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塑料做的吃木耳中毒怎么办怎么办

中国木耳网
当前位置:&黑木耳塑料大棚栽培
黑木耳塑料大棚栽培
点击数:253 &&发布时间:
名称黑木耳塑料大棚栽培栽培类型塑料大棚蔬菜分类食用菌->黑木耳适宜品种  黑木耳栽培技术  1.菌种选择  并非所有用于黑木耳椴木栽培的菌种都能用于代料栽培。黑木耳属于木腐菌,长期长在椴木上的菌种移到木屑、稻草、棉籽壳等人工培养料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少用于椴木栽培的黑木耳良种在代料栽培中往往表现为耳原基过多、长不大且烂耳。近十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各地均筛选出一些适合代料栽培的菌种,如&闽代a&、&云代27号&、黑龙江省的8808、延边农学院的au10等。  2.代料配方  与一般菇类栽培种配方相比,黑木耳代料栽培配方应当调高ph值和适当增加营养含量。多数霉菌的生长喜欢酸性,在料内加0.5%左右的硝石灰,使培养料在灭菌前ph值达到8可减少杂菌污染,为提高产量,可在料内添加3%左右的豆饼粉、5%以内的玉米面、1%的过磷酸钙、0.5%的尿素。主料占75%~80%,就地取材、配料相对稳定。  配方一:阔叶木屑76%、麸糠18%、豆饼粉3%、过磷酸钙1%、石膏0.5%、石灰0.5%、糖1%。  配方二:玉米芯(或稻草粉、豆秸粉)75%、麸糠20%、豆饼粉2%、糖1%、过磷酸钙1%、石膏0.5%、石灰0.5%。  配方三:阔叶木屑52%、玉米芯(粉碎)20%、稻糠20%、玉米面5%、豆饼粉2%、石膏0.5%、石灰0.5%。原料必须清洁新鲜、无霉变、无农药残毒。配料中水分含量65%左右。  3.装袋和灭菌  选用长33厘米、宽17厘米、厚0.5毫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常压锅灭菌可选用聚乙烯塑料袋)边装料边压实,高22~25厘米,用锥形棒(直径1.5厘米)在料中央打孔,套上径环(用包装带在火焰下加热粘合直径2.5厘米),将袋口反卷径环内,用胶布套(可用自行车旧里带剪制)扎好,塞棉团,包一层牛皮纸。装袋前要检查塑料袋有无破漏处,并将两个底角内折,使袋底呈方形,以减少破损。由于袋大,装料多,易变形,难以灭透菌,灭菌时应将袋装在特制的铁丝筐内,其规格为52厘米&42厘米&38厘米,每筐装20袋。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时维持8~10小时,停火后在锅内继续闷4~5小时。高压灭菌注意在0.5千克/平方厘米时放气排除冷空气,当压力重新上到1.4千克/平方厘米时维持2小时,缓慢降压,以达到彻底灭菌并防止菌袋因降压过快而破裂。  4.接种及菌丝体培养  按种应抢早进行,即出锅后当菌袋温度降至30℃时便开始按种,不要过夜。与常规菌种工作相同,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菌丝培养应在培养室内避光培养。培养室使用前应对地面、墙壁、床架进行熏蒸和表面消毒。室温25℃左右,空气相对温度50%左右,菌袋立放,袋间距离1~2厘米。一般接种后3天菌丝开始生长,5~7天吃料,10~12天布满表面并开始下扎,30~40天菌丝长满袋。为了促进菌丝生理成熟,待菌丝长满袋后可继续培养一个月或贮存一段时间,因此,生产上要求在清明前菌丝长满袋。  5.吊袋及出耳管理  吊袋栽培应选好培养场地。目前东北地区农民多数在房前屋后搭棚吊袋出耳,污染较重。理想的场地应选择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光线适宜,水源交通方便的空旷地块。场地一定要远离污染源,以防环境污染。农村现有的水稻大棚,蔬菜大棚都是很好的设施。架高2.2米为宜,长宽自定,一般130平方米的大棚可吊10000个菌袋。棚内架上每隔25~30厘米放一横杆、形成若干个吊袋小区。小区间过道0.7米,棚上及四周设有塑料薄膜及草帘,棚内有大量的散射光及一定的直射光。场地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一般地面要搬石灰粉,每100平方米撒10千克。有条件者可在此基础上铺3厘米厚大沙粒,上面再铺上3厘米厚的石子或煤渣。  吊袋:一般在气温平均达15℃时进行,大约在5月初。若利用塑料大棚可于4月份开始。操作应在短期内集中完成,使棚内出耳一致。选择晴朗天气,把装有菌袋的铁筐移入棚内,流水作业,一人用0.1%的高锰酸钾水表面消毒,四人划口,二人吊袋,每袋开10~12个&v&字形口,口间按&品&字排列,口的边长在2厘米以内,口与口间距离5厘米。最下面的菌袋30厘米,用尼龙绳吊袋,每串吊9~10袋,菌袋间距离为5厘米,串与串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边吊袋边除掉径环和棉塞。开口一周内是原基产生到幼耳生长阶段,此时应向空中喷雾向地面洒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90%左右,以利耳基形成。耳基形成后要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但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当多数耳基已长成耳片时可直接向耳片上喷水雾,亦采取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干时有利于菌丝恢复,湿时有利于耳片生长。除水分管理外温度和光照也很重要。19℃以下应注意保温,适当的直射光有助于耳片变黑,还可减少杂菌污染和细菌性烂耳。黑木耳是好气性菌类,应结合水份和温、光管理进行通风换气。一般白天气温达19℃以上时揭开薄膜,只盖草帘遮阴即可。  6.采收及加工  采收适期是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耳根变小,耳片富有弹性。采收前一天停止浇水。采收时若菌袋上的多数耳片已经成熟,可一次性采完;若耳片生长不齐,可采大留小。采耳方法是用消毒小刀从耳片基部割下,保护原基,不留残片和耳根。采耳后三天内不能向菌袋浇水,使其菌丝恢复,而后按第一茬出耳方法继续加强管理,确保下一茬出耳。采收下的鲜耳应立即在席上晾晒,一般不随意翻动,以防耳片卷团。晒好的木耳应装入袋内妥善保藏,防止回潮和压碎。一般每批可采2~3潮耳。病虫害防治  从菌袋培养到吊袋出耳,时刻受到霉菌污染的威胁,防霉工作应贯穿吊袋栽培的始终,具体措施如下:  (1)选用无霉变的培养料,使用前在烈日下翻晒3~5天。  (2)塑料袋必须严格检查,做到无裂缝、无破损、装袋要轻拿轻放。  (3)在培养料内加入0.5%的石灰,使灭菌前ph值达到8左右。  (4)防止棉塞松、湿,确保灭菌质量。  (5)对接种室和培养室严格消毒,接种坚持无菌操作。  (6)发菌期间经常检查,发现局部污染可用注射器注入75%的酒精或30%的氢氧化钠溶液。  (7)加强管理,合理用水,坚持通风。耳芽出现后气温偏高时不得盖膜,白天不浇水,早晚喷水。  (8)保持环境清洁,妥善处理污染的菌袋。  (9)合理安排栽培季节,出耳避开高温酷暑期。防虫坚持以防为主,一级可在培养室和耳棚内洒600倍液的敌百虫,1000倍液50%的辛硫磺、20倍液的食盐水。总的说来只要抓好菌种和防霉两件大事,黑木耳民袋裁培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黑木耳塑料大棚栽培信息转载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苏ICP备号-1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木耳种类(黑木耳,木耳,菌丝,接种,菌种,塑料袋) - 药学药物 - 生物秀
标题: 木耳种类(黑木耳,木耳,菌丝,接种,菌种,塑料袋)
摘要: 黑木耳(木耳)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 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
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 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
房县的黑木耳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房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而且房县黑木耳被国家认定为地理保护产品。
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又名银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担子亚球形,亦呈白色,12~13x10微米,透明;担子孢子亚球形,6~7.5x5~6微米。寄生于朽腐的树木上,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秋木耳起源于清朝,当时有个太医发现一种植物,很像木耳,但是木耳是黑色的,这种植物是有点发暗绿色,而且研究出这种类似木耳的植物营养价值比木耳要高,当时是秋天发现的,所以叫做秋木耳。它生长期长,肉厚,口感柔嫩待特点优于其它木耳品种,经人工挑选,除杂,去根后自然晒干,保持秋木耳原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含有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秋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作用,具有清毛,洗肠,润肠,减少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硬化,减低血栓的作用。
1.栽培季节。紫木耳是中高温型菌类。可安排在3-4月制栽培袋,5-10月栽培出耳。
2.菌种选择。选用分解和抗杂性能强、菌丝壮、生长快、优质高产的菌株,如草优1x2号。原种要求生长健壮、纯度高、菌岭短。
3.配料装袋。培养料配方:草屑(各种作物桔秆或野草粉碎成粗木屑状,单一或多种混用)79%,麸皮(或米糠)10%、玉米粉5%、石灰3%、复合肥1.5%、石膏1%,搪0.5%。将混合料拌匀后加水,使混合料含水量达60%-65%。建堆发酵5-7天(温度升至60-65℃时,翻堆2-3次)。散堆后即可装袋。袋子规格为15厘米x40厘米。
4.灭菌、接种。袋装完毕立即灭菌。可采用土蒸灶常压(100-105摄氏度)灭菌10-12小时。出锅后,待料袋温度降至30℃时,在接种箱(室)中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采用两头接种法,边接种边复原封口。
5.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料袋搬进房中堆码整齐,避光发菌。3-4月气温低于紫木耳菌丝生长的需要,此时采取保温和加温措施,使料温保持26-28摄氏度。待菌丝全面吃料后,以自然温度培养。如菌丝生长慢,可用消毒针锥子在菌丝生长部位扎些微孔,以增加氧气。经30-45天培养后,菌丝可发满料袋。1周后转入出耳管理。
6.耳场准备。耳场可选择在房前屋后、果园林地、菜地大田中,要求阴凉通风、排灌方便。如无自然遮阳条件,应建高2米的遮阳拥,拥内光线“三阳七阴”。场地选好后,依地形整地,挖宽1米-1.2米、深0.15米-0.2米、长度不限的畦,四周开好排水沟。最后全场喷洒杀虫灭菌药。
7.覆土栽培。将发菌完毕的料袋脱袋后排入畦中,间距2厘米。袋间隙用经已消毒的肥土填平,在料面艘盖2厘米厚无菌肥土,盖上薄膜保湿。5-7天后,菌丝即可长入土中,浇透水1次。数天后土面即有耳芽发生,此时应控制好温、湿度,并加强通风。在适宜条件下,经15天,耳片即成熟,要及时采收。每潮耳采收后,停水养菌数天,再补水追肥,进行下一潮耳可连续采4潮耳,牛物效率达120%-150%。种植栽培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清朝中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也开始种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
1.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2.耳木准备: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3.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4.定植管理: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
5.散堆排场: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应小些。
6.出耳管理: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湿、光、通气条件必须调节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问题。起架后最好隔 3d有一场小雨,半月有一场中、大雨,干旱时应人工喷水,解决干干湿湿的问题,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左右。喷水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ZL ),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现在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1.合理配置培养基,提高pH值
根据不同代用原料营养特点,经过多年实验,筛选了许多高产配方,并使pH值达到8—9,偏碱性培养基能抑制杂菌生长。培养基举例如下:
木屑配方:
阔叶杂木屑84.5%,麦麸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
豆秸、棉杆玉米芯(粉碎)配方:
豆秸或棉杆或玉米芯80.5%,麦麸或米糠18%,石膏粉1%,生石灰0.5%
棉籽壳配方:
棉籽壳88.5%,麦麸或米糠10%,石膏粉1%,生石灰0.5%
甘蔗渣、甜菜渣、木糖渣配方:
糖渣50%、木屑33.5%、麦麸15%、石膏1%、生石灰0.5%
2.选育优良菌种
通过技术选育驯化适于代用料栽培的888黑木耳,其特点是抗杂菌、能在偏碱性培养基上生长,子实体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
3.采用特制折角塑料袋
以无毒的特制聚丙烯材料加入特殊成份制作特制折角塑料袋,这种袋不硬不脆不易破损,适于装袋机装袋,尤其能随黑木耳菌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收缩而收缩,不与培养基分离,以保证出耳袋内不进水、不污染、不满身乱长原基。袋的半周长以15.5cm为最佳,基内营养转化输送率最高。
4.机械拌料装袋
采用“全禾”拌料装袋生产线,三次搅拌,拌料均匀,装袋速度快,质量好,防止料长时间堆放发酵变酸。
5.装筐灭菌
栽培袋用筐盛装灭菌,防止挤压造成塑料袋与培养基分离,又能提高灭菌锅蒸汽流动穿透性,灭菌效果好。
6、液体制种
采用最新发明的液体培养器制备液体菌种,制种快,3d完成,接种萌发快、24h萌发吃料、污染率低、养菌快、20d长满袋,上下菌龄差异小、出耳齐,比固体菌种效果好。液体菌种培养器采用国际领先技术,自动控制,已获中国发明专利。
7.无菌室自动接种机接种
接种室达到百级无菌,不用任何化学药物消毒,木耳菌丝体不受药物损伤,每筐12袋同时自动接种,6s一次性完成,有效控制污染。
8.室内外结合养菌
除传统的室内层架式直立养菌外,可在适宜季节,在大地(或林地)垛垛养菌,室外空气新鲜,温差大,既锻炼菌丝生活适应能力,又能抑制杂菌生长。
9.及时划口、规范口形
改变菌丝长满袋后,“困菌”的传统方法,菌丝长满袋,及时划口,划8—12个口,交错排列。改变传统的开洞和交叉口型,口型“V”型,深划口,划入培养基0.5cm,划口线1.5cm,两条划口线∠50°。
10.适宜季节出耳
北方一般在春、秋季,南方在秋冬季出耳,适宜在8℃—28℃的自然气候下出耳,天冷可罩塑料拱棚,切忌高温出耳,以防病虫害发生。天热可选林地出耳。
11.大地摆放集中催耳
划完口的袋密集直立或倒立摆放在大地出耳床上罩草帘或塑料布,保持床面湿润,7天左右原基形成。
12.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干湿分明
原基形成后,菌袋分散摆放,袋距10cm,每平方米摆放25袋,露天地可罩遮阳网,林地可裸露菌袋,这样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耳片颜色深黑。采用专用雾化喷水袋浇水,浇水干湿交替,干时菌丝积累营养,湿时子实体生长。浇浇停停,七干三湿,干就干透(耳片发硬),湿就湿透,切忌不干不湿或浇水不停。
13.适时采收
黑木耳子实体经25d左右长至成熟,要及时采收,防止过熟发生烂耳。采收将子实体连“根”采下,洗净杂质后晾晒。
14.及时晾晒
黑木耳采收后自然干晒,一般在纱网上晾干更快。翻动不要过勤,以保持耳片舒展。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能吃木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