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千山和万水万水山千山也不会爱你的理由歌词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8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连月不开( )&   &&至若春和景明( )
日星隐曜( )&   &&或异二者之为( )
2.对下列语句理解错误的是……………………………………………………( )
A.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B.满目萧然:满眼都是萧条、凄冷的景象。
C.是进亦忧,退亦忧:就是说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
D.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3.“古仁人”们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用文中原话回答)
4.下面四组句子,不属于对偶的一句是& ……………………………………( )
A.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B.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5.将概括说明“迁客骚人”喜悦心情的句子写在下面。
6.从选文中摘抄能够领起全篇的警句。
7.选文第3段的段意是什么?
8.翻译下列句子。
(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8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连月不开( )&   &&至若春和景明( )
  日星隐曜( )&   &&或异二者之为( )
  2.对下列语句理解错误的是(1分)……………………………………………………( )
  A.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B.满目萧然:满眼都是萧条、凄冷的景象。
  C.是进亦忧,退亦忧:就是说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
  D.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3.“古仁人”们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4.下面四组句子,不属于对偶的一句是……………………………………( )
  A.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B.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5.将概括说明“迁客骚人”喜悦心情的句子写在下面。
  6.从选文中摘抄能够领起全篇的警句。
  7.选文第3段的段意是什么?
  8.翻译下列句子。
  (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录毕,走送之&&&&&&&&&&&&&&&&&&&&&&&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穿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  &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下面对句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是指诗人求小船儿把自己的“爱和悲哀”一同带去。B.“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一句中的“一”应解释为“每一”的意思。C.“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一句中的“他”是代词,指前句所说的“生命”。D.“我流过一座花从/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纺织成你的花冠”中的“我”指“小河”。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感谢你起过万水和千山,感谢你和我相见不恨晚是哪首歌里的歌词_百度知道
感谢你起过万水和千山,感谢你和我相见不恨晚是哪首歌里的歌词
尘缘演唱:陈瑞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与城相隔那么遥远而你却默默来到这里让阳光变得明媚灿烂大街上有那么多行人行人中有那么多笑脸而你只对我深情回眸让爱情不再缥缈虚幻遇到你是最温柔的尘缘感谢你走过万水和千山从此以后留在我的身边相依相伴每一天爱上你是最幸福的尘缘感谢能和我想见不恨晚从此以后住在我的心间相知相惜共流年大街上有那么多行人行人中有那么多笑脸而你只对我深情回眸让爱情不再缥缈虚幻遇到你是最温柔的尘缘感谢你走过万水和千山从此以后留在我的身边相依相伴每一天爱上你是最幸福的尘缘感谢能和我想见不恨晚从此以后住在我的心间相知相惜共流年遇到你是最温柔的尘缘感谢你走过万水和千山从此以后留在我的身边相依相伴每一天爱上你是最幸福的尘缘感谢能和我想见不恨晚从此以后住在我的心间相知相惜共流年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陈瑞《尘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答案:略解析:
(2)“不肯妄弃”、“不灰心”、“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些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3)“悲哀”是指远离母亲的悲伤和哀痛,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4)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5)诗中第三节的四句诗写得最精彩。它使诗的构思峰回路转,别出心裁。诗人出人意料的独特想象,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深化了题旨,感人至深。
(6)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七年级版 学年 第11期 总第167期 人教课标版
阅读《人造卫星考古之歌》,与《化石吟》一诗比较,然后答题。
             人造卫星考古之歌
                胡永槐
             地球挺有兴趣地提问:
             你说的是哪些奥秘呢?
             譬如,关于考古?
             人造卫星回答:
             对了,我正想告诉你,
             我靠神目——遥感技术,
             发现了隐藏的古城废墟——
             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
             有你古代的玛雅城两座;
             两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
             又有千姿百态的石头建筑。
             这永不消逝的废墟呀,
             它的考古价值堪称瑰宝骊珠:
             显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间,
             古代玛雅文化的繁荣画图!
             地球连声赞叹:
             感谢你呀,人造卫星,
             你为我补上了考古的一课!
             人造卫星放声高歌:
             你、我都要感谢科学与人,
             赋予的智慧气贯霄汉银河!
(选自2009年5月《生活百科》)
1.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谦的《石灰吟》。在《化石吟》中“吟”是什么意思?《人造卫星考古之歌》中“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善于表达丰富的感情,如果用心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将更有效地体会诗歌的内涵。请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黑 色 的 躯 壳 裹 藏 着 生 命 的 信 息,为 历 史 留 下 一 本 珍贵 的 密 码
(2)你 、我 都 要 感 谢 科 学 与 人 ,赋 予 的 智 慧 气 贯 霄 汉 银 河
3.仿照示例,给下面的诗句写一句批注性评语。
示例: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批注性评语: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展示化石记录生命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信息,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受,引发人的无穷遐想。
(1)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靠神目——遥感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石吟》第一节连用四个问句的写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造卫星考古之歌》也采取了问答的形式,它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化石吟》、《人造卫星考古之歌》的学习,你对文章一定有了一些了解。请你根据相关的内容,分别充当这两个角色,接受学生记者的采访。
(1)采访对象:张锋
在《化石吟》这篇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化石,并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神异的图画,这表达了您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访对象:胡永槐
您好,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您为什么要把地球和人造卫星当作“会说话的人”来写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课文一课一练
1.阅读诗歌《枪给我吧!》,选出理解不当的一项:
枪给我吧!
         松一松手,
         同志,
         松一松手,
         把枪给我吧!……
         红旗插上山顶啦,
         阵地已经是我们的。
         想起你和敌人搏斗的情景,
         哪一个不说:
         小张,你是英雄!
         看你的四周,
         侵略者的军队,
         被你最后一颗手榴弹
         炸成了肉酱。
         你的牙咬得这么紧,
         你的眼睛还睁着,
         莫非为了你的母亲还放心不下?
         我要写信告诉她老人家,
         请答应我做她的儿子。
         莫非怕你的田园荒芜?
         你知道,
         家乡的人们,
         会使你田园的禾苗更茁壮。
         不是,不是!
         我知道你宏大的志愿。
         你的枪握得多紧,
         强盗们还没被撵走,
         你还不甘心……
         松一松手,
         同志,
         是同志在接你的枪!
         枪给我吧,
         让我冲向前去,
         完成你未竟的使命!
A.这首诗注意抓住一个内涵丰富的情节,表现了死者的英雄气概和内心世界,因此有了一定的深度。
B.诗歌写了几组画面和一系列的动作,情节生动,形成一个从悲痛悼念到奋起立誓的完整过程。
C.这首诗句子短促,用语自然,无论是描写搏斗还是抒发内心情感的语言,都力求简短有力,具有音乐效果。
D.这首诗表现了战友之间鲜血凝成的情谊,感情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诗歌仅截取了装车刹那间的情景来写,通过描写老马头部的动作,表现了它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老马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坚韧,也有不屈的反抗。
C.关于诗歌的形象,有人认为表现了旧社会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究竟如何理解,读者自可见仁见智。
D.诗歌的语言朴素而传神,把平常的口语入诗,使诗歌真切地反映了老马的命运和作者对它的深切同情。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人教实验版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习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
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中运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
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探究题
  《理想》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理想信念,学习课文后,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看自然界生物的理想”的语文活动。请你回答下面相关问题。(1)阅读下面诗歌,说说笼中鸟的理想是什么。                 笼中鸟                  或许能展翅                  却不能飞翔                  或许能展喉                  却没有歌唱的欲望                  就这样上下跳跳,左右彷徨                  只剩下对天空的凝望                  往事突然在雨后鲜亮                  挂在遥远的地方                  只有眺望,眺望                  让思念飘在风中                  把梦画在心上                  一切就变了模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下面地图片,猜谜语。谜面:笼中鸟。(打一成语&&& )谜底: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8题。
溃散的黑暗
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落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育人学会用电脑,他她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⑥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惟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收放在书架上,看到他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⑦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像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像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⑧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 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⑨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⑩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⑾她作了一个使多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经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⑿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⒀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⒁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⒂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两例。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文中画“____________”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 ”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身走过千山万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