传说中的三十六岗的一部分了。[attachment=628787]&& 谷歌地图中的风车口坐标及路线[attachment=628791] &&因为第一次上风车口时没有找到想像中的烈士墓地,于是在2015年清明的时候,再次驱车进了风车口,在进山的时候,看到山脚有一位老农在田间劳动,就去打探了一下,结果一问。才发现这位老农今年88岁,正是当年风车口日机大轰炸的亲历者,当年他14岁,庆幸之余,给他拍下了这张照片[attachment=628816]&& 老人名叫熊本土,里西岗村人,那块风车口战役的纪念牌修建就有他的份。&& 当我问到有无烈士墓时,老人的回答让我唏嘘不已,老人说,当年的大轰炸,大部分被炸弹直接命中的人,都成碎片了,根本就找不到完整的,没法埋,少部分被机枪扫死的也都是在山岗上随便找个坑埋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墓,最多的一个弹坑周围躺了48具中国士兵的尸体,后来都是周边的村民上山埋的,由于埋的浅,以前山洪暴发时经常有尸骨被冲出来,(当然,我知道,这并不是没有烈士墓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后面我会说明)。说到这里时,老人不停的摇头,说曾经有好几拔人来打探过这段故事,既有政府官员,也有电台记者,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最著名的要数翁界的翁本忠,写下了反应这场战事的《抗日战争中的浙东会战第二期战役》,不过外界知道的人却是非常的少,临了老人又问了我一个问题,他们立了这块为国民党作纪念的碑有没有罪?他说这个问题之前他也同样问过那位官员及记者,我只能安慰他,这些都是为国家民族捐躯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应该让人知道,你们做的这些,在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你们也是英雄。由于时间有限,在婉谢了老人的盛情之后,又匆匆的再次进山,一个人在大山深处沿着黄家店红色经典路线穿越了一阵,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由于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再次下山回家,(未完等续)
我奶奶说她5岁的时候逃过日本兵,她老家是佛堂雅西村的,还说日本兵没有电视上放的那么坏,他们进村看见小孩都会给吃的,还笑咪咪的,而且都有日本女人带着,我说那你们逃什么,她说大人看见就跑,他们小孩子也只能跟着跑,都是跑到山里躲起来…后来看他们不欺负老百姓,就都不跑了,只是会让村里年轻男子帮他们出力拿东西…也可能刚好我奶奶她们遇见的是好兵,呵呵
:我奶奶说她5岁的时候逃过日本兵,她老家是佛堂雅西村的,还说日本兵没有电视上放的那么坏,他们进村看见小孩都会给吃的,还笑咪咪的,而且都有日本女人带着,我说那你们逃什么,她说大人看见就跑,他们小孩子也只能跟着跑,都是跑到山里躲起来…后来看他们不欺负老百姓,就都不跑 .. ( 08:27) 我外婆家也有过,拿了一颗东西,按描述,可能是手雷吧,他说的话外婆他们听不懂,反正就是笔画了下想换点吃的。
继续: &&&& 浙东战役:是日本大本营为了达成封锁浙江沿海港口、并略夺浙东的战略物资(主要为萤石,就是我们小时候在义乌常玩的那种绿色的石头),而进行的一场战役,初始以占领宁波港口,并扫清外围的中国军事力量为目的,到最后演变成以消灭当时负责浙东防卫的第十集团军主力为目标的中型会战,在中国官方,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名字。叫:“宁绍会战“,其主体部分是:1941年日军为了扫清宁波外围,出兵占据了绍兴、诸暨,由于宁波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港口,中国的大部分外援都通过此处进入,因此宁波的沦陷对中国的整个抗战关系重大,中国第三战区行政长官顾祝同严令当时负责浙东防卫的第十集团军收复宁波,双方在诸暨形成对持。并在义乌诸暨边界地区展开多次激战。日本驻杭州的浙江军区第十三军司令官泽田茂了解了中国军队的意图后,调集兵力,意图趁机一举消灭第十集团军主力,日方参战兵力有第十五师团,二十二师团,第五师团各一部(即著名的板垣师团,参加过平型关战役、松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为日军一等一的野战师团,有“铁军”之称,不过当时主要负责宁波地区的防卫及抢运物资,进入内地作战的主要为第十五师团及二十二师团)总计16个大队,并有萧山机场的崛田、山本、丸山、本田四部队的轻轰炸机和弘中部队的重轰炸机配合进攻。并从台湾调来第四飞行团助战。,&& 第三战区(行政长官顾祝同)下面负责浙江东防卫的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下辖三个军:八十六军(原七十九军)军军长莫与硕,下辖十六师(师长曹振铎)、六十七师(师长陈颐鼎)、七十九师(师长段霖茂)。暂编第九军军长冯圣法,下辖暂十三师(师长史克勤)、暂三十师(师长张銮基)、暂三十五师(师长劳冠英)及第二十一军所属一四八师(师长潘左),由于在试图收复被日军占领的诸暨时,因为情报泄漏,所有计划全部被日本方面得知,从而损失惨重,战斗失利,此为浙东会战第一期,以诸暨跟义乌交界战场为主。在义乌境内有著名的北峰岭(勾乘山余脉,又名白峰岭)战斗。(注:这一段历史资料很杂,其中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在诸暨战场击毙日军少将一名及第十五师团60联队长小川伊佐雄和近卫师团通讯大队无线电第四队少佐队长,可是我查遍资料也没查到日军在1941年有少将在浙江阵亡的,要知道,当时能击毙一名日军少将,绝对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更何况日军对所有在华阵亡的高级将领都有详细的记载,决不会有遗漏,而当时的日军第十五师团第60联队长也不是小川伊佐雄大佐,而是高品彪大佐,所谓的小川伊佐雄大佐却是步兵130联队的联队长,,根本没参加这场战役,当然,作为义乌人,我侧重的是义乌境内的故事,所以,这段诸暨境内的事就让诸暨人去费心吧!在此跳过)&& 浙东作战第二期战役(即义乌民间的风车口战役),第二期战役为日军反击,试图趁机消灭参加此次会战的国民革命军近10个师,因为当时的第十集团军在收复诸暨战斗时分成三路,东线莫与硕军长领导的七十九师、六十七师、三十五师,西线由冯圣法指挥的暂九军十六师、三十师、六十三师、及一四八师,暂十三师担任中路防卫,当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在收复诸暨战斗失利并意识到日军的反击后,并没有判断出日军的真实目的,而是误判日军的目标为打通浙赣线,于是即命令各部后撤,以避敌锋芒,其意图是把部队撤进浙赣线两侧山区,放日军进来,待他们到达孝顺后,再断其归路,其中东线的八十六军下属的六十七师因损失严重经石壁、岭北周撤到东阳郭宅休整,七十九师,三十五师除一部分撤到东阳外,其余大部全撤进越王山区,八十六军临时指挥所设在离仙顶二里的水竹,西线暂九军所属的一四八师,暂十三师也撤进越王山区,其余部分在冯军长带领下撤进浦江境内,第十集团军总部也由义乌的后升塘村(今新新村)移到现翁界村,这样在义乌苏溪境内的越王山区(俗称三十六岗),就聚集了中国军队四、五个师的兵力,主要在大畈到里西岗,仙顶,仙下,双溪等村,后期随着中国军队的一路后撤,因此战斗主要在义乌北峰岭(今红峰村)--大畈—风车口—里西岗—仙下—仙顶—诸暨塘岭—横岭—金山湖—岭北周—东阳斗鸡岩—石马涧等一线展开(在浦江有白马桥战役,但此战役过程很有争论,因此在后面会单独说明),下面是我在谷歌地图上画的一张日军进攻及国民革命军撤退路线,可见日军的进攻非常的有针对性,东路日军迎东阳诸暨古道直下,切断中国军队撤往嵊县的道路,中路一直尾随暂十三师一直到达岭北周,西路日军分成两部分,一路从诸暨经善坑岭到达义门街,把担任后卫的暂十三师部队赶进九都坑后在九坞口止步,然后经龙祈山。新厅,到达花溪,与从大陈经苏溪过来的日军会合。实行大迂回,一记左勾拳从华溪,一直绕到东阳石马,最后三路日军如三堵围墙,把数万中国军队合围在东阳斗鸡岩,石笋岩,上清坑,石马坑等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然后用飞机轮翻轰炸,令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在丢下大片尸体后,才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从今裘家岭经罗店过乌竹岭到长店等方向突围出去,[attachment=629102](未完待续)
:原创? ( 22:55) 照片全是一个地一个地跑去现场拍的,字全是一个一个码出来的,算不?
辛苦楼主了
继续&&&&&& 现在我们来开始浙东会战第二期的前奏部分及具体详情,自从收复诸暨战斗失败后,第十集团军就以暂十三师为后卫,在义乌境内部属了三道防卫阵地,第一道为北峰岭阵地,在今红峰村后山,为勾乘山余脉,第二道在今楂林义门街的獅子山、九坞口(今八都水库入口处),第三道在大畈村东面的饥饱岭,其余部队全部进入越王山区三十六岗的义乌部分,驻扎在今大畈、里西岗、君溪、双溪、仙下、仙顶等山区,意图放日军进入义乌金华地区,等他们到达孝顺后再从后面断其归路,从而达到歼敌目的,可惜,再次吃了情报落后的亏,日军的目标不是浙赣线。而正是第十集团军主力,《1941年4月23日,日军就曾企图占领楂林的义门街,在北峰岭与暂十三师爆发过激战,最终以中国军队伤亡1000多人,日军伤亡700余人而告终(战斗属实,但伤亡数字本人深表怀疑,因为此战双方的伤亡数字几乎可以媲美平型关战役了,要知道,这是真实的打仗,不是写小说。如此多的伤亡,光善后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具体在风车口战役中会有一个完整的体现,而现在对这场战斗却没有任何善后方面的记载,)》,5月11日,日军正式实施以消灭第十集团军主力为主的浙东会战第二期,开始全面进攻,为了避敌锋芒,第十集团军全部撤进了今巧溪水库里面的山区,总司令部也从后深塘移到了今翁界村,因为当时的暂十三师是挡任后卫任务,而在风车口记念碑中只提到了暂十三师,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暂十三师的来历作一番单独的说明: &&&&&&在说暂编十三师之前,先解说一下当时国民革命军师一级的编制,全民抗战开始的时候,当时的国民政府把全国的部队进行了整顿,总共给出了200个师的fan号,把当时全国的约200万军队编成200个作战师,每师编制10000人左右,其中属于中央军的大约有40几个师,其他150几个师为地方杂牌,比如西北军。东北军。晋绥军,川国、桂军等,最后一个师第200师为全军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师。后来随着抗战部队不断的壮大,原有的200个师编制已远远不够用,于是又把一些新扩编的部队编为新编师,曾先后有过50几个新编师的fan号,同时又对一些收编的部队:比如伪军,民团,地方武装或土匪等进行整编,给予了暂编师的fan号(即为临时编制),曾先后有60几个暂编师,还有三个最早接受德国装备的整理师(即德械师)及一些从事新兵训练的预备师和由伤愈归队老兵组成的荣誉师。至于大名顶顶的整编师,那是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的产物,由军一级压缩而成,比如最著名的整编74师,即是由原74军改编而成。 && 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三师,1940年2月在福建漳州,泉州等地收编黄大伟伪和平建国军编成,以史克勤为师长,隶属第二十五集团军总部.1941年拨属第四十九军,1942参加浙赣会战,,1945年4月被裁撤。师长史克勤:年,字检柏,河南宜阳人,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第三期,日授少将衔,1946年3月退役,1947年病逝。你们没看错,这是一只刚刚由伪军改编的部队,但是却属于中央军序列,下面是一枚现在保存完好的暂编十三师的胸章,[attachment=629322]&&&&上面内容为:“暂编陆军第十三师”,因为暂十三师存在的历史很短,所以这枚胸章的价值还是有的,持有人现开价800人民币, &&&&下面是一篇当年暂十三师老兵的日记,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他加入国军参加松沪会战失败后被日军在南京俘虏,被编入伪和平救国军(伪军),参加进攻中国军队,再阵前反水,全体再次加入国民革命军。被编为暂编十三师的详细过程: &&&&&&&&&&&&&&&&&&&&&&&&&&&&&&&&&&&&&&&&&&&&&&&&&&&&&&&&&&&&&&&&&&&&&&&&
南京被俘记─冯其志
&&&&民国26年12月1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话说当年日军侵华。战场已延烧到上海。103师何知重司令驻我隔邻沙洲医院,指挥常熟沿江至江阴之线国军,政工处驻我家及各民宅。政工人员鼓吹青年从军报国。汝华我及兄炳华俩毅然从戎换穿军服。有一天半夜撤离故乡常熟,随着政工处转进江阴防地。时在民国26年10月下旬。上海保卫战已吃紧,不久上海落入敌手,日军借着武器优势,继续向西推进,沿京沪线,水路沿长江上游挺进,我等非战斗员转进江阴城,我和大哥炳华肩负重担(公文箱),初尝军人生活。某日半夜撤退,途经江阴西门外,桥已大网封锁,惊怕万分,弯着腰过桥,大哥脚底起泡思念妻小,半夜流泪想打退堂鼓,那是不允许的,只好咬紧牙根着走,一路上除随时躲警报还远远看见日军的气球升空呢!我们在镇上休息两天,继续西行约至十二月上旬抵达南京城垣,要道埋设地雷,传话小心通过,进入城内,103师司令部驻警部。日机轮番轰炸,隐约可闻炮声,一个老百姓要说不怕那是骗人的,初尝战争滋味哪能不胆颤心惊呢!加以思念妻小,泪水往里吞。&&&&三日后又要移动了,总是在三更半夜,通过城门,早已堆满沙包只留人行。天啊!人潮争先通过窄道,城上守军还鸣枪喝令“不准退”,我俩甩了“挑手”,人挤人由尸体爬出城门,早已精疲力竭,随着官长向江边走去哇!黑鸦鸦的人头,悄悄的移动着,我们几个人找了门板、木头,浮游几公尺,木板下沉,已成落汤鸡了,只好上岸,我说阿哥呀咱死在岸上比淹死强,人生终有一死,何必惧哉,马乱兵荒,流泪解决不了问题,战争是可怕的。只怨恨日本鬼子啊!看见有人在那儿烧火呢!于是前去将衣服烘干再说。这时已觉得疲倦又饿又困,朦胧睡着了。美梦还甜着呢,远远机枪声轧轧大作,军民如潮水般由南向北奔,我和炳华哥拔腿就跑,人头乱窜,我俩穿越铁道,那儿停放车厢。一转眼不见阿哥踪影,原地呼喊:炳华哥!已无反应,天吶!就此天人永隔,凶多吉少。此后音讯渺茫。大哥!你在何方!&&&&天已亮了,我只有一个人随着大火而沿江边向镇江方向移动,太阳普照大地,目睹江面上飘着尸体,有如水鸭子随浪东流,日机不时来低飞扫射,惨无人道,对手无寸铁奄奄一息的同胞也不放过。走着走着,白日依山尽,江水入海流;有部份士兵钻进比人还高的芦苇堆里,虽然可藏一时,但是我想日机不会放过这里的,于是我跟着大伙进入一个叫做燕子矶的小镇,当地已悬有白旗子。想到大哥,泪流满面,又饥寒交迫,干脆一头钻进草堆里呼呼大睡,第二天拂晓,传来马蹄声,鬼子骑兵来了,哟喝着要那些有武装的人把武器交出来,然后将其打断堆放一处,并将人群集中在马路上,要抱头。当时我也是着兵服(虽有良民证,但那已成废纸一张了!),跟着走吧!大家个个面无表情向黄泉路上走去。前进到一块麦田,四周已插着太阳旗,架着机枪,要大伙儿坐下。我想人生完了,面无表情的坐以待毙。只见鬼子们来搜身,短武器、手表、戒子等通通拿走,有人想逃跑的被一枪倒地。如此到第三天下午,日军高官对大家讲说:咱们同文同种的,放下武器带你们进城吃饭去,于是,排着队十人一列,经中华门直行至江苏第一监狱大门,已有“第一俘虏收容所”的牌子,入内仍以10人为一组,发两个空炮筒,两铁碗大米,不待水煮,就狼吞虎咽起来了,确有几日滴水未进,到夜晚更难熬,只有两人靠背而眠,白天派去外出作工,掩埋尸首,其臭无比,将尸体抬上卡车运走。有的担着瓦砖填坑洞,扫除马路障碍,如此到27年元旦,日本人重视新年。每人发两支烟,一碗米,算是新年犒赏。&&&&约在元月中旬又挑选约3000年轻人,我也报名获得录取,在下官登上兵船,向东方航行。不久到了上海,在码头上岸,押去宝山县兵营,俘虏兵已编成,总队、中队、小队、编组,我的小队长还是宪兵连长哩!他是湖南人,还满有爱心的,每天穿着蓝背心由鬼子率领,到各处打扫,印象最深的在同济大学清扫,分头在虹口、杨树浦、江渡等地劳役,还新造一条马路呢!到廿七年七月中旬,又挑选300人,由支文祥队长(大学毕业,苏青浦人氏)率领,搭轮逆流而上至江西九将豋岸,送去卢山下学州湖畔“四明会馆”收容,每日派去码头劳役,起初不能适应,日子久了肩膀也能扛上六七十斤,身体反而健朗了。营中在礼拜天也有娱乐兵演戏、摔角、唱歌,南腔北调倒也苦中作乐,营中也有不可告人的怪事哩!&&&&在廿八年的秋天,突然不去码头作工了,集中在九江的一所中学待命,官长们经常还有一个牛头赏赐呢!我在营中改名为“志其”,被选为传令兵,在连部服务,开饭了在旁添饭倒茶工作。有一日鬼子也不跟了,又上了兵船,船上已有穿制服的阿兵哥,一聊才知由武汉来的军队,说是和平军由黄大伟司令率领,经上海向南航行,气温越来越热,在一个码头登岸,穿上制服,帽花是黄色,列队行进,前头还有军号吹着进行曲,觉得满好玩的,目睹街道整洁,路旁梧桐树枝叶扶疏,斗大的“汕头”两字显在眼前哇!原来是广东汕头,耳闻不如一见,名不虚传。军队住在距汕头北方约60华里之澄海县城隍庙边扎营,fan号为和平救国军第一集团军二团八连。连长是支文祥先生,司令是黄大伟先生,我在连部仍为二兵。司令在28年底校阅时训话说:国父孙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十次失败,武昌起义最后成功,我们要效法国父和平救国,凡阻挡我们前进的,必须打倒他,听起来满有道理的。&&&&第一次攻进福建,在黄冈隘口遭遇抵抗,对手是久经战场的国军75师,大军将我们包围,我们在半夜撤离,登上大渔船,退至南澳岛,又不敢上岸,等天亮又回到汕头原驻地休息,待到春节年初三,又从汕头出发向东山岛半夜登陆,有探照灯指引,大炮掩护登陆成功,再东山岛停留了几天,在岛上休息,一毛钱买几只大蟹打打牙祭,我也洗了澡。&&&&但是好景不常,一日又来命令,半夜撤退,攀上运兵船又向北航,在漳浦外海浅滩登陆,我军二、三团相继上岸,那日东北季风强劲,但静悄悄的,对手还是75师防地,只传令就战斗位置停止待命,又要大伙儿鸣枪对空射击,似乎战况激烈,至拂晓部队到了海沧石码,沿途柑橘犒赏,民众挟道欢迎,每个阿兵哥喜乐满怀,到了漳州龙溪中学集合,由75师旅长史克勤先生讲话,地方首长致欢迎词,且有日用品犒赏,士兵们除了奖金外,大都也晋级升官的,fan号也改为暂编十三师,师长由75师旅长史克勤(河南人)升任,如此皆大欢喜,重回祖国怀抱,重新出发。“枪在我们的肩膀,血在我们的胸膛”,我们团结力量,打倒日本鬼子,争取最后胜利。阿门!(未完待续)
照片找的好用心
小时候玩的有种白色石头,亮闪闪的,算是萤石吗?
论坛高手真多
[attachment=629540][attachment=629541][attachment=629542]回复时多说几句,这会让你的发言更受关注!(我们提倡更有价值的回帖(*^_^*)……)
我们前几年还去祭拜过&&风车口 和几个部队退役的战友一起。不管是国军共军&&只要是抗日的就是中国人,更何况是为了抗日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是靠这些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我等后辈应该记住这些英雄。
给中国军人点赞
以前回老家爬山都要经过风车口现在路修好了 都往诸暨走 很多年没去过了还记得那块碑
没发现过。
不能忘记历史啊!
这是第一人称写的吗?好赞
銘記歷史緬懷國軍抗戰英烈的紀念碑呢?有誰知道在哪?
:小时候玩的有种白色石头,亮闪闪的,算是萤石吗? ( 10:04) 有白的,绿的,还有暗红的,在工业上作用很广,因为本身会发光。传说中的夜明珠其实很多也是萤石,但很多萤石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
点个赞吧!
:我奶奶说她5岁的时候逃过日本兵,她老家是佛堂雅西村的,还说日本兵没有电视上放的那么坏,他们进村看见小孩都会给吃的,还笑咪咪的,而且都有日本女人带着,我说那你们逃什么,她说大人看见就跑,他们小孩子也只能跟着跑,都是跑到山里躲起来…后来看他们不欺负老百姓,就都不跑 .. ( 08:27) 知道为什么鬼子后来连平民都不放过么,因为当时共fei躲在群众当中,不是有个叫什么利用群众掩护逃跑么,鬼子也不想杀平民,共fei太贱了,躲在群众当中,鬼子过村不小心开你一枪你必死,换做我也不愿意啊,所以没办法,逼你教出共fei,结果语言又不通,共fei在后面煽风点火: 鬼子来抢你们土地什么什么的,最后愈演愈烈,矛盾开始。就全民抗战了,,,
正统是国军,共fei只是等抗日战争结束了国军都不想打了背后开枪,当时打了这么多年国军也累了。自家人干嘛打自家人,蒋公就是太善良了,要是狠一点,可能台湾的今天就是我们的今天,唉,,,
向楼主的原创探索精神致敬,受教了
:向楼主的原创探索精神致敬,受教了[表情]  ( 20:50) 谢谢!
继续&&&&&& 介绍完了暂十三师的历史,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接到后撤命令后的第十集团军各部于5月12日开始后撤,位于东路的经越王山区北部诸暨的晓居、茅桃、大王庙,义乌的北峰岭等村进入大畈,西路的部队一部分经北峰岭、九都坑到大畈,一分经善坑岭,义门街、八都坑(今入都水库)到大畈,也有经翁界,六都坑(今巧溪水库)进入平风石、双溪、冷溪、茅草坞、君溪、仙顶、里西岗等村,由担任后卫的暂十三师在义门街。北峰岭。大畈村东的饥饱岭设置防卸阵地,因各村庄驻满了军队,很多部队不得不在山上露营。而当时的日军却兵分三路,其中东路日军由诸暨璜山出发,进入石壁,切断了中国军队撤入嵊县的道路,中路从从牌头、王家井、街亭、浦等踞点出发,起先分为两部,一部尾随国民革命军,从大王庙、茅桃、晓居等山口进大畈村西北山头,主力经坑西,攻打暂十三师守卫的北峰岭阵地。西路日军也兵分两路,一路从善坑岭进入,于义门街、九坞口,把中国军队赶进八都坑后再沿越王山麓,经龙祈山、新厅、到达华溪。另一路为日军主力,黑泽部队2000人,步骑炮联合,乘国民革命军在安华至北峰岭与白马桥东西分头迎战之机,从王沙溪与安华之间潜入义乌,经大陈、苏溪、西山下、新厅、华溪,然后西路的两部日军合并,经平石头,进入东阳湖田、锦坊,向东到茅篷、上卢,于5月14日到达石马,切断国民革命军退往东阳的最后通道,这样,陆上对越王山区第十集团军主力的合围就基本完成。然后出动飞机对包围圈内的中国军队实施大轰炸,这次战斗总的方针是,尽量不跟中国军队硬碰,以步兵堵截为辅,空中轰炸为主,用最小伤亡换取最大战果!&&&&由于三路日军当中,东路是以切断中国军队退往嵊县为主,因此跟中国军队接战较少,西路为迂回为主,主要是跑去东阳关后门的,所以也暂切放一边,我们先来说中路,中路日军与5月12日开始猛攻暂十三师防守的第一道阵地北峰岭,双方激烈对射,有一名日军军官被打死,日军迁怒于当地百姓,放火焚烧岭下金村(今红峰村),在火烧金氏宗祠时,发现后堂有一块写着:“中山后裔“的大匾,以为这座祠堂跟孙中山有关系,于是又将大火扑灭,(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依据的,当年国父孙中山在闹革命时,给予支持最多的就是日本,在上至日本政府,下至平民中拥有大批粉丝,光追随他的日本人就有三百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宫崎寅藏,现在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中山是日本的大姓,至于那种属实,只有当时的日本指挥官才知道了),下面为北峰岭及金氏宗祠的图片:[attachment=630435][attachment=630436][attachment=630437][attachment=630438](因去红峰时忘了拍金氏宗祠照片,故金氏宗祠堂及中山后裔的照片是从网上转载)&&&&&&5月13凌晨,日军再次发动偷袭成功,国民革命军北峰岭阵地失陷,剩余官兵分两路后撤,一路转九都坑进大畈,另一路往西撤往浦江方向的受北峰岭及矿亭两边日军夹击,全部牺牲,同时在5月12日晚上,在第二道防卫阵地楂林义门街阵地是的国民革命军也与北方善坑岭的日军彻夜激战,天亮时日军主动退去,国民革命军也撤到第二道防线九坞口,上仁坑一带,在北面山坡又跟尾随而来的日军交火,打退日军后从八都坑(今八都水库)退往大畈,日军在把中国军队逼进越王山区后在九坞口停止追击,稍事休整后就往龙祈山方向沿山脚南窜,过上大路、新厅、华溪,与经苏溪到华溪的日军会合,经东阳县北到达石马参于对第十集团军主力的合围。 (未完待续)
:有白的,绿的,还有暗红的,在工业上作用很广,因为本身会发光。传说中的夜明珠其实很多也是萤石,但很多萤石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 ( 14:17) 野外捡到的一般没什么问题,矿井里开出来的辐射大,有害
各个真奴十八力!
:正统是国军,共fei只是等抗日战争结束了国军都不想打了背后开枪,当时打了这么多年国军也累了。自家人干嘛打自家人,蒋公就是太善良了,要是狠一点,可能台湾的今天就是我们的今天,唉,,, ( 20:35) 台湾的今天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大陆的今天也不见得差到哪里。历史无法重演,你也不是亲历者,说这些有什么意义?
顶👍
继续&&&&&&&&5月13日一早,感觉事态严重的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撤出翁界,进入越王山区,并在双溪陈全朋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越王区的部队全部撤往嵊县(当时还不知道撤往嵊县的道路已被日军切断,总司令刘建绪本人在会议结束后就先翻过全章岗,到达金山坞村,其余部队在次日5月14日开始后撤。因为当时的第十集团军总后勤部在岭北周(粮库在金山坞,弹药库跟被服库在岭北周),刘建绪到达金山坞时,为了防止粮食落入日军之手,就命令驻守粮库的士兵把粮食分发给当地百姓,由于当时村民大多为了逃避日军,都躲进了深山,因此来背粮食的人很少,只有几个妇女。&&&&风车口之殇: 5月14日一大早,接到撤退命令的国民革命军各部,全都出村在三十六岗横路上集中待命,因此山区各村之间的山路上挤满了人员,接照顺序先后从今全章村的全章岗跟今仙顶村的龙华岗之间翻过山岗,从塘岭、横岭往金山坞,岭北周撤退,下面是撤退路线[attachment=631047]&&&&正当中国军队开始撤退时,日本人的进攻开始了,一大早,日军飞机就飞临三十六岗上空侦察,在大畈村的西南大岭头扔下一颗炸弹,炸死7名中国军人,另一架飞机在里西岗、仙顶,全章岗等地先是投弹,炸弹扔完后再低飞用机枪扫射,往王业,全章撤退的中国军队发现日机在前头扫射后,折向西南,改道毛竹坞上山,出王大坑,向华溪方向撤退。上午10时左右,担任后卫的暂十三师各路防线的部队全部撤进大畈村,尾随而来的日军在村西、北部山头用炮轰击村庄,日军飞机也在村子上空盘旋,村中的暂十三师在惊慌失措之中,连伤员都来不及带走,就撤向村东头的饱饥岭,并越过最后一道防线饱饥岭防线向南撤退,路线为大畈-茅塘-叶岩-叶村-丁凉山-风车口-里西岗-君溪-仙下-仙顶-泉涨岗-塘岭-横岭-金山坞-岭北周。其中在最后防线饱饥岭阵地上的部队负责阻击追赶的日军,以掩护其他部队后撤。当时在仙顶村附近的指挥部,得知大畈村的战斗后,即命令驻仙顶的部队北上增援,并让后勤部门做饭北送,由当时的仙顶村保长陈章炉给部队带路,从仙顶到大畈,走大路要经过里西岗村上风车口,再从高山横路到达,因为当时军情紧急,熟悉地形的陈章炉带领部队从君溪后面的山岗绕过去,在无路的山上硬是踩出了一条路,直接上了风车口,省下了一半的路程,下面为从里西岗到大畈的路线,[attachment=631048]&& 下面为现在里西岗到风车口的山路,可见只适合单人通行。[attachment=631049]&&&& 当往北增援的部队往风车口挤时,与从大畈南撤退下来的暂十三师大批部队在此地发生了堵塞,以至于很多往北增援的部队不得不改道他处,南撤的暂十三师数千人马在这里挤成了一团,正好在这个时刻,日本人的飞机来临了,于是,一场惨剧就这样发生了!(待续)
继续&&&&根据记载:当时日机分成了两队,一队九架在最北端的大畈村轰炸,同时步兵在飞机的掩护下进入大畈村,搜杀未及撤退的国民革命军伤员,另一队在最东南的全章岗跟龙化岗轰炸,两队飞机从中国军队的两头炸起,再逐渐向中间压缩,炸弹扔完了就用机枪扫射,子弹打完了就飞往杭州的笕桥机场,加油装弹后再重新起飞,由于杭州笕桥机场距离越王山区距离短,因此日机几乎是一个起飞就到达了战场上空。弹药用完了直接往下飞不多久就可以在机场降落,因此轰炸效率非常的高,而当时的中国军队因为装备的落后,曾被很多国家讥笑为乞丐军队,整个集团军连一门对空的高射机枪都没有,至于那些手liu弹炸飞机等绝活更是在几十年后的横店才被发明,当然,用步枪理论上也能击落飞机,但那个概率比买cai票中500万的机会还小,除了白白浪费弹药外,更会暴露自已的方位,引来敌机更猛烈的报复,因此,当时中国军队所受的防空训练就是原地府伏不动,以免被敌机发现,也正因为地面没有一点的对空火力,因此日机可以飞的很底,投弹扫射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几乎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没有亲历过被重型炸弹轰炸过的人很难理解被飞机在头顶扔炸弹的滋味,那些抗日神剧里的一个炮弹飞来,往地上一卧,等炸弹炸过后再拍拍泥土继续战斗的情景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真实的战场上,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这是血肉堆出来的,事实上,原地府卧,只能防那些靠爆炸碎片杀伤小型手liu弹,枪榴弹等,而对于重炮比如105毫米,特别是150毫米等重型炮弹,如果是在你身边爆炸,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徒劳的,因为这些重型炮弹的杀伤力有三种,爆炸碎片(弹片或炸起的碎石等)最远可达200米。,冲击波,还有震荡波。爆炸碎片可以用卧倒的方式躲避,但冲击波跟震荡波是躲不了的,军训的时候,你们会发现,卧倒的标准姿势,是要用手撑起身体的重量,头、胸。腹部等要害位是不能直接触地的,这就是为了防止震荡波,因为在重型炸弹的震荡范围内,这些部位如果触地的话,你的五脏六腑就全会被震碎,死的很难看,还有冲击波,就是炸弹爆炸产生的高速扩张气浪,据真实的战场资料,在战场上被重炮的冲击波杀死的士兵,远一点的身上的衣服几乎全被撕成了碎片,几乎都是祼体的,近距离的就整人直接成碎片了,举以上的例子只是想说明,真实的重型炸弹有多可怕,一发105的榴弹炮弹就能让半个足球场范围内没有活的生物,更何况是飞机上比炮弹还要大的多的航空炸弹,在一个重型炸弹的杀伤范围之内,能活下来的基本是个奇迹。 &&&&轰炸持续了一整天,到当天下午4时左右才停止,当时风车口南北长达20华里的路段,山野,密密麻麻府伏着的抗日官兵,遭受敌机残酷肆虐,被炸得肢体横飞,血肉四溅,泥石、弹片腾空、硝烟迷漫山野、遮天蔽日。风车口南北山岗,东西山湾,里都高山背和仙顶横山头等一带,弹坑连片,尸体枕藉。龙华岗、其昌岭、全章岗、金山坞、岭北周等村,都受日机轰炸和飞机上的机枪扫射,金山坞几个去粮站背粮食的妇女,也遭日机扫射,塘岭妇女彩玑被打死,当时国民革命军七十九师某团,刚好到达岭北周,被日机炸死128人,由岭北周周章生、周贤达等人收尸埋葬村南洞桥旁,建墓祭祀。&&&&为了探索这段往事,我在6月初专门去了一趟岭北周,下面是拍回的照片[attachment=632070]&& 下图红圈内的为1948年立的原记念碑,左边大墓为1996年重建,[attachment=632071]&& 原记念碑放大照[attachment=632074]&& 上面写的是民国30年(即1941年)抗日期阵亡将士墓,立碑日期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不过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新立的记念碑上,却把日期错写成了1942年,下面是2012新立的记念碑:[attachment=632077]&&&&我想,这可能是后人对于这场战役的不了解,错把1941年的浙东会战跟1942年的浙赣会战搞混了的原因吧!当时我见一位老人在边上割草,就去打探了一下,结果这位老人笑了笑,脱下鞋子让我看他的脚,说:这就是当年被日军机枪打的伤疤,当年日机轰炸时他才4岁,姐姐背着他逃命,脚上这部位挨了一枪,由于当时年纪小,所以复原的好,现在已经很难看的出来,[attachment=632078]&&&&当大轰炸持续时,大批国民革命军伤员漫山遍野的衰叫声和呻吟声从三十六岗岗顶西侧山野铺天盖地而下。或沿山坡,或顺山沟、从里西岗、从君溪、从仙顶仙下到大石头,到茅草坞、到双溪……走的、爬的, 国民革命军伤员蜂拥下山出村。鲜红的血浆从身上流到脚下,淌到路面。血浆沿山路流动,被脚踩得与泥土和成紫色胶糊……,流血过多的伤员,干渴难忍,躺到溪边喝水,就不再起来。路边溪边,尸体接连不断—以上来自翁本忠老先生的抗日战争中的浙东会战第二期战役 (待续)
战争都是很惨烈的
我靠,楼主可以当义乌考古家去了
我去年春天到过风车口、还给碑献上了用野花编的花环、
这两天因为有事耽误了,下面继续:&&&&&&
就在5月14日义乌境内遭受日机摧残的时候,已于5月13日到达岭北周的第十集团军部司令刘建绪发现撤往嵊县的道路已被日军切断,于是又令所有部队改撤东阳,下午1时许,撤往东阳的先头部队一四八师(一说暂十三师,但个人认为一四八师比较靠谱)一个工兵营,在东阳石马村,与从义乌苏溪迂回过来的日军第十五师团一个大队2000余人(黑泽大队)遭遇,双方发生枪战,下午2点左右工兵营往王村方向败退,日军战领石马。就这样,国民革命军退往东阳的重要门户被日军关上。 &&&&此处有另一说法是5月13日到达岭北周的刘建绪发现日军即将合围岭北周,于是就丢下部队自已先跳出了包围圈逃到了东阳,个人认为这种说法跟前面那些流言一样经不住任何推敲,在5月13日时日军还没在东阳境内出现,当时的石马还在第十集团军的手上,如果刘建绪知道日军要在次日攻占石马,就不会有5月14日一个工兵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石马跟日军遭遇的情况,而且当时传说中的刘建绪光逃路线又恰好是迂回日军进攻路线,没人会蠢到自已往火坑里跳。更何况刘建绪乃抗日名将,之前率部曾跟日军有过多年的血战,并且多次亲临一线指挥,这样的将领,会轻易逃跑恐怕真的说不过去。下面图片为位于湖南长沙师范大学内的“麓山忠烈祠”的介绍,可以看出刘建绪及下属的第十集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最后一张为传说中刘建绪逃跑路线及日军进攻路线:[attachment=633982][attachment=633983][attachment=633984][attachment=633985][attachment=633986] [attachment=633988]
&&&&上面这些资料只是想说明,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总司令刘建绪是一个什么样的将领,至于那些流言,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当5月14日下午4时许,义乌境内越王山区的日机刚停止轰炸,俯伏于山间的大批国民革命军剩余部队立马起程,翻过全章岗与龙华岗经金山湖到达岭北周,当三路日军开始对岭北周进行合围时,撤往岭北周的国民革命军就只剩下一条出路了,那就是岭北周东南方向的斗鸡岩村,(从斗鸡岩,到大尖岩,石马涧,过石马村可以直接撤往东阳,但此时的石马已经失守),当5月14日下午大畈的国民革命军暂十三师开始撤退时,中路的日军就一直尾随,即不进攻又不远退,就一路保持一定的距离跟着中国军队,并刺杀受伤掉队的中国士兵,在龙华岗的其昌岭山头,由于日军跟的太近。负责后卫的中国军队曾跟其交火,随即继续后撤。&&&&&&&&5月14日晚上到5月15日上午,所有尚未跳出包围圈的中国军队全部撤进斗鸡岩,石笋岩,等地(之前有一部分已经经裘家岭往东经罗店过乌竹岭到长店等方向突围出去),后来随着东路日军从石壁经大爽占领裘家岭后,这条退路也被切断,这样,数万中国军队就被包围在了斗鸡岩,石笋岩,大尖岩等数平方公里的地方,随后,日军飞机开始了对包围圈内国民革命军的轰炸,当时的国民革命曾尝试从石马涧突围,但是日军国占据了石马涧两侧的山头,死死封住了石马涧这条从斗鸡岩退往东阳的唯一通道,使包围圈内的国民革命军损失惨重。&&&& 为了印证这段往事,斗鸡岩之旅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斗鸡岩地处大山深处,唯一的一个村庄斗鸡岩村又早已迁出,那里荒无人烟,为了以防万一迷路。我特带上了户外装备,包括食物和几瓶水,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出发,离斗鸡岩最近的是裘家岭村,但大路不通斗鸡岩,走小路到斗鸡岩直线距离都有5-6里,因此我改为开车直进斗鸡岩,虽然从石马涧开始就一直是沙石路,并且一直都是爬陡坡,但总算是到达了斗鸡岩村,不过竟外的是。斗鸡岩竟然还有人居住,原来此处被一农庄承包,现在正在开发当中,显然,农庄的负责人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到访并不欢迎,但在知道了我的来历之后还是很热情的指出了石笋岩的位置,并叮嘱我注意安全,特在此谢过(说实话,没有他的指引,我一个人还真没把握能在茫茫大山中找到石笋岩)。 && 下面是斗鸡岩及石笋岩的地图位置,因为石笋岩在地图根本找不到,所以我手工标上![attachment=633989]&& 下面为斗鸡岩地貌,这些小树为农庄财产,不过我怎么看这石头都不像只鸡,倒挺像只鸭的![attachment=633995]&& 斗鸡岩放大图:[attachment=633996] &&&&找到了斗鸡岩,离斗鸡岩几里远的石笋岩就不在话下了,下面图片红圈内为石笋岩:[attachment=633997]&&&&因为抗日阵亡将士墓就在石笋岩脚下,所以,很快,我就找到了它:[attachment=634000]&&&& 墓碑放大图,不过意外的是,这里也把日期写成了一九四二年(正确应为一九四一年),由于对于浙东会战的宣传极少,大多数人都会把它与一九四二年的浙赣会战搞混(一四八师为川军部队)。[attachment=634001]&&&& 上面的东中学子,台湾樵夫几个字不是很明白,难道是当年东阳中学的学子。现居台湾?望有明白的人帮忙解答下! 重修日期为2010年,这里面埋葬着260多位抗日阵亡将士的遗体! && &&&& 一瓶古井贡酒,看来这几位热心人士非常的了解对于军人,最好的是什么![attachment=634003]&&&& 下面为重修之前倒塌多年一直无人处理的烈士墓(摘自东阳市政府网)。 [attachment=634004]&&&&其实,所谓的重修,只不过是用石头把倒塌的墓面重新堆了回去,透过石头的缝隙,里面的累累白骨清析可见![attachment=634005][attachment=634006][attachment=634007] &&&& 这里面,很多都还只是20不到的小伙子,当年的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尊严,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大山深处,现在,连个像样点的墓地都没有!(在此特感谢这几位修墓的热心人士,在大山深外,能用石头为它们砌一处安身之地已是非常的不易!) &&&& 现在的斗鸡岩农庄还在开发当中,将来开放了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游玩,别忘了去距此不远的石笋岩烈士墓祭拜一下!(待续)
:我去年春天到过风车口、还给碑献上了用野花编的花环、 ( 00:09) 我今年清明过后(因为清明当天里面严重堵车。实在进不去了)第二次上风车口时确实看到地下有个花圈的痕迹,那就是你放的吧!
感谢LZ的坚持,才有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各个真奴十八力!
回复时多说几句,这会让你的发言更受关注!(我们提倡更有价值的回帖(*^_^*)……)
可以把文章发给ywfz2014d
我是义乌方志的责编
查看完整版本: [--
义乌十八腔论坛 版权所有
经营性ICP证(含电子公告):浙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明朝当皇帝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