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金陵十二钗的故事故事公文包我是货比三家大得不到

我的图书馆
柳叶街位于内秦淮河南岸,上、下浮桥之间。
柳叶街之名的由来无史籍可考,民间传说出自明洪武年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有雄才大略,开创了大明江山,但刚愎自用,又因少年时即入皇觉寺当和尚,受
老和尚们的熏陶,非常迷信。为保住大明江山,动辄对大臣实施廷杖,甚至拉出砍头。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时,听到街头巷尾传说填燕雀湖盖皇宫时,有两条鱼精
逃到了俞通海家附近的秦淮河里了。古代有鱼精入海即成龙的说法。他认为这可不得了,鱼精在燕雀湖,翻不了大浪,一到秦淮河就可以入江入海变成龙。大明只能
有我朱元璋这条龙,这两条鱼精不除,就会来争大明江山。于是他下令将秦淮河的鱼都斩尽杀绝。他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上、下浮桥之间,布满滚钩,将鱼儿堵在
这里聚歼,并叫军役人夫,将捕得的鱼全用柳枝穿起来挂在街上晾晒。这样,整条街都落满了抹下的柳叶,柳叶街之名即由此而来。
为了防止鱼精漏网,他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有趣的措施,从而留下了一些与其有关的地名:用船板栏鱼——“船板仓”;用门板在桥洞口堵鱼——“堵门桥”(今称陡
门桥);设台钓鱼——“钓鱼台”;从江边将鱼往回赶——“赶鱼巷”(今称干鱼巷);撒网捕鱼——“撒网”(今称沙湾)。朱元璋还在俞通海家对门树一座牌
坊,上刻一百个猫头,虎视眈眈地盯着俞家大门,防止两条鱼精附在俞氏兄弟身上出来作乱。
&&& 这些传说显然是无稽之谈。其实,百猫坊并非为捉鱼精而建,而是朱元璋为俞氏兄弟建的榜功牌坊。
发表于:12-08-20 18:59 []
发表于:12-02-16 21:01 []
成贤街:人文雅致的南京&六朝时,成贤街是皇家贡院所在地。明朝时,是国子监所在地。当时,国子监是最高学府,人们认为学子入国子监读书,会入仕为官成为贤人,故名成贤街。可以说,成贤街弥漫着浓浓学风、书香,是最能展现南京厚重、平静氛围的地方,是人文雅致南京的象征。
发表于:12-08-20 19:00 []
发表于:11-12-02 19:44 []
桃叶渡是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个古渡口,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桃叶渡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在原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民间传说在东晋两条河的岸边栽满了繁缛的桃树,春天起风的时候就会有接连不断的桃叶轻浮水面,被风吹得四处飘零,撑船的艄公望那满河浮泛的桃叶,笑谓之桃叶渡。
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准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金陵秦淮河的桃叶渡与杭州西湖的断桥和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一样,且更具浪漫色彩,由此也引申演绎出了无数浪漫的传说和催人泪下的故事。   
宋人曾极的《桃叶渡》:“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  
 清吴敬梓的五律《桃叶渡》:“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王献之的《桃叶渡》留下三首: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 桃叶渡临河有一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
发表于:12-08-20 19:01 []
。。。蒙面搬
发表于:11-07-14 08:21 []
集庆路上曾经有个摸奶巷,因清代时候,巷里常有人猥亵妇女得名。
  不过也有传说,明清时候,这里是南京丝织行业的集中地,以盛产云锦闻名。据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南风俗》一书记载,苏南地区,每年农历三月
十六,是蚕花娘娘的庙会。那个时候,未婚男女要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以与异性相挤而感到荣光。不仅如此,未婚的蚕农姑娘则非常希望有哪一个相识或不相识的小
伙子去摸一摸乳房,俗称‘摸蚕花奶奶’。习俗认为未婚姑娘在轧蚕花时被随便哪一个小伙子摸了乳房,哪怕只是碰一碰,也就意味着她有资格当蚕娘了,而且,她
家今年的蚕花也就一定兴旺。王涌坚说,当年集庆门一带居住了大量的丝织工人,当然也有这样的习俗。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集庆门的这个巷子里,供着一尊蚕花娘娘,也有人称是蚕花奶奶,据说从事丝织业的工人每年庙会的时候,摸一下蚕花奶奶,手就会更加灵巧。因为庙会十分拥挤,丝织工人大多是女性,其中难免有“咸猪手”趁机揩油,于是就有了“摸奶巷”的名字。
发表于:12-08-20 19:04 []
。。。&。。。
发表于:12-06-18 21:38 []
富贵山在南京太平门东侧,是钟山西延支脉上的一座小山。它隐然隆起于古老的南京城墙内侧,状如一口圆釜。富贵山的岩质为砾长石石英沙岩,山体呈
灰白色。富贵山林木茂密,四季葱郁。登山四望,钟山如屏立于其东,明城墙自山的东南角,游龙般地由南向北,再折向西蜿蜒。富贵山的西侧便是有著唐玄奘衣冠
塚的小九华山。站在富贵山上将目光向西北穿越小九华与钟山间的隘口,便可见到波光粼粼,洲水相间的玄武湖。若转过身来南望,则可将繁华的南京市区尽收眼
也许是沾了古城南京悠久历史的光,富贵山虽然高不过才八十多米,但却也有著丰富的文化底蕴。富贵山的南麓是东晋时皇家陵园所在,是为东陵(晋西陵位于
今鼓楼一带)。这里曾埋葬过东晋的康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及恭帝共五位皇帝。他们的陵寝都具有平葬不起坟的特点,并且在陵前立有石碑与石兽。宋代文人
苏涧曾对此有诗云:「五陵歌舞换尘埃,地下黄金出高新。碑字已漫青草死,酸风吹熬石麒麟。」一九六一年,南京文管会曾在富贵山南麓发现了刻有「晋恭皇帝之
玄宫」字样的石碑。在富贵山的西麓还曾有过名为「青林苑」的南朝皇家花园,所有这些都为这山增添了厚重的历史人文色彩。
富贵山原先名为龙山或龙厂山。明初,太祖朱元璋在完成了南京浩大的城垣工程之后,曾率太子及文武百官来这巡视,因发现此山正对皇宫,便不无得意地说:
「此乃龙头也,实为富贵之地。」皇帝金口玉言一出,龙厂山也就成了富贵山。由于富贵山毗邻小九华山与钟山间的隘口,位居要冲。故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
五○○年,南齐名将崔慧景举兵反齐,曾率军于此攻城,因守军防范严密而不能破。这时,一个名叫万副儿的人献计:「惟宜从钟山龙尾(即富贵山南麓)出其不
意。」崔便依计遣一千军兵夜翻富贵山而破了城。后隋灭陈也是由此进的城。
明太祖朱元璋在修建南京城墙时,因感到富贵山的地势对于南京的安全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将这一带的城墙造得甚为厚实。太平天国时,天王洪秀全则在富贵
山附近构筑了天堡城与地堡城两座防御工事,前者用于截断清军南北路人马的联系,后者用于防止清军接近城墙根。在清军攻陷了天堡城与地堡城后,就以密集炮火
为掩护,在远处向城墙下开挖地道。清军还以挖出的土堆在墙边形成高度接近城墙的岗丘,以造成欲登岗攻城的假象。待地道挖到城墙下时,即在墙下的地道内装填
炸药,然后加以引爆,将富贵山西侧城墙炸出一十余丈宽的缺口,清军便由此蜂拥而入,攻陷了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在一九三七年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也
曾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富贵山一带是南京城较为偏僻的城乡结合部,住家不太多。改革开放后,市政府在富贵山南麓建成了大片的居民小区。随著这里
居民的增多,交通不便的问题便突显出来──因为城墙与富贵山的阻隔,百姓们若要去城北的火车站、迈皋桥、燕子矶等处,就得绕经鼓楼、中央门,兜个大圈子,
一路上得换几部公交车。这对于当时没有私家车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十分不便。于是市政府便开凿了富贵山公路隧道,一九八九年通车。隧道南北走向,穿富贵山而
过。隧道内通风、照明、报警、消防等设备一应俱全。隧道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富贵山附近居民们的出行。人们来此,目睹这里的古迹与战场遗迹以及现代隧道同现
于视野,多少都会平生出一些对于历史与现代在此交相辉映的感慨来。
发表于:12-08-20 19:05 []
发表于:12-04-12 21:41 []
现在的迈皋桥,原先是叫“卖糕桥”的。
&很久以前,迈皋桥一带还是一派水乡风光。片片清翠的秧田浮漾着泥土的幽香,绿树掩映的村落之间,河水静静地流着,河上古老的石桥是南来北往的孔道,也是朝聚夕散的集市。
知打哪天起,桥头有了一位卖蒸儿糕的年轻妇人,素衣红裤,发髻乌亮,面白如粉,连嘴唇也全无一丝血色,步履轻虚若飘,终日默默忙碌着,只有光顾的客人才能
听得见她细若游丝的话语。她仿佛满腹忧郁,目光游移,象是不敢正视他人,又象是穿透了客人的身体,投向无尽的远方。每天日上三竿,她就会买下一壶牛羊奶,
煨热后,小心地裹在棉褥里,推起小车,向北山走去。
&她是谁?人们迷惑地目送她渐渐远去。几里外的北山,莽莽苍苍,没有人烟,只有无数的坟茔累累地掩藏在山脚下起伏的蒿莱中。赶集的人都是四村八寨的熟客,谁也没见过这个女子,有好心的大爷大婶上前打听,她总是轻声回答就住附近,日子儿久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一天,一位阴阳先生游历至此,忽然驻足,远远凝视着年轻妇人,
摇头,长叹一声转身要走。路旁的编筐老汉一把拽住道:“这位先生,作甚
先是摇头,继而叹气呢?”
阴阳先生问:“那立在桥头的卖糕女子你可认识?”
“认识倒是认识,来历却不甚分明,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此女面白如纸,态度轻虚,天顶阴气正盛,实非阳世之人。看她目散神移,恍恍惚惚,定有难解之忧,故此凝神聚气,附魂于体,再现人世。我想她全仗一丝精魂,苦苦相撑,一旦元气耗尽,即刻化为尘土,如果心事未了,岂不抱恨泉台。”
“怎么,这女子竟是个鬼?”老汉大惊失色。
坐在石凳上的卖席老妇接口道:“先生既知是鬼,何不施展法力,却允她在此作崇?”
“他大婶,这鬼也有善恶之别。这女子可曾害人来着?据我观来,此女生前必有一桩割舍不得之事,以至于死不瞑目,不能安息于九泉之下,可怜可叹啊!”
“这等说来,”老汉略一沉思:“这小女子若是支持不住,忧心之事又未了结,那……”
“嗨,太可怜了。我们不晓得也就罢了,晓得了就该赶紧帮帮人家才是。”老妇人站起身来。
老汉轻锁须眉:“理应如此。先生,有什么法子可以搭救于她?”
“这样。”阴阳先生低语:“明日,找几个大胆的后生,待此女收摊之后,悄悄跟定,自然会有分晓。”
第二天,日上三竿,年轻女子安置妥当热奶壶,吃力地推起小车,慢慢向北走去。编筐老汉带着几个小伙子遥遥地跟着。约莫半个时辰,早到了北山脚下,那女子拐进山沟不见了,待大伙赶上前去,爬上山坡四下寻望,哪还有什么踪影,只看见山垭外边绿波滚滚的长江。
沮丧的人们正欲回转,随后赶到的老汉叫道:“大伙别动,听听是什么声音。”
众人侧耳静听,隐隐地有一个幼儿啼哭。
深山野凹,哪来的孩子?人们循声找到东头坡下的一堆荒坟。跑在头里的小伙子拨开茅草,突然大叫:“哎,老爹,这墓里面有小孩子哭哩。”
老汉忙招呼两个后生取来铁锨,小心地挖开坟墓,揭开棺木,众人不禁目瞪口呆。
棺里坐着一个白净净,胖墩墩的小子,捧着奶壶,吮两口,哭几声,又叽哩叽哩地趴下去摸索。棺底躺着的正是那年轻妇人,手中还捏着块咬了缺的蒸儿糕。
大伙正在惊疑,只见那妇人由白而黑,一会儿就化作了一片灰迹,身下留着一张纸。一个青年跳下去,抱起婴儿,拾起纸片递给老汉,上面写道:
吾本远方女子,出门寻夫,因身怀六甲,不堪劳顿,病死途中,葬于斯地。幸而天佑吾儿,落棺而生,吾虽已做鬼,为母之心与阳世同,乃挣扎形骸,哺育吾儿。然追魂摄气,难有久继之策,五内惶惶,日怀鼎镬之忧,世间若有行善君子救得此儿,养大成人,吾当结草衔环,以报厚德。
老汉看罢,接过孩子,紧贴在满是胡茬的脸上,那孩儿扭动着,紧抱奶壶哇哇大哭。老汉抹去泪水,苍老的歌声伴着嘹亮的啼声在山野中回荡:
&&&&&&&&&&&&&&&陟彼北皋兮,大江之滨;
&&&&&&&&&&&&&&&遵彼东流兮,日出之所。
&&&&&&&&&&&&&&&哀哀父母兮,生我劬劳;
嘤嘤孺子兮,哎嘿……
自那以后,人们就把这里叫做卖糕桥。许多的年代过去了,不知怎的,又被称作“迈皋桥”了。
发表于:12-08-20 19:09 []
。。。遥想着青梅竹马的故事。。。&&&&&&&&&&&&&&&&&&&&&&&&&&&&&&&&&&&&
发表于:11-12-08 20:47 []
从中华门城堡出来,即迈上了凌空越阻的长千古桥。步上桥面,当觉宽阔开朗,气度不凡!长干桥出现于南唐,为南唐宫殴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的必经之道。南宋年间,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更名长安桥,为五拱石桥;明初复建,又名聚宝桥;清代历次修之。古长干桥是水陆码头交会之处,它前临长干里、雨花台,后倚南门、镇淮挢,百雉纡遇,万户栉比。   
长干桥犹如古城金陵的门牙,曾屡遭战火,桥因此而渐圮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皆修建过。1937年12月,为阻止日寇进攻,国民党守军炸毁了中间的大拱,后用木板钢梁铺搭为交通。1951年,重建为钢筋水泥桥,由刘伯承亲书桥碑,随着交通发展的需要和提高秦淮河排涝能力,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长干桥长百米,宽约24米,共8跨。刘伯承题的"长干桥”汉白玉碑镶嵌在桥头栏杆左右。  
 立桥望水,只见远处帆樯顺着占老、恢弘的城墙移动;桥下秦准湍流,桥畔春风如絮,柳花似风雪;桥上整日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一派春意盎然的升平景象。
&“干长巷”何以得名,并没有文字记载。目前比较主流的是两种说法。一是说“干长巷”一带以前有很多烧窑的,烧出来的水缸一个连一个排在一起,周边的居民便称之为“缸长巷”,后来演变成“干长巷”。另外还有一说,是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中华门有干长巷”7个字。
发表于:12-08-20 19:10 []
补搬。。。
发表于:11-12-01 20:44 []
今指位于中华门外长干桥南,东侧立有“古长干里”牌坊。古长干里则范围很广,涵盖今内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一带。
“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用字,意为山陇之间的长条形平地地形;有大长干、小长干和东长干之分,大长干即今石子岗,小长干为今石子岗以北,内秦淮河以南,雨
花路以西地带,东长干则指在内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东地带。“里”是古时居民区名称的通名。
长干里地势高亢,南
有雨花台,北有秦淮河,西则长江相护,又处秦淮河入江通道旁,自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春秋战国时代,长干里一带已是人烟稠密之地,加之交通便利、物产丰
富,故公元前472年范蠡率领着越国士兵始筑越城于此,是为南京城市最初的雏形。秦、汉以至唐代,长干里吏民杂居。以秦淮河之故,长干里人多以舟为家,以
贩为业,从事商业活动,长干里也成为最大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及至明代,此处形成两大专业集市,一为“大市”集市,以经营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为主;一为
“来宾街市”,以经营竹木薪炭为主。
长干里又是佛教中心。东吴赤乌四年(241),南京最早的寺庙建初寺即建于此。明永乐年间(年),又在此建大报恩寺,一时蜚声中外,大报恩塔琉璃宝塔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南京土话“出了南门尽是寺(事)”,即缘于此处寺庙之多、香火之盛。
使古长干里更加闻名
遐迩的缘由,是唐代诗人李白“最柔情的诗句”《长干行》,中有句云:“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
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天真烂漫与童年稚趣,呈现出纯洁无邪的美好意象,动人心怀。而使长干里之美好意象更为丰富者,还有唐人崔颢等描述船家生活的《长
干曲》,以及旧时“长干折柳”的习俗。崔颢仿《乐府歌辞》旧题所作《长干曲》,绘出盛唐长干儿女恋情的风俗画卷;组诗之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
长干人,生小不相识”,长干船家的飘泊之感与相慕之情油然纸上。又古代人们送朋友南出城区,送到长干为止,再折一根柳枝相赠,表达依依离情。如此,长干船
家、长干折柳与乐府旧题“长干行”等等,反复为骚人墨客歌而咏之,强化着长干所代表的丰富意象。
也许,长干里那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洁与长干送别的真情,正是南京人虽经沧桑却率真性情不变、纯朴诚挚不变的真实写照;而作为老南京典型居民区的“长干故里”,亦为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发表于:12-08-20 19:13&& [第2版 08-20 19:15] []
。。。算地名麽。。。&&&&&&&&&&&&&&&&&&&&&&&&&&&&&&&
发表于:11-12-02 19:42 []
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宣王庙,始建于宋朝。它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宋、元时代,它是建康府学和集庆路学的所在,明初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代为江宁、上元县学。
夫子庙东南有魁光阁,又称奎星阁、文星阁,是夫子庙古建筑组群中著名的古迹之一。它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
去魁光阁内塑有一个鬼形的神象,一脚向后跷起,形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象征“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这就是
传说的“魁星点斗”。清代士子们对这座“魁星像”毕躬毕敬,每当秋闱开考前,朝拜者络绎不绝,后来魁光阁就成了有意走上仕途的士子们的必来之地,而魁光阁
附近的状元豆等小吃也随之红火起来。
传,魁光阁的顶部原为红色,后改为蓝色,至于换色原因,据说:魁光阁的顶部原是红色的,由于夫子庙地区经常遭雷击,死人很多,百姓对此束手无策。有一天,
一位“风水高人”对当时的两江总督说,这红顶不好,触犯雷公,换成蓝顶就不会再遭雷击了,但风水一破,南京从此再也不出三品以上的大官。两江总督说,为了
一方百姓安宁,南京人不出大官也罢(因为他不是南京人)。于是将红顶换成蓝顶,说来也怪,换顶后,夫子庙一带再也没有雷击失火。
在乾隆、咸丰、太平天国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夫子庙曾四次毁于战火,现存景观为复修建筑,魁光阁顶也因日晒雨淋,已曾黑色,其历史时期的旧貌无从考证。而风水之说是否真的神乎其神,目前学界也在研讨之中。
发表于:12-08-20 19:19 []
。。。ing。。。&&&&&&&&&&&&&&&&&&&&&&&&&&&&&&&&&&&&&&&&&&
。。。鱼精故事&
修炼成人麽?
发表于:11-12-09 19:11 []
百猫坊的传说
在中山南路西的彩霞街菜场后场,上浮桥旁的玉带巷沿河一边房院内,曾有两座庞大而奇特的石头牌坊。两坊并列,共宽约九米,高约六七米,四柱粗壮,每柱下
都有两只高约一米五、威风凛凛的狮子猫踞守着,这就是著名的百猫坊。据《续纂江宁府志》记载:“上浮桥,明俞通海宅,石门楼及西楼虽蔽犹存。”《白下琐
言》也记载:“下浮桥西的玉带巷旧指为俞通海宅,即中州会馆内,石坊尚存,南临淮水,虽无字可识,而所雕凿狮子气象轩昂,非公侯家不办。”然而历经数百年
风吹、日晒、雨淋,百猫坊已严重风蚀,四柱已有裂纹,匾额也已凋蔽不齐,凹凸的石面已看不清当年百猫的千姿百态。关于百猫坊的历史,虽正史无详载,但几百
年来在民间却留下一个传说。&&
传说从前有三个在巢湖水边长大的兄弟,老大名俞通海,老二俞通源,老三俞通渊。三人水性极好,特别是大哥俞通海更是技高一筹。在元朝末年,社会动乱。俞
氏家族为生活所迫投靠了朱元璋。从军后,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通海逐渐成为朱元璋争夺江山的得力干将。但在后来的战争中,通海被暗箭射
死,朱元璋痛惜万分,大哭了三天三夜,说自己断了一只臂膀,并且用很隆重的仪式厚葬了通海,还将他两个弟弟都封了大官。&
  朱元璋虽然当了皇帝,但终日惶惶不安,深怕别人谋反。一日,秦淮河上出现了一道霞光,有人说这是王气,因为秦淮河里出了鱼精,如任其进入大海,就会变成蚊龙,真龙出现,大明江山就保不住了。朱元璋派人一调查。秦淮河边果然有一家姓俞(鱼)的,
这正是俞通海兄弟家,于是朱元璋心中更加疑忌,就找来军师刘伯温商量。刘伯温说:这样的功臣之家,如果无故加罪,必遭人议,不如在他家住房周围按上八卦
阵,再刻些石猫对着他家大门,只要克住这几条鱼,就能破了王气。于是朱元璋马上派人在俞家大门前挖了一口井,树了两座石牌坊,表面上表彰俞家功劳,实际上
在石牌坊上刻了一百只猫威慑着他们,万一吓不住,就后边堵(堵门桥)。东边钓(钓鱼台),西边赶(赶鱼巷)。河的上下两头还有浮子(上浮桥、下浮桥)等他们上钩,围得他们进退不得,只有掉在枯井里干死。于是才有了百猫坊。
发表于:12-08-20 19:20 []
。。。。。。
发表于:11-12-08 20:45 []
今南京市秦淮河畔文德桥南的一条幽静狭小巷子。三国时是吴国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
东晋初,为大臣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
乌衣巷因为唐.刘禹锡的七言绝句而闻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表于:12-08-20 19:22 []
发表于:11-12-08 20:43 []
止马营因朝天宫下马碑而得名。此碑在离止马营不远的朝天宫西坊,碑上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12字。至今犹存。这种碑在古代俗称“止马碑”。
  明洪武时,朝天宫是祭祀天地和演练朝贺天子礼仪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庄严之所在,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必须下马步行。止马营正是当年下马之地,故名。
关于止马营这个地名,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兵部侍郎之子朱紫贵在水西门偶遇画家何上清和其妻肖梅娘,朱顿起歹心,妄图霸占梅
娘。朱紫贵利用朱元璋生性猜忌,抢走了何的画稿,进行诬陷。朱见画稿上的大脚女人怀抱一个西瓜,疑为嘲弄马娘娘,命锦衣卫次日凌晨捉拿画师问斩。事先朱紫
贵叫人在何家屋檐插上芝麻秸,作为捉人标记。
  善良的马娘娘扮为民妇,前往何家夜访,了解到何画中女人怀抱之物是未画成的童子头,冤情大白。她在何家附近发现芝麻秸,于是和随从在各家屋檐下都插上它,以假乱真,天亮时,锦衣卫前去捉人,见许多人家屋檐下都有芝麻秸,要统统抓走。
  马娘娘见事祸及很多人,乃主动投案,结果又闹出一出审皇后的笑剧。在马娘娘的进谏下,朱醒悟,画师得救。后来,居民为铭记马娘娘恩德,将这条街改名为“芝麻营”,后又演变为今天的“止马营”了。
发表于:12-08-20 19:27 []
。。。。。。&&&&&&&&&&&&&&&&&&&&&&&&&&&&&&&&
孤山独槐 who a? what happened?
发表于:12-02-16 21:02 []
永庆巷的由来
在南朝时,在今五台山南侧就曾建有一座著名的永庆寺,寺后
山里是梁武帝爱女永庆公主的坟茔。据说有一次金陵城里举行一个隆重的香会,引得永庆公主也跑出来看热闹。香会结束后,梁武帝向神祈求赐福时,神竟降下启
示:要把永庆公主收去随侍左右。沉溺于佛事的梁武帝当然不敢怠慢,只得忍痛将永庆公主赐死,随后为爱女建了一座“永庆寺”,寺中由女尼主持,供奉着永庆公
主。永庆下葬时,曾伴有许多珍贵的金银随葬品。多少年来,南京城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挖了永庆公主坟,富了半个南京城。”然而,始终没有人能梦想成真。时
间一长,永庆墓的入口处也逐渐湮没无闻,如今只留下“永庆巷”这一地名。
孤山独槐就住在永庆村,天天面怀永庆公主。
医科大学搞基建时,挖地三丈(不是三尺),有没有找到永庆公主,不得而知。
发表于:12-08-20 19:31 []
。。。悬赏此针。。。
发表于:11-12-08 20:46 []
朝天宫,位于新街口的南段,背依冶山,前临古运渎,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
朝天宫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曾在此设立冶炼作坊炼制兵器,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冶铸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从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其后历代帝王在此建寺庙宫殿,名称更迭,历经兴废。明朝建都南京后,明太祖朱元璋,取"朝拜上天"之意,亲赐“朝天宫”之名,作为朝廷举行盛典的礼仪场所。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据当地老人介绍,在朝天宫的主殿大成殿曾有一根神奇的避蚊针,方圆几里,只要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能看见避蚊针,就不会受到蚊虫侵扰,他们的祖辈之所以把家安在朝天宫附近也是这个缘故。
为探就此传说的真伪,向工作人员求证。市博物馆宣教部的钟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朝天宫工作了几十年,从未听说过此种说法,而且由于朝天宫树木比较多,蚊虫也比别处活跃,尤其到了夏天,更是蚊虫肆虐。
对于这种现状,老人们解释说,因为朝天宫多次经历战火侵害,已经削弱了避蚊针的作用,而近百年来朝天宫附近又陆续盖起了高楼大厦,阻断了避蚊针继续发挥功效,时至今日,人们才不再相信朝天宫曾经有避蚊针的传说。
市文化局博物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没有听说过这个传说,他们认为这纯粹属于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避雷针之所以能避雷是利用金属传电,将高空中的电流导入地下,如果真有避蚊针而且能避蚊,那它又是何种物质制成的呢?难道里面装满了全无敌?
些相信朝天宫有避蚊针之说的民俗爱好者还有一种解释是,避蚊针本身只是一种意象,其实并不存在,而朝天宫没有蚊虫是因为自明代起,朝天宫就一直作为礼仪场
所和寺庙,长期焚香,而大量香灰也没有运走,被埋藏在树下和后山,这些香和香灰与蚊香的作用相似,起到了驱赶蚊虫的效果。
发表于:12-08-20 19:34 []
。。。。。。
发表于:12-06-04 20:58 []
南京的老街古巷
位于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汉中路4条路交汇处。原指位于丰富路北端、折东至中山南路的一小段街巷,明初即有此地名,现已并入丰富路。新街口广场因原新街口地名而得名,在明初所建的新街口稍北。
大行宫 位于中山东路与太平南路、太平北路交会处。清康熙帝和乾隆帝南巡时,建行宫于此,故名。行宫是在江宁织造府的基础上改建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出生在江宁织造府,其祖父、叔父和父亲均曾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
现分洪武南路和洪武北路。洪武南路原称洪武路,位于新街口东侧,南起白下路,北至中山东路。该地段原先是明清时代的土街口(今工人电影院一带)、老王府、
卢妃巷、虹桥等街巷,1929年拓建后,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统一命名。1986年淮海路以北一段拓宽作为新街口环行道,1992年全线拓宽。洪武北路
位于新街口东北,北起珠江路,南至中山东路接洪武路。1992年,废上乘庵、香铺营、白井廊3条街巷拓建而成,以方位命名。同时在位于洪武北路北端,跨秦
淮河(古杨吴城壕北壕)
新建洪武北路桥。
淮海路 位于新街口东南,东起太平南路,西至中山南路。1930年由龚家桥、沟板桥、松涛巷等路段拓建而成。1986年洪武路以西段拓建为新街口环道。著名的金陵刻经处即在此路东端之路北,其创始人为中国近代佛学界代表人物杨仁山居士。
位于夫子庙前,东接平江府路,西连瞻园路,因江南贡院设此得名。曾名人民街。江南贡院,是明清时期应天院试和江南乡试的地方。清同治年间,曾国藩重建贡
院,号舍达到20644间。清道光年间,增造明远楼。民国时期,贡院是南京特别市市政府所在地。贡院街上有六凤居、奇芳阁等名店名馆,被称作“美食一条
位于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东北起文德桥,西南至武定桥。传为明初国库宝钞库所在地,故名。钞库街是东晋骠骑航所在地,又名沉香街。相传嘉兴富贵公子项子京到
南京赶考,功名未成,却迷上一名妓女,花光了银子,遂与之相约,回家取银来娶她。当项取来银子时,故意穿一身破衣服上门,以试其心,被轰出妓院。项大怒,
当街将带来的沉香床等名贵家具焚毁。大火冲天,香气四溢,四五日不散。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亦住于此,其居曰媚香楼。她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凄美爱情,
被后来戏剧家孔尚任写成《桃花扇》一书,广为传诵。
位于夫子庙秦淮河东,东北起东关头,西南至来燕桥。据《首都志》载,在黄公祠侧,以长板搭桥,后桥塌,筑石坝,名石坝园或石坝街,后改为大石坝街。小石坝
街,南起白鹭洲公园北,北至文源桥,因邻近大石坝街且小,故名。东石坝街南起小石坝街,北至金陵闸,因地处大石坝街之东,故名。石坝街在明初为曲中(官办
妓院,又称旧院)所在地,相沿成习,此后南京妓院大多集中于此。清余怀《板桥杂记》云:“妓家鳞次,比屋而居,屋宇精洁,花木萧疏,迥非尘境。”石坝街隔
河与江南贡院相对,每逢秋试,大批士子徜徉其间,风流韵事层出不穷。清雍正、乾隆年间,大文学家吴敬梓从安徽全椒移家居此。见惯秦淮风月,看透科举悲欢,
促使吴敬梓以亲身经历创作了中国最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位于夫子庙以西,东起贡院街,西至中华路,旧称道署街,因清盐巡道署设此,故名。1935年,因瞻园位于此路而改为现名。瞻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中
山王徐达七世孙徐鹏举府邸的西花园。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御书“瞻园”2字于园内。园遂以“瞻园”之名传世。
位于夫子庙南,东起白鹭洲公园,西至钞库街。东吴孙权曾在此驻军,官兵皆穿黑制服,人称乌衣营,巷因此得名。东晋王导、谢安贵族世家居此,当时人称这些贵
族子弟为“乌衣郎”、“乌衣子弟”。至唐代,贵族宅第已成一片废墟。诗人刘禹锡见此有感,写下千古名篇《乌衣巷》,其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
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专家考证,乌衣巷原址应在现在的剪子巷处;巷内有安乐寺,现已不可寻,是著名典故“画龙点睛”的发生地。
位于中华路与建康路交会处。筑于明初,因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且临近三山门(水西门)而得名。三山街是明代上元县和江宁县的分界
处,南属江宁,北属上元。清代,三山街曾是刑场之一,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即被处死于此处。
琵琶巷 位于夫子庙南,南起长乐路,北至钞库街。传原街心覆盖着石板,雨天下有流水声,上有行人鞋声(古人雨鞋底钉有铁钉),叮咚叮咚,犹如弹琵琶,故名。1994年拆迁时巷子废除,原址并入来燕路。
位于建康路淮清桥西南。古称萧家渡,为著名典故“停艇听笛”发生地。明末张岱《夜航船》“桓伊弄笛”条载:东晋桓伊有柯亭笛,尝自吹之。一日,王徽之泊舟
清溪,闻笛称叹,邀伊吹奏。伊即下车,“据胡床,三弄毕,便上车去,主客不交一言”。六朝之风,名士之范,跃然而现,成为美谈,故名邀笛步。此曲即为后来
著名的《梅花三弄》曲。
位于彩霞街南端西侧,西接渡船口。传明初开国功臣俞通海居此,朱元璋以其“鱼(俞)入海(通海)成龙”为忌,借俞生辰时赠其牌坊,雕刻百猫图案,以猫克
鱼,吃掉“俞”的王气,俗称百猫坊,亦称白猫坊。这只是传说,实际俞通海死于明朝建国前苏州桃花坞之役,右目中矢,重伤而亡,不存在朱元璋加害一说。百猫
坊后改称玉带巷,1995年并入玉带园居民区。
位于大光路西段北侧,南起大光路,北至八宝东街西端。因明代吏部尚书倪岳居此,故名。曾名崇礼街。《万历上元县志》载,倪岳“平生严重刚毅,表里洞达,即
之温然可亲,性至孝友,笃念故旧,虽累世贵,囊无余资”
。正因为他为人正派,于国又有贡献,受到百姓的尊敬,呼其所居之巷为尚书巷,渐渐成习。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南京时,即住在
尚书巷。大科学家徐光启拜访利玛窦,并访问倪岳故居,遂使尚书巷之名在社会上传开。附近的尚书村、尚书里之名,亦因倪岳而得名。
位于珠江路西端北侧,因明万历十七年(1589)状元焦竑住此而得名。1994年拆建国际同仁大厦时消亡。相传焦竑在往江南贡院赶考途中,见一人家倒水丢
下一只精美手镯,遂停步苦候主人来寻,竟误了考试时间。没想到当场考试发生火灾,主考官决定重新点名考试,焦竑幸运得以参考,高中状元而归。邻里夸其心
好,终得好报,便将他居住的巷子称为焦状元巷。
西起莫愁路,东至仓巷,因明万历年间状元朱之蕃居此得名。《明史》载,朱之蕃才华出众,尤擅长书画,是位品行高洁、不辱使命的外交官。万历年间出使朝鲜,
当地权贵见赠送的厚礼被其拒绝,又以人参、貂皮等珍贵物品作为润笔费,求其字画。朱之蕃一一收下,并悉数拿出,换取散落在朝鲜的中国文物而归。国人对此无
不钦佩和敬仰,便称其所居之巷为朱状元巷,以示纪念。
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相传明代抗倭名将尹凤居此。尹凤曾连中三元,故名其居住的巷子为三元巷。“三元”依次指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
元”,殿试第一名“状元”。连中“三元”者,明代近300年间仅有4人,武举状元尹凤即为其一。他在福建沿海抗倭,大小凡十余战,皆胜。
彩霞街 北起升州路,南至上浮桥。原名草鞋街,后改称彩霞街。其地原为集市,每天挤满卖鸡鸭鱼肉果蔬的农民。农民大都脚着草鞋,街名由此而来。后来渐渐有名,商人纷至沓来,鳞次开店,满街飘舞五颜六色的店幌,如彩霞一般,遂有“彩霞街”之称。
位于朝天宫东南,与仓巷相连。因最早住有7家回民得名。这些回民以宰牛为业,至今南京居民仍有到七家湾买牛肉之习。附近评事街,旧称皮市街,即为宰牛回民
出卖牛皮和皮革制品的地方。又传,七家湾之名出自明初。清末陈作霖《运渎桥道小志》载,朱元璋微行至此,“见有画‘不缠足妇女怀抱西瓜’以刺马皇后,大
怒,令屠其里,门有张灯者,尽杀之,仅余七户。”
位于朝天宫东南,北起止马营,南至升州路。因直通苑仓而得名,又叫将军仓巷。苑仓是三国孙权时重要粮仓。仓巷北端有桥一座,古称仓桥,或称仓巷桥,亦因通
苑仓得名(清时称崇道桥、道济桥)。传明初刘基在此投铁链于井内以锁苍龙。明代,仓巷是鼓楼到城南凤凰台地区的交通要道。明万历十三年(1585),著名
清官海瑞在此微服私访,严惩“大斗进、小斗出”的不法米商,维护农民利益。
位于朝天宫西侧,南起水西门广场,北至汉中路。1935年辟建,因此路南端向西通莫愁湖,故名。“文化大革命”中曾名四新路。莫愁路和朝天宫西侧的堂子
街,是清代南京“黑市”所在。“黑市”以经营旧货为主,黑夜交易,天亮收摊。2004年,因朝天宫西街拓宽延伸,将北起点调整到汉西门大街,堂子街和柏果
树两地名废止使用。
位于升州路中段北侧,南起升州路,北至笪桥。古时此地为宰牛的回民出卖牛和皮革制品的地方,称皮市街、皮作坊,后讹为评事街。明清以来,评事街一带相当繁
华,“肉腻鱼腥米盐糅杂,市廛所集,万口一嚣”,是古代南京灯市的中心之一,民国以后灯市才移到夫子庙。清代,评事街有著名的江西会馆一座,会馆前身是祝
贺慈禧太后寿辰而建的万寿宫。附近的七家湾因最早住有7家回民而得名,这些回民以宰牛为业。
位于升州路西段之北,东起红土桥,西至仓巷,明代即用此名。安品街又名铁狮子街,以明普利庵门前有两铁狮子而得名。安品街20号为清末南京著名文人陈作霖
故居“可园”所在。在此,他完成了《金陵通纪》、《金陵通传》、《可园文存》等大量著述,对清末民初时期南京知识界影响极大。
汉西门大街 位于汉中门内南侧,南起柏果树,北至汉中路。因近石城门,石城门又称汉西门或旱西门,街名由此而称汉西门大街或旱西门大街。明代汉西门大街为重要街道;太平天国时,杨秀清东王府即在此街。
位于新桥东南、秦淮河北岸,南起糖坊廊,北至集庆路。古名长乐巷、长乐坊,又名篾街。篾街之称,缘于古代竹器作坊和竹器手工业者集中居此之故。传明清时,
此地市井热闹,且街道中段有长乐庵,故名长乐街。北端有长乐路,1958年建,由古代的顾楼、大夫第、营门口、新廊、石将军、染坊巷、小石桥、正觉寺等街
位于三山桥东,莫愁路、升州路交会处西侧,即明都城的三山门,因内秦淮河水在此西出,故称水西门、下水门。旧时有四道城门,50年代拆除。明清之际,水西
门既是风景区,著名的赏心亭、折柳亭、白鹭亭、二水亭、太白酒楼(即孙楚酒楼)等均在此处;又是交通枢纽和木材集散地,非常热闹。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
多次写到时人进出南京城从水西门上岸或下船的情景。今天,水西门地区沿秦淮河岸仍是南京及至华东地区重要的木材集散地。
位于鸡鸣寺南、太平北路西侧,北起北京东路,南至珠江路。明代国子监驻此,故名。国子监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知识分子以充实
政府官吏队伍。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进国子监读书,一跃成为贤人,便可以获得做官资格。故此,人们把国子监所在街道称为“成贤街”。周围的街坊里巷、寺
庙建筑等名字,如成贤里、成贤村、通贤桥、浴贤庵、集贤庵和四牌楼等,都与之有关,影响甚大。明永乐年间,规模最盛大时有近万人在国子监读书。清代,清政
府利用明国子监文昌阁旧址,设文昌书院。当代建筑大师杨廷宝故居即在此街104号。
小营 位于珠江路东段北侧,原称小教场,是古乐游苑的一部分。明代,小营一带是教场、鞍辔局、军器局等军事机构所在地;清代,为八旗驻军之一绿营的训练之所,南京卫戍驻军之地,及三年大比、阅试武生的地方。民国时曾名军校和平里。
南京还有2个自然村亦称小营:一个位于六合区长芦镇方巷村东部,清末建村,因村庄较小,曾有驻军,故名;另一个位于六合区城西乡西南部,太平军曾在此驻扎一个小营寨,故名。
位于长江路东端、梅园新村以南,因明初汉王陈理王府设于此,故名。陈理,元末红巾军首领陈友谅之子,归顺朱元璋之后,被封为汉王。现在的长江路292号大
院,就是当年汉王府的一部分。清代,汉王府是江宁织造府的“机房”,生产专供皇家享用的云锦。金陵名刹毗卢寺即在此街上。
位于中央路两侧,东起百子亭,跨中央路,西至湖北路。原为一岗阜,明代府军后卫队驻在高岗上,人称府军后卫岗,后改称傅厚岗。抗日战争前,国画大师徐悲鸿
建宅于此,名其画室为“无枫堂画室”,现为徐悲鸿纪念馆。1947年,李宗仁搬居68号(今傅厚岗30号),度过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风雨飘摇的最后几年。
位于中山路北段东侧,南起鱼市街,北接丹凤街。以曾建有唱经楼得名。1995年,唱经楼(街)与鱼市街、丹凤街合并,并拓宽命名为丹凤街。唱经楼系南唐后
主李煜拜佛唱经之处,原楼已毁。唱经楼西街,位于鼓楼广场东南,南起唱经楼,北接黄泥岗。因地处唱经楼之西,故名。
位于新模范马路西段北侧,南起新模范马路,北至原楼子巷。传明代一户三子分别中状元、榜眼、探花,名震乡里,建立3个牌坊,故名。曾名篮子铺。1998年,三牌楼与楼子巷合并拓宽建成三牌楼大街。三牌楼还是居民区之名,
位于新模范马路西段北侧和会街南侧。原狗耳巷15巷、21巷、22巷、29巷,北一村及破旧老式平房,英国式洋楼1幢,年旧城改造时全部拆除,建成三牌楼居民区。
位于汉中门内北侧,南起虎踞路,北至广州路。史称金陵地形如“龙蟠虎踞”,故名。龙蟠里对应虎踞关,两街隔广州路相对应。龙蟠里14号是清代散文大家、桐
城派鼻祖方苞所建的方氏教忠祠。清末,思想家魏源住在龙蟠里20号、22号,在此完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时观点。龙蟠里有南京图书
馆分部,其前身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公共图书馆,1952年并入南京图书馆,主要建筑陶风楼为江南著名藏书楼。
虎踞关 位于清凉山东侧,南起广州路,北接西康路。相传诸葛亮联吴抗曹时路经此地,评价金陵山川地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乃帝王之宅也”。此路正处在石头山下,上石头城必经此路,犹似一道关口,故后人称此路为“虎踞关”。清代,南京名园宫氏园即在此路上。
随园 位于广州路北侧,青岛路以西。传此处因位于清代文学家袁枚之随园遗址附近而得名。随园遗址,
位于广州路中段至百步坡一带。清雍正五年(1727),隋赫德接任曹頫为江宁织造,曹家花园归为隋氏所有,后被袁枚以三百金购得,易“隋”为“随”,更名
“随园”。随园在当时颇负盛名,《随园琐记》称,“典试提学以及将军、都统、督抚、司道”,或赴任,或经过,必来游玩随园;应试士子“既到白下,必到随
园,故每年园门之槛,必更易一、二次”。乾隆皇帝闻名,曾派人绘过随园图。太平天国时,太平军为解决生活供给,将随园废为耕地。
扫帚巷 位于中华门外,东起养虎巷(又称打虎巷),西至雨花路。传明代富商沈万三充军云南时,钱也跟他飞去,人们赶紧用扫帚拍打,扫回一些钱,故称扫帚巷。清朝同治年间,李鸿章在此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即今南京晨光机器厂前身。
长干里 位于中华门外。雨花路及其两侧古名长干里。长干里又是古迹之名,
位于中华门外长干桥南,雨花台北。“长干”,即山间长条形平地;“里”,古集市居民区的通名。其地战略地位重要,春秋战国时,范蠡在此构建越城。秦汉及六
朝时期,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明代,形成两大专业集市,即以经营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为主的“大市”和以经营竹木薪炭为主的来宾街市。长干里又是佛
教中心。东吴赤乌四年(241),南京最早的寺庙建初寺就建于此;明永乐年间,又在此建筑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后者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南京
土话“出了南门尽是寺(事)”,即缘于这里寺庙之多,香火之盛。古代,人们送朋友出南京,送到长干里为止,再折一根柳枝相赠,以表离情。李白著名的诗句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为后人留下“青梅竹马”之美谈。
位于今凤游寺北段,传为唐代诗人杜牧沽酒处。杜牧《清明》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全国19个地方都
说是“杏花村”主人,其中要数南京、山西汾阳、安徽贵池3处最为有名。清乾隆年间,“杏花沽酒”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位于江东门后街一带,是明代南京外城十八门之一。如今城门不存,门名沿用。江东门东往水西门,西通上新河,有水道入江,明代以来,一直是南京西南部的商业
和交通中心,为粮食、木材的主要集散地。1930年,国民党在此建立中央军人监狱,又称军政部军人监狱、中央海陆空军人监狱。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1931
年4月29日在监狱中央操场被杀害,就义前写下豪气冲天的诗篇:“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1937年日寇进
攻南京,部分被俘中国守军和大量民夫一道在江东门被日军用机枪扫死。1985年,南京市在此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天,纪念馆已成为揭
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位于中华门外铁心桥镇。铁心桥原为南郊韩府山东麓一条小河上的石桥,民国初年拆建成为一座水泥桥。1979年挖掘秦淮新河,从此通过,在附近又建成一座长
135米、跨度75米、宽10米、高15米的双曲拱形水泥桥,仍取名铁心桥。关于得名,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宋高宗被金兵追逃至此,情况危急,一卫将自称铁
心,舍身救主,故名;另一说是金兵入侵南京时,建康府通判杨邦被俘后,大义凛然,誓死不屈,金人大怒,剖其腹,取其心。当地百姓偷尸运往韩府山安葬,路过
石桥时,其心掉出,坚硬如铁。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人们就称这座石桥为铁心桥。
赤石矶 位于雨花门内江宁路西。本为雨花台之余脉,杨吴筑护城河时凿断。今赤石矾下有老虎头,矶旁有蟒蛇仓和周处读书台等古迹。
位于雨花台西南侧。当地居民世代以种花为业,有数百年历史。其花用作欣赏和制作花茶。花农均为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销售受到商人控制,十分贫困。
当地民谣说:“起早带晚累个死,跑街串巷奔个死,提篮卖花叫个死,所得无几饿个死。”清道光初年,花农集资建了一座花神庙,以供奉百花神像。农历二月十二
日百花生辰和九月十六日菊花生辰,为花神庙庙会日。南京还有一自然村亦称花神庙,
位于栖霞区龙潭镇政府驻地西南。
位于栖霞区燕子矶镇晓庄村。1928年陶行知在此创办晓庄师范时,将龟山、沓火田、佘儿岗、董庄等几个自然村合并,改称晓庄。栖霞区还有一自然村亦称晓
庄,位于营防镇孙庄村南部。相传清道光年间,孙巷部分村民迁此。因村子小,人称小孙巷。1958年改现名。
位于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清甘熙《白下琐言》载:孝陵卫一名钟灵街。明代曾有驻军在此护卫明孝陵,故名。与此相关的名称,如孝陵卫西桥(明代建,1972
年重修)、孝陵卫镇、孝陵卫村,均与明护陵驻军有关。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每卫有5600人左右,最高首长称指挥使。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葬地,
故特设孝陵卫守护,时间一长,孝陵卫就成了这一地区的称呼。清代,孝陵卫是南京各种名酒的酿造地,有诗曰:“孝陵卫上满街香,几处行人在醉乡。一饮迎风真
欲倒,洋河未必逊高粮。”直至民国,受到外地名酒的冲击,方才衰落。剪绒和陵园瓜(俗称马陵瓜,产于马皇后陵一带而得名)是孝陵卫两大特产。
位于太平门外东侧、紫金山西南麓,起自明孝陵石象路,过中山植物园,沿城墙经龙脖子路通往太平门。1928年建,以通太平门得名。明初城墙横跨天堡山(钟
山北高峰)和富贵山之间,时人将墙内之山称富贵山,墙外山坡叫龙脖子。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在龙脖子处建地堡城,在今紫金山天文台处建天堡城,二城互为犄
角,以抵清军。日,天堡城失陷。清军在天堡城架炮轰击,地堡城处于无援之地,随之失守,失去屏障的太平门不久即被攻破,太平军失败。太
平门路见证了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的惨烈经历。
位于太平门外岗子村东。明初,南京设有37座粮仓,此处粮仓为木板钉制,故名板仓,村亦以板仓名之。板仓村位于紫金山之北,为山之北面,明代开国功臣徐
达、常遇春、吴桢、吴良、李文忠等均安葬于此。盖朱元璋将自己陵寝置于山之南,将开国功臣葬于山之北,意欲这些大臣仍像生前一样为自己开疆辟土。徐达墓碑
文为朱元璋撰写,现保存完好,并且以碑文刻有标点符号而令人称奇,世所罕见。
位于热河路广场北,南起中山北路,北至南京西站(下关站)。1930年辟建,以热河省命名。雄伟的渡江胜利纪念碑就矗立在热河路广场中央,系1979年为
纪念南京解放30周年而建造。热河路广场向南,直至三汊河桥,为热河南路,是南京著名的水果、蔬菜交易地,南京“菜篮子”——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中心批发
市场、南京“果盘子”——南京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均在此街上。
位于惠民河西。南起中山北路,北至惠民桥。1911年因商务局设此,故名。曾名李家圩。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一直试图控制长江下游政治、经济和交
通中心南京,以获取更大利益。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南京终于被开放为商埠。商埠街是英国人设立教堂、开设货栈、新办工厂,从事文化和商业活动的根
发表于:12-08-20 19:36 []
南京CS小将柯南 删除于:
发表于:12-08-20 19:39 []
。。。。。。
发表于:12-02-15 19:58 []
   板桥新村
位于总统府西侧,现为“1912文化休闲街区”内粤鸿和、九佰锅餐馆的位置。 由建筑师刘福泰于1935年设计,1935年至1936年陆续竣工,最初专供中央陆军(,,)
大学高级教官居住,地属“国府中央禁区”,原共有20余幢洋楼,其中16幢砖木结构联排建筑对称而立,规制相同,墙体为褚色耐火砖砌成,坚固厚实,较为考
究,是民国时期城市典型的公寓型住宅。“板桥”之名一说来源于古诗“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说是因其东北清溪上有一座木板拱架桥而得名。抗战胜利
后,板桥新村的一部分改为中央大学(解放后为南京工学院,今为东南大学)宿舍。本世纪初,刘敦桢、胡乾善、范崇政等知名教授都在这里居住过。
  泰山坊
  位于板桥新村西部,今太平北路及以西区域,由数幢洋楼组成,民国时期住户大多为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据说这里最早是“泰山砖瓦厂”的广告房,砖
瓦厂起“泰山”之名也是给人以“稳如泰山”之意。抗战爆发前,泰山坊内辟有陆军大学俱乐部,设施考究。另有十几个房间供外地来京办事的将校级军官免费临时
居住,警卫甚严。桂永清、邱清泉、李思涛、徐培根等将领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太平北路拓宽前,泰山坊紧靠碑亭巷,曾作为南京卷烟厂用房,现仍有部分建筑遗
  西箭道
  西箭道的位置应在总统府中轴线以西,今总统府景区与“1912文化休闲街区”之间,是纵贯南北的无名小道,与东箭道相对称。
  据载,西箭道上有个宝华盦,是清两江总督招待外宾的宾馆。日孙中山先生下午5时专车抵达南京,下榻于宝华盦休息后,发表就职宣言,并将宝华盦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1913年至1916年,冯国璋入主长江路292号大院,任江苏都督,又以中华民国副总统之职先后兼任江苏将军、江苏督军,西箭道5号一度成为
冯的私人住宅。日下午5点左右,冯国璋西箭道5号的住宅因电线老化漏电起火,火势蔓延很快,十多分钟就烧毁60多间房屋,直到晚上8点才
扑灭大火。大院一些古建筑不幸被毁。5月5日,冯国璋下令招工入府,在失火场地重建新屋40多间,现在总统府中轴线上内、外宾会客室就是当年所建。
  西箭道2、3号的两幢房子,曾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弥住所。
  有人认为,西箭道并入了拓宽的太平北路,其实不然。根据民国二十二年的《首都道路系统图》、民国二十五年的《最新南京地图》可以断定,西箭道就是后来民国时期参谋本部内的“笼子巷”。
  笼子巷
  翻开民国后期南京地图,在总统府中轴线西边,有一条与东箭道对称的巷子,名曰笼子巷,它就是由西箭道在民国中期易名而来。上世纪30年代后期,
西箭道改名为笼子巷。因为已划入军事禁区,可能也是取森严壁垒、警卫重重之意。1949年后,总统府大院西边,连同笼子巷为军事管理区,直到本世纪初依然
是闲人莫入之地。
  东海路
  民国初年,大院西面最宽的道路还是碑亭巷,碑亭巷与大院之间还有条狭窄的新西街。1936年冬,长江路至中山东路段的新西街拓宽,改称为东海
路。同时,大院西侧,沿东海路北上至浮桥东面,拆除房屋筑弹石路。1959年春,东海路及弹石路向北延伸,大规模拓宽改造,由大行宫向北一直延伸到北京东
路,后名为太平北路。太平北路是因南面的太平南路而得名。太平路最早在杨公井一带,明清叫吉祥街。清道光年间,这一带盗贼猖獗,江宁太守李璋煜召上元县官
严加训斥,并限期扭转局面。不久情况好转,于是亲自改路名为太平路。
  文华村
  位于总统府西北角,建于民国后期,初为国民政府工作人员宿舍,主要为十多排平房。1949年后为部队用房。本世纪初拆除,现为“1912文化休闲街区”往事、A8、乱世佳人酒吧的位置。
  文光村
  位于大院东北角。上世纪30年代曾是一片操场。1949年后为七一四厂(现熊猫集团)职工宿舍,主要为五幢四层建筑。本世纪初拆除,现为“1912文化休闲街区”乌克兰风情吧、立煌酒吧的位置。
  东辕门、西辕门
  清代两江总督署大门两边,分别建有东、西辕门,两门位置均在现在的长江路上。东、西辕门地名沿用至民国年间。
  宗老爷巷
  长江后街原名宗老爷巷。是因明末清初的官吏宗敦一居此地而得名。宗敦一是明代四川宜宾富顺进士,崇祯年间任监察御史等职。明崇祯十六年
(1643年),宗敦一出任江南督学,被尊称为江右宗公,明亡后,先后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直隶巡按御史、山东巡按御史,顺治九年(1652年)至十年
(1653)在南京出任顺天学政,加提督衔,官阶与督抚平行,掌管学校生员考课升降之事。我国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年),就
是宗敦一的门生,“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朱柏庐治家格言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勤俭家训。
  民国时期,宗老爷巷改名为国府后街,解放后随长江路改名为长江后街。太平北路建成后,长江后街西部与碑亭巷相连的一段划归如意里。文革时期,长
江后街与太平北路等路统称为反帝路,文革后,名称恢复为长江后街。上世纪90年代,长江后街被定位为“南京旅游街”,数十家旅行社云集巷内办公,本世纪初
拓宽改造后,成为南京最热闹的酒吧一条街。
  总统府前“大照壁”南边消失的地名
  总统府南面的大行宫广场及南京图书馆、南京美术馆区域在建成以前小街小巷有不少,主要有:大城隍巷、小城隍巷、大狮子巷、小狮子巷、长江东街、长江西街等。
作者:陈宁骏
发表于:12-08-20 19:43 []
这种帖子必看啊
发表于:12-08-20 23:25 []
才看了一部分~~~有时间再来慢慢看~~~介样滴帖子看起来兴趣十分大~哈哈
发表于:12-08-21 08:57 []
太阳星人辛苦了,搬了不少帖。
这些地名有的已经超出民间故事的范畴,包括方方面面。
可以再系统的搜集整理,南京地名数以万计。简单的了解,看一两本书就可以了。
有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馆藏&1539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