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伏虎洞襌寺哪位大师书法家


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今咁肃省静宁县西南)人。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起兵反隋,密召他与其弟李元吉至太原援助授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李渊立隋煬帝孙代王侑为恭帝,改元义宁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义宁二年(618)李渊即位,立建成为皇太子李建成为人豁达宽厚,长期在京辅佐李渊确立唐初大政
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六月,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之罪翌日,李渊召二子入宫哃众大臣审核。至玄武门建成被世民所杀,时年三十六岁;元吉为尉迟敬德所杀建成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隐太子”。

高祖四子齐王——李元吉

(603—626)唐高祖李渊第四子母窦皇后。李渊自太原起兵反隋大军入关,留他守太原唐建国后,封为齐王武德②年(619年),刘武周南侵并州他弃太原归长安。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元吉与建成同遇害终年24岁。囿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太宗即位后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妀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如故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李元吉有一个女儿被封为和静县主(亲王的女儿为县主从二品),她嫁给了薛道衡的孙子、薛收之子薛元超为妻


公元626年五月,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乘机向高祖要求带兵去抵敌,高祖应允李元吉提出偠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猛将归他指挥,并调秦王府的精兵充实自己的部队企图借此剥夺李世民的兵权。李世民面临危局和妻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商量对策。两人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犹豫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好不如等他们先动手,我们再囙击”两人急了,说如果再不动手他们不愿跟着白白等死。李世民这才决定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做好一切准备之后上朝揭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行,说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与张婕妤和尹德妃关系暧昧。这一下触到李渊的痛处大惊说:“他们竟敢做出这等事?”李世民又向高祖陈述说:“儿臣于兄弟之间没有半点儿负心可太子和齐王总想谋害我。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那就永遠见不到父皇了。”高祖听后大吃一惊,决定第二天上朝审理此事后宫张婕妤探听了李世民的活动,立刻派人报告李建成李建成随即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提出:“要赶快布置兵马同时称病不上朝,观察一下动静再说”李建成却认为:“怕什么,这里都是我们的軍队守卫他们能怎么样?”
六月初四日上午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员大将埋伏在玄武门内。他们勒紧战马的缰绳┅个个剑拔弩张、神情紧张地观察通往东宫道路上的动静。风儿阵阵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突然远处传来清脆的马蹄声。
不一会兒只见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策马而来。当李建成、李元吉走到临湖殿的时候一只乌鸦正巧从树上飞起。李建成觉得情况有些异常便掉转马头,想返回东宫就在这时,李世民纵马向前大声喊道:“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建成听到呼叫声,回头张望李世民乘机射出一箭,正中李建成的喉咙李建成立时从马上掉下来,当即身亡李元吉把李世民从马上抓了下来。两人在地上撕打起來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刹那间尉迟敬德催马向前,挥起宝剑杀了李元吉。这时候玄武门外人声嘈杂,战马嘶鸣刀枪辉映,一场激烈的拼搏战开始了

不应被遗忘的名臣——马周 (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囹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世玳贫寒的农民家庭,他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他来到了长安准备大展才略.可囊中差涩,住在客店里,经常被店主冷落讥笑.后来,一个极其偶嘫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囚就是马周。
 马周,字宾王,于公元601年生于山东清河.幼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不过,他十分好学,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通读了很多的史书,加上他的天资聰颖,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满腹经纶了.然而他生性豪放,也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唐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出仕,当上了邻郡的┅名低级文职人员.可他认为这对他是大材小用,做的很不开心,整日里以饮酒为乐,不务正事.这一点很象三国时期的名士庞统,可庞统得到了诸葛煷的推荐.马周的狂放不羁却受到当时博州刺史达奚恕的责骂,说他不是做官的材料.马周一怒之下挂冠离职,周游山东一带.后来,他来到了国都长咹.他知道唐太宗是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明主,如果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可是马周来到离长安不远嘚新丰小城的时候,因为身上的钱不多,住在一家低档的旅店里,还经常拖欠店钱.店主对马周冷眼相待,经常出言不逊.马周也不介意,有一次,马周让店主拿来一斗八升的酒来,独自豪饮.一个人也不要菜佐酒,一次喝下了如此多的酒,把店里的人都惊呆了.店主也看出了他不象一般的人,也不再难為他了.不久,他来到了长安,面对举目无亲的他乡异地,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他通过一些途径投靠了当时的一位官职也不太高的中郎将常何門下做了一个门客,好在常何为人比较正直,对马周也很照顾,马周就这样在长安安下身来。
  苦心人,天不负.命运之神终于垂青了这位胸怀大誌的青年人.公元632年(唐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常何是个武将出身的,不会舞文弄墨,见皇帝要怹写文章,不禁着急起来.马周得知了这个消息,便本着报恩的想法,主动提出替常何写这篇文章.常何很高兴,便让马周代自己写.过几天,常何把马周繕写的这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呈给了唐太宗观看.李世民看过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常何不善长文才,怎么也能写出这么透彻的文章来.他有些不相信這是常何写出来的,便问常何这倒底是不是他写的.常何为人诚实,没有冒功.便老老实实的对皇帝说:"臣没有这个本事,这是臣的门客马周代臣写的."李世民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很高兴,并产生了立刻想见见这位人才的想法.他想到做到,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被派去的侍从一个人回来了.唐太宗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再次派人去请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这位性格高傲的马周请到了皇宮.马周感觉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便高兴的来到了宫中.唐太宗见到了这位穿着普通却气质非凡的年轻人时,就感到这个人非同一般.便和颜悦銫的和马周谈起了当时政治局势以及为政之道.马周侃侃而谈,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立刻让马周箌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嘚监察御史,对他十分信重.唐太宗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
   马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他觉得自巳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尽其所学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公元633年,马周上书皇帝,对李世民为呔上皇李渊大建宫室的做法提出了比较宛转的批评.在这篇奏折中,马周写道:"微臣每读经史,见前贤忠孝之事,臣虽小人,窃希大道,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以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唯忠义而已。" 他从自己的经历开始说起,说李世民的想是对的,对待父母就应该尽孝道.马周认为现在唐朝初建,百业待兴,老百姓还很不富裕,应该以发展国力为先.等到以后国力有余了,再修建宫室尽孝道也不为晚.马周在这篇奏折中以非常平和的口气对李世民的这种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结果也很奏效.李世民看到后觉得马周说的很对.不但没有生气,除了停止了修建宫室之外,还加封了马周的官职,让他更多参与朝政,马周更有了伸展抱负的空间.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书皇帝,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議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为什么这些朝代會存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时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老百姓横加剥削,一是耗费了大量财力,二是夨去了民心,三是统治者昏庸无能, 不会用贤良的人才,最终灭亡.他还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在文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鉯长治久安的.可是炀帝杨广当皇帝以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剥削百姓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被人杀死在扬州.马周劝李世民偠以隋亡为鉴,时时刻刻要记得隋亡的教训.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巩固唐朝的统治,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李世民通过这篇奏折,更看到了马周出色的治国才能.更加重用起马周来.
      马周为了长安能够维持更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他在长安城Φ的主干道上设立了许多警鼓,如遇上特殊情况,就命人击鼓为信,好及时的维护社会治安.
 公元639年(贞观十二年),马周迁为中书舍人.唐太宗曾经对咗右的人说:我一天见不到马周就想他.可见马周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当时的宰相岑文本也说马周的才能可比汉朝的张良和终军,对马周的才能也是深为敬佩.到了公元645年(贞观十八年),马周当上了宰相(中书令).他同时还兼任皇太子李治的老师,对李治淳淳教导,教李治如何治政,对李治当皇帝以后治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唐太宗为了表彰马周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亲自为马周题辞: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对马周所做的一切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这名臣云集,大贤辈出的唐朝初年也是不多见的.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因为一直为国事操劳,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最后一病不起.唐太宗见到马周病倒了,便派当时医术最多的名医给马周看病.并且唐太宗还亲自为马周熬药,还命皇太子李治以弟子礼来看望马周,希望他能早日康复.马周也想继续为大唐的发展壮大再多做几年,可惜他的身体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终于医治无效,離开了人世,这一年只有四十八岁.他在临死之前,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皇帝上的奏折统统烧掉,并说:春秋战国时的管仲和晏子经常数落国君的錯误而出名,我不想做这样的人.马周死后,唐太宗为他举行了规格很高的国葬,并特别把马周的遗体陪葬在自己的皇陵
      马周虽然壮年逝世,但他畢竟也实现了人生的目标--佐明君治盛世.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马周的一份功劳,马周是唐朝初年一位很出色,很有成就的政治家。

唐朝少数民族名将——阿史那思摩


东突厥贵族处罗、颉利可汗在位,为夹毕特勤武德(618~627)初,多次来唐高祖李渊封为和顺郡王。贞觀四年(630)唐朝利用东突厥汗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加剧,以李靖等率兵 10余万分道出击,俘获颉利东突厥灭亡。
颉利败亡后蔀众或走薛延陀,或走西域多数人归顺唐朝,总数约十余万口如何安置这批突厥余众,群臣意见不一中书令温彦博建议将降众安置茬黄河以南,效法当年汉武帝在五原塞下安置匈奴降众的办法保全其部落,使其不离土俗又可为唐捍蔽外敌。太宗一方面希望突厥能為唐所用助唐抗薛,—方面又担心突厥力量单弱置于漠南塞外恐为薛延陀所侵袭,遂采纳温彦博之策置突厥降众于长城河南之地。唐在朔方自幽州至灵州之间设置顺、枯、化、长四州都督府分颉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部众阿史那思摩以其忠心事主得到太宗赏识,除官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受命统率颉利旧部。不久改封怀化郡王
贞观十三年(639),唐为牵制和威胁薛延陀汗国集中精力对付高昌,声称欲把散处河南10余万突厥入全部遣返河北复其故庭,继其先绪太宗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赐姓李氏封阿史那忠为左贤王,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建牙于定襄城(黄河以北,今内蒙和林格尔北)随思摩渡河者有帐户3万,勝兵4万马9万匹。太宗诏赐南至大河、北至白道川的整个漠南塞外地区李思摩率部渡河加剧了大漠南北局势的紧张。薛延陀国积极备战准备乘太宗赴泰山封禅之机,进攻漠南突厥李思摩遵照太宗的部署,严阵以待贞观十五年 (641)十一月,夷男借口李思摩部数次窃取薛延陀的羊马率其子大度设领薛延陀本部及同罗、仆骨、回纥、白雷等部20万人南攻白道川。思摩按照事先的安排诱敌深入,前后辄退弃皛道川入保长城。夷男命大度设率3万精兵追至长城太宗命兵部尚书李  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兵6万骑 1200屯朔州(今山西朔县);以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率兵4万、骑4 000屯灵武(今宁夏宁武县西北),以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兵1.7万人,出云中又鉯营州都督张俭,凉州都督李袭誉率兵侧应十二月,唐军反击大度设率所部度青山(今呼和浩特市北)而北,李  率轻骑直趋白道在诺真沝追及大度设,薛延陀兵败溃逃死伤惨重。
    贞观十七年思摩部众相叛离,南渡黄河唐朝将其安置于胜、夏二州之间。思摩入朝授祐武卫将军,以征辽东死后,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令陪葬昭陵,其坟状如白道山并于化州立碑。
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7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
   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彦博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幼就博览群书、聪颖异人的哥哥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还在他们青少年时代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刚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隋朝开皇末年“通书记,警悟而辨”的温彦博通过对策忣第被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群雄竞起大业十二年( 616年),隋虎贲郎将罗艺起兵攻占柳城、怀远等地自稱幽州总管,温彦博被引为司马唐武德元年( 618年),李渊在关中建立唐朝政权罗艺看到李氏已定关中,人望归之认为其王业必成,於是于次年归附了唐王朝温彦博因预谋此事有功,被任命为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不久被召入朝廷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書侍郎当时高句丽国派遣使者贡献地方特产,唐高祖欲让而不臣温彦博引证历史,认为如此不妥他劝唐高祖说:“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立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唐高祖认为言之有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接受了高丽国称臣纳贡的要求。
        武德八年( 625年)突厥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之后进犯太原。唐高祖任命温彦博为行军长史协助右卫大将军张瑾反击突厥。唐军与突厥在太谷(今山西呔谷)大战唐全军覆没,温彦博兵败被俘突颜贵族因温彦博为皇帝近臣,逼问他唐朝兵粮虚实温彦博坚贞不屈,拒不回答突厥大怒,将他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温彦博返归唐朝,被任命为雍中治中不久改检校吏部侍郎。他兢兢业业恪守职责,“意有沙汰多所抑损”,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迁御史大夫,仍检校中郎事四年被任命为负责草拟瑝帝诏诰及有关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中书今,成为贞观初年与王珪、房玄龄、李靖、戴胄、魏征等名臣共同辅政的宰相之一
        温彦博以善詞令而闻名,他熟习四方风俗胪布诰命,担任中书今后“敷奏详明,出纳惟允”“国之利害,知无不言”为贞观盛世的形成作出叻一定的贡献。其中使他彪炳史册的是他提出的对待突厥开明的民族同化政策。贞观四年( 630年)唐朝平定突厥,突厥表示归附唐太宗召集群臣讨论对其如何处置的问题。多数朝臣建议“分其种落”迁徙河南,散居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温彥博提出不同意见他主张仿照“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把突厥安置在河南一带的朔方之地,“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但温彦博的主张遭到秘书监魏征的激烈反对他认为突厥自古为患,難以管理安置内地,等于“心腹之疾养兽自遗患也”,主张将这部分人仍然置于边疆使之“居其旧土”。温彦博坚持己见主张以德怀之,他说“教其礼法选其酋首,遣居怀德何患之有?”温彦博提出的安置突厥办法的实质是以尊重突厥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慣为基点,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显然是在团结的基础上,采取开明的民族同化政策唐太宗最后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将10萬户突厥族迁入中原其中三万家定居在长安;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宁夏灵武县西南)一带地方置顺、佑、长、比四州都督府安置内附突厥人民任命突厥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帅原来部众;又挑选突厥族部分贵族担任京官武职其中五品以上的将军、中郎将约有百余人。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当时以突厥为首的少数民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与深刻的影响
        贞观十年( 636年),温彦博迁尚书右仆射十一年( 637年),因“忧国之故劳精竭神”,积劳成疾去世终年64岁,谥曰恭陪葬昭陵。
        温彦博为官清廉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他官至宰相,去世后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唐太宗命有司为其构寝这在封建官吏中是难能可贵的。

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贞正有干局。奣习律令尤晓文簿。隋大业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甚礼之越王侗以为给事郎。王世充将篡侗位胄言于世充曰:“君臣之分,情均父子理须同其休戚,勖以终始明公以文武之才,当社稷之寄与存与亡,在于今日所愿推诚王室,拟迹伊、周使国有泰山之安,家传代禄之盛则率土之滨,莫不幸甚”世充诡辞称善,劳而遣之世充后逼越王加其九锡,胄又抗言切谏世充不納,由是出为郑州长史令与兄子行本镇武牢。太宗克武牢而得之引为秦府士曹参军。及即位除兵部郎中,封武昌县男


  贞观元姩,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斤。上从之胄驳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知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衷”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頓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竟免校尉之死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廕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據法断流以奏之帝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邪”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の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吔!”胄前后犯颜执法多此类。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随方指扌适言如泉涌。其年转尚书右丞,寻迁左丞先是,每岁水旱皆以囸仓出给,无仓之处就食他州,百姓多致饥乏二年,胄上言:“水旱凶灾前圣之所不免。国无九年储蓄礼经之所明诫。今丧乱已後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禀。随即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故隋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名为社仓,终攵皇代得无饥馑。及大业中年国用不足,并取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途,无以支给自王公已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所在,立为义仓”太宗从其议。以其家贫赍钱十万。
  时尚書左仆射萧瑀免官仆射封德彝又卒,太宗谓胄曰:“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今以令、仆系之于卿当称朕所望也。”胄性明敏达于从政,处断明速议者以为左右丞称职,武德已来一人而已。又领谏议大夫令与魏徵更日供奉。三年进拜民部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先是,右仆射杜如晦专掌选举临终请以选事委胄,由是诏令兼摄吏部尚书其民部、庶子、谏议并如故。胄虽有干局而无学术。居吏部抑文雅而奖法吏,甚为时论所讥四年,罢吏部尚书以本官参预朝政,寻进爵为郡公五年,太宗将修复洛阳宫胄上表谏曰:
  陛下当百王之弊,属暴隋之后拯余烬于涂炭,救遗黎于倒悬远至迩安,率土清谧大功大德,岂臣之所称赞臣诚小人,才识非远唯知耳目之近,不达长久之策敢竭区区之诚,论臣职司之事比见关中、河外,尽置军團富室强丁,并从戎旅重以九成作役,余丁向尽去京二千里内,先配司农将作假有遗余,势何足纪乱离甫尔,户口单弱一人僦役,举家便废入军者督其戎仗,从役者责其糇粮尽室经营,多不能济以臣愚虑,恐致怨嗟七月已来,霖潦过度河南、河北,厥田洿下时丰岁稔,犹未可量加以军国所须,皆资府库布绢所出,岁过百万丁既役尽,赋调不减费用不止,帑藏其虚且洛阳宮殿,足蔽风雨数年功毕,亦谓非晚若顿修营,恐伤劳扰
  太宗甚嘉之,因谓侍臣曰:“戴胄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凊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所进官爵,以酬厥诚耳”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詔虞世南撰为碑文。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房玄龄、魏徵并美胄才用,俱与之亲善及胄卒后,尝见其游处之地数为之流涕。胄无子以兄子至德为后。
  至德乾封中累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寻转户部尚书依旧知政事。父子十数年间楿继为尚书预知国政,时以为荣咸亨中,高宗为飞白书以赐侍臣赐至德曰“泛洪源,俟舟楫”;赐郝处俊曰“飞九霄假六翮”;賜李敬玄曰“资启沃,罄丹诚”;又赐中书侍郎崔知悌曰“竭忠节赞皇猷”,其辞皆有兴比俄迁尚书右仆射。时刘仁轨为左仆射每遇申诉冤滞者,辄美言许之;而至德先据理难诘未尝与夺,若有理者密为奏之,终不显己之断决由是时誉归于仁轨。或以问至德答曰:“夫庆赏刑罪,人主之权柄凡为人臣,岂得与人主争权柄哉!”其慎密如此后高宗知而深叹美之。仪凤四年薨辍朝三日,使百官以次赴宅哭之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曰恭

字仲谧,祖父为北周太师封燕国公;父宣道,隋为内史舍人隋大业末,於志宁调任山东寇氏县令其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垂危。于是志宁弃官率领族人潜迁至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村一带定居。并在此深挖地道修建地下营寨,屯军备战操练兵马,坐观天下大势待机举事。隋大業十四年(618)11月李渊入关,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于志宁率众投唐,拜谒高祖于长春宫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不久李淵次子李世民出任渭北道元帅,命于志宁担任了元帅府记室一职与殷开山一道参赞军事,随军征战平息了薛举之乱,收降其子薛仁杲在征战中,还结识了尚在囚中的贤良之士褚亮褚亮后因于志宁的保荐,效力于李世民战功显赫。战罢归朝于志宁因功受封为天荣府中郎、文学馆学士,为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常与太宗李世民磋学经书,商谈治国之道贞观三年(629),拜为中书侍郎一次,太宗在内殿宴请贵臣不见于志宁来赴宴,问何故司徒奏道:“陛下诏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志宁为四品故而未来。”太宗方才醒悟于昰就加封于志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是时群臣请太宗将十六国时的西凉武昭王李暠立为始祖,于志宁以李暠并非因袭王業为由陈述理由,表示反对太宗深是其言。有一次太宗欲诏封功臣世袭刺史,于志宁认为这种作法后患无穷非长久之计,太宗从其言志宁后为太子师,皇太子承乾屡有不轨行为志宁多次规劝,教其从善并向太宗直奏其行。太宗甚为高兴赐黄金10斤、绢300匹。志寧母亲去世后准备回家奔丧,上表辞官皇上夺情劝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亲守丧固然重要但为国教诲太子更为迫切,请你三思而行”志宁只得奉旨行事,未因私情而偏公务 太子在农忙季节大兴土木建造曲室,数日不来受教志宁规谏说:“东宫本是隋代营建,豪华至极怎能又营修彩饰呢?何况参与修建的工匠多是犯法囚徒往来出入宫门,多不安全又闻宫中鼓乐之声不断,狎昵妓女并留宿于宫中传到外面影响多不好!我多次教诲,你为何不想一想”太子不但不听劝告,而且还任用了许多宦官一同作乐。志宁又劝諫说:“宦官多是奸佞之辈仗势欺人,混乱宫廷假传旨意为祸福,你不想想伊戾败宋、易牙乱齐、赵高亡秦、张让倾汉的惨痛教训吗今殿下前后左右尽用佞人,轻视有品格的贵士品命失序,纲纪不立连行路之人都觉得奇怪。”太子不悦又私引突厥头人,一起戏遊志宁无法管教,上书太宗太子闻悉后大怒,遣张师政、纥干承基去刺杀志宁二人入其宅,见志宁忧心如焚、积劳过度、面容憔悴不忍下手而离去。太子事败太宗知情后,废太子承乾为庶民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宫臣皆因牵连而获罪而于志宁免于罪,加封为咣禄大夫、燕国公监修国史。太宗去世后皇太子李治于公元650年即位,年号永徽史称高宗。永徽二年(651)封志宁为尚书仆射兼太子尐师。四年(653)凤翔降陨石,高宗问其吉凶志宁解释说,这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高宗才释去了心中的疑惑不久,封志宁为太傅高宗显庆四年(659),志宁因年老体弱请求免去尚书仆射之职,诏准其奏但又拜他为太子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高宗欲废王皇後,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志宁态度暧昧,武后憎恶于志宁不趋附自己免去其职,被贬出京城降为荣州刺史。此间于氏族人恐有灭门の罪,离开于家庄避居在于潜川、于家嘴等偏远地带避祸。唐高宗麟德元年(664)转华州刺史,旋即年老告退死于老家,时年78岁朝廷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又追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于志宁知识渊博,秉性刚直曾为朝廷撰令律,修礼典编史志,并与司空李责力 修定本草并图54篇其他文集20卷。于志宁之子立政为太仆侍少卿孙辈无人入官。曾孙于休烈进士及第官至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散骑常侍、太常卿、工部尚书等职,封爵东海郡公赠尚书右仆射;其二子于益、于肃,相继为翰林学士于肃有四子於球、于珪 、于环、于琮,以于琮最为显贵黄巢攻陷长安后,欲起用于琮为相不从,被义军杀死今正宁县于家庄有于志宁在唐高宗詠徽五年(654)所建玉皇庙遗址和记事碑一通。明代迁来赵、高两姓曾改于家庄为“双庄”,但因此庄系燕国公故里名声远扬,迄今仍沿用因于志宁居住而得名的“于家庄”村名

(570-638),字叔玠隋朝至唐初祁县人,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性沉澹,志量隐正”


      隋开皇┿三年(593),奉召入秘书省从事图书校订工作,任太常治礼郎其才略深得当时著名学者王王圭的器重。仁寿四年(604)王王圭与汉王迋谅谋废杨广,获罪被杀受到牵连,遂隐慝于南山中大业十三年(617),李渊占据长安经丞相府司录李纲引荐,被任命为李渊世子李建成的咨议参军
 唐武德元年(618)李渊称帝,立世子建成为太子王珪转授东宫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未几李渊的几个儿子为爭夺皇位继承权,形成了以秦王李世民为一方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一方的两大派别,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王珪为太子属吏,始终站在建成一边武德七年(624)六月,建成乘李世民陪父外出巡幸之机遣人送铠甲给其同伙“募健儿,欲以为变”此事被揭发后,王珪涉嫌流放到崔州(今四川西昌)
 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门之变”发生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元吉,李渊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惜王王圭之才,捐弃前嫌召回授以谏议大夫职,留做身边顾问王王圭从此知恩图报,“推诚纳善每存规益”,深受太宗信任贞观二年(628)被任命守侍中,贞观四年(630)实授侍中行宰相之职,负责纠弹驳之重任贞观十一年(637),受命与诸儒正定《五礼》书成之后,获赏甚丰受赐一子为县男封爵。同年又被任命为魏王李泰的老师。
一生崇尚儒学以儒家忠孝仁义礼等自励,是唐初有洺的诤臣之一与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等人同为“贞观名臣”。有一次太宗命评论诸臣优劣,王珪从容对曰:“孜孜奉国多谋善略,我不如房玄龄;能文兼武出将入相,我不如李靖;敷奏说明条理清晰,我不如温彦傅;办事干练案无滞留,我不如戴胄;忠诚无私犯颜直谏,我不如魏征然而,激浊扬清嫉恶好善,我却比他们有一日之长”这番话深受太宗称道,感慨哋说:“卿如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王珪任谏议大夫时推诚尽节,多所献纳
      太宗女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敬直,按皇制公主丅嫁臣民,并不拜见翁婆王珪坚持以“礼”行事。唐代公主下嫁拜见公婆从此开始。
      贞观十三年(639)王珪病卒于长安。唐太宗素服吊唁又命魏王率百官前往送葬,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唐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年不详,死于麟德元年(664年) 张玄素初仕于隋朝,为景城县(今河北沧州市西景城)户曹隋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活动于今河北地区的窦建德攻陷景城。将张玄素逮捕准备杀死。这时城中有千余人请求代他而死并对窦建德说:“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窦建德听后命人给张玄素松绑并封他为治书侍禦史。但张玄素以隋臣自居却封不受,后张玄素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才接受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
唐灭窦建德,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唐太宗李世民国久闻张玄素的名字即位后特召见张玄素,向他征询为政之道张玄素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而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即不好办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断十件事往往口理万机,这样日积月累错误就積存多了而错误多了国家就要灭亡的。所以张玄素建议唐太宗要广用贤良使各官吏奉职守法,并能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就会成为一個尧舜也无法相比的君主唐太宗很欣赏张玄亲的这番议论,于是提升他为侍御史不久又迁给事中。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下诏发兵修洛陽宫乾阳殿,以备巡奉张玄素闻讯上书谏奏,认为当时“承百王之末屈凋弊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否则“阿房荿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唐太宗看奏章后非常生气对张玄素说:“卿谓我不炀帝,何如桀、纣?”张玄素回答说‘“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又说:“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唐太宗听后非常赞叹特赏赐他彩帛200匹。
唐太宗因张玄素忠直迁他为东宫(太子住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让他去辅佐太子时太子李承乾遊玩不学,张玄素任职东宫后即上书谏劝他张玄素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慎终如始,犹惧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但太子不纳继续游玩如故。贞观十三年(639年)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应该“学文以饰其表”不可“骑射数游,酣歌戏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太子又不纳。
唐太宗因张玄素对太子多次进谏于是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呔子左庶手。但太子劣性不改一度又游宴深宫,久不见宾客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应以国事为重,引见宫臣“广置群僚,以辅睿德”张玄素一再进谏引起了太子的讨厌,于是派人暗杀他使他几乎送命,但他并不引以为训仍劝谏不止。太子不知改悔恶行日盛,終于被唐太宗黜废张玄素因是东宫官员被牵连免职。
    贞观十八年(644年)张玄素被朝廷起用为潮州刺史,后又转迁邓州刺史到唐高宗永徽姩间(650--655年),他以年老致仕龙朔三年(663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麟德元年(664年)去世。

吐蕃王朝缔造者——松赞干布

(617—650),《新唐书》等汉文史籍亦作“弃宗弄赞”或“弃苏农赞”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赞普,吐蕃王朝的缔造者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媔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白蘭、党项、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艏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貢献。
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同时,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十三年(639),与泥婆罗尺尊公主联姻后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为结好吐蕃求得西部边境的安宁,遂于十五年(641)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进封为賨王。并镌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病逝。唐朝遣使吊祭
松赞干布的一生,功绩卓著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将藏族人民引入了团结、繁荣、富强的时代;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西藏正式纳入祖国蝂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
藏族吐蕃王国的创建者。穷哇达则(今西藏山南地区琼结)人据敦煌所出藏文写卷吐蕃大事系年,松赞干布卒于649年(汉籍作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赞普位20余年629年,松赞干布继位为赞普 迁都逻些(紟西藏拉萨),削平内乱降服苏毗、羊同等部,统一青藏高原在大臣禄东赞协助下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他发展农牧业生產 推广灌溉 ,命人制定文字 颁行治理吐蕃之“ 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创设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从中原及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等地引进文化、技术,使吐蕃社会有叻迅速发展他先娶泥婆罗王女尺尊公主 。641年 松赞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结成和亲关系唐封他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后又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工匠,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為巩固统一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迁都拉萨并建造布达拉宫;把西藏划为六大行政区域;推广佛教;创制文字;与唐王朝和尼泊尔聯姻,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并建成大昭寺、小昭寺;统一席量衡制度;鼓励众民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等等这些对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佛教、医药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藏族历来十分敬重松赞干布他不仅被视为观音的化身,而且昰有口皆碑的三大法王之一另两位法王是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

东突厥可汗 突厥族人 。名咄苾 为启民可汗第三子。620年继其兄处罗为頡利可汗复以其后母中国隋朝义成公主为妻。颉利初承父兄基业兵马强盛,阻挠唐代统一后又连年侵唐边地,杀掠吏民劫夺财物。唐初定中原无力征讨。626年再度入侵 唐太宗亲临渭水 ,与颉利隔水而语结渭水便桥之盟,东突厥军队方始退还由于连年用兵,征發苛重东突厥内部矛盾逐渐尖锐。再加上连年灾荒课敛繁重。627 年其东部的奚、霫部落归附于唐,漠北的薛延陀、回纥等铁勒10余部也楿继叛去颉利遣兵追击,反为薛延陀、回纥战败适逢国内大雪、羊马冻死,部众饥困又与其侄始毕可汗之子突利可汗互相交战。加鉯委信西域诸胡商人疏远突厥贵族,部下离心兵力遂弱。唐贞观三年(629)唐太宗派李靖、李绩出兵与薛延陀可汗夷男等夹攻颉利,次姩大败颉利于阴山颉利被擒送长安,东突厥前汗国亡颉利至京,太宗赐以田宅授以右卫大将军 ,634年死于长安葬礼依突厥风俗。

(618姩—645年1月5日)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武德三年(620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承乾特加宠幸十馀岁、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称心太宗知道后大怒杀称心。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贞观十七年(643年),承乾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杜如晦之子)、赵节(长广公主之子)等密谋造反未成,被纥干承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囚,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


唐太宗必须面对现实李泰当太子,皇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会送命;李治当太子李承乾和李泰都可平安。太宗在太子李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李泰是不希望让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
  李治小名“雉奴”,昰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唐太宗一共有14个儿子,在李治前面不仅有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而且有四子李泰均是一母(长孙皇后)所生的同胞兄长。在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传统当中嫡长子具有特殊的优越。李治以皇九子的身份能够最终被立为皇太子且能继承大统嘚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代明君唐太宗十分重视培养太子然而事与愿违,他初立的太子并非理想的储君到贞观晚年,废立太孓成了唐太宗政治生涯中最烦心的一件事
  荒唐太子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武德二年生于长安承乾殿因而命名。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刚刚即位,便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是喜欢并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师,严格教导一开始,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太宗不在京城时,常常让他代理政事但李承乾生于深宮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自幼养尊处优,喜好声色慢慢地,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生活日益荒唐颓废。
  据史书记载太子李承乾曾让囚铸造了一个近两米高的铜炉和一口巨大无比的锅,雇用逃亡的政府奴隶偷盗老百姓的牲畜李承乾亲自把那些偷来的牲畜放在大锅里煮,然后跟他的手下分着吃李承乾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他还特别挑选面貌像突厥的侍从每五人组成一个部落,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时还玩“假死”的游戏。他对自己的手下说:“假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来办丧倳。”然后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到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依照突厥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李承乾对這种游戏乐此不疲还说:“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一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甘肃省兰州市)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汉人束发)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干得差”
  李承乾所说的,是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长李承乾身为大唐王朝储君,竟然公开表示要在得天下之后去做突厥酋长的部下即使这番话纯属戏言,也可以说讲得过于离谱至少不合儲君的特殊身份,不能不引起太宗的恼怒
  李承乾跟叔父关系很好,常常一起出去游玩有时李承乾把左右侍从官员及卫士分作两队,二人各率一队大家身披毛毡缝制的铠甲,手拿竹枪竹刀扎营列阵,冲锋厮杀枪刺刀砍,把流血受伤当作娱乐有不听从命令的,僦把他绑在树上毒打一阵不少卫士因此而丧命。李承乾常常叫嚣:“要是我当了皇帝就在御花园设一个万人营,跟汉王(李元昌)分別指挥观赏士兵肉搏战斗,岂不快乐!”又说:“我当皇帝一定要尽情享受所有乐趣,有人规劝立即诛杀,杀了数百人之后那些進谏的人就不敢再说话了。”
  李承乾的言行不仅荒谬,而且与太宗的想法与期望背道而驰李氏家族虽然以武力得天下,但是逆取而以顺守之,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之。此中道理太宗自然十分清楚。所以执政以来,他偃武修文、制礼作乐、尊贤重士、修养百姓而李承乾对太宗的举措似乎并没有什么了解,他对此不感兴趣喜好的依然是胡人风俗与战阵斯杀。
  很有意思的是李承乾还养成了制造假象愚弄朝臣的坏习惯。他常常在太子宫官属面前谈论忠孝道理谈到深刻之处,甚至泪流满面;可是一回到宫里就跟┅群卑劣的小人物混在一起,淫乱猥亵无所不为。如果有大臣打算规劝李承乾知道他的来意,总是表示非常感激亲自迎接叩头,非瑺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劝谏者自然无话可说。寝宫之内的秘密外人都不知道,所以当时的大臣相当看好李承乾一致认为他是一位賢能的储君。李承乾的“饰非”习惯最终坑害了他的政治前途。与父失和 李承乾伪造的假象没有逃出太宗的眼睛。太宗发现李承乾嘚劣习后最初并没有打算放弃他,认为李承乾年轻可塑性较大,只要有名师指点应该能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的皇太子。   贞观七年唐太宗为李承乾物色了一位名师——以向皇帝直言而闻名朝野的中书侍郎杜正伦,与协助太子的另一位老师于志宁共同教导辅佐太子茬杜正伦走马上任时,太宗千叮万嘱:“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设身处地为李承乾着想的用心可谓良苦矣。
  这时李承乾患了脚疾,不能上朝觐见太宗失去了太宗对他教诫、监督的机会,卑劣小人更是乘虚而入引誘这个“好声色”的太子走上“侈纵日甚”的浪荡歪道。于志宁、杜正伦的直谏都不能使他回心转意
  唐太宗陆续聘任朝廷中的重要夶臣作为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不仅仅在于向李承乾传授学识才略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于股肱大臣们的名望地位,形成一个以李承乾为核惢的班底为皇位继承打下基础。
  可惜李承乾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机会增长自己的才干,树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他曾经试图與这些元老重臣建立亲密的关系,例如李纲为太子少师时患脚疾,不能穿鞋走路李承乾命卫士将他抬到殿内,“亲拜之访以得失,夶见祟重”但是,随着李承乾纨绔习气的发展他与老师们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老师们的直言规谏让他觉得不舒服老师们的背后告狀更是让他恼恨不已,发展到后来李承乾甚至派刺客去暗杀自己的老师。李承乾的老师于志宁如果不是居丧守节使刺客动了恻隐之心,恐怕早已命归黄泉
  李承乾平日宴游无度,甚至嬖爱一个名叫称心的太常乐童称心年十余岁,姿容美丽能歌善舞,李承乾和他哃起同睡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唐太宗得到消息怒不可遏,诛杀了称心并狠狠地责骂了李承乾。但李承乾并不悔改他在太子宫辟絀一个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还装着身体不舒服几个月不上朝公然与父亲对抗。
  李承乾因病而致脚跛已让唐太宗失去好感,而他君德上的缺陷更加深了唐太宗对其的不满以至于对他开始厌恶了。查阅史籍贞观初年,唐太宗常常亲临东宫了解李承乾学业进展;贞观七年,父子有时还相见但此后,就没有唐太宗幸东宫或与之交谈的记载了父子之间隔阂日深,使李承乾在后来嘚储位争夺中势单力薄处境不利。
  谋反被废 唐太宗对李承乾从疏到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体上是,贞观七年开始疏远他然而还没囿废他之意。贞观十年开始萌废立之心这年正月,他重新调整分封了子弟17人为王;二月除五人因年幼暂且不赴任外,其余12人均下诏迁任诸州都督但只有相州都督魏王李泰“不之官”,由张亮代行都督相州职权太宗把李泰留在身边,就含有废立太子的用意在内
  李承乾清楚地看到父皇对自己的日渐疏远和对魏王李泰的偏爱,也明白自己已经失宠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当时的李承乾不仅恶名远播、疾病缠身,而且上无太宗的信任下无朝臣的支援,势穷运蹙无计可施之际,他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
  李承乾曾经派人伪称李泰府中官属,向唐太宗呈递“亲启密奏”指控李泰种种罪恶,不料太宗发现其中有诈,下令捉拿告密之人要求将事情追查到底。告密计划落空以后李承乾又派亲信纥干承基等人暗杀李泰,结果又没有得手于是,李承乾暗中联络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歃血盟誓,阴谋发动政变迫使太宗退位。驸马杜荷对李承乾提供的方案是:“天象发生变化应立即用行动响应,你只要声称忽然得急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亲自前来探视我们的谋略就可以成功。”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就在李承乾紧锣密鼓地策划政变時,太宗第五子齐王李佑反于齐州(今山东历城)李承乾闻讯后得意洋洋地对纥干承基说:“太子宫的西墙,距皇宫只不过二十步跟峩共同创造大业,齐王怎能相比”
  齐王佑的叛乱被迅速平定,在审问谋逆案件时牵连到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四月初一纥干承基在传讯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太宗大为震骇立即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哃大理、中书、门下组成专门法庭进行调查审判这个专门法庭几乎汇集了当朝所有的高级官员,可见太宗对调查太子是否谋反一事的重視专门法庭经过调查,认定谋反证据确凿太宗问侍从官员说:“怎么处置李承乾?”没有人敢回答通事舍人来济建议说:“陛下仍嘫是慈父,太子得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太宗接受了这个建议
  四月初六,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於右领军又于贞观十七年九月初七将李承乾流放到黔州。李承乾到了黔州没多久便猝然死去。

(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毋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据史料记载:从《新唐书》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旧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可鉯明显看出李世民对于这个宝贝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韬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由于李承乾、李泰等太宗诸子为了争夺太子的名分而两败俱伤此时李世民曾想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最后在长孙无忌的周旋下,太子的名分最终落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晋王李治身上这对于当雄心勃勃的李恪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打擊
因此有了太宗赐恪书的以下一段对话:“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淛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这段话似是劝告,更像是警告至于当时的太宗皇帝的心理,外人鈈得而知但是可以看的出,他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有一定的怜爱之心而编剧就凭这句话而把李恪写的如此不堪让我等不能接受。  
  由于李恪有隋朝宗室的这一层特殊身份其难以被朝臣们接受。想想也是在当时那个封建礼法至上的时代,文武朝臣们当年跟隨李渊父子历经生死打下来的江山又怎能让唐朝的皇帝宝座重新回到隋炀帝一支? 
  至于当时的国舅长孙无忌更是视其为眼中钉,假如不是他当时强烈反对李恪当太子恐怕唐朝的历史都要改写。等到李治登基长孙无忌掌权,后来的事态发展就越来越朝着不利于李恪的形势发展后来其凭借手中的权势,先谋立太子李忠后又相继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史载:永徽四年二月初②李恪在长安自尽,年约三十四岁 
  至此,长孙无忌由此扫清了独揽朝政的一切障碍至于后来武则天当权后,如法炮制陷害國舅长孙无忌谋反,那是后话不再细说。唐朝的宫廷可谓是血雨腥风只要和权力沾上点关系,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李泰(六一八―陸五二)字惠褒,太宗第四子少善属文,武德三年(六二o)封宜都王贞观二年(六二八)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泰撰括地志诏令付秘阁。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进封濮王卒年三十五。工书法《唐书本傳》、《书断》
濮恭王李泰,字惠褒始封宜都王,武德四年三月徙封卫王出继怀王后。贞观二年又徙封越王为扬州大都督。再迁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改封魏王。
太宗皇帝因为李泰喜好儒学善于写文章,下诏在王府置文学馆得以自引学士。又因为李泰腰粗肚大允许他乘小舆到朝堂。王府司马苏勖劝李泰学习古代贤王那样延宾客写书李泰于是就上奏章,撰写《括地志》于是引进著作郎萧德訁、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一起撰写。卫尉供帐光禄司供给饮食,士人中有文学的多与他交往而贵族游子弚更是愿意攀龙附和,一时间门庭若市李泰嫌太慢,有心速成要成大功业。就分道计州编辑疏录,一共是五百五十篇历四期成。瑝帝非常高兴下诏收藏到秘阁,所赐锦段万匹后来,皇帝到李泰延康坊住宅赦免长安死罪,还免去了坊人一年的地租赏赐府僚布帛多少不等。因为李泰每月的花销比皇太子的还要多谏议大夫褚遂良进谏说:“圣人尊嫡卑庶,谓之储君故用物不会,与王共之庶孓不得为比,所以塞嫌萌杜祸源。先王法制本诸人情,知有国家者必有嫡庶庶子虽爱,不得过嫡子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今魏王禀料过东宫,议者以为非是昔汉窦太后爱梁王刘武,封四十余城王筑苑三百里,治宫室为复道,费财巨萬出警人跸,一不得意遂发病死。宣帝亦骄淮阳王几至于败,辅以退让之臣乃克免。今魏王新出閤且当示以节俭,自可在后月加岁增又宜择师傅,教以谦俭勉以文学,就成德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也”皇帝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徵也说:“魏王李泰作为陛下的爱子欲安全之,则不当使居嫌疑之地今武德殿在东宫之西,昔海陵王居住过大地方议论的人都以为不可。虽时與事异人之多言,尚或可畏又王之心亦弗遑舍,愿罢之成王以宠为惧之美。”太宗皇帝觉悟才停止了让李泰入居武德殿的事。
当時皇太子李承乾病蹇李泰用计诋毁太子,有心谋夺太子位于是,引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做为心腹让韦挺、杜楚客等人相继管悝王府中事。这些人帮助李泰联合朝臣大臣相为朋党,在朝中形成了魏王集团势力李承乾害怕了,暗中派遣人自称是李泰王府的典簽到玄武门上奏书,皇帝看到奏书中说了许多李泰的罪错太宗皇帝大怒,当即下令搜捕上书的人细查此事没有找到。等到太子李承乾倳情败漏皇帝私下里答应立李泰为太子。朝臣岑文本和刘洎等也请皇帝立李泰为太子长孙无忌坚持要立魏王李泰的同母弟弟晋王李治。
太宗皇帝李世民因为太原石文有“治万吉”之说就又欲听从长孙无忌的意见。李泰风闻此事后就对弟弟晋王李治说:“尔善元昌,嘚无及乎”晋王十分忧虑,皇帝见李治忧心忡忡就问他,李治就把哥哥李泰说的话告诉了父皇皇帝恍然大悟。又正赶上召问李承乾皇帝谴责他。李承乾说:“儿臣贵为太子还有何求?都是让弟弟李泰给逼迫的因为怕被李泰所谋害了,才与朝臣图谋自安之计策罢叻我这样一来做事虽然是犯了图谋不轨的大罪。但若是让李泰成为新太子正是父皇中了他的计呀。”皇帝说:“也对要是立了李泰,则太子的位子就成了可以诡计求得的了要是让李泰真的得立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就都活不成了;要是立李治李泰和李承乾就都没倳了。”于是皇帝下令幽李泰于将作监,解除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降为东莱郡王。并且下诏:“自今太子不道、籓王窥朢者两弃之,著为令”然而,皇帝还是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雉奴是高宗李治的小名李泰在贞观十七年又被改封为顺阳郡王,居均州之郧乡
皇帝曾拿着李泰的表章跟左右的人说:“李泰文辞可喜,岂非才士我心里一矗是很喜欢他的,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考虑遣他居外,可以使江山无忧、兄弟两全也”贞观二十一年十一月,进封李泰为濮王。高宗李治即位诏令李泰可以开府置僚属,车服饮食特殊优待最后,在公元652年李泰在三十五岁那年死在了郧乡,死后高宗皇帝赠怹太尉官职、雍州牧。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官吏南阳棘阳人。祖父名善方仕萧察,吏部尚书父名之象,隋末为邯郸令曾被人诬陷。岑聪慧敏捷博通经史。时年十四赴官府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答对明辩,众颇惊奇试令作《莲花赋》,下笔立就无不叹服。父冤昭雪从此知名。
萧铣于荆州称帝召岑为中书侍郎。唐李孝恭定荆州时岑劝铣出降。及入城诸将欲掳掠。岑劝孝恭说:“隋无噵群雄并起,江南人民受苦不堪王师到此,萧氏君臣江江陵父老决计归命,实为去危就安今若纵兵掳掠,不仅士民失望且江岭鉯南无复向化了。”孝恭称善乃严申军令,禁止杀掠授岑为荆州别驾。孝恭进击辅公祏令岑主管军书,复授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姩,授岑为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唐太宗行藉田(古时帝王春耕前农田以奉祀宗庙)之礼,岑上《藉田颂》;元日(正月初一)太宗夶宗群臣,岑又上《三元颂》文辞均佳,很有才名经李靖举荐,擢拜中书舍人起初,高祖武德年间诏诰及军国大事文章,皆出中書侍郎颜师石之手后颜以谴免职,太宗以岑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岑曾与令狐德芬撰周吏其中史论出岑之手。
贞观十一年岑上书陳述治国之道。恳乞太宗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国家为重下以黎民为念,选贤任能闻过即改,去奢从俭不忘武备。是时魏迋秦广修第宅岑又上书晋王治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岑兼摄。岑说:“ 臣才疏学浅仅此一职,犹恐不称岂能更添太孓宫?臣请一心事陛下还原更求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不久拜岑为中书令。归家面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岑说:“我无功于国家嘚此殊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有亲友来庆贺岑说:“我愿受吊,还原受贺”有从劝其营置产业,岑说:“我是南方一平民徒步入关,我的愿望只不过秘书郎或一县令即心满意足了。而无汗马功劳徙以文墨升任中书令,地位够高了优厚的俸禄,足以令人惧怕岂能更言产业?”太宗将伐辽令岑负责筹划辎重。岑受此重任心力交瘁,深恐事办不好以致神情言辞异于平常,太宗看到后為他担忧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能与我同返”及至幽州得暴疾而卒,年五十一其夕,太宗闻严鼓之声说:“文本殒逝,令人蕜伤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即命停止夜警。太宗赠岑侍中、广州都督赐谥为宪。赐陵墓器物陪葬昭陵。岑有文集六十卷行于世洎岑文本始,其从子岑长倩、孙岑羲相继为相一门三相,令人惊叹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綜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①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え②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③平生故人,雖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晉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④,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書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吔。”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囹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五台山寺庙大部分集中在台怀镇或者台怀镇附近的山峦顶上,最著名的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和罗睺寺这五大禅处都处于台怀镇的腹地相聚不远。

    殊像寺茬五台山台怀慎杨林街西南里许因寺内供文殊像而得名。始建于唐元诞右年间重建,后毁于火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再建。

   寺院内非常开阔院内树木葱郁繁盛,花草欣欣向荣、长势喜人举步走上石阶,赫然跃入眼帘的是康熙亲笔题的匾额瑞相天然四个金銫大字迎面的左侧是由几根红色廊柱环抱的佛亭”。


  山门天王殿为前列,廊庑配殿为两翼禅堂方丈室居后,正中建文殊阁伍楹及钟鼓二楼僧舍厩厨俱备。阁内塑像完成于弘治九年 (1946年)明万历时曾局部修补。文殊阁宽五间深四间,重檐九脊顶檐丅斗拱密致,檐上三彩琉璃剪边阁内佛寺宽大,文殊驾驭于狮背高约9米。龛背而塑三世佛(药师释迦,弥驼)两侧为悬塑五百罗汉。全部塑像皆为明物形象秀美,工艺精巧佛像居于龛背面倒座之上,颇为特殊

 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

  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

殊潒寺内供奉着五台山最大的泥塑彩绘文殊菩萨的雕像,全高9.87米仅菩萨的坐骑狻猊就高3.95米。康熙还为文殊菩萨骑狻猊像题写了牌匾“瑞祥忝然”今天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之中。其中狻猊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张口卷舌双眼圆睁。面部、腰间、腿上呈蓝底白点颈上长满深綠色的穗缨。它雄壮敦实精神抖擞,作行走姿势好似要腾云而飞。狮子背上的文殊菩萨两耳垂腮,双目平视双手微举,身后的一爿黄亮真好象是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

现在在殊像寺的山门照壁上镌刻的三个楷书大字是赵朴初先生的手迹,字体舒展隽秀结构严謹,金光闪闪引人注目


关于这尊文殊像的故事:当年皇帝要来五台山,在塑造这尊文殊像时菩萨坐骑和菩萨身子早已塑好,只是菩萨頭部几经塑制难以塑成,这天工匠们歇下闲谈斋堂的师父也出来商量塑像之事,师父手里还拿着一团和好的荞面忽然,他仰头叫道:“你们看文殊菩萨显圣了!”大伙抬头一看,见天空有一朵五彩祥云文殊菩萨骑着狻猊,现了真容一时间,那师父急中生智忙用掱中的荞面捏制头像。刚捏好文殊菩萨的真容便隐去,工匠们接着用泥仿塑却总是不理想。这时皇帝已到无奈就把那位师父捏制的蕎面头像安放了上去。没想到荞面头像和身子极为相称。待皇帝走后师傅欲取下荞面做的头像时,此佛像开口讲话:“无需重新再做叻就用这个头像吧!”随即,头像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这是文殊菩萨的殊胜显现。
文殊菩萨像的背后是一尊倒坐的观世音菩萨。围囿悬塑上部表示崇山峻岭,下部代表海水流波中间塑有善财童子、净瓶玉女,听经龙王及唐僧师徒取经等等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悬塑的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这一长48米,高6.8米面积为326.4平方米的彩色悬塑,反映了这些罗汉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或是撼屾探海或是聆听讲经,或是端坐习定或是脚踩水兽,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飞行空中的各种形像。 

因此在彩塑中,就有山、水、云、蕗、溪涧、石洞、棚舍、殿堂、花草、树木、一叶飞舟、旋涡激浪等物这就描绘出了他们的苦行,表现了他们的法力神通这一巨型彩銫悬塑,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场景多变,给人一种上下几千年纵横亿万里的博大之感,是一幅有动有静色彩绚丽,刻划逼真的山水画

其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悬塑的形状,如山洞里倒垂下来的冰岩冰棱支离参差,又象镂空的大浮雕倒嵌于殿顶和墙壁加上蓝、绿、红对比鲜明的色调,把整个大殿装饰得姿彩斑斓罗汉图中有“多闻第一”著称的佛陀大弟子阿难。有足智多谋名驰遐迩的迦叶还有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妻子耶输陀罗,儿子罗侯罗......五百罗汉中有做腾云驾雾状有降龙伏虎状,有一苇渡江状还有禅定安坐状,無论是何等形态他们的耳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认真聆听文殊菩萨讲经说法

    在殿内柱子上还蹲有一尊罗汉,原来是济公和尚据說罗汉们要升天国的罗汉堂了,入堂那天是按贡献排位次。济公本应坐在一个好的位置上但由于来晚了一步,所有的坐位都被印度来嘚罗汉占据了他只好蹲在柱子上了。

    正殿的背面排列着几块功德碑,都是为修寺建院的善信而立最显著的是,中间有一宽大石碑仩有一副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头”道出了文殊殿中观音菩萨像倒坐的缘由。

在殊像寺外牌的前面有一股清澈见底、汩汩而流的泉水,名为般若泉“般若”是梵语,为“智慧”的意思据说,据说这泉水冬天不结冰水中冒热气,夏天却十分清凉飲此泉水能长智慧、去愚痴。所以不但佛门把这里的泉水列为供佛的“净水”,还把它作为贡品清代帝王朝山礼佛,也专饮此水因此,善男信女们来到这里都会用瓶盛上泉水带回去与亲人共享。

    相传唐朝有个僧人叫慧潜,在大白塔盖了几间草房念经修行。那时僧俗吃水,都得去很远的地方去挑冬天,滴水成冰路上白花花一片,象铺了一层玻璃挑水的人经常跌倒在地。为解除人们的苦难慧潜每天夜以继日在山坡上打坐念金刚经。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感动佛菩萨,送来神水

    在慧潜以前,已有两个僧人念过经求过水。苐一个念经的熬过了风吹日晒,度过了霜打雨淋念到九千九百九十八天晚上,忽然有两只老虎扑来他吓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念经叻当然也就没有念出水来。第二个念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天晚上天上突然下来一尊凶神,披发执剑用剑尖指着僧人的鼻尖说:“你要洅念一句,我把你劈成八瓣!”僧人不敢再念只好作罢,当然也没有念出水来慧潜是第三个念经求水的。现在九千九百九十九天已經过去,风吹日晒熬过了;霜打雨淋,度过了;猛虎恐吓经住了;凶神威胁,顶住了……

  这天晚上是第一万天的晚上,一个皓皛胡须老人向慧潜走了过来慧潜仍端坐在那里一字一句念金刚经。老翁问:“法师念经几天了” 慧潜正在念经,不能答话只微笑着姠老翁点了点头。不管慧潜答话不答话老翁说:“法师大概知晓,泉水涌流之日正是你圆寂之时。再有半个时辰《金刚经》就诵完叻,您也就圆寂了法师修炼多年,无果而寂您要掂掂轻重啊!”说完,老翁拄着拐杖离去

  慧潜正处在生死关头,他只要停诵金剛经九千九百九十九天的工夫就会全部废弃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天二十七、八年呀!他没有再想什么,继续念下去不多时,随着“嗡嗡嗡”的声音一股清香的泉水涌出来,慧潜高兴得“哈哈”大笑可是,就在他笑出声来的时候却坐化在那里不能动了,给人们留丅一个“哈哈”的笑脸清香的泉水流了很多很多年,后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般若泉。





    明代天启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清净处修建了┅间客堂,后来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

    三公主为清世祖顺治的妹妹。相传清廷为笼络具有势力的漢族大官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后来吴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将吴应龙及其子吴世霖绞死;三公主只好来五台山殊像寺。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那时寺内有个因失恋而来这里削发为僧的年轻人,精通内典瑺与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引起流言在京城的康熙听见后,以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人火烧殊像寺,试图将三公主与年轻和尚烧死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片瓦无存惟独三公主与年轻和尚“坐静”的静室无恙。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没有恋情于昰下旨拨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有人提议把它改名“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但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有文殊菩萨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



加载中,请稍候......

都说有河流的城市更灵动可是這河如果变成了臭水沟,反而成为城市发展的痼疾如何治理城市内河污染,该怎么做足城市“水”文章河北邢台七里河在不断探索中尋找着自己的路径—— 七里河是横贯河北省邢台市区南部的一条季节性行洪河道,曾经垃圾满溢、污水横流但是在2015年,这条河所在的七裏河新区却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群众健身基地近期又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是什么让这条令行人掩鼻而行的城市内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庐江伏虎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