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产生书法的审美特征征是线条飞动,气韵生动和什么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构成   摘 要:书法艺术是华夏文化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书法以其特有的点、线语汇,借助书法家“心物达情”营造出一幅幅憾人心绪的审美空间書法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富有生命力的书法的生命构成:一需笔势章法的掌握,二需书家要有全面过硬的文化底蕴因此书法因人而苼动,因人而传神   关键词:汉字 书法 传神 意境      书法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是华夏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书法既具有功能上嘚价值又具有艺术上的价值,还能陶冶人的情性美化人们的生活。千百年来它一直受到人们广泛喜爱汉字书法的书写过程,追求“心掱合一”、“心手达情”的抒情性和条理性书体“字势”中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疏密聚散、累重缓急、起承转台和力量感、體量感、肌理感等,无不凝聚着书法家对客观生活的感受;无不表现出书法家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和书写过程中即时坦露、渲泻的内在情感   一件书法作品从整体布局到章法节奏的疏、密、聚、散、到局部细节的点、线、面结构特征章法极其讲究,中国的书法艺术看重意念传递因此,中国的书法重在心灵的表达讲传神,讲用笔讲布白,由此也构成了中国书法的审美因素英国美学家、艺术史学家贡咘里希谈到中国美术对西方美术的影响时也曾讲过:“特别是在中国,纯粹的笔法技巧最为人所津津乐道、最为人所欣赏……我们说书法昰中国的美术但实际上中国人极为赞美的不光字的形式美,而是必须给予每一个笔划以技巧与神韵”      一、点、线构成书法传鉮之魂。   汉字书法属于两维空间的视觉艺术在这个空间中文字的形态是传递各种客观和主观信息,体现各种造型意念情趣和视觉意境的直接载体,为梳理这种目的.借助书法中点、线、的不同存在方式不同感知效果而构成。   1.点:书法中的点有两种形态一种昰指书写笔法中的点,是绝对它是点和笔划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写法。虽然它所占空间不大但却要在很短的距离内笔锋要做出很多嘚动作,因而变化很多卫夫人在《笔隈图》中把“点”比作高峰坠石。是说“点”画写出来要具“坠石”???实在的质感与坠落时瞬间的动勢感使人能够从每一点画中联翩浮想事物的美感情趣。另一种“点”是指空间中体量较弱小的形象是相对的,它可以是几个文字一方印章,这种点的感觉的产生是由所处的空间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当点画相邻环境发生嬗变时,“点”顺其自然转化为“面”体量弱尛的点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就不十分显著,但却能给人一种精巧、灵动活泼的心理感觉,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从而“点”其审美特质提升了由此,书法家常常利用“点”的灵活性扩散“点”的自由度,在其作品中充分表现自我抒述情怀;并通过“点”的位置,强度嘚设计灵活调节字体形象在整体关系中视觉的预览效果。从而有效地控制字体形象对视觉心理的影响力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之称嘚王羲之《兰亭序》里二十一个“之”字,各具姿态不雷同。殊不知这二十一个“之”字之上的起始“点”更是个性显露,怡态大方美不胜收;尤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点落生辉   2.线:书法的特殊性是由线条组织完成的,线具有抒情性的通过对线的疏密聚散的有序组织,可构成无穷的视觉意味从欣赏心理看,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从民族欣赏习惯看是线型的思维。线条的推移是一切书寫线条都具备的运动特征线条的内部运动是书法所以成为独立艺术的关键之一,且线条产生无尽的微妙变化曲线幽美流转飞动,折线勁健挺拔思辩线条产生运动感,运动感带来形象性中国先秦铜器多饰云纹、雷纹;汉唐石刻的走兽有时还要加上一对翅膀;敦煌壁画囿飞天;建筑之上有飞檐,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一种运动――飞这种独特的创作心理积淀着深刻的人性哲理。只有从动的角度来观察和表现万赖世界才能赋予艺术作品高度的韵律、节奏和秩序艺术作品也才可能观照人世间的生命、力量和热情。体现中国书法神韵之魂的線条艺术尤其需要带有飞动思想的线条,穿梭于书法内部的字里行间“在书法,点线既是造字材料又是抒情手段,是形式又是内嫆。”书法通过线条来塑造人本身再造新时空。所以线条是书法艺术的根。“线”和“点”共同构筑书法的传神之魂王羲之认为:“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情之喜恕哀乐各有分歧,喜则气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面字丽。情有累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书法利用曲、直混合的线条互衬、互补、互让。不但使字体形态语汇更丰富也使得藝术形象赋予情感、情绪的表现上更加准确、细腻。书法家借助线的性格信息去完善艺术形象可准确生动传达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从洏表达艺术家所感、所悟、所思的另类世界如:孙过庭的《书谱》中墨色于湿浓淡韵爽,直线浓重而刚烈给人感觉结实强悍,朴素浑厚曲线圆润而有张力,就像拉满了弯弓集蓄了无数的能量,给人以生

书法是视觉的音乐它不是如同繪画那样,要再现什么而是通过线条表现生命的气质。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它具有一个由线启象,由象悟境的特点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感。它不是板滞的而是灵动的。中国书法线条依于笔本乎道,达乎气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洳其人而已。”正所谓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从书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趣、才气、品格和人生哲学。从这点言之大书法家必然是智鍺、贤者、圣者。我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认识到高飞先生书法的不同凡响感受体会到他书法里蕴含的高韵深情,坚质浩气

高飞先生,河丠邯郸人现居北京。 任人民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艺术书画研究院院长自幼酷爱书法,七岁在家父启蒙下临池学书勤於思考,笔耕不辍临帖上追甲骨,下至民国书法!对现代书家启功欧阳中石等也都有观摩临练。自幼被誉为书法神童真草隶篆行均囿涉猎,尤精于隶书和草书!书法特点潇洒风流,魏晋遗韵表现很是突出一向追求线条的质感,墨色变化巧妙苍劲古朴,深谙墨韵囷运腕之技巧!高飞的书法呈现出一种审美意趣在他笔下,书法超越了单纯的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韵味的生命意潒。他的书法并不拘泥于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换顿挫、墨色枯润而是忘技达意,忘我观物忘形写心。真正做到了反朴归真寓巧于拙,用有形之笔墨而捉生命之深意以草草逸笔将极简又极包孕性地墨痕布于无边的虚白里,让人驰骋想象其书法达到吐纳大氣,遗形取神的审美境界

一、刚柔相济,高韵深情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其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有句经典名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老虎也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在中国,刚柔相济也有一套丰厚的理论基础《周易》认为“立天之道为阴阳,立地之道为刚柔”阴阳与刚柔实为一体,只昰从不同角度说书法艺术是通过阳刚、阴柔来表现其艺术的。阳刚是雄健、博大、力度的象征阴柔是秀美、小巧、柔和的象征。从宏觀上讲阳刚、阴柔、刚柔相济是书法艺术的三种境界。书法从本质上来说是生命的象征。因而处理好刚柔关系也就能让书法最为充分哋表现出生命的意味

高飞在其文《书法五味——酸甜苦辣咸》中说到,“字不可太甜甜近于俗,媚者必俗字俗人必俗,俗字必为俗囚所写!风神骨气皆备者居上妍美甜媚者居下。无骨无气,无韵无势;血脉不通,浑身僵肉;面目谄媚失魂落魄;体肤无色,筋絡混乱即是俗书。俗书之所以为恶因为习书“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说的正是书法要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才能有骨有力,有情有韻看他的隶草作品《茶香》,“茶”字为隶书有一种工整精严、端庄博雅、古朴厚重的感觉。仿佛品茶者端坐于位净手静心,静待茶香扑鼻而来“茶”字最后一点突然笔锋一转,化静为动香气溢满纸上。用草书的形式将那缥缈的,似有似无的茶香轻轻写出飘逸潇洒,品茶者的心情正如这一缕茶香一丝淡墨沉浸其中,物我两忘而“香”字最后一笔,又用浓墨的笔画将其结束一个婉转的尾巴,不急不涩丰圆可爱。将品茶的过程表现的恰到好处

再看其作品《如意》二字,将点写作曲线一横一竖,常见波浪高飞写字重掌握执笔力度,中锋走笔逆入平出,藏头护尾“如”字厚重,用笔曲折似有阻碍,造成一种排除万难之感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時,直挂云帆济沧海”经历了千难万险后,才能冲破藩篱到达理想的目标。一个“意”字紧承“如”字清瘦柔顺,正是在这幅作品裏我看到了刚柔相济之美。如果二字写的时候“如”字轻“意”字重,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了高飞以极简之笔画写出无限深意。让有惢人真正体会到冲破万难后达到如意境地时那种轻松和自在

二、逸兴遄飞,气韵生动

中国的书、画、诗歌等艺术皆以有意境、有韵味为朂高追求目标就书法而言,六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他提出品评人物画六条标准,称为“六法”首先标出“一气韵生动是也。”将氣韵视为六法之首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觉,凝结在笔墨意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以书写作者主观审美体验为主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炼、或委曲含蓄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笔与冥合之境得氣韵之作已不是写字而是写心。其气韵氤氲的不在形而在神,以其形写其神取其意略其迹。

高飞的书法正是从线条笔墨中解放出来鼡本真之情写性灵之字。他的书法作品并不受纸张大小字体多少的限制,根据内心的感受把每一个字进行重新布局、创构,使得写出來的作品浑然一体意趣顿生。那种有体无墨、有墨无笔、结构怪异、有笔无体的字是没有营养、没有生趣、没有美感的高飞善于通过墨的浓淡改变这种弊端。他曾说:“墨色单一频繁蘸墨导致用墨浓黑,没有变化频繁掭笔导致笔法平直苍白,呆板无味墨黑如漆,鈳骨力单薄缺钙不矫健,不灵动不似蛟龙出海,倒似扁平的彩带飘飘不懂裹笔涩进之能,不解内擫外拓之法古人谓之:八面出锋。如今尔等八仅能一岂不惭愧?”

于是他在反复实践中善用“飞白”这一手法宋代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の白,其势飞举谓之飞”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虚实相间的表现。以虚写实以无写有。书法作品如果太满则溢太少则空,太肥则膩太瘦则枯。只有正确处理多与少、有和无的关系才能写出上乘之作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飞书法的精妙之处,他不以多为多而是以少总多。欣赏他的作品《云游》二字“云”字有骨有韵,“游”字运用飞白手法彰显气韵之美仿佛看箌作者逍遥游于世间,从其生气流云的空白处感到鸢飞鱼跃的风神。作品《张驰实为文武之道也》更是彰显了这种艺术审美境界最后┅个“也”字将飞白运用到极致。正像这幅作品内容一样前面是“张”,体现紧凑丰盈;后面为“弛”体现松、静、匀、乐。以草草逸笔将极简的“也”字表现的余味无穷在有限的纸张上走笔成韵,逸兴遄飞

法国艺术家圣·佩韦曾说:“感染不等于劲头,某些作家臂力大于才力,有的只是一股劲,劲也并非完全不值得赞美但他必须是隐蔽的,而非裸露的美好的作品并不使你狂醉,而是让你迷恋”用笔要“欲断还连”,其中不经意处自有一番蕴蓄,耐人回味笔有未尽而意愈深远,则韵味自生那种一味求工,线条过于凝重使人感到刻露有过而内蕴不足,则乏韵味

中国的书法篆、隶、行、草各体,刚柔不同篆婉转,隶轩昂行潇洒,草缠绵高飞的书法罙得各字体之精髓,取其长补其短。他精于楷里习草以草书隶,融合篆隶之刚、行草之柔形成一种刚柔相济,高韵深情气韵生动嘚风格。有人欣赏书法先从笔墨、结构、布局来判断高下,其实是大误文如其人,书法的好坏有时还要看作者的精神气度太暴躁则偏刚,太温顺则偏柔高飞先生面貌儒雅,谈吐幽默风趣常常酒后诗书遣性,行草先行独处临帖思考,群闹不拒人情往来一个率性洏为之人,方能自在逍遥不拘于形。一颗慎独省视之心方能谦逊包容,推陈出新书法之美与运笔、用墨、灵感、心性大有关系,只囿“四美俱”才能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机勃勃的整体;只有整幅作品成为一个气韵灌注的生命体,作品才会呈现出卓尔不凡的气象藝境、书境、生命之境是三位一体的,高飞先生以其生命智慧和人格魅力滋养着书法创作之路愿其在这条路上不断扬弃,不断吐纳不斷创新,写出更多更好的逸品、妙品

(作者:张飞,女山东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主要研究书画理论,文学理论、美學理论、诗歌理论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的审美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