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文化是文化?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您(@)目前可用积分:215458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43286 次点击
100 个回复
14:28:43 发布在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我们很多人当自己有了孩子以后,经常听到其中的女性发出的感慨:过去我妈怎么说我,我都不听,现在看来当年父母那些话都是为我好,都是真的。当有了自己孩子,上了年纪有了亲身的感受以后,才认识和理解当年父母的心情。&&&&我们的父母和亲朋好友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所感所受都是普普通通的常识与常理而已,即便是如此,这些常识与常理没有岁月的积累和亲身经历以后都难以理解和刻骨铭心,何况那些圣贤所谈的超越普通人理解的道理呢?&&&&对什么是传统文化,现代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学问或哲学,这是错位的认识和误导,因此,很多人望而却步!天、地、人万物皆有灵,传统文化是一切生命灵体的实质本相和生命的内涵和意义之所在!文字只是表达的符号,其本身没有意义,意义在于这些符号承载的内涵和意境:文以载道。而这些文化内涵和意境,文字怎么表达都是感性的,只有亲力亲为的实践,突破后天观念和尘埃的掩埋者,对那些文以载道的符号感性的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以后,这种刻骨铭心或豁然开悟的理解才是真实的,因此,才有高层次的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正是如此,那些真正得传统文化精髓和真传的,通常都是老老实实的实修实践者,这些人其中有的可能不识字,因为一切文字符号也不过是道德之载体而已,明道重德者那些文字符号就失去它的作用了,有无一样。而那些得秘传真法的实修者,都是一些心智坚纯,能淡泊名利找到自己的本性和本质者,这才是第一位的!&&&&什么是传统文化?&&&&对生命、宇宙及物质的最本质的论述和探索,大到对宇宙、物质及生命本质内涵与意义,小至对天、地、人运行的一般性规律,揭示人之兴衰、社会变迁的原理和生命本性与本能的证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真诚、善良与宽容大度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基础,从做好人为起步的不断的升华,做更好的人的基础上做超越好人的更好的生命,直至同化宇宙不同更高空间的道德标准的永无止境的生命之攀登之路,成君子、成为超越君子的不同境界的生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天道运行的规律是最完善不灭的,君子当以同化天道精神为重而自强不息!从人道起步而不断升华自己同化天道,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因此,才有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说,也只有那些实修的证悟者才能有所得,那些脱离实修的所谓学者和文人基本都是在文字的名词概念上发挥自己感性的妄念,做败坏传统文化精神和当政治学说而误导世人了,这是近百年学术界的主要功能!&&&&过去的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论述人道的儒家,奠定了人分明正邪与善恶的基础以此拾阶而上,但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只有那些在逆境中坚持道德者能证实到的,没有逆境下坚持道义的实修者,根本无从谈起,也不可能明白诸如诚信与礼仪、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之仁与义实质表现出的不同环境和境界之道与德、善与恶的生命表现的实质意义!&&&&在各种环境中坚守道德,在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患难之中见人心”,见到人心才能灭掉妄念,由此,才能看到妄念下掩盖的名利与丑恶而清除,这就是实修!顺境下的坚守和明慧不惑也是同样艰难的。多少人在逆境中尚能洁身自好,而在顺境中反而迷失了方向?从根本上讲,人之所谓顺境和逆境都是魔炼自己人性及理性升华自己精神的好场所,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身难得,正法难求!天外有天就是不同空间,人上之人就是超越人道的圣贤与不同层次的佛、道、神了,只有其中的那些伟丈夫和大志者,才能破一切迷惑而解脱。这就是传统文化实修者的实质表现了,即所谓的修道!使人摆脱物欲和情欲的束缚和控制,清心寡欲、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找到真我做回自己,返本归真回到自己最初生命诞生之空间,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名称概念的堆砌,更不是遣词造句的卖弄,其本质意义是直指人心的科学,这种古老的东方科学没别的,就是老老实实的修心实践及在朝野各阶层的各种顺逆境下的道德坚持和坚守中舍尽私心杂念和非自己之精神不断升华者!修己利民,除此以外的都是歧路亡羊而误入歧途!&&&&系统论述,延伸阅读:&&&&【原创】深度解密:《红楼梦》揭示的佛道修炼玄机之系列论谈&&&&&& &&&&【原创】:大道无形――论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真相系列&&&&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2:54:34 编辑过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过往风云]
[共济会33]
[holycrap27]
[长津英豪]
[kanshijie59]
[行动行动]
[骁果军III]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7:41 &&
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名称概念的堆砌,更不是遣词造句的卖弄,其本质意义是直指人心的科学,这种古老的东方科学没别的,就是老老实实的修心实践及在朝野各阶层的各种顺逆境下的道德坚持和坚守中舍尽私心杂念和非自己之精神不断升华者!修己利民,除此以外的都是歧路亡羊而误入歧途!
说的好,值得学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9:26 &&
14:57:41&&的原帖: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名称概念的堆砌,更不是遣词造句的卖弄,其本质意义是直指人心的科学,这种古老的东方科学没别的,就是老老实实的修心实践及在朝野各阶层的各种顺逆境下的道德坚持和坚守中舍尽私心杂念和非自己之精神不断升华者!修己利民,除此以外的都是歧路亡羊而误入歧途! &&说的好,值得学习!谢谢。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3:12:52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46 &&
圣人之说是通过艰苦的社会实践,论证的天地万物变化之道,演化之规律,是给人证道实修用的,不是给人用来宣说自己的。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道德败坏脱离传统文化的过程,圣人之说没变,是人变了,山是还那个山,水还是那条河,只是山上的走兽和水中的游鱼变了。变化了的人总是用自己败坏的道德观念去妄论圣贤,而不是依圣贤之理去返本归正!这样人的言论都是脱离“道”之实质的,误人误己而进一步的败坏传统!2000年前的先哲扬子,已经发现这个规律了,他著名的《歧路亡羊》之论,正确的指出了传统文化历代一步一步败坏的原理,这是本人过去的一篇解读,对照当今世界各种现象非常有意义: [原创]中华道家文化(三):《歧路亡羊》.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8:46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9:19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textareaeditor/face/smilies/1.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27:25 &&
&& 中国古代的管理是最高明的管理“无为而治”。孔子只是奠定了人的正统思想而已。上至帝王将相,下肢黎民百姓都是人,只是阶层不同,都有那一阶层做好人和君子的道理,社会阶层越高对他们的道德要求和修养就越严格,社会阶层越低反而要求越宽松,这也是“礼不下庶人”的本意。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学习,没恒产者大部分时间就得拿去谋生了,这是自然而然之事。当然,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砺人,艰苦的环境才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最佳场所,这得是有大志者之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精神的道路,三皇五帝和青史留名的中国文化的奠定者,多数是出身贫寒之士!&&&&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五个方面的日常修养),就是人的本性“善”和理性“真”的表现。各阶层的人,不分高低贵贱都严格按照仁义礼智信五常来管理自己和家庭及国家,这就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原理。很简单的.......&&&&一个国家的上至帝王将相,下肢黎民百姓都在用贤者圣人之理来修身养性(善)的时候,遇事都在反求诸己,完善自己的同时“推己及物”就是具体的齐家和平天下的表现,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和各阶层的社会都是人的善性在主宰,人恶性的一面被抑制,叫人做坏事人都不干,还用什么“法制”吗?&&&&其实,过去的中国才是法制社会,人们都是用人道和天道来管理自己;现代人才是人治社会,道德败坏的人就得人为的立规矩!人的法律不是人为治人而确立的吗!就是所谓的现代人治之“法制社会”真相了,这都是没办法的办法,是无可奈何之事,治标不治本!古代中国才是标本兼治的社会,从道德入手,根治人心,人心好了一切都好,人心坏了一切都坏。&&&&以上所论就是:“有为法如幻影泡沫”在人道中的表现。无为之道,以仁义道德的高贵文化和文艺净化人心,治理的是自己的人心,再推己及物,净化家庭、社会与国家;&&&&有为之道,治理的是他人的“人形”而已,治标不治本。光顾的管别人了,就是不看自己,这样的社会就是:人人爱国,就是搞不清自己是谁?搞不清何为国?何为家?人人都在指责别人,社会却烂透了!人人都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所谓优点,恰恰忘了治自己!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是这个社会病入膏肓的人造成的,人人都在其中推波助澜,只有人人治好自己的心病,社会才会从根本上的好转。心病得要心药医,而所谓的治心圣药,就是正统文化。&&&&一切社会乱象的根源是道德人心,人心乱,一切都乱,不乱都不行:人心干净,与人相关的一切都干净!人有品质,与高品质的人相关的一切环境与产品都有质量!当人的精神力量转换成物质文明的时候,道德高尚的结果就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的社会不稳定都不行。&&&&强调法治社会没错,大乱就得强制,但是这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根本还在在与道德的复兴。最起码得分得清什么是正邪、善恶与大是大非!这个基础上的克己与反省做好人,从人内心之精神世界找前途,这是作为个人与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延伸阅读:&&&&【原创】:大道无形――论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真相系列&&&&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5:46:56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9:50 &&
重建汉本位价值观,尊华攘夷,同形形色色的害虫作斗争。油煎陈捷夫――蟑螂,活剐静虚贼――鼻涕虫,细碾阿凡达――粪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2:46 &&
中华精神的大敌:1,斯大林主义;2,毛左主义;3,洋奴主义;4,小白帽;5,耶教偏执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5:13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05:53 &&
8:19:50&&的原帖:重建汉本位价值观,尊华攘夷,同形形色色的害虫作斗争。油煎陈捷夫――蟑螂,活剐静虚贼――鼻涕虫,细碾阿凡达――粪蛆。没必要油煎陈捷夫――蟑螂,也没必要活剐静虚贼――鼻涕虫,更不必要去细碾阿凡达――粪蛆。要知他们心性和我们同源,只是染污程度上有差异,故而境况、思维不一样;世间的事物也是如此,动物有食草的,亦有食肉的;植物中亦是如此,有毒与无毒同时存在、善恶亦同时存在,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凡善恶、美丑、黑白、阴阳都是现象,其性皆空;但它们中间都是一种互补、互克作用,以求平衡,故释迦牟尼告诉所有修行者∶烦恼即菩提,无烦恼则无菩提可言,明白此理,又何必异目视之?有他们存在才是正常,无他们存在,才是不正常呢!真理要辩才能明,不辩则不能明。以大慈大悲之心同情他们,才是真菩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29:22 &&
中国传统文化是零蛋文明。什么都建立不起来,因为它靠人治。文明开始就建立法治的,只有古希腊和罗马这些西方文明的祖宗。你们鼓吹传统文化,就是鼓吹零蛋文明。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9:22 &&
8:19:50&&的原帖:重建汉本位价值观,尊华攘夷,同形形色色的害虫作斗争。油煎陈捷夫――蟑螂,活剐静虚贼――鼻涕虫,细碾阿凡达――粪蛆。第 10 楼
18:05:53&&的原帖:没必要油煎陈捷夫――蟑螂,也没必要活剐静虚贼――鼻涕虫,更不必要去细碾阿凡达――粪蛆。要知他们心性和我们同源,只是染污程度上有差异,故而境况、思维不一样;世间的事物也是如此,动物有食草的,亦有食肉的;植物中亦是如此,有毒与无毒同时存在、善恶亦同时存在,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凡善恶、美丑、黑白、阴阳都是现象,其性皆空;但它们中间都是一种互补、互克作用,以求平衡,故释迦牟尼告诉所有修行者∶烦恼即菩提,无烦恼则无菩提可言,明白此理,又何必异目视之?有他们存在才是正常,无他们存在,才是不正常呢!真理要辩才能明,不辩则不能明。以大慈大悲之心同情他们,才是真菩萨。明慧不惑,是修出来的道理;度己利人,是把自己证悟的道理拿出来给人解毒。人只要有正念就是可贵,但是正念的层面不一样,表现也不一样。因此,老兄自己多做一些与人有益的事,少谈些没用的口头禅,这也是一种善念,否则,总看别人怎么样,这其实就叫“傲慢”!赤松渺网友是一个义士,有自己的正义行为,这就够了。现在国人懦弱无知,有几个赤松渺?正义需要呵护,邪恶才需要声讨,你最好是对着那些妄念与邪性多谴责。《西游记》讲的是修佛的过程,为什么唐僧们一路灭妖无数?这才是大慈悲!能灭尽妖邪者,才能成正果,这些你们就不懂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28:08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7:13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说,也只有那些实修的证悟者才能有所得,那些脱离实修的所谓学者和文人基本都是在文字的名词概念上发挥自己感性的妄念,做败坏传统文化精神和当政治学说而误导世人了,这是近百年学术界的主要功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38:13 &&
&&“传统文化”与“史传文化”的基本区别&&&&&&&&&&&&&&&&&&&&&&&& 陈捷夫&&&&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口号,认为“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思想文化,同时借此大刮孔子儒学的回潮之风,值得关注。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一词的涵义,特指孔子儒家,自秦、汉窃得“正统”地位二千年来,所苦心营造的一系列封建专制文化,也就是自成“儒家体系”的儒家政治文化,是“孔儒主义”的代名词,与“非传统文化”、“史传文化”存在着本质区别。本文旨在澄清彼此之间的相关概念,分清是非,以正视听。&&&&一、“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百度所给出的基本涵义是,“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笔者认为,百度所给出的基本涵义,其错误之处,在于严重地曲解了“传统”一词的基本涵义。&&&&什么是“传统”?“传统”即是“传承”孔子儒家政治体系之“统”,或称“传承”“孔儒政治系统“。从字源上说,“传”即“继承”、“沿续”。如“传,递也。”(《说文解字.人部》)。又如“传,授也,续也,布也。”(《正韵》)“统,纪也。”(《说文解字.纟部》)“纪,丝别也。”(同前)“丝别”,也就是互为连系而自成体系的一种组织。后世的 “系统”、“道统”、“正统”、“统治”、“血统”等词,即据此而出。而从历史角度上说,“统”,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学说、制度、组织、思想文化等的总和。在孔子儒学那里,“统”是一个重要概念,与“忠孝”互动互补;其重要性,不低于“忠孝”等。“统”,既是中国“帝王业”的一个特质和基本标志,又是中国特色专制政治的代名词,“统治”即统而治之,即是明证。&&&&在孔子儒学里面,“统”的使用频率极高。首先,“统”指“大一统”、“统一”等。如《公羊传.隐公元年》记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何休解诂:“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唐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十三经注疏》下册第2196页)陈立义疏引《汉书.王阳传》记称:“《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指“广度”与“深度”。大意是说,天下人和万物,归于一致,共尊一说一学,或共奉一主。又如《汉书.董仲舒传》记称:“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壹即一。大意是说,董仲舒发愤著述儒书,潜心领悟孔子思想,使后儒的思想集中、统一,为群儒之首。其次,“统”指一脉相承的道统、正统、系统等。如《尚书.微子之命》记称:“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伪孔安国传:“言二王之后,各修其典礼、正朔服色,与时王并通三统。”大意是说,继承先王的典章制度一统化、正朔与服色一统化、权力一统化,这就是“三统”。又如《孟子.梁惠王下》记称:“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赵歧注:“君子创业垂统,贵令后世可继续而行耳。”(《十三经注疏》下册第2681页)大意是说,王者创立霸业、并传给后世子孙,正是为了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还有其他种种,不胜详举。由此可见,“统”在孔子儒学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其特点是“统而之治”,具备与“忠孝”同样重要的政治地位,是中国“帝王业”的一个特质和基本标志,又是中国特色专制政治的代名词。&&&&从“大一统”、“统一”、“统承”等词里看到,“统”与“一”的关系非常密切。孔子率先以“天子”为一,如“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而商鞅、孟子、荀子、韩非、李斯、董仲舒等,相继对“一”作了高度的发挥。如“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商君.书农战》)“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又如“君子壹教,弟子壹学。”(《荀子.大略》)“壹于道法”(《荀子.正名》)“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荀子.富国》)再如“用一之道,以名为首。”(《韩非子.扬权》)又再如“成帝业,樘煜乱煌场!保ā妒芳.李斯列传》)“定一尊”(同前)“法令出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还有就是“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汉书.董仲舒传》)等等。由此可见,“一”与“统”的关系非常密切。“统”, 既是孔子儒家的政治体系,又是中国“帝王业”的基本标志,是中国特色专制政治的代名词。在这个意义上说,“传统”,也就是“传”帝王业即中国专制政治之“统”;“传统文化”,即是“传”为维护、巩固和延续帝王业即中国专制政治的一种“文化”,也就是“传”儒家系统的“文化”。&&&&百度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这一点并无错。然而,中国的“大一统”,正式起始于秦、汉;而以孔子儒学为“内核”的,最早也就起始于秦、汉。即是说,孔子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在西北边陲的小秦国那里受到青睐之外,在南北方各国中毫无市场。这就有力地说明,“以儒家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毫无疑问地起始于秦、汉。据此可推定,把“传统文化”定义为“文明演化而汇集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的定义,严重地脱离中国的历史实际,是完全错误的。而所谓“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提法,同样严重地脱离世界多数国家的历史实际,同样是错误的。其次,“传统文化”具备王官文化的特质和风貌,故“传统文化”即是中国的“官族文化”,与“民族文化”毫无实质性联系。而把“传统文化”进一步定义为什么“民族文化”,这与中国“国情”不相符,也是完全错误的。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的基本涵义,即自秦、汉以来,由儒家与历代专制统治者联手建立的相关制度、思想文化的总和,是孔子儒家的政治体系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如政治领域里以“忠孝”、“一元”为主的“三纲五常”、“宗法(家族)崇拜”、“祖宗崇拜”等;思想领域里以“儒易”(也称《周易》)为主的“神学”、“玄学”,以及“圣人(英雄)崇拜”等;语言文字领域里的书法、繁体字和“文言文崇拜”等;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士夫画(写意)、唐诗、宋词和明、清八股文,以及春联等;民俗领域里以“八卦”为主的“算命”、“拜神”的迷信活动等,以及女人缠足等。凡此种种,均是孔子儒家为维护和巩固专制统治的而建立的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其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其基本特点,是一个“统”字。而排斥墨学等学派,以及排斥科学技术和硬笔文化等,却是“传统文化”的又一个显著特点。&&&&顺便指出,“传统”,英文作“Tradition”,源自拉丁语“Traditio”,意即“传承”;但“传统”决不等于“传承”。&&&&二、“史传文化”&&&&“史传文化”一词,是笔者所首创,源于几年前拙文的相关叙说,如“千余年来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书法是愚民的艺术鸦片。它不仅让国人变得愚昧无知,而且将所有史传的优精思想文化毁于一旦,让民族和国家变得更加病态和潺弱。”(《书法与现代中国人的关系》)“史传”与“文化”连在一起,即是“史传文化”之谓。&&&&&&&&什么是“史传文化”?笔者认为,“史传文化”一词的基本涵义,泛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物质、制度、观念等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传统文化”和“非传统文化”。什么是“非传统文化”?由“传统文化”所封杀或排斥而几乎遭到湮灭的思想文化,如墨子墨学等先秦学派、古代科学与技术和硬笔文化等,均属于“非传统文化”的范畴。所谓“硬笔文化”,泛指中国古代的硬笔与硬笔制图文化、硬笔造字文化、硬笔绘画文化、硬笔作文文化、硬笔写字文化等实用领域的文化。(见拙文《简论中国古代硬笔文化》,&&&& ; )换句话说,“史传文化”一方面包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包括了“非传统文化”,如墨学等先秦学派,以及科学技术和硬笔文化等。&&&&“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王官文化,富于等级性、保守性和腐朽性;而“非传统文化”,却是全民性文化,富于平等性、进取性和积极性。这既是“传统文化”与“非传统文化”的基本区别,又是“传统文化”与“史传文化”的基本区别。&&&&日
共 43286 次点击,100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00150 / 帖子总数:2133549
今日论坛共发帖:30100 / 昨日发帖:3529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永宁寺碑全称是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简称永宁寺碑。因此碑刻于明代太宗———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1413年),一般称之为永乐碑。永乐碑的历史及其所立之地关系重大。
...
宣传T恤文化啊。。。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