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之难御.迅若奔马集团.什么意思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

[转载]《丹阳真人语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靈隱子王頤中集
大定癸卯三月间,始拜师于牟平范明叔庵之南,师曰:汝从何而来,仆对曰:来自东武,仰师之德,不以货财为富,恬然自得,坐进斯道,乃闻其风而悦之,愿侍巾屦,伏听一言,师乃欣然曰:身年少有学道之心,不可得也,良久曰:饥者吃饭去,饭罢则打睡去,一日,师见仆拱手而立,方呵曰:道人只要豁畅,不可存体面,庵不是廨宇,你又不是官长,若却讲俗礼,则交接去处,古人云,三山有侣人情淡,四海无家道义深,不徒设也,
师每垂语曰:学道者,必在自悟,不悟者,昏蒙所致故也,欲发昏蒙,先涤其心,在乎澄湛明了而已,功到而成,不必叩请于他人,是工拙坦然明白矣,
师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从者疑而问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师曰:道以柔弱谦下为本,况三教同门异户耳,孔子言,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未闻一拜之为一过,
师言,祖师素攻文章,了道之后,九为敏给,至于藏头、拆字、引语、联珠,略不构思,常和人诗,有押节字者,众皆和毕,唯祖师最后和,云,三百六十金骨节,众皆叹服,以为神仙语,如今谁能继得,除是磻溪公,颇似步骤,
师言,祖师尝到登州,时顶笠悬鹑,执一筇,携一铁罐,状貌奇古,乞于市肆,登州人皆不识,夜归观,书一绝于壁,一别终南水竹村,家无儿女亦无孙,数千里之外寻知友,引入长生不死门,明旦,拂衣东迈,后数日,郡守纥石烈邈诣观,观其题诗,钦叹不已,仍依韵和曰:回首三年别故村,都忘庭竹长儿孙,他时拂袖寻君去,应许安闲一叩门,
师言,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净恬淡所以养道,名不着于簿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师曰: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犯之犹可恕,若犯于色,则罪不容于诛矣,何故,盖色者,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师曰:升平快活,莫过于闲道人,若住庵稍倦,结一两人作伴,挂搭腋袋,拖条拄杖,且歌且游,撞着好山好水,且为盘桓,不可贪程途,
师谓仆曰:学道之人,要有终始,不可半道而废,与他人作笑端,况身是读书儿,岂不知凡人立身,须着一般事业,况为道者,正是男子立身大事,
师常书大字一联,与道友曰: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仆因问曰:人我山始知,龙虎穴敢问其方,师笑曰:天机未敢轻分付,细细看贤悟不悟,
师一日呼仆,良久而赴,问那里去来,仆对曰:午牕睡方足,神情湛然,床头有庄子书一册,因拈而读之,所以不在此也,师曰:夫道要心契,若复以文字系缚,何日是了期,所以道,悟彻南华迷更迷,
师在华亭曰:道者何物也,祖炁便是根源,岂不知鼻中出者也,岂不闻广成子曰:丹灶何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师语众曰:学道专一,则人人可以为,不同世俗之进取有黜落也,儒则博而寡要,道则简而易行,但清净无为,最上乘法也,
师居环堵中,但设几榻笔砚羊皮而已,旷然无余物,早晨则一碗粥,午间一钵面,过此已往,果茹不经口,一日召仆入,命坐,良久,仆问曰:吾师之道有作为否,师曰:无也,虽歌词中,每咏龙虎婴奼,皆寄言尔,是以要道之妙,不过养炁,人但汨没利名,往往消耗其炁,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夫心液下降,肾炁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氲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也,习静至久,当自知之,茍不养炁,虽挟泰山超北海,非道也,此言未化前十日所说也,仆与曹刘二三伴在环堵外立,忽出曰:夫道,但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年少。
师在黄县西郊,马从仁庵内唱曰:纵日消万两黄金,正好粗衣淡饭,言去岁过外关,闻人诵此语,喜其有理,故记之,不知何人作,有马元之曰:此语是顺长老苇江集中语也,师言,奇哉是言也,
师言,家风谁是祖,钟吕自亲传,颂曰:一点灵光晃太虚,丹青妙手莫能模,休将明月闲相比,有阙因缘怎类吾,此语稍露锋芒矣,
师曰:炁之难御,迅若奔马,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虽覩纷华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穷谷中,方是道人心肠,傥不到无心地面,莫能制御,是知「道」者,贵于无心也,
师又云,心定则情忘,体虚则炁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自然之理,昧者不知,但以为子孙计,返以学道者为无益,何不思之甚也,
师曰:予年四十余方遇师入道,所以鬓皤然,腹中别有一绀发者,何由致之,向往关中十余年,所养神与炁耳,譬如空谷中有呼之者,随呼而应之,岂别物哉,但其中冲虚故也,吾友不信,诚静处养之,当自知之,
师言,海蟾公本燕国相,一旦悟道,乃绝家累,其诗有「拋离火宅三千口,屏弃门兵百万家,」之语,后但乞食自资,逢场作戏,至与娼妓家担酒携榼,不以为耻,后来一等学道者,言我从富贵中来,你比他海蟾公不着,
师曰:清静之道,人能辨之,则尽善尽美矣,故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言天地者,非外指覆载之天地也,盖指身中之天地也,人之膈已上为天,膈已下为地,若天气降,地脉通,上下冲和,精气自固矣,此小任仙之说也。
师曰:守炁妙在乎全精,尤当防于睡眠,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敛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炁精自定矣,
师曰:儒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昔真人云,以信结友,以恩复雠,可谓至矣。
师在莱州时,有姜禧者,携吕公传,呈师,师读到世人惟务名之与利,不知身之有神,逐物不返,丧尽天真,其谁咎矣,师乃掩卷谓禧曰:此语实中理矣,然世无悟者,何道之难行也。
有韩淘字清甫,慕陶渊明、邵尧夫为人,号安乐园公,师自关右还东牟,道过济南,邀师到园中,供以素饭,既毕,淘叩首于师曰:淘自幼岁慕道,今已垂白,幸遇我师,愿垂一语,以烛愚蒙,师答曰: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若施于人,必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炁,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韩谢曰:大道鸿蒙,无所扣诘,今闻妙论,得其门而入矣。
曹莱二公,本儒生也,隳儒学道,多年莫逆,常从容而问曰:师在关右时,如何办道,曹莱答曰:师父冬夏批一布,懒衣食,粗取足,隆冬雪寒,庵中无火,兼时用冷水,其神炁和畅,殊无寒意,如此十年,非腹中有道炁,则不能枝梧矣。
师曰:凡事必当有备则无患,故为道者,于少壮之时,防其情欲,早为之备,则神仙可冀,若素发垂颔,志气衰惫,始欲学道,譬若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师曰:三十六道引,二十四还丹,此乃入道之渐门,不可便为大道,若穷于炉灶,取象于龟蛇,乃无事生事,于性上添伪也,此皆误人之甚矣,故道家留丹经子书,千经万论,可一言以蔽之,曰清净,
师曰: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炁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炁海净,则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是以澄心如澄水,养炁如养儿,炁秀则神灵,神灵则炁变,乃清净所致也,若行有心有为之功,则有尽之术法也,若行无心无为之理,乃无尽之清虚也,
师曰:无为者,不思不虑也,爱欲嗔怒积蓄利害其间,虽有为而常无为,虽涉事而常无事,何况专一清心净意,养炁全神,飘游于逍遥之地,入于无何有之乡,
师曰:刘高尚居环堵四十年,别无他事,但虚其心,实其腹,去其华,忘其名,弃其利,清其神,全其气,丹而结,仙自成,乃有赞之曰:塞其兑,闭其门,昔诵此语,今见斯人,可谓简且当矣,
师曰: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存心于清净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净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猫狗一般也,
师曰:不生不灭见如来,悟了之时,免却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阴神,若到天庭,忽有双华飞,方出阳神,此乃初地也,
师曰:大道人情远,无为妙本基,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
师曰:修行人功行未满,大限到来,圣贤不教死,若不做修行人,大限到来,免他不得,
师曰:一念勿绝一世休,龚道升问曰:湛然常寂时如何,师答曰:将来和湛然都不用,于清风问曰:修行数年,道眼不明,心地不灵,何也,师曰:别无他事,行道不精尔。
师曰:一切男女,从无始已来,为有种种恩爱贪欲,不出轮回,世界一切胎卵湿化,种种性相,皆因爱欲而生性命,性因爱而生,命因欲而有,皆因爱欲,而起逆顺生嫉妒,从此轮回绵绵不断,法言,欲净其土,当净其心,若心清静,轮回自息,
师性嗜拨粥,午间则啖一钵毕,与人谈道,训诱后进不倦,师盖性慈善君子也,在莱阳时,作长短句,有一餐钵粥罢,须辨十分功之句,学者省此,徒饮食端坐,不以道为事者,其谴累故可知也,
师言,学道者不须广看经书,乱人心思,妨人道业,若河上公注道德经,金陵子注阴符经,二者时看,亦不妨,亦不如一切不读,觜卢都地,养气最为上策。
师言,学道人,行住坐卧,不得少顷心不在道,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情于太虚,坐则匀鼻端之息,睡则抱脐下之珠,久而调息,无有间断,而终日如愚,方是端的功夫,非干造作行持也,
师曰:凡初学道,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得挂心,若有纤毫未除,则道不固,既往事不思,未来事不念,且据目前为见在,便是无事人,
师又言,道人不厌贫,贫乃养生之本,饥则餐一钵粥,睡来铺一束草,褴褴褛褛,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计,故知清净一事,豪贵人不能得,
师过青社,有邀师斋者,在坐有衲僧数人,其中有一僧,骋其博辩,以言诘难,纷纭不止,师徐言答曰:倘除一身外,余事皆不知,其僧赧然失色,不能措辞,
师曰:凡作道人,须是刚肠男子,切莫狐疑不决,但念性命事大,力行不退,期必于成,若儿女情多,烟霞志少,非所谓学道者也,
师曰:身中之气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或问曰:何由得气不散,师曰:身无为,又曰:何由得神不昧,师曰:心无事,又曰:身心如是可住庵否,师曰:既处置得下,便好休歇去,
师曰:道人心性,尘俗之事,切莫随逐,若拖绦藜杖,嘲风咏月,陶冶性情,有何不可,至于巡门求乞,推来抢去,恰是道人日用家风也,
师言,你每初入关时,乞得一顿饭,便吃一顿,今则你每功行少也,拣好处住,拣好食吃,将来成道,则休不了,却索还债去,
师曰:我初入关中乞化,到一酒肆,有一醉者,毁骂之间,后被他赠一拳,便走拽住,又打一拳,只得忍受,汝曹曾遭此魔障否,弟子答曰:无,师云,好好遇着勿诤,
师言,祖师道,不得着好衣,不得吃好饭,唱歌打令,只要心头物物不着,
师言,我尝在俗中时,秤肉斗酒,今已戒之十数年矣,若食酒肉,亦做神仙,只是较迟了些,若心不怀道,又嗜酒贪膻,徒羡口腹,罪报难逃,终为下鬼之类也,
师言,祖师引四人,谓丘刘谭马也,看任风子于好德,祖师云,倘闻之塞破耳,及乎见了,尚握着珍宝,不敢放动,刘师叔亦尝言之,
师言,尝在环里思闲话,论及新瓜,道众闻之,明日造瓜包子入环,食了三枚,罚了三日不得吃饭,
师言,祖师尝使弟子去宁海,乞化些小钱米,我要使用,弟子道,教别个弟兄去后如何,弟子有愿,不还乡里,祖师怒打到平旦而止,打之无数,吾有退心,谢他丘师兄劝住,迨今不敢相忘,
师言,在乡时,祖师令弟子入莱州乞化,到数日,意犹迟疑,夜梦师曰:来日长伸着手,做条好汉上街展手(初妄心障退故师发此言也),师曰:回乡中,初上街,祖师令总一头小角儿,面上以脂粉搽之,私心云,不怕撞着儿女相识,只怕撞亲家,每思到范明叔宅中欲少歇,见太亲先在宅中,自云这回休羞么。
弟子问许真君上升传云,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当有八百人登仙,如何,祖师曾言,教万人俚王子仙又说来。
师曰:张阎子有一句甚好,每道话往来,但要照顾润身之宝,师自笑曰:他开铺席说话,却是劝别人,师曰:百不歌十劝,非倘自出意,亦是祖师曾说过之话,因而成之,
师言,大抵人多是自夸,俱能己胜,往往不肯恭顺于人,
师言,路上拾得驴契,祖师直打到晓头,面上拳打有甚数目也,师言,人尚不信倘,于清风曰:是他有信者,师微哂之,綦大成云,师父如此行止,尚人信,清风曰:一个信者一仙人,缘此不信。
师曰:深藏白雪非为吝,广积黄芽不属贪,言毕笑曰:如何好么,又曰:梦里铸成无影剑,法中去了有情心,又曰:瑶池殿下青鸾舞,阆苑宫中白鹤飞,
师还海上,人家皆严持斋戒,投依五会,乃祖师所立,师童,闻马师在登郡时,会众百余人,白师曰:弟子等,各各沐浴静居,及戒断荤酒,已七日矣,愿随清会祈福,以消来业,师曰:善公等清净七日,尚言有福,马风门人,个个终身清净,绝嗜欲,断荤酒,福且多矣,会众皆礼拜,叹曰:清净之教,实不可思议,自是,三州之人,比屋受教,渐及十方,闻风信向,大教重兴,自师而始,
师问众门人曰:一日几个时辰,门人对曰:一日六个时辰,师曰:昼夜总几个时辰,门人曰:昼夜总十二个时辰,师曰:昼夜十二个时中,天道运行,斡旋造化,还有顷刻停息否,门人对曰:无停息,师曰:凡学道之人,切须法天之道,斡旋己身中造化,十二时中,常清常净,不起纤毫尘念,则方是修行,日就月将,无有间断,决做神仙,茍或亏功失行,怎得了达,我观汝辈,十二时中,不曾有一个时辰,专心在道,受了十方施主供养,如何还得,一朝合眼,复入轮回,何时出期,我今叮咛,说与汝等,但自澄心遣欲,万缘不染,神炁冲和,便是道也,依此修行,不得到错了,若因循怠惰,行持不到,非吾罪也,岂不念汝等七祖,生前造诸恶业,冥中受诸罪苦,望子孙成道,救拔得生天,各宜以此为念,发坚固心,抱道而死,此吾所愿也,珍重,门人闻是慈音,皆欢然自得,竞加勉励焉,
师谓众曰:道无形名,是神炁之祖也,元炁降化,神明自生,炼神合道,乃是修真,其余名相纷纭,难为凭准,我念为汝举其大纲,夫修此之要,不离神炁,神炁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是铅汞,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奼,婴奼是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即是神炁,种种名相,皆不可着,止是神炁二字而,欲要养炁全神,须屏弃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炁冲,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骨髓凝化,血脉成真,内完外溢,光影澈明,寂然不动,应感无穷,千变万化,坐在立亡,三万六千神灵踊跃,游行天下,三界司迎,八难之中,千凶万毒,不能消亡,至于大劫变化,洪灾四冲,神满太虚,亦无所碍,故天有时而崩,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摧,海有时而竭,凡有相者,终劫于坏,惟学道者,到神与道合处,则永劫无坏,兼功及九祖,升上清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01.大定癸卯三月间。始拜师于牟平范明叔庵之南。师曰。汝从何而来。仆对曰。来自东武。仰师之德。不以货财为富。恬然自得。坐进斯道。乃闻其风而悦之。愿侍巾屦。伏听一言。师乃欣然曰。身年少有学道之心。不可得也。良久曰。饥者吃饭去。饭罢则打睡去。一日。师见仆拱手而立。方呵曰。道人只要豁畅。不可存体面。庵不是廨宇。你又不是官长。若却讲俗礼。则交接去处。古人云。三山有侣人情淡。四海无家道义深。不徒设也。  02.师每垂语曰。学道者。必在自悟。不悟者。昏蒙所致故也。欲发昏蒙。先涤其心。在乎澄湛明了而已。功到而成。不必叩请于他人。是工拙坦然明白矣。  03.师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从者疑而问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师曰。道以柔弱谦下为本。况三教同门异户耳。孔子言。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未闻一拜之为一过。  04.师言。祖师素攻文章。了道之后。九为敏给。至于藏头、拆字、引语、联珠。略不构思。常和人诗。有押节字者。众皆和毕。唯祖师最后和。云。三百六十金骨节。众皆叹服。以为神仙语。如今谁能继得。除是磻溪公。颇似步骤。  05.师言。祖师尝到登州。时顶笠悬鹑。执一筇。携一铁罐。状貌奇古。乞于市肆。登州人皆不识。夜归观。书一绝于壁。一别终南水竹村。家无儿女亦无孙。数千里之外寻知友。引入长生不死门。明旦。拂衣东迈。后数日。郡守纥石烈邈诣观。观其题诗。钦叹不已。仍依韵和曰。回首三年别故村。都忘庭竹长儿孙。他时拂袖寻君去。应许安闲一叩门。  06.师言。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净恬淡所以养道。名不着于簿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07.师曰。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犯之犹可恕。若犯于色。则罪不容于诛矣。何故。盖色者。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08.师曰。升平快活。莫过于闲道人。若住庵稍倦。结一两人作伴。挂搭腋袋。拖条拄杖。且歌且游。撞着好山好水。且为盘桓。不可贪程途。  09.师谓仆曰。学道之人。要有终始。不可半道而废。与他人作笑端。况身是读书儿。岂不知凡人立身。须着一般事业。况为道者。正是男子立身大事。  10.师常书大字一联。与道友曰。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仆因问曰。人我山始知。龙虎穴敢问其方。师笑曰。天机未敢轻分付。细细看贤悟不悟。  11.师一日呼仆。良久而赴。问那里去来。仆对曰。午牕睡方足。神情湛然。床头有庄子书一册。因拈而读之。所以不在此也。师曰。夫道要心契。若复以文字系缚。何日是了期。所以道。悟彻南华迷更迷。  12.师在华亭曰。道者何物也。祖炁便是根源。岂不知鼻中出者也。岂不闻广成子曰。丹灶何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师语众曰。学道专一。则人人可以为。不同世俗之进取有黜落也。儒则博而寡要。道则简而易行。但清净无为。最上乘法也。  13.师居环堵中。但设几榻笔砚羊皮而已。旷然无余物。早晨则一碗粥。午间一钵面。过此已往。果茹不经口。一日召仆入。命坐。良久。仆问曰。吾师之道有作为否。师曰。无也。虽歌词中。每咏龙虎婴奼。皆寄言尔。是以要道之妙。不过养炁。人但汩没利名。往往消耗其炁。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夫心液下降。肾炁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氲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也。习静至久。当自知之。茍不养炁。虽挟泰山超北海。非道也。此言未化前十日所说也。仆与曹刘二三伴在环堵外立。忽出曰。夫道。但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年少。  14.师在黄县西郊。马从仁庵内唱曰。纵日消万两黄金。正好粗衣淡饭。言去岁过外关。闻人诵此语。喜其有理。故记之。不知何人作。有马元之曰。此语是顺长老苇江集中语也。师言。奇哉是言也。  15.师言。家风谁是祖。钟吕自亲传。颂曰。一点灵光晃太虚。丹青妙手莫能模。休将明月闲相比。有阙因缘怎类吾。此语稍露锋芒矣。  16.师曰。炁之难御。迅若奔马。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虽睹纷华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穷谷中。方是道人心肠。傥不到无心地面。莫能制御。是知「道」者。贵于无心也。  17.师又云。心定则情忘。体虚则炁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自然之理。昧者不知。但以为子孙计。返以学道者为无益。何不思之甚也。  18.师曰。予年四十余方遇师入道。所以鬓皤然。腹中别有一绀发者。何由致之。向往关中十余年。所养神与炁耳。譬如空谷中有呼之者。随呼而应之。岂别物哉。但其中冲虚故也。吾友不信。诚静处养之。当自知之。  19.师言。海蟾公本燕国相。一旦悟道。乃绝家累。其诗有「拋离火宅三千口。屏弃门兵百万家。」之语。后但乞食自资。逢场作戏。至与娼妓家担酒携榼。不以为耻。后来一等学道者。言我从富贵中来。你比他海蟾公不着。  20.师曰。清静之道。人能辨之。则尽善尽美矣。故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言天地者。非外指覆载之天地也。盖指身中之天地也。人之膈已上为天。膈已下为地。若天气降。地脉通。上下冲和。精气自固矣。此小任仙之说也。  21.师曰。守炁妙在乎全精。尤当防于睡眠。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敛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炁精自定矣。  22.师曰。儒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昔真人云。以信结友。以恩复雠。可谓至矣。  23.师在莱州时。有姜禧者。携吕公传。呈师。师读到世人惟务名之与利。不知身之有神。逐物不返。丧尽天真。其谁咎矣。师乃掩卷谓禧曰。此语实中理矣。然世无悟者。何道之难行也。  24.有韩淘字清甫。慕陶渊明、邵尧夫为人。号安乐园公。师自关右还东牟。道过济南。邀师到园中。供以素饭。既毕。淘叩首于师曰。淘自幼岁慕道。今已垂白。幸遇我师。愿垂一语。以烛愚蒙。师答曰。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若施于人。必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炁。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韩谢曰。大道鸿蒙。无所扣诘。今闻妙论。得其门而入矣。  25.曹莱二公。本儒生也。隳儒学道。多年莫逆。常从容而问曰。师在关右时。如何办道。曹莱答曰。师父冬夏批一布。懒衣食。粗取足。隆冬雪寒。庵中无火。兼时用冷水。其神炁和畅。殊无寒意。如此十年。非腹中有道炁。则不能枝梧矣。  26.师曰。凡事必当有备则无患。故为道者。于少壮之时。防其情欲。早为之备。则神仙可冀。若素发垂颔。志气衰惫。始欲学道。譬若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27.师曰。三十六道引。二十四还丹。此乃入道之渐门。不可便为大道。若穷于炉灶。取象于龟蛇。乃无事生事。于性上添伪也。此皆误人之甚矣。故道家留丹经子书。千经万论。可一言以蔽之。曰清净。  28.师曰。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炁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炁海净。则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是以澄心如澄水。养炁如养儿。炁秀则神灵。神灵则炁变。乃清净所致也。若行有心有为之功。则有尽之术法也。若行无心无为之理。乃无尽之清虚也。  29.师曰。无为者。不思不虑也。爱欲嗔怒积蓄利害其间。虽有为而常无为。虽涉事而常无事。何况专一清心净意。养炁全神。飘游于逍遥之地。入于无何有之乡。  30.师曰。刘高尚居环堵四十年。别无他事。但虚其心。实其腹。去其华。忘其名。弃其利。清其神。全其气。丹而结。仙自成。乃有赞之曰。塞其兑。闭其门。昔诵此语。今见斯人。可谓简且当矣。  31.师曰。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存心于清净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净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猫狗一般也。  32.师曰。不生不灭见如来。悟了之时。免却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阴神。若到天庭。忽有双华飞。方出阳神。此乃初地也。  33.师曰。大道人情远。无为妙本基。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  34.师曰。修行人功行未满。大限到来。圣贤不教死。若不做修行人。大限到来。免他不得。  35.师曰。一念勿绝一世休。龚道升问曰。湛然常寂时如何。师答曰。将来和湛然都不用。于清风问曰。修行数年。道眼不明。心地不灵。何也。师曰。别无他事。行道不精尔。  36.师曰。一切男女。从无始已来。为有种种恩爱贪欲。不出轮回。世界一切胎卵湿化。种种性相。皆因爱欲而生性命。性因爱而生。命因欲而有。皆因爱欲。而起逆顺生嫉妒。从此轮回绵绵不断。法言。欲净其土。当净其心。若心清静。轮回自息。  37.师性嗜拨粥。午间则啖一钵毕。与人谈道。训诱后进不倦。师盖性慈善君子也。在莱阳时。作长短句。有一餐钵粥罢。须辨十分功之句。学者省此。徒饮食端坐。不以道为事者。其谴累故可知也。  38.师言。学道者不须广看经书。乱人心思。妨人道业。若河上公注道德经。金陵子注阴符经。二者时看。亦不妨。亦不如一切不读。觜卢都地。养气最为上策。  39.师言。学道人。行住坐卧。不得少顷心不在道。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情于太虚。坐则匀鼻端之息。睡则抱脐下之珠。久而调息。无有间断。而终日如愚。方是端的功夫。非干造作行持也。  40.师曰。凡初学道。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得挂心。若有纤毫未除。则道不固。既往事不思。未来事不念。且据目前为见在。便是无事人。  41.师又言。道人不厌贫。贫乃养生之本。饥则餐一钵粥。睡来铺一束草。褴褴褛褛。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计。故知清净一事。豪贵人不能得。  42.师过青社。有邀师斋者。在坐有衲僧数人。其中有一僧。骋其博辩。以言诘难。纷纭不止。师徐言答曰。倘除一身外。余事皆不知。其僧赧然失色。不能措辞。  43.师曰。凡作道人。须是刚肠男子。切莫狐疑不决。但念性命事大。力行不退。期必于成。若儿女情多。烟霞志少。非所谓学道者也。  44.师曰。身中之气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或问曰。何由得气不散。师曰。身无为。又曰。何由得神不昧。师曰。心无事。又曰。身心如是可住庵否。师曰。既处置得下。便好休歇去。  45.师曰。道人心性。尘俗之事。切莫随逐。若拖绦藜杖。嘲风咏月。陶冶性情。有何不可。至于巡门求乞。推来抢去。恰是道人日用家风也。  46.师言。你每初入关时。乞得一顿饭。便吃一顿。今则你每功行少也。拣好处住。拣好食吃。将来成道。则休不了。却索还债去。  47.师曰。我初入关中乞化。到一酒肆。有一醉者。毁骂之间。后被他赠一拳。便走拽住。又打一拳。只得忍受。汝曹曾遭此魔障否。弟子答曰。无。师云。好好遇着勿诤。  48.师言。祖师道。不得着好衣。不得吃好饭。唱歌打令。只要心头物物不着。  49.师言。我尝在俗中时。秤肉斗酒。今已戒之十数年矣。若食酒肉。亦做神仙。只是较迟了些。若心不怀道。又嗜酒贪膻。徒羡口腹。罪报难逃。终为下鬼之类也。  50.师言。祖师引四人。谓丘刘谭马也。看任风子于好德。祖师云。倘闻之塞破耳。及乎见了。尚握着珍宝。不敢放动。刘师叔亦尝言之。  51.师言。尝在环里思闲话。论及新瓜。道众闻之。明日造瓜包子入环。食了三枚。罚了三日不得吃饭。  52.师言。祖师尝使弟子去宁海。乞化些小钱米。我要使用。弟子道。教别个弟兄去后如何。弟子有愿。不还乡里。祖师怒打到平旦而止。打之无数。吾有退心。谢他丘师兄劝住。迨今不敢相忘。  53.师言。在乡时。祖师令弟子入莱州乞化。到数日。意犹迟疑。夜梦师曰。来日长伸着手。做条好汉上街展手(初妄心障退故师发此言也)。师曰。回乡中。初上街。祖师令总一头小角儿。面上以脂粉搽之。私心云。不怕撞着儿女相识。只怕撞亲家。每思到范明叔宅中欲少歇。见太亲先在宅中。自云这回休羞么。  54.弟子问许真君上升传云。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当有八百人登仙。如何。祖师曾言。教万人俚王子仙又说来。  55.师曰。张阎子有一句甚好。每道话往来。但要照顾润身之宝。师自笑曰。他开铺席说话。却是劝别人。师曰。百不歌十劝。非倘自出意。亦是祖师曾说过之话。因而成之。  56.师言。大抵人多是自夸。俱能己胜。往往不肯恭顺于人。  57.师言。路上拾得驴契。祖师直打到晓头。面上拳打有甚数目也。师言。人尚不信倘。于清风曰。是他有信者。师微哂之。綦大成云。师父如此行止。尚人信。清风曰。一个信者一仙人。缘此不信。  58.师曰。深藏白雪非为吝。广积黄芽不属贪。言毕笑曰。如何好么。又曰。梦里铸成无影剑。法中去了有情心。又曰。瑶池殿下青鸾舞。阆苑宫中白鹤飞。  59.师还海上。人家皆严持斋戒。投依五会。乃祖师所立。师童。闻马师在登郡时。会众百余人。白师曰。弟子等。各各沐浴静居。及戒断荤酒。已七日矣。愿随清会祈福。以消来业。师曰。善公等清净七日。尚言有福。马风门人。个个终身清净。绝嗜欲。断荤酒。福且多矣。会众皆礼拜。叹曰。清净之教。实不可思议。自是。三州之人。比屋受教。渐及十方。闻风信向。大教重兴。自师而始。  60.师问众门人曰。一日几个时辰。门人对曰。一日六个时辰。师曰。昼夜总几个时辰。门人曰。昼夜总十二个时辰。师曰。昼夜十二个时中。天道运行。斡旋造化。还有顷刻停息否。门人对曰。无停息。师曰。凡学道之人。切须法天之道。斡旋己身中造化。十二时中。常清常净。不起纤毫尘念。则方是修行。日就月将。无有间断。决做神仙。苟或亏功失行。怎得了达。我观汝辈。十二时中。不曾有一个时辰。专心在道。受了十方施主供养。如何还得。一朝合眼。复入轮回。何时出期。我今叮咛。说与汝等。但自澄心遣欲。万缘不染。神炁冲和。便是道也。依此修行。不得到错了。若因循怠惰。行持不到。非吾罪也。岂不念汝等七祖。生前造诸恶业。冥中受诸罪苦。望子孙成道。救拔得生天。各宜以此为念。发坚固心。抱道而死。此吾所愿也。珍重。门人闻是慈音。皆欢然自得。竞加勉励焉。  61.师谓众曰。道无形名。是神炁之祖也。元炁降化。神明自生。炼神合道。乃是修真。其余名相纷纭。难为凭准。我念为汝举其大纲。夫修此之要。不离神炁。神炁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是铅汞。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奼。婴奼是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即是神炁。种种名相。皆不可着。止是神炁二字而。欲要养炁全神。须屏弃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炁冲。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骨髓凝化。血脉成真。内完外溢。光影澈明。寂然不动。应感无穷。千变万化。坐在立亡。三万六千神灵踊跃。游行天下。三界司迎。八难之中。千凶万毒。不能消亡。至于大劫变化。洪灾四冲。神满太虚。亦无所碍。故天有时而崩。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摧。海有时而竭。凡有相者。终劫于坏。惟学道者。到神与道合处。则永劫无坏。兼功及九祖。升上清矣。  丹阳真人语录竟附:丹阳真人直言(示门人)  真人在龙门山重阳会上,谓众人曰:日用者,上不得欺谩天地,常谨谨修行,寸阴可惜,莫虚度日,须索减省。睡眠亦是人之所欲,须要换过,则不是打坐。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诸公休起心动念,疾搜性命,但能澄心遣欲,便是神仙。别休认,休生疑,此是端真实语。惟要长清长净,勉力行之。但悟万悟,屡假自心证,欲自遣,性自停,命自住,丹自结,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自家做修行,各各用力,休太急,常逍遥自在。弟子若不是师父说破,不能认此为妙法,今不敢传与他人。诸公但请休生疑心,无疑心便是得道之人。常处无为清净自然之理,更要发烟火。如此作用,真神仙也。  师父言曰,十二时辰,天地运行,斡旋造化,还有息否?凡行道之人,切须向天之道,亦要十二时中无暂停住,自己斡旋造化,常要清静,莫起纤毫尘念,乃是修行。如此行持,做神仙指日成矣。或十二时中未有一个时辰专注在道,将来怎得了达?受十方施主供养,如何还得?一朝合眼,死入酆都,长劫受苦,永无出期。我今叮咛,说与汝等如何是道,依此行持,不得错了。你每行持不到,却道掌教的人不是。各人岂不念七祖生前造无边苦业,受无极苦恼,望子孙成道,仗天赦救拔,得生天界。  师父为众言曰:汝等每日不可忘日用事,其日用有二:有外日用,有内日用。外日用者,大忌见他人之过,自夸己德,妒贤忌能,起无明火,尘俗念生,胜众之心,人我是非,口辩憎爱。内日用者,休起狐疑心,长莫忘于内,若云游住坐,亦澄心遣欲,无挂无碍,不染不著,真清真静,逍遥自在。如同一日存思于道,如饥思饭,如渴思浆,稍觉偏颇,即当改正。依此修行,决做神仙矣。必不到错了,如错了汝等,罚我永堕地狱耳。切须戒之行之。  师父言曰:汝等地久天长,始心如故,莫生退怠,勿令妄做,守其自然,停其喜怒,外则应缘,内则养固,心上忘机,意不著物,触处不生嫉妒二气。常要清净,一神自住,水火交合,坎离异户,无臭无声,无往无路,动而不生,守之得趣,其曰神仙,甚曰甘露,行到自知,看怎生悟。夫大道无形,气之祖也,神之母也。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是铅汞,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阴阳,真阴真阳即是神气。种种异名,皆不用著,只是神气二字。欲要养气全神,须常屏尽万缘,表里清净,绵绵固守不动,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三丹圆备,此名九转大功,亦名三千功满,三田圆备,谓之神丹。法身轻举,永为神仙,倒笑天地不能长久。何为天有崩,地有陷,山有摧,海有竭?有形必有坏。能修先天之物,无形无象,岂有坏乎?  又曰: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守清静,所以养道。名不系于簿籍,心不在于世,此所以出人之彀,与天为徒。  又曰:专一学道,人人可得入仙。不同世俗,进取有黜落也。但清静无为,最为上乘省力。  又曰:道人要妙,不过养气。夫人汩没于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别无他事,只在至清至静,颐神养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念绝想,神自灵,丹自结,仙自做。若行不得挟泰山、超北海,非道也。  又曰:夫道者,但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著。十二时中,但能行彻,必不误尔。  又曰:气难住,迅若奔马,惟静可以御之。当先去其外党。若在众人中,如在深山谷里,方是道人。若不到无心田地,难以制御。  又曰:守清静恬淡,所以养道;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去嗔怒,灭无明,所以养性;节饮食、薄滋味,所以养气。然后,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此自然之理也。  又曰:道者行往坐卧,不可须臾不在道。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宁神于太虚,坐则调息于绵绵,卧则沉神于幽谷。久久无有间断,终日如愚。  又曰:每日只要头头无事,万缘皆放下,六门不入,少语言,不著一物。十二时中,常要不昧,减省睡眠,一齐放下。虽是六门,只是一个主人。常常无物,便是补也。  又曰:初学入道之人,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挂心,专心致志,如终如一,切莫中路而废之。若有毫末不除,则道不固。已往之事,不可思,未来事不可念。且据日前为见在,便是无事之人。儿女情多,烟霞志少,则非学道者也。  又曰:汝等听予言,不可忘内日用、外日用。外日用,大忌见他人过,自夸己德,妒贤忌能,起无明俗念欲心种种之过。内日用,真清真静,不染不著,调气养神,逍遥自在,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诗曰:大道人情远,无为妙本基,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  又曰:清静者,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故澄心如澄水,万物自鉴;养气如护婴儿,莫令有损。气透则神灵,神灵则气变,此清静所到也。  又曰:无为者,不可思虑、爱念、嗔恚,盖积利害。其间,虽有为而常无为,虽涉事而常无事。何况专一清心静意、养气全神,飘飘然游于逍遥之场,适于无何有之乡也。  又曰:人若行有心有为之功,尽是术法;若行无心无为之功,乃无尽清虚也。  又曰: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犯之,愆犹可恕;若犯色欲,罪不容诛。盖色之害人,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损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又曰: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若施于心身,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然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而妙道得矣。自古神仙,不敢跳过澄、湛二字,乃妙言也。经云:澄其心而神自清。修行之人,多言澄心,不识澄心之理。如何是澄心之理?只要一念不生,性体真空,杳然湛然,似天澄虚不别,是真澄心也。无心可澄,是名澄心。且夫灵源妙觉,本来清静,因为万尘污其定水,尘多则水浊,心多则性暗。所以澄心损事,其水自清,其性自明。澄光浅者,动则尘生;澄光深者,纵有风浪动摇,其水不浑。譬喻人之功夫大小。学道,不贵实功实行,不验自己清浊,多将古人言句为用,便说本来无修无证。且道性虽无修无证,尘心日要损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故《道德经》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也。自古学道之人,体到实际真空,得无心真定,才说自然。且道如何是体空处?夫体空者,心体念灭,绝尽毫思,内无所知,外无所觉,内外俱寂,色空双泯,目视其色,不著于色,耳听其声,非闻于声,故声色不能入者,自然摄性归性,混合杳冥,化为一点灵光,内外圆融。到此处方契自然体空之道也。夫自然体空者,若有所体,即是所不体;若无所体,即无所不体。岂不闻《学仙记》曰:殊不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门无旁,四达皇皇。若有所在,即有所不在;若无所在,即无所不在。  又云:身不劳而功不大,行不广而心不死。或于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于心地下功,全抛世事。此两者,于道最上。然即出家,心却未死,中间不可虚费光阴。积功累行,一志无私,至死不退,向教而忘,休生忘想。师祖云“任从天断”是也。师在华亭曰:道者何物?即气,便是根元。岂不知鼻中出者是也。  又曰:夫道,但务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著。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是个彻底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尔诸年少。  又曰:师在县西高马从仁庵高唱:“纵日消万两黄金,止好粗衣淡饭。”言去岁过关外,闻人诵此语,喜其有理,故记之。  师曰:《清净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言天地者,非指外覆载之天地也,盖指身中之天地。人之身以上为天,以下为地。若天气降,地脉通,上下冲和,真气自固矣。  又曰:儒家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晋真云:以信结交,以恩复仇,可以至矣。  又曰:无心者,非同猫狗木石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净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净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猫狗一般也。  又曰:不生不灭见如来。悟了之时,免却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阴神。若到天庭,忽有天花飞,方出阳神,此乃初地也。  龚道升问曰:湛然常寂如何?师曰:将来和湛然常寂都不用。  于清风问曰:弟子修行数年,道眼不明,心地不灵,何也?师曰:别无他事,行道不精尔。  师曰:学道者,不须广看经书,乱人心思,妨人道业。若河上公《道德经》,金陵子注《阴符经》,时看亦不妨也。不如一切不读,觜卢都地养气,最为上乘。  又曰:身中之气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或问曰:何由得气不散?师曰:身无为。又问:何由得神不昧?师曰:心无事。  师曰:张润子有一句甚好,每道往来,但要照顾润身之宝。师自笑曰:他开铺席,话却劝别人。  又云:诗曰“深藏白雪非为贵,广种黄芽不属贫。”欲要养气全神,须当屏尽万缘,表里清净,绵绵固守,用之不勤。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圆备,是九转丹成,亦名三千功满。  又十劝云: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一切男女如同父母,以至六道轮回,皆父母也;三断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除忧愁思虑,攀缘爱念,如有一念才起,速当拨之;十二时中,常搜己过,稍觉偏颇,即当改正;五遇宠若惊,不得诈作好人,受人供养;六戒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以恩复仇,与万物无私;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怪事,常行本分,只要吃化为生,莫惹纤毫尘劳;九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如有疾病,各相扶持,尔死我埋,我死尔埋,或有见不到处,递相指教,不得生异心;十不得起胜心,常行方便,损己利他。虽居暗室,如对圣贤,清贫柔弱,恭顺于人,随缘度日,绝尽贪嗔,逍遥自在,志在修行,始终如一,慎勿怠惰。心清无为是真,意净无恶是善。养气全神,常起慈悲,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转发功德无量关注本堂微信平台请加:群主微信/QQ:9813844
或者加QQ: 电话:/76回复“0”了解本堂近期活动回复“1”或者“共修”免费参加公益学习回复“2”或者“修道”查看修道必读文章回复“3”查看陆锦川先生论道文集回复“4”查看改运秘籍回复“5”或者“雷击木”查看本堂开发雷击木法器相关文章回复“6”或者“七十二符”查看七十二符相关介绍及使用说明回复“7”或者“太岁”查看犯太岁、拜太岁、太岁符相关介绍回复“8”或者“诸真语录”查历代真仙、真人语录及著作回复“9”或者“符咒”查看符咒相关知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人”本位和“自然”本位两种核心思想,为中国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太上感应篇》连载分享之三: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丙丁道人:接着聊: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丙丁道人:善恶的报应为我妈快70了,原来有糖尿病、高血压和白内障,去年(2010年)6月份中风,右侧身体一直麻木及动作不自如,整个夫日用者,饮食则定。禁口独坐,莫起一念,万事俱忘,存神定意,口唇相粘,牙齿相著,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不动不静,无念无存,无心无动老君曰: “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老君曰:夫学长生久视、不死之道,先须理心、正行,然后习气。道则有三,上有还丹金液,中有神水华池,下有一  道曰:一切万物,人最为贵。人能使形无事,神无体,以清静致无为之意,即与道合。 二  以大居小,以富居贫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人,最无能和不可交的人,试问一心善则美,心纯则真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吧?有的人走近你,还没说话,你的身体就已经开始感觉不舒服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哪儿不对1、 气质是你一生最好的名牌。想拥有气质你甚至不必花一毛钱,只需注意自己的脾气、端正自己的品格、净化自己的思人在春风得意时最糊涂:  一个人春风得意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只有在失意的时候,才会明白很多!  人在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文/冯仑作者简介:冯仑,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万通控股董事长。原来我一直以为,活到一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这是孩子最爱听的40句话:如果成为爸妈的口头禅的话,您一定会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孩子!    1、我们该玩游戏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子恬,他的太太姓孙。吴子恬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对他弟弟比较好,对他不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每个地方都有小人,通常,小人做人处事不太厚道,常以不良手段达成目的。与小人相处,稍不谨慎,会吃大亏;学会分辨常听人说:“读经是很好,但孩子更需要的,是爱。”    是的,孩子需要爱。哪个父母不爱自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想和可爱调皮的小旁友聊天却苦于打不开局面?孩子回到家,话刚说两句就聊不下去啦?今天,一刻君教你几招小技巧,让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不乱于心
不困于情不畏将来
不念过往如此 安好深谋若谷
深交若水深明大义
深悉小节已然 静舒善宽以怀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金刚经》: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现在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人,最无能和不可交的人,试问一动手转发----传播正能量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开课地点:石家庄乾坤堂时间:日-22日辟谷清肠,养身静心,松脊抻筋,三大体系为你带来身心qiankunt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道家文化,以正信、正念、正心为指导,务实求真、破迷修真、除妄证真。
电话 QQ:热门文章最新文章qiankunt乾坤堂,取道化乾坤二炁肇建万物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堂旨在弘扬优秀传统道家文化,以正信、正念、正心为指导,务实求真、破迷修真、除妄证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奔马邮票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