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20章一章四节

圣经历代志上四章9/10节的人物雅比斯是谁的儿子或后裔,第四章头几节都写谁是谁后裔谁是生谁,怎么第_百度知道
圣经历代志上四章9/10节的人物雅比斯是谁的儿子或后裔,第四章头几节都写谁是谁后裔谁是生谁,怎么第
第四章头几节都写谁是谁后裔谁是生谁圣经历代志上四章9&#47,怎么第九节突然就描述雅比斯呢;10节的人物雅比斯是谁的儿子或后裔
我有更好的答案
神对人一生的总结,到他这可圈可点。
圣经中还有别处记录雅比斯这个人吗
这是作者的写作思路,你没必要钻牛角
圣经有几次提到雅比斯这个人,都在哪些章节
求求你采纳我吧,我就差一个采纳了,谢谢!
我不能违背我的心,对不起
就像你不能违背你不该违背的一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然奔路福音网站查经资料总汇《历代志下》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提要: 1 约西亚执政为善。3 他捣毁偶像。8 他采取措施修复圣殿。14 希勒家发现一本律法书;约西亚派人向户勒大询问上帝的旨意。23 户勒大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但要推迟到约西亚以后。29 约西亚让人在严肃会上宣读律法书,在上帝面前重新立约。
1 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
  第34章和35章记录约西亚的统治。其顺序上大部分与王下22章和23章相同。《列王纪》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律法书发现以后道德和宗教的改革(王下23:4-20,24-27),简要提到了圣殿的修复(王下22:3-7),逾越节的庆典(王下23:21-23),以及与尼哥的战役(王下23:29,30)。《历代志下》对第十八年的宗教改革则写得比较简单(代下34:33),但说到了第十二年那场更早的反对偶像崇拜的运动(代下34:3-7);在讲述修复圣殿以及与尼哥的战役时增加了一些细节,但详细叙述了逾越节的庆典(代下35:1-19)。关于发现律法书和重新立约,二位作者的说法几乎是一样的(代下34:14-32;王下22:8至23:3)。在王下22:1,增加了约西亚母亲的名字耶底大。
2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不偏左右。
  不偏左右。又见王下22:2。只有这位国王得到如此的评价。约西亚就是如此实现了摩西为以色列将来的国王所规定的条件(申17:20;参申5:32;28:14)。
3 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上帝。到了十二年才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除掉邱坛、木偶、雕刻的像,和铸造的像。
  第八年。约西亚开始认真考虑自己责任的时候,才十六岁(见第1节)。
  十二年。第十二年所进行的不是改革的全部,而只是改革的开始。第一场运动导致全国性的捣毁偶像。但改革并不全面。到第十八年,百姓仍依恋偶像崇拜(见《先知与君王》第392,397,398,400,401页)。
  邱坛。见代下33:17注释。
4 众人在他面前拆毁巴力的坛,砍断坛上高高的日像,又把木偶和雕刻的像,并铸造的像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坟上,
  拆毁。关于约西亚第十二年对偶像采取行动的记录,与《列王纪下》第23章相似,只是《列王纪》把时间放在约西亚第十八年。《列王纪》记录的可能是从第十二年开始的整个改革时期。
  打碎成灰。就像对待亚伦在旷野里所铸造的金牛犊一样(出32:20)。
5 将他们祭司的骸骨烧在坛上,洁净了犹大和耶路撒冷;
  不一定都是拜偶像的祭司,因为许多祭司似乎离开了,直到约西亚王第十八年把犹大的祭司迁到耶路撒冷,杀死了以色列的祭司(王下23:5,8,9,19,20)。这些祭司不是利未人(代下11:14,15)。
6 又在玛拿西、以法莲、西缅、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围破坏之处,都这样行;
  在玛拿西、以法莲、西缅、拿弗他利各城。约西亚这时采取措施控制原先北方王国的地区。那里亚述的势力开始削减。在约西亚第十八年以前,亚述已进入衰落的最后阶段;巴比伦已经独立。约西亚拆毁了伯特利的祭坛和撒玛利亚的邱坛(王下23:15,19)。
  破坏之处。即“废墟”。希伯来原意不明。七十士译本为“那些地方”。本节似乎应与下一节连起来:“甚至进入拿弗他利和周围的废墟,拆毁祭坛和亚舍拉”。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成废墟,在希西家的初期,就已落入亚述人的手中(王下18:9-11)。
7 又拆毁祭坛,把木偶和雕刻的像打碎成灰,砍断以色列遍地所有的日像,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8 约西亚王十八年,净地净殿之后,就差遣亚萨利雅的儿子沙番、邑宰玛西雅、约哈斯的儿子史官约亚去修理耶和华他上帝的殿。
  约西亚王十八年。如果把约雅敬第四年算为尼布甲尼撒元年,约西亚死于他三十一年,即公元前609年(据新巴比伦编年史推算,见本书卷二95页),这一年是公元前623/22年。
  净地净殿。净地净殿以后,约西亚准备开始修复的工作。
  差遣亚萨利雅的儿子沙番。沙番是书记(王下22:3,10),是国王的主要官员之一。这里列出的其他官员在《列王纪》相应的记录中没有提到。
9 他们就去见大祭司希勒家,将奉到上帝殿的银子交给他;这银子是看守殿门的利未人从玛拿西、以法莲,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犹大、便雅悯众人,并耶路撒冷的居民收来的。
  利未人从犹大居民和原北方王国的居民那里,收取修复圣殿的基金。
10 又将这银子交给耶和华殿里督工的,转交修理耶和华殿的工匠,
  圣殿因为疏忽,显然已遭到很大的损坏。
11 就是交给木匠、石匠,买凿成的石头和架木与栋梁,修犹大王所毁坏的殿。
12 这些人办事诚实,督工的是利未人米拉利的子孙雅哈、俄巴底;督催的是哥辖的子孙撒迦利亚、米书兰;还有善于作乐的利未人。
&&& 据王下22:7,“将银子交给办事的人手里,不与他们算帐,因为他们办事诚实。”
13 他们又监管扛抬的人,督催一切做工的。利未人中也有作书记、作司事、作守门的。
14 他们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运出来的时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传耶和华的律法书。
  在玛拿西背道期间,圣殿的律法书不见了。可能由于疏忽,也可能是一位忠心的祭司在玛拿西迫害时把它藏起来的(见王下21:16)。
15 希勒家对书记沙番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遂将书递给沙番。
  在相应的王下22:8里,增加了“沙番就看了”(王下22:8)。
16 沙番把书拿到王那里,回复王说:“凡交给仆人们办的都办理了。
17 耶和华殿里的银子倒出来,交给督工的和匠人的手里了。”
  即把箱子里的钱倒出来。
18 书记沙番又对王说:“祭司希勒家递给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读那书。
19 王听见律法上的话,就撕裂衣服,
  约西亚听到上帝的话深受感动。律法书指出,只有顺从才能蒙福;不顺从会带来荒凉和毁灭。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国家因犯罪已濒临灭亡。
20 吩咐希勒家与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迦的儿子亚比顿、书记沙番,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21 “你们去为我、为以色列和犹大剩下的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我们列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言语,没有照这书上所记的去行,耶和华的烈怒就倒在我们身上。”
22 于是,希勒家和王所派的众人都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户勒大是掌管礼服沙龙的妻,沙龙是哈斯拉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请问于他。
  去见女先知户勒大。见王下22:14注释。
  礼服。直译是“外套”。可能指祭司的长袍或王袍。
  二区。有译本为“学院”,来自塔古姆文本(见王下22:14注释)。
23 他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你们可以回复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关于户勒大的信息,见王下22:16-20注释。
24 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在犹大王面前所读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
25 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做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如火倒在这地上,总不息灭。’
26 然而差遣你们来求问耶和华的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回复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至于你所听见的话,
27 就是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居民所说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28 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他们就回复王去了。
  这个预言是有条件的。由于约西亚没有注意所发的警告,贸然坚持与埃及王作战,结果战伤致死,而没有平安去世(代下35:20-24;见王下23:29,30怀爱伦注释)。他的继位者们也没有得享平安。亚哈斯被掳到埃及,并客死在那里(王下23:34);约雅敬“被埋葬,好像埋驴一样”,“扔在耶路撒冷城门之外”(耶22:19);西底家眼见自己的儿子们被杀,然后被弄瞎眼睛,送到巴比伦(王下25:7)。
29 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见内容相同的王下23:1-3注释。
30 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利未人,以及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利未人。相应的王下23:2是“先知”(王下23:2)。约西亚显然由祭司,利未人和先知陪同。《历代志》说的是祭司和利未人;《列王纪》说的是祭司和先知。
31 王站在他的地位上,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
32 又使住耶路撒冷和便雅悯的人都服从这约。于是耶路撒冷的居民都遵行他们列祖之上帝的约。
  耶路撒冷和便雅悯。一般用“犹大和便雅悯”(代下11:3,23;15:2,9等)。
33 约西亚从以色列各处将一切可憎之物尽都除掉,使以色列境内的人都事奉耶和华他们的上帝。约西亚在世的日子,就跟从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总不离开。
  除掉。相应的王下23:4-20描写得更加完整(见王下23:4-20)。
  约西亚在世的日子。约西亚通过他的改革成就了很多善事。他有生之年忠诚的榜样和他充满活力,鼓舞人心的领导作风,使百姓至少在表面上行在上帝的道上。但实际上改革并不持久。罪恶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只是在国王树立正确榜样的时候,抑制着不公开背道。约西亚第十三年(耶1:2),耶利米开始工作,呼吁百姓随从上帝,可是他们不听。他们“还不一心,不过是假意”归向上帝(耶3:10)。称呼:张策QQ性别:男
历代志上文字释经证道廿四
621424,2731:173:8
217-1112-2021-23624
2642829303231
标题:历代志上文字释经证道廿四
日期: 22:01:27欢然奔路福音网站查经资料总汇《历代志下》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约西亚的改革(Ⅰ)(卅四1-33)
约西亚,无论从那方面看都是犹大君主政体成功的人物之一。列王纪作者视他在敬虔上是无出其右的(王下廿三25)。在先知耶利米──他初期的事奉与约西亚统治的时间相吻合,他是个模范,他的忠实谴责了耶路撒冷那些不配的继任者(耶廿二15-16)。历代志描述他有希西家的一切质素,除了他死于非命特异情况之外,毫无迷失隐讳;他表现出约阿施初期的期望,一直没有令人失望。
约西亚的改革(Ⅱ)(卅四1-33)(续)
考虑到约西亚的声望,也许不会惊异他所坚决进行的宗教改革,这改革已广泛地被历史家视为是这个君主国整个存留时期意义最重大的事。
这种观点,主要地是从列王纪下廿二至廿三章引伸的,在那里约西亚明显地占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他的改革,与他那些前任从事的任何改革都不相同。他的改革的特点在历代志里面有几分被掩盖了,部分地因为历代志作者记录这个君主国数量较多的改革尝试,部分地因为他特别着重希西家的重要性。约西亚的工作,在某些方面能视为恢复他杰出的祖先的成就。然而,在别的方面,他的工作却超越了他们。约西亚对那敬拜假神的地点所做的摧毁工作,似乎做得更加彻底(4,6-7节),甚至把那些在那里敬拜和执行职务的人都处决了(4-5节)。他也把他的措施伸展至‘更大以色列’,比希西家所作的范围更大,连拿弗他利和西缅地区都与以法莲和玛拿西地区一同提到,作为他活动的领域(比对一下卅一1)。这是暗示进行到极北地带,那就是深入亚述的领土。约西亚的这种行动是值得注意的,不过这一点被人认为与亚述刚开始的衰落并非无关。甚至有人暗示,在衰落中的亚述把从前以色列人的领土附庸国的地位还给约西亚(迈尔士的见解)。在历代志作者看来,根据以色列有十二个支派的理想,真正的改革必须伸展至历史上的整个国土,即使现在只有少数余剩的以色列民居住在那里也然。
约西亚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他年纪尚轻时便开始发热心,要重建敬拜耶和华的工作。在他十六岁时(3节)已开始‘寻求他祖大卫的 神。’(与大卫之连系,不但藉着提到他的名,也藉着用‘寻求’,这个表示正确的敬拜与顺服的动词建立起来。)当改革开始时,他是二十岁──那年是主前六二八年。
这里的详情与列王纪的记载形成对比。列王纪下廿二章读起来好像暗示:引发这次改革是由于主前六二一年‘律法书’的发现(王下廿二8;请比较我们这一章的14节)。在历代志里面,发现律法书的时候,改革至少已进行多时,或许已经完成了(7节)。有不少理由认为历代志保存了更准确的传述实际发生了之事的记载。列王纪的作者明显地把他的数据加以简缩并撮其要义,因为他要着重约西亚读了那书之后的悔悟,和为他的统治造成的那些结果。历代志所强调的则是发现的情形──或者失落那书的情况,在物质方面并没有影响到约西亚按公义行事的机会,并且指明那些事件实际发生的年代先后。
这便引起关注律法书的辨认以及它的失落及重新发现的问题。学者们大都一致认为那书便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申命记。
这一点,有时人立论的根据是以约西亚的措施与申命记的中心要求,特别是申命记十二章,就是他摧毁那些敬拜巴力的地点相应。然而,这样的见解有点与历代志所记那些事件年代的先后相抵触,由于那些措施是在发现律法者以前采取的。也许是户勒大的预言中所提及的耶和华的声明(我们这一章的24节),就是k必定会把‘那书上的一切咒诅’临到耶路撒冷。这便使人强烈地联想到申命记廿七章十五节至廿八章,那些章节警告人违背 神的约必引致可怕的刑罚(连同顺服蒙福的应许)。约西亚庆祝逾越节(代下卅五章),也可能是由申命记十六章引起的。诸如此类的观点,都可能使申命记──或其中的一部分──看起来好像是属于所发现的那卷书。虽然如此,说所发现的是较大部分的妥拉或摩西五经也决不是不可能的。(该书当时存在的部分有多少,是学者之间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这里无须加以论列。)
没有记录涉及那书失落的情况。照申命记卅一章廿四节及以下各节所说,‘律法书’(这词所指又可能是单指申命记或全部摩西五经)自从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日子起,除了那在约柜旁的约书以外有其合法的地位,所以,可能在所罗门的日子里已经与约柜一同置于圣殿。它的失落可能发生在以后的任何时候,可能是在圣殿被忽视或被亵渎作俗用的时期,这可能距约西亚时代很近,例如在玛拿西治下时,这就可以说明历代志生动地描述的这个时期,所有的那些王都知道妥拉所制定的标准,而且偶然产生类似约西亚的改革。忆起它主要的要求,在那比较短暂的间歇时间,特别是在那些忠实的祭司与先知们中间也会继续存在的。例如西番雅,他大概在约西亚在位初期就已经作先知,而且还可能影响了他。
这件事情是有其本身的意义的。在历代志里面,往往记载先知对王讲话的事。这可能是典型的方式把 神的话向王讲明。(它不是唯一的媒介──圣殿的礼拜仪式,在我们的圣经中由诗篇代表,是另一种媒介。)然而,约西亚实际寻找出那些事件的预言之解释不是典型的。属灵的人看 神的一般标准和要求,与在今日此时此地急迫的寻求k的话之间,是有不同的。这种急迫的心情通常都有坚强的信心、坚定的目的和基督徒生活中明晰的异象所随伴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安。
户勒大的话的要旨(23及以下各节)指出: 神的刑罚必定会因犹大长期犯罪而临到。然而,因为约西亚切望听从 神,刑罚于他在位时便不会临到(27节以下)。约西亚对这话的回应绝非洋洋自得。(与记载在王下二十16-19希西家对类似预言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相反地,他招聚犹大众人,郑重其事更新圣约,决心要使百姓配受所得的怜悯。这样的一种精神是珍贵的,就是新约也视为真正属灵的(请比较罗五18-六4)。DD《每日研经丛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代志上20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