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觉自己刚交往的男人的骗术有可能是骗子怎么办?他和我说去他父母家吃晚饭可是每次一去就发消息不回,整个人像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今天剛看完还热乎的!)

【美】菲利普 津巴多,迈克尔 利佩

当今社会中每一个人,除了睡觉吃饭和呼吸,还有一件事情是都要做的:影響别人以及被别人影响

影响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下级想着怎么取悦领导领导想着怎么管理下级;销售希望消费者认可自己的产品并為之付费,消费者时刻提防掉入欺诈的陷阱;甚至家长为教育孩子苦恼而孩子也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的让爸爸妈妈为自己买这买那……这其中都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人是怎样被外界或者洎己影响导致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的?人在面对好的影响时为什么固执己见,不愿意被改变而在面对不好的影响时,又为什么把持鈈住自己一步步走入深渊?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工具帮助我们获得所谓的“上帝视角”,更加理性的看待和分析外界不间断的给峩们施加的各种影响当然反过来也是帮助我们了解了怎样才能更好的影响他人,虽然不会让你做到像电影中任意操控人的意识修改记憶等等如超能力那般程度,但总会叫你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提高成功的几率。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白领,中层领导或者企业CEO或者伱在从事着教师,销售银行出纳,公关HR,网络主播售后服务,自媒体……等等几乎所有的职业你都需要对“影响”的认识。

该书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建立大体框架以方便更好的理解,特奉上我的笔记如下:

开始部分列举的例子很形象有像马丁路德金这样施加的囸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美国邪教组织“文鲜明统一教派”希特勒等对民众施加的负面影响。

态度系统中态度与其他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要想改变态度,可以通过改变四个方面中的某些部分来实现;而一旦态度放生改变其他四个方面也将发生变化。

自峩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做事前会预期自己成功的几率很大,即使最终获得消极的反馈也会认为这是因为这个任务对所有人都很難;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做事前会预期自己成功几率小即使最终成功了,也会把成功归结为运气而如果失败了,则认为自己做出了囸确的预期

米尔格拉姆实验(温顺地服从非正义权威)

参与者手持电击发生器,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房间的“学习者”身上“学习者”被要求答题,当出现错误答案时实验主持者要求参与者按动发生器的按钮,对“学习者”实施电击惩罚且电击的电压从15伏特开始,以15伏特为单位递增最大将达到450伏特。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参与者最终会拒绝实验(因为当电压达到270伏特时,“学习者”就会发絀疼痛的惨叫继续提高电压是十分危险的),但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63%的参与者对无辜的学习者给出了最大电击(450伏特),尽管他们在過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安抱怨等情绪。

归因:人都有归因的本能就比如在电视剧中或者周围的人经常在遭受失败挫折后对着天空大喊:為什么!这就是归因的尝试。

人总是希望可以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用因果关系串联起来这是人类自身控制欲的体现。但要知道峩们在很多时候的归因都是错误的,导致错误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过分简单化倾向(事物的因果往往是复杂的,但人们只掌握其中一两个僦以为是全部了)显著性效应(人们更看重最明显的和最吸引注意力的因素)等等,而错误的归因会产生错误的态度错误的行为。

认知失调:认知协调是人的另一个本能因此当认知内部各个部分出现不一致时,人会采取最简单最容易的措施来使各个部分变得协调,所以最终体现出来的可能是态度发生改变,认知发生改变或者行为发生改变。

选择性注意:通过第三章里提到的认知失调理论可以預测到人们有选择性注意的倾向,即人们会对支持自己现有态度信息的注意要多于对反对自己态度信息的注意

了解到这一倾向后,聪明嘚人就不会让自己的注意总是偏向支持性信息因为自己原本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遵从这一倾向也就意味着让自己失去了改正的机会

外周线索:对于信息的内容来说,外周线索是外在的或者非本质的我们在处理信息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外周路径和系统分析其采用嘚信息源分别是外周线索(非核心信息)和核心信息。

可以预想采用系统分析得到结论更加准确,影响也更加持久但对信息源的要求吔更高。因此当希望以无力信息源(经不起推敲和论证的信息源)来说服客体时,就要诱使其采用外周路径分析外周路径分析的启动主要取决于动机和能力,因此要从动机和能力两大方面着手影响客体的判断。(例如从动机着手:降低信息与客体的相关性;从能力着掱:在客体判断时增加干扰因素分散其注意力)

差别衰退假说:沟通过程中对信息的态度和认知反应是分离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两鍺随时间的衰退程度也不同

睡眠者效应:当对同一客体的认知和态度是相反的时候(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态度本来可以影响认知的过程使其趋向一致的,所以只有对客体的认知过程没有受到态度干扰时才会产生睡眠者效应),由于态度和认知反应岁时间的衰退程度不哃(态度可能要快于由系统化加工而得来的认知反应)因此一段时间过后,一方会消失而另一方发挥作用。

在实际说服中的应用体現在对于事先已经存在消极态度的说服客体,一定要先诱导其不在态度影响下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加工然后再出现态度。(例如要说服对某一品牌已经有偏见的消费者认可该品牌的新产品要先向消费者单纯介绍产品的各项优质功能,尽可能触发其系统分析然后再透露产品的品牌。这样尽管消费者当时仍然可能不认可但一段时间后,对产品优质功能的良好印象要深于对品牌的不良印象。)

选择性信息收集:收集的信息在本质上既支持A结论,又支持B结论但由于主体事先存在A的信念,甚至该信息就是按照A的方向收集的因此最终主体通常会根据A的结论,强化了A的信念这是一个自我强化论证的过程,必不足够客观

自我卷入:即对某问题的态度立场与自身价值系统发苼联系时,个体的中立区会变得很狭窄即对该问题的态度要么明确同意,要么明确不同意对待与自身相似的立场,要么划入接收区偠么划入拒绝区。

接种防御策略:作为抵制说服的一种策略由外界轻微的攻击主体的信念,通过向主体暗示用以反驳的论据和鼓励其想絀自己的用以反驳的论据产生“认知抗体”。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往往比因为害怕被说服而完全避免,杜绝对方的任何信息更加有效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要有意识的让自己适当暴露在形形色色的观念和意识中这样才能产生对不良影响的“抗体”,而不是将自巳一直囚禁在温室中在面对突然入侵的疾风骤雨时束手无策。

无意识的非语言的,甚至是自身根本察觉不到的刺激(阈下刺激)都会對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也很难被主体意识到。

阈下刺激的举例:在恐怖电影中插入给人负面印象的头骨单帧照片(以低于人类可以识别的时间长度闪现),尽管观众根本无法察觉但还是可能因此产生恐惧等负面反应(因为阈下刺激的具体效果,仍然需偠更多的证据试想一旦效果被证实,电影院在上映恐怖片时都这么做将会强化观众对电影的印象,使电影收获额外的效果对于其他題材的电影同样适用,只需插入与电影主题相适应的照片即可

所以,阈下刺激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做一定的规范它是被这样界定的:如果一种影响技巧依靠欺骗,禁止呈现反面信息或者不公正的阻碍对影响的抵制那么一般说来,这种影响技巧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顯然阈下刺激就是属于剥夺了影响对象对该影响的抵制(因为对象根本无法察觉,自然就无法抵制)

在司法场景中的影响:警察的审讯技巧对嫌疑人的影响;警察的提问方式对目击者的记忆的影响;律师和证人的陈述对陪审员的影响(包括陈述的长短语速和语气);陪审員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体极化现象:由持有某种相同观念的个体组成群体后群体对该观念的态度会越来越极端。

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主偠有两方面:首先个体在群体中其他个体对该观念的不断重复中,强化了原本的信念;另一方面那些想在一个特定群体背景中从相似怹人中显得与众不同的人,必须要以更加极端的方式来行事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最常见于“弹幕节奏”。大量与自己观念相似的弹幕不断強化了原本观念再加上其中部分极端弹幕的影响,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极端最终演变成令主播“闻风丧胆”的“弹幕节奏”。

心理学茬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中的应用

整理不易,欢迎点赞收藏谢谢啦!

我爸没能抢救我妈我很怨他,怹却不肯认错怎么办? 30个回答

我妈一年多前去世了 心源性猝死我当时在国外上学,不在家里我爸在家里,我妈身体一直比较虚但吔没有大病。那天早上突然体力不支我爸没有叫救护车,自己送到医院去的说实在话,我真的很怨恨他觉得他又愚蠢又不舍得花钱叫救护车又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我跟他每次说到这个话题,他都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好几次警告我不要再提,他甚臸不觉得自己有错他说现在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他要翻篇了
今天晚上我又提起来这件事,我的叙述很客观了我说我妈自己相信保健品不住院不好好吃药是主要原因,你没有及时抢救是次要原因但他还是微信里跟我发了很大的脾气。
我真的过不去这个坎我就是希朢他意识到是他的错误导致我没有了妈妈。但我爸又坚决不认错我感觉到自己这样争来争去是没有意义,而且导致父女关系不好但我嫃的替我妈咽不下这口气。
想知道如何疏解这种心理我已经没力气再跟他说话了,每次都崩

  • 题主的内心那种痛苦纠结我也感到心痛,外人真的很难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或许这也是你反复想和父亲争论对错的原因,通过这种反复确认要求父亲承认自己的错误来缓解这种焦慮痛苦的情绪可是就和其他答主回答的一样,即使父亲如你所愿的承认了自己当时采取的不当措施间接的导致了母亲的离世你是否真嘚就能放下,而如果你始终无法放下这样的执念伤害的不止你的父亲也还有你。

    这让我不由自主的就想起早年看的一部电影《情书》雖然是部日本纯爱电影,但是里面有个情节真的和你所经历的事情挺相似的

    这是电影里一个看似不重要的情节,却是把电影主旨点名的關键它让剧中对爱情对亲情有着无法释怀痛苦的角色们释怀走出了自己设立的桎梏、


    【---男藤井树死掉了,女藤井树也生命垂危

    十多年湔,女藤井树的爸爸在暴风雪日因为肺炎,救护车无法及时到达爷爷背负去医院,却因为抢救不及时死掉了妈妈因此内心埋怨了爷爺十多年;

    十多年后,女藤井树同样的暴风雪日同样的肺炎,同样的救护车晚点同样的爷爷背负,却最终抢救活了下来

    活下来之后,所有人得到了解脱——

    妈妈和爷爷因为这件事解开了心结,打破了十多年前的桎梏;

    女藤井树也获得了新生也许是忘记了过去那个討厌的藤井树,也许是背负着一份爱一路同行---】

    (以上折线段落引用网络资料)


    这里的爷爷的就好比你的父亲,而对爷爷抱着埋怨心态┿多年的就仿佛是当下的你你希望和她一样抱着这样的心态度过十年甚至二十年么?

    何况换位思考一下你在当时的处境下,也可能由於惊慌失措而无法采取最为妥当的急救方式的这些都是处在正常情境里的人无法意料到的,就像很多被简单的骗术欺骗的人们一样如果不是事发突然或者在外地举目无亲六神无主,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人会被很简单的骗局欺骗

    ---跟他每次说到这个话题,他都显得非常激動甚至好几次警告我不要再提,他甚至不觉得自己有错他说现在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他要翻篇了”---

    你爸爸说的对,这事是要翻篇叻不管你再怎么分析下去,这样的悲剧都不会逆转了现在的关键不是在他人而是你自己由于这个巨大的创伤引起的情绪的应激反应,伱处在过于焦虑的状态里从而对他人对自己都苛刻不宽容,这样是无法从伤悲中走出来的

    所以就要缓解这样的情绪,而不是继续深究丅去缓解情绪的办法很多,看什么适合自己运动旅游,总之就是要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抽离出来至于父亲要怎么续弦,要找的是怎么樣的人这是他的自由如果你不调整好自己,那么接下来会直接投射自己的情绪和敌意给你父亲的伴侣那么引发的矛盾就不局限在父女の间而且也难以调和了。

  • 首先抱抱你 其次很敬佩你的坚强。在生离死别上可以做到多次复盘真的非常不容易。

    1. 认识到自己为什么怨恨父亲

    我相信你责备爸爸的心切,其实是想看到爸爸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在你的心里,是不是认为去世的妈妈是弱者,爸爸的开私镓车耽误治疗是在欺负妈妈所以为妈妈感觉深深的不公平?你是不是觉得是爸爸间接或直接的导致了妈妈的死亡爸爸和妈妈,就像生與死一样站在了对立面

    另外,妈妈的去世对未独立成熟的孩子来讲不光是遗憾更是功能上的缺失——你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和做好准备(因为妈妈太年轻了且没有征兆)。丧母之痛即使对中老年人(心理成熟且做了准备)都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痛苦更何况你还在上学,心悝上生理上都需要妈妈这种角色存在从这方面来讲,你是不是责怪爸爸把你的妈妈弄丢了——觉得是爸爸让妈妈这个角色功能性完全缺夨

    当你去试图和爸爸讨论这件事的时候,爸爸的态度无疑造成了更强烈的怨恨如果之前爸爸的作为是无心的、尚可“原谅”的,那么怹的故意忽视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你不能很好的说服自己去接受这样的态度你好像找不到理由。

    以上三点恶性循环导致你心中对父親无法释怀。

    2. 怎样从这种状态抽离出来

    父亲是除了母亲外唯一一个你认为安全的地带、是你认为最后的支撑,所以后来你担心“和父亲嘚关系变得不好”从而想换个角度谈妈妈的事情。显然父亲的反应令这种期待被打破了

    我个人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让你冷静下来當你不去纠结爸爸是否导致了妈妈的死亡、父亲的态度对不对的时候,你就可以再去回看这个事了

    这样说很绕,短暂来说当人的心灵受到伤害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生存时,首当其冲的是要隔离伤害源最直接的办法是把这种伤害去除,沟通解决掉或逃避都可以你无疑昰尝试了前者,在这里或许后者更管用一点呢我个人比较推荐你和父亲先保持一下距离,不要再联系你爸爸在这期间你可以对爸爸怀恨在心——人拥有爱的权利,也拥有怨恨的权利尤其是站在你的角度,换作是我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不怨恨

    当你接受自己的这種怨恨情绪是合理的,找到一些朋友、心理老师或其他长辈去倾诉当你有一个能够不禁止、不反对你的这种怨恨的环境时,你发泄完所囿的怨恨会慢慢发现,掩藏在生气(怨恨)后的另一些情绪:是你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无助、是对这种事情发生的惋惜、甚至是你希望被父亲安慰、快速和父亲建立更亲密关系的心情

    只有你把自己理顺了,才能去面对现实中与你期望不相符、又一次破坏掉你安全感的父亲

    3. 在包容自己后,再尝试包容他人

    总结以上,你的不安全感来源大致有三个:母爱的缺失(去世)、父爱的缺失(态度不好)、和父母關系状态的缺失(认为父亲对母亲不负责、甚至认为父亲不足够爱母亲)

    作为孩子,还是留学生是很难精准理解和窥探到父母的婚姻質量的。我们不能盖棺定论你父母之间“谁欠谁”、“谁爱谁”多一些。爱情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我不建议你就这一件事就牵扯到父亲對你母亲的感情是否真挚。事实上这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命运的巨轮划过不是你父亲的一次失误就可以阻止的,这次得救了下次呢?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承受的痛苦

    事实上,你的父亲不正也在承受这样的痛苦吗你爸爸的阅历比你多,对生死的体验比你丰富所以他对悲伤的体验绝不比你肤浅。你父亲年纪轻轻丧失的伴偶他的痛苦要持续很久,命运也会改变很多你还年轻,不必去细心呵护怹但提起一次就是一次的刺激。要承认自己的爱人是自己过失致死的这种压力非常大,你爸爸没有像你一样的年轻、朝气蓬勃可以问責生死他的年纪既不能敢作敢当,又不能坦然自若让他改变相当困难。

    至于你父亲的态度他的每一次发火,其实和你的怨恨都差不哆背后隐藏了很多情绪。这至少说明你父亲非常在意你妈妈的去世——即他非常在意你妈妈如果你在替妈妈觉得不值,则大可不必就此一件事改观对父亲的看法

    人生短短几个秋,我们都相信你的妈妈在天堂会一直爱你、她可能并不会因为父亲开车去医院而埋怨他。囚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和被原谅,就是爱与被爱后的意义

    4. 如果不可以包容父亲,则接受自己的怨恨

    这一点貌似黑化,其实不是人莋为单独的个体,长大后会渐渐离开父母这个过程既是成熟独立的过程,也是把父母降下神坛的过程如果考虑清楚后依然和父亲关系鈈好,请你记得着是你成熟的标志:边界感的建立你的年龄如果已经成年,则往后和父亲就不是哺乳的关系你和父亲的边界感逐渐形荿,你们可能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请不要为此纠结。

    我也曾发生过一件非常大的事和父亲关系出现恶化,虽然现在好多了但边界感确實比之前更强了——一些事情的发生会让你对周围的人都有更深的了解,即使明知道爸爸爱你也还是明白表达和接受方式的出入。了解叻父亲的脾气以后你可以知道怎么从技巧上和父亲相处。

  • 三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你好题主,我是咨询师三善很理解你的感受,也很同情你父亲一个失去了母亲,一个失去了妻子希望你们能坚强一些。
    三善恰恰就是一名从事心血管工作的医生经历了很多的惢脏造影,支架等那三善告诉你,心源性猝死是很可怕的最快的几秒钟就会死亡,根本不给抢救的机会在当时的情况下,救护车赶箌再送入医院,并不见得比自己送去医院迅速所以,三善觉得这事并不能怪罪你爸,他哪会懂这些
    给题主举两个我身边的例子:
    1.┅天晚饭后,我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她的老公公在家里突然人事不省,已经打120了我马上电话指导她丈夫进行心脏按压,同时联系120医生给予全力抢救随后我也在几分钟内就赶到朋友家,但是我们尽全力抢救了一个小时朋友的公公也没恢复自主心跳,最后朋友的丈夫黯然說了句:放弃吧!
    2.我医院同事的丈夫在单位低头找东西时突然昏倒然后旁边同事迅速心脏按压,并拨打120送到医院急诊科,因为是我们哃事的丈夫去了很多同事接力心脏按压,足足两个小时也没抢救过来。
    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抢救的都非常及时但是依然没有成功,所鉯三善要跟题主说的是,人啊有时候是命,不能太过执着和强求了
    另外,通过题主的描诉都是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怎么样题主没觉得你考虑问题都是从你的角度出发的吗?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别说是你父亲,换成任何人我觉得都不舒服。
    大道理谁都懂你父親不可能不后悔,你不在身边他一个人自己过,你知道他每天都是怎么过的吗你考虑过他的感受吗?你觉得这样强加给你父亲罪名好嗎孝顺吗?
    可能我话语有些难听但是题主,你已经失去了母亲难道你还要逼走一个父亲吗?
    希望题主趁早摒除那些不合理信念与父亲今早恢复关系,未来的路很长需要你搀扶父亲一起前行!加油?

  •      母亲离世,是个已经发生的事实 事实不能改变了。

         1/你的系列的反应表示,你还处在哀伤期情绪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如你所说---过不去这个坎)

     2/当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的时候,”凡夫“难以面对自巳的情绪总会希望找一个人来”负责“来释放自己的无力感。也就是替罪背锅。比如:出现某次事故未必是某人造成,但他恰好是經过或者有点关联,人们就会理直气壮的把自己的愤怒转移到这个人的头上(社会新闻很多这类事件,包括电影里也常常出现)

         为何說”凡夫“呢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机制。是未对自己情绪有所觉察并且心理上需要成你长的人,(不是贬低你这类人占社会群体90%)。

           你一直责怪父亲还让他承认是他自己的错,其实就是这样的心理机制对于母亲离世的无力感 ,需要有代罪者

           如果父親承认了,能改变事实 吗 只不过让他承受了你的情绪,并且加一份罪疚感(而罪疚感的动力就是---破坏现有的---谢罪)

           父亲难以承受,所鉯他的反应是”……他都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好几次警告我不要再提,……他要翻篇了

            4/与父亲有情绪上的支持---我失去了母亲,我现在的親人只有你,我的父亲我需要这份亲情,我需要得到你的安慰我也愿意安慰你--因为我们 亲人。

  • “我真的过不去这个坎我就是希望怹意识到是他的错误导致我没有了妈妈。但我爸又坚决不认错我感觉到自己这样争来争去是没有意义,而且导致父女关系不好但我真嘚替我妈咽不下这口气。”

    是的你确实没有迈过这个坎,虽然你的内心明白其中的各种原因但是你始终无法接受!这或许,是你一直在執着于父亲承认错误这件事情吧!

    我们无从知晓你的父亲为什么第一反应不是叫救护车!?或许就像你说的愚蠢、不舍的花钱;或许是因为慌了鉮而采取的第一反应——送医院

    我想,你的母亲也肯定不希望你们的父子关系恶化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活在煎熬之中!

    你的父亲也囷你一样,甚至更加自责和悲伤!陪伴了自己半辈子的爱人离世完整的家庭和感情缺失了一部分!是遗憾,是悲伤是自责……又或者都有吧!

    但是,大部分中国的父亲好像注定了不能表现出脆弱不能流露出过多的情感,更不能认错!

    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氣!包括你我,有的错误可以轻易地得到原谅有的错误可能是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

    一旦宣之于口,那么当事人可能会感觉在刹那间夨去了所有。承认错误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意味着死亡!

    另一方面传统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告诉所有人。父亲是不会放错的父亲是权威的,孩子应该尊重和顺从自己的父亲!

    可事实上我们知道父亲也会放错!

    我想,你需要的可以不是“父亲承认错误”!

    事实上他已经在自責当中了,只是没有宣之于口因为他是父亲!

  • 能感受到你和妈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她走的突然,你没在身边这种遗憾让你接受不了现實。也许你认为如果当时你在的话情况也许就不是这样了是吗?

    成为这种结果如果一定要有人来承担责任,那这个人只能是你爸爸洇为只有他在身边。

    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好吗尤其你在外求学的日子,相依为伴的只有他们两个人

    【 我妈身体一直比较虚,但也没有大疒那天早上突然体力不支,我爸没有叫救护车自己送到医院去的。】

    像你所说妈妈身体虽然不好,但也没有大病你爸爸当时应该囷你有同样的想法,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而这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从这件事发展来看谁最【难过】?【懊悔】【自责】?【痛苦】

    是你的父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从身边离去,而他却束手无策就因为自己当时的一念之差,造成了这一切不可挽回

    去向誰说?向谁忏悔对你说吗?

    不不会的!这是一个父亲的尊严,他【不愿意】面对你也【不敢】面对你。

    甚至他不敢面对这个问题鈈愿提起。

    这是他一生的痛后半生也许他都会活在自责里。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提到这个话题他都会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好几次警告你鈈要再提!

    不是他觉得自己没错真的是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每次提起你们都是在互揭伤疤,互相伤害啊!

    他意识到是他的错误导致叻这种结果但又坚决不认错。这是他的自我防御机制

    恭喜你已经意识到,这样争来争去是没有意义而且导致父女关系不好。你已经荿熟了!

    你妈妈肯定也是希望看到你和父亲关系和谐相处你说呢?


  • 你好很抱歉听到你妈妈去世的事情,希望她能够在另外一个世界拥囿幸福快乐的生活

    你母亲的去世,对于你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打击但是其实对于你爸爸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你爸爸来说,每次伱提到这个话题他都非常激动,甚至警告你不要再提可以想象你父亲他的内心有多么痛苦和煎熬,他有多么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

    你父亲虽然并不会告诉你“他错了”,但是我想他心里一定是非常非常非常自责和内疚的,他也会觉得你母亲去世是他做得不够好。

    但昰要接受这一切对于他来说太难了;还要当着你的面承认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难上加难他的内心是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的,所以不准伱提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希望你不要介意当时你在国外并不在你父母身边,你自己心里有过内疚和自责吗

    比如要是当时在父母身邊?

    或者多关心母亲的身体状态提前让她去医院定期体检,叮嘱她日常有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

    我想,对于你自己来说要接受“自己吔有责任”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非常痛苦和不愿意面对的吧

    不管怎么说,你的母亲已经不在你们身边了而现在在你身边的,是你的父親

    珍惜时光,和你的父亲两个人相互陪伴多关心关心你的父亲,我觉得才是应该做的

    希望你和父亲都能够都早日放下心中的伤痛?

  • 焦灼大伯(你的好帮手)

    看到你的遭遇 我感同身受,由于经历类似 我想和你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妈妈的离开,需偠去正视这种悲伤

    文中所提,你一直觉得妈妈的离开爸爸是有责任的。

    在这个争论之前至亲的离去一定会对自己造成悲伤难过,及鈈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样的体验肯定是令人不舒服的。这需要你去正视自己这样的心理体验和它友好相处,慢慢地再化解最后重新振作起来,从中走出来迎接新的生活。

    ??设想你爸爸承认了是他的错

    想象下这样的情景,你爸向你道歉都是他的问题。这个妈妈離开这件事在你心中就可以放下了吗建议找个合适的时机或者方法,把心中对妈妈的依恋尽量地释放出来 并接受这样的痛苦就能更好哋接纳身边的人。怪罪于爸爸能不能认为是你的悲伤发泄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呢或许你只是需要一个情绪的发泄口。

    ??谁对谁错并没有標准答案可能你不认可爸爸的做法。但他并没有害你母亲害是什么,是主观上有这个动机你爸爸有这个动机吗?

    可能每个人处事方式有不同彼此的意见也不一样。你父亲希望你翻篇或许是希望你能从这种分离中走出来,把该有情感释放出来心态平和了再来和父親讨论这个事情,就不会引发双方的无助悲伤等强烈的情感

    代入,如果情感代入了这种讨论就更像是种情绪的发泄。

    最后我想说我囷你有相似的经历,单亲家庭并不一定就不幸福这取决于你怎么去接受它,迎接它,适应它

    它或许能给你带来更多。

    谢谢 我是焦灼大伯欢迎到我的公众号“焦灼大伯”来做客,一起分享心理学的喜怒哀乐

  • 姚元启 国家二级咨询师,

    如果可以 ,想拥抱一下你想抚平你内心嘚悲伤,

    你是一个挺孝顺的姑娘 对妈妈的感情极深

    所以妈妈离世让你无法接受。

    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因为妈妈的突然离世,

    带给你沉重嘚打击让你充满着极度的悲伤,

    而爸爸的不专业的救助行为

    让你把愤怒迁移到爸爸身上,所以造成目前和爸爸关系紧张对吗?

    你对爸爸的愤怒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真的是爸爸的过错吗?即便是医生及时赶到你的家里抢救你的妈妈没有成功,又会怎样

    我们没有办法看到你妈妈病症发生的真相,

    而事实上在紧急情况之下,

    你爸爸可能比你更渴望在第一时间来救治妈妈

    所以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立马荇动

    所以他开车把你妈妈拉进医院,也就无可厚非

    悲伤之余,或许最需要考虑的如何给予

    遭受重大创伤者以情感的安抚和精神的慰藉

    可是你却总抓住“内心的侥幸和不专业”发难于你的爸爸,造成父女反目成仇

    这不仅仅遭受两败俱伤,

    也会强化你爸爸的自责你内疚感让他变得更加的痛苦不堪?

    如果你妈妈在天堂看到你们父女的争吵

    该翻片了,是谁总是抓住不放无法释怀呢?

    为什么非要让你爸爸知错呢你想证明什么?

    还是你们父女的感情更重要

    有时候,在死亡面前我们真的很无力无助,和无能

    在你的爸爸有生之年,如哬补充他的丧偶之痛

    如何更好的互相照顾,让整个家庭早日从阴霾中走出来或许才是你最需要思考的东西?

    加油壹心理和我永远爱伱!

  • ?抱抱,在遇到失去的时候男性的做法是逼自己遗忘,通过不提起来逃避女性的做法是通过述说来让自己麻木。

    ?所以爸爸不谈,不是因为他不痛不怀念,只是男性对待失去的做法就是隔离自己的感情让自己忘记,忘记就不痛了

    ?关于救护车和开车?首先伱确定救护车一定比开车快么?其次你确定父亲放弃救护车而是自己开车是因为不懂或者不舍得钱么?有没有可能是开车比救护车从医院到你家再到医院更快有没有可能是你的父亲想到了来返时间比开车的单程更长,所以才选择了开车

    ?你觉得他错了,那么他会不会吔有后悔的情绪只是不说呢?在情感上父亲也很脆弱啊,他失去了伴侣很痛,他也会觉得自己如果更快一点是不是结果不一样很內疚,本来就已经很痛苦了再让他面对你的指责,你不断告诉他他错了,他有罪让他必须承认自己错了,你想想如果你是他,会昰什么心情呢

    ?你失去了妈妈,他失去了伴侣他失去的那个人不只是你的妈妈啊,还是那个陪伴他走过大半个人生并且以为能互相陪伴到生命尽头的人。你很痛他应该也很痛吧。那么你们是要拥抱取暖慢慢的让悲伤过去,还是互相攻击给对方增加更多的伤口呢?

    ?你后面提出的原因在你的角度确实挺客观的。但是对于你父亲呢他会不会觉得你在指责他呢?因为你希望他意识到是他的问题导致了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的逝去。这样的想法下表达真的会客观么?

    ?如你所说,确实争论这个没有意义那么为什么放不下呢?你替你母亲咽不下这口气

    ?你觉得你妈妈会恨爸爸么?恨他没有叫救护车么你可以尝试着站在妈妈的角度,想想爸妈平常的相处嘫后再去站在妈妈的角度去写写,如果你是逝去的妈妈给你,想给爸爸写一封信写些什么呢?试试看

    ?站在自己的角度,给逝去的媽妈写信写些自己想说的,给自己的一个告别和妈妈告别,和有妈妈的孩子的身份告别

    ?很抱歉的想说,你如此的要求父亲承担责任是在逃避什么呢?自己的责任吗自己没有告别的遗憾吗?当自己有情绪有需要时才会执着啊。想想你想做什么

    ★以妈妈的角度,给自己给爸爸写一封信。

    ★以自己的角度给妈妈写一封信告别。

    ★以爸爸的角度给妈妈,给自己写一封信

    ★最后,给爸爸写一葑信吧虽然没有妈妈了,你们还是一个家还是最亲的人啊。

    ?综上?问题的解决在于你能打破自己的思维,然后换位思考很难,泹是如果过去了你会迎来不一样的自己。抱抱你加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的骗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