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毯这个故事有什么有意义的小故事

衢州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07版:家社区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第03版 衢州新闻
历经硝烟浩劫 留下难忘记忆
一床日军军用毛毯的故事
  记者&钟睿  家住衢化的李建华阿姨一直保留着一床日军军用毛毯,这是她的父亲——南下干部李玉璋在38年前对爱女所赠。“这条毛毯的做工和质量,就算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不错的,父亲和我说过,这条军毯的左下角原有一块草黄色卡其布标志,上面写着‘昭和某某年制’,因为觉得是日本鬼子侵略的烙印,心里觉得不舒服,父亲就把这块布标给剪掉了。”  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条毛毯在家庭生活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李阿姨告诉记者,就算是在她结婚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好的全毛毛毯。而更让她珍视的是,这条毛毯历经战争烽火,更饱含革命家庭的温情故事。  被日军击伤的奖励  李玉璋的家乡在山东泰安岱岳区,旧称汶口区,就是如今以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闻名的地方。  1937年10月,日军沿津浦路进犯山东,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所部就曾在大汶口等地与敌激战。1938年元旦,中共山东省委在李玉璋家乡东北的徂莱山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抗日烽火就此在李玉璋的家乡迅速燃起。时年17岁的李玉璋出生贫苦,但读过两年私塾,很快就在党的引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兵荒马乱的年代,泰安一代的地主富户都有自己看家护院的武器装备,而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和新成立的泰安县独立营急缺武器装备。李玉璋花了10多天时间,通过在地主富户家打工的穷弟兄挨家挨户摸底,终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趁庄户熟睡之机起获30余支长短枪械。时任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的程鹏,在解放后曾任浙江省民政厅长,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永康县与李玉璋相会时,还聊起过这件事:“幸亏你们当时起出了这批枪支,才迅速打开这一带的局面啊!”  1943年腊月,李玉璋带着4位同志趁夜色去日寇煤矿附近的村子做联络和组建抗日团体工作,不巧在铁路沿线遇上了一队日军,李玉璋刚吩咐同志们赶紧隐蔽,敌人就开了枪。多年后,李玉璋和家人回忆那一幕时说起:“俺紧攥着唯一的手榴弹,翻过坎坡拼命向东北面不远的村庄奔去,边跑边寻思:‘真落在鬼子手里,俺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绝不当俘虏!’”眼看就要跑到村头的墙根边了,李玉璋突觉得右大腿一阵剧痛,鲜血顺着裤脚流了下来——子弹贯穿了他的右大腿外侧,鲜血把棉裤浸透,裤脚也冻得硬邦邦的。还好子弹从右大腿外侧皮下穿过,并未伤及筋骨,他匆忙抓了把炉灰先敷住,蛰伏了两天后,偷偷找了个土郎中配了些草药包扎上。  由于缺医少药,治疗条件极差,李玉璋的这个贯穿伤直到第二年开春才逐渐愈合,但皮下组织渐渐形成痈块,时常发炎流脓。李玉璋的这个老毛病,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金华武义县工作期间才动手术根治。  1945年春,汶口区抗日武装在与主力部队配合作战时缴获了一批日军物资,领导考虑到李玉璋的腿有枪伤,特地配发给他这床崭新的日军军用毛毯。  南下绝不丢的记忆  1949年2月,李玉璋随解放大军南下,临行前组织上要求轻装行军,只有这床军毯他怎么也舍不得丢下。  南下进入浙江后,李玉璋在湖州、金华、永康、武义等地工作,这床军毯就一直随着他风餐露宿。  据老人回忆,尽管大规模的战争已近结束,但地方工作同样艰难,在南下初期,面临人地两生的局面,北方干部们吃了不少苦,甚至有当地向导故意引他们绕圈行军的事情发生。因为在地方工作中分管土改和农业工作,李玉璋的这床军毯陪着他走遍了辖区里的田间地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开始。时任武义县县长、县委副书记的李玉璋被打倒。李家被一批又一批以中学生为主的红卫兵反复冲击,在抄家过程中,这床军毯和藤床等日用品被全部抄走。李建华回忆,这床军毯一直被一个绰号叫“麻子”的初三学生占为己有。直到1970年,李玉璋被“解放”,他一直惦记着这床来之不易、意义深厚的军毯,不停打听着它的去处。恰巧“麻子”也在文革中去世,这床军毯在同情李家的朋友帮助下物归原主。而在抄家中遗失的其他物品许多就再也无缘相见了。  此后李家因为工作变动,又多次大搬家,只有这床军毯一直被全家珍视,从未离家。  交女儿保管的嘱托  1977年,时任江山县委副书记的李玉璋调往浦江工作,临行前在大搬家时,李玉璋觉得大女儿李建华保管东西妥善,心思细腻,便把毯子交给她,嘱咐她妥善保管。  李建华也很珍视这床军毯,一直用樟木箱保存,以防虫蛀。1980年,李建华结婚时,市面上即使凭票也买不到好的毛毯,她费尽周折也才买到一床腈纶毛毯。拿回家和这床军毯一比,面料和工艺上的差距马上就显现了出来。全毛的日军毛毯轻柔蓬松,颜色纯正,非常保暖,遇火后马上成灰,而腈纶毛毯遇火马上就烧结块,质地相差许多。  现在,早已离休定居金华的李玉璋身体还十分硬朗,只是耳朵不大灵便。退休赋闲在家的李建华看到军毯就会想起父亲,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睹物思人,专程到金华找父亲聊天,问出了很多当年父亲从不提起的抗日故事,撰写了5000字的回忆文章,和这床日军毛毯一样,留作历史的记忆。  毛毯近景
版权所有 衢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页面&#x91载开启
页面&#x91载开启 欢&#x8光临本站,页面正在&#x91新载入,请稍候 ...一条红色的毛毯--《宁夏文艺》1977年02期
一条红色的毛毯
【摘要】:正~~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朱德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互相转赠的一条毛毯一一硝烟丛里一一朱总司令挥师百万,直下江南……这条红色的毛毯,叠起来象一丛将火,熊熊烧燃。长征途中,它照亮千里草地,融化万座雪山,给中国大地送来了温暖。面对着这条红色的毛毯,n良前竖起一座巍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佚名;;[J];男生女生(金版);2004年04期
;[J];风景名胜;2011年07期
天一;;[J];老同志之友;2011年13期
梅玉荣;;[J];椰城;2011年08期
潘云贵;;[J];诗刊;2011年14期
乐其;;[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7期
郐舟;陈林;;[J];战士文艺;2010年06期
吴琦;;[J];长江文艺;2011年07期
潘云贵;;[J];福建文学;2011年07期
张秀华;;[J];金沙江文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欢 陈晓;[N];中国社会报;2009年
马全祥 通讯员
陈晓;[N];北京社会报;2009年
陈耀宗;[N];中国文化报;2008年
莹莹;[N];文艺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亚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新疆山普鲁古毛毯上的传说故事
本文认为山普鲁1号毯、2号毯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版本之一.它实际运用了巴比伦版第12块泥板《吉尔伽美什、恩基都与冥间》篇的框架,运用了苏美尔语《柽柳》之神话的框架,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公元前1500年巴比伦版本第12块泥板的《冥间》,与公元前2000年苏美尔语版本的《柽柳》整合到一处,缀合起两节看似缺少逻辑关联的故事.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中心
年,卷(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京公网安备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红帽故事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